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全套课件_第1页
法医学全套课件_第2页
法医学全套课件_第3页
法医学全套课件_第4页
法医学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第一节法医学概述

一.

法医学的概念: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和解决法律上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有关医学问题:伤、残、病、死二、法医学的学科特点(一)、综合性(复合、交叉)

1、法学

2、医学(二)、应用性

1、医学的分支

2、法学的分支三、法医学的主要内容(一)、基础理论(四论)

1、死亡论

2、损伤论

3、窒息论

4、中毒论(二)、鉴定四、

法医学的任务(重点)1.

为揭露、证实犯罪提供科学证据;2.

为正确处理重大灾害事故提供依据;3.

为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提供依据;4.

促进医学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5.

为立法提供依据。第二节、法医学检验

1、法医现场检验(目的:时间、过程、原因、手段和工具等)

2、尸体检验(目的:死因、时间、性质、工具和死者身源等)

3、活体检验(目的:伤残程度、证据等)

4、物证检验(目的:提供证据)

5、文证审查(目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第三节、法医学鉴定

一、法医学鉴定人资格:1、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证书)。2、具有法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3、专职法医师(或以上)。4、高等院校法医教师及有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二、法医学鉴定程序(一)、受理(二)、检验(注意:全面、精细、先进、规范)(三)、鉴定(注意:实事求是、客观、综合)三、法医学鉴定书(一)、组成:文字和照片(二)、文字的内容包括:

1、绪论

2、简要案情(与课本不同)

3、检验

4、论证(分析评价)

5、结论

四、法医学鉴定结论的法律效力(一)、鉴定资格(二)、鉴定程序(三)、检验条件、方法(四)、高一级第一节

死亡及其过程一、死亡的概念: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新陈代谢,一旦新陈代谢终止即生命活动也随之而停止,即死亡。1、心死亡(心跳停止先于呼吸停止)2、肺死亡(呼吸停止先于心跳停止)(上述1、2为传统的死亡概念。)3、脑死亡(全脑功能丧失并进入不可恢复的状态)二、死亡的原因(一)、缺氧或氧利用障碍(二)、营养缺乏(三)、物理性损害(四)、化学性损害(五)、致死性突变(六)、衰老(一)、直接死因:1、生命器官(心、脑、肺、肝、肾等)受严重损伤或压迫2、重要器官(脑、脊髓、心等)受震荡3、出血性休克4、创伤性休克(也称疼痛性或神经源性休克)5、窒息6、中毒(二)、间接死因1、

感染2、

心、脑、肺梗塞3、

损伤后自身中毒4、

吸入性窒息或肺炎5、

损伤引起的继发性疾病三、死亡的过程1、濒死期2、临床死亡期(死亡)3、生物学死亡期四、死亡的分类1、非暴力性死亡:衰老死、病死;2、

暴力性死亡:他杀、自杀、意外灾害死、行刑;3、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第二节、死亡的判断一、确定死亡的指征1、不可靠指征(医学指征):心跳、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神经反射等消失。2、可靠指征(法医学指征):尸斑、尸僵的出现二、假死可发生于以下情形:1、大出血;2、电击;3、中暑;4、慢性病衰弱期;5、中毒。第三节:尸体现象

一、

概念:人死后,尸体受内外因素(理化、生物学等)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呈现出特有的现象。二、

法医学意义:

1、确证死亡;

2、推断死亡时间;

3、判断是否移尸;

4、反映死时的位置、姿势;

5、推断死因。三、早期尸体现象

1、肌肉松弛:可反映死时位置、姿势

2、尸冷:正常人体(产热<==>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人死后产热停止,散热继续,使尸体温度逐渐下降。在死后18小时推断死亡时间是最为准确的指征

