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大凉山岂是伪慈善“取景地”+_第1页
高考写作素材:大凉山岂是伪慈善“取景地”+_第2页
高考写作素材:大凉山岂是伪慈善“取景地”+_第3页
高考写作素材:大凉山岂是伪慈善“取景地”+_第4页
高考写作素材:大凉山岂是伪慈善“取景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素材】大凉山岂是伪慈善“取景地”+时评+写作方向新闻背景: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名为“云南波波”的主播称资助了凉山一名贫困老人3000元。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反转。老人表示,虽然主播给了她3000元,但拍完视频后又收回2800元……当地多名村民及村干部确认,该主播在村里拍摄的多条视频内容均为“自导自演”。目前,涉事的短视频账号已经被封禁,该主播也被行拘。【写作方向】中国经济网编后语:慈善,多少罪恶假汝之名。大凉山再次成为伪慈善的“取景地”,令人愤慨。有关部门对此及时查处,也给那些爱动“歪脑筋”的主播敲响了警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流量生意”如此让人趋之若鹜,责任或许不仅仅在供给方。大凉山不容易,这会是最后一次“被消费”吗?【时评1】大凉山,会是最后一次“被消费”吗?2023年02月23日13: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伪善是门残酷的流量生意人性深处的良善,一旦被催泪的素材唤醒,置于短视频的场域内,那澎湃的情绪共鸣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流量红利。“波波善行”显然深谙其道,为了把自己捧上道德的神坛、享受流量带来的名利,不惜造假摆拍,没有困难制造困难、没有行善假装行善。愚弄老人,其行可鄙,消费善心,恶莫大焉。如此自导自演,主播博眼球吸粉、靠流量变现的行为,说白了就是骗钱。这种行为以慈善之名弄虚作假,玷污慈善形象,还构成了双重欺骗,既欺骗了老人,也欺骗了为其打赏的网友。别让虚假苦情视频滋扰大凉山博主们一再对大凉山下手,并非真正关心当地群众的生活,而是利用网友的同情心,为自己打造一个关心贫困地区的人设,最终目的是博取眼球,骗取流量。采取造假的卑劣方式,不仅伤害当事人,消费网友爱心,同时也是对当地发展成果及民生救助等工作的抹黑。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督促短视频平台负起主体责任,严把审核关,对存在编造故事、虚构人设等问题的短视频,必须发现一个封杀一个。个别主播以摆拍“卖惨”来骗取爱心款,这涉嫌诈骗,对此要该立案的立案,该查处的查处,该判赔的判赔,该责令公开道歉的责令公开道歉。愿世间每一分良善不会错付给一些主播提个醒,既然选择做慈善主播,就应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带着帮扶弱者的诚心和善意去工作。如果以谋取私人利益为出发点,用消费弱者苦难的方式搏出位,不仅失了本心,也会付出更多代价。慈善,是世间最高贵的事业。遗憾的是,一些动机不纯、行事鬼祟的慈善博主混迹其间、攫取私利。严打造假的伪善之徒,净化网络信息生态,势在必行。愿这世间每一分良善,皆不会错付。(以上综合光明网、东方网、红网、北京晚报、羊城晚报)V视角:@夜知深:这种主播应该终身不得直播。@理想三旬:网络主播也得设门槛才行。@一花一草:平台要负起责任来!@源石的重量:人们的善心经不起“摆拍式慈善”的消费。@果果乐:碰到此类视频也要留个心眼,不要轻易打赏。【时评2】慈善主播给老人3000要回2800,莫拿弱者苦难当作秀工具2023年02月23日07:07

