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又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洎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

(选自《贞观政要·论悔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解析相对应的字母。

多承意A顺旨B甘言C取容D朕今欲闻E己过F卿等G皆可直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指近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同。

B.徒,指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意不同。

C.汉文,文中指汉文帝,“文”是其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谥号。

D.称,指符合,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中的“称”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和房玄龄讨论读书的作用时,对先时因带兵打仗无暇读书有遗憾,知书后,觉得自己年少时的所作所为很不对。

B.太宗宠爱魏王,特意下诏书让魏王移居武德殿,在魏征的谏议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让魏王回到原来的居所。

C.太宗在和侍臣讨论丧礼的制度时,对近代帝王效法汉文帝改变守孝的时间持赞同态度,认为其做法与古代礼仪相合。

D.太宗希望大臣不要只奉承国君,要敢于进谏,国君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认识对封建君主来说是很可贵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4.请简要概括魏征劝谏太宗不该让魏王移居武德殿的理由。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衡,字士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尤溪、婺源,有治声。迁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福建提学副使,累官山东布政使。三十九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奏言:“比辽左告饥,暂弛登、莱商禁,转粟济之。猾商遂窃载他货,往来贩易,并开青州以西路。海岛亡命,阴相构结,禁之便。”从之。召为工部右侍郎。

四十四年,进南京刑部尚书。其秋,河决沛县飞云桥,东注昭阳湖,运道淤塞百余里。改衡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河漕。衡驰至决口,旧渠已成陆。而故都御史盛应期所开新河,自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东南至留城,故址尚在。其地高,河决至昭阳湖止,不能复东,可以通运,乃定议开新河,筑堤吕孟湖以防溃决。河道都御史潘季驯以为浚旧渠便,议与衡不合。衡持益坚,引鲇鱼、薛沙诸水入新渠,筑马家桥堤以遏飞云桥决口,身自督工。劾罢曹濮副使柴涞,重绳吏卒不用命者,浮议遂起。明年,给事中郑钦劾衡虐民幸功,诏遣给事中何起鸣往勘,工垂竣矣。及秋,河决马家桥,议者纷然谓功不可成。起鸣初主衡议,亦变其说,与给事中王元春、御史黄襄交章请罢衡。会新河已成,乃止。河长一百九十四里。漕艘由境山入,通行至南阳。未几,季驯以忧去,诏衡兼理其事。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以山陵工请召衡。会邳州工亦竣,衡遂还朝。衡先后在部,禁止工作,裁抑浮费,所节省甚众。穆宗时,内府监局加征工料,滥用不訾,衡随时执奏。未几,诏南京织造太监李佑趋办袍缎千八百余匹,衡因言官孙枝、姚继可、严用和、骆问礼先后谏,再疏请,从之。帝切贵太监崔敏,传令南京加造缎十余万匹。衡议停新造,但贵岁额,得减新造三之二。命造鳌山灯,计费三万余两,又命建光泰殿、瑞祥阁于长信门,衡皆奏止之。及神宗即位首命停织造而内臣不即奉诏且请增织染所颜料。衡奏争,皆得请。皇太后传谕发帑金修涿州碧霞元君庙。衡复争,报闻。

衡性强直,遇事不挠,不为张居正所喜。万历二年,给事中林景旸劾衡刚愎。衡再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驰驿归。其年夏,大雨坏昭陵祾恩殿,追论督工罪,夺宫保。卒年七十三。

(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一)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解析标号涂黑。

及A神B宗C即D位E首F命G停H织I造J而K内L臣M不N即O奉P诏Q且R请S增T织U染V所W颜X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幸”解释为“皇帝到某地”,与《阿房宫赋》中“而望幸焉”中“幸”意思相同。

B.文中“会”解释为“恰逢”,与《史记·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中“会”意思相同。

C.“山陵”原指山岳和冈陵,旧指皇帝陵墓。文中具体指穆宗驾崩后朝廷为其修建的陵墓。

D.“宫保”是明清各级官员虚衔,是太子太保、少保的通称。文中朱衡曾担任太子太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衡为政颇有声望。针对奸商私载他货贩卖、与海岛亡命之徒相互勾结的情况,他建议朝廷禁止登莱商贸。

B.朱衡坚持开新河的决议,为此亲自监督施工,虽然在此过程中遭到多次弹劾与非议,但新河最终顺利完工。

C.朱衡在工部时,削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如诏命建造鳌山灯、光泰殿等,朱衡均上奏使皇帝停止了建造。

