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片段教学设计_第1页
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片段教学设计_第2页
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片段教学设计_第3页
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片段教学设计_第4页
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片段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

作例文,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训练。(1)阅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2)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3)学会观察的方法。

(4)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15搭船的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鹦、鹉”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

写“母亲、外祖父”等2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

察到的细致,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感受人与动物

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翠鸟外貌、动作

的语句感受“我”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做细致观察。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教师口述:身体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特别。鸣声清脆动听,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

“叼鱼郎”。(谜底是一种鸟,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看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最先猜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一翠鸟。鼓励学生根据谜语的内容大胆想象,猜一猜,说一说翠

鸟的样子,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翠鸟属于鸟纲、翠鸟科。常栖息于溪涧边,以鱼为食。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

和南部,为留鸟。翠鸟喜栖息在有灌丛或疏林的、水清澈而缓流的河溪、湖泊以及灌溉渠等

水域。性格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

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中国南方的翠鸟繁殖

期为每年4〜7月。翠鸟羽毛美丽,头顶羽毛可供作装饰品。但喜食鱼类,对渔业生产不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内容与翠鸟有关,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

它吧!(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又自然地引入了新

课,使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感悟人与动

物的和谐埋下了伏笔。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倍感亲切。】

二、介绍作者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2010年,享年94岁。他把自己毕生

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己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1936年

毕业于莆田师范学校,1944年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劳模。中国作家协会理

事、名誉委员。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1957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

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散文集《小小的履印》、《

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曙》

、《避雨的豹》、《你是普通的花》、《杂文集》、《唱吧,山溪》、《给爱花的人》、《

开窗的人》、《晴窗小札》、《石羊及其他》、《旅踪》、《木偶人水手》、《龙眼园里》

、《钟楼读书》;散文诗集《叶笛集》、《笙歌》、《灯火集》、《小郭在林中写生》、《

会飞的种子》;诗集《轮船》;论文集《散文札记》;古籍译注《中国古典散文诗》;选集

《郭风童话选》、《郭风儿童文学文集》、《郭风散文选》。

其作品《松坊溪的冬天》被选入小学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本第7

课,还被选入六年级上现代在小学语文第28课;《松坊溪的冬天》还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自读课本,鄂教版六年级第14课;《长江》被选入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一课;《叶笛》

(二章)被选入河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课;《钟楼读书》被选入

小学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第5课。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父亲鹦鹉悄悄(重点指导生字后鼻音“鹦”等。)

识记字形:

力口一加:婴+鸟=鹦武+鸟=鹉

熟字对比:消悄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多音字的词语:沙啦难道注意读准“啦、难”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难(dide)啦(Idla)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难(dide)

nd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如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

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等;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如难免、

难为、难保、难怪、难倒、难道、难能可贵等;3>不好,例如难听、难看。

nan1>灾祸,困苦,如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等;2>仇怨,如排难解纷;诘责,质问,如发难、非难、责难等。

②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

啦(Idla)

Id同“拉”。闲扯,闲谈。如:啦呱(闲聊);人人都愿意和他啦。

lal>用在句末表示喜悦、赞叹、惊奇、气愤,如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啦!这个比方妙极

啦!这可使人感到奇怪啦!你瞧,他连优良作风都丢啦!

2》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已经变化或将要出现新的情况。如:队长!我没找到老杨,他上

工地去啦;他又要演出啦。

3》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解释、劝止。如:你都听明白啦;有错,改了就行啦;这就别

提啦。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如:你怎么啦?他往哪里走啦?