来源:红网

王宇露近日,慈善主播“云南波波”资助贫困老人3000元又收回2800元一事引发热议。据悉,该主播还曾要求一对乡村姐弟背台词、装哭来摆拍慈善视频,并在发布的视频中歪曲事实、刻意抹黑被资助人生活条件以营造苦情氛围,赚取流量。(2月21日《华西都市报》)一些人认为,虽然该主播存在不当行为但至少给了老人200元,这种行为也算善举,值得肯定和赞扬,但实则不然。“云南波波”虽给予老人200元,但与其说这200元是善意资助,倒不如说是“佣金报酬”。其本意并不是想要为弱势群体尽一份力,并通过短视频将善意和正能量传递出去,而是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将金钱作为与弱势群体的利益交换条件,通过摆拍、造假等方式欺骗大众感情,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博取关注度以为自己牟利。且此类“假慈善博主”也并非个例。此类博主的行为不仅丧失了“慈善”主播的初衷,更是对弱势群体的伤害与欺骗,着实令人不齿。目前,已有当地多名村民确认该主播的多条视频为摆拍,并曾多次向村里老人借钱摆拍发钱视频。更有甚者不经当事人允许刻意篡改其个人信息,将在校苦读的女孩捏造为辍学放羊的失学儿童,将已住上明亮房间的奶奶塑造为只能住杂物间的孤独老人,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这种“自导自演”的伪慈善行为,不仅起不到正向的帮助作用,反而在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而本就身处苦难中的弱势群体,本以为收获了人间温情,却不想真相却是自己沦为了无良主播博眼球的工具,内心或许会更多了几分悲凉。作为慈善博主,反而将弱势群体的苦难作为自己作秀的工具,其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何在?更令人担忧的是,若此类伪慈善行为形成气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社会问题,使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有机会暴露在镜头下,却不能真正得到帮助。当公众以为弱势群体已经得到爱心人士的救助并为此欣慰时,却不想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帮助,反而会在主播的操纵下被迫淡出公众视野并不再受到关注。并且,利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向善心理、通过欺骗公众赚取流量而不办实事的伪慈善行为,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消磨了社会的善意和公众的信任。一旦“主播帮助弱势群体——引起大众关注点赞——主播获得正向激励——主播继续散播善意”的良性循环被打破,弱势群体再想获得社会帮助或许会更加求助无门。整治此类无量主播,还需更多人检举曝光。当事人遇到此类情况,若条件允许,不妨向有关部门反应,以撕开其伪善面目,防止其打着“帮扶弱势群体”的名号招摇撞骗。平台也应加强对此类主播内容账号的管理审核,对于伪慈善主播,采取封禁帐号、拉入黑名单等方式,严禁其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但归根结底,博主自身还需加强道德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明确社会并不反感将善意行为发布至社交媒体以赚得关注度的行为,只要确实做了实事、为社会做了贡献,就能够得到认可和正向激励。而为了谋取私利做“假慈善”,没有怀揣善意却用“雪中送炭”来包装自己的主播,并不能以此获得长期利益,反而付出的代价将远超过投机取巧得来的蝇头小利。既然选择做慈善主播,就应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带着帮扶弱者的诚心和善意,重点在于真诚、实在而不在于帮扶金额。以谋取私人利益为出发点,用消费弱者苦难的方式搏出位,不仅失了本心,也终将被其反噬。【时评3】大凉山岂是伪慈善“取景地”2023年02月23日07:47

来源:北京晚报

侯江破旧的房屋,昏暗的灯光,老人和小女孩在火塘边吃饭,身旁杂物堆积……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展示了大凉山一名老人和小女孩的简陋生活环境,称女孩是老人捡来的孤儿,两人相依为命。不少网友看后,直呼“太心酸”,纷纷留言想要资助这个家庭。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这又是一起导演的假慈善事件。直播中提到的祖孙两人的住所是生产用房,真正的家中有明亮的电灯、干净的床铺、装满腊肉的冰箱;小女孩则是被“资助到上大学”的幌子骗来配合拍摄的村民张某的女儿。在另一则视频里,博主自称“资助”一名老人3000元,但老人表示,视频拍完后,又被收回2800元。目前,该主播已被行政拘留,涉事短视频账号已被封禁,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虚假苦情视频滋扰大凉山,类似新闻数年来一再刺痛善良网友。2016年,“快手杰哥”及多名主播在大凉山表演发钱,因犯网络诈骗罪分别被判刑;2021年,在大凉山大肆摆拍卖惨的“韩文团队”策划人被行拘;2022年11月,“凉山15岁女孩每晚捡瓶子卖钱交学费”的视频也被证伪。如今,大凉山再次成为伪慈善的“取景地”,实在令人愤慨。博主们一再对大凉山下手,并非真正关心当地群众的生活,而是利用网友的同情心,为自己打造一个关心贫困地区、乐善好施的人设,最终目的是博取眼球,骗取流量。采取造假的卑劣方式,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不仅伤害当事人,也消费网友爱心,同时是对当地发展成果及民生救助等工作的抹黑。真正“贫穷”的,恰恰是无良的博主。他们被流量所裹挟,为流量而不择手段,是典型的精神“贫穷”。不仅如此,摆拍卖惨骗流量,已经违反《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在大凉山摆拍卖惨诈捐的博主,必须出现一个处罚一个。当地村民及时揭露,相关部门及时查处严罚,是大快人心之举,有利于形成人人喊打的氛围。但还是要追问一句:这会是大凉山最后一次被消费吗?【时评4】“资助3000元收回2800元”,伪慈善为何总是禁绝不了2023年02月23日07:05

