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题()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

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曾经说:“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论语》者不可不知。”(《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人的完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孔子要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分在于,“君子儒”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但是我们要注意,“内圣”和“外王”其实并不能分开讲。在儒家那里,“内圣”是“外王”的准备,“外王”是“内圣”的目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

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有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当然,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孔子和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西方哲学家往往会从抽象到具体,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但孔子会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有多少种解释,“爱人”两个字是他对仁的最高本质的概括。对于普通人来说,爱人是基本道德,对于统治者来说,爱人爱百姓是基本义务。但“爱人”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却不易。所以,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最后的底线。同时,孔子又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强调不能够无原则地爱,爱人以德,以天生的善性成人之美。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所以读《论语》,如果会读的话,是会成瘾的,进而会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该怎么做。“仁”在孔子那里就属于心之全德,包含了其他一切的德,反之则不然。比方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仁的容量要比勇大得多。另外,我们再去用这个句式,把它和智一起说,怎么样呢?也可以。《论语》里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仁者做事情不考虑对自己有利没利,只要是正义的事情,刀山火海都会去做;智者则有利就做,对自己不利,暂时不做,或者根本不做,是有条件的。所以,仁者和智者,境界上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知而能仁,方为天下之道,这是孔子希望大家能够去做的。

(节选自张汝伦《孔子和〈论语〉》)

材料二

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

《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

《论语》是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教育不是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吗?为什么今天孩子那么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就从文化经典里获得文化认同感?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元者何?始者也,经典中的“源代码”。

(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今天读《论语》,要读出《论语》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

B.《论语》虽曾受到批判,但在古代曾影响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

C.孔子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他始终用“爱人”来概括仁的最高本质。

D.《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能帮助人们建立信仰,引领人们向上走,追求“应然的”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学派的特色可以表述为“内圣外王”,“外王”是“内圣”的目标,“内圣”是“外王”的准备。

B.《论语》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因此被人们看作中国第一书,甚至被誉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

C.《论语》包含丰富而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一百多个成语以及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

D.《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元典,它构建的文化体系有利于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的凝聚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阐述孔子的“仁”的本质的一项是()(3分)

A.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B.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D.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4、为什么说“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对于《论语》,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论证结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顽石之歌

管桦

我在高举着现实并且预言着祖国幸福和庄严未来的时刻,在行进的路途中曾到曹雪芹隐居过的北京西山作了片刻停留。

我邀了我的灵魂,在深谷中古老的岩石间荒废的羊肠小径上追寻这位伟大作家心灵的足迹。阵雨刚刚停息,远处横迤着红色枫树的山峦,仍在茫茫烟雨中。近处,有几片云残存在明亮的天空里。山谷的上空,云雀飞到那遥远的高处流入天际,只有声音留在空中。云雀像是曾经常常在这里闲游的《红楼梦》的那样,放怀一切地高歌自己的“顽石之歌”。

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而你的音调包含的是那么复杂那么多样,是不是已经全部为人们领悟?

雨后清凉的湿风里,一些年轻的男女,身上散发着山野神圣的芳香,偎依着朝山外走去。他们还在低声谈论着这山谷最深处的那块巨大的顽石,那因无法补救苍天而被遗弃在大荒山下的宝玉。啊,曹雪芹,我从游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感到这些钦佩你、赞美你的人对你并非深知。这些青年男女,从我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或转回头,或侧着脸,向我凝望。他们的眼神里,隐含着惊讶。因为已经到了游人归家的时候,我却独自一人向深谷跋涉而去。

在这荒僻的深谷的最深处,我站在一块浑圆的卓然独立的巨石前,沉思冥想:这就是引出曹雪芹震撼世界的灵魂语言的那块顽石吗?这就是曾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幻成的那块莹洁的扇坠大小的美玉吗?你投生在一度强盛后来渐渐衰微和零乱的末世家族。啊,贾宝玉,在那个时代,你冲破世俗的藩篱,好像出了轨道的流星,带着耀眼的亮光掠过繁密的行星间。在那女性为封建的脚步所践踏所侮辱的时代,有谁像你那样大胆地指出男女应该互相平等,指出女人比男人更纯洁、更美丽、更善良?当人们都匍匐在权势的脚下时,有谁像你那样挺然站在人生的高处,蔑视因途穷而更显罪恶的权势?

