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9内经选读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据《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府的功能是()。A、贮藏精气B、满而不能实C、实而不能满D、传化物而不藏E、传导变化饮食物2.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效法自然而养生的方法是()A、顺四时而适寒暑B、法于阴阳C、陈阴阳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E、圣人传精神,服天气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客者”宜采用的方法为()A、削之B、除之C、散之D、攻之E、润之4.《素问•厥论》“寒厥”的主症是()A、头晕B、仆倒C、足下热D、四肢逆冷E、心悸5.据《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肾苦燥,润之当急食()。A、苦B、酸C、甘D、辛E、咸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7.根据《素问.咳论》三焦咳的症状是()A、咳而呕吐B、咳而失气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D、咳而遗尿E、咳而遗失8.据《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述,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南方之域其治宜()。A、砭石B、毒药C、炙芮D、微针E、导引按蹻9.失亡10.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A、肾死B、肝平C、心死D、肺死E、脾死11.《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有哪些?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留者”病证的治疗宜采用()A、削之B、除之C、散之D、攻之E、润之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14.根据《素问.咳论》小肠咳的症状是()A、咳而呕吐B、咳而失气C、咳而腹满,不欲食饮D、咳而遗尿E、咳而遗失15.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A、阴阳五行B、司外揣内C、援物比类D、直觉领悟E、揆度奇恒16.据《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脾苦湿,燥之当急食()。A、苦B、酸C、甘D、辛E、咸17.《素问经脉别论》关于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是()。A、游溢精气B、上输于脾C、行气于府D、上归于肺E、下输膀胱18.肺鸣19.州都20.行痹21.结合《素问•痹论》谈谈你对五体痹病久不愈向内传变发生五脏痹的机理是如何理解的?22.《灵枢本神》指出肾气实则表现为()。A、恐B、怒C、腹胀D、笑不休E、鼻塞不利23.《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24.脾不主时25.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A、泄泻B、四肢不用C、水肿D、饥不受食E、腹痛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即属于奇恒之府又属于五体的是()A、脑B、骨C、胆D、髓E、女子胞2.《灵枢•天年》中三十岁的表现为()A、血气始盛B、五脏大定C、血脉盛满D、肌肉坚固E、肌肉方长3.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A、暑热之邪内陷心包B、温热毒邪内陷心包C、阳热邪盛,阴精劫夺D、阴精亏损,少阴虚火上逆E、里热炽盛,阴精消烁4.据《素问•举痛论》,惊则()A、气上B、气缓C、气乱D、气结E、气泄5.募原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则年五十出现()A、阴气自半B、起居衰C、体重D、九窍不利E、耳目不聪明7.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是()A、热病用附子,干姜B、真寒假热用附子,干姜C、虚寒证用石膏,知母D、阴虚内寒用麻,桂枝E、真热假寒用石膏,知母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的病机是()。A、皆属于肝B、皆属于心C、皆属于脾D、皆属于肾E、皆属于肺10.《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述长夏的多发病是()A、胸胁病B、洞泄寒中C、风疟D、鼽衄E、痹厥11.结合《灵枢•百病始生》篇谈谈正气和邪气发病过程中的关系,有何指导意义?12.据《素问·咳论》简述肺咳的病因病机。13.《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气缓B、气下C、气消D、气乱14.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的荣华表现在()。A、面B、毛C、发D、爪E、唇四白15.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出现肢体震颤动摇是由于哪种邪气太过?()A、风B、寒C、湿D、热E、燥16.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A、先病而后逆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大小不利者E、先热而后大小不利者17.《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心通于()。A、夏气B、秋气C、冬气D、春气E、土气18.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句的含义?19.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梁之变,足生大丁”?20.《素问.举痛论》“痛而喘动应手”是寒邪侵犯()A、冲脉B、侠脊之脉C、厥阴之脉D、背俞之脉E、以上都不是2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论,违背秋三月之养生,冬为()。A、寒变B、痎疟C、重病D、飧泄E、痿厥22.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病的病位在于()A、太阳与少阴B、阳明与太阴C、少阳与厥阴D、手太阴肺E、足太阴脾23.《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应与时令结合宜()A、用温远热B、用热远温C、用凉远凉D、用寒远凉E、以上均非24.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为()。A、气机逆乱B、痰火内扰C、阳气运行失常D、阳热邪气偏盛E、阴精不足,邪热充盛25.《素问.异法方异论》言“一病而治不同”主要是因为()A、体质不同B、地势环境不同C、时辰不同D、季节不同E、男女不同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试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2.如何理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3.味厚的药物属()。A、阳B、阴C、阴之阳D、阳之阴4.皇甫谧称之为()A、《甲乙经》B、《针经》C、《九灵》D、《脉经》E、《九卷》5.据《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肝欲散,写之以()。A、苦B、酸C、甘D、辛E、咸6.壮火散气,其气指的是什么?()A、元气B、精气C、阳气D、卫气E、正气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指的是()。A、眼睛B、肾之精C、精明穴D、精神饱满E、人体之精气8.据《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心欲软,写之以()。A、苦B、酸C、甘D、辛E、咸9.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变动”为()。A、握B、嚘C、哕D、咳E、栗11.据《素问热论》,“耳聋微闻”是由于()。A、少阳病衰B、阳明病衰C、太阳病衰D、少阴病衰E、厥阴病衰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毛E、骨13.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元B、气C、离合D、一阴一阳E、一致14.据《素问•痹论》所论,肾痹的临床表现为()。A、脉不通B、尻以代踵C、四支解堕D、夜卧则惊E、中气喘争15.