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_第1页
卷7-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_第2页
卷7-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_第3页
卷7-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_第4页
卷7-2021中考语文卷(江西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金卷07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粗年(kuang)修葺歇斯底里(xie)契而不舍

B.狡攀(xia)斡旋疳轻怕重(zhan)骇人听闻

C.牲折(cud)缄默惟妙惟用(xiao)孜孜不倦

D.龟裂(gui)蛮横恢恢欲睡(yan)挑拔离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字音、字形辨析。A项,粗芈(guang),锲而不舍;B项,曲轻怕重(nidn);

D项,隼裂(jun),挑拨离间。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应加强事数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的推广。

B.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僮也半。

C.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懈的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

D.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籁事的地位,必将引领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B项,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此处应该用“事半

功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品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C.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观着

D.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芯片制造最终会成为发达国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B项,搭配不当,应删除“散”;C项,缺少主语,应删除“由于”

或“使”;D项,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后半句改为“中国最终会成为芯片制造发达的国家”。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⑥⑤①④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第⑥句“表面上”和第⑤句“实际上”相对应,因此⑥在⑤应连在

一起,排除A、B两项。“表面上”强调浅层面的内容,它和“实际上”的内容是递进的,因此⑥在⑤前,

排除C项。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

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李太太随即得体地回答“。”日本太太听后,知道自

己的谈吐有失妥当,她谦然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A.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

B.太太过奖了,我可比不上中国的知识女性,也比不上你们日本女人。

C.太太说得对,我俩在一起就如两姐妹,分不清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

D.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文明哺育了日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C项表述既准确又得体;ABD项均不合适。故答案选C。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魅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⑤。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④髓魅:比喻

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泪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

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

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诗人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喧中表现出诗人对李

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诗人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

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这首诗并没有写到诗人自己的遭遇,而是联想到了屈原的遭遇,由

此发出感慨,因此D项不正确。

7.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因为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谗放逐的。(2)①对李白的无比关怀、思念(怀念)。②对李白

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揣摩。“共冤”指的是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诬陷的。诗

人听到李白因被诬陷而被流放的消息,非常气愤,表达了对李白无比的关怀和思念之情以及为李白的命运

感到不平。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人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

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

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湮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

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

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

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

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潼(do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dn):烧火做饭。

8.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

【答案】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意可知,这个句子要表明的意思是,早年时,德秀的侄子还是婴

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据此可将句子断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

德秀自乳之。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庐墓侧()

(2)衾虎为暴。()

(3)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答案】(1)搭建庐舍;(2)适逢,正赶上;(3)都,全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庐”是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是古今异义词,“适逢,

正赶上”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答案】(1)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

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这种题型,解答的前提是翻译时要做到符合原意,语言要简洁、

优美流畅。翻译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

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等。

11.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3分)

【答案】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文章

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叙写的具体事件分析作答。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

秀自乳之,数日潼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传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

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

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

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

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

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

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

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

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

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

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颍《黄鹤楼》)

(2),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

(5)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二章)

(7)民谚云:“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后一句在《曹刿论战》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曹刿对其

乡人曰:",(《左传•曹刿论战》)

【解答】(1)晴川历历汉阳树(2)何当共剪西窗烛(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不尽长江滚

滚流(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贫贱不能移(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注意“鄙”的书写)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识记能力。日常要准确地背诵重点古诗文中的名句,能够

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1)-(6)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日常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

下句即可;(9)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合适的名句作答。注意:(1)“晴川历历汉

阳树”中的“历历”避免写成“厉厉(2)“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剪”易错。(3)“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中“庙”“忧”易错。(4)“不尽长江滚滚流”中的“不尽”不要写成“不禁(5)“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中的“阙”与,,阕,,字形区分开。(6)“贫贱不能移”中的“贱”易错。(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中的“鄙”易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孩子王

阿成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

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

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除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

“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

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

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

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

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

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

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

他把老师的字典编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

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

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

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

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

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

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

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

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福。”却心里

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

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

消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

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

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

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

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3.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4分)

【答案】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

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选文内容要点的能力。第①一③段写的是王福和老师打赌用提前写好作

文羸字典的事;第④一⑦段写的是王福和父亲晚上劳动并写好作文的事;最后两段写的是老师送字典给王

福,王福退回并要抄字典的事。

14.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①字典是''老师的老师”。②字典是稀缺的物品,有钱也买不到。③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

对字典的崇拜,象征着对文化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选文内容的能力。要探究字典成为“圣物”的原因,一是要结合选文的时代背