D.朱衡性格耿直,不被张居正所喜,所以到万历二年,林景旸就弹劾他刚愎自用,朱衡便两次上疏请求辞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辽左告饥,暂弛登、莱商禁,转粟济之。

(2)劾罢曹濮副使柴涞,重绳吏卒不用命者,浮议遂起。

14.针对黄河在沛县飞云桥决堤这一情况,朱衡决议开新河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逐而得之,上于盆而养之,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母闻之,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儿涕而去。

成归,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俄见小虫跃起,直龁敌领,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芩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上大嘉悦。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今始苏耳。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选自蒲松龄《促织》)

材料二:

邑共八乡,每岁各乡必报一人,以应杂徭贫者恐其逃窜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名曰富户。此富户者,皆乡中之良农,平昔不如公门,视长官如阎罗,畏衙役如狼虎。……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

(选自蒲松龄《淄邑流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方框内写出字母。

以应杂徭A贫者B恐C其逃窜D必相E其家道殷实者F而报之G名H曰I富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隅,指角落,与《诗经·静女》“俟我于城隅”中“隅”的词义相同。

B.诸,兼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中“诸”的用法词义相同。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不积跬步”。

D.“平昔不如公门,视长官如阎罗”一句中两个“如”的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名拿着图,来到寺庙后面,沿着草木茂密而隆起的古墓前行,在石头密布的蒿草间寻觅,终于捉到促织。

B.成子不小心将促织扑死,被母亲责骂,哭着离开,投井自杀。成名化怒为悲,夫妻相对无言,不再有所指望。

C.成名夫妇悲痛欲绝时候,发觉儿子气息微弱,高兴地把儿子放在榻上。儿子半夜醒来,促织也死而复生。

D.成名的促织虽小,但战力惊人,战胜了其他促织,还能随音乐而舞,皇帝非常高兴。成名最终被免除苦役。

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2)村中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14.“人变促织”这一情节具有悲剧性。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悲剧形成的原因。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韦应物,京兆长安县人也,少游太学。当开元、天宝间,宿卫仗内,亲近帷惺,行幸

毕从,颇任侠负气。洎渔阳兵乱后,流落失职,乃更折节读书。屏去武功之上方,复返沣上,园庐芜没,贫无以自业,客游江淮间,所与交结,皆一时名士,因从事河阳,去为京兆功曹,摄高陵令,永泰中,迁洛阳丞,两军骑士,倚中贵人势,骄横为民害,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大历十四年,除栎阳令,复以疾谢去,归寓西郊,择胜隐于善福祠,从诸生学问,澹如也,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外郎。明年,出为滁州刺史。滁山川清远,山中多隐君子,应物风流岂弟,与其人览观赋诗,郡以无事,人安乐之。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应物自郡遣使间道奔问行在所。明年兴元甲子使还诏嘉其忠俄擢江州刺史。居二岁,召至京师.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补外,得苏州刺史。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悍婪甚恩。久之,白居易自中书舍人出守吴门,应物罢郡,寓于郡之永定佛寺。太和,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九十余矣。

应物性高洁,善为诗,气质闲妙,浑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近世诗人莫及也。白居易尝语元稹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其为时人推重如此。《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有文在人间,史逸其传,故不录。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嗟夫!应物崎岖,身阅盛衰之变,晚乃折节学问,其诗往往及治道。士固有悔而能复,厄而后奇者,如应物有以自表见于后世,岂偶然哉

(选自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有删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明A年B兴C元D甲E子F使G还H诏I嘉J其K忠L俄M擢N江O州P刺Q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明、清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洎,至、及。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含义相同,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含义相同。

C.风流,潇洒。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千古风流人物”的“风流”含义相同,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风流”含义不同。

D.韦苏州,文中指韦应物,古人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其人。与柳宗元因官终柳州刺史,被称“柳柳州”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应物少时在太学学习,后担任皇上的近侍,出入宫闱,皇上出行都跟随,十分放纵豪侠有傲气。

B.在生病辞去栎阳令后,韦应物隐居在家乡西郊善福寺的僧房里,和诸生一起学习求知,淡泊闲适。

C.在担任苏州刺史时,韦应物礼遇人才、厚待孤苦百姓,当白居易从中书舍人的职位上被贬到苏州时,他已离任。

D,韦应物性格高洁,擅长写诗,开始写诗并不用功,后来同时代的诗人没有谁能比得上,白居易也盛赞其作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4分)