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简述脾不主时的含义。16.下列选项中属于阳症的是()。A、腠理闭B、身常清C、汗出D、能夏不能冬1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失卫外,感受暑邪的致病特点是()。A、肿B、首如裹C、体若燔炭D、皮毛干燥E、烦则喘喝,静则多言18.人与天地相参,与()相应。A、春夏B、秋冬C、日月D、阴阳19.《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出对于水肿的治疗方法是()A、去菀陈莝B、微动四极C、温衣D、开鬼门,洁净府E、缪刺其处20.据《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述,脾欲缓()。A、苦补之B、酸补之C、甘补之D、辛补之21.《素问五脏生成》提出“诸血者皆属于()”。A、脑B、目C、节D、心E、肺22.《内经》包括()和()两部分。23.神明24.《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2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能够:()A、散气B、生气C、耗津D、耗血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心情不畅,若所爱之物亡失。10.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A.调养精神:凡情志失调,思虑过度,嗜欲无穷,皆可使精神耗散,导致早衰或发病,故调和精神,使精神乐观,少有各种过分的欲求,在养生中处于重要地位。方法如“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等。 B.顺应自然:凡四时气候的突然变化,使风寒暑湿侵袭,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养生必须顺从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以避免外邪的侵袭,方法如“法于阴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 C.锻炼身体:运用气功,按跷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延长寿命,是养生的方法之一。如“和于术数”。 D.节制饮食:凡“以酒为浆”之类,可损伤脾胃,影响健康,故原文提出“食饮有节”。 E.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凡“起居无节”,“以妄为常”可伤精耗气,短折寿命。故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只有遵循以上的养生原则和方法,才能保精养神,益气全形,做到形与神俱,尽终天年。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B15.参考答案:B,C,D,E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呼吸喘息有声。19.参考答案: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20.参考答案: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21.参考答案:《素问•痹论》篇指出:“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又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经旨提示,五体痹向内脏传变的病理机转有二:一是“病久而不去”,即五体痹久延不愈,久病正气虚损;二是“重感于风寒湿之气”,即反复感受痹邪,造成痹邪内转入脏,形成五脏痹,这一认识完全符合临床实际。22.参考答案:C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25.参考答案:B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C,D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又称膜原。指肠胃外之膏膜。6.参考答案:C,E7.参考答案: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正气虚弱,一是邪气侵袭。《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虽有邪气侵袭,如果正气不虚,也不会使人生病,即“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当正气虚弱之时,又受邪气侵袭,则可使人发病,即文中说:“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由此可见,本篇把邪气的侵袭看作是发病的条件,而正气虚弱才是发病的决定因素。因此,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先决条件,是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观点不仅为中医发病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提示人们必须注重摄生、保养正气,避免邪气侵袭,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在治疗中则应当注意扶正以驱邪。12.参考答案: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E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A18.参考答案:此句意为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进一步强调了阳气的主导作用,说明在阴阳平衡中,阳气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阳气充盛固护于外,一则能防止外邪侵袭,二则能保证阴精内守。19.参考答案:高,通膏,即脂膏类食物。梁,通粱,即精细的食物。膏粱,泛指肥甘厚味之品。变,灾变,害处。足,足以,足能够。丁,通疔。大疔,严重的疔疮。全句意为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就会使人发生严重的疔疮。因为肥甘厚味最易生湿助热,助热则使人体阳气偏胜,阳盛则热;生湿则又阻遏阳气正常运行而郁结化热,于是导致热毒逆于血脉肉理,腐蚀血肉而发为疔疮。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D22.参考答案:A23.参考答案:C24.参考答案:E25.参考答案:B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四诊合参,先辨疾病的阴阳属性。因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相对平衡的,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即阴阳偏胜或偏衰,所以在诊治疾病时,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巨人通力安全技能培训课件
- 数据采集1+x初级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
- 制浆备料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辐射防护试题+参考答案
- 高炉配管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护理交接班制度考试题(附答案)
- 粗钨酸钠溶液制备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母婴护理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电解槽计算机监控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汽车市场预测分析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 EXCEL制作质控图模版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婴幼儿发展引导(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系列)高职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公共艺术美术(中职)PPT全套完整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件第7章
- PRP的临床应用-张咸伟
- 实验室仪器设备领(借)用登记表
- 出凝血疾病的诊断思路
- 《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子课件
- GB/T 9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