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突破课件】-1.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1页
【中考历史专项突破课件】-1.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2页
【中考历史专项突破课件】-1.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3页
【中考历史专项突破课件】-1.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4页
【中考历史专项突破课件】-1.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考点解读020304考点梳理真题剖析实战提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01考点解读

02考点梳理第9课秦统一中国考点一秦的统一(一)背景(二)经过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____,定都____。2.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拓展了管辖范围。1.________连年战争,各诸侯国人民渴望和平。(三)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王嬴政即位后,_________,积极策划统一大计。2.________使得秦国实力增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用人才韩、赵、魏、楚、燕、齐秦朝咸阳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考点二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背景: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3.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制度(2)地方制度第9课秦统一中国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掌管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①内容: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②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_的基本模式。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郡县制地方行政(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第9课秦统一中国

考点三秦的疆域常考知识点思维导图第9课秦统一中国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西到____,北至_______,南达_____。东海陇西长城一带南海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一秦的暴政表现1.秦始皇时(1)统治特点:________________(2)暴政的表现:2.秦二世时:考点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____________;领导者:___________。2.原因(1)(2)3.经过(1)(2)急于求成和暴虐。①繁重的_________________;②刑罚残酷;③“焚书坑儒”。统治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公元前209年根本原因:____________。直接原因:遇大雨误期。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建立政权:陈胜称王,建立_______政权;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赋税、徭役和兵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张楚”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4.结果:5.评价:(二)项羽、刘邦反秦

考点三楚汉之争

(1)时间:(2)双方:_____________(3)目的:(4)主要战役:(5)刘邦获胜原因:(6)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1.项羽_______在中________,歼灭秦军主力。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垓下之战(项羽兵败)。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最终失败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考点一西汉的建立

(一)时间:______________(二)建立者:___________(三)

考点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2.目的:3.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定都____,史称____。(1)由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2)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长安西汉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吸取秦亡教训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库存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史称“__________”。考点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1)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2)_______________。(3)重视“___________”,废除一些严刑峻法。(4)提倡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表现(治国效果):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考点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用

考点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用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易错知识点拨重点知识点拨汉武帝的措施及评价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削弱诸侯王势力;夺爵除国;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创办______。④民族关系:派______________,加强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⑤对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通。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的货币是_______________,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是______。评价: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___________的皇帝。颁布“推恩令”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雄才大略圆形方孔半两钱五铢钱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考点一东汉的建立

1.背景

2.东汉建立(1)时间:(2)建立者:___________;(3)都城:____。考点二光武中兴

1.在位皇帝:____________2.巩固统治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1)西汉后期,________;(2)公元9年,__________建立____(3)________推翻王莽政权。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光武帝刘秀。(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朝政腐败外戚王莽新朝;农民起义光武中兴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考点一张骞通西域

(一)第一次通西域(1)时间: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二)第二次通西域(1)时间: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三)历史意义

考点二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

朝与西域的联系。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一)条件:张骞通西域后,东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路线1.陆上丝绸之路(1)开辟时间:___________

(2)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品交流:2.海上交通线(1)开辟的皇帝:________(2)海上航线:

(三)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安息)→欧洲(大秦)。汉朝的__________等物品传到西域,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等传入中原。汉朝的凿井、开渠、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以及多种___________等传入中原。①向东:山东沿岸(起点)→黄海→朝鲜、日本。②向西:我国东南沿海港口(起点)→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这一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漆器乐器和歌舞汉武帝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考点三对西域的管理(一)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2.地点:_______

3.设立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东汉时对西域的管理

公元前60年。乌垒城。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1._________时,____出使西域。2._____出使大秦。3._____出使西域。东汉明帝班超甘英班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考点一造纸术的发明(一)发明:_____(二)改进1.时期:_________2.改进者:_____

3.蔡侯纸的特点:4.外传:5.意义:考点二医学

(一)总体发展:(二)名医: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

(1)成就:

(2)地位:

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蔡伦。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质量提高。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①影响: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两汉时期,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东汉名医)写有_____________,它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_______”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被后世称为“______”。西汉《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医圣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考点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_________