(2)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4分)

14.从本文看,称道韦应物的原因有哪些(3分)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苟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表,吾未知所脱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阁历诸侯,入事秦,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丞相谬其说绌其辞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可其议”与“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与妻书》)中“其”的含义相同。

B.“治离宫别馆”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中的“治”含义相同。

C.“持爵禄之重”与“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重”的含义相同。

D.“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中的“被”“以”都表被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审时度势,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方等。

C.李斯的儿子娶了秦国公主,女儿嫁给了秦国公子,他认为自己位高权重,但不知该如何回报皇帝的恩情。

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没有正式确立太子,于是跟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2)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14.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对于李斯的看法与“俗议”之异。

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又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洎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

(选自《贞观政要·论悔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解析相对应的字母。

多承意A顺旨B甘言C取容D朕今欲闻E己过F卿等G皆可直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指近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同。

B.徒,指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意不同。

C.汉文,文中指汉文帝,“文”是其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谥号。

D.称,指符合,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中的“称”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和房玄龄讨论读书的作用时,对先时因带兵打仗无暇读书有遗憾,知书后,觉得自己年少时的所作所为很不对。

B.太宗宠爱魏王,特意下诏书让魏王移居武德殿,在魏征的谏议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让魏王回到原来的居所。

C.太宗在和侍臣讨论丧礼的制度时,对近代帝王效法汉文帝改变守孝的时间持赞同态度,认为其做法与古代礼仪相合。

D.太宗希望大臣不要只奉承国君,要敢于进谏,国君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认识对封建君主来说是很可贵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4.请简要概括魏征劝谏太宗不该让魏王移居武德殿的理由。

10.BDF11.A12.C

13.(1)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14.①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保证自身的安全,遇事应该控制骄傲奢侈的习气,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

②武德殿在太子东宫的西边,过去海陵住在那里,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合适。

③魏王的内心,也不会平静。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常常只顺从他的旨意,用好听的话来博得他的欢心。但现在我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尽管坦率地指出来吧。

“承意顺旨”“甘言取容”,结构对称,B处断开;

“朕今欲闻己过”,主谓宾齐全,“朕”本句主语,D处断开;

“朕今欲闻己过”与“卿等皆可直言”,主语不同,分属两句,“卿”为后句主语,F处断开。

故BDF三处断开。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两个“比”的意义不同。“比来四海安静”的“比”,近来;句意:近来天下太平。/“比及三年”的“比”,等到;句意:等到三年后。

B.正确。“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徒弟;句意:孔子的徒弟之中没有说起有关恒文公的事情。

C.正确。

D.正确。句意: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对近代帝王效法汉文帝改变守孝的时间持赞同态度,认为其做法与古代礼仪相合”错误。原文“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太宗认为近代的帝王实行汉文帝以日代月的短期服丧礼仪,是与古代礼义的典范违逆的。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莅事”,处理事情;“烦”,感到麻烦。

(2)“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可知,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保证自身的安全,遇事应该控制骄傲奢侈的习气,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

由“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可知,武德殿在太子东宫的西边,过去海陵住在那里,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合适。

由“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可知,魏王的内心,也不会平静。

参考译文:

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只是说说。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常常不讲法度,而魏王李泰因为出众的才华深得唐太宗的喜爱。唐太宗下诏让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住。魏征上书劝阻,说:“魏王既然是陛下的爱子,应当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保证自身的安全,遇事应该控制骄傲奢侈的习气,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现在他搬到武德殿来居住,就在太子东宫的西边,过去海陵住在那里,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合适。现在形势虽然变了,恐怕还是会引来风言风语。魏王的内心,也不会平静,李泰既然因为受到宠爱而感到害怕,我希望陛下能成人之美呢。”唐太宗说:“我没仔细考虑就这么做了,差点酿成大错。”于是就让李泰回到原来的住所居住。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情之中最让人哀痛的,莫过于失去亲人。所以孔子说:‘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是天下的通理,从天子到平民莫不如此。’他又说:‘何必只说商代的国君武丁这么做呢?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可是,近代的帝王实行汉文帝以日代月的短期服丧礼仪,这与古代礼义的典范大相违逆。我昨天看到徐干写的《中论·复三年丧》这篇文章,觉得他论述的道理非常深刻,只可惜没早些看到它。现在我才发现,我对丧礼太疏忽大意了,可现在只能责备自己,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说完,便因悲伤过度而哭泣良久。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臣子对帝王,常常只顺从他的旨意,用好听的话来博得他的欢心。但现在我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尽管坦率地指出来吧。”散骑常侍刘洎说:“陛下每次和大臣们共商国事,或看奏疏,如果发现他们的意见不合己意,就面露责备的神情,结果提意见的大臣无不面带惭色退朝。臣认为,这样恐怕不是鼓励大臣们提意见的态度。”唐太宗说:“对此,我也很后悔,从现在起我要改掉这个毛病。”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衡,字士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尤溪、婺源,有治声。迁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福建提学副使,累官山东布政使。三十九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奏言:“比辽左告饥,暂弛登、莱商禁,转粟济之。猾商遂窃载他货,往来贩易,并开青州以西路。海岛亡命,阴相构结,禁之便。”从之。召为工部右侍郎。

