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验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2022七上·东台月考)名句默写

(1),吹面不寒杨柳风。

(2)差之毫厘,。

(3)潮平两岸阔,。

(4),闻道龙标过五溪。

(5)安不忘危,。

(6)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7),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8),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2.(2022七上·东台月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一直在寻找和感悟真善美,繁花nèn()叶的景色是美的,水波línlín()的池塘是美的,至爱亲情的荫bì()是感人的。愿每一个人都能珍xī()所有,学会感恩。

3.(2022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交流《朝花夕拾》中的有关情节。

B.黄昏时分,成群结队的燕子停在树梢,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曲子。

C.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在绚烂的樱花下拍照。

D.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4.(2022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昆明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昆明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她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2022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C.马致远,号东篱,元朝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他的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秋思》。

D.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观沧海》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大胜而归的路上。

6.(2022七上·东台月考)名著阅读。

(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的《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根据要求填上空。

这是一场让孩子们渴盼的盛事,“我”往往伸着脖颈,等候多时,却只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却终于没有机会。

这场充满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朝花夕拾》中的《》里,这组散文最初以《》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2)阅读《〈二十四孝图〉》时,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反复提到“白话”一词有点难以理解,后来通过查找背景资料,结合原文认真思考,有了如下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从原文来看,鲁迅不是反对白话,他反对的是反对白话者。

B.“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句话其实是摆出了鲁迅在文中所要表述的观点,此时,白话已不再仅仅是白话,更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言词。

C.鲁迅由童年回忆引出诅咒是有原因的,《二十四孝图》中所宣扬的孝道,完全把自然本能的爱变得扭曲,只有白话文读物才能满足儿童对新形式书籍的喜爱。

D.鲁迅诅咒反对白话者的原因是封建传统道德、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害处:教人愚孝,虚伪、残酷,违背人性;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7.(2022七上·东台月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我们几乎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满了七色阳光。然而,即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渐渐步入青春,总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烦恼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的对待它。七年级将开展一次“成长的烦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各题:

(1)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本次活动,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活动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至少写出2种)

(3)在这次活动中你被推选为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开场白?

二、阅读理解(3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诗中第二句,“惊”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9.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此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0.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一样?〔〕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及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1.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②惟读书是务。

1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13.欧阳修的胜利,除了他自身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缘由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开镰

周克武

①夏天刚走,秋色就悄悄点染了山村万物。

②高粱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荡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闻到了她的清香。

③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④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澄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落日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⑤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月光里,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他轻轻给镰刀溅上水,弯弯的刀叶开始在磨刀石上有节奏地滑动,随着父亲的双臂一屈一伸,锈迹渐渐褪去。月色下,锃亮的刀口银光闪烁。

⑥“老倌子,喝口水。”母亲递上一杯凉茶。

⑦“等一等”,父亲摆摆头,“明天开镰啦,还有好几把呢!”

⑧听得出,“开镰”二字是从父亲的心底迸出来的,他喜凝眉梢,满脸惬意。

⑨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父亲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语:好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焚香秉烛,祭拜天地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蒙蒙细雨像筛糠似的下。父亲头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挂只盛满了种子的小萝筐,伸手从筐里抓一把刚刚生出娇黄嫩芽的种谷,在秧田的上空抛出一条条弧线,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他跳上水车,拼命蹬动车轱辘,流水和着他的汗水,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⑩终于开镰了。

黄澄澄的田畴上,“嚓嚓嚓嚓”的割禾声由近而远,仿佛在频频传递泥土的回报。父亲弯腰挑起刚打下的第一担新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秋阳如虎,偏西的日头还是那样炽热灼人,父亲浑身没剩一根干纱。许是太累,他抓起搭在肩上的罗布手巾抹抹汗,蹲在树荫下,巴嗒巴嗒抽起了自卷的“喇叭筒”。目光却一直定定地盯着晒谷坪里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脸庞上溢满了自信。

我知道,此刻在父亲心里,他收割的不只是耕云播雨的回报,也是来年的踏实与祥和。

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谷粒从指缝间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突然,父亲掐灭烟蒂,霍地走起来,把我叫到他身边问:

“看见了吗?”

