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及答案全套_第1页
广东省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及答案全套_第2页
广东省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及答案全套_第3页
广东省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及答案全套_第4页
广东省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及答案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塑造城市新地标,是一种荣耀,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考察地标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不同。有的地标,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有的地标,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比如北京的前门、景山公园等。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影响力,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还有一类地标,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气质,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一些研究角度值得关注。比如,创新调查手段,让受访者凭记忆画出其所在城市的地图,从而获知究竟哪些地理、空间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通过类似研究,可以发现人们感知城市空间时的一些盲区,以及过往认识里的偏差——很多大体量的建筑在市民的记忆中是“隐形的”,即人们可能视而不见;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却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地标。它可能是某个街道转角处的小糖果店,也可能是某个广场边上的书报亭。这样的研究视角令人认识到:所谓地标,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经过时间积淀。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对照地标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网红建筑照片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真实性存疑。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于人们的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如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网红建筑确有其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同时,网红的另一特征往往是转瞬即逝,在网上迅速走红后,可能很快就被人淡忘。在建设成本巨大的建筑领域,这些问题值得警醒。人类社会自进入现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国际建筑领域曾围绕这些议题进行过讨论。有人认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正因如此,城市地标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课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呈现为对网红效应的盲目追求。城市建设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议题,其解决方案也不可能简而化之。许多城市都曾举办过评选城市新地标的活动,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此。(摘编自方晓风《城市地标: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材料二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地有造型“雷人”的地标建筑;56.5010的受访者认为奇怪建筑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耗资巨大又招人反感;81.1%的受访者直言,决策者和审批者应为奇怪建筑负责。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国,追求资本和追求政绩是奇怪建筑的根源。比如某建筑在顶端有一个横向的大悬挑,而且它的两条腿是斜的,这些都不是合理的安排,可以说是牺牲了建筑所有的好处,搞怪形状,代价很大。”法国建筑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曾经指出:“相当于建筑物的功能性,建筑物各自的特色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样的建筑物建好之后不仅仅是使用,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所创造的建筑必须很好地在文化上、精神上传承已有的文化,并且还要做到创新。在建设新建筑物时,就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及沟通功能,为历史留下文化记忆,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可见,判断建筑的优劣,除了首先看其造型是否新颖、美观之外,更应注重其是否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是否与周边的建筑和城市环境相协调,是否进行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换言之,盲目追求网红建筑,折射城市文化迷失。