四十四年,进南京刑部尚书。其秋,河决沛县飞云桥,东注昭阳湖,运道淤塞百余里。改衡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河漕。衡驰至决口,旧渠已成陆。而故都御史盛应期所开新河,自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东南至留城,故址尚在。其地高,河决至昭阳湖止,不能复东,可以通运,乃定议开新河,筑堤吕孟湖以防溃决。河道都御史潘季驯以为浚旧渠便,议与衡不合。衡持益坚,引鲇鱼、薛沙诸水入新渠,筑马家桥堤以遏飞云桥决口,身自督工。劾罢曹濮副使柴涞,重绳吏卒不用命者,浮议遂起。明年,给事中郑钦劾衡虐民幸功,诏遣给事中何起鸣往勘,工垂竣矣。及秋,河决马家桥,议者纷然谓功不可成。起鸣初主衡议,亦变其说,与给事中王元春、御史黄襄交章请罢衡。会新河已成,乃止。河长一百九十四里。漕艘由境山入,通行至南阳。未几,季驯以忧去,诏衡兼理其事。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以山陵工请召衡。会邳州工亦竣,衡遂还朝。衡先后在部,禁止工作,裁抑浮费,所节省甚众。穆宗时,内府监局加征工料,滥用不訾,衡随时执奏。未几,诏南京织造太监李佑趋办袍缎千八百余匹,衡因言官孙枝、姚继可、严用和、骆问礼先后谏,再疏请,从之。帝切贵太监崔敏,传令南京加造缎十余万匹。衡议停新造,但贵岁额,得减新造三之二。命造鳌山灯,计费三万余两,又命建光泰殿、瑞祥阁于长信门,衡皆奏止之。及神宗即位首命停织造而内臣不即奉诏且请增织染所颜料。衡奏争,皆得请。皇太后传谕发帑金修涿州碧霞元君庙。衡复争,报闻。

衡性强直,遇事不挠,不为张居正所喜。万历二年,给事中林景旸劾衡刚愎。衡再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驰驿归。其年夏,大雨坏昭陵祾恩殿,追论督工罪,夺宫保。卒年七十三。

(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一)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解析标号涂黑。

及A神B宗C即D位E首F命G停H织I造J而K内L臣M不N即O奉P诏Q且R请S增T织U染V所W颜X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幸”解释为“皇帝到某地”,与《阿房宫赋》中“而望幸焉”中“幸”意思相同。

B.文中“会”解释为“恰逢”,与《史记·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中“会”意思相同。

C.“山陵”原指山岳和冈陵,旧指皇帝陵墓。文中具体指穆宗驾崩后朝廷为其修建的陵墓。

D.“宫保”是明清各级官员虚衔,是太子太保、少保的通称。文中朱衡曾担任太子太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衡为政颇有声望。针对奸商私载他货贩卖、与海岛亡命之徒相互勾结的情况,他建议朝廷禁止登莱商贸。

B.朱衡坚持开新河的决议,为此亲自监督施工,虽然在此过程中遭到多次弹劾与非议,但新河最终顺利完工。

C.朱衡在工部时,削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如诏命建造鳌山灯、光泰殿等,朱衡均上奏使皇帝停止了建造。

D.朱衡性格耿直,不被张居正所喜,所以到万历二年,林景旸就弹劾他刚愎自用,朱衡便两次上疏请求辞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辽左告饥,暂弛登、莱商禁,转粟济之。

(2)劾罢曹濮副使柴涞,重绳吏卒不用命者,浮议遂起。

14.针对黄河在沛县飞云桥决堤这一情况,朱衡决议开新河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0.EJQ11.A12.D

