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结构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联姻是天子控制诸侯的主要手段 D.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可知,各诸侯国通婚的实质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护周王朝的政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信息,排除B项;联姻是各诸侯维持宗法、分封的方式,没有涉及是周王控制诸侯国的主要手段,排除C项;西周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A项。2.对秦而言,文化的同化速度远远赶不上疆域扩张的速度,对关东六国的征服只需短短数年时间,将其同化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由于秦的统一过于短暂,短暂到无法压制关东地区的反秦思想,更遑论将其同化了。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A.未能实现地域文化的整合 B.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C.秦国文化落后于关东文化 D.关东六国反秦势力强大【答案】A【解析】材料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讨论秦朝灭亡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秦国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了关东六国,但却没能实现对关东六国文化的同化,地域文化冲突严重,说明秦朝未能实现地域文化的整合,A项正确;严刑峻法和关东六国反秦势力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D两项;秦朝没能实现对地域文化的整合,不在于秦国文化的落后,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项。3.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A.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这些措施并不是在实践重农抑商,排除A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是否减轻了农民负担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东晋时期,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东晋帝室如此联姻旨在()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观念保守,重视门第C.拉拢士族,巩固政权 D.纯净血统,统一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东晋时期,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发展兴盛,皇帝要借助士族的势力来巩固统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目的,未涉及观念等,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主要是拉拢士族,巩固政权,未涉及纯净血统,统一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5.观察如图,这一对峙局面结束于()A.公元5世纪初期 B.公元6世纪初期C.公元5世纪末期 D.公元6世纪末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北齐”“北周”“陈”等信息可知,此时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而这一时期结束于公元6世纪末期隋朝的统一,D项正确;公元3世纪到公元5世纪是我国魏晋南北朝对峙时期,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6.有学者在评论某税制时说:“它舍弃了按人征税的传统人头税,全面开启了按土地和资产征税的税制新里程,对当时唐朝的统治,以及唐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分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税制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取消了租庸调和一切杂税 B.按人丁和田亩标准缴纳户税C.加强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D.一年分春季和冬季两次征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它舍弃了按人征税的传统人头税,全面开启了按土地和资产征税的税制新里程,对当时唐朝的统治”及所学知识,可得知这一税制为唐朝的两税法,取消了租庸调和一切杂税,A项正确;两税法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排除B项;两税法以资产为宗,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排除C项;两税法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排除D项。故选A项。7.“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C.唐代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以形写神”绘画理念普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可知,佛教来自于印度,北魏的飞天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明显带有印度特征;到唐代,印度的特征逐渐减少,代之以唐朝的特征,表现为佛教的本土化,飞天还体现出唐代世俗女子流行发型,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A项正确;飞天造型的转变主要反映的是中外交流,排除B项;飞天造型中体现女性化,反映了唐朝的审美和社会风气的开放,无法反应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以形写神”绘画理念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8.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统治时期,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B.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C.扭转了宋朝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D.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十中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可知,军费开支占据了宋朝国库的很大比重,造成了冗费,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D项正确;这种现象是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宋朝重文轻武,改变了唐代以来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排除B项;宋朝边境军事弱势的局面并未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9.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表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B.契丹、党项、女真、蒙古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后被金所灭;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西夏文字;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1141年,金与南宋订立和议,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通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周围各部,结束混乱局面,统一蒙古草原。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铁木真在位时期创制蒙古文字,进行制度创新。故由上到下应填写的是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B项正确;ACD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宋朝()A.商品经济繁荣 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C.社会娱乐增多 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可知,唐代之前刻本尚未流行,学者重视书籍的珍藏和研读;随着印刷行业不断进步,刻本流行后,宋代的学者因易于得书,对刊刻的书籍反而不珍视,同时也影响了诵读,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娱乐,排除C项;宋代以文治国,重视文化教育,排除D项。故选B项。11.“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有误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只是辅佐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行政权,并不是行政中枢,D项符合题意;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所把控,下品无士族,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朝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到宋朝发生改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2.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朝政府开放海禁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可知,明朝时期政府开放海禁,老百姓进行对外贸易,所得利润可达十倍,同时,港口的税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说明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B项正确;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排除C项;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但如果没有行商、总督、粤海关监督、巡抚、知县等的参与,英商也不敢铤而走险……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了战争。”据此,该学者认为()A.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中国闭关锁国是战争爆发根源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 D.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十分淡薄【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即是英国等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的必然结果,也与中国地方官员和商人配合英商走私鸦片有关,该学者的分析反映出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闭关锁国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鸦片贸易是为了捍卫自由贸易原则,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外交意识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远道而来的西万人士中有许多人“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都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友”。