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英雄》这部大片吗?秦始皇是怎样在天下纷乱时统一天下的?为什么他建立的秦王朝很快就土崩瓦解呢?古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经历与秦的兴亡颇为相似,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贾谊对秦的评论和欧阳修对后唐的评论,思考他们撰写这些史论的意义之所在。《过秦论》主要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没有实施仁政。这其实是针对西汉初年的社会实际,劝诫汉朝统治者,应该汲取前朝教训,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安民养民,采取顺应时代发展的治国策略。《五代史伶官传序》则借分析后唐灭亡的原因,为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开篇即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样的观点。全文对“天命观”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着力表达对“人事”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得益”。通过强调“人事”的意义和价值,劝勉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小结要想把握史论的观点,首先,应当扫清字词障碍、准确理解文意;而后,梳理分析文章叙述的历史事件,关注文中直接阐述观点的句子及抒情、议论性的文字,探究蕴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作者观点。要想准确理解观点的内涵,还需要借助其他相关的史料、史评。两篇史论在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何不同呢?可以从评述历史的角度、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得出结论的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评述历史的角度同:两篇史论,都是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评说前朝得失,鉴古观今,从“人事”出发,思考帝王应如何治国。(贾谊身处汉初,为总结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教训,进而采取新的统治政策,以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写了《过秦论》。欧阳修生当弱宋之际,为总结前朝的兴盛衰亡,以为当朝之诫,警示和提醒统治阶级,革除弊政,使国家走上复兴之路,写了《五代史伶官传序》。)异:《过秦论》通过宏大的历史事件,去分析影响王朝更替的因素。《五代史伶官传序》,以小见大,从极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天下大事,国之由盛转衰,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了伶官,乱政误国所致。表现形式异:《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则以散体写史论。予尝谓贾谊《过秦》,陆机之《辨亡》,皆赋体也。大抵屈宋以前,以赋为文。(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今乃堆叠成句,词肥义瘠。(钱钟书《管锥编》)其于《五代史》,尤所留心,褒贬善恶,为法精密。发论必以“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其论曰:“昔孔子作《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余述《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宋·欧阳发《文忠集·附录二》)表现手法对比

先扬后抑

层层递进运用对称词语形成对比得出结论的方式《过秦论》先叙后议(文字有终篇不见主意者,结句见主意者。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也。(宋·《文章要义》)《五代史伶官传序》叙议结合。语言特点同:灵动多变,长短交错、整散结合。两篇文章在叙述前代衰亡之时,使用的语言极为相近。“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异:《过秦论》文采斐然,辞藻相对华丽。《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语言相对更为平易,没有诘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卖弄文采,体现了欧阳修文章文从字顺,明白晓畅的特色。结论:《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都是史论,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我们通过评述历史的角度、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得出结论的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就评述历史的角度而言,两篇文章均立足于本朝,分别总结秦与后唐灭亡之历史教训。但前文着眼于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揭示朝代更替的原因,后文则从“伶官”这样的微小角度切入,论述国家大事的“兴衰之观”。就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言,前者以赋体为文,后者以散体为文。就文章的表现手法而言,二者皆运用对比。就得出结论的方式而言,前者先叙后议,后者夹叙夹议。就语言特点而言,虽然两篇文章句式上皆长短交错、整散结合,但是前一篇文采斐然,后一篇语言相对平易。小结:不同史家的史论往往既有其共性之处,又各具风采,阅读时需要关注其史学性和文学性,可以从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等角度比较其异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史家的风格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较的过程中,必须先确定比较角度,而后反复诵读,细加体会。以《过秦论》为例,分析史论观点的合理性(梳理主要观点、得出观点的过程)古人写史论的目的: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贾谊《过秦论》)自然段表达方式主要内容秦国对手实力对比秦国策略结果1记叙秦孝公任用商鞅,秦国崛起各个诸侯国秦稍强外“连衡”而斗诸侯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记叙三代秦君继承遗策,秦发展诸侯国联盟秦弱各诸侯国合纵抗秦,九国军队攻秦,秦以逸待劳,乘胜追击以弱胜强,强国请服,弱国入朝3记叙秦始皇统一天下威震四海各诸侯国、民秦强用武力灭亡诸侯国,愚民、弱民、防民统一天下,暴虐统治4记叙陈胜起义秦朝覆灭起义军、天下人、山东豪俊秦强始皇去世,无有效策略秦王朝灭亡5议论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各诸侯国、起义军诸侯国>秦>陈胜仁义不施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过程:依据史料,分析原因,得出观点史料可靠性:拱手、开关延敌、不战而屈人之兵前318年,五国共击秦,不胜而退。前317年,秦与韩赵魏战,斩首八万。前298年,齐韩魏共击秦于函谷。前296年,齐韩魏共击秦,秦予韩武遂(按:地名)。前293年,韩魏战秦于伊阙,白起斩首二十四万。前284年,秦与韩魏燕赵共击齐,破之。前256年,韩魏楚救赵新中,秦兵罢。前255年,秦灭周。前247年,魏无忌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41年,五国共击秦,拔魏朝歌。扩张之路并不顺畅,战争连年,胜负皆有吞二周而亡诸侯秦昭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曾祖与父,非始皇也。(宋·吴枋《宜斋野乘》)作者引用史料往往信手拈来,多有不确之处思考:通过前四段的叙述,能否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秦朝之崛起也并非因施行仁政,处于攻势之时,以法家以武力开疆拓土。秦统一后,坐享天下,处于守势,本应施行仁政,却寄希望于关中之固,愚民防民,进取心消失殆尽。分析秦盛之因:据崤函之固、窥周室、几代人努力、内外改革外交,没有提到仁政。相反,商鞅变法是严刑。而诸侯国施行仁政,却灭亡。是否施行仁义,未必影响国家兴衰。秦王朝灭亡是多因一果。《过秦论》又为何成为经典?(现实意义、文学意义)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东汉·班固《汉书》)《史记·陆贾列传》汉高帝曰:“试为我著秦所以亡失天下”;“过秦”“剧秦”遂为西汉政论中老生常谈。严氏(指严可均)所录,即有贾山《至言》、晁错《贤良文学对策》、严安《上书言世务》、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刘向《谏营昌陵疏》等,不一而足。贾生《过秦》三论外,尚复《上疏陈政事》,戒秦之失。汉之于秦,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也。(钱锺书《管锥编》第三册)过秦论中安民的观点确实起到现实作用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西汉·贾谊《大政》)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荀子·天论》)文学影响:《过秦论》思想上继往开来;艺术特色影响,选入《昭明文选》,成为后世文人模仿的对象。汉兴,贾谊初为《过秦》一篇,始以为题而立论。(元·郝经《续后汉书》)贾谊之《过秦》,以谕汉也;陆机之《辨亡》以警晋也,有经世之心焉。(北宋·陈师道《后山集》)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结论《过秦论》里关于秦灭亡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虽然推断过程未必无懈可击,但结论是有重大意义的,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