13.(1)近来辽东饥荒,暂时放松登、莱地区的商禁,转运粟去接济他们。

(2)弹劾并罢免了曹濮的副使柴涞,对不出力的官吏、兵卒从重惩治,于是议论纷纷。

14.①盛应期所开挖的新河,旧址还在。

②新河所处地势较高,黄河决口泻至昭阳湖,不能再向东流。

③可以贯通漕运水道。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神宗即位,首先就命令停止织造,但太监不马上奉行诏令,并且请求增添织染所的颜料。

“神宗即位”构成主谓结构,与“及”连用,交代了时间,在句中为状语部分,应在“即位”后断句,故应在E处断句。

“首命停织造”的主语是“神宗”,“织造”是宾语,后面断开,且“而内臣不即奉诏”中主语为“内臣”,“而”表示意思出现转折,故应在“而”前断句,故应在J处断句。

“且请增织染所颜料”的意思是“并且请求增添织染所的颜料”,与“不即奉诏”分别为“内臣”所做的两件事,应独立成句。故应在“且”前断句,即在Q处断句。

故应EJQ处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给事中郑钦劾衡虐民幸功”中的“幸”,希望,希图,可译为“贪图”。句意:给事中郑钦弹劾朱衡为贪功而虐待百姓。

《阿房宫赋》中“而望幸焉”中“幸”,皇帝到某地。句意:盼望着皇帝来临。

B.“会邳州工亦竣”中的“会”,恰逢。句意:遇上邳州的工程也刚好完工。

《史记·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中“会”,恰逢。句意:正赶上下大雨。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不被张居正所喜,所以到万历二年,林景旸就弹劾他刚愎自用”强加因果。原文为“衡性强直,遇事不挠,不为张居正所喜。万历二年,给事中林景旸劾衡刚愎”,可见两件事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比”,近来;“告饥”,汇报有饥荒;“弛”,放松;“济”,接济,救济。

(2)“劾罢”,弹劾并罢免;“绳”,惩治;“不用命”,不出力,敷衍。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衡驰至决口,旧渠已成陆。而故都御史盛应期所开新河,自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又东南至留城,故址尚在”可知,朱衡来到决口的地方,旧渠已经完全淤塞,而盛应期所挖的新河旧址尚在,方便施工。这是朱衡决议开新河的依据之一。

从文中“其地高,河决至昭阳湖止,不能复东”可知,新河所处地势较高,黄河决口泻至昭阳湖,不能再向东流,可以防范灾害的扩大。这也是朱衡决议开新河的依据之一。

最后,从文中“可以通运”可知,开新河可以贯通漕运水道,保证航运。

参考译文:

朱衡,字土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1532)的进士。历任尤溪、婺源知县,有治绩声誉。调任刑部主事,历任郎中。外调担任福建提学副使,升至山东布政使。嘉靖三十九年升职为右副都御史,辖治山东。他上奏说:“近来辽东饥荒,暂时放松登、莱地区的商禁,转运粟去接济他们。狡猾的商人就偷偷运载其他商品,往来贩卖,并开拓青州以西的道路。逃命至海岛的人,与他们暗中勾结,应当禁止此事。”皇帝听从了建议,召见他担任工部右侍郎。

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升任南京刑部尚书。当年秋天,黄河在沛县飞云桥决堤,向东注入昭阳湖,漕运的河道淤塞了一百多里。朱衡被改任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管治河运漕粮。朱衡骑快马赶往决口处,旧渠已经成为陆地。但以前的御史盛应期所开凿的新河,从南阳以南向东至夏村,再向东南至留城,旧址尚在。当地地势高,黄河决口泻至昭阳湖,不能再向东流,可以贯通漕运水道,于是决定开挖新河道,在吕孟湖筑堤以防溃决。河道都御史潘季驯认为疏浚旧渠方便些,意见与朱衡不合。朱衡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引导鲇鱼、薛沙等河流的水至新渠,修筑马家桥堤以便遏制飞云桥的决口,亲自监督施工。弹劾并罢免了曹濮的副使柴涞,对不出力的官吏、兵卒从重惩治,于是议论纷纷。第二年,给事中郑钦弹劾朱衡为贪功而虐待百姓,诏令给事中何起鸣前往核查,工程临近竣工。等到秋天,黄河在马家桥决堤,议论的人纷纷说不能成功,何起鸣起初赞同朱衡的意见,现在也改变了观点,与给事中王元春、御史黄襄接连上奏请求罢免朱衡。遇上新河修成,议论才平息。新河长一百九十四里。漕运的船只由境山入河,航行至南阳。不久,潘季驯因父母丧事而离去,诏令朱衡兼管他的事务。

