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与培训教材回热凝结循环给水_第1页
汽机与培训教材回热凝结循环给水_第2页
汽机与培训教材回热凝结循环给水_第3页
汽机与培训教材回热凝结循环给水_第4页
汽机与培训教材回热凝结循环给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回热抽汽系统

第一节系统概述

1.1概述

在蒸汽热力循环中,通常要从汽轮机数个中间级抽出一部分蒸汽,送到给水加热器中用

于锅炉给水的加热(即抽汽回热系统)。我公司原则性热力系统图见图3-1.

锅炉

低油缸

国压缸中压缸低玉缸

排汽装置

rLF

器凝结水泵

5号低加6号低加7号低加轴封加热器

11号局加2号高加3号南加

j给水泵

图3—1原则性热力系统

抽汽回热系统作用

抽汽回热系统是原则性热力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采用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目的在于

减少冷源损失,一定抽汽量的蒸汽作了部分功后不再至凝汽器中向冷却水放热,既避免了蒸

汽的热量被循环冷却水带走,使蒸汽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热耗率下降。同时由于利用了在汽

轮机作过部分功的蒸汽来加热给水,提高了给水温度,减少了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温差,从而

减少了给水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也相应减少。综合以上原因说明抽汽

回热系统提高了机组循环热效率,因此抽汽回热系统的正常投运对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具有

决定性的影响。

影响抽汽回热系统经济性的主要参数

影响给水回热加热热经济性的主要参数为回热加热分配、相应的最佳给水温度和回热级

数,三者紧密联系,互有影响。

在求解最佳回热分配的计算分析中,以Z级理想回热循环的循环效率最大值求其最佳

回热分配,(所谓理想回热循环,即假定为混合式加热器,端差为零,不计新蒸汽、抽汽压

损和泵功,忽略散热损失)求得理想回热循环的最佳回热分配通式后,根据需要忽略一些次

要因素,进一步简化,即可获得其它近似的最佳回热分配通式。如熔降分配法”,这种分

配方法是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焰升取作等于前一级至本级的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焰降;又如平

均分配法”,这种回热分配方法的原则是每一级加热器的焰升相等;其它还有等焰降分配

法”等。可见给水回热总加热量在各级中的分配是在一定的给水温度和一定级数的条件下,

使循环热效率最高为原则,由此对应的各级抽汽回热参数,即为最有利分配的参数。

提高系统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将给水加热到多少温度,才能使循环热效率达到最高值?以单级抽汽回热为例,回热时

给水温度t从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开始逐渐增加,热效率也逐渐增加,热效率达最

大值时的给水温度称为最佳给水温度。再提高给水加热温度时,热效率反会减小,热经济性

就降低,这是因为给水加热温度提高后,相应的抽汽压力也提高,对该部分抽汽而言,每千

克蒸汽在汽轮机中热变功的量减少了,若发电量不变,则需要增加进入汽轮机的新蒸汽量,

以弥补因抽汽而减少的发电量。抽汽压力愈高,增加的新蒸汽量就愈多,因而汽耗率也愈大,

相应地排向排向低温热源的热量也就越大。锅炉加热量的数值虽不断降低,但汽耗率增加较

快,以致使热耗率相应增大,从而使循环热效率降低。理论上,加热级数愈多,最佳给水温

度愈高。

在实际应用中,给水温度并非加热到最佳给水温度,这是因为还必须要全盘考虑技术经

济性,一方面,给水温度的提高,使排烟温度增高、锅炉效率降低,或需增大锅炉尾部受热

面,使锅炉投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回热使得锅炉的蒸发量利汽轮机高压端的通流量都要

相应增加,而汽轮机低压端的通流量和凝汽流量相应减少,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锅炉、汽轮

机以及各相关辅助系统的投资、折旧费和厂用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最佳给水温度,

称为经济最佳给水温度。

理论上,给水回热的级数越多,汽轮机的热循环过程就越接近卡诺循环,汽热循环效率

就越高,但加热级数增加时,热效率的增长逐渐放慢,相对得益不多,运行也更加复杂,同

时回热抽汽的级数受投资和场地的制约,因此不可能设置的很多。在实用中,600MW机组

的加热级数一般为7〜8级。

加热器的性能要求

对于加热器的性能要求,可归结为尽可能地缩小进入加热器的蒸汽饱和温度与加热器出

口给水温度之间的差值,我们称之为加热器端差。为实现这书的,目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一种途径是采用混合式加热器,从汽轮机抽来的蒸汽在加热器内和进入加热器的给水直接混