5〉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表示停顿。如:口号声啦,锣鼓声啦,鞭炮声啦,响彻云霄;

书啦,报纸啦,笔记本啦,钢笔啦,墨水啦,堆得满桌子都是。

练读一读。

①这次洪水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灾(nan)难,在救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ndn),

但是我们都能克服。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船舱】、/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船篷】覆盖在小木船上用来遮蔽日光和风的拱形物。

【摺】用嘴叼着。

【翠绿】勺入船甲板下的内部空间,一般指船的载货舱。

【衔着】/'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

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

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

拉、沙拉地响,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作者首先描写了鸟的(外形);

接着描写了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

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然后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

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快);最后通

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四、学习“会写字”

搭亲父沙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亲、翠、吞”,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搭、沙、啦、响、嘴、悄、哦、捕”左

右结构,左窄右宽。“羽”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翠、吞”和左右结构的字“啦、嘴”,学生练

写。

搭:右上边是“什”,不要写成“初”,“合”的撇和捺要舒展。

亲:上边“立”要扁,下横长。下边不是“木”字,竖带钩。

父:上边的撇和点要小,下边的撇和捺要交叉、舒展。

沙:“少”的竖没有钩,撇在右点的下边起笔,要长。

啦:整体要写紧凑。“口”要小,“才”要窄一些。

响:左边“口”要小,“向”的撇在横上边,下框要宽大,框内的“口”要居中。

羽:左右要匀称,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点要小,提要长。

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

嘴:“口”要小,偏上;右边两部分要写紧凑,“此”要扁,“角”里边是两横一竖。

悄:“肖”要窄,上边点要小,撇稍长;“月”撇变为竖。。

吞:横要短,撇和捺要舒展;下边“口”稍扁小。

哦:“口”要小,“我”要窄长,右边的斜钩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捕:左窄右宽,“甫”的上横要长,下框稍窄,中间一竖贯穿上下,右上角有一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

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1.初读课文后,你对课文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

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2.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

共处的美妙境界。)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翠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点)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从而

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希望大

家能和翠鸟成为好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三、品读释疑

L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喜欢这只翠鸟的?

从和两个方面来描写我为

什么喜欢这只鸟儿的。(板书:翠鸟的外形美丽捕鱼动作敏捷、捕鱼技术高超)

2.画出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句子。

(1)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①这段话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描写颜色的词语中体现了什么?(这段话按照

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现了翠

鸟颜色的鲜艳。)(板书:羽毛翠绿翅膀蓝色嘴红色)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的?(文章通过两方面描写翠鸟的美丽。第一、翠鸟

的颜色鲜艳美丽。第二、它比鹦鹉还漂亮。作者抓住颜色的词语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来

描写翠鸟外形的。)

方法指导:抓重点词语想象理解课文:我们读描写翠鸟外形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可以抓

住描写颜色的词,边读边想象翠鸟的样子,读完以后再说一说翠鸟的样子,这样就可以较好

地理解课文。)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翠鸟的漂亮、可爱,表达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小组比赛读、齐读。)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红色的

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是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描写。)

②你是怎样理解“一下子”“没一会儿”这两个词语的?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一

下子”“没一会儿”是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意思是很快,通过这两个词语说明翠鸟飞行的

速度之快。)(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③找出描写翠鸟不予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一下子冲进水里”“飞起

来了”“衔着一条小鱼”“吞了下去”是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四个瞬间的动词说明翠

鸟捕鱼时动作很敏捷,技术高超。)(板书:冲飞衔吞)

④翠鸟捕鱼有什么特点?(第一、时间短;第二、动作敏捷。)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翠鸟动作敏捷,表达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指名读、男

女生比赛读、齐读。)

(3)全班交流,深入探究:

①作者是怎样写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的?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来写翠鸟的美丽和使用准确的动词来表现翠鸟

捕鱼动作敏捷和技术高超。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深入探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阅读课文的结尾,结合课文题目交流:

①“搭”是"什么意思?(“搭”是“乘、坐”的意思。)

②“搭船”是什么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③一个“搭”字体现了什么?(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字,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

中的和谐。)

④“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你从中领悟到什么?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篇末点题,使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

纸上。让学生领悟到人与动物相处的快乐,激发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4.你喜欢这只翠鸟吗,为什么?(我非常喜欢这只翠鸟,因为它是一只漂亮的,充满灵

性的鸟儿。)

5.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总结主旨。

1.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

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且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板书: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五、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生动形象地写出来的?

