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的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刀鱼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目标】1、了解奏折制度、军机处对加强清朝君主专制的作用,明白君主专制体制为盛世局面提供保障,并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分析和解释。2、了解清朝时期经略边疆和管理民族的相关举措,知道海南诸岛、台湾群岛(包括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3、通过了解文字狱和清朝紧张的政治氛围了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带来的弊端,通过认识清朝的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明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重点难点】重点:奏折制度、清朝疆域的奠定的意义、清朝前中期存在的危机难点:康雍乾后期面临的危机【学习任务】任务1:皇帝如何做到乾纲独断、大权独揽1:皇帝勤政2:奏折制度3:军机处探究一:奏折制度如何强化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问题一:根据奏折制度的特点思考其有何作用?问题二:雍正是如何通过奏折制度控制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呢?总结:君主专制体制的强化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帝国奠定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正在形成。探究二:清朝前中期采取了什么措施和政策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国家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3-84,在疆域图相应的地方填写清王朝为开拓与巩固疆域、经略边疆进行了什么活动、采取了什么政策。问题一:清政府经略边疆、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和政策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这些措施和政策有什么作用呢?总结:清朝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交融,探究三:盛世之下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内部忧患:政治氛围紧张、文化氛围压抑、乱象丛生、农民起义。(二)外部危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天朝上国”美梦(引导学生填写乾隆年间西方国家发展的时间轴)总结:清朝这种闭关自守、狂妄自大的政策与态度,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于是逐渐落后于世界,在半个世纪之后,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被迫进入近代化历程。任务2:课堂小结、牛刀小试1.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2.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C.且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3.“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康熙亲征噶尔丹 D.雅克萨之战4.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