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同步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考点10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同步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考点10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同步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考点10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同步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考点10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同步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考点10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0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过程及图示(1)主要过程步骤操作目的结论暗处理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光是合成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遮光将部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板遮盖并照光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实验脱色酒精水浴加热,脱色成黄白色完全溶解叶绿素染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遇碘变蓝的部分证明有淀粉冲洗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2)图示2.实验原理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二、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场所:叶绿体3.实质(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2)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4.影响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而增强。温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增强而增强。植物在10~35℃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5℃最适宜。5.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6.意义:(1)为动物和人提供有机物。(2)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例1】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为实验,实验的变量是。(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利用了的特性。(3)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去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4)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不遮光部分。【答案】(1)对照实验;光(2)淀粉遇碘变蓝(3)叶绿素;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4)不变蓝;变蓝【解析】(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设计对照实验如下:用黑纸片把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是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设计照光和不照光两种环境,所以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控制变量光为唯一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为对照实验,这样能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已学过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遇碘变蓝的部分是胚乳,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说明玉米胚乳含有淀粉。所以甲同学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利用了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3)为排除干扰,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进行呼吸作用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4)部分遮光的方法是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验证是不是照光的部位产生淀粉,不照光的部位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了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例2】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2)通过图A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分析B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的影响.(4)针对A实验,对于温室里种植的作物采取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至少写出两条)(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①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3)温度和光照强度(4)①合理密植(增加光照),②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多施农家肥,适当通风)(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解析】(1)为排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叶片甲的见光部分、叶片丙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比较叶片甲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叶片甲的遮光部分,叶片乙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乙和丙两叶片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由图象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还有温度,同一光照强度,温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4)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温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多施农家肥,适当通风,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5)光合作用在光下才能进行,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储存能量的过程.其反应式如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1.从细胞水平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以外,主要是有机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有机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质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也是有机物。2.从器官水平看:苹果、梨等果实含有丰富的糖类,黄豆和花生的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芝麻和向日葵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有些植物的根和茎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例如,甘薯的根,莲藕的茎中含有丰富的淀粉。3.从个体水平看: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1.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2.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3.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例1】张力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请回答:(1)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选取其中的一片进行观察.(2)他观察到的上表皮是图中的(填序号).(3)图中⑥的作用是与外界进行.(4)图中与菠菜叶的“绿”有关的是(填序号).(5)图中含有输导组织的是③.(6)若张力想撕下一小块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气孔的正面结构,你会建议他撕取(选取“上表皮”或“下表皮”).【答案】(1)最薄(2)①(3)气体交换(4)②;④(5)叶脉(6)下表皮【解析】(1)制作I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为了使光线透过,应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2)如图所示结构为:①上表皮;②、④叶肉;③叶脉;⑤下表皮;⑥气孔.(3)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图中⑥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它是指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4)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在叶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与菠菜叶的“绿”有关的是叶肉②栅栏组织和④海绵组织,因为其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5)图中含有输导组织的是③叶脉,叶脉里有输导组织,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由输导组织运送到地上部分,经蒸腾作用散失掉.(6)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它是指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所以若张力想撕下一小块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气孔的正面结构,你会建议他撕取下表皮.【例2】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阅读下面的资料,它会给你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启示.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它们都是通过韭菜的幼芽发育而来的.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如果把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2)针对你提的问题,请作出假设:.(3)实验设计:取一定量的韭菜种子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保证种子的萌发条件.然后将甲放到光下培养,将乙放到处培养.(4)请你预测实验现象:几天后,甲容器中的幼苗是色的,乙容器中的幼苗是色的.(5)本题中的实验变量是.(6)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3)黑暗(4)绿;黄白(5)光(6)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解析】(1)从题干内容可以看出,生长在有光条件下的韭菜是绿色的,而韭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黄色.植物体的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作出假设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是对提出问题作出的回答,因此,作出的假设是: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或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没有影响).(3)实验设计:由于探究的变量是光,因此应将同样的两份韭菜种子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在保证其种子萌发的条件下,甲组放在光照的环境中培养,乙组放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培养.(4)由于甲组韭菜能见光,叶绿素能够合成,叶片呈绿色;乙组韭菜不能见光,叶绿素不能够合成,叶片呈黄白色.(5)该实验的变量是光.(6)该实验证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1.秋日的果园中硕果累累,苹果、香梨中所含的有机物是()A.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来的B.叶制造后由筛管运输来的C.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来的D.叶制造后由导管运输来的【答案】B【解析】A.植物体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B.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果实。因此苹果、香梨中所含的有机物是叶制造后由筛管运输来的,B符合题意。CD.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CD不符合题意。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为叶片消毒 B.观察叶片是否由黄变蓝C.溶解了叶片中的叶绿素 D.证明在光下能合成叶绿素【答案】C【解析】酒精脱色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要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3.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银边天竺葵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A.让有机物积累起来 B.不让植物产生二氧化碳C.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让有机物运走消耗【答案】D【解析】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可见D符合题意。4.下列实验装置中,能安全地使叶片的颜色退去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去除叶绿素的时候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隔水加热。该操作的根本原因是: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能说明光合作用()①需要光②需要二氧化碳③需要叶绿体④释放出氧气⑤能制造淀粉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答案】A【解析】题干中,图可以看出,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分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可知,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可见,A符合题意。6.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所包含的能量属于()A.光能 B.热能 C.化学能 D.太阳能【答案】C【解析】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能量。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7.绿色植物的导管,筛管所运输的物质分别是()A.水和无机盐、有机物 B.有机物,水和无机盐C.水和有机物、无机盐 D.无机盐和有机物、水【答案】A【解析】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8.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A.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B.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C.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D.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能把无机物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养气,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能量和其他生活、生产资料,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可见C符合题意。9.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答案】C【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一部分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10.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选择一盆银边天竺葵,用两个黑纸片从一片叶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叶片A的丙处),并用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袋子将另一叶片B封装(如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A、B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并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通常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使叶片含有的溶解于酒精中。(2)在滴加碘液后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时,该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叶片A和B的绿色区域(包括丙处)均变为蓝色。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实验之前未对植物进行。(3)该兴趣小组同学修正实验方案后重新进行了上述实验,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叶片变蓝的区域是(填“甲”“乙”、“丙”或“丁”)。(4)将叶片A中乙处与丙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说明是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将叶片A中乙处与叶片B中丁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说明绿叶制造淀粉需要的原料是。【答案】(1)叶绿素(2)暗处理(3)乙(4)光;二氧化碳【解析】(1)叶绿素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在该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可以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图中,在正常情况下,A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B叶片所处的塑料袋中没有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A会变蓝,B不变蓝,而实验中,该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叶片A和B的绿色区域(包括丙处)均变为蓝色,这说明叶片中本来存在淀粉,原因可能是在实验之前,没有对植物进行暗处理,没有吧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3)对实验进行了修正后,甲部分为非绿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淀粉,乙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叶片B叶片所处的塑料袋中没有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淀粉,故丙区域不会含有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变蓝的只有乙区域。