合,蒸汽凝结成水,其汽化潜热释放到水中,压力温度相同,端差为0,但这种方式需设置

水泵为给水提供压力,使其与相应段的抽汽压力一致,这就会消耗一定的能源,除氧器即是

一种混合式加热器。另一种途径是采用表面式加热器,在结构上采取必要措施,尽量提高加

热器的效果。

原则性热力系统组成

我公司的原则性热力系统主要由下列各局部热力系统组成:连接锅炉、汽轮机的主、再

热蒸汽管道;抽汽回热系统;主凝结水系统;除氧器和给水泵的连接系统;补充水系统等。

对抽汽回热系统而言,习惯上,以除氧器为分界,把除氧器范围内的输入输出系统称为除氧

器系统;除氧器以后,至进入锅炉省煤器的给水加热系统称为高压回热加热系统;凝汽器输

出至除氧器的凝结水系统,称为低压回热加热系统。

1.2抽汽系统组成

由于我厂采用的是空冷凝汽器,因此本机组汽轮机共设七段非调整抽汽。第一段抽汽引

自高压缸第6级后,供1号高加;第二段抽汽引自高压缸排汽,供给2号高加;第三段抽汽

引自中压缸第3级后,供给3号高加;第四段抽汽引自中压缸排汽,供给除氧器、辅汽系统;

第五段抽汽引自两个低压缸的反2级后;第六段抽汽引自两个低压缸的正3级后;第七段抽

汽引自两个低压缸的正反4级后。

各级抽汽参数见表3-2。

抽汽系统流程图见图3-3.

表3—2各级抽汽参数

流量压力温度允许的最大抽汽量

抽汽级数

t/hMPa(a)℃t/h

第一级(至1号高加)99.635.679348.7123.14

第二级(至2号高加)140.194.050304.7169.85

第三级(至3号高加)68.842.072478.682.86

第四级(至除氧器)90.871.092381.6109.26

第五级(至5号低加)57.380.391255.268.37

第六级(至6号低加)44.930.193185.453.52

第七级(至7号低加)109.230.102120.7133.74

除第七段抽汽外,各抽汽管道均装设有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前者作为防止汽轮机

超速的一级保护,同时也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辅助保护措施;后者是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

的隔离措施。由于四抽连接到辅汽联箱、除氧器等,用户多且管道容积大,管道上设置两道

逆止阀。四段抽汽各用汽点的管道上亦设置了一个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

抽汽在表面式加热器中放热后的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1号高加疏水借压力差自流

入2号高加,2号高加的疏水自流入3号高加,3号高加的疏水流向除氧器。低压加热器逐

级自流后,最后由7号低加流向排汽装置。由于各级加热器均设有疏水冷却段,可将抽汽的

凝结水在疏水冷却段内进一步冷却,使疏水的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故可以防止疏水的汽化

对下级加热器抽汽的排挤。

为防止因加热器故障引起事故扩大,每一加热器均设有保护系统,其基本功能是防止因

加热器原因引起的汽轮机进水、加热器爆破和锅炉断水事故,具有异常水位保护、超压保护

和给水旁路联动操作的功能。加热器的保护装置一般有如下几个:水位计,事故疏水门,给

水自动旁路,抽汽电动截止门、抽汽逆止门联动关闭装置,汽侧及水侧安全门等。对于7

号低加,蒸汽入口处设置防闪蒸的挡板。

各段抽汽管道具有完善的疏水措施,防止在机组启动、停机及加热器故障时有水积聚。

回热抽汽系统中的每个电动隔离阀和气动止回阀的前后均设有疏水阀,疏水排至疏水扩容

器。各疏水支管上沿疏水流向设置截止阀和气动关断阀。

*

F保

B

A除

图3-3抽汽系统流程图

第二节高压加热器

2.1高加结构及性能

高压加热器是一种表面式加热器,用来加热给水泵出口的给水,因为水侧管道压力和汽

侧壳体压力都很高,因此称为高加“加热器。对于超临界机组,高压给水压力可达27~30Mpa,

由于这样的工作条件,高压加热器在结构、系统、保护装置等方面比低压加热器有更高的要

求。

我公司选用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JG-2600-1、JG-2300-2和JG-1550-3型高压加