“看见什么?”我一脸茫然。

“你看坪里大堆小堆的谷,这就叫堆金积玉。”父亲读过私塾,常常搬出旧书上的这类句子教育我。

我笑了笑,不以为然。他的脸霎时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怨种田没出息,”瞟了我一眼,又说,“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

一阵清风掠过,驱散了周身的燥热。我呆呆地站立,半晌无语,抬眼望望对面那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梯田,一种感觉倏忽而生: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

14.阅读文章,理清“开镰”前后的内容,根据提示填上空。

①沉甸甸的稻穗摇曳身姿时,父亲一天几次往田边跑。

③收割后,父亲挑起第一担新谷,看着山尖似的谷堆,父亲充满自信。

④父亲和我的交谈,改变了“我”瞧不起父亲种田的心理,表述了

15.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16.文中第⑨段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这句话的理解。

三、写作(50分)

18.(2022七上·东台月考)在成长过程中,有欢笑,有感动,也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请选取让你最深感触的经历补充完整题目“让我最▲的一瞬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解析解答部分

1.(1)沾衣欲湿杏花雨

(2)谬以千里

(3)风正一帆悬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盛必虑衰

(6)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7)东临碣石;水何澹澹

(8)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一般性默写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谬、悬、衰、碣、澹、跬。

故解析为:(1)沾衣欲湿杏花雨(2)谬以千里(3)风正一帆悬(4)杨花落尽子规啼(5)盛必虑衰(6)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7)东临碣石水何澹澹(8)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嫩;粼粼;蔽;惜

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这里注意“粼”“蔽”的书写。

故解析为:嫩;粼粼;蔽;惜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D

褒贬色彩辨析;易与普通词语重复的词语;词语的使用(搭配)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A争先恐后:指竞相抢先而不肯落后;多用于形容人的动作等。使用正确。

B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使用正确。

C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正确。

D.有误,“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此处形容香气不恰当。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C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C句中没有语病。A、语句搭配不当,昆明的夏日……季节;B、“改善”改成“减少”或者在营养不良后加上“的情况”;D、“她”改成“他”。

故解析为:C。

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测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解析,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解析的。

5.D

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曹操东征乌桓大胜而归的路上”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是曹操东征乌桓“途中”。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平时学习中的广泛积累,特别是要注意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判断,注意体裁。

6.(1)迎神赛会;五猖会;旧事重提

(2)C

《朝花夕拾》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中的重要内容及相关常识的了解情况。通过阅读可知,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迎神赛会,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里。

(2)C.有误,“只有白话文读物才能满足儿童对新形式书籍的喜爱”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鲁迅的原意。

故解析为:(1)迎神赛会五猖会旧事重提

(2)C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前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试题。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鲁迅在《二十四孝》中,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1)烦恼随青春而来,让智慧接踵而至。快乐成长,烦恼如风。烦恼是一个人成长的“资本”。你烦,我烦,大家烦,成长好烦;你想,我想,大家想,解决不难。

(2)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

(3)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十几度春秋。伴随时光的飞逝,我们的烦恼也与日俱增。不过,这是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俱怕,敞开我们的心扉,把你的烦恼、忧愁告诉大家。再多的烦恼除以50,也会化解很多,再少的帮助乘以50,也会受益不少。

广告标语;活动设计;语言得体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此题拟写标语,要注意围绕“成长的烦恼”的主题,例如:烦恼随青春而来,让智慧接踵而至。快乐成长,烦恼如风。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

根据主题“成长的烦恼”,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本次活动,我认为可以采用“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等等活动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

(3)此题考查学生写开场白的能力。

答题格式一般为:称谓+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导入语。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十几度春秋。伴随时光的飞逝,我们的烦恼也与日俱增。不过,这是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俱怕,敞开我们的心扉,把你的烦恼、忧愁告诉大家。再多的烦恼除以50,也会化解很多,再少的帮助乘以50,也会受益不少。

