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江印象

丰子恺

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华氏度),还是可爱。我们一到招待所,听说上山车子挤,要宿两晚才有车。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但这还在其次。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容端正,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还是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她们好像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但这也还在其次。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平和,对外来人尤其客气。这一点最为可贵。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江西人好客。”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夫妇都是我的学生,也并非由于“到处儿童识姓名”(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不管相识不相识,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我们在九江,大街小巷都跑过,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到过。我仔细留意,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向人问路,他恨不得把你送到目的地。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之巨大。萍乡和九江,相去很远。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我觉得江西人的“好客”确是一种美德,是值得表扬,值得学习的。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主要点正在于此。

九江街上瓷器店特别多,除了瓷器店之外还有许多瓷器摊头。瓷器之中除了日用瓷器之外,还有许多瓷器玩具,猫、狗、鸡、鸭、兔、牛、马、儿童人像、妇女人像、骑马人像、罗汉像、寿星像,各种各样都有,而且大都是上彩釉的。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所异者,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在这种玩具中,可以窥见中国手艺工人的智巧。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学校雕塑科,都没有进行过素描基本练习,都没有学过艺用解剖学,全凭天生的智慧和熟练的技巧,刻划出种种形象来。这些形象大都肖似实物,大多姿态优美,神气活现。而瓷工比较起泥工来,据我猜想,更加复杂困难。因为泥质松脆,只能塑造像坐猫、蹲兔那样团块的形象。而瓷质坚致,马的四只脚也可以塑出。九江瓷器中的八骏,最能显示手艺工人的天才。那些马身高不过一寸半,或俯或仰,或立或行,骨骼都很正确,姿态都很活跃。我们买了许多,拿回寓中,陈列在桌子上仔细欣赏。唐朝的画家韩干以画马著名于后世。我没有看见过韩干的真迹,不知道他的平面造型艺术比较起江西手艺工人的立体造型艺术来高明多少。韩干是在唐明皇的朝廷里做大官的。那时候唐明皇有一个擅长画马的宫廷画家叫做陈闳。有一天唐明皇命令韩干向陈闳学习画马。韩干不奉诏,回答唐明皇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我们江西的手艺工人,正同韩干一样,没有进美术学校从师,就以民间野外的马为师,他们的技术是全靠平常对活马观察研究而进步起来的。我想唐朝时代民间一定也不乏像江西瓷器手艺工人那样聪明的人,教他们拿起画笔来未必不如韩干。只因他们没有像韩干那样做大官,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因此终身沉沦,湮没无闻;而韩干独侥幸著名于后世。这样想来,社会制度不良的时代的美术史,完全是偶然形成的。

我们每人出一分钱,搭船到甘棠湖里的烟水亭去乘凉。这烟水亭建筑在像杭州西湖湖心亭那样的一个小岛上,四面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陆。这小岛面积不及湖心亭之半,而树木甚多。树下设竹榻卖茶。我们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面水光滟滟,风声猎猎,九十度(华氏度)以上的天气也不觉得热。有几个九江女郎也摆渡到这里的树荫底下来洗衣服。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都以这女郎为圆心而画出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的水浪纹,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这光景真可入画。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预料明天这时光,一定已经身在山中,也许已经看到庐山真面目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风韵犹存”一句,既写出了古人对九江的喜爱,也交代了畅游九江的原因。

B.第二段中的“绝不”“恨不得”等词语,极写九江人的和气与热情,表述了对当地风俗人情的赞美。

C.联想到唐代韩干学习画马的故事,其用意在于赞美九江手工艺人善于观察研究、极具才华的特点。

D.文章结尾从人物与环境两个角度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述了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从风俗人情、手工技艺和环境风光等方面叙述了在九江的所见、所感,呈现了对九江的美好印象。

B.文章第三段以无锡泥器作为衬托对象,写出了九江瓷器工艺的复杂性和形象的多样性,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

C.文章首尾写出行方式、中间段落写沿途接触到的九江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体现了游记散文常见的融情于景的写法。

D.本文只用平常的字句,不加粉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具有一种朴素而又明亮的味道,体现出随笔体散文的特点。

3.本文在第二段和尾段都引用了诗句,各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九江印象”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赣江上

冯至

在赣江上,从赣州到万安,是一段艰难的水程。船一不小心,便会触到礁石上。多么精明的船夫,到这里也不敢信托自己,不能不舍掉几元钱,请一位本地以领船为业的人,把整个的船交在他的手里。