热器。为卧式、表面凝结、U型换热器,采用三台高压加热器大旁路配置。高压加热器的基

本结构如图3—4所示,它由壳体、管板、管束和隔板等到主要部件组成。

由钢管组成的U型管束放在圆筒形加热器壳体内,并以专门的骨架固定。管子胀接在

管板上。被加热的水经连接管进入水室一侧,经U形管束之后,从水室另一侧的管口流出。

加热蒸汽从外壳上部管口进入加热器的汽侧。借导流板的作用,汽流曲折流动,与管子的外

壁接触,经凝结放热加热管内的给水。为防止蒸汽进入加热器时冲刷损坏管束,在其进口处

设置有防冲板。加热蒸汽的凝结水(疏水)汇集于加热器的底部,通过疏水管道上的疏水阀

门及时排走。

20234A19

1、U形管2、拉杆和定距管3、疏水冷却段端板4、疏水冷却段进口5、疏水冷却段

隔板6、给水进口7、人孔密封板8、独立的分流隔板9、给水出口10、管板11、蒸

汽冷却段遮板12、蒸汽进口13、防冲板14、管束保护环15、蒸汽冷却段隔板16、隔

板17、疏水进口18、防冲板19、疏水口20、支撑座

图3-4高压加热器的结构

为了减小端差,提高表面式加热器的热经济性,现代大型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和少量低压

加热器采用了联合式表面加热器,且高加均配有疏水冷却段、凝结段、蒸汽冷却段。一个加

热器中含有上面三部分中的两段或全部。一般认为蒸汽的过热度超过50°070°酎,采用

过热蒸汽冷却段比较有利,因此低压加热器采用过热蒸汽冷却段的很少。只采用了凝结段和

疏水冷却段的加热器,其端差较大。

我公司三台高加均配有疏水冷却段、凝结段、蒸汽冷却段。

1)过热蒸汽冷却段

当抽汽过热度较高时,导致回热器的换热温差加大,不可逆换热损失也随之增大,为此

在高压加热器和部分低压加热器装设了过热蒸汽冷却段,只利用抽汽蒸汽的过热度,蒸汽的

过热度降低后,再引至凝结段,以减小总的不可逆换热损失。在该冷却段中,不允许加热蒸

汽被冷却到饱和温度,因为达到该温度时,管外壁会形成水膜,使该加热段蒸汽的过热度被

水膜吸附而消失,没有被给水利用,因此在此段的蒸汽都保留有剩余的过热度一般为30℃

在该段中,被加热水的出口温度接近或略低于抽汽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2)凝结段

从过热段流出的蒸汽进入冷凝段。主要利用蒸汽凝结时放出汽化潜热来加热给水。蒸汽

在此段中是凝结放热,其出口的凝结水温是加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因此被加热水的出

口温度,低于该饱和温度。

3)疏水冷却段

设置该冷却段的作用是使凝结段来的疏水进一步冷却,使进入凝结段前的被加热水温得

到提高,其结果一方面使本级抽汽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流入下一级的疏水温度降低,

从而降低本级疏水对下级抽汽的排挤,提高了系统的热经济性。实现疏水冷却的基本条件是

被冷却水必须浸泡在换热面中,是--种水一水热交换器,该加热段出口的疏水温度,低于加

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高压给水加热器内有合适的水容积,用于疏水水位的控制,并确保在所有运行工况下,

疏水冷却段的管束均淹没在疏水中。同时在适当控制疏水水量的前提下,使加热器内积水的

表面积暴露最小,以防止在汽机甩负荷时疏水扩容后倒入汽机。

在启动过程和机组连续运行时,为去除集聚在蒸汽死区的非凝结气体,在加热器内装有

排气接管和内部挡板,其排气量按进入加热器汽量的0.5%设计,管内径足够大,满足排气

要求。启动排气接管与连续运行所需的排气接管分开布置。

高压给水加热器装有自密封型的人孔盖。自密封装置由密封座、密封环、均压四合圈组

成,当水室充高压水后,该结构能使密封座紧紧压在水室槽内的均压四合环上,完全达到了

自密封的效果,压力愈高,密封性能愈好。

高压加热器汽侧和水侧均装设泄压阀,汽侧泄压阀的最小排放容量为1°%的™CR1

况下的给水流量。

每台高压给水加热器均配有双室平衡容器,水位的变化由平衡容器输出,经差压变送器

转变为4〜20mA的电信号进DCS,用于连续水位测量。就地指示水位表采用磁翻转式,并

配有磁动水位开关,用于水位信号的报警。

表3-5高压加热器主要技术参数表

序号项目#1高加#2高加#3高加

1压力降

管侧压力降(MPa)0.0910.0740.050

壳体压力降(MPa)0.0260.0450.041

序号项目#1高加#2高加#3高加

0.0230.0210.021

壳体每段(蒸汽冷却段、凝结段、疏水

000

冷却段)压力降(MPa)