景,来理解字典在当时稀缺物品,物以稀为贵;二是要结合文中第③段中“这是老师的老师”的内容理解;

第三,还可以从字典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来理解。

15.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案】①环境描写,表明山间潮湿多雾。②与上文“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相呼应。③衬托

王福父子砍竹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从画线句所描写的“山中湿气……成为云雾”“太阳……

现出……圆圈””林中的露水……如在下雨”等内容看,是环境描写(或自然景物描写),其作用可从表现

当时劳动环境、结构上与上文内容呼应、衬托人物劳动的艰辛的角度分析。

16.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5分)

【答案】①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王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翻看,经常提问题。王福和老师打赌,想

要赢得老师的字典。为了学习知识,抄书抄了八年。②王福做事有原则。在知道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

送给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字典。③王福吃苦耐劳。第一天晚上八点和父亲上山砍竹,砍了二百

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④王福诚实守信,做事认真。他说到做到,当天连夜完成了砍伐任务,之后又完

成了作文,并且找到了知青作证。⑤王福有集体观念。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

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选文中王福这个人物形象,要结合他的言行来分析其性

格特点。可分别从他常接老师的字典看并提问题,为了赢得字典吃苦砍伐竹子,赌输了认输接受老师赠送

的字典等情节,来分析他的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题。(13分)

停下来,做个发现者

张勇

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

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

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②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

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勿勿,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

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

③立陶宛有一种叫做“螺旋树”的松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

得柔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每当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是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

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

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

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

⑤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

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

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

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淼,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所感所悟么?那些洗

净铅华,浮躁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魂,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你,需要整装待发,重

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美

的发现者、欣赏者。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7.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偶尔停下来”会有哪些收获?(4分)

【答案】①可以发现自己;②可以使自己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让生命更精彩;③可

以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④可以成为美的发现者。(谈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把握。文章罗列了“偶尔停下来”给人带来的收获:第一段通过李斌老师的话

语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第三段反面举例,列举立陶宛的“螺旋树”一味疯

长,不肯停下来,最终长成了“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及第四段告诉我们''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

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意在告诉我们“偶尔停下来”可以使自己劳逸结合,让生命更精彩;第五段剖析

“亭”的文化意蕴,意在告诉我们“偶尔停下来”,可以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第

六段使用反问句''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渺,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感悟吗”,意在告诉我们,“偶尔停下来”,

可以成为美的发现者。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提出的?(3分)

【答案】停下来,做个发现者。用来北京出差的大学时的老师临走时的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

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引出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的提炼和总结。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寻找论点的一般方法,

看题目、看开头句、看第一段的末尾句、看文章各个段落的开头、看文章的结尾等。其次结合选文内容进

行分析,确定论点。这篇议论文的标题,很明确地提出了“停下来,做个发现”这一观点;很明显,第①

段,用来北京出差的大学时的老师临走时的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引出中

心论点。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论述。

19.请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3分)

【答案】示例一:适度的停顿就像歌曲中有副歌,才会与主歌形成起伏的约去变化,使歌曲悦耳动听。

示例二:适度的停顿就会如绘画中的留白,是对主题的补充和延伸,也是画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比喻论证的句子。作为比喻论证的句子,在修辞上应为比喻句。拟写比喻论证

的句子,首先需要明确此比喻句的本体,结合文意,此处是在论述“适度停顿”,故此比喻句本体应为“适

度停顿”,之后确定喻体,结合横线处前一句“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

面节奏”,可以将喻体确定为“绘画中的留白”等,之后阐明“绘画中的留白”对于“画”所起的积极作用

即可。如适度的停顿就会如绘画中的留白,是对主题的补充和延伸,也是画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0.选出下面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当我们行到水穷处时,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坐看云卷云舒。

B.举螺旋树的例子是从正面论证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适当的停顿就会根基不稳,以承受生活的重

压。

C.只有学会劳逸结合,在停中补充体力,才能为今后的行路增添力量。中国的“亭”形象地诠释了这

一智慧。

D.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尽情领略生活的美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文章第三段反面举例,列举立陶宛的“螺旋树”一味疯长,

不肯停下来,最终长成了“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意在告诉我们“偶尔停下来”可以使自己劳逸结合,

让生命更精彩。B项中“正面论证”表述有误。故选B。

四、名著阅读与写作(56分)

(一)名著阅读(6分)

2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安安分分地尽着自己的职责,一向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直

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他终于爆发出了反抗精神,被逼上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

B.一部成功的小说,必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