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字不仅可以保存信息,更使得复杂的思考成为可能,记录和书写也是国家出现的关键因素。以下古文字中不属于象形文字的是()A.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B.古埃及人的文字C.腓尼基文字 D.中国的甲骨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腓尼基文字是字母文字,并非象形文字,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属于象形文字,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古埃及人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国的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图是一尊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玛雅玉米神石像。除玉米外,南瓜、豆子也是古代美洲人的主食,但最受喜爱和尊崇的仍然是玉米。对于古代美洲人来说,最主要的原因是()A.玉米作为粮食作物的重要性 B.玉米在宗教上的神圣特性C.玉米具有极佳的味道和口感 D.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除玉米外,南瓜、豆子也是古代美洲人的主食,但最受喜爱和尊崇的仍然是玉米。”可知,美洲受自然环境所限,远古美洲人类食物来源十分有限,而玉米适应性极强,产量高,因此成为古代美洲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A项正确;玉米在宗教上的神圣特性,是因为玉米的重要性,这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古代美洲人喜爱和尊崇玉米,主要是因为玉米对他们的重要性,而非美味与营养价值,排除CD项。故选A项。3.元青花中的重要图案——藤曼最早来自古埃及,后来传入希腊、罗马,此后这种图案也融入伊斯兰文化,而阿拉伯人很喜欢白色和蓝色,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中国元朝诞生的青花瓷器大量采用了这种白底蓝色葡萄藤的图案。元青花的形成反映了()A.元朝商品经济繁荣 B.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战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元青花中的重要图案——藤曼最早来自吉埃及,后来传入希腊、罗马,此后这种图案也融入伊斯兰文化,而阿拉伯人很喜欢白色和蓝色,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中国元朝诞生的青花瓷器大量采用了这种白底蓝色葡萄藤的图案。”可知,元青花是由古埃及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体现的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项正确;元朝商品经济繁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A项;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关于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4.古希腊人逐渐形成了小的城邦,各城邦人口不多,互相间经常战争。城邦内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等各种政治体制交替实施。古希腊由此产生了成体系的政治科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作品相继出现。由此可知()A.古希腊城邦中公民群体内部的阶级分化严重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难以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C.古希腊政治学研究的成熟有深厚的现实土壤D.古希腊城邦经济的不稳定导致政治变动频繁【答案】C【解析】由材料“城邦内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等各种政治体制交替实施。古希腊由此产生了成体系的政治科学。”并结合所学,以《政治学》为例,《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该作品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基础,探讨了各种城邦理论、制度,研究了各政体的分类和变革,并提出了关于理想城邦的设想,从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由此可以得知古希腊政治学研究的成熟有深厚的现实土壤,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希腊城邦间经常战争、多种政治体制、形成政治科学等,并没有“公民群体内部的阶级分化严重”的信息,排除A项;结合所学,古希腊城邦政治成就一度很发达,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不稳定”,另外材料主旨是多种政治体制为政治科学的产生提供现实基础,并不是“经济不稳定导致政治变动频繁”,排除D项。故选C项。5.“世界上没有比波斯邮差跑的更快的了”,波斯帝国的陆上交通系统曾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大为惊叹。波斯帝国陆上交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维持广阔帝国统治的需要 B.区域性统一市场形成推动C.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运用 D.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了密切波斯宫廷与各郡的联系,加强对下属地区和新征服地区的统治,波斯帝国大规模地修建御道,这些御道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波斯帝国货物、人员和信息的交流,维持了波斯帝国的统治,A项正确;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所限,区域性统一市场并未形成,排除B项;波斯帝国陆上交通发达主要原因是道路的修建,而非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排除C项;波斯帝国建造陆上交通系统主要是为加强对帝国各地的统治,也即以政治因素为主,而非主要为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6.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公元前27年—公元68年)诸帝从屋大维到尼禄都出生于首都罗马,弗拉维王朝(69年—96年)三位皇帝“原籍”是意大利萨宾地区列阿特城。而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的皇帝图拉真出生于西班牙行省贝提卡,以上史实反映了()A.罗马帝国政治统治不稳定 B.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扩大C.罗马帝国自由民地位平等 D.帝国的扩张促使文化融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帝国诸帝由出生于首都罗马到意大利和西班牙行省,反映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赋予更多外邦人以权利,统治基础扩大,B项正确;材料介绍了罗马帝国皇帝的出生地或原籍,并没有涉及到帝国统治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罗马的皇帝,没有自由民的相关信息,“地位平等”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介绍皇帝的出生地或原籍,说明版图的扩大,并没有涉及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7.阿拉伯帝国在9世纪左右,政治较为稳定,生产力发展较快,经济和贸易繁荣,帝国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在()A.大马士革 B.撒马尔罕 C.麦加 D.巴格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在巴格达,D项正确;大马士革是叙利亚的首都,不符题意,排除A项;撒马尔罕是中亚的重要城市,不符题意,排除B项;麦加是阿拉伯帝国的城市,但不是首都,排除C项。故选D项。8.10世纪的西欧,大部分土地是森林、荒地和沼泽。