城市管理者,应该定位于城市人文精神的发现者和实践者,深入挖掘并在建筑中还原和提升城市价值是其基本责任,这样打造出来的建筑,才能因其特有气质成为城市的标志,构成城市文化与精神所在。(摘编自张西流《盲目追求网红建筑折射城市文化迷失》)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想要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就要考察地标形成的过程,了解和尊重建设者的雄心,以及塑造城市新地标带给人的荣耀感。B.地标应该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能够代表历史阶段性建设成就,反映或体现城市的文化性格,并能强化城市的文化形象。C.大体量的建筑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地标,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地标。D.地标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地方文化代表,不是因为造型的新颖、美观,而是因为它能够深刻反映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北京景山公园等建筑为例,说明了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的原因,并指出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是地标。B.材料一运用正反论证法,指出网红建筑走红,因某一个点触发了人们的喜爱等情感,但网红建筑易被人淡忘。C.材料一语言客观严谨,深刻分析了高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盲目追求网红效应在城市地标方面呈现出的问题。D.材料二通过数字介绍了人们对造型“雷人”的地标建筑的看法,引用保罗·安德鲁的话论证了建筑和文化的关系。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地标的一项是(3分)A.北京的前门B.陶然书报亭C.巴黎罗浮宫D.平遥古城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网红建筑不能等同于城市地标的理由。(4分)5、为什么说“盲目追求网红建筑,折射城市文化迷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大众读者(加拿大)里柯克十个街区内最大的书店的销售经理,是不会看不准顾客的。他当然知道,作为一个教授,我根本不是什么好主顾。正如所有逛书店的教授一样,我来到书店无异于一只黄蜂飞向一罐敞开的橘子酱。他知道我会在店里赖上两个小时,最后不过买一本重印的《柏拉图对话录》,或其他类似的陈旧货色。他瞧不起我,但一个教授站在角落里埋头读书的形象能使书店生辉。正是这一点,让我有机会见识他那些与他真正的顾客打交道的手腕。“你肯定这是史拉什最近的作品吗?”一个穿戴入时的妇女在问塞里耶先生。“噢,没错,拉塞里叶夫人,”那位经理回答说,“我向您保证这是他最新的作品。真的,它们昨天才到哩。”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指一堆大大的书。我能看清书名那两个烫金字——《金梦》。“噢,没错,”塞里耶先生重复道,“这的确是史拉什先生最近的作品,它销得可好啦。”“那就行了,”那位女士说,“你知道吧,有时候还真容易上当:我上个星期来这儿,买了两本看样子很棒的书,我回到家里之后才发现两本都是旧书,是六个月以前出版的,我记得是。”“噢,天啦,”那位经理以抱歉的口气说,“拉塞里叶夫人,实在对不起。请让我们派人去把它们取回来,换别的书给您吧。”“噢,那没关系,”那位女士说,“我当然不会去读它们。我把它们给了我的女仆。反正我估计她是看不出新旧来的。”“我想她看不出来。”塞里耶先生说道,露出一丝居高临下的微笑。“那么,这本书,”那位女士说,同时慵懒地翻了翻,“这本书好看吗?是讲什么的?”“这可是一本极其动人心弦的书,”塞里耶先生说,“事实上,是大家手笔呀。评论家们都在说,本季度最动人的书恐怕是非此莫属了。”说到这里塞里耶先生停顿了一下,“它有一种——一种——力量,就这么说吧,一种很不寻常的力量,真的,”他举了一个自己更胜任例举的理由,补充说,“它的销量非常之大。”“你们好像还有好多没卖掉。”那位女士说。“噢,我们不得不大量备货呀,”经理回答说,“来买这本书的人源源不断。的确,你知道这是一本必定会引起轰动的书。事实上,在某些地方,有人说这本书不应该——”说到这里塞里耶先生把声音降得那么低微,一副投人所好的样子,我压根儿没听见他的下半句。“噢,是嘛!”拉塞里叶夫人说,“那好,我想买了算了。无论如何,也该看看这些招来纷纷议论的东西讲的是什么。”她已开始扣手套的扣子和重新调整毛皮围巾,这条围巾已接二连三地把复活节卡片从柜台碰落到了地上。“噢,我差点儿忘了,”她说,“你们能顺便也送点什么书到我家供拉塞里叶先生读吗?他正准备南下到弗吉尼亚去度假。你知道他喜欢读些什么,对不对?”“噢,一点儿没错,夫人,“那位经理说,“拉塞里叶先生一般读的是——呃——我想他主要买的是——呃——”“噢,旅游读物和其他类似的东西。”那位女士说。“太好了。我想我们这儿有拉塞里叶先生爱读的书,”他指了指左边书架上那排漂漂亮亮的书。“我想这些书他都读过了,”拉塞里叶夫人说:“至少我家里有很多这一类的书。”“噢,很可能。可您瞧这儿,《在科孚岛食人族里》——噢,是的,我想这本他有了——不过这一本书我敢肯定他会喜欢,今天早上才到的,《在新几内亚的猴子们中间》。每本十块,实价。”说着塞里耶先生把手搭到了一堆新书上,显然这堆书的数量不亚于《金梦》。“《在猴子们中间》。”他重复了一遍,那神气几乎像是在抚慰那些书似的。“看来价格相当贵。”那位女士说。“噢,是挺贵的——贵极了,”那位经理热情洋溢地重复道,“您瞧,拉塞里叶夫人,贵就贵在插图上,价真货实的照片。”——他用手指快速地翻动书页——“价真货实的猴子,用相机拍摄的;还有优质用纸,您一看就知道了。事实上,夫人,这本书光制作成本就花了九块九毛钱。我们当然盈不了什么利,但我们还是喜欢卖这种书。”