道德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它统领着人们愤怒和爱的全部力量。贾宝玉,透过你那柔弱的外貌,我看见你内在的使人震惊的强悍、勇敢和坚忍。任何强加于你的光荣、美德,都不能扭曲你的灵魂。恐吓和棍棒只能使你战栗,却丝毫不能改变你心灵的爱和恨。你的精魂气魄,胜过世代赞颂的历史人物荆轲。一个是瞬间的勇猛,一个是勇敢无畏地同整个时代对抗。你堪称末世的英雄,且长久地承受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族毁伤的痛苦。谁能理解你的胸怀?你的爱比天空海洋还博大深厚,在父母、祖母、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三春”、秦钟、妙玉、袭人、晴雯、北静王以及无数人的身上,你都给予了你的爱。

但是,你并不夸耀对他们的爱,各种性格的风趣使你赞叹。你认为每一个女性连同那些地位卑下的使女,都是完美的奇迹。啊,贾宝玉,一个与世界同样广阔的清新的男子,从头顶到脚踵都发射着灵光。你的强烈的不可抵抗的魅力,吸引着所有人。为美丽的、充满生气的女性包围着,似乎同她们在一起,注视着她们,跟她们接触和交谈,你的灵魂就能快乐了。可是,当你赖以生存的庞大显赫的家族,已至末世的时候,你的灵魂中有过快乐吗?

高耸云霄的贵族府邸,好像一只巨大的航船,雄伟地、壮丽地结合起来的整体已经腐朽了。在追逐船只的恐怖的阴云下,在风暴的吼声中,在凶险的波涛上,不管多么英明干练的船长,不管多么富有经验而又勇敢的水手,都不能拯救它的沉没。在这航行到末世的船上,正直与欺诈、忠厚与卑鄙、光明与阴谋、刚强与懦弱、廉洁与腐败、入世与出世、希望、声名、光荣、财富,一切都逃不出覆没的命运,谁都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求的天赋与幸福命运,连人的本性所追求的爱情也不可能。在高大的贵族府邸运终数尽的末世,只有你宝玉明白:一切的追求,不过只是把希望埋在明天废墟之下的梦幻。于是,在你宽恕那些傲慢的蠢人之后,在你安抚过那些被侮辱被损伤的婢女之后,在你悲哭过溺爱你的无量恩慈的老祖母之后,悲哭过遭到不幸命运的姐妹们之后,你走向无涯无际白雪茫茫空无一切的原野。

当我向山外走去的时候,天空已飞满了霞光。归巢的鸟儿,互相呼唤着,朝那曹雪芹攀登过的最高山峰的丛林飞去。啊,曹雪芹,你就是这样站在人生高处,痛饮掺和着眼泪的苦酒,击剑吟唱你的“顽石之歌”的吗?即使你和宝玉有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勇敢,同样的痛苦,同样的心灵,你的“顽石之歌”也并非只是你少儿时代的回忆和你走过的足音的悲愁的回声。你寻求人生的幸福和欢乐,因无法补救苍天,收集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忧伤。但你无尽的痛苦和忧伤,充满了伟大的英雄气概!