37—尸体直肠温度死亡经过时间(小时)=———————×系数

0.83系数:(春秋:1、夏:1.4、冬:0.7)3、尸斑

坠积期

扩散期

浸润期出现时间<12小时12~24小时>24小时

颜色淡紫红色暗紫红色褐紫红色

指压退色稍退色不退色翻转尸体消失、形成新尸斑变淡、形成新淡尸斑不消失

切开血流出血滴出无布擦水冲易去难去不去尸斑位置尸斑位于尸体低下、未受压的部位尸斑位于缢死者的手部晚期尸斑呈褐色CO中毒尸斑呈樱红色4、尸僵(尸体痉挛)法医学意义:(1)、尸僵可确证死亡;(2)、推断死亡时间;(3)、反映死时位置、姿势;(4)、判断是否移尸;(5)、尸体痉挛可提示某些死因。尸僵能保持死时的姿势5、角膜混浊角膜中度混浊四、晚期尸体现象1、尸体腐败:(1)尸臭(2)尸绿(3)腐败静脉网(4)腐败水气泡(5)巨人观(6)白骨化2、干尸3、尸腊4、泥炭鞣尸腐败静脉网及水泡死后分娩(棺内分娩)干尸(木乃伊)大腿部尸蜡第一节:概述一、概念1、损伤:因各种原因造成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第二节:机械性损伤一、概念机械性损伤:机械性外力与人体作相对运动时所造成的损伤。二、造成机械性损伤的机理

(三要素)1、致伤物不同的致伤物可造成相同的损伤;同一致伤物可造成不同的损伤。2、作用力(是造成损伤的关键因素)3、人体组织三、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特征1、表皮剥脱2、挫伤(皮下出血)3、创(1)创的组成:口、缘、角、腔、壁、底(2)创的分类:锐器创(切创、砍创、刺创、剪创)、钝器创(挫裂创、撕裂创)、枪弹创4、骨折(关节脱位)5、脑损伤(1)脑震荡重要特征是没有间隙期而立刻出现昏迷(2)脑挫伤(3)颅内出血(4)脑疝(多为上述2、3的继发改变)6、内脏破裂7、肢体断碎表皮剥脱(擦伤)擦伤皮下出血:皮下出血勒死索沟的皮下出血肝脏破裂颅脑损伤肢体断碎四

钝器伤(一)、概念:

1、钝器:是指没有锋利的尖端和刃口的物体。

2、钝器伤:作用面没有锋利的尖端和刃口的物体所造成的损伤。(二)、钝器伤的共同特点:1、创口:形态不规则,多为星芒状2、创缘:不整齐,常有挫伤带3、创角:较钝园4、创腔:常有组织间桥5、创壁:不光滑6、创底:不平整(三)、徒手伤1、咬伤2、手指伤(1)、指甲伤:新月形表皮剥脱(为特征性表现),条状、线状表皮剥脱(2)、指端伤:椭圆形皮下出血(3)、指腹伤:条状皮下出血(4)、虎口伤:片状皮下出血(5)、手掌伤:不规则皮下出血3、拳击伤4、脚踢、踏伤(四)、棍棒伤(一)、圆形棍棒伤

1、打击在软组织丰厚处可形成中空性皮下出血

2、打击在软组织平坦处可形成条状皮下出血

3、打击在头颅处可形成条状挫裂创,创缘常有挫伤带(二)、方形棍棒伤1、打击在软组织丰厚处可形成中空性皮下出血2、打击在软组织平坦处可形成条状皮下出血3、打击在头颅处可形成条状挫裂创,创缘可有挫伤带(三)、不规则形棍棒伤(五)、斧背、锤面伤

(六)、砖石伤(七)、高坠伤

特点:

1、广泛性;

2、体表损伤一侧性;

3、严重性;

4、内重外轻。(二)、锐器伤的共同特点:

1、创口:形态规则,多为梭形

2、创缘:整齐,常无挫伤带

3、创角:较锐利

4、创腔:无组织间桥

5、创壁:光滑

6、创底:平整(三)、切创1、创口:呈细长梭形2、创缘:自杀可有试切痕3、创角:锐利,拖刀者一角有切割延长线,反复切割呈鱼尾状切痕4、创腔:无组织间桥5、创壁:光滑6、创底:平整,可达骨质表面颈部切创(四)、砍创