于是拉塞里叶夫人非常自然地买下了《在新几内亚的猴子们中间》,接着塞里耶先生叫一个部下记下了拉塞里叶夫人的地址,然后点头哈腰地送这位女士出了店门。回到柜台边的时候他的举止与先前判若两人。“那本猴子的书,”我听见他对他的助手说,“会很难销。”(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个街区内最大的书店的销售经理,塞里耶看顾客的眼光精准。他瞧不起身为教授的“我”,但他懂得教授在书店能带来价值。B.经理知道拉塞里叶夫人买到了旧书,感到非常抱歉,但是听到她说把书给了看不出新旧来的女仆时,真心认为她做得很对。C.塞里耶极力向拉塞里叶夫人推荐《金梦》,赞美它动人心弦,是大家手笔,有不寻常的力量,销量大,却未得到她的认可。D.拉塞里夫人认为塞里耶非常了解拉塞里叶先生喜欢读些什么书,可是,事实上塞里耶并不了解,他并不知道该推荐什么书。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一只黄蜂飞向一罐敞开的橘子酱”为喻,形象地将“我”对于书店的热情凸显出来,为下文介绍经理对待“我”的态度做了铺垫。B.小说细节描写很精彩,如“这条围巾已接二连三地把复活节卡片从柜台碰落到了地上”,不动声色将拉塞里叶夫人的浅薄和傲慢刻画无遗。C.小说人物语言描写精彩,在回答“是否肯定是史拉什最近的作品”时,塞里耶重复回答加以确认,小说运用反语衬托出他对这一问题的不确定。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从书店经理向顾客推荐书籍到顾客购买书籍,线索清楚,塑造出一个惯于迎合顾客、以欺骗手段推销书籍的经理形象。8、小说开头两段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里柯克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讽刺作家,而里柯克的幽默讽刺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讽刺。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一特点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早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大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从辟淮南,入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饟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判度支。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①。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始,诚被知于宣宗,尝许以相。令狐綯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綯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綯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不受。使者留于邸,诚亦放之。(节选自《新唐书·毕诚传》)【注】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狐綯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綯/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綯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B.令狐綯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綯/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綯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C.令狐綯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綯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綯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D.令狐綯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綯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綯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科目,唐代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为诗赋。B.幕府是军政大官的府署,因军队出征在外须施用帐幕,故代指将军的幕府。C.党项是中国古代的西北民族,是古羌族的一支,北宋时曾建立西夏政权。D.尚书是尚书省六部的长官,侍郎为其副职。六部尚书中以礼部尚书为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毕诚刻苦攻读,终于学有所成。他早年丧父,夜晚以柴火照明读书,非常疲倦也不肯休息。后来果然博通经史,擅长诗文,考中进士。B.毕诚笃于情谊,感念旧主之恩。杜悰曾多次征辟毕诚任职,杜悰入朝辅政后因与李德裕不和,离京外任,旧部中只有毕诚问讯饯送,一如平日。C.毕诚治边有方,节省朝廷费用。赴任邠宁后,他不使用武力,而是以理服人,羌人因而归附;他又招募士卒屯田,收获很多,不需再调运粮食。D.毕诚亲睦宗族,显达不忘根本。懿宗即位后,他得以回朝为官。身份显贵后,他没有忘记家族,经常用俸禄照顾贫困的族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4分)(2)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4分)14、翰林学士为唐朝要职,经常承命撰写重要文告。毕诚为何能担任这一职务?