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一年级12月份阶段检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公共精神要求个体超越一已私利的藩篱,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共事务。公共精神与个体的利益意识并不是矛盾的,公共精神倡导个体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对公共利益的重视并不是要抹去个体利益的独特性,而是要摒弃对个人利益判断的独占性,主张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要以整体利益是个体利益得以满足为前提,重视个体对共同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公共精神的理念与狭隘的自私自利的观念是相对的,后者关注的仅仅是和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事务,如果参与这些事务能够给其带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直接利益,他们就会对这些事务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一旦公共事务涉及面广、影响人数众多,人们常常持“搭便车”的心理,企图通过其他人的参与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坐享其他人努力带来的好处。至于那些和自己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公共事务,则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意愿。个体的理念素养是由模式性的社会化过程灌输而来的,公共精神的教育是克服狭隘自私心理的有效方法。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首要的策略是通过学校大力加强公共精神的理论教育。社会化过程贯穿于每个个体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但最重要的是前20年。学校是最为系统、最为有力的社会化媒介,面对的对象也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群体。因此可以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融入公共精神教育的内容,将其作为现代公民素养培育的重要面向。学校阶段公共精神教育的重点是公共精神基本意识与观念的植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易于接受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公共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学校公共精神的理论教育应该依据教育对象不同的年龄层次,循序渐进地设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时避免单纯空洞的说教。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将公共精神具象化,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让青少年在社会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就牢牢树立起公共精神的理念。学校阶段的公共精神教育为民众公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认知方面的基础,但对个体而言,在学校学习的经历只是整个人生中较小的一部分。对个体而言,社会化是贯穿一生的连续性过程。为此,政府作为民众公共精神培育的主导性力量,必须大力加强公共精神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延续和强化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成果。政府的宣传教育是通过制造一种强烈的情绪感召力来达到对公众的思想进行有意识引导的活动,实质上是通过引导公共舆论来塑造一种社会氛围,从而达到影响个体的目的。政府对公共精神的宣传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倡导和推崇公共精神的社会氛围,能够改变人们对公共精神的看法与评价。政府对公共精神的宣传教育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针对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已经生活于复杂社会中个体的现实,宣传的基调应该避免使用命令式的专断性话语,采用一种平等交流与劝导的态势,将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公共利益的实现对个体利益满足的意义。相对于以灌输方式为主的学校理论教育和以感召方式为主的政府宣传教育,现实的参与实践是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公共精神教育形式,也是公共精神的生长点所在。公民气质的养成最终要在参与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的,“政治上的美德实际上就和生活中的技艺一样,都是通过练习和不断的运用而积累起来的”。公共精神的培育以学校的理论教育和政府的宣传教育为前提,但通过外界导入的公共精神理论知识和价值理念只有在民众参与的自我实践锻炼中才能够得到巩固,也才能够将外在的规范性要求不断内化为个体的自觉意识。正是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对公共事务的直接参与是对民众进行公共精神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当前,可以将民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作为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公共精神培育的训练场,不断扩大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范围。基层公共事务和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基层公共事务中,民众的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形成了直接的交汇点,公共精神倡导公共利益保护的理念在此能得到最直接的检验。基层公共事务参与中,公共协商与对话的进行使得对不同意见的宽容和不同利益间的妥协成为一种必要。为了整体公共利益的达成,诸多个体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并对个体的利益主张做出相应调整,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由此为民众公共精神的历练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平台。公共精神是一国民众道德素养的核心部分,民众具有充沛的公共精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教育则是培养一国民众公共精神的有效举措。其中,学校理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全民众关于公共精神内涵与价值的理性认知,政府宣传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营造尊崇公共精神的浓郁氛围,民众自我实践教育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将公共精神理念内化与升华。三种公共精神教育的形式相互配合,协同增益。