0.0030.0240.020

2设计管内流速(m/s)1.9951.9951.995

管内最大流速(m/s)<3<3<3

3

有效表面积(m)260023001550

268.63227.42172.26

每段(蒸汽冷却段、凝结段、疏水冷却

2181.261743.011076.38

段)有效表面积(?m)

150.11329.57301.36

4换热量(kJ/hr)2.193X1083.403X082.322X108

2689.562653.561810.8

总换热系数(kJ/hr.°On}(蒸汽冷却

514146.215600.9615443.64

段、凝结段、疏水冷却段)

7522.29835.929958.68

6给水端差(°。-1.700

7疏水端差(°。5.65.65.6

8加热器壳侧

设计压力(MPa)7.45.22.7

设计温度(°。390/290340/270510/230

试验压力(MPa)9.626.763.51

壳侧压力降(MPa)0.0260.0450.041

9加热器管侧

设计压力(MPa)353535

设计温度(°。310290250

试验压力(MPa)45.545.545.5

管侧压力降(MPa)0.0910.0740.050

10净重(kg)1162009540069600

壳体净重(kg)389802360011000

管束与管板净重(kg)570005200041000

运行荷重(kg)12750010710081000

充水荷重(kg)14630012200093360

表3-6高压加热器结构数据表

序号项目高加#1高加#2高加#3

1加热器数量111

2加热器型式卧式、U型管、表面式

3加热器布置大旁路

序号项目高加#1高加#2高加#3

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固定支座

4壳体支撑

+滑动支座+滑动支座+滑动支座

半球型封头半球型封头

封头型式半球型封头

5

+标准椭圆封头+标准椭圆封头+标准椭圆封头

封头材料P355GHP355GHP355GH

6

加热器壳体

壳体最大外径及壁厚(mm)?2260x8072200x5072180x40

最大总长(m)12.5111.8359.26

最大操作间隔(m)9.2758.205.725

15CrMoRZ

壳体材料15CrMoR/P355GHP355GH

P355GH

冲击板材料15CrMo15CrMo15CrMo

7加热器管束

22

加热器管侧流程2

内凹焊接+全程液压内凹焊接+全程液1K内凹焊接+全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

胀接胀接压胀接

型式;弯管或直管U型管U型管U型管

管子数量(根)282828282828

管子材料SA-556Gr.C2SA-556Gr.C2SA-556Gr.C2

715.88715.88715.88

尺寸/壁厚*(mm)

X2.31/2.53X2.31/2.53X2.31/2.53

备用管子**282282282

8水室与管板

水室与壳体连结方式焊接焊接焊接

水室材料DIWA353DIWA353DIWA353

管板材料20MnMo(IV20MnMo(IV20MnMo(I^

短接管材料15NiCuMoNb5(IV)15NiCuMoNb5(IV)15NiCuMoNb5(I7

管板与水室连接方式焊接焊接焊接

表3-7高压加热器端差设计值

项目1#高压2#高压3#高压

给水(上)端差°C<-1.7

疏水(下)端差℃<5.6<5.6<5.6

2.2高加的运行

2.2.1高压加热器温度变化率的规定及限制

高压加热器启动时必须严格控制在所规定的温度变化率范围之内。规定温度变化率主

要是使厚实的水室锻件、壳体和管束有足够的时间均匀地吸热或散热以防止热冲击造成的损

坏。

当加热器冷态启动或者加热器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时,温度的变化率限定在每小时55°似

内。必要时可允许每小时温度变化在110°CL内,但不能再超出此值。规定这个温度变化率

的目的是使厚实的水室锻件、壳体和管束有足够的时间均匀地吸热或散热,以防止热冲击。

运行经验表明当总的温度变化不超过每小时69°。寸,热冲击不会造成损坏。但是,随着

总的温度变化的加剧,问题也会相应增加。而且随着温度变化率的升高,故障也随之增多。

2.2.2启动

高加启动前必须先投入加热器水位保护,放尽加热器内积水,各抽汽管道上各疏水阀处

于开启状态。启动时先投水侧,再投汽侧。当机组负荷达30%额定负荷时,按3号、2号、

1号压力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投入高加汽侧运行。在投入初期应注意预暧加热器,控制出口