1、创口:呈梭形哆开2、创缘:整齐,刃钝体厚可形成较窄的挫创带3、创角:锐利,或一钝一锐,或二钝4、创腔:无组织间桥5、创壁:光滑6、创底:平整,骨质表面有砍痕,可有刃口断片(五)、刺创1、创口小,形态可反映刺器横断面的形态;2、创道深,可反映刺器的长度、作用力的方向;3、外轻内重。(六)、剪创分类:

1、

刺剪创

2、

夹剪创

3、

剪断创六、

枪弹损伤(一)、概念:枪弹经发射作用于人体所形成的损伤称为枪弹损伤。作用原理:1、穿透2、戳破3、炸裂4、打挫(二)、枪弹创:1、类型:(1)、贯通枪弹创(2)、盲管枪弹创(3)、回旋枪弹创(4)、擦过枪弹创(5)、跳弹创(6)、散弹创2、组成:射入口、射出口、射创管三、射入口、射出口的形态特点特征射入口射出口1、形态圆、椭圆形裂隙状2、大小小于(等于)子弹直径大于子弹直径3、中心组织缺损无缺损4、创缘组织内卷外翻5、挫伤轮有无6、擦拭轮有无7、皮肤烧伤有(近距离射击)无8、火药颗粒有(近距离射击)无七、爆炸损伤1、

炸碎伤2、

烧灼伤3、

抛出物及弹片射入伤4、

冲击波伤江西万载小学爆炸案

2001.3.7

分析讨论

一、爆炸中心的确定

1、炸药成分及性能

2、现场情况

3、李某某损伤情况

4、学生损伤情况

5、调查情况

案件性质的分析1、李某某在爆炸中心2、爆炸瞬间李某某的姿势3、腹腔内的玻璃碎片4、调查情况八、机械性损伤的鉴定(一)、钝器伤与锐器伤的鉴别(从创的六个组成方面进行比较)锐器伤与钝器伤在创组成的区别性质锐器伤钝器伤创口形态规则,多为梭形形态不规则,多为星网状创缘整齐,一般无挫伤带不整齐,常伴有挫伤带创角锐利较钝创腔无组织间桥常有组织间桥创壁光滑粗糙创底平坦,可伤及骨骼表面不平坦,常伴有骨折(二)、自杀与他杀的鉴别(表一)特点自杀他杀1、损伤部位身体前部身体任何部位2、损伤排列集中而整齐分散而零乱3、损伤方向多一致不一致4、损伤程度轻多重少轻少重多5、切创多见少见6、砍创少见多见自杀与他杀的鉴别(表二)特点自杀他杀7、刺创轻多重多8、钝器伤少见多见9、试探伤有无10、抵抗伤无有11、致命伤一处多处12、骨折线状骨折严重自杀与他杀的鉴别(表三)特点自杀他杀13、现场情况整齐无搏斗痕迹紊乱有搏斗痕迹14、致伤物在现场多带走15、衣着情况整洁无破损零乱多有破损16、尸体痉挛可有无17、尸体姿势多仰卧有移尸18、遗书常有无烧死一、概念:

1、烧伤(广义、狭义)

2、烧死:因烧伤而导致死亡者二、烧死的机理:

1、

烧伤性休克(主要机理)

2、

窒息

3、

中毒(主要是CO)

4、

继发感染三、烧死的尸体征象:

(一)、尸体表面征象:1、烧伤的表现:(1)、一度烧伤(红斑期)(2)、二度烧伤(水疱期)(3)、三度烧伤(坏死期)(4)、四度烧伤(炭化期)2、

闭眼征象:

