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汇总二(含答案)一、综合题在“奋斗中铭记历史,奋进中开拓未来”主题教育活动中,同学们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情境:下面是同学们为2023年6月29日“全国科普行动日“宣讲活动查阅的相关资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辗转回国,在____(quēfá)物资与技术支持的情况下,____(tōngxiāo)达旦研究材料,风餐露宿实地考察,为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立下汗马功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服从祖国需要,带领团队在____(huāng1iáng)艰苦的大西北____(máitóu)苦干,解决了中国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一大批科学家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达旦、、苦干2.文段中的“辗”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辗转”一词在文段中应选第种解释。【辗转】(展转)zhanzhuan①(身体)翻来覆去地:~反侧|~不眠。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流传|~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3.“批”字的第四笔是()A.㇙ B.乚 C.ノ D.一“神舟”往返、“天宫”建成、“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索浩瀚宇宙,我们的研究从未间断;发展航天事业,我们勇敢迎接热战。今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生机与活力。4.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与文段里的“间”字读音不同的一项()。A.间接 B.间距 C.亲密无间 D.黑白相间5.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文段中“生机”意思不同的一项()。A.春风吹过,大地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 B.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旅游业带来勃勃生机。C.只要有一线生机,鲁滨逊就不轻言放弃。 D.生机盎然的校园承载着我们美好的回忆。6.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序号用“√”标出。(1)A.兴旺xīng B.剥削xuē C.栖息xī D.焉知非福yān(2)A.单调diào B.依偎wèi C.汤匙chí D.翻箱倒柜dǎo(3)A.争执zhì B.分外fèn C.惊惶huáng D.见微知著zhù(4) A.处境chǔ B.侵袭qīn C.徘徊huái D.玲珑剔透tì7.下列词语中有一组出现了错别字()A.彻底利益出版万象更新 B.搅拌严峻耽搁司空见惯C.挪移寂寞建树心平气和 D.清脆截然责认不可思议8.下列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B.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的京城。C.为是其智弗若与。为:因为。 D.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到了。9.同学们在梳理古诗的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发现。根据提示将下面的学习单补充完整。诗句我的发现有“月”这一景物的诗句:例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例2:我发现:诗人常借助“月”这一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耐人寻味的咏物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竹石》我发现:综合题10.毕业之际,请你选择一句诗送给母校的老师或同学,表达感谢、不舍或勉励……我选择的诗句是:我想把这句诗送给:我选这句诗的理由:11.小华与同学分享读书经验时,引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读书时要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从下列语句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12.小华的成长纪念册中有下面几句话。选出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二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B.我在参加三年级硬笔书法比赛时,走马观花地认真检查。把不满意的字改了又改,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C.五年级时,我在班级阅读分享会上讲述诸葛亮的故事,使更多同学感受到他的足智多谋。D.今年,我在“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阅谈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令人敬佩。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部分章节内容的梗概,按要求完成练习。不久后,法院终于要审理那个案件。汤姆克服恐供,指出印江•乔埃才是真正的环人。不料,乔埃却逃走了。几天后,汤姆、贝琪和几个朋友到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贝琪光顾着玩,大家走散,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历尽波折,也没有找到出口。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洞中发现了印江•乔埃。汤姆努力让自己勇敢起来,一边照顾贝琪一边寻找出口。他用风筝线绑在石头上探路,终于找到了出口,带着贝琪成功脱险。为避免再有人在那个山洞迷路,洞口被封了起来。汤姆知道后,便把印江•乔埃在洞里的事情告诉了法官。法官带人去查看,发现印江•乔埃已经死在洞中,真正的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1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作品。从下列作品中,选出作者也是马克•吐温的一项()A.《威尼斯的小艇》 B.《骑鹅旅行记》 C.《鲁滨逊漂流记》14.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很多生动的描写。下面的句子用夸张的写法表现出人们看到汤姆和贝珙时激动的心情。从“热”“安静”“喜欢”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接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热安静喜欢选择的词语是:仿写句子:15.读了这部分梗概或整部作品,主人公汤姆•索亚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他就是你身边的小伙伴,你愿意与他做朋友吗?结合这段梗概或整本书中的内容说明理由。16.在经典名著阅读分享会上,你将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大家推荐一本经典名著,并介绍与这本书相关的读书方法。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阅读交流卡片。推荐的经典名著:《》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介绍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二、阅读阅读理解旧居忆伟人①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现在已经向公众开放。在这座幽静古朴的小院里,李大钊的半身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②院子不是很大,但是很温馨。