穆宗逝世,大学士高拱以修山陵的工程的名义奏请召回朱衡。遇上邳州的工程也刚好完工,朱衡就返回了朝廷。朱衡先后在工部禁止无益工作,裁减多余的开支,节省的经费很多。穆宗时期,内府的监局加征工程的材料,滥开支不做估量,朱衡随时提出来奏呈皇帝。不久,诏令南京的织造太监李佑催办一千八百多匹袍缎,朱衡趁着言官孙枝、姚继可、严用和、骆问礼先后劝谏之机,再度上奏请求,皇帝依从了他。皇帝痛斥太监崔敏,传令南京增造十多万匹绸缎,朱衡建议停止新增的纺织额,只责成每年的定额,得以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新增纺织额。皇帝命令建造鏊山灯,估计要耗费三万多两白银,又命令在长信门建造光泰殿、瑞祥阁,朱衡都上奏劝阻了。等到神宗即位,首先就命令停止织造,但太监不马上奉行诏令,并且请求增添织染所的颜料。朱衡上奏争辩,都请求成功了。皇太后传谕拨发金币在涿州修造碧霞元君庙。朱衡又争辩,皇帝答复知道了。

朱衡性格刚直,遇事不屈服,不被张居正所喜欢。万历二年(1574),给事中林景旸弹劾朱衡刚愎自用。朱衡再度上奏请求退休。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乘驿车回乡。当年夏天,大雨毁坏了昭陵的祾恩殿,追究督工官的罪,剥夺了他的太子太保头衔。他七十三岁去世。

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逐而得之,上于盆而养之,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母闻之,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儿涕而去。

成归,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俄见小虫跃起,直龁敌领,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芩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上大嘉悦。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今始苏耳。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选自蒲松龄《促织》)

材料二:

邑共八乡,每岁各乡必报一人,以应杂徭贫者恐其逃窜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名曰富户。此富户者,皆乡中之良农,平昔不如公门,视长官如阎罗,畏衙役如狼虎。……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

(选自蒲松龄《淄邑流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方框内写出字母。

以应杂徭A贫者B恐C其逃窜D必相E其家道殷实者F而报之G名H曰I富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隅,指角落,与《诗经·静女》“俟我于城隅”中“隅”的词义相同。

B.诸,兼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中“诸”的用法词义相同。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不积跬步”。

D.“平昔不如公门,视长官如阎罗”一句中两个“如”的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名拿着图,来到寺庙后面,沿着草木茂密而隆起的古墓前行,在石头密布的蒿草间寻觅,终于捉到促织。

B.成子不小心将促织扑死,被母亲责骂,哭着离开,投井自杀。成名化怒为悲,夫妻相对无言,不再有所指望。

C.成名夫妇悲痛欲绝时候,发觉儿子气息微弱,高兴地把儿子放在榻上。儿子半夜醒来,促织也死而复生。

D.成名的促织虽小,但战力惊人,战胜了其他促织,还能随音乐而舞,皇帝非常高兴。成名最终被免除苦役。

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2)村中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14.“人变促织”这一情节具有悲剧性。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悲剧形成的原因。

10.ADG11.B12.C

13.(1)(成名)跟随着癞蛤蟆的踪迹,拨开(丛草)寻求,看见有只虫子伏在草根上,立即扑向它,(虫子)躲进石洞中。

(2)村中有一个好事的青年,直接到成名家找他,看到成名收藏(畜养)的蟋蟀,用手捂住嘴巴轻蔑地嗤笑。

14.①天子不克制喜好;②官吏贪虐,讨好天子;③百姓胆小懦弱,没有依靠。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用来应对官府的杂役(服徭役)。如果上报那种特别贫苦的人害怕他会直接逃亡,所以必须考察那种家庭比较宽裕的人才把这种人报上去。这种人就被称为富户。

“杂徭”是“应”的宾语,宾语“杂徭”后断开,即A处;

“其家道殷实者”是“相”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故“其家道殷实者”和“而报之”连接紧密,不能断开,应在“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前后断开,即DG两处。

故在ADG三处句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夫妻二人对着墙角/约我等在城角旁。

B.错误。兼词,之于;兼词,之乎。用法相同,词义不同。句意:把蟋蟀献给了巡抚/不知道有这件事吗?