故解析为:(1)烦恼随青春而来,让智慧接踵而至。快乐成长,烦恼如风。烦恼是一个人成长的“资本”。你烦,我烦,大家烦,成长好烦;你想,我想,大家想,解决不难。

(2)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

(3)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十几度春秋。伴随时光的飞逝,我们的烦恼也与日俱增。不过,这是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俱怕,敞开我们的心扉,把你的烦恼、忧愁告诉大家。再多的烦恼除以50,也会化解很多,再少的帮助乘以50,也会受益不少。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标语要注意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此类试题在各地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考查时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让考生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更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写开场白的能力。开场白要围绕主题活动,运用得体的语言,营造会场气氛,调动听者情绪为目的,使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其中。

8.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9.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比喻;拟人

(1)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心情的能力。解答时,要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从修辞、描写、炼字等角度来赏析。

8.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心情的能力。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述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

故解析为: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9.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按照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运用了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故解析为: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10.D

11.①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②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12.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及生活抗争。

13.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辛,也要把欧阳修培育成才。

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解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解析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钞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0.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注意题干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与此意相同的是D。

故解析为:D。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是务”是“是正事,是正务”的意思。

故解析为:①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②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仔细阅读选文,理解大意,归纳出欧阳修勤奋、专一的学习精神来即可。

故解析为: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及生活抗争。

1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表述内容的理解。

由选文可见,欧阳修的成功既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由于家庭的教育有关。

故解析为: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辛,也要把欧阳修培育成才。

14.夜晚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镰,为开镰作准备。;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的崇敬之情。

15.①运用动作描写,“躬身”“捧”“凑”“张”等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丰收后的喜悦和满足之情,以及对于土地深深的爱。②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或“最终”),经过辛苦的劳作和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开镰的丰收时刻,表现了父亲在开镰前对丰收的期盼,以及丰收来临时满心的喜悦之情。

16.第⑨段是插叙,交代父亲除夕夜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播撒种谷,夏日冒酷暑悉心照顾稻田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稻田的重视、对土地深深的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述了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的崇敬之情。为下文写丰收的景象作铺垫。

17.父亲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农民,他一生中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勤劳、淳朴、厚道,把一生的理想、执着、渴望、欢乐都寄托在土地上,抒写了精彩、丰厚的人生。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充满了敬意。卒章显志,深化了文章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记叙顺序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解析。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

(3)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4)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揣摩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第③段“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和第④段的“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可看出,沉甸甸的稻穗摇曳身姿时,父亲一天几次往田边跑;

从第⑤段的“稻香氤氲的夜晚……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可概括出,夜晚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镰,为开镰作准备;

从段的“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和第段的“目光却一直定定地盯着晒谷坪里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脸庞上溢满了自信”可看出,收割后,父亲挑起第一担新谷,看着山尖似的谷堆,父亲充满自信;

从第段“把我叫到他身边问”开始写父亲与我交谈,在第段的“我呆呆地站立,半晌无语,抬眼望望对面那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梯田,一种感觉倏忽而生: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可概括出,父亲和“我”的交谈改变了“我”瞧不起父亲种田的心理,我对父亲产生了崇敬之情,认为父亲“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

故解析为:夜晚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镰,为开镰作准备。

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的崇敬之情。

15.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躬身”“捧”“凑”“张”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看到谷子丰收,是那么高兴与满足,表述了他对土地、对农作物深深的爱;结合“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可知,还表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故解析为:①运用动作描写,“躬身”“捧”“凑”“张”等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丰收后的喜悦和满足之情,以及对于土地深深的爱。②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或“最终”),经过辛苦的劳作和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开镰的丰收时刻,表现了父亲在开镰前对丰收的期盼,以及丰收来临时满心的喜悦之情。