记得那是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李大钊看着仿佛被铺上一层厚棉絮的地面,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地说:“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用手轻托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慈祥的目光从晶亮的镜片中透出来。他笑意盈盈地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老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③随后,他招呼孩子们拿上簸箕和扫帚到院子里去。他对孩子们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说完,他率先俯下身子挥起扫帚开始扫雪,一边扫一边给孩子们讲新奇的故事。孩子们也跟着扫起来,不仅不觉得冷,反而是越扫越带劲……④院子的西厢房里放置着一架黑色老式风琴,那是李大钊带着儿女从小市场里淘回来的。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李大钊稍有空闲,便会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心灵。夏天的晚上,李大钊常把孩子们喊进书房,教他们唱《国际歌》,并讲解歌词的意义。他还叮嘱孩子们,唱的声音不能太高,不能让街上的警察和暗探听见。听了父亲的话。孩子们都会意地点点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将全部的情感都融入到歌声里。孩子们都深受感染,动情地唱了一遍又一遍。⑤这座承载着李大钊和家人欢声笑语的小院,也见证了他“铁肩担道义”的革命情怀。⑥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八国通牒,数千学生和群众来到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会后前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游行请愿。⑦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参与部署了这次活动。游行队伍中,李大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神情庄重而严肃。⑧反动政府无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正义要求,疯狂地向示威群众开枪扫射。面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群众疏散。眼见有几个受伤的青年倒在了地上,李大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他们搀扶起来。他环视四周,沉稳地组织其他人掩护伤员撤离。⑨随后,李大钊组织召开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斗计划……⑩多少年过去了,如今驻足于这座清幽古朴的院路,凝视着李大钊的半身铜像,我们仿佛依然可以看到他那高大的身影:身着一件灰布旧棉袍,戴着眼镜,儒雅而有风度。平静而慈祥的脸上,目光总是那么坚定。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第②至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8.阅读第③自然段,选出对孩子们“越扫越带劲”理解最准确的一项,将序号用“√”标出。()A.赶紧扫完让父亲继续讲故事 B.抓紧时间干活怕外祖母心疼C.在扫雪劳动中身体越来越热 D.从父亲的言行中受到了鼓舞19.阅读第6至9自然段,在文段中标画相关语句,在文旁作批注。具体要求: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批注(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对精彩描写的鉴赏、阅读中产生的思考或疑问、为进一步加深理解想要查阅的资料……)20.结合短文内容,从两个角度写出李大钊给你留下的印象,并分别写出理由。21.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出下列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A.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B.突显李大钊的光辉形象C.增强感染力,耐人寻味 D.承上启下过渡更加自然22.小华拿来一张李大钊雕像照片,这是他在河北的大钊公园里拍摄的。这座雕像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创作者力争用传神的雕刻手法,展现出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品质。将短文与这雕像照片对照起来看提示:①仔细观察雕像图片。②再谈《旧居忆伟人》,关注人物描写、关键事件等。③结合图片和短文想开去(人物品质、相关事件、时代背景、相关资料……)。23.短文借助多种描写方法具体表现人物品质。请你从以下两个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几句话。至少运用两种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突出人物特点。情境1:老师认真地为同学辅导功课。 情境2:他主动热情地帮助别人。同学们准备围绕北京中轴线制作展板,下面是他们查阅的相关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材料一]北京中轴线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是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化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为了加强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并为申遗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中轴线的具体遗产点位包括北京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筑等,还包括中轴线居中对称格局下形成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景观视廓、历史河湖水系、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选自《北京日报》)[材料二]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集中展现了13世纪至今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这样描述北京中轴线:“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中轴线,彰显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例如,北京钟鼓楼里设有计时仪器、定更之鼓、报时之钟,凭借其高大的建筑形体和特殊的扩音构造,向当时的人们推送时间,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赓续不绝的发展;也见证了大国首都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风貌。在修缮、疏解、更新中。北京中轴线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历史一同“成长”,前门大街推动传统老字号商业升级,突出字老字号“氛围感”和“体验感”:四联美发博物馆、盛锡福帽子博物馆等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让游客在新体验中感受老字号的情怀。[材料三]时间景观()2019年故宫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夜场。2019年先农坛恢复“一亩三分地”的种植。参观者特别是中小学生,可以看到水稻、黍子、谷子、高粱、大豆等农作物。2022年鼓楼名为“时间的故事”数字互动体验展,让这座刚刚完成修葺的“时间建筑”,以更加亲民的面孔走进现代化的北京。