(1)、眼外角皱摺(2)、睫毛征3、

拳击姿势4、

皮肤裂创烧死的现场烧死的拳击姿势(二)、内部征象:1、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举例:张举烧猪)2、胃、十二指肠内有烟灰、炭末3、血液中含大量碳氧血红蛋白(超过20%)4、硬脑膜外热血肿四、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特征

生前烧死死后焚尸烧伤性水疱有空泡闭眼征象有无呼吸道有大量烟灰、炭末上呼吸道可有消化道胃肠内大量烟灰、炭末无血液HbCO量在20%以上HbCO量正常致命伤无有第五节

电流损伤一、概念:电流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二、影响因素:1、电流强度(最重要因素)2、电压3、电阻4、频率(50—60Hz危害最大)5、电流的性质6、通电时间7、触电部位与方式三、尸体征象1、

电流斑2、

电流烧伤3、

表皮剥脱坏死4、

电烙印5、

皮肤金属化

铜导线——淡绿色或黄褐色铁导线——灰褐色铝导线——灰白色6、内部征象:一般的窒息征象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

1、窒息:各种原因造成体内缺氧、二氧化碳蓄积而造成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称之为窒息(外窒息、内窒息)。

2、机械性窒息:人体受机械性外力的作用而造成外呼吸功能障碍的窒息称为机械性窒息。二、机械性窒息的分类(一)、压迫:

1、呼吸道:缢死、勒死、扼死

2、胸、腹部:挤、压死、活埋(二)、堵塞:

1、呼吸孔:捂死

2、呼吸道:(1)、固体:哽死(2)、液体:溺死三、机械性窒息的共同尸体现象(一)、体表征象1、颜面青紫肿胀2、皮肤、眼结膜出血点3、尸斑出现早、呈暗紫红色4、大小便失禁、排精(二)内部征象1、血液呈暗红色、不凝固2、

右心、内脏淤血3、

浆膜、粘膜出血点4、

肺水、气肿5、

脾脏贫血颜面青紫颜面皮肤出血点第二节缢死一、概念:是指依靠自身的重力,拉紧套在颈部的绳索,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的窒息死亡。二、

机理:

1、颈部血管受压

2、呼吸道受压

3、迷走神经受刺激

4、颈椎骨折和(或)脱位三、

缢死的类型:

1、前位(典型缢死)

2、后位

3、侧位四、

尸体现象(一)、尸表现象1、缢沟其特征为:(1)、部位:喉节上方;(2)、形态:马蹄形;(3)、方向:颈前水平,两侧对称斜向后上方(4)、深度:颈前最深,两侧逐渐变浅,颈后消失;(5)、出血:少见。2、颜面苍白(典型缢死)或青紫(非典型缢死)3、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4、鼻腔出血,流涕(二)、内部征象:1、缢沟处深部损伤2、颈总动脉内膜横裂3、舌骨、甲状软骨骨折第三节勒死一、概念:利用外力将环绕颈项部的绳索勒紧压迫颈项部所导致窒息死亡。二、机理:

1、颈部血管受压(主要机理)

2、呼吸道受压

3、迷走神经受刺激三、尸体现象(一)、外表征象1、勒沟其特征为:(1)、部位:喉节下方;(2)、形态:环形;(3)、深度:一致;(4)、方向:水平或略倾斜;(5)、出血:常见。2、颜面青紫肿胀严重,甚至有出血点3、体表损伤(二)、内部征象勒死索沟的位置和方向勒死的颈部垫衬物三、尸体现象(一)、外表征象1、颈部扼痕(特征见机械性损伤)2、抵抗伤(二)、内部征象比缢死、勒死更明显第五节溺死一、概念:液体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的窒息死亡二、机理:

1、堵塞(主要)

2、血液电解质紊乱(迟延型溺死)

