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_第1页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_第2页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_第3页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_第4页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言文字实践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在语文学科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从最初的“语文素养”概念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现在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从对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任务的不断变化,就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历史发展路径,这一路径反映出语文学科作为诸多学科中一员,首当其冲,富有历史地位,富有时代使命,具有独当之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公民的文化素质、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立足课堂,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对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言而喻。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从题材讲是寓言故事,小故事里蕴含大道理,怎样将故事讲好,又能自然而然地将道理传递给学生,还能在教学中坚守语文味,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环境,的确值得思考。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心情读,想象画面读,联合读、猜、想、说进行故事教学,在读中猜,猜中想,想中说。先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不劳而获乐滋滋的心情,创设情景,想象画面,补白:早上、中午、晚上种田人等待兔子撞死想不劳而获的情景。以读讲故事使孩子积累语言,在读中想象画面加以动作使学生走进故事中感悟其中的人和事,小故事的大道理自然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再给他人讲述故事,加入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发展和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所以设计课文想象补白、讲小故事的形式就是训练学生的语言,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想象,触发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源泉,引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渴望,生发了学生语言发展的可能。只有坚守语言文字之运用,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可持续性发展。二、立足教师,树立语言文字运用思维语文课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如何使学生规范、发展、提升、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老师应该在课堂中首先树立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文字运用的思维。以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为例,从小艇的外形、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小艇的作用引导学生感悟小艇在威尼斯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趁热打铁,点出作者马克·吐温的高超写作水平,最后进行写法的迁移指导。特别是在感悟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环节,设置情景,让学生以船夫身份招揽生意,提示学生用上文本语言,结合自己的语言,以达到语用的教学目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招揽生意”,描绘自己的“驾驶技术”,可谓是有模有样。一堂课的时间,老师引导孩子们了解了关于小艇重要性的问题,生发了语言,点拨了写法。语文学习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如何说,如何表达内心,如何将自己的思考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确实需要老师在语文课上进行按部就班的训练,扎扎实实的练习来达到。例如设置情景,让学生以船夫身份招揽生意,提示学生用上文本语言,结合自己的语言,以达到语用的教学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的“推销”语言,就是在评价中传递对学生语言有所要求和规范的信息。那么如何发展、提升、形成学生自己独立的语言,结合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发展、提升、形成自己的语言是一个关键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本学期的八个单元的特点,特别是本册会接触儿童诗、写儿童诗;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有了一种习得语言的自觉;通过活动来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表达、将读到的故事、阅读的感悟、自己的想法用语言传达出来,期望这样的做法能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所发展和提升。三、立足生本,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锤炼、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就是教师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龄特点,都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而听说读写作为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外在形式就不可或缺,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在此下功夫。四、立足课外,延伸语言文字运用空间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除了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我们也要尝试着走向课外,从课外材料引导学生延伸语言文字运用的空间,打开思路,想为学生打开一扇窗,看见古诗词的“树木”枝繁叶茂,更看见古文化的“森林”历久弥新,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以古代瑰丽的语言文字宝藏的输入,激发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输出。学习《游子吟》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孟郊的《游子吟》为引子,点出《游子吟》是支撑作者坎坷一生的一抹温情之光,通过诗句了解诗人,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生发语言。通过诵读,用“读”这种“言传”方式去“意会”诗意境界里的秘妙及诗人的内心世界。王崧舟老师说读是“唤醒感觉的过程,就是意会的过程,就是激活诗意的过程。‘意会’是一种比言传更本质、更内源、更真实的生命方式。这种意会,不光基于直感和直觉,还基于联想和想象。”所以我们在《游子吟》中带着母亲穿针引线的画面去诵读;这样像古代读书人一样,依字行腔,低吟浅唱,吟诵出自己的感悟,体悟诗中的深远意境。通过反复诵读的过程,就是古代语言文字向孩子们输入的过程。通过诵读,孩子们在一幅又一幅画面中说出了自己从诗中看到的一切。五、立足时代,传承语言文字运用智慧语文的课堂的确有其独特性,她有别于其他的课堂,这正是语文在诸多学科中备受关注,又有所承载的原因。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追本溯源的课堂,纵伸思考的课堂。因为语文课,孩子们与有趣的汉字相遇;因为语文课,孩子们与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相遇;因为语文课,孩子们与我们民族美好的传承相遇。语言文字承载着经典作品的内容,经典作品又富含着文化的精神。一部部经典经过岁月的淘洗,穿越时空,穿越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他们极具生命力。当我们引导孩子们再次阅读,再次释义、再次理解,我们需要对经典作品产生的背景、时代的评述、对今人的指导作用做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例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作源泉。今天,我们再来读《诗经》,不仅仅读她绮丽的文字,读她饱含的情感,更读她壮美之时代,风云之人物,文化之精神。这何尝不是一种纵深。我们亦可以通过千百年来古人的读书方式诵之吟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用这种方式,我们就能找到我们自己文化的根源,我们先祖的情怀,我们民族的智慧。所以,当我们吟唱古诗词时,我们有一种文化的融合、情感的共鸣、时空的交错之感六、融会贯通,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管是我们祖国的文字、文学还是民俗传统,不同的支流从古至今不曾断流,不同的支流奔腾壮阔汇聚成了我们今天文化的模样;先秦的遗风,汉时的明月,唐宋的清风,明清的风骨铸就了我们国人今天的风貌。纵使历经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化依然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作为我们祖国文化传承者的语文老师,传承、绵延祖国文化责无旁贷。身为语文教师对祖国文化必须长期积淀,因此要指导学生阅读,师必先阅读;要学生刨根问底,师必先打破砂锅问到底;要学生有批判精神、思辩思维,师必先具有自由之精神。积淀的重要途径来源于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思想的土壤,就没有深度的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