[材料四]周末,妈妈带滑豆豆在北京中轴线上参观、游玩。午饭时间到了,妈妈特意给豆豆点了一道京味美食烤鸭。豆豆好奇地问:“妈妈,吃完烤鸭,咱们还去哪里呀?”妈妈笑了笑说:“在北京中轴线上,聚集着不少中华老字号。内联升鞋店、吴裕泰茶庄、六必居酱园……这些老字号都是历史悠久的老店,咱们可以去好好逛一逛。”正说着,烤鸭端上来了。“好香的味道!”豆豆凑上去闻了闻,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豆豆,慢慢吃,一会儿咱们还可以去参观博物馆。行走在中轴线上,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里参观体验,见是别有一番味道。”24.根据材料判断正误①《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②[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目的和申遗工作的进展。③[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5.[材料二]中引用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对北京中轴线的描述,联系上下文体会引用的好处,选出表述不准确的一项()A.引用建筑领域专家的相关表述,可以增强说服力。B.引用的内容与前文的介绍相呼应,增强了表现力。C.引用的话详细介绍了中轴线的景观,很有想象力。D.引用的这段描述饱含赞美热爱之情,增强感染力。26.[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出对其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A.以钟鼓楼为例展示古人的智慧才干,真实可信,更具说服力。B.列举鼓接里的仪器,生动形象地介绍古人是如何计算时间的。C.以鼓接为例,印证中轴线建筑的对称、有序,表达准确严谨。27.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第三列的内容,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填在第一行括号里的一项()A.命名原因 B.历史背景 C.亲民新体验 D.现代新技术28.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四]中“味道”一词的意思:第一处:第二处:烤鸭的美味味道|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所得到的感受和印象29.同学们想在展板中介绍“中轴线上的老字号”,可以重点参考哪些材料,选择正确的一项()A.[材料一]和[材料二] B.[材料二]和[材料三]C.[材料一]和[材料四] D.[材料二]和[材料四]30.同学们围绕“北京中轴线正在焕发新活力”在展板上设计了一个专栏,正在就备选素材进行讨论。请你从以下备选素材中推荐一个案材,完成推荐表。观点素材(填写序号)结合推荐的案材简述推荐理由北京中轴线正在焕发新活力备选素材:A.鼓楼增设数字互动体验展;B.先农坛恢复“一亩三分地”的种植;C.推动传统老字号升级31.展板最后个版块为“我为北京中轴线申遗送祝福”,每个同学都要在展板上留言。把你的祝福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祝福语:三、写作题32.从下面内容中选择一个,按要求完成习作。ㅤ内容一:在参加“奋斗中铭记历史,奋进中开拓未来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收获颇丰:或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或收获了友谊、懂得了道理”。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收获。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一篇习作的自拟。内容二:每个人都对自己拥有美好的期待,长大后的你会是怎样的?以《做未来的自己》为题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通;宵;埋;头2.车;②3.D【解析】【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1.“通宵达旦”的“宵”是宝盖头,下面是“肖”;“埋头苦干”的“埋”是提土旁,右边是“里”;
故答案为:通;宵;埋;头2.“辗”是车字旁,“辗转”指.来回翻转,“辗”是指经过许多地方的意思,应该选择②项的解释。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车;②3.“批”的笔顺是横,竖钩,提,横,竖提,撇,竖弯钩,第四笔是横,应该选择D项
故答案为:D【答案】4.B5.C【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4.文中“从未间断”的“间”应读jiàn,意思是中间隔断,不连接;阅读各项中词语,ACD三项中“间”都读jiàn,B项中“间距”中“间”应读jiān。
故答案为:B5.“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生机与活力”这句中“生机”指的是“生命力”;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生机”都是生命力的意思;C项中“生机”指的是“生存的希望”,与原句中“生机”意思不一致。
故答案为:C6.【答案】(1)C(2)B(3)A(4)D【解析】【分析】(1)这组中ABD三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C项“栖息xī”应读qī;
(2)这组中ACD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B项“依偎wèi”应读wēi;
(3)这组中BCD三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A项中“争执zhì”应读zhí;
(4)这组中ABC三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D项中“玲珑剔透tì”应读tī故答案为:(1)C;(2)B;(3)A;(4)D【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7.【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词语,ABC三项中词语的书写都是正确的,D项中“责认”应写作“责任”;故答案为:D;【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8.【答案】A【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表述,BCD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A项中“终日不成章”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章”指的是成匹的布,这项对加点字理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9.【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解析】【分析】含有“月”的诗句有很多,选择借助“月”表达自己感情的诗句,进行作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借助对石灰的描写,运用借物喻理的方法,赞美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结合这一特点,寻找相关的诗句进行描写作答。故答案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诗人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赞美人的高尚情操;【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答案】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赞美老师的诗句,如同春雨润物、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11.D12.B【解析】【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10.结合题目中“选择一句诗送给母校的老师或同学,表达感谢、不舍或勉励”这一要求,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恰当的诗句作为赠言,要写出自己送的理由,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赞美老师的诗句,如同春雨润物、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11.结合标题中“读书时要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的表述,阅读各项中的句子,A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人要多读书、多实践;