抓动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本文作者在描写翠鸟时,通过观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进

行描写,先通过鲜艳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外形美丽的特点,再通过抓住准确的动词,使翠鸟高

超的捕鱼技术跃然于纸上。

2.举例: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

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一一

选自《翠鸟》

3.练一练: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认真观察,写写动物的外形。

六、课堂小结。

L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

对自然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从而让我们树立保护动物,保护

环境的意识。并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七、主题延伸。

L”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找一找这样的文章读

一读,也可以写一两句保护动物的标语。

2.保护动物的标语: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2)爱护鸟儿吧!不要让树木感到孤独。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翠鸟》《麻雀》

(-)阅读《翠鸟》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的?

(二)阅读《麻雀》思考:

文中的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九、当堂检测(选做)

十、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翠鸟》《麻雀》。

板书设计

羽毛:翠绿

搭-外形-翅膀:蓝色一外形美丽

船-嘴:红色人和自然

的动作敏捷:一下子没一会1捕鱼和谐相处

鸟_动作-技术

飞衔吞」高超

技术局超:冲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利用谜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

到新课的学习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

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

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大多没有见过,在出示谜底后,我并

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根据谜语内容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出示图片,此时想象

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

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的安排教学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

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发

现问题。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

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

作例文,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训练。(1)阅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2)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3)学会观察的方法。

(4)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16金色的草地(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写会课后“蒲、英、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

“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

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

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草地变化的原因;鼓励学生与

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体会“我”观察的细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

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

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体会

“我”观察的细致,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

自然,了解白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体

会“我”观察的细致。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

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

劲”“引人注目”“观察”等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教师口述: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你

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

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发言,教师揭示谜底:蒲公英。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提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小组同学互相

交流。)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简介蒲公英:蒲公英又名蒲公草、尿床草、凫公英

等。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蒲公英

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

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醉、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

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谈话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蒲公英有关的课文,金色的草地。(板书:16金

色的草地)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草地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

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

读文本的欲望。】

二、介绍作者

普里什文:(1873—1954)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出生于俄罗斯据说

能够倾听兽之语、草虫之音。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

主要作品:《飞鸟不惊的地方》《黑皮肤的阿拉伯人》《恶老头的锁链》《人参》。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

(重点指导生字“耍”为翘舌音;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玩耍哈欠钓鱼合拢注意读准“耍、钓、拢”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朝(chdozha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zhdol》早晨,如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

反复无常)等;2>日,天,如今朝、明朝等。

chao1>向着,对着,如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等;2》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

教徒的参拜,如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等;3》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

地方,与“野”相对,如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等。4>称一姓

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如朝代、唐朝等;5>中国少数民族

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朝鲜族。

②读一读:他朝(chao)着朝(zhdo)阳的方向慢慢走去。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盛开】仔细查看事物和景象。

【合拢】\7,形容花朵开得又多又好。

【仔细】/形容态度严肃,面容端庄,郑重其事。

【观察】/当心、细心。

【一本正经】/'把东西合在一起。

【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

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

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了快乐,还给我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

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兄弟俩个真切地感受到了

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

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

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四、学习“会写字”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英、盛、耍、欠、察、喜”,上下结构,撇捺舒展,宽窄变化。“喊、钓、拢、

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蒲、趣”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蒲、盛”和左右结构的字“喊、睡”,学生练

写.

