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 【河北专版】_第1页
2023届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 【河北专版】_第2页
2023届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 【河北专版】_第3页
2023届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 【河北专版】_第4页
2023届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 【河北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河北专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

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这些思想()

A.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B.成为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源头

C.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D.是民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

2.《史记》中居于列传之首的是没有什么事功而仅仅是因为饿死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

伯夷、叔齐。《三国志》传记的开篇也是功劳不大但由于重义轻利而与同窗割席的管

宁。即使是普通百姓,特别是孝子贤孙、节妇烈女,都可青史留名。这反映了,中国

古代品评人物()

A.以构筑民族认同为标准B.深受儒家道德观念影响

C.体现宋明理学的价值观D.具有英雄史观的局限性

3.曹操逼杀孔融、荀或等人,世家大族在这样的形势下,暂时向曹魏政权屈服。曹丕

在废汉建魏前夕,却不加留难地通过了当时世家大地主尚书颍川陈群向政府提出的“九

品官人法”。据此可知,曹丕实施“九品官人法%)

A.缘于察举制失去了人才选拔功能B.激化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C.以获取世家大族政治支持为目的D.使社会的流动性得到显著加强

4.宋元以后,小麦取代小米成为北方人的主食。宋室南渡之后,都城临安的面食种类

不下汴梁。仅蒸制食品就有五十多种,其中大包子、荷叶饼、羊肉馒头、千层饼、烧

饼、春饼等都是典型的北方面食。这一现象缘于()

A.大量的人口流动B.饮食习惯的改变

C.种植结构的调整D.农业生产力提高

5.清代的政府灾害救助,一般要经过严密的报灾、勘灾、审户和放赈救助程序。在此

过程中,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种做法()

A.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D.避免了官员的贪污腐败

6.有学者认为:“津齐运动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但着丁操办者则是以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督抚;1901年、济延颁布变法上谕,张之洞、刘坤一的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新政的实施大纲;1906年,清廷下诏仿行立宪,也是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下促成的。”这表明晚清时期()

A.权力格局变动助推了早期近代化B.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C.政府态度左右了各派的政治立场D.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7.1902年,章太炎在《订孔》中称,孔子“虚誉夺实”、“闻望过情”,乂称“孔氏,古良

史也”,主张将孔子还原为先秦之孔子。1906年,他又说:“孔子最是胆小,虽要与贵

族竞争,却不敢去联合平民,推翻贵族政体”。据此可知,章太炎()

A.完全主观臆断,缺乏科学精神B.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C.反对孔子权威,宣传民主共和D.有绝对化倾向,不利文化传承

8.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

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

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

的。”报告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否定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口号B.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C.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历史遗产D.从文化遗产中找到了抗战胜利的道路

9.如图为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情况(资料来源:《经济周报》,

1950年第11卷第12期,第4页)。这一现象表明()

单位:家

A.私营商店歇业导致市场混乱B.私营商店歇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上海亟须调整商业经济政策D.上海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成效明显

10.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出现了买卖活动和转移财产的文契,此类文契记录了交易中的

宣誓,但文契只是一种记录副本,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交易是否能成功完全取决

于一方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对方所提供的货物,并通过以物易物来实现。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埃及()

A.商业发展水平有限B.私有财产缺乏法律保护

C.契约意识尚未形成D.交易过程尊重个体价值

11.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精神”起源于欧洲16世纪争取和维护自治、统一和认同

的意识形态运动,这种精神因其强烈的民族感情而激发出爱国经济热情,从而推动国

家的经济活力,以致它们的经济竞争力能不断地提升而形成崛起之势。这表明()

A.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的崛起B.城市自治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C.专制王权强化增强民族认同D.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12.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

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13.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

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

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

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B.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

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

14.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行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不切实际的计划是注定

要失败的。到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政治和社会的剧

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这一转变()

A.推动了国际关系走向缓和B.表明对欧洲制度失去信心

C.基于欧洲面临的经济困境D.为东欧国家改革奠定基础

15.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

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

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

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16.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西方七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力不从心,不得不寻

求新兴经济体的帮助。美国最终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华盛顿峰会,达成了各方采取紧