B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听了别人的教育很受启发;
C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教育人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的;
D项“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要集中精力,把每个字的意思弄清楚。与题目中表述一致。
故答案为:D12.结合题目中各项的表述,ACD三项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B项中“走马观花”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与句子中“认真检查”意思矛盾,这项中词语运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B【答案】13.A14.安静;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掉下一根针对声音都听得见15.我愿意和他交朋友。汤姆是一个勇敢、有正义感的孩子,他政做很多冒险的事情,可见其勇敢,他在法庭审理杀人案的时候,克服对乔埃的恐惧,为彼得作证,可见其富有正义感。【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3.结合名著的相关知识,《威尼斯的小艇》作者是马克吐温;《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结合相关知识做出选择。
故答案为:A14.结合例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这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一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安静;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掉下一根针对声音都听得见15.结合短文内容,文中的汤姆能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指出印江是坏人,同时在岩洞探险中用自己的方法保护照顾了贝琪;这些都说明汤姆是一个勇敢、正直、富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孩子。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我愿意和他交朋友。汤姆是一个勇敢、有正义感的孩子,他政做很多冒险的事情,可见其勇敢,他在法庭审理杀人案的时候,克服对乔埃的恐惧,为彼得作证,可见其富有正义感。16.【答案】鲁滨逊漂流记;通读;对于长篇名著来说,只读个别章节对于整本书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无法窥见作品的全貌,更无法领会全书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读名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名著主要内容的阅读,从而获得一个完整的阅读认知和体验。【解析】【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选择一本名著进行推荐。作答时要抓住名著的主要内容和文中人物的特点,以及读书的方法,进行叙述推荐,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推荐的理由。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通读;对于长篇名著来说,只读个别章节对于整本书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无法窥见作品的全貌,更无法领会全书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读名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名著主要内容的阅读,从而获得一个完整的阅读认知和体验。【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答案】17.短文第②至③自然段主要讲述了李大钊在冬天的大雪天气中让孩子们去扫雪,教育他们不能当寄生虫,要学会劳动,从小养成吃苦习惯。18.D19.面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群众疏散。眼见有几个受伤的青年倒在了地上,李大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他们搀扶起来。他环视四周,沉稳地组织其他人掩护伤员撤离。李大钊是一个忠于革命、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人。随后,李大钊组织召开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斗计划……李大钊新的战斗计划是什么呢?20.①为人慈祥:对待孩子们,关心呵护、鼓励他们吃苦,具有教育者的耐心和细心。②革命情怀饱满、铁肩扛道义:在反对八国通牒的示威游行中,即使面对恶劣的镇压条件,他也始终保持镇静冷静,即使有可能面对生命危险,也毫不退缩地指挥撤离和救治伤员。21.D22.李大钊的英勇无畏|坚定的目光|教育孩子扫雪、唱《国际歌》、参与组织反对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游行|李大钊的爱国热情、革命理想23.情景2:他,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一头乌黑的卷发看上去油油的,皮肤黑黝黝的。第一次见到他时,不禁有一阵反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讨厌”的人,总是主动热情地帮助别人。有一次我发烧了没有力气打扫教室卫生,他走过来对我说,“你好好休息,我帮你来扫”,顿时,我热泪盈眶,不只是发烧的泪水,还是感动的泪水。【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7.结合文中的句子“李大钊看着仿佛被铺上一层厚棉絮的地面,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可知,主要描写了李大钊带领孩子们扫雪,并教育孩子要从小不怕吃苦、热爱劳动的故事。
故答案为:短文第②至③自然段主要讲述了李大钊在冬天的大雪天气中让孩子们去扫雪,教育他们不能当寄生虫,要学会劳动,从小养成吃苦习惯。18.结合第②③自然段,结合文中对李大钊教育孩子们扫雪参加劳动的故事,孩子们在李大钊的教育和鼓励下,孩子们明白了要不怕吃苦、热爱劳动的道理,所以在父亲李大钊的带领下,越扫越起劲。结合文中表述,做出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D19.阅读6-9自然段,结合文中描写,主要叙述了李大钊为了反对八国通牒,带领学生和群众进行游行的革命经历。结合文中描写李大钊的句子,进行理解,结合题目中对“批注”的要求,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故答案为:面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群众疏散。眼见有几个受伤的青年倒在了地上,李大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他们搀扶起来。他环视四周,沉稳地组织其他人掩护伤员撤离。李大钊是一个忠于革命、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人。随后,李大钊组织召开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斗计划……李大钊新的战斗计划是什么呢?20.结合文中描写,主要描写了李大钊教育孩子以及带领学生和群众参加游行的革命故事,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慈祥正直,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饱含革命热情、爱护青年学生、勇于同敌人进行斗争的革命战士。结合文中的描写以及相关语句,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①为人慈祥:对待孩子们,关心呵护、鼓励他们吃苦,具有教育者的耐心和细心。②革命情怀饱满、铁肩扛道义:在反对八国通牒的示威游行中,即使面对恶劣的镇压条件,他也始终保持镇静冷静,即使有可能面对生命危险,也毫不退缩地指挥撤离和救治伤员。21.阅读短文,最后一段详细描写了李大钊的“半身铜像”,与第一自然段中的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进一步凸显李大钊的形象和革命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合各项的表述,D项表述不符合短文内容和结构特点。