我们从赣江上了船,正是十月底的小阳天气,顺水又吹着南风,两个半天的工夫,便走了不少的路程。但到下午三点多钟,风向改变了,风势也越来越紧,领船的人把船舵放下,说:“前面就是天柱滩,黄泉路,今天停在这里吧。”从这话里听来,大半是前边的滩过于险恶,他虽然精于这一带的情形,也难保这只风里的船不触在礁石上。尤其是顾名思义,天柱滩,黄泉路,这些名称实在使人有些悚然。

才四点钟,太阳还高高的,船便泊了岸,船夫抛下了锚。四下一望,没有村庄。大家在船里蜷伏了多半天,跳下来,同往常一样,深深地呼吸几下,全身感到轻快。不过这次既看不见村庄,水上也没有邻船,一片沙地接连着没有树木的荒山。不管同船的孩子们怎样在沙上跳跃,可是风势更紧了,天空也变得不那样晴朗,心里总有些无名的恐惧,水里嶙峋的礁石好像都无情地挺出水面一般。

妻在赣州病了两个月,现在在这小船里,她也只是躺着,不能坐起。在她病得最重,不省人事的那几天,我坐在病榻旁,摸着她冰凉的手,好像被她牵引着,到阴影的国度里旅行了一番。这时她的身体虽然一天天地健康起来,可是她的言谈动作,有时还使我起一种渺茫的感觉。

风吹着水,水激动着船,天空将圆未圆的月被浮云遮去。同船的孩子们最先睡着了。我也在此起伏不定的幻想里忘却这周围的小世界。

睡了不久,好像自己迷失在一座森林里,焦躁地寻不到出路,远远却听见有人在讲话。等到我意识明了,觉得身在船上的时候,树林化作风声,而讲话的声音却依然在耳,这一个荒凉的地方哪里会有人声呢这时同船的K君轻轻咳嗽了一下。

此外全船的人们还是沉沉地睡着。

我也怀着但愿无事的侥幸心理又入了半睡状态。不知过了多少分钟,船上的狗大声地吠起来了;船上的人都被狗惊醒,而远远的讲话声音不但没有停住,反倒越听越近。我想,这真有些蹊跷了。勇敢的K君披起衣服悄悄地走出船舱。这时全船的人都惊醒着,屏息无声,只有些悉索的动作,人人尽可能地把身边一点重要的物件,往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放:柴堆里,炉灰里,舱篷的缝隙里……大家安排好了,静候着一件非常的事。

我守着大病初愈的妻,不知做什么事才好。忽然黑暗的船舱出现了一道光,是外边河上从舱篷缝里射进来的;这光慢慢地移动,从舱前移到舱后,分明是那河上放光的物体从我们船后已移到船头了。这光在船舱后消逝了不久,又有一道光射到舱前,仍然是那样地移动。

全船在静默里骚动着,妻的心房跳动得很快,只是小孩子们睡得沉沉地。

K君走进来了,轻轻地说,远远两只划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船头都燃着一堆火,从我们的船旁划过。每只划子上坐着两个人,这不是窥探我们船上的虚实吗

我听了K君的话,也走到舱外。暗银色的月光照彻山川,两团火光在湍急的水上越走越远了。这是他们去报告他们的伙伴呢,还是探明了船上的人多,没有敢下手呢

我望着那两团火光,尽在发呆,狗吠停止了,划子上的语声也听不见了。除去这满船的猜疑.和恐惧外,面前是个非人间的、广漠的、原始般的世界。

最后船夫走到我身边,他大半被这满船客人的骚动搅得不能安静地躺在被里了。他说,不要怕,这地方一向是平静的。

“那么夜里这两只划子是干什么的呢”

“那是捉鱼的。白天江上来往的船只多,不便捉鱼。夜静了,正是捉鱼的好时候,鱼见了火光便都跟随着火光聚拢起来。你看,那两只划子的下面不知有多少鱼呢……”

我恍然大悟,顿时想到“渔火”两个字。

第二天早晨,风住了,船刚要起锚,对岸划来一只划子,上边有两个渔夫。他们好像是慰问我们昨夜的虚惊,卖给我们两条又肥又美的鳜鱼。

妻,幼年生长在海边,惯于鱼虾,对着这欢蹦乱跳的鱼,脸上浮现出病后的第一次健康的微笑。

一九三九年写于昆明

(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集中地表现了逃难路上人们的不安情绪和惶恐心理,的心理经历了担忧——紧张——焦躁——惊恐释然的变化过程。