(4)叶片A的乙和丙处可以形成对照实验,丙处进行了遮光处理,不能见光,乙处可以见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淀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绿叶制造淀粉的条件,即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叶片所处的塑料袋中没有二氧化碳,叶片A中乙处有二氧化碳,叶片A的乙处于叶片B中丁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说明绿叶制造淀粉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1.将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后,选择一片绿叶剪断其主叶脉(如下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结果发现B区不能制造淀粉,原因是B区叶片中缺少()A.叶绿素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答案】D【解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割断叶脉后,叶脉中导管被割断,因此叶片的B区缺乏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B区不能制造淀粉,原因是B区叶片中缺少水。2.如图是某同学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A.光照、水分 B.叶绿体、光照C.光照、淀粉 D.叶绿体、淀粉【答案】C【解析】解:此实验设计的是一个对照试验,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不能制造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制造了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色,证明了光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也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所以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光和淀粉.故选:C.3.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A.伤口的上方 B.伤口的下方C.伤口的上、下方 D.木质部【答案】A【解析】选A。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4.如图①所示,某植物的叶片仅乙区域为绿色。兴趣小组的学生以此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果如图②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应对该植物进行暗处理B.②操作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C.碘液染色后,只有乙处变蓝D.实验说明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D【解析】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验到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正确。B.②滴加碘液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B正确。C.碘液染色后,只有乙处变蓝。因为乙区域为绿色,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C正确。D.此实验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错误。5.花生果实埋在地里,它的主要营养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获得()A.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给花生果实B.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给花生果实C.茎里贮存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给花生果实D.花朵吸收的太阳能,通过筛管运输给花生果实【答案】A【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因此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给花生果实,A符合题意。6.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C.丙中小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答案】B【解析】A、甲是暗处理步骤,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A说法正确。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会变蓝,B说法错误。

C、丙中为隔水加热,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体,小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C说法正确。

D、实验结论: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制造的有机物为淀粉,D说法正确。7.小佟和同学在公园里野餐,站起来时发现裤子沾染上了青草的汁液,他可以选择下列哪种液体最容易洗去青草的汁液()A.酒精 B.肥皂水 C.自来水 D.沸水【答案】A【解析】草的绿色汁液主要是叶绿素。因此,小佟和同学在公园里野餐,站起来时发现裤子沾染上了青草的汁液,他可以选择酒精最容易洗去青草的汁液。8.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操作与目的有误的是()A.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消粍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将叶片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C.将叶片放入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向漂洗干净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检验淀粉的生成【答案】C【解析】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A正确;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设置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把叶片放入装有酒精的小杯中,隔水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C错误;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后变蓝色,所以加入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生成,D正确。9.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