C.正确。

D.正确。第一个“到”;第二个是“像”。词义不相同。句意:平日里从来不会进官府(告状打官司),看到官员就像见到阎王爷一样(害怕躲避)。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促织也死而复生”错误,由原文“虫宛然尚在”“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可知,是说蟋蟀好像还在,且是成名儿子身化促织,不是促织也死而复生。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蹑”,跟随着;“披”,拨开;“遽”,立即。

(2)“少年好事者”,定语后置,好事的青年;“造”,造访;“蓄”,收藏,畜养。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既入宫中……上大嘉悦”可知,天子不克制喜好;

②由原文“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可知,官吏贪虐,讨好天子;

③由原文“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可知,百姓胆小懦弱,没有依靠。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跟随着癞蛤蟆的踪迹,拨开(丛草)寻求,看见有只虫子伏在草根上,立即扑向它,(虫子)躲进石洞中。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装在盆子里并且喂养它,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母亲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成名回来了,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地收养了它。

村中有一个好事的青年,直接到成名家找他,看到成名收藏(畜养)的蟋蟀,用手捂住嘴巴轻蔑地嗤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现在才苏醒过来。

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

材料二:

我们县(蒲松龄所在的山东济南府淄川县)一共八个乡。每年(按规定)每个乡必须要上报一个成年男子,用来应对官府的杂役(服徭役)。如果上报那种特别贫苦的人害怕他会直接逃亡,所以必须考察那种家庭比较宽裕的人才把这种人报上去。这种人就被称为富户。类似这样的富户,都是乡村里很质朴勤劳良善的农民,平日里从来不会进官府(告状打官司),看到官员就像见到阎王爷一样(害怕躲避),害怕那些衙门里(代表官府)的衙役们,就像害怕豺狼老虎一样。……每出一次差役,就徘徊不安。人们欺负他善良木讷,指挥不能正常进行。

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韦应物,京兆长安县人也,少游太学。当开元、天宝间,宿卫仗内,亲近帷惺,行幸

毕从,颇任侠负气。洎渔阳兵乱后,流落失职,乃更折节读书。屏去武功之上方,复返沣上,园庐芜没,贫无以自业,客游江淮间,所与交结,皆一时名士,因从事河阳,去为京兆功曹,摄高陵令,永泰中,迁洛阳丞,两军骑士,倚中贵人势,骄横为民害,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大历十四年,除栎阳令,复以疾谢去,归寓西郊,择胜隐于善福祠,从诸生学问,澹如也,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外郎。明年,出为滁州刺史。滁山川清远,山中多隐君子,应物风流岂弟,与其人览观赋诗,郡以无事,人安乐之。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应物自郡遣使间道奔问行在所。明年兴元甲子使还诏嘉其忠俄擢江州刺史。居二岁,召至京师.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补外,得苏州刺史。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悍婪甚恩。久之,白居易自中书舍人出守吴门,应物罢郡,寓于郡之永定佛寺。太和,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九十余矣。

应物性高洁,善为诗,气质闲妙,浑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近世诗人莫及也。白居易尝语元稹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其为时人推重如此。《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有文在人间,史逸其传,故不录。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嗟夫!应物崎岖,身阅盛衰之变,晚乃折节学问,其诗往往及治道。士固有悔而能复,厄而后奇者,如应物有以自表见于后世,岂偶然哉

(选自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有删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明A年B兴C元D甲E子F使G还H诏I嘉J其K忠L俄M擢N江O州P刺Q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明、清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洎,至、及。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含义相同,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含义相同。

C.风流,潇洒。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千古风流人物”的“风流”含义相同,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风流”含义不同。

D.韦苏州,文中指韦应物,古人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其人。与柳宗元因官终柳州刺史,被称“柳柳州”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应物少时在太学学习,后担任皇上的近侍,出入宫闱,皇上出行都跟随,十分放纵豪侠有傲气。

B.在生病辞去栎阳令后,韦应物隐居在家乡西郊善福寺的僧房里,和诸生一起学习求知,淡泊闲适。

C.在担任苏州刺史时,韦应物礼遇人才、厚待孤苦百姓,当白居易从中书舍人的职位上被贬到苏州时,他已离任。

D,韦应物性格高洁,擅长写诗,开始写诗并不用功,后来同时代的诗人没有谁能比得上,白居易也盛赞其作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4分)

(2)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4分)

