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人(单位:美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50多收入人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A.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 B.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C.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 D.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2.针对旱灾引发的粮食供应问题,1978年9月,安徽省委决定:借出部分集体土地让社员自由耕种,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还允许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粮油作物,谁种谁收。这一举措A.诱发农民包产到户的实践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C.表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 D.推动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3.土地革命时期,各地苏维埃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广大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实行了消灭文盲的运动,并开始普及免费教育;工会、贫民团、妇女代表会、少先队等组织纷纷建立。这表明A.新型社会体制萌芽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C.苏区政权日益巩固. D.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4.明代成化时,“濒海大姓私造海舰,岁出诸番市易”。嘉靖年间,这些人“联结为寇,溃裂以出”,获利丰厚。明王朝几乎倾注了全国的兵力和物力镇压海寇,国库日益空虚。据此可知A.海禁政策导致朝贡贸易体系瓦解B.私人海外贸易呈现不可阻挡之势C.走私贸易迅速扩大社会贫富差距D.海禁政策有阻止外国侵略的作用5.最初,罗马大法官审理案件,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仅是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然而随着《布艾体亚法》的颁布,大法官被授予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大法官就有了指挥诉讼过程的主动权力。从而,使法官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法律创制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公平”、“正义”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这一变化体现了A.大法官掌握了司法权和立法权 B.司法审判具有高度的灵活性C.司法审判注重保障公民的权利 D.司法程序中形式主义较严重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说地位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7.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8.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伯曾说:“贸易公司是国王的正规军,法国的工场则是他的后备军。”材料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A.推动商业资本转向工业资本B.专制王权能保障经济持续发展C.工业生产向城郊和乡村扩散D.推行重商主义发展海外资易9.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A.资料来源 B.研究方法 C.史学观念 D.作者立场10.在古代雅典社会,除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外,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说明雅典民主A.重视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 B.规范了公民的日常行为C.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D.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11.有学者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不是原型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去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段话的主旨是A.史学研究依赖于史料学 B.理论争斗推动了史学发展C.史学理论的价值有限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研究12.晚清人士曾评价某书“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该评价针对的是A.林则徐《四洲志》 B.魏源《海国图志》C.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D.梁启超《变法通议》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即可实现英德之间的“总谅解”,保住大英帝国的既得利益。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激起似同心圆的波浪效应,在大西洋两岸一波接一波地向大陆纵深推进:在欧洲大陆是沿比利时、法国、德意志、瑞士、意大利、俄国等国展开,在北美大陆也是从东北部逐渐向西部、南部扩展……工业革命的高潮普遍发生在1848年之后,革命的教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政策,消除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发展经济。欧陆主要国家之间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美国通过内战也使南方走上工业化道路。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等材料二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却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突出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相较于欧美工业革命的特殊之处,并分析其成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知识,这表明受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B项正确;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大学教学质量”在题干所给数据中没有涉及,A项错误;题干所给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无法得出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的结论,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D项错误。2、A【解析】
据材料“1978年9月……借出部分集体土地让社员自由耕种,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还允许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可知,为解决旱灾引发的粮食供应问题,安徽省委决定借出部分集体土地让社员自由耕种,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多劳多得,诱发农民包产到户的实践,A正确;据所学可知,1980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B与材料不符;1980年四川广汉率先改社建乡,故C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进步”,D错误。3、A【解析】
“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以及各种团体的建立都反映出了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型社会体制的实践,以及新体制的萌芽,故A项正确;根据“苏维埃政权”可知,此时至少是在1931年之后,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是在这之前,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的进一步巩固,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与革命统一战线无关,排除D项。4、B【解析】
根据材料“濒海大姓私造海舰”“联结为寇,溃裂以出”“明王朝国库日益空虚”可知,当时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但私人出海现象仍屡禁不止。B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当时朝贡贸易的情况,A排除;材料未体现贫富差距的扩大,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外国侵略,D排除。故选B。5、B【解析】
材料表明,以前法官职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定审理案件,《布艾体亚法》颁布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由此可以得出司法审判突破了程序束缚,更加灵活务实,故B正确;法官只拥有司法权,没有立法权,故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平、正义,没有突出保护公民权利问题,故C不正确;《布艾体亚法》颁布后,司法更加注重实用灵活,而不是程序,故D不正确。6、C【解析】
据材料“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意义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故C正确;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排除;儒学主流学说地位的确立是在汉代,故B不正确;思想自由在中国古代不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故D不正确。7、D【解析】
从材料中的“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等信息来看,说明理学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具有包容创新精神。故答案为D项。理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植根于佛道思想,排除A项;理学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步,不是倒退,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8、D【解析】“贸易公司是国王的正规军,法国的工场则是他的后备军”,这体现出国王对商业的重视,结合“路易十四”的时间信息,可判断出这是重商主义,故D项正确;此时法国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故A、C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路易十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是1638年—1715,此时法国处于工厂手工业阶段,由此判定答案。9、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学研究方法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题中的意思是对待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虽说只是时间不同,但第一种属于阶级斗争的革命史观,第二种属于文明联系的全球史观,所以正确的因素是C项的史学观念。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学观念10、B【解析】
材料信息是,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没有发言权。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民的行为,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私有制无关,故C错误;材料和直接民主也无关,故D错误。11、D【解析】
从材料“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可以看出史学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史料,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作用,但“依赖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论斗争的信息,故B不正确;C向本身说法不正确。12、C【解析】
根据材料“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可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都是“伪经”,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政治上打击“恪守组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做了舆论准备,C项正确;林则徐《四洲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的书籍,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梁启超《变法通议》主张维新变法,没有否定古文经书,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德国法西斯加紧在欧洲的扩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德国觊觎捷克斯洛伐克发达的军事工业;德国武装吞并奧地利的成功:德国以苏台德问题作为突破口。(2)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加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巩固了法西斯对德国的统治;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权益。【解析】
(1)背景:依据材料中“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和既得利益、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意图等方面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2)影响:依据材料中“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加速二战爆发、加强德国实力、巩固法西斯对德国的统治、损害捷克斯洛伐克的权益等方面概括《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14、(1)突出特征:从大西洋两岸向内陆扩展;1848年后进入高潮;政府(或国家力量)在工业化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历史影响:推动了欧美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民族地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助推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等。(2)特殊之处:面临不利的内外环境;技术上受制于外国人;封建官僚主导,管理方式落后;民用工业辅助军用工业。成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委托贷款合同(第三方担保)
- 《和谐文明乘梯》课件
- 如何制作高效课件
- 2025唐山市乐亭县王滩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路基路面弯沉测定培训
- 多维实践赋能小学生自信成长教育体系
- 小班图形拼贴课件
- 纽贝尔银行门禁及库包管理系统方案
- 体育踢毽子课件
- 2025年工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一套答案
- 解析: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教师语言与沟通艺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大学
- 共享菜园协议书5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 GMP取样管理课件
- 安徽省普通高中2024学年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英语试题(原卷版)
- 《中国古代物理学》课件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 各行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