来源:光明网

秦川据报道,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个名为“云南波波”的短视频主播称资助凉山一名贫困老人3000元。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反转。老人表示,虽然主播给她了3000元,但是拍完视频后又收回2800元……当地多名村民及村干部确认,该主播在村里拍摄的多条视频内容均为“自导自演”。目前,涉事的短视频账号已经被封禁,该主播也被行拘。如此自导自演,主播博眼球吸粉、靠流量变现的行为,说白了就是骗钱。这种行为以慈善之名弄虚作假,玷污慈善形象,还构成了双重欺骗,既欺骗了老人,也欺骗了为其打赏的网友。愚弄老人,其行可鄙,消费善心,恶莫大焉。具体到这一案例,其恶劣之处不止于此。报道提供了一个细节,老人表示,这名主播第一次来的时候,还找她借了500元,说用来拍视频。当时,她借了400元给主播,拍完视频又还了回来。老人说,因为语言不通,她也不知道主播拍视频的目的是什么。蒙骗一个善良的老人,给她遭受的心理阴影恐怕短期内不会消除。更值得鄙薄的是,该主播在另一个视频中称,当地一对姐弟两人每天上山背柴,平时只能吃土豆,而且姐姐因为没有户口,虽然成绩很好,但只能在家中放羊。调查显示,姐姐表示,该主播告诉她,要是能拍视频,就能够得到衣服和钱,“这些都是那个叔叔教的。”事实证明,该主播所称的姐弟两人辍学并不属实。相关部门已经对其依法行政拘留,令人拍手称快。但仍需追问,当地已经多次发生类似事件,甚至同一主播三番两次顶风作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有效遏制此类乱象?一方面,应依法严惩。像此类欺诈行为,是否涉嫌诈骗?如果触犯了刑法中的诈骗罪,就应该付出更严厉的代价。对于这类主播来说,通过炮制在凉山“做慈善”的短视频,又能吸粉又能变现,获利颇丰。如果违法成本过低,他们在畸形利益驱动之下必然铤而走险,难以有效消除此类诈捐现象。另一方面,应强化防范。此类事件一出,短视频平台大都采取封号处理。这种处理当然是应该的。问题是,平台有没有基本的甄别机制?能否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平台应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启动一键叫停机制,不能等到舆情关注到之后才有作为。以慈善之名做出伤害慈善的事,以帮助弱者之名做出伤害弱者的事,这样的行为于法不容。依法严惩,强力防范,方能有效遏制此类乱象。类似事件一再发生,平台有责任筑牢相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机制。如果平台也受流量所驱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此类乱象就难以绝止。而对于网友来说,碰到此类视频也要留个心眼,不要轻易打赏。【时评5】“慈善博主”造假摆拍,伪善是门残酷的流量生意2023年02月23日07:18

来源:羊城晚报

然玉在某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曾用名:波波善行),展示了大凉山一名老人和小女孩的简陋生活环境,称女孩是老人捡来的孤儿,两人相依为命。有一些网友分析认为,视频的真实性值得怀疑。2月16日,记者来到凉山州西昌市马鞍山乡,实地探访了博主视频中出现的村子。当地多名村民确认,此博主的多条视频内容都是“导演”的,其中一条视频里,博主自称“资助”一名老人3000元,但视频拍完后,又收回了2800元。(2月21日封面新闻)“慈善主播”是个很讨喜的人设,特别当其与“苦情故事”合二为一、彼此加持,更是每每能迸发出直击人心的强大能量。人性深处的良善,一旦被催泪的素材唤醒,置于短视频的场域内,那澎湃的情绪共鸣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流量红利。“波波善行”显然深谙其道,为了把自己捧上道德的神坛、享受流量带来的名利,不惜造假摆拍,没有困难制造困难、没有行善假装行善。当伪善的面具被揭下,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欺世盗名之徒最丑陋的面相。“波波善行”的这波拙劣表演,可谓影响恶劣。“资助老人,发3000元收回2800元”,公然造假、玩弄戏耍,这是赤裸裸的人格羞辱。除此以外,为了凸显自己在“雪中送炭”,“波波善行”还煞费苦心地进行了一番“移花接木”:把堆放杂物的破旧小屋,叙述成祖孙两人的住所。“有视频有现场”,那恶劣的“生活条件”,还真就催泪效果拉满。不少网友不明就里,错把“布景”当为“真相”,感情被骗不说,或许还进去了不少真金白银。假道义,真生意。造假为了“吸粉”,而吸粉还是为了吸金。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博主,个别“慈善”博主的流量变现之路,显然要残酷得多。粉丝基于道义热情,往往会对这类网红不吝打赏,这种支付行为,不只被认为是对博主个体的支持,更是一种参与“行善积德”的使命感。除此以外,慈善博主带货,也打着“扶贫”“义卖”之类的幌子,不少粉丝爱心爆棚、感同身受,自然也就不吝帮衬。摆拍做戏的慈善主播,贩卖着悲情,把同情做成标准件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