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诊疗课件_第1页
手足口病的诊疗课件_第2页
手足口病的诊疗课件_第3页
手足口病的诊疗课件_第4页
手足口病的诊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的诊疗

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流行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别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

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别离出EV71流行概况EV71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别离出。1975年保加利亚:705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例发生了急性缓和性瘫痪,44例死亡。1997年马来西亚:2628例发病,39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多例患儿死亡。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例HFMD,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流行概况EV71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21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流行概况2021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774669例,死亡905人。2021年一季度平均每月发病26000例;但进入四月后发病病人明显增多,到达99819例,其中死亡85人。病原学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病原学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埃可病毒4、6、9、11等型。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3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等。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存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枯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台湾资料:EV71家庭接触传染率为52%(176/339家庭接触)。其中传染率分别为,同胞84%(70/83);堂表血亲83%(19/23);父母41%(72/175);祖父母28%(10/36);叔叔阿姨等26%(5/19)。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爆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EV71特点EV71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EV71感染

手足口病/咽峡炎病毒侵袭

脑脊髓炎神经源性反响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死亡或后遗症康复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病症。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病症。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手、足、口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病程2-5天发生神经系统病症心肺部病症重症病死率:10-25%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缓和性麻痹严重脑干脑炎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表现〔非特异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晚期表现〔可诊断〕呼吸困难、发绀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重症病例〔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表现出现时间(d)(%)中位数范围神经系统嗜睡或昏睡2.11~449.1昏迷2.92~3.543.9抽搐2.41.5~3.529.8呼吸系统呼吸促或减慢21~497.7肺部罗音2.52~478.9泡沫痰/血性痰2.72~3.547.4肺水肿2.72~3.573.7心血管心率快(>180/min2.41.5~461.4花纹2.92~435.1四肢末端凉1.91~468.4PICU病例主要临床病症出现时间和构成

先兆危重病症出现距起病时间12h~5d〔平均2.1d〕重症病例主要死因神经系统表现:PICU抢救病例全部累及〔以脑炎和脑脊髓膜炎为主〕呼吸循环系统:全部累及。主要死因为:肺水肿、出血;顽固性休克;脑疝。平均死亡年龄为1.5岁。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局部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别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标准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局部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脑电图:局部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局部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或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确定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之一者即可确诊。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别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病原学或血清学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排除!鉴别诊断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人感染口蹄疫较少见。主要为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牛乳或接触病牛而感染。潜伏期2至18天,一般3至8天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疱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指(趾)尖皮肤上出现小水疱和溃烂,有痒痛感,有时也出现于手掌、鼻翼和面部;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鉴别诊断水痘: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可同时存在。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鉴别诊断重症病例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症相似,但罕见同时伴有神经原性肺水肿、肺出血及皮疹。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以缓慢性麻痹为主要病症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鉴别诊断重症病例与重症肺炎鉴别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者咳嗽病症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爆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开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机理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临床表现1-3天内突然发生呼吸浅促、困难,紫绀口吐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血氧下降胸片:肺水肿、肺出血 初期间质性肺水肿,后肺泡性〔多以右侧为著〕,可快速进展为双侧肺水肿。循环系统功能衰竭机理循环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心率明显增快〔可达160-240bpm〕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早期〕或下降〔晚期〕四肢发凉,大理石样花纹,指〔趾〕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明显延长(>3秒),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律紊乱反复发作重症EV71感染的实验室特征〔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中性为主〔二〕血生化:重症病例肌钙蛋白、血糖升高〔三〕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多〔多核多于单核〕〔四〕CRP、PCT升高不著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儿家长在病情变化时随诊。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4天以内应留观。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呼吸浅促、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治疗按临床表现分4个阶段的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神经系统受累心肺衰竭恢复期治疗〔手足口病期〕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等给予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可试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0~15mg/kg/d,分二次〕。无细菌感染之证据不应使用抗菌素。治疗〔重症病例〕严密监测,动态观察,注意严重并发症!生命指征瞳孔、浅反射CSF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有条件CVP、ABP监测白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气+电解质胸片/MRI重症病例治疗措施五大关键治疗措施降颅压、止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呼吸支持心血管保护危重者早期CRRT治疗治疗〔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速尿。酌情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治疗〔心肺衰竭〕此期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需在PICU救治。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