14.从本文看,称道韦应物的原因有哪些(3分)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

(1)句意:第二年兴元甲子,使者返回,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心,不久提拔他担任江州刺史。

“明年兴元甲子”是时间状语,在“子”后停顿,即F处;

“诏嘉其忠”省略主语“皇帝”,“嘉其忠”是“诏”的内容,应在“诏嘉其忠”前后停顿,即HL处。

故选FHL。

(2)C.错误。潇洒;杰出,有才华;英雄人物。含义都不同。句意:韦应物潇洒和乐平易/千百年来杰出人物/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故选C。

(3)D.“后来同时代的诗人没有谁能比得上”错,由原文“而近世诗人莫及也”可知,是近代诗人没有比得上他的。

故选D。

(4)①“疾”,痛恨;“绳以法”,以法绳之,用法律来制裁他们;“被讼”,被动句,被人诉讼;“弗”,没有。译文:韦应物痛恨他们,用法律来制裁他们,被人诉讼没有为之屈服,于是辞官。

②“因”,于是;“考次”,查考编次;“恨”,遗憾。译文:我喜爱韦应物的诗,于是考证他的生平经历,遗憾的是史官编史时疏忽粗陋了。

(5)①由原文“乃更折节读书”可知,折节读书;

②由原文“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可知,为人刚正;

③由原文“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惸嫠甚恩”可知,做官为民;

④由原文“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可知,诗成一家。

解析:

(1)FHL

(2)C

(3)D

(4)①韦应物痛恨他们,用法律来制裁他们,被人诉讼没有为之屈服,于是辞官。

②我喜爱韦应物的诗,于是考证他的生平经历,遗憾的是史官编史时疏忽粗陋了。

(5)①折节读书;②为人刚正;③做官为民;④诗成一家。

参考译文:

韦应物,是京兆长安县人,年少时在太学游学。在开元、天宝年间,担任大内警卫,亲近皇上,皇上外出全部跟从,十分放纵豪侠有傲气。等到渔阳兵乱后,流落他乡丢失官职,于是改变旧习,发愤读书。离开武功上方镇,重返津上,家园荒芜,贫穷没有作为自谋生计的事业,就到江淮间游历,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于是到河阳做事,离开作京兆功曹,代理高陵令,永泰年间,调任洛阳丞。两军中的骑士,倚仗显贵的侍从宦官的势力,骄横跋扈成为百姓的祸害,韦应物痛恨他们,用法律来制裁他们,被人诉讼没有为之屈服,于是辞官。

大历十四年,被授予栎阳令,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寄居在西郊,在善福祠隐居,跟诸生研究学问,淡泊宁静,建中二年,被授予尚书比部外郎。第二年,离京任滁州刺史。滁州的山水清秀旷远,山中有很多隐士,韦应物潇洒和乐平易,和他们游览观光吟诗作赋,郡中因此平安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建中四年十月,德宗巡幸奉天,韦应物从郡中派使者抄小路急速慰问皇帝驻地。第二年兴元甲子,使者返回,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心,不久提拔他担任江州刺史。过了两年,皇帝把他召回京城。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任上调外地就职,得到苏州刺史。在任上礼遇郡中优秀的人才,特别厚待无兄弟与无丈夫的人。过了很久,白居易从中书舍人任上离京守卫吴门,韦应物已经离任苏州刺史,寄居在郡中的永定佛寺。太和年间,以太仆少卿的身份兼任兼御史中丞,作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龄九十多岁。

韦应物性情高洁,擅长作诗,气质闲妙,浑然天成,开始写诗并不用功,但是近代诗人没有比得上他的。白居易曾经告诉元稹说:“韦应物歌行体诗,除有才情文采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诗更是高远雅淡,自成一家。”他被当代的人就像这样地推崇。《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散文流传在人世间,史书散失了他的流传,所以不作记录。我喜爱韦应物的诗,于是考证他的生平经历,遗憾的是史官编史时疏忽粗陋了,唉!韦应物经历险阻,亲身经历了盛衰的变化,晚年改变志向研究学问,他的诗常常触及社会治理。读书人本来就有后悔而改变的,困厄之后有奇遇的,像韦应物这样有能够作后代表率的,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苟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表,吾未知所脱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阁历诸侯,入事秦,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丞相谬其说绌其辞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可其议”与“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与妻书》)中“其”的含义相同。

B.“治离宫别馆”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中的“治”含义相同。

C.“持爵禄之重”与“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重”的含义相同。

D.“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中的“被”“以”都表被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审时度势,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