16.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分析。

从第⑨段的开头句“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可知,第⑨段中断了父亲磨镰要开镰的描写,是插叙。从“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可概括出,父亲的生活与稻谷密切相关,一年到头,他都惦记着庄稼的收成,表现了父亲晴耕雨作的生活,对稻田的重视、对土地深深的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最后又用“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再自然引出父亲收割稻子,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故解析为:第⑨段是插叙,交代父亲除夕夜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播撒种谷,夏日冒酷暑悉心照顾稻田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稻田的重视、对土地深深的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述了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的崇敬之情。为下文写丰收的景象作铺垫。

17.本题考查对结尾句的理解。

“父亲没有传奇”,是因为父亲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农民,一生中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父亲“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他用着自己勤劳、淳朴的劳动本色,把一生的理想、执着、渴望、欢乐都寄托在土地上,抒写了精彩的人生,因此他“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一生的精彩”表明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充满了敬意。卒章显志,深化了文章主题。

故解析为:父亲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农民,他一生中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勤劳、淳朴、厚道,把一生的理想、执着、渴望、欢乐都寄托在土地上,抒写了精彩、丰厚的人生。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充满了敬意。卒章显志,深化了文章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8.略

半命题作文

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作文标题“让我最____________的一瞬间”。只要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能够使人难以忘怀的,都可以写。既可以歌颂瞬间显现的真善美,也可以揭露瞬间散发出的假丑恶,还可以二者兼具,给了写以巨大的写作空间。要围绕“瞬间事”或叙述、描写或议论、阐述,但以选择记叙文体为佳。可先确定主旨,以回顾自己经历的难以忘怀的事情,也可追叙在他人身上发生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风貌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尤其应写好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细节。横线上可填“感动”“震撼”“幸福”“快乐”“难过”“伤心”“后悔”“愤怒”等。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述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苏东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验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2022七上·东台月考)名句默写

(1),吹面不寒杨柳风。

(2)差之毫厘,。

(3)潮平两岸阔,。

(4),闻道龙标过五溪。

(5)安不忘危,。

(6)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7),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8),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1)沾衣欲湿杏花雨

(2)谬以千里

(3)风正一帆悬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盛必虑衰

(6)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7)东临碣石;水何澹澹

(8)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一般性默写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谬、悬、衰、碣、澹、跬。

故解析为:(1)沾衣欲湿杏花雨(2)谬以千里(3)风正一帆悬(4)杨花落尽子规啼(5)盛必虑衰(6)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7)东临碣石水何澹澹(8)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2022七上·东台月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一直在寻找和感悟真善美,繁花nèn()叶的景色是美的,水波línlín()的池塘是美的,至爱亲情的荫bì()是感人的。愿每一个人都能珍xī()所有,学会感恩。

嫩;粼粼;蔽;惜

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这里注意“粼”“蔽”的书写。

故解析为:嫩;粼粼;蔽;惜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2022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交流《朝花夕拾》中的有关情节。

B.黄昏时分,成群结队的燕子停在树梢,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曲子。

C.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在绚烂的樱花下拍照。

D.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D

褒贬色彩辨析;易与普通词语重复的词语;词语的使用(搭配)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A争先恐后:指竞相抢先而不肯落后;多用于形容人的动作等。使用正确。

B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使用正确。

C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正确。

D.有误,“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此处形容香气不恰当。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2022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昆明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昆明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她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C句中没有语病。A、语句搭配不当,昆明的夏日……季节;B、“改善”改成“减少”或者在营养不良后加上“的情况”;D、“她”改成“他”。

故解析为:C。

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测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解析,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解析的。

5.(2022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C.马致远,号东篱,元朝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他的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秋思》。

D.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观沧海》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大胜而归的路上。

D

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曹操东征乌桓大胜而归的路上”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是曹操东征乌桓“途中”。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平时学习中的广泛积累,特别是要注意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判断,注意体裁。

6.(2022七上·东台月考)名著阅读。

(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的《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根据要求填上空。

这是一场让孩子们渴盼的盛事,“我”往往伸着脖颈,等候多时,却只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却终于没有机会。