B.夜半时分,狗的--阵狂吠将人们带入恐惧之中,人们的神情、言行都透露出内心的无助与无奈,与广漠的外部世界达成了一种契合。

C.文章记叙的是一次逃难经历,读起来又像是一篇历险游记。既有生活的惊险侧影,历险时的惊恐心情,又有游山玩水的淡然闲情。

D.文章行文情景交融,写人写事写景,无不有声有色,风声鹤唳的气氛,使得那个夜不能平静,使夜色和江不能平静,悬念迭起。

6.本文记叙了在赣江上的一段历程,虽说是有惊无险,但文章张弛有度,跌宕起伏,使人心惊。请分别概括文中的三次波澜。

7.文章结尾以含蓄、风趣的笔调写道:“他们好像是慰问我们昨夜的虚惊,卖给我们两条又肥又美的鳜鱼。”又说妻“对着这欢蹦乱跳的鱼,脸上浮现出病后的第一次健康的微笑”。请探究这样结尾的好处。

二、选择题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指古代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郎中”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照顾帝王饮食起居、身体保健。

C.“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D.“七步之才”指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底,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门类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

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细微汇合

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式微融合

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细微汇合

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式微融合

10.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

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力欣赏人群。

四、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乘车穿过了郭塔尔得山洞,便走入瑞士东南的特精省,这是意大利人种的瑞士,一切风物也是南欧的了。最惹人注意的是,房屋在山北都是灰色,忽然变为耀目的粉白色——但白色里处处透露着衰老___________,反不及北方的灰色那样新鲜。

特精省的南端是罗迦诺城,临着一座爪形的湖,这座湖由意大利和瑞士两国分领。若是坐在汽船上,绕湖一周,左边一站是意大利的,右边一站是瑞士的,虽然居民都说着意大利话,可是一边热衷于法西斯主义,一边是自由和平,百余年不知干戈,对比起来,煞是有趣。

我在湖边的一个小村落里住过一个晚夏的八月。

脚刚踏上轻松的土地,举目一望两旁的浓绿,便深深嗅到___________的故乡气味。不只是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就是几种违阔许久的生物,也在这里___________了:中午是无边无际的蝉声,夜晚窗外时常有窸窸窣窣的声音,那是蝎子在墙缝里出没,更有成群成队的壁虎,灰色的,绿色的,在壁上和草间爬来爬去,有时清早起来,露水未晞,草地上常有大的壁虎,身长逾尺,绿得透明,像是碧玉一般,湖山寂静,它一动也不动,你可以轻轻地在它身旁赏玩许久,不提防有一个大的蝗虫跳出,它也飞箭般跟着窜入草的深处。

植物方面呢,也多是故乡所有的。西瓜、蜜桃,这些暑中的鲜品,都非常肥美;更有那大芭蕉叶子,成荫地伸出矮矮的墙头。只是暗绿色,瘦而火焰形的扁柏,三三两两地被移种在别墅里,或是白色的圣母堂旁,给我们一些异乡之感。

1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父亲坐在炕边,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和母亲唠嗑:“今天下雨,不能下地干活了——庄稼这一下可好了!”

B.有人认为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是中国诗的特色。

C.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腐败浓郁相逢B.腐败浓厚重逢

C.腐旧浓郁重逢D.腐旧浓厚相逢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湖山寂静之中草地上常趴有身长逾尺、绿得像是碧玉一般透明的一动也不动的大壁虎”,哪一句在本文中的表述效果更好?请谈谈你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何?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或在平日,某人:你要不怎么怎么样,今晚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____)。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看待于是训诫也B.对待于是教训却

C.看待因此教训也D.对待因此训诫却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秦腔死不离窝,如秦人一样;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

B.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也离不了窝,缘于严重的乡土观念

C.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

D.唯秦腔死不离窝,如秦人一样;也离不了窝,缘于严重的乡土观念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秦腔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文武最正经、是非最汹汹的戏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述效果更好?