试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书思江盈科①万里滇云寄一官,云涯归路正漫漫。荒烟远浦迷春色,细雨孤城酿暮寒。乡思隔年频入梦,客愁向晚只凭栏。可怜寂寞谁相对,细把梅花独自看②。【注】①江盈科:字进之,桃源(今属湖南)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土,除长洲知县,授吏部主事,累官四川佥事。这首诗是他在云南任职时写的。②细把梅花独自看:出自南朝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夸张手法写离乡之遥远,“寄”字用得很好,有宦游在外身似浮萍之感。B.第五句描写乡思之浓,只有在梦里频回故乡;“隔年”写间隔时间之长,自冬及春。C.第六句先点明情感,然后用“向晚”的时间和“凭栏”的动作渲染客愁乡思。D.尾联用典,以象征高洁孤傲的梅花来表达自己孤独的情绪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6、本诗颔联写得很有特色,试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喻引出论断的两句是“

,”。(2)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巧妙设问,抒发了一种怅然若失而又无可奈何的深沉感喟,余音袅袅,余韵悠长。(3)《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能禁发出连续的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

”;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渡水过桐庐,从江边拾级而上,我们在街上闲闲地溜达了一回。这是个江城,同时是个山城,高高地矗立在水上。像喜欢杭州的龙井一样,我喜欢这个小城。好在小,比較整洁,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不像有些小村小城,一接触到就使人想起灾难、贫穷、老死、因厄……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逼窄之感,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经见的。市街相当繁荣,有些房子正在建造。劫灰犹在,春意年生,可以看出这个小城是相当富庶的。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运气。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虽然连七里泷和钓台的面也没有见,可是到底连了桐庐。这就够了!单为爬一次桐君山,也算得此行不虚!人们艳说上游如何如何的山回水曲,引人入胜;如何如何的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看了桐庐,我们的想象有了驰骋的依据,从这里也可以得其一二,愿将此留供低徊,作他日直溯上游时的印证吧。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问他:“你是哪个学校的?”“……”小孩子红着脸,一言不发。B.母亲看着那块腊肉,惊疑地问:“你……你是……从哪里弄来的?”C.很多年之后,地球上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人,忽然响起了敲门声……D.所谓的小八件,无非是指槽糕、蓼花、卷酥、鸡油饼、绿豆糕……19、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像喜欢杭州的龙井一样喜欢这个小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在未名湖畔,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踱着方步,上衣口袋里插着自来水笔,穿着灰色中山装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帆布包的白发老人22、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来描绘一种情境,其中必须包含“青山”“小溪”“人家”三个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7月,哈尔滨エ业大学威海校区发布的一则“处分决定”引发公众热议。这则通知提到,该校两名学生因考试作弊,接照校规校纪被学被开除学籍。而被替考学生杨某这时候已经拿到了腾讯30万年薪的offer。杨某在毕业考试前夕正在深圳实习,有两门科目没有考试,但是他不想回威海参加考试,一是为了省来回的机票钱,二是他觉得《道德经》智慧启示和《红楼梦)叙事趣谈这两门科目不太重要,充共量就是为了凑学分,于是便请黄某替考。一些网友认为这样的处罚过重,也有网友认为,校方按规则行事,无可非议。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21届广东省高三•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卷(四)答案1、C.【解析】A.原文说“塑造城市新地标,是一种荣耀,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考察地标何以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在原文中“荣耀”和“尊重”,不是“了解内涵”所必须做的。B.以偏概全。原文“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这些地标”指的是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这些能反映城市气质的地标,而非所有地标。D.原文“所谓地标,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经过时间积淀。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选项中“造型的新颖、美观”是视觉效果,所以“地标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地方文化代表,不是因为造型的新颖、美观”是错误的。