曹雪芹,在你对末世的功名利禄绝望的时候,而仅仅以笔墨倾泻你感情中的一切,却留下不朽的功名。你并没有意识到你的伟大,你的光彩,你的魅力,来自你绝望的悲叹!一切伟大的神圣的创造是幸福的,痛苦也同样是幸福的,因为一切伟大神圣的东西都是从痛苦的母腹里诞生。你以为我意在使人惊奇吗?不,我只是在你隐居过的山野,在你歌唱的“顽石”跟前沉思过后,对你歌中包含的众多意义做一个浅浅的领悟。

(有删改)

文本二: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对曹雪芹居处拜访,不只是一次对景色的观赏,更是一次读者灵魂与心灵的深入交流。

B.文本一认为曹雪芹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无数学者反复追寻探求,仍难以与其同频和鸣,达到真正领悟。

C.文本一结尾部分,热情讴歌曹雪芹,认为曹雪芹的伟大、光彩和魅力来自他对末世功名利禄的绝望。

D.文本二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当时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详细描绘宝玉的外貌后,插入《西江月》。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由云雀引出“顽石之歌”,由青年谈论引出顽石,由虚到实,自然过渡到对作品人物的沉思。

B.文章多用问句加强语气,把的思想态度表现得更加鲜明,情感表述得更加强烈,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C.文章用雄伟壮丽但已腐朽的巨大航船来比喻末世贵族府邸,以阴云、风暴、险涛来隐喻当时背景,生动形象。

D.文章表述方式灵活多变,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隽永,读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富于诗性美。

8、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文本一大量使用此手法的好处。(4分)

9、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文本二多用贬词评价,文本一却热情歌颂,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科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监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父,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婚姻。

B.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13、把文中画直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14、(乙)文中,张良为刘邦击破秦峣下军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3分)

(二)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

C.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含蓄凝炼,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16、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述了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众弟子各言其志,孔子对曾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追求最为赞赏。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洞庭湖的浩瀚无际,磅礴气势,勾勒出一幅宏伟壮阔的画面。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境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高层次审美,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二胡演奏艺术的意境表现离不开情景交融,而意境的表现经常是虚实结合,给人的感觉。如乐曲《月夜》表述抒情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及空灵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美;《闲居吟》表现悠然闲适、轻松自得的情绪和从容;阿炳的《二泉映月》中,悲怨哀叹的曲调,将的辛酸荣辱和生平经历都融入其中,借景抒情,将超然的意境美体现得。意境美的表述能够使演奏家达到“人琴合一”的演奏境界。这种境界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美术绘画等多方面的意境表述相通相融,都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有种的感觉。如《别亦难》《满江红》等乐曲感情真挚深厚,能够表述一种的意境,仿佛回到了古代生活的情境中。可见,由于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述,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意在言外酣畅淋漓意犹未尽高古幽远

B.意在言外淋漓尽致浅吟低唱清新明丽

C.弦外之音酣畅淋漓浅吟低唱清新明丽

D.弦外之音淋漓尽致意犹未尽高古幽远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二胡乐曲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述,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B.通过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述,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C.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述,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D.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述,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人琴合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一—C15H22O5,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冷冻一般指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冻区保存,而速冻则是指快速地把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事实证明会影响,但是冷冻相较于速冻,①。

如果速冻,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②,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再者,因为家庭制作条件所限,会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而且,因为家用冰箱还装有其他食物,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相较而言,速冻食品在原料、加工、运输等步骤都必须符合卫生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③,危害人体健康。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4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22、请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要求表述简洁清晰,不超过30个字。(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一番对话: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班级计划举行“经典流传”交流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这段对话对你有何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炎陵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素质检测

语文参考解析

1.A2.B3.B

4.①孔子的思考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久远的意义,读《论语》,我们能感受到孔子及古人的智慧,获得对今天的指导与启示,即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