(摘编自唐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公共精神的培育》材料二:当前,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勃兴的背景下,通过学校公共精神教育来培养胸怀天下、勇于担当、关心社会的时代新人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但是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学校公共精神教育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公共精神发展也存在着阻滞,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前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制度体系以及交往生活都存在着公共性供给不足的问题,它无法为公共精神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公共精神包含了人们对公共道德价值的敬畏与坚守的精神,它要求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敬畏公共道德的准则,捍卫公共价值的尊严,并且自觉地践履公共责任,成为一名具有公共道德精神的好公民。也正因为如此,学校公共精神教育需要充足的公共道德空间,并通过这个空间来促进人的公共道德意识及公共精神理念的发育。但是,从当前学校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个体德性”(individualvirtue)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德性(publicvirtue)的教育。虽然个体的德性及修养也很重要,但是仅仅培养个体德性不足以使一个人成长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下的优良公民。显然,当前学校教育在价值导向上依然偏重于“个体德性”,而对于公共德性则有所忽略。比如,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空间中彬彬有礼、友善得体的道德风度,但是对于学生在公共生活空间中所应当遵循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公共价值原则(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摘编自叶飞《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共精神是指既要重视公共利益,也要重视个体对共同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B.学校阶段公共精神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公共精神的实质与价值。C.对个体而言,学校阶段的公共精神教育比政府对民众的公共精神培育更重要,作用更大。D.政府公共精神的主要教育对象是生活于复杂社会中的个体,因此要尽量采用平等交流的态度。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众对公共事务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是一个国家民众公共精神深度普及的重要标志。B.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其首要的策略,就是要重视个体前二十年的学校理论化教育过程。C.材料一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强调现实的参与实践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公共精神教育形式。D.当前学校教育在价值导向上,存在偏重“个体德性”培养的现象,这必定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3.下列观点中,不是学校公共精神教育该有的价值导向的一项是()(3分)A.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达则兼善天下。D.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材料二中说:“通过学校公共精神教育来培养胸怀天下、勇于担当、关心社会的时代新人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在学校阶段开展公共精神教育有哪些优势。(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临时工寒江雪下了课,我往办公室走,遇到了老邵。老邵正坐在花坛边抽烟,身后的平板三轮上,垒着已经装袋的垃圾,老邵对我招了招手,而后捡了张白纸,撂在花坛沿上,拍拍,让我坐,还把烟盒扔给了我,说他没洗手,自己点。我俩就坐在花坛沿上,抽烟,侃大山。有学生经过,抿着嘴笑。老邵是我们学校的保洁临时工,退休前,在三零二化工厂上班,在厂子里还是个小领导,有自己的办公室。老邵说上班时,老想着退休,果真退休了,在巷子口和一帮打牌,打了两天,腻歪了,老想找点事做。老邵打听到我们学校缺保洁临时工,立马就来报名。总务处的人看老邵一头白发,个小精瘦,就问他:“一个教学区,三排教学楼,十六个厕所,两个垃圾点,早晚清理一次,一月两千,管吃不包住,能干不?”老邵笑笑,说:“干不满一个月,我一分不要。”老邵一干,就是三年。同样是临时工,宿舍区是两千二,教学区就少二百,倒不是老邵这边活儿轻,学校觉得,每天打扫垃圾,里面那些废纸废书饮料瓶也能卖钱。我替老邵叫屈,教学楼厕所经常堵,这十六个厕所,几百个坑,外加防疫消毒,工作量大面广,容易么。但老邵不计较。老邵抽烟,两天一包红南京,隔三岔五会喝二两高梁烧。他不瞒我说,这废品钱差不多够他烟酒的开销,知足吧!而那些废品,老邵也不贪,学生抱一堆书来扔,老邵还要啰唆几句,不用了?真不用了?遇到哪个学生把没怎么用的本子扔掉,或者把没吃完的食物丢掉,老邵更是要说人家。天凉了,一些学生来扔饮料瓶,老邵还要提醒孩子少喝凉饮料。我拿老邵打趣,说他“自断财路”,嘴碎。老邵笑笑,说没办法,忍不住。更有趣的是,老邵在垃圾桶旁边,放一塑料盒子,里头都是学生扔掉的还能用的文具,铅笔、中性笔、直尺、橡皮、圆规、小刀、透明胶带等,老邵希望有学生能拿回去用。老邵对这里的老师很是客气,用他的话来说,这里的学生,是全县最优秀的学生,将来是要考名牌大学的,能在这里当老师,可了不得!老邵跟我说这些话的时侯,眼里像装了面镜子,闪闪发光。后来,我把这话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说了,当时引得大伙一片苦笑和自嘲。但事后的一天,一位老师不小心打碎玻璃杯,我见他把碎玻璃随手扔到纸篓里时,刚转身,又把碎玻璃拿出来,用塑料袋扎好口,掂了掂,再放回垃圾篓里。许是怕那些碎玻璃,割伤收拾垃圾的老邵。抽完烟,我起身,把屁股底下的纸扔到了垃圾桶里,要回办公室了。老邵突然叫住了我,说:“好几次见到你,都忘了问你了,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南天’的老师?”我回他道:“认识,教语文的,工作没几年,就在我们年级。”老邵说:“他把一张证书给弄丢了,幸好我捡回来了。”老邵正说着,把证书拿给我看。我一看,是县级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我告诉老邵,这张证书不值钱,评职称都加不到分,多半是他故意扔掉的。平时,别说县级作文指导证书了,连市级的作文指导证书,都眯着眼扔了。老邵眉头一皱,说:“那也不能扔啊,毕业才几年,就能指导人家孩子在县里拿奖,不容易啊!咋不珍惜呢。”我笑笑:“成,那我拿给他吧。”证书放我手里时,我看到那证书原本是抓皱了的,被老邵压平了,上面还有着淡淡的褶印。老邵说:“我这边还有好几张老师扔掉的证书,等你有空,都帮我带给他们。那上面红纸黑字写着你们的名字,哪能乱扔呢。”我点点头,接过证书的时候,忽然很想握一握老邵的手。从那时起,每每我写完一篇文章,抑或给学生写评语,需要提笔署名时,我脑子里老是会冒出老邵的这句话——那上面,写着你的名字。马虎不得。(选自《金山》2022年第8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邵招呼“我”一声,我就到老邵那边去了,可见老邵和我非常熟悉,从他把烟盒扔给了‘我”,让“我”自己点,能看出“我”和老邵相处得很自在。B.老邵把学生不要的文具都收在一起,希望有学生能拿回去用,从中反映出老邵贫寒的家庭出身以及他对学生的关切之情。C.