水的温升速度。

投入高压加热器运行时应先对水侧注水,待给水缓慢地充满加热器以后,将所有放气门

和启动排气门关闭,然后缓慢投入蒸汽,同时开启连续排气阀,疏水品质经检验合格后可排

回除氧器。应该注意的是,在加热器刚启动时参数低,不能克服疏水系统阻力(包括疏水冷

却段的阻力、上下级加热器的级间压差、管道阻力等),此时若打开正常疏水门进行疏水逐

级自流是困难的,故当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需用事故疏水门来疏水,以保证疏水的畅通。

加热器投运基本操作过程如下:

1)启动前的检查和操作已完成。

2)关闭加热器水侧放水门,打开水侧所有排气门。

3)投入加热器的水位保护(疏水调门投自动),打开高加水侧出口阀,水侧进口三通

阀向加热器注水。启动给水泵高加水侧开始充水。注水的目的,一是排净水室侧的空气,

二是使加热器温度缓慢加热到水温。

4)当水侧排气阀有水连续排出后,即可认为加热器水侧的气体已经排尽,关闭水侧的

排气阀。待压力升高稳定后观察汽侧水位是否上升,以判断水侧与汽侧间是否存在泄漏。

5)确认加热器已经具备投运条件,检查抽汽逆止阀在自由状态。稍开抽汽电动阀,蒸

汽逐渐进入管道和加热器,抽汽逆止阀自动开启,这时应进行充分的暖管、疏水;逐渐

开启抽汽电动阀,注意给水出口升温率在限制范围内。启动后,为了防止U形管腐蚀,

保证加热器的传热效果,须打开蒸汽侧的连续排气阀,连续不断将不凝结气体排出。

6)当加热器水位上升后,加热器的正常疏水阀和紧急疏水阀动作情况应正常。

2.2.3高压加热器的正常运行及参数监测:

加热器运行时只有当蒸汽和水的温度以及冷凝水的水位都符合设计要求时,加热器

才能达到保证性能.因此运行中要注意监测这些汽、水的参数。

运行中要注意检查加热器端差是否正常。端差可反映加热器排气是否正常。端差的

增加也反映了加热器可能超载荷。通道间泄漏或管子结垢。

疏水冷却段的疏水端差(疏水出口温度和给水进口温度之差,也称下端差)的上升

表示加热器可能有低水位、水锈、积垢、或疏水冷却段包壳板泄漏的问题。所以疏水端

差也是运行时需要监测的内容。

加热器运行中排气控制是加热器能否保持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之■,应给予足够的重

视。因为一旦出现非凝结气体积聚,首先使加热器内的传热恶化,导致性能降低。更重

要的影响是加热器内部因此而腐蚀受损,增加事故的发生。

运行中加热器的排气是由内置的节流孔控制的。每个加热器运行排气接头有单独的阀

门,使所有加热器各自向处理非凝结气体的设备排气。(例如:高压加热器向除氧器、低

压加热器向凝汽器),而不是象有些机组将这些排气逐级地排到一台较低压力的加热器里,

以免导致气体的积聚。

合适的最小排气量大约是进入加热器蒸汽总量的0.5%。为使排气节流孔正常工作,抽

气管路系统的压力一定要比各加热器的饱和压力低50%。

为确定是否漏汽,可比较疏水出口温度与给水进口温度的差值(即下端差)。在设

计工况正常运行时,如疏水温度高于正常下端差值较多,则疏水冷却段可能部分进汽。

2.2.4高加的停止

高加的随机停运

1)当机组负荷下降,高加的抽汽压力也随着下降,注意各疏水调门调节正常,水位

稳定,当机组负荷下降到一定值时,由于各抽汽压差减小,高加正常疏水可能调节

不好,这时应及时将疏水导事故疏水。

2)机组打闸后,联锁关闭各高加抽汽电动门、逆止门,各疏水门自动开启。

高加运行中停运

1)高加的停止按抽汽压力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依次缓慢关闭各抽汽电动门,严格控