②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就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因此,孔子“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5.①材料一主要论述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材料二主要论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②材料一运用了递进式结构,材料二运用了总分式结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错误。由原文“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可知,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错误。由原文“《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可知,《论语》主要是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而不是明确做人做事的方法。并且“因此”强加了因果关系。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庄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B.孔子“仁”的本质是“爱人”,“孝弟”即“孝悌”,能体现“爱人”的宗旨;C.是墨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D.是韩非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可知,孔子的思考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久远的意义,读《论语》,我们能感受到孔子及古人的智慧,获得对今天的指导与启示,即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由原文“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可知,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就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因此,孔子“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比较材料以及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说到“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可见,读《论语》,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第二段说到“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可见,在读《论语》时,不能抱着太实用主义的态度。第三段说到“所以读《论语》,如果会读的话,是会成瘾的,进而会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该怎么做”,可见,《论语》不仅让我们读,更主要的是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所以材料一主要论述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并且从结构上采用了递进式结构。材料二第一段说到“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可见,材料二主要论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第一段说到“《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然后二、三、四、五段分别从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关于理想、文化体系四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一段说到“《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进一步强调读《论语》的重要性,所以材料二运用了总分式结构。

6.C7.A

8.①运用呼告手法与曹雪芹、贾宝玉直接对话,打破了时空界限,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共鸣。②文本一从第三段开始大量运用呼告手法,贯穿下文,将后面材料统摄为一个整体,使结构更为紧凑。

9.不矛盾。①文本二运用反语手法,曹雪芹借用封建统治阶级眼光来评判贾宝玉,明贬实褒。②“草莽”“愚顽”表现贾宝玉对科举的不屑,“不通世务”表现贾宝玉对权势的蔑视,“偏僻”“乖张”表现贾宝玉对封建思想的挑战。③这与文本一赞美贾宝玉蔑视权势、勇敢地与时代对抗是一致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认为曹雪芹的伟大、光彩和魅力来自他对末世功名利禄的绝望”说法错误。从文本一中原文为“你并没有意识到你的伟大,你的光彩,你的魅力,来自你绝望的悲叹”,“绝望的悲叹”不是“对末世功名利禄的绝望”。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由虚到实”分析错误。文本一的开头“山谷的上空,云雀飞到那遥远的高处流入天际,只有声音留在空中”也是实写。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在文本一中大量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能够增加抒情效果。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当写文章叙述某件事情时,使用呼告修辞手法能够将想象出来的人事物都摆在读者的眼前,让他好似亲身经历一般,感受更加深刻。如“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贾宝玉,透过你那柔弱的外貌,我看见你内在的使人震惊的强悍、勇敢和坚忍”等,运用呼告手法与曹雪芹、贾宝玉直接对话,形成了一种面对面交流的场面,这样就打破了时空界限,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是的情感抒发有的放矢,增强了表述效果,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其次,文本一从第三段开始大量运用呼告手法,贯穿下文。如第三段中“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第四段中“啊,曹雪芹,我从游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感到这些钦佩你、赞美你的人对你并非深知”,第五段中“啊,贾宝玉,在那个时代,你冲破世俗的藩篱,好像出了轨道的流星,带着耀眼的亮光掠过繁密的行星间”等,以后的段落都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从而将后面材料统摄为一个整体,使结构更为紧凑。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在文本一中,是从正面讴歌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如第八段中“只有你宝玉明白:一切的追求,不过只是把希望埋在明天废墟之下的梦幻。于是,在你宽恕那些傲慢的蠢人之后,在你安抚过那些被侮辱被损伤的婢女之后,在你悲哭过溺爱你的无量恩慈的老祖母之后,悲哭过遭到不幸命运的姐妹们之后,你走向无涯无际白雪茫茫空无一切的原野”的内容。而在材料二中,通过引用《红楼梦》原著中的诗词,却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贬损性的描写。这种差别性的描写两者并不矛盾。其实,文本二是运用反语手法,借用封建统治阶级眼光来评判贾宝玉,宝玉所有的看似不合常规的表现,正是他对封建腐朽的旧制度和旧礼教的反抗,他的种种看似不堪的表现,正是他伟大的地方,所有这首词对宝玉来说是明贬实褒。从词中具体的描写来看,“草莽”“愚顽”表现贾宝玉对科举的不屑,“不通世务”表现贾宝玉对权势的蔑视,“偏僻”“乖张”表现贾宝玉对封建思想的挑战。这些描写恰恰表明宝玉反封建的本性,正是他伟大的地方。宝玉所表现出的不同常规的行为,是他对当时封建制度的反抗,这与文本一赞美贾宝玉蔑视权势、勇敢地与时代对抗是一致的。所以两个文本的描写并不矛盾。