故答案为:D22.结合图片内容以及文中的描写,“宽大的肩膀”,与文中“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群众疏散。眼见有几个受伤的青年倒在了地上,李大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他们搀扶起来。”可以联想到李大钊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图片中“炯炯有神的目光”与文中“平静而慈祥的脸上,目光总是那么坚定。”表现了李大钊对孩子的慈爱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文中内容以及相关语句,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李大钊的英勇无畏;坚定的目光;教育孩子扫雪、唱《国际歌》、参与组织反对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游行;李大钊的爱国热情、革命理想。23.结合文中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李大钊的方法,结合题目中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运用多找写作方面,进行表达。
故答案为:他,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一头乌黑的卷发看上去油油的,皮肤黑黝黝的。第一次见到他时,不禁有一阵反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讨厌”的人,总是主动热情地帮助别人。有一次我发烧了没有力气打扫教室卫生,他走过来对我说,“你好好休息,我帮你来扫”,顿时,我热泪盈眶,不只是发烧的泪水,还是感动的泪水。【答案】24.正确;错误;错误25.C26.A27.C28.烤鸭的美味味道;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所得到的感受和印象29.D30.B;先农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通过恢复“一亩三分地”的种植和相关活动,重现了清朝皇帝每年春节时的祭祀活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游客和市民的参观和关注,为北京中轴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31.祝愿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希望这条历史悠久的道路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和历史。【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4.①结合“为了加强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并为申遗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句,这项表述正确;②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主要建筑遗产,这项表述错误;③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错误25.结合材料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这句话赞美了北京中轴线的古代建筑成就,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阅读各项的表述,C项中句子表述不正确,这句中“全世界最长、最伟大”是真实的表述,不是夸张,因此“很有想象力”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26.阅读短文,“北京钟鼓楼里设有计时仪器、定更之鼓、报时之钟,凭借其高大的建筑形体和特殊的扩音构造,向当时的人们推送时间,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这句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北京中轴线建筑的精美,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才干,是文中的表述更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A27.结合材料三中的主要内容,第三栏主要介绍了北京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面向公众开放以及与公众生活的密切练习,结合相关内容,用“亲民新体验”作为标题,较为恰当。
故答案为:C28.结合材料四相关句子,“好香的味道!”指的是烤鸭的美妙味道,“是别有一番味道”这句中指的是北京中轴线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的参观体验。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烤鸭的美味味道;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所得到的感受和印象29.结合“中轴线上的老字号”这一主题,可以结合材料二中对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的相关知识,以及材料四中对中轴线上的“中华老字号”以及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进行选择作答。
故答案为:D;30.结合材料中对北京中轴线的相关介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福清市江镜中心小学三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行政法学详细考试内容及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试题及答案
- 智能分析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问题解决试题及答案详解
- 自考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资源分享
- 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法学的关键性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的学术研究与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中的经济法基本题目及答案
- 《工艺标准培训》课件
- 2021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
- 北京市矢量地图-可改颜色
-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议论文阅读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计算题包含答案
- 汉字文化解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预付煤款合同模板
- 光影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工科中的设计思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