2、A【解析】论据和论点不匹配。“以北京景山公园等建筑为例”,证明的是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有所不同,而非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的原因。3、D【解析】平遥是一座古城,不是地标建筑。4、①网红建筑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真实性令人怀疑。②网红建筑效应不持久。(每点2分)5、①在建筑上盲目追求网红效应破坏了城市建筑的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②盲目追求网红效应,追求资本和追求政绩,耗资巨大,牺牲了建筑所有的好处,使建筑失去了建筑中的城市价值是不足取的。(每点3分)6、B【解析】原文第10段:“‘我想她看不出来,’塞里耶先生说道,露出一丝居高临下的微笑。”“居高临下”一词,表现了塞里耶微笑中的不屑,所以将这解读为“真心认为她做得很对”是错误的。7、C【解析】是反衬而非反语。反语是使用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用反话来叙说,让人们从反话中自己去领悟其中的道理,明辨是非。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8、①开头两段中的“教授”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教授”是小说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②借“教授”侧面表现书店垒理具有所谓商业头脑的形象特点。③与小说结尾“我”听见他对他的助手说的话形成呼应。(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9、①借助人物前后对比的反差,形成幽默的讽刺效果。文章的结尾和前面的情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塞里耶向顾客热情推销,说“我们当然盈不了什么利,但我们还是喜欢卖这种书”,回到柜台后的举止与先前判若两人,并对他的助手说那本关于猴子的书会很难销。这种反差让我们看到经理高超的销售手段。②在语言上,形象生动,含蓄传神,有幽默讽刺效果。如“那神气几乎像是在抚慰那些书似的”,“抚慰”表现了塞里耶在顾客面前,极具表演能力。“点头哈腰”地送这位女士出了店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顾客洋溢的热情,和后面对助手的话形成鲜明对比。③小说的结尾通过“我”点破塞里耶的推销骗术,也极具幽默讽刺效果。④细节描写蕴含讽刺。如拉塞里叶夫人“重新调整毛皮围巾,这条围巾已接二连三地把复活节卡片从柜台碰落到了地上”,暗含挪揄。(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0、B【解析】“自邠宁凡”语义不通,“凡”是总共的意思,修饰后面的“三徙”,即三次调职,故应在“三徙”后断开。“綯”是“结”的宾语,而不是“至太原”的主语,“至太原”的主语是传主毕诚,故应在“有以结綯”后断开。“太原于我”语意不完整,故应在“无分”后断开。11、D.【解析】“六部尚书中以礼部尚书为首”不对。吏部因主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宜,故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六部尚书中亦相应以吏部尚书为首。12、C【解析】“不需再调运粮食”于文无据。13、(1)(按照)旧例,显要而有权势的人家,都把担任仓、驾二曹的官职作为耻辱,毕诚却很满足的样子,好像是担任清要之职,没有不同意见。(“故事”“处”“异言”各1分,句意1分)(2)皇帝高兴地说:“我准备选择能担任将帅的人,谁知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就在我宫署之中,你能为我守卫河西吗?”(“帅”“孰”“禁署”各1分,句意1分)14、①对担任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很满足,不发牢骚,因而受到宰相的赏识。(1分)②通晓经史,擅长辞赋,能够胜任翰林学士之职。(2分)【参考译文】毕诚字存之,是黄门监毕构的堂曾孙。毕构的弟弟毕栩生了毕凌,毕凌生了毕匀,几代失去官职,做了盐商。毕匀生了毕诚,(毕诚)很早就失去父亲成了孤儿。晚上燃柴读书,母亲怜悯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诚)不肯休息,(经过刻苦学习)于是通晓经史书籍,擅长诗文创作。(毕诚)性情正直诚谨,不胡乱与人交往。大和年间,他接连考中进士、书判拔萃科。受征辟到忠武节度使杜惊的幕府任职。杜惊兼任度支使,奏请任命他为巡官,又受(杜悰)征辟到淮南节度使幕府任职,入朝担任侍御史。李德裕起初与杜惊共同辅佐治理政事,不和,因此(皇帝)让杜悰出京担任剑南东川节度使。(杜悰)原来的属吏中只有毕诚一如既往,问讯杜悰,替他饯行,李德裕忌恨毕诚,让他出京担任慈州刺史。毕诚积功升任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按照)旧例,显要而有权势的人家,都把担任仓、驾二曹的官职作为耻辱,毕诚却很满足的样子,好像是担任清要之职,没有不同意见。宰相知道后,(命他)凭职方郎中身份兼任侍御史知杂事,(后来)召入翰林院担任学士。党项族侵扰河西,宣宗曾召见(毕诚)询问边疆之事,毕诚援引古今事例,分条陈奏击破羌人的策略,非常详尽。皇帝高兴地说:“我准备选择能担任将帅的人,谁知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就在我宫署之中,你能为我守卫河西吗?”毕诚恭敬地接受了,立即授官刑部侍郎,出京任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毕诚到了军中,派遣官吏前往告谕,阐明利害关系,羌人都归附了朝廷。当时戍守士兵常常苦于调运的粮食不足,毕诚招募士兵安置屯田,每年收获粮食三十万斛,来节省朝廷的经费开支,皇帝下诏嘉奖称赞。不久调任昭义节度使,又调任河东节度使。河东更接近胡地,(毕诚)重修把头七十处烽火台,谨慎小心防备敌寇,敌寇不敢入侵。懿宗即位,(毕诚)调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