五、语言表述

18.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①,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②,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③。在人们心中,秦腔不止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早已升华为了生活中真真切切的美。

19.下面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两句话,请就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①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②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述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

①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入围影片名单日前揭晓,②水墨动画电影短片《秋实》忝列其中。③该电影短片讲述了一只蝈蝈为秋后的蛰伏储藏食物,④尽管遭遇天敌威胁和同伴捉弄,⑤最后它还是阴差阳错地收获了食物。⑥全片没有对白,只是通过虫与虫之间的较量,⑦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园中小虫的“生存法则”。⑧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水墨动画的源头。⑨而此次《秋实》的入围有望推动中国动画学派在国际视野中收获更多的关注与认可。

六、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昭关

冯至

伍子胥在郑国和陈国绕了一个圈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又回到楚国的东北角,他必须穿过这里走到新兴的吴国去。

他知道应该怎样隐蔽自己:他白昼多半隐伏在草莽里,黄昏后,才寻索着星辰指给他的方向前进。秋夜,有时沉静得像一湖清水,有时动荡得像一片大海。①身体疲乏,精神却是宁静的,宁静得有如地下的流水。他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冬眠的生物,忘却了时间。他有时甚至起了奇想,我的生命就这样在黑夜里走下去吗?可是那有时静若平湖,有时动若大海的夜渐渐起了变化,里边出现了岛屿,他不能这样一直无碍地走下去了,他的夜行将要告一个结束。

昭关在他的面前了。楚国在这里屯集了一些兵,日夜警醒着怕有间谍出没:一个没有节传的亡人,怎么能够从这里通过呢?

一天,他在晓色朦胧中走到昭关山下的一座树林里,雾气散开后,从树疏处望见一座雄壮的山峰,同时是一片号角的声音,刹那间他觉得这树林好像一张错综的网,他一条鱼似地投在里边,很难找得出一条生路。他在这里盘桓着,网的包围仿佛越来越紧,他想象树林的外边,山的那边,当是一个新鲜的自由的世界。蚕在脱皮时的那种苦况,现在的子胥深深地体味到了。子胥觉得新皮在生长,在成熟,只是旧皮什么时候才能完全脱却呢?

子胥逡巡在这里,前面是高高耸起的昭关山,林中看不清日影的移动,②除却从山谷里流出来的溪水外,整个的宇宙都好像随着他凝滞了。怎样沿着这蜿蜒的溪水走入山谷,穿过那被人把得死死的关口,是他一整天的心里积着的问题,但是怎么也得不到一个适当的回答。

夜又来了,远远有豺狼号叫的声音,树上的鸟儿们都静息了,只剩下鸱枭间或发出两三声啼叫。③使人的心境感到几分温柔的也只有那中间不曾停顿一刻的和谐的溪水。他听着这溪声,稔熟,亲切,仿佛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没有被污辱的故乡。

他远望夜里的山坡,不能前进,他只有想,想起他的少年时代,那时是非还没有颠倒,黑白也没有混淆,他和任何人没有两样,学礼,习乐,练习射御,人人都是一行行并列的树木,同样负担着冬日的风雪与春夏的阳光,他丝毫不曾预感到他今日的特殊的运命。事事都平常而新鲜,正如这日夜不断的溪水——谁在这溪水声中不感到一种永恒的美呢?但这个永恒渐渐起了变化:人们觉得不会改变的事物,三五年间竟不知不觉地改换成当初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样子。他觉得,独自在这荒诞的境界里,一切都远了,只有这不间断的溪声还依稀地引他回到和平的往日。他不要往下想了,他感到无法支持的寂寞,只希望把旧日的一切脱去,以一个再生的身体走出昭关。

他坐在草地上,仰望闪烁不定的星光。这时不远的山坡上忽然有一堆火熊熊地燃烧起来,火光渐渐从黑暗中照耀出几个诚挚的兵士的面庞,他们随着火势的高下齐声唱起凄凉的歌曲。那一堆火旁是几个兵士在追悼他们死在异乡的伙伴。按照故乡的仪式,其中有一个人充作巫师,呜呜咽咽地唱着招魂的歌曲。声音那样沉重,那样凄凉,传到子胥的耳里,他不知道他所居处的地方还是人间呢,还是已经变成鬼域。随后歌声转为悲壮,那巫师在火光中作出手势向四方呼唤,只有向着东方的时候,子胥字字听得清楚:

魂兮归来!

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

惟魂是索些!