这表明《海国图志》的重要价值在于()A.倡导用西学改造中国传统儒学 B.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C.认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性 D.承认西方文化的价值【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许多人“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说明这一时期清朝传统的士大夫已经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价值重要作用,都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友”,D项正确;用西学改造中国传统儒学,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于西方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B项;《海国图志》的价值在于了解西方,从而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C项。故选D项。15.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潮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以“以新卫旧”的形式来推动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据此判断,“以新卫旧”的“新”指的是()A.变革中国封建制度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D.反帝爱国的新主张【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以新卫旧”中的“新”是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没有试图变革中国的封建制度,也未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排除A、C两项;洋务运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有一定的依赖,并未提出反帝爱国的新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16.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提出“官倡其始,商守其成”的方针,认为“先筹官款,垫支开办,俟其效成利见,商民必然歆羡,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付之商人经理”。这一方针的实施()A.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削弱了洋务企业的竞争力 D.根除了军事工业经营的弊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官倡其始,商守其成”的方针,诱导、吸引了民间商人投资、经营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A项正确;洋务运动未能实现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B项;“官倡其始,商守其成”的方针增强而非削弱了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排除C项;“根除”了军事工业经营弊端的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7.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B.国人民族意识增强C.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 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甲午战败后,甚至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反映出这一时期从上到下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甲午之后,维新变法开始酝酿,1898年维新运动开始,排除A项;保守派只反对议和,思想并没有转变,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18.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毫不考虑变法对他人的影响,最终导致变法激起了多方面的强烈反对。作者意在强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多方面势力强烈反对 B.变法缺乏群众的支持C.康有为等人急于求成 D.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答案】D【解析】材料“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说明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因此,作者意在强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多方面势力,排除A项;材料强调变法激起了多方面的强烈反对的原因是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因此,变法缺乏群众的支持不是作者强调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急于求成,排除C项。故选D项。19.1900年6月,在慈禧太后向英、美、俄、法等十一国宣战后,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划牵线下,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却和各参战国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史称“东南互保”。这反映了()A.中外的反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 B.中外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C.清廷与东南督抚的矛盾不可调和 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却和各参战国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史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反映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D项正确;镇压天平天国运动时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排除A项;中外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说法错误,排除B项;清廷与东南督抚的矛盾不可调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未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依旧是“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等,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建的任务,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目标,排除A项;脱离下层人民群众并未揭示出其本质问题,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D项。故选C项。

21.下面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与外国在华纱厂统计图,反映了全国机器纺纱业发展状况。根据该图可推知,这一时期()A.北洋军阀统治导致国家战乱分裂 B.外资“卷土重来”打压华商纱厂C.纺织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形势影响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1922年期间,国内颁布了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令,国际上西方各国对我国的直接侵略减少,这些都有利于国内纺织业的发展,C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头四年,中国纱厂非但没因外资“卷土重来”严重下滑,反而呈明显的增长态势,排除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近代民族工业因列强的侵略和控制,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22.1919年5月28日,《申报》刊登一则关于“学生罢课之后”的新闻:一、每逢单日印刷白话传单,随地分发;二、组织露天演说团,唤醒同胞发挥爱国精神。这说明当时()A.五四运动注重启发群众觉悟 B.学生运动与工人阶级结合C.中国共产党影响力在日益扩大 D.大众媒体推动了观念革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5月28日,《申报》刊登组织露天演说团,唤醒同胞发挥爱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主要宣传学生的爱国行为来唤醒国人的爱国精神,注重了对群众觉悟的启发,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学生运动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创立于1921年,此时还未产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国人爱国精神的唤醒,并非是新的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23.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答案】D【解析】通过对比材料中中共“一大”纲领和中共“二大”纲领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纲领不符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而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符合当时国情,这说明中共对国情的正确认识,D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2年国共合作尚未开始,排除B项;中共“一大”和“二大”并未决定放弃暴力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24.“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抗战期间创作了大量救亡漫画,如下图。这类漫画A.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D.凸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关键信息“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和所学知识可知,此类漫画对于鼓舞军民抗战,坚定抗战胜利的信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正确;材料与瓦解日军的战斗力量无关,A排除;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建立,B排除;材料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无关,D排除。故选C。25.下表是日军在二战各战场被毙伤、俘虏的人数统计表,这反映了()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主要战场B.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是对日作战的主力C.