急措施支持全球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行动计

划。上述材料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B.国际关系民主化得到普遍认同

C.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D.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

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

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

答:“圣可学乎?日: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

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

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

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

点。

——摘编自李斌《论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

材料二: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

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肥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

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

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

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

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郭应传《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及其与佛、道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儒家和谐教育的目标。(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特点。(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二千余年基层管理体制诸多遁变,大秦帝国确立的模式(乡官制度)基本

不变: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基

层管理结构。而且,历朝政府都试图建立一种机制,发挥基层民众自我监督、自我管

理的功能。从奏汉时起,通过建立什伍组织,邻里监督,善恶相告,甚至有罪连坐,

形成严密甚至残酷的监督体系。这种法家的治民之术即便在标榜独尊儒术的汉代以后

仍未放弃,在唐代的邻保之制、宋及明清的保甲法中,不断地重现,足以说明它是行

之有效的。

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遁变》

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治理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为抗日救国目标

的实现和满足边区人民的生活所需,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基层党组织建

设;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匪患,安定秩序:整治烟毒,

移风易俗:革除婚姻陋习等等。边区政府还创新社会治理形式:减租减息,多方参

与;开展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教育等。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边区农村社会治理取

得显著的成果。

——摘编自姜秀华《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推行“乡官制''治理模式的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措施所起的作用。

(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西欧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地区。随着经济

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加之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新生儿出生率大大降

低,老年人口在其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发达国家逐步进入老龄化

社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后德国在排除移民的情况下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摘编自王仲《国外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观点及措施简介》

材料二德国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进行改革,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

税收减免措施,降低育儿成本,制定《一般平等待遇法》《母亲保护法》等法律保障

生育主体的职场合法权益,提高生育福利增加对儿童保育方面的投资,从而建立生育

友好型社会;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即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

保险;对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建立较为完备的养老护理教育

培训体系;为了有效解决老龄人口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

度应运而生,其标志性法律为1994年颁布的《长期照护保险法案》。总之,德国通过

改革缓解了老龄化现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老龄化问题没能从

根本上解决。

——摘编自吴宦熙《典型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

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后发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赶超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理想路

径是从技术引进开始,历经复制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最终实现自主性原始创新。下

图是作者绘制的后发国家实现自立自强的模型图。

——摘编自周代数等《迈向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相关历史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

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西周统治者意识到民众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提出“天命靡常”、“以德

配天”、“敬德保民”,也即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统治者要加强道德修养,施行德政,

才能顺应天命,取得民心,巩固王朝的长治久安,A项正确;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是唯

心主义的,排除B项;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也即“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但

并不认为天命完全不可捉摸、不可认识,而是认为天命属于有德之人,排除C项;西

周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思想强调惠民保民,是民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排

除D项。

2.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汉朝(中国)。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史记》还是《三国志》,均重视对

重义轻利等儒家道德观的赞颂,体现出中国古代史书深受儒家道德观念的影响,B项

正确;据题意无法得出与构筑民族认同相关的历史信息,排除A项;据题意和所学知

识可知,《史记》和《三国志》成书时间均远远早于宋明理学,排除C项;据题意和

所学知识可知,该题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持有一种褒义的态度,而并非强调其英雄史

观的局限性,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曹丕在废汉建魏前夕''同意了世家大地主尚书

颍川陈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从曹操到曹丕对世家大族态度对改变,可以看出曹丕

作出让步,是为了赢得世家大族对其政权的支持,C项正确;“失去了”表述不当,并

且结合所学知识,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是察举制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排除

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者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到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

系,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注重门第,不利于社会的流动性加强,排除D

项。

4.答案:A

解析:据设问词可知,属于原因类选择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元以

后,小麦取代小米成为北方人的主食。宋室南渡之后,都城临安的面食种类不下汴

梁。”可知,反映了宋元时期北方的面食对南方的饮食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是

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所引起的,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南方人饮食习惯的改

变,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方种植结构调整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材料体现不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A项,题干仅说明了清朝政府的灾害救助,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完