这场充满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朝花夕拾》中的《》里,这组散文最初以《》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2)阅读《〈二十四孝图〉》时,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反复提到“白话”一词有点难以理解,后来通过查找背景资料,结合原文认真思考,有了如下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从原文来看,鲁迅不是反对白话,他反对的是反对白话者。

B.“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句话其实是摆出了鲁迅在文中所要表述的观点,此时,白话已不再仅仅是白话,更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言词。

C.鲁迅由童年回忆引出诅咒是有原因的,《二十四孝图》中所宣扬的孝道,完全把自然本能的爱变得扭曲,只有白话文读物才能满足儿童对新形式书籍的喜爱。

D.鲁迅诅咒反对白话者的原因是封建传统道德、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害处:教人愚孝,虚伪、残酷,违背人性;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1)迎神赛会;五猖会;旧事重提

(2)C

《朝花夕拾》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中的重要内容及相关常识的了解情况。通过阅读可知,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迎神赛会,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里。

(2)C.有误,“只有白话文读物才能满足儿童对新形式书籍的喜爱”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鲁迅的原意。

故解析为:(1)迎神赛会五猖会旧事重提

(2)C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前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试题。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鲁迅在《二十四孝》中,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2022七上·东台月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我们几乎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满了七色阳光。然而,即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渐渐步入青春,总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烦恼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的对待它。七年级将开展一次“成长的烦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各题:

(1)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本次活动,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活动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至少写出2种)

(3)在这次活动中你被推选为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开场白?

(1)烦恼随青春而来,让智慧接踵而至。快乐成长,烦恼如风。烦恼是一个人成长的“资本”。你烦,我烦,大家烦,成长好烦;你想,我想,大家想,解决不难。

(2)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

(3)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十几度春秋。伴随时光的飞逝,我们的烦恼也与日俱增。不过,这是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俱怕,敞开我们的心扉,把你的烦恼、忧愁告诉大家。再多的烦恼除以50,也会化解很多,再少的帮助乘以50,也会受益不少。

广告标语;活动设计;语言得体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

此题拟写标语,要注意围绕“成长的烦恼”的主题,例如:烦恼随青春而来,让智慧接踵而至。快乐成长,烦恼如风。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

根据主题“成长的烦恼”,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本次活动,我认为可以采用“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等等活动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

(3)此题考查学生写开场白的能力。

答题格式一般为:称谓+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导入语。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十几度春秋。伴随时光的飞逝,我们的烦恼也与日俱增。不过,这是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俱怕,敞开我们的心扉,把你的烦恼、忧愁告诉大家。再多的烦恼除以50,也会化解很多,再少的帮助乘以50,也会受益不少。

故解析为:(1)烦恼随青春而来,让智慧接踵而至。快乐成长,烦恼如风。烦恼是一个人成长的“资本”。你烦,我烦,大家烦,成长好烦;你想,我想,大家想,解决不难。

(2)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

(3)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十几度春秋。伴随时光的飞逝,我们的烦恼也与日俱增。不过,这是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俱怕,敞开我们的心扉,把你的烦恼、忧愁告诉大家。再多的烦恼除以50,也会化解很多,再少的帮助乘以50,也会受益不少。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标语要注意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此类试题在各地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考查时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让考生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更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写开场白的能力。开场白要围绕主题活动,运用得体的语言,营造会场气氛,调动听者情绪为目的,使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其中。

二、阅读理解(3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诗中第二句,“惊”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9.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8.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9.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比喻;拟人

(1)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心情的能力。解答时,要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从修辞、描写、炼字等角度来赏析。

8.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心情的能力。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述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

故解析为: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9.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按照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运用了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故解析为: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此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0.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一样?〔〕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及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1.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②惟读书是务。

1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13.欧阳修的胜利,除了他自身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缘由是?