10.C11.D12.B

13.(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14.①以利相诱;②设疑兵;③攻其懈怠。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臣”作主语,“起”作谓语,“下邳”作后置状语,应在“下邳”后停顿,排除B。“陛下”作主语,“用”作谓语,“臣计”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计”后断句,排除D。“会”作谓语,“留”作后置状语,修饰“会”,且“此”是后文主语,应在“留”后断句,排除A。故选C。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错误。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之分。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从而没费一兵一卒”错误,原文是“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从原文可知,“没费一兵一卒”于原文无据。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备”,防备;“出入”,偏义词,偏在“入”,进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2)“畔”,通“叛”,叛变;“恐”,恐怕,担心;“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松懈。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依据“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可概括两点:利相诱,设疑兵。依据“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可概括为:攻其懈怠。

参考译文:

(乙)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后来)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5、B应为比喻

16、①悲叹六朝统治者奢侈荒淫导致灭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③流露出对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的不满。

17、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18.D19.C20.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结合语境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词语可知,应指间接透露而不是明白说出,应选“弦外之音”。

第二空处,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述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

语境形容悲怨哀叹的曲调将超然的意境美体现得充分、透彻,应用“淋漓尽致”。

第三空处,意犹未尽:一般被用来形容一些小型活动的感想,活动给人的感觉很好,结束之后还没有尽兴。对某种事物或吃的东西觉得还没过足瘾,还想再来一次。浅吟低唱:形容小声哼着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虫在夜里鸣叫。

语境形容美好的意境给人的感觉很好,不能尽兴,应用“意犹未尽”。

第四空处,高古幽远:高雅古朴,意境幽深。清新明丽:清爽新鲜,明净美丽。

语境指“《别亦难》《满江红》等乐曲感情真挚深厚”,应用“高古幽远”。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病一:原句“由于”介词掩盖主语,即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同样,选项中“通过”介词掩盖主语,成分残缺,排除AB;语病二:“掌控”与“理解和诠释”搭配不当,排除D。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人琴合一”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引号表示引用(引用名言警句);

B.结合语境“衣服旧了,破了”,“敝帚自珍”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发扬国光”中的引号表示反语;

D.“青蒿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B。

21.①对口感的影响更加明显②不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③则会产生大量的细菌(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22.①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②不要反复冷冻、解冻,避免造成污染。

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说“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语境是“冷冻相较于速冻”,因此应填写哪个对口感的影响大,结合下文“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可知,冷冻对口感的影响更大,因此填写“对口感的影响更加明显”一类的句子。

第二处,前文说“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后文说“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因此语境是说此时冰晶小,细胞的结构不会被破坏,因此填写“不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一类的句子。

第三处,由“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可知,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会产生大量细菌,因此填写“则会产生大量的细菌”一类的句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因此需要结合文本筛选概括出速冻和冷冻的优缺点等。由材料第二段“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可知,就口感而言,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由此概括出“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由“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4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可知,食物反复冷冻、解冻,会产生大量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由此概括出“不要反复冷冻、解冻,避免造成污染”。

23、作文

例文:

争做有为青年不负青春韶华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争做有为青年,不负青春韶华”。

大家都知道,齐宣王之所以“王之不王”,是因为“不为也”,而不是“不能也”。“不为也”是不去做,“不能也”是没有能力做。前者是愿望不强,后者是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尚可原谅,愿望不强则令人叹惋,因为很多事情都因为“不为也”而失去了无数成功的可能。

身处新时代,我们应不负青春韶华,争做“有为”青年。

首先,“有为”青年必须充满强烈的自信。我们绝不轻言“不能也”,而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我能行”“我能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