善。故A项错误。B项,题干没有体现赈灾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故B项错误。C

项,题干说明清代赈灾的程序严密,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说明清代的灾害救助得

到了规范。故C项正确。D项,避免了贪污腐败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综

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6.答案:A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晚清时期。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晚清国家权力架构

的变化,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督抚势力崛起,清王朝权力重心由

中央下移地方,逐渐形成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的权力格局。而材料所述的地方实力

派推动洋务运动及20世纪初清末新政期间参与规划设计新政实施法案等,充分表明晚

清这种权力格局变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A项正确;因结束专制政体与本

题材料主要结论“地方实力派是维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权力格局变动助推了早期近代

化”不一致,排除B项;晚清时期清政府的态度无法完全左右各派的政治立场,排除C

项;因“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权力格局变动助推了早期近代

化”不一致,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近代时期。根据材料

“闻望过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章太炎反对将孔子神圣化,主张孔子只是一名史

家,而主张将孔子还原为先秦之孔子,意在将孔子与诸子并列,从而降低孔子的神圣

地位;章太炎援引诸子以夺孔孟之正位,他对孔子的批判与他的政治主张密不可分,

如他所说,“孔子最是胆小,虽要与贵族竞争,却不敢去联合平民,推翻贵族政体”从

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章太炎的民主共和思想,还可以看到他对人民群众的期待,C项

正确;章太炎对孔子的分析是持辩证态度的,排除A项;章太炎批评的并非孔子本

人,而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排除B项;章太炎对孔子的分析是持辩证态度的,

没有绝对化倾向,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

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可知,毛泽东肯定了中国

历史,以辩证角度认识中国历史的作用,C项正确;毛泽东认为新文化运动也是有重

要帮助的,并未否定,排除A项;1938年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日寇,当时还未提到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肯定,并未提到抗战

胜利道路相关的文化遗产,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的设问词,可知这题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上海私营商店申请歇业的数量从2月到

5月急剧上升,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大批私营商店申请歇业表明当时上海亟须调整

商业经济政策,C项正确;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数量增加但不能推

断出私营商店歇业导致市场混乱的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开

始的时间是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经济产业结构指着的农业、工业和

服务业的比例问题,材料中只是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情况,无法看出上海市经济

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文契只是一种记录副本,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交易是否能成

功……接受对方所提供的货物……以物易物来实现”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买卖交易

缺乏制度性规范且无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易媒介,处于物物交换的初始阶段,这表明商

业有所发展,但是水平有限,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交易文契没有强制性和约束

力,未提及法律对交易的规定,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交易中是否遵循诚信精神

等契约意识,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论述的重点,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这种精神因其强烈的民族感情而激发出爱国经济热情,从而推动国家的

经济活力,以致它们的经济竞争力能不断地提升而形成崛起之势”可知,材料反映民

族意识促进了欧洲的崛起,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自治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排

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专制王权强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

义萌芽,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主权在民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

民的权利与自由,A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材料中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

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其中的“自由人总数”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

级,有了歧视,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故B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

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各州自治原则,故C项应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判

断,“自由人”主要指白人,“其它人口”指的是黑人和印第安人等,这样的规定显

示它们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显然不是州的不平等,而是种族的不平等,排除D

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

潮……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

施”及所学知识可得知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背景之下,图书馆的建立一方面为适

应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需要,同时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欧洲公共图

书馆的修建,是工业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B项正确;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不能标志社

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公民群体,而不只是精

英群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政府自治,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30年代初期,欧美深陷经济危机,苏联

五年计划成效显著,促使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俄罗的剧变,C项正确;当时欧美国家

没有改变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态度,双方关系仍然紧张,排除A项;1929年爆发的

经济大危机冲击了资本主义各国,但并未导致多数人对欧洲制度失去信心,排除B

项;东欧国家改革一般指的是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与材料中的时间不

符,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

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并结合所学可

知,新加坡独立后,依托马六甲黄金水道发展外向型经济,跻身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强