10.D

11.①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②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12.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及生活抗争。

13.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辛,也要把欧阳修培育成才。

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解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解析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钞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0.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注意题干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与此意相同的是D。

故解析为:D。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是务”是“是正事,是正务”的意思。

故解析为:①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②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仔细阅读选文,理解大意,归纳出欧阳修勤奋、专一的学习精神来即可。

故解析为: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及生活抗争。

1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表述内容的理解。

由选文可见,欧阳修的成功既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由于家庭的教育有关。

故解析为: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辛,也要把欧阳修培育成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开镰

周克武

①夏天刚走,秋色就悄悄点染了山村万物。

②高粱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荡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闻到了她的清香。

③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④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澄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落日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⑤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月光里,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他轻轻给镰刀溅上水,弯弯的刀叶开始在磨刀石上有节奏地滑动,随着父亲的双臂一屈一伸,锈迹渐渐褪去。月色下,锃亮的刀口银光闪烁。

⑥“老倌子,喝口水。”母亲递上一杯凉茶。

⑦“等一等”,父亲摆摆头,“明天开镰啦,还有好几把呢!”

⑧听得出,“开镰”二字是从父亲的心底迸出来的,他喜凝眉梢,满脸惬意。

⑨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父亲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语:好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焚香秉烛,祭拜天地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蒙蒙细雨像筛糠似的下。父亲头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挂只盛满了种子的小萝筐,伸手从筐里抓一把刚刚生出娇黄嫩芽的种谷,在秧田的上空抛出一条条弧线,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他跳上水车,拼命蹬动车轱辘,流水和着他的汗水,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⑩终于开镰了。

黄澄澄的田畴上,“嚓嚓嚓嚓”的割禾声由近而远,仿佛在频频传递泥土的回报。父亲弯腰挑起刚打下的第一担新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秋阳如虎,偏西的日头还是那样炽热灼人,父亲浑身没剩一根干纱。许是太累,他抓起搭在肩上的罗布手巾抹抹汗,蹲在树荫下,巴嗒巴嗒抽起了自卷的“喇叭筒”。目光却一直定定地盯着晒谷坪里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脸庞上溢满了自信。

我知道,此刻在父亲心里,他收割的不只是耕云播雨的回报,也是来年的踏实与祥和。

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谷粒从指缝间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突然,父亲掐灭烟蒂,霍地走起来,把我叫到他身边问:

“看见了吗?”

“看见什么?”我一脸茫然。

“你看坪里大堆小堆的谷,这就叫堆金积玉。”父亲读过私塾,常常搬出旧书上的这类句子教育我。

我笑了笑,不以为然。他的脸霎时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怨种田没出息,”瞟了我一眼,又说,“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

一阵清风掠过,驱散了周身的燥热。我呆呆地站立,半晌无语,抬眼望望对面那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梯田,一种感觉倏忽而生: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

14.阅读文章,理清“开镰”前后的内容,根据提示填上空。

①沉甸甸的稻穗摇曳身姿时,父亲一天几次往田边跑。

③收割后,父亲挑起第一担新谷,看着山尖似的谷堆,父亲充满自信。

④父亲和我的交谈,改变了“我”瞧不起父亲种田的心理,表述了

15.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16.文中第⑨段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这句话的理解。

14.夜晚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镰,为开镰作准备。;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的崇敬之情。

15.①运用动作描写,“躬身”“捧”“凑”“张”等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丰收后的喜悦和满足之情,以及对于土地深深的爱。②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或“最终”),经过辛苦的劳作和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开镰的丰收时刻,表现了父亲在开镰前对丰收的期盼,以及丰收来临时满心的喜悦之情。

16.第⑨段是插叙,交代父亲除夕夜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播撒种谷,夏日冒酷暑悉心照顾稻田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稻田的重视、对土地深深的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述了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的崇敬之情。为下文写丰收的景象作铺垫。

17.父亲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农民,他一生中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勤劳、淳朴、厚道,把一生的理想、执着、渴望、欢乐都寄托在土地上,抒写了精彩、丰厚的人生。对一生“耕云播雨”的父亲充满了敬意。卒章显志,深化了文章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记叙顺序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解析。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

(3)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