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宣布对日作战D.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军在中国战场被毙伤、俘虏的人数是最多的,可见中国在对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除了对抗日本法西斯,还有德国、意大利法西斯,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与日军的对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不符,排除B项;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是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并非二战初期,排除C项。故选D项。26.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篇文献()A.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B.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C.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D.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最终覆灭【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这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于1953年之后,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在1945年中共七大时期已经正式形成,排除C项;国民党反动政权覆灭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排除D项。故选B项。27.“孩子孩子好好睡,你娘今天去开会。开会干什么?斗争大恶霸。讲讲理,出出气,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抬起头,给你爹爹报冤仇。”这是记载在河北枣强县县志上的歌谣,此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可能是()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C.社会主义改造 D.土地改革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斗争大恶霸”“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等信息可知,这一历史事件中地主阶级被斗争,土地被重新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D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一般指的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8.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外交关系继续存在”体现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答案】C【解析】“另起炉灶”指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排除B;“一边倒”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排除A;新中国同苏联是结盟关系,排除D。29.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B.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C.超前消费问题日益突出D.商品供应关系日益紧张【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表格反映了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逐年增长,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表格反映了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迅速,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能推断出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C选项错误,表格反映了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迅速,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超前消费是指超越现有经济条件进行的消费,从图表中无法得出;D选项错误,表格中社会消费品总额逐年增长反映了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并不能说明商品供应关系日益紧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0.1993年,我国对“八五计划(1991~1995年)”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B.农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粮食安全战略地位提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此,1993年,我国对“八五计划(1991~1995年)”进行了调整,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等,C项正确;材料突出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与粮食安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晋一朝,中原丧乱,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为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引发了侨民与土著居民的矛盾,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形成“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遂造成了“国弊家丰”的严重局面……东晋、南朝政府先后十次颁布命令,实行“土断”。所谓土断,就是以侨户现居地为准定其籍贯所在地,并登记入籍,征收赋役。户籍上,对白籍侨民实行土断,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行为,严厉打击。南方土著和北方侨民混合杂居,侨流“后裔连长为南方之人矣”……“以土断定”使侨置系统与当地系统混合编制,构筑成新的地方行政辖隶系统,亦可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摘编自雷震《黄、白籍问题与“土断”》材料二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娃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摘编自吴洪琳《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政府“土断”的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归纳草原民族中原文化认同的途径。【答案】(1)背景:国家战乱,北民大量南迁;侨民和土著居民矛盾激化;豪门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途径:祖源认同(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继承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东晋一朝,中原丧乱,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形成了许多侨郡县”得出国家战乱,北民大量南迁;根据材料“这些人不为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引发了侨民与土著居民的矛盾”得出侨民和土著居民矛盾激化;根据材料“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遂造成了‘国弊家丰’的严重局面”得出豪门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意义:根据材料“南方土著和北方侨民混合杂居”得出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可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得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对白籍侨民实行土断,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得出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根据材料“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行为,严厉打击”得出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娃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得出一方面改姓,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根据材料“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得出另一方面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由于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群所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不同,他们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期盼速成近代化的急躁思想。——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进步思潮的特点。【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受传统经学的影响;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具有理想性或进步性。【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得出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材料“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得出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根据材料“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所学得出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根据材料“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得出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2)特点:根据材料“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得出受传统经学的影响;根据材料“当时思想界期盼速成近代化”,结合晚清的救亡图存运动与进步思想的发展传播,得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具有理想性或进步性。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海解放后,投机商囤积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扰乱市场秩序。从1949年6月23日到7月30日,上海物价上涨了一倍多,并影响到整个华东、华北和华南等地。党中央决定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再打一场“米棉之战”。11月15日至30日,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