蒲: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甫”中竖贯穿上下,右上角有一点。

英:“央”下横要长,一撇贯穿上下,捺在下横处起笔。

盛:上下都要扁。“成”斜钩要长,右上角的一点不能丢。

耍:“而”里边是两竖,框不封闭;“女”要稍扁些,横要长。

喊:右边“厂”下有一短横和“口”,斜钩穿上横,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欠:上边的撇和横钩都稍短,下边的“人”要舒展。

钓:车旁的竖提连接下边两横,勺字横折钩的折钩下边稍向左拉。

而:横下有一短撇,下框要宽、横折要带钩、里面是两竖,下边不封闭。

察:“祭”上边要舒展,左上边里面是两点;右上边横撇要小,捺要长。

拢:“龙”的横稍短,撇与横交叉,竖弯钩在横下边,弯要大些。。

趣:“走”中间一竖是两笔,下边“人”撇短,捺要长;“耳”要窄。

喜:整体偏窄。上边是“士”,两个“口”要扁,第九笔横最长。

睡:“垂”首笔是短平撇,下边有四横,第二横最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

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蒲公英、绒毛、傍晚、花瓣、手掌;

(2)表示动作的词语:玩耍、呵欠、钓鱼、观察、合拢、睡觉;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盛开、一本正经、引人注目、有趣。

2.练习运用:练习用玩耍、观察、引人注目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学习认真观察的方法。(重点)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

然的意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16金色的草地

2.问题激趣:蒲公英真有趣!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无拘无束、尽

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两句话来写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问题过渡:为什么说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5.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描写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句子。

三、品读释疑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了解“乡下”:乡里,广大农村。

3.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课文插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4.指导朗读:读出草地的可爱。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

“谢廖沙!”

2.理解“一本正经”。

(1)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2)“一本正经”形容态度严肃,面容端庄,郑重其事。说明我是在很严肃的做这件

事情。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一本正经”。

(4)教师评议:听了你们的朗读,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

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我也好想到草地上去吹吹蒲公

英。

3.理解“使劲”。

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1)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使劲一吹。

(2)“使劲”是很用劲的意思。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使劲”。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读一读。

5.交流阅读方法。

(1)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方法指导:

抓关键词理解课文:作者描写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乐趣时,抓住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

的神情、动作来描写的。我们读这段时,通过“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

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我们还可以边读课文,边想象“吹绒毛”的画面

来感受这种快乐。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

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1)从''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一句

你了解到什么?(“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

是绿色的,用‘'并"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

认识的否定。)

(2)从“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一

句你又了解到什么?(我发现草地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的了。)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这是为什么呢?你找到答案了吗?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萧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

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仔细观察”说明了什么?(“仔细观察”说明我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这样写的好处是

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吗?(这是“我”的第二次发现,经过

仔细观察,“我”发现草地的颜色是随着蒲公英花的张开和合拢而发生变化的。中午蒲公英

的花朵张开时,因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所以草地看上去就是金色的。早晨和傍晚,蒲公

英的花朵合拢了,金色的花瓣被包住,所以草地看上去就是绿色的。)

3.指导朗读。

(1)引读: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

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

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

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

的了。

(2)指名加上动作读一读。

(3)不看提示说一说。

(4)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

细心)

(5)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

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1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

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引导交流: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

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学生想象说话)

3.小结引导: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一一

启发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引读:从那时起----

生接读: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

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五)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么写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

作者抓住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来描写他们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

地上玩耍,写出了草地的可爱。通过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使草地颜色也发生变化来描写蒲公英

的有趣。

2.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

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

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2)教师小结: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我”和“弟弟”开心的在里面玩

耍,以及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习写作方法。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对比描写景物)

本文在描写蒲公英有趣的时候,抓住了草地的变化来写。作者先写了“窗前有一大片蒲

公英,蒲公英开花的时候,草地是金黄色的。”接着发现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

黄色的,晚上草地有变成绿色的了。最后写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瓣的张开和合拢有

关。文章不光告诉我们草地有趣的原因,还告诉我们要想把景物写好,就得认真观察。

2.举例: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

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

鸟影。

这段文章是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写出了不同的景物,在不同时间发

生的不同的变化。

3.练一练:观察我们学校的变化,并写下来,注意运用对比的手法。

【设计意图: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

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

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让我们学习到

了渗透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都是变化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

动后会害羞……你还留意过哪些事物有变化,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还发现:蜡烛熄灭后,用火柴点上面的烟雾,蜡烛会重新点燃;骑自行车的时候,用

力蹬脚蹬,自行车就会往前跑,当你突然停下用力,自行车也不会停下。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槐乡的孩子》《祖父的园子(节选)》

(一)阅读《槐乡的孩子》思考:

文章是通过哪件事来写槐乡孩子的勤劳的?