老邵把证书褶皱的地方压平,这个细节十分感人,充分体现了他朴素无华的为人品格,情节由此逐渐推向高潮。D.老邵想让“我”把被扔掉的证书带回去,侧面反映出当代知识分子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困境,即不能正确地审视自我,容易自我贬低。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大量采用对话方式展开情节,不仅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而且有利于实现“我”与“老邵”心灵世界的碰撞,使作品产生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态感。B.结尾部分,通过“我”的口吻做了补叙,这一补叙不仅使老邵的形象更加充实,也在说明老对我的影响,使作品的主旨更为鲜明。C.小说在叙述时通篇采用全知视角的写法,这种写法便于交代小说背景和老邵的过往,同时还节省了笔墨,自然流畅,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D.作者以“临时工”为题,旨在歌颂平凡人不凡的品质,同时也表现“我”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这一点和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有相似之处。8.小说中重点表现了老邵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老邵”的形象特点。(4分)9.有评论家说:“小小说是在蜗牛壳里做道场。”蜗牛壳,意味着小而有限;道场,意味着大而有内蕴。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作者是怎么精心制作“蜗牛壳”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劝学(节选)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李氏山房藏书记(节选)苏轼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旋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对一处给一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A择B既C已D涉E其F流G探H其I源J采K剥L其M华N实O而P咀Q嚼R其S膏T味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者,非能水也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C.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之利,筋骨之强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12.下列对选文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的《劝学》善于从大量的自然事物中凝练出哲理,从寻常的客观事物中得出规律,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B.苏轼文章第一段前面用“何哉”,后面又用“此又何也”,两相呼应,都有一种责问的语气,表示两重叹息。一问再问,问而不答,意味深长。C.秦、汉之前,书籍匮乏,但很多人会痴迷于读书,比如文中提到的“老儒先生”。而当书籍容易得到、浩如烟海时,很多人反而并不珍惜。D.荀子擅长采用重叠的句式,具有整齐和谐而朗朗上口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轻快自然的氛围,使得论证的过程不仅具有教育作用,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4分)(2)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4分)14.两篇选文在内容上都涉及“学习”,却各有侧重,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5~16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濠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得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亡国之痛。B.蒋词的首两句,一近景一远景,工笔细描和简笔勾勒相结合,描摹出江南春雨特有的景致,犹如一幅秀雅的水墨图。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暗含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哀痛。D.蒋词中有许多词用得十分巧妙,如“借”字。词人客居他乡,借花献给所怀之人,这样用“借”字,显得不同凡响。16.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话》中认为,诗文创作要“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两首词中,作者均化虚为实,将无法捉摸的抽象情感形象化。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的雄心,也难免落得“__”的下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关注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命运,这是鲁迅小说的思想主题之一。《在酒楼上》是用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作者对这一思想主题的思考。小说中的吕纬甫是辛亥革命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曾①地指点国事,积极参加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表现出对旧礼教的蔑视与反叛。但由于他身上还保留着旧文化的负累,又脱离了群众,只是②地反抗旧社会,在不敌强大的黑暗势力,战败之后他便失掉了原先的理想和锐气,只能③地生活,在迁葬、送剪绒花一类小事上打发空虚无聊的时光,以至他有这样的忏悔:十余年来,自己“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但予以深刻的理智上的批判,同时也寄予某种程度的同情、惋惜。在小说的末尾,“我”与吕纬甫在酒店门口因“方向正相反”而默默分别,显然是含有象征意义的。小说对20世纪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觉醒者和落伍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斗争方式以及脆弱的心理和动摇的性格,进行了含泪的批判。鲁迅在鞭挞和否定导致吕纬甫颓唐、堕落的黑暗社会的同时,还深刻地揭示出,在④的时局中,知识分子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是何等的艰难。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①___②③④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准确,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每听得机件搏击空气的声音,我常觉到一种轻微的紧张,宛然目睹了“死”的袭来,但同时也深切地感着“生”的存在。(鲁迅《一觉》)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鲁迅《拿来主义》)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D.但也颇散漫,令人看去仿佛他是像“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样,专在“为杀人而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