3、神经反射(干溺)三、尸体现象(一)、外表现象1、

口鼻部有蕈样泡沫2、

手中抓有异物3、

尸斑出现缓慢呈浅红色4、

皮肤变白、起皱、脱落5、

鸡皮样皮肤6、尸体浮沉(二)、内部征象

1、

呼吸道内有大量溺液或泡沫

2、

心血改变

3、

胃、十二指肠内有大量溺液

4、

内脏、骨髓、牙齿可检出硅藻

5、

肺气肿、肺水肿四、鉴定生前溺死与

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

部位生前溺死死后抛尸入水口鼻部有蕈样泡沫无蕈样泡沫手部抓有水中异物抓有不是水中异物呼吸道有大量溺液无溺液消化道有大量溺液胃可有少量溺液肺脏水肿、气肿明显可有水肿、气肿硅藻内脏、骨髓、牙齿检出硅藻无致命伤无可有第六节捂死第一节概述一、概念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由于潜在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发生出乎意外的非暴力性死亡。二、猝死的特点

1、

突然性

2、

意外性

3、

潜在性

4、

非暴力性三、猝死的原因(一)、内因:潜在性疾病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二)、外因(诱因)

1、精神因素(喜、怒、悲、乐、恐、惊)(每界世界杯足球赛都有心脏病人死在电视机前)

2、过度疲劳(99年南宁市利民旅社麻醉抢劫案,潘某,男性,48岁,患有心肌炎,从钦州来到南宁,当晚与2名“三陪女”发生性关系,后被其中一名用“三唑伦”麻醉抢劫,到凌晨2点多钟死亡)

3、轻微外伤

4、其他:暴饮暴食、过冷过热、过度吸烟等四、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一)、目的

1、查明死因

2、揭露与证实犯罪行为

3、研究猝死的病因和死亡机理(二)、方法

1、案情调查

2、现场勘查

3、尸体检查

4、毒物分析

5、分析死因第二节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一、冠心病(柳州市与鹿寨县交界的一个68岁的农民放牛时与别人争吵致心肌梗塞而死)强奸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一、强奸的定义:强奸是指男女一方强迫另一方与之发生性行为,包括强奸未遂。行为学上,通常是指男方强迫女方,故称为强奸妇女。生理学上,性交是指阴茎插入阴道内,并达到射精的整个过程。法律上,一般认为只要男子的阴茎与女性的阴道前庭接触,不论是否射精或处女膜是否破裂,均已构成强奸罪。二、强奸的证据(一)、暴力损伤的证据

1、被害人生殖器官的损伤(处女膜破裂、阴道及会阴部撕裂)

2、被害人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外阴、大腿内侧、乳房、颜面及四肢。尤其要注意脚后跟的损伤)

3、犯罪嫌疑人的损伤(面部、舌头、手指、前臂、肩部)(二)、强奸的物证1、精液(斑)。最为有力的证据(但不是认定或否定强奸的唯一标准)遗留的部位:受害者的阴道、外阴、大腿内侧以及衣裤,被褥床单、手帕、纸团、现场地面上。通过DNA检验往往起到认定或否定嫌疑人以及系列强奸案件串并的作用。2、血痕。(也是有力的证据)遗留的部位:(1)、受害者的指甲缝内、衣裤;(2)、犯罪嫌疑人身上衣裤、阴茎、鞋子;(3)、现场。3、毛发。遗留的部位:(1)、受害者手中、指甲缝内、外阴部、衣裤;(2)、犯罪嫌疑人的外阴部、衣裤;(3)、现场。

4、唾液(斑)。遗留的部位:(1)、受害者乳房、衣裤;(2)、现场。5、咬痕。6、其他物证。(1)、纤维物;(2)、阴道分泌物与脱落上皮细胞;(3)、性病检查。四、强奸的鉴定(一)、案情调查(二)、现场勘查(三)、对受害者的检查需要明确:

1、性交的证据;

2、暴力损伤的证据;(往往是用于确定是否违背女性的意志)

3、相关的物证;

4、受害者的年龄及精神状态。(四)、对犯罪嫌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