(二)阅读《祖父的园子(节选)》思考:

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九、当堂检测(选做)

十、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槐乡的孩子》《祖父的园子》。

板书设计

金玩耍快乐草地可爱一

色发「早晨绿色

的中午金色-蒲公英有趣-热爱大自然

草现L傍晚绿色

地L善于观察

-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蒲公英又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植物,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

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蒲公英着手,通过了解蒲公

英导入课题一一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

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

走进课文。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

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记住较难记的字在一定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

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在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

及其变色的原因。教学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

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是在有意

识、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

不足之处:朗读指导不到位。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加强朗读训练时,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通过

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

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

作例文,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训练。(1)阅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2)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3)学会观察的方法。

(4)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15搭船的鸟(精读课文)

《搭船的鸟》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听

师:我有个小女儿叫阳阳,她跟你们一样是家中最受欢迎的人,

现在你们猜一猜她放学回家后会是谁第一个把她迎近家门的呢?

生1:爸爸

生2:妈妈

生3:姥姥

生4:爷爷

生5:奶奶

师:(微笑着摇头)答案是一一小狗。

师:它每天都在阳阳的身前身后跑来跑去,有时还添添她的小手,

添添小裤脚什么的,对阳阳可好了。阳阳也总是把我给她买的好吃的

分给小狗一份。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小狗喜欢阳阳,阳阳也喜欢小狗。

师:说的真好。正是因为他们互相喜欢,所以小狗和阳阳之间才

建立起了这么亲密的关系。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小动物?

说说看。

生1:小猫

生2:小白兔

生3:小鸟

师:你们觉得和它们在一起快乐吗?

生:快乐!

师:那我们应不应该爱护它们,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生:应该!

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一颗爱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

文一一搭船的鸟。看看文中的人对鸟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有一颗爱

心。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3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本课生字,再多读几遍,读后前后桌为一组,

再互相读一读桌面上小纸包里面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礼物。

(学生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老师手里的生字宝宝早就站成了一排,等着与同学们见面呢!

(师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齐读,个别字组词、说一句话,

个别词进行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同学们的生字认的真好,看来咱们小组合作的收获很大。还

想不想再合作?

生:想!

师:好。那就先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再结成小组互相说一说,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些词句知道的?

(学生读课文,后结组互相讨论)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我知道了有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生2:我知道了我和母亲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

生3:我知道了这只鸟比鹦鹉还漂亮。

生4:它

生5:天下着小雨,船夫还披着蓑衣。

生6:我知道这只鸟还会捕鱼。

生7:母亲告诉我这只鸟是翠鸟。

师:你是怎样知道这只鸟是翠鸟的?

生: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

师:哦,原来是妈妈说的。看来知识并不都是在课堂上学到的。

大自然中也可以学到。

师:比鹦鹉还漂亮的翠鸟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师课件出示并找几名同学读)

师:你觉得这只翠鸟漂亮吗?

生:漂亮

师:哪儿漂亮?

生:它有一张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略带蓝色的翅膀。

(找几名学生说)

师:这么漂亮的鸟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出示课件翠鸟图片

(哇,真美!学生表示出惊喜的样子)

师:喜爱这只翠鸟吗?

生:喜爱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它的爱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找几名学生读,生评价)

师:翠鸟不但外表长的漂亮,它还有一种特别的本领,刚才汇报

时有同学已经说过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说:捕鱼

师:谁能说一说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呢?