制高加出水温度变化率不大于2°(zmin,注意控制机组负荷的变化。

2)关闭高加正常、事故疏水调节门。

3)根据需要高加水侧走旁路,高加入口三通阀切至旁路,关闭高加出水电动门。

2.2.4事故条件下高压加热器的解列

当高压加热器发生泄漏或疏水调节故障时,将引起水位急剧上升,高加水位达高二

值时报警,自动打开事故疏水门,如水位继续上升,水位高三值动作,将同时迅速打开

给水旁路门,关闭抽汽逆止门、电动隔离门,打开抽汽管道疏水至排汽装置气动门。如果

事故时是自动解列,由于不能遵守温度变化率的限制,因而对高加是有害的。

如果自动解列系统失灵,应手控解列”按钮,如仍无效,应至现场手动操作各给

水阀门的手轮,强行切换。

2.2.5高压加热器的水位控制

高压加热器水位应维持在正常水位运行,当机组工况发生变化时,抽汽的压力和流量也

会发生变化,加热器水位就会上升或下降,水位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正常运行。加热器水位

太低,会使疏水冷却段的吸水口露出水面,蒸汽进入该段,这将破坏该段的虹吸作用,造成

疏水端差变化和蒸汽热量损失,而且蒸汽还会冲击该冷却段的U形管束,发生振动。加热

器水位太高,将使部分管子浸在水中,从而减小换热面积,导致加热器性能下降;其次,加

热器在过高水位下运行,一旦操作稍有失误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蒸汽管道发生水击,

甚至汽轮机进水。水位的调节通过正常疏水阀和事故疏水阀实现。

当任一台高压加热器水位升高到高水位时,在控制室内报警。水位升高到高高水位时,

报警并开启加热器事故疏水阀。到高咻位时,高卿位开关动作,自动关闭1〜3段抽汽

管道上的电动隔离阀和气动逆止阀,水侧入口三通阀开启,水侧走旁路,高加全部解列。同

时联开管道上的气动疏水阀,这时应打开隔离阀和逆止阀之间的手动截止阀,以排除抽汽管

道内的积水。

表3-8高加水位设定值(mm)

低咏位低冰位正常水位高-冰位高-咏位高-IUK位

1号高加-3803888138

2号高加-3803888138

3号高加-3803888138

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抽汽逆止阀活动性试验和加热器的有关联锁保护试验,检查其联锁是

否正常。

2.3高加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2.3.1高加水位高

现象

(1)画面及就地指示高加水位升高,画面上高加水位高报警。

(2)高加出口水温降低。

(3)高加事故疏水阀开启调节水位。

(4)水位升高过快时,可能会引起高加解列。

原因

(1)高加水位自动调节失灵。

(2)高加疏水调阀故障。

(3)启动时高加压力低,排水不畅。

(4)机组升、降负荷过快或发生甩负荷。

(5)高加管子泄漏。

处理

(1)高加水位自动调节失灵时,切为手动调节,通知热工人员尽快处理。

(2)正常疏水阀故障时,依靠事故疏水阀调节高加水位运行,并联系维护尽快处理。

(3)适当降低机组升、降负荷率,发生甩负荷时,加强监视,必要时进行手动调节。

(4)若高加水位高,同时给水泵流量增大,高加出口及疏水温度降低,并伴有振动、

冲击现象,确定为高加管子泄漏时,应立即解列高加。

(5)在处理过程中,当高加水位高至各保护值时,高加应解列,否则手动解列。

2.3.2高加端差大

现象

(1)高加端差高于设计值。

原因

(1)高加管子结垢,热阻增大。

(2)高加内不凝结气体积聚。

(3)高加水位过高或过低。

(4)高加旁路漏水。

(5)高加进、出口水室隔板泄漏。

处理

(1)高加停运后进行清洗。

(2)短时开启高加启动排空门及过冷区排空门后关闭,调整连续排空门开度。

(3)检查高加水位自动调节动作是否正常,疏水阀是否故障,恢复高加正常水位。

(4)检查关严高加旁路门。

(5)高加出口水温明显下降,汽侧系统运行正常,确证为进出口水室隔板泄漏时,

应解列高加处理。

2.3.3高加振动

原因

(1)高加水侧空气未排尽。

(2)高加水位过低,大量蒸汽直接冲刷管束。

(3)高加投运速度过快。

(4)蒸汽管道振动引起高加振动。

处理

(1)进行水侧排空。

(2)调节疏水阀开度以建立高加正常水位。

(3)投运高加前应进行充分预暖,并控制投运速度。

(4)高加发生强烈振动时,应解列高加,消除故障后重新投运。

高加疏水放汽系统见图3-9

X

B—

置I

器装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