子胥正要往东方去,听着这样的词句,觉得万事都像是僵固了一般,自己蜷伏在草丛中,多么大的远方的心也飞腾不起来了。他把他的身体交给这非人间的境界,再也不想明天,再也无心想昭关外一切的景象。——那团火渐渐微弱下去,招魂的巫师以最低而最清晰的声音唱出末尾的两句,整个的夜也随着喘了一口气:

魂兮归来!

反故居些!

子胥的意识沉入朦胧的状态,他的梦魂好像也伴着死者的魂向着远远的故居飘去,溪水的声音成为他惟一的引导。子胥的心境与死者已经化合为一,到了最阴沉最阴沉的深处。

第二天的阳光有如一条长绠把他从深处汲起。他一睁眼睛,对面站着几个朴实的兵士。他们对他说,要在山上建筑兵营,到关外去采伐木材,人力不足,不能不征用民夫,要他赶快随着他们到山腰的一个广坪上去集合。这时这条因为脱皮困难几乎要丧掉性命的蚕觉得旧皮忽然脱开了,—-而脱得又这样迅速!

子胥混在那些褴褛不堪的民夫的队伍中间,缓缓地,沉沉地,走出昭关。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清爽:他想,有一天他自己会化身为那千仞的长人,要索取他的仇敌的灵魂。

子胥在关外的树林里伐木时,④在一池死水中看见违离了许久的自己的面貌,长途的劳苦,一夜哀凉的招魂曲,在他的鬓角上染了浓厚的秋霜。头发在十多天内竟白了这么许多。

(选自《伍子胥—-从城父到吴市》,有删改)

文本二:

我们常常看见有人拾起一个有分量的东西,无所谓地向远方一抛,那东西从抛出到落下,在空中便画出一个美丽的弧。在这中间有无数的刹那,每一刹那都有停留,每一刹那都有陨落……一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为了生或是为了死,都无异于这样的一个抛掷: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

(选自冯至《伍子胥—--从城父到吴市》后记)

2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伍子胥过昭关而一夜白头的传奇故事为素材,加以的想象和虚构,这与鲁迅的《故事新编》有相似之处。

B.夜行中“出现了岛屿”,这一描写符合吴楚之地多湖泊水流的特点,说明伍子胥逃亡的地形由平坦易行变为坎坷难行。

C.楚国战士追悼战友时的歌唱,突出了楚地好鬼信巫的风俗,侧面表现了伍子胥的内心,是其思想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

D.听了招魂曲后,伍子胥的心境与死者“化合为一”,这一描写表现了伍子胥的失落、痛苦,他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

22.文本一中多次写到“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以流水比喻伍子胥夜行时的心境,疲乏与宁静之间的对照,说明伍子胥自我生命状态的自由和放空,甚至不去想复仇之事。

B.第②处以溪水的流动与宇宙的凝滞构成对比,宇宙的凝滞运用夸张手法,是伍子胥昭关遇阻时沉重心情的投射,溪水则代表未知的可能。

C.第③处和谐的溪水具有象征意味,它温柔、亲切、熟稔、永恒,引发了伍子胥对往日和故乡的回想,进一步坚定了他复仇的意志。

D.第④处一池死水与第①处流水相呼应,这一变化暗示了伍子胥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对复仇的坚定,意味着对自我人生的放弃。

23.对伍子胥而言,蚕的“脱皮”意味着什么?请简要分析。

24.钱理群认为冯至的《伍子胥》“把一个古代的逃亡故事与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合而为一了”,也就是说借伍子胥逃亡的故事,写出了人们普遍拥有的人生体验。请结合以上两则文本简要分析。

七、是非题

25.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突击队员出其不意把手榴弹和燃烧瓶扔进敌人的帐篷,一时间,烈焰滚滚,敌人鬼哭狼嗥。()

②这位老人孑然一身,在女儿朝夕相处的陪伴中过着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

③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适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太亲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④写散文,当简则简,当繁则繁:当简,可一字传情,绝不用两字;当繁,则大可不必回避冗词赘句,务求酣畅淋漓。()

⑤西部大开发改变了“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⑥两位董事长相谈甚欢,不到一个小时,双方就签订了一份君子协定,敲定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⑦别里科夫被脾气火爆的柯瓦连科揪着衣领从楼梯上推了下去,而这恰巧被华连卡看到了。别里科夫又怕又羞,过了一个月就溘然长逝了。()

参考解析:

1.A2.B3.①第二段引用诗句,体现出历代诗人对九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