国行列,但新加坡公民以外来移民为主,民族成分复杂,频繁的经济交往对公民的国

家认同感提出挑战,因此兴起“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D项正确;材料中的“东方

价值观教育运动”旨在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

思想无关,排除AB两项;新加坡人的国家归属感较弱,是其移民社会的历史导致

的,并非美苏文化领域冷战的结果,排除C项。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可知,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中,七国集团已力不从心,G20

领导人华盛顿峰会吸纳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反映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正在

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逐步走向完善,排除A

项;材料不能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得到普遍认同,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

化导致的合作加强而非国际竞争的加剧,排除D项。

17.答案:(1)培养兼具品德和知识的人才(或者“培育圣人”);以礼规范人际关

系(或者“明人伦”);使儒学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世俗化”);致

力于服务现实生活和社会(或者“经世致用、学以致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或者实现“天人合一”)。

(2)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学

习与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强调修养与思辨;受到政治环境的巨大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儒家思想。

第(1)问,要求指出古代儒家和谐教育的目标。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是提纲挈领的总

结,考生需要将其具体化。孔子认为每个人除了要有仁、信、勇、刚等品行外,还要

好学,否则就会有危害,因此他强调品德和知识皆重的观念。材料中多次提及明人

伦,要求规范人际关系。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明确提出了圣人可学的口号。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的世俗化倾向加强,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后天习儒达到圣人的

境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儒学流于空谈,部分儒家学者呼吁“学以致

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人与自然方面,儒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第(2)问,要

求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特点。从时空观念素养看,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延续不断。

根据两则材料可知,儒学既有其仁、礼的核心思想,也融合了佛、道的观念。根据材

料二中的“泗水之战后”“安史之乱后”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受到政治环境

的巨大影响。

18.答案:(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乡村是中国封建社会赖

以发展的基础;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古代宗法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

(2)作用:巩固了边区政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调动了边区人民抗日积极

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战统一战线;发展了边区经济,奠定了抗战胜利物质基础;推动

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风气好转;为新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解析:(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大秦

帝国确立的模式(乡官制度)基本不变: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

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基层管理结构”“这种法家的治民之术即便在标榜独尊

儒术的汉代以后仍未放弃,在唐代的邻保之制、宋及明清的保甲法中,不断地重现,

足以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可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可从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基层组织等角度分析,如乡村是中国封

建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古代宗法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

的影响等等。(2)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

材料“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匪患,

安定秩序”可知,调动了边区人民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战统一战线;根据材料

“减租减息,多方参与;开展大生产运动”可知,发展了边区经济,奠定了抗战胜利物

质基础;根据材料“整治烟毒,移风易俗”“革除婚姻陋习”“大力发展教育等”可知,推

动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风气好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巩固了边区政权,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为新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19.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科技和医疗卫生的发展;生育观念的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概括: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培训

体系;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评价:德国应对老龄化的制度设计是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的结果;制度设计形成了完

整的体系;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解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得出工业革命

的影响;从科技进步和医疗角度分析,得出科技和医疗卫生的发展;依据材料“随着经

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得出生育观念的变化;从两次世界大战分析,得出两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2)概括:依据材料“提高生育福利增加对儿童保育方面的投资,

从而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得出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依据材料“实现三支柱养老保

险体系,即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得出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险

体系;依据材料“对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建立较为完备的养老

护理教育培训体系”,得出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依据材料“为了有效解决老龄

人口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得出构建长期护

理保险制度。评价:依据材料“德国通过改革缓解了老龄化现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得出德国应对老龄化的制度设计是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的结果;依据材料“德国

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进行改革,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得出制度设计形成了

完整的体系;依据材料“但由于种种原因,老龄化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得出产

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20.答案:示例一:

论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西方技术引进经历了从跟随型创新到科技自立自强的过

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开放。

对外开放初期,我国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从发达国家大规模引进技

术和成套设备,填补了我国技术与生产领域的空白。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科技进

步,开始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进行模仿和优化,逐渐成为制造大国,在汽车与船舶制

造、高铁、航天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在移动通信、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世界前

列,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跨越性发展。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在不到70年的时间里,以高速度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技术引

进起了巨大推进作用。反之,无论闭门造车还是单纯引进技术,放弃消化吸收和自主

研发则不利于长远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