2.主要内容:3.地位:4.影响:考点四宗教

(一)道教

早期道教的派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佛教

1.起源和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是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张角的太平道,张陵的五斗米道。2.华佗(东汉名医)成就: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_______”;创编了“________”麻沸散五禽戏黄帝到汉武帝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2)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影响:2.传入中国(1)经过:①_____________,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②_________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张骞通西域后东汉明帝03真题剖析(2020·百色)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下图所示)。这一举措()统一货币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从题干“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和图片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采取了统一货币的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故正确答案为B。第9课秦统一中国B(2019·济南)“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A.公元前二世纪初B.公元前二世纪末C.公元前三世纪初D.公元前三世纪末【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从时间上看,公元前209年属公元前3世纪末。因此,本题选择D。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D(2020·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A.廉政风气的形成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C.监视地方官吏D.彻底废除严刑峻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据题干材料,汉文帝拒绝接受献礼,并下令不要来献,这表明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有利于廉政风气的形成。故正确答案为A。A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19·桂林)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A.促进艺术繁荣B.推动教育发展C.加强思想控制D.保持思想活跃【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从董仲舒的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诸侯王门下的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王朝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故正确答案为C。C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019·盐城)“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A.西周B.东周C.西汉D.东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汉的建立。根据题干中的“公元26年”“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光武帝是在公元25年称帝的,建立的朝代是东汉,故正确答案为D。第13课东汉的兴衰D(2019·桂林18)(节选)阅读材料。材料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交通网络”的名称及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根据材料概括“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不能照抄原文)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交通网络”的名称是丝绸之路,汉朝为其“提供军事保护”的机构是西域都护。据材料可知,“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包括贸易(或对中国丝绸)的需求、对外交往的需求、政府的支持、沿线国家的促进等。【答案】交通网络:丝绸之路;机构:西域都护。因素:贸易(或对中国丝绸)的需求;对外交往的需求;政府的支持;沿线国家的促进。(2019·贺州)《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A.善治伤寒杂病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C.擅长外科手术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解析】本题考查华佗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知,这里强调的是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即华佗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故正确答案为D。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04实战提分1.(2019·北部湾经济区)奠定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明朝A2.(2019·贺州)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A.全面推行郡县制B.统一了度量衡C.流通圆形方孔钱D.实行车轨统一A第9课秦统一中国3.(2019·福建)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A.延续分封制B.增强地方势力C.恢复社会经济D.实行中央集权D4.(2019·梧州二模)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首先得益于()A.秦朝疆域的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C第9课秦统一中国5.(2019·中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原因。不同:封君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原因: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也符合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趋势第9课秦统一中国1.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2.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投降的是()A.全面推行郡县制B.统一了度量衡C.流通圆形方孔钱D.实行车轨统一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DD3.“(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下列对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大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C.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D.频繁的征伐导致农民起义C1.为了巩固政权,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而速亡的教训,采取的统治政策是()A.休养生息B.闭关锁国C.“独尊儒术”D.“均田免赋”A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2019·吉林)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A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对外征战B.增加徭役C.焚书坑儒D.休养生息D1.(2019·舟山)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B.监察事务C.军事管理D.财政管理B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2021·百色)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

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A3.(2019·南京)“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分封诸侯B.广设郡县

C.实施“推恩令”D.设立“三司”C4.(2020·贺州)下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汉代讲经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D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5.(2019·玉林)“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B.儒法并用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B6.(2019·青岛)(节选)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她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1)“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1.(2019·成都)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A.176年

B.177年C.226年D.227年C2.西汉时,曾出现政治、思想、经济上的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但后来还是盛极而衰了。西汉灭亡的标志是()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B.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C.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D.公元184年,黄巾起义B3.(2021·玉林)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第13课东汉的兴衰B4.(2019·东营)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176年B.177年

C.226年

D.227年D

第13课东汉的兴衰1.“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2.(2019·永州)有学者认为:“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我国丝绸大量外销开始于()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B3.(2019·新疆)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府

D.北庭都元帅府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A4.(2021·柳州)“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融合的加强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中外文明的交流D5.(2019·北部湾经济区)(节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亚洲先人们很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汉武帝时,哪一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