生: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

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课件出示这段内容,再找学生读)

师:你能找到表示翠鸟捕鱼的动词吗?

生:冲,飞,吞。

师:这些动词表明什么?

生:冲说明它飞入水中的速度快,吞就是一口吃了下去。

师:翠鸟先冲进水里,没一会又飞了出来。在这段时间里它都做

了些什么呢?

生1:它在水中捕鱼。

生2:因为它在船头早已找准了目标,冲进水里后一口就把鱼捉

住了。

师:(指着大屏幕)让我们齐读这段内容,重温翠鸟捕鱼的经过

吧!

师:你们觉得翠鸟捕鱼的过程精彩吗?

生:精彩。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翠鸟捕鱼的过程呢?

生:想。

师播放翠鸟捕鱼的课件。

师:看到翠鸟捕鱼的经过,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翠鸟,我真佩服你。

生2:翠鸟,你真了不起。

生3:我真希望我也是一只翠鸟,就可以和你一起去捕鱼了。

师:那你们愿意不愿意也当一次神勇的翠鸟来捕一次鱼呢?

生:愿意。

师:好。同学们自己先演一演,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边

解说边表演,还可以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

生戴头饰到前面表演。

师:我们说到现在一直在谈鸟,那翠鸟在哪儿呢?

生:在船头。

师:在船头干什么呢?

生:搭船捕鱼。

师:一只鸟它就想到了要搭船捕鱼,你们认为这是一只什么鸟?

生1:聪明的鸟

生2:可爱的鸟

生3:一只充满灵性的鸟

师:船上除了这只鸟之外还有谁?

生:母子二人,船夫。

师:你们看,老师找到了翠鸟搭船捕鱼的画面。你们觉得鸟与人

相处地怎么样?

生1:亲近,和睦。

生2:友好,融洽。

师:说到这儿我想到了阳阳和小狗的关系。是因为他们互相喜欢,

所以也是那么亲密,友好。那你们想一想,人与鸟之间这么亲密,友

好,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人喜欢鸟,鸟也喜欢人。

师:是啊,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美丽神奇。也因

为鸟喜欢人,鸟才生活地这么快乐,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美丽的画面,

才发生了这么温馨、有趣的故事。

师:你喜爱这样的鸟,这样的人吗?那谁愿意带着对他们的爱再

来读读课文呢?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四、知识拓展

师:现在翠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新朋友,让我们对它的爱去搜集

一些其他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下节课我们开一个翠鸟资料知多少的

交流会。你会发现,翠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欢乐。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

作例文,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训练。(1)阅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2)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3)学会观察的方法。

(4)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16金色的草地(精读课文)

《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巧填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一定见过草地吧,我们学校就有一小块草地,

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题目(板书:----的草地),你能把这

个题目填完整吗?

付茂辉:金色的草地。

师:你真会预习,能把第二课的课题都记住了。你知道金色是一

种什么颜色吗?

付茂辉:就是像金子一样的颜色(恰巧付茂辉穿的衣服就是金黄

色的)。

师:对,就像你的衣服的颜色。你们觉得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陶峰:绿绿的草地。

师:不错,草地是绿色的。

龙小风:绿油油的草地。

师:你用了一个ABB式的重叠词,很棒!

王茂良:漂亮的草地。

师:嗯,草地真漂亮!

秦沂:欢乐的草地。

师:咦?你为什么要填“欢乐”这个词呢?

秦沂:因为,我的家就有一片草地,我经常在那里捉蚂蚱。

师:所以,你觉得很欢乐!可以,你不光填对了,还说出了为什

么这样填的理由,真棒!

师:同学们,在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小朋友,哥哥和弟

弟,弟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谢廖沙。他们家旁边也有一片草地,

不过他们家的草地,可神奇了,居然是金色的。(板书:金色,填完

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