11世纪左右,人们利用三圈制提高了土地效率,使用重犁进一步深耕细作,并使用新型的挽具和轭具(先前的轭会勒住耕马的脖子)。这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A.直接导致了采邑制的产生 B.推动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C.加速封建庄园经济的衰落 D.主要动力来自封建主推动【答案】B【解析】中世纪西欧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B项正确;采邑制产生于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排除A项;农业技术发展,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排除C项;当时大多数新技术都来自农民,而非封建主,排除D项。故选B项。9.马里帝国是西非中世纪时期的一个强大伊斯兰教帝国,是北非以南的广阔内陆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14世纪,马里的首都廷巴克图成为西非最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廷巴克图位于以下哪一河流沿岸()A.尼罗河 B.尼日尔河 C.刚果河 D.赞比西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里征服加纳后,把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廷巴克图位于尼日尔河边缘附近,B项正确;尼罗河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廷巴克图在西非,不在尼罗河沿岸,排除A项;刚果河位于非洲中西部,廷巴克图在西非,排除C项;赞比西河是南部非洲的最大河流,所以,廷巴克图不在赞比西河沿岸,排除D项。故选B项。10.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前两个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已经崩溃。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A.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宗教文化传统 B.俄罗斯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C.当时俄罗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D.东正教是俄罗斯帝国维持统治的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莫斯科是第三罗马”“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俄罗斯背负救世使命的意识,可知俄罗斯文化有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A项正确;俄罗斯文化的源头是斯拉夫文化,且材料并未提及俄罗斯文化源头的信息,排除B项;俄罗斯帝国并非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C项;东正教服务于世俗权力,D选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马可·波罗行纪》是西方世界第一本主要讨论中国的书,书中还提到正是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帮助蒙古人制造投石机,最终攻破了襄阳城。而史书上的确有记载:忽必烈“自西方请来工程专家,建造出足以投掷一百五十磅重石头的机器。”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马可·波罗生活的时代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马可·波罗家族掌握了西方先进军事工程技术C.《马可·波罗行纪》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了解D.《马可·波罗行纪》对元朝的历史记载真实可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马可·波罗行纪》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马可·波罗为13—14世纪人物,排除A项;《马可·波罗行纪》记载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帮助蒙古人制造投石机,但此项记载是否属实还有争议,排除B项;《马可·波罗行纪》对元朝历史的记载并非完全真实,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图3)是1515年丢勒创作的木版画,其原型是一只从印度被运送给罗马教皇的军牛,这是欧洲自从罗马帝国以来第一只活的犀牛样本。而在意大利,人们正以极大热情发掘古罗马的建筑与雕像。古物的再现振奋人心,不过丢勒从未能亲眼目睹这头犀牛,因为它不久在意大利死于一次海难。由此可知()《丢勒的犀牛》A.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B.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了物种的灭绝C.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相互影响 D.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答案】C【解析】据材料“从印度被运送给罗马教皇……而在意大利,人们正以极大热情发掘古罗马的建筑与雕像。古物的再现振奋人心……”可以得出关键信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二者相互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一只犀牛的死亡,不能说犀牛明物种的灭绝,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传播基督教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16世纪末,刚取得形式上统一的日本即派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向中国大明王朝请求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发动此次侵略战争的日本统治者是()A.孝德天皇 B.源赖朝 C.丰臣秀吉 D.德川家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末,刚取得形式上统一的日本即派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向中国大明王朝请求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92年,丰臣秀吉发布出兵朝鲜的命令,1593年,明朝总兵李如松率军3万余人赴朝参战,最终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C项正确;孝德天皇是7世纪的天皇,排除A项;源赖朝1192年建立镰仓幕府,时间不符,排除B项;德川家康在17世纪建立了德川幕府,未发兵攻打朝鲜,排除D项。故选C项。14.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被誉为(意大利)北方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国际地位显赫,在教会中也拥有众多的倾慕者,伊拉斯谟在作品中经常攻击教会的陋习,攻击教士的无知或懒惰、道德败坏和贪污钱财,其代表作《圈人颂》讽刺了尘世特别是教士的自命不凡和奢望。由此可见()A.伊拉斯谟拥有巨大的人格魅力 B.伊拉斯谟认为罗马教会必须改革C.伊拉斯谟反对天主教会的教义 D.伊拉斯谟反对教士参与世俗事务【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伊拉斯谟在作品中经常攻击教会的陋习,攻击教士的无知或懒惰、道德败坏和贪污钱财”,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天主教会及其教义,可以看出伊拉斯谟对天主教会的陋习非常不满,对教士的行为同样充满了厌恶,由此可以得出其希望改革教会,B项正确;材料侧重的是伊拉斯谟对天主教会的态度,并不是作者个人的魅力,排除A项;伊拉斯谟反对的教会的陋习和教士的腐败,排除C项;材料侧重的是伊拉斯谟对教士无知或懒惰、道德败坏和贪污钱财的抨击,无法得出其对教士参与世俗事务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1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得救并非靠善行或者赎罪券等外在的东西,而是相反,人因为信仰上帝,才被上帝称作义人,即“因信称义”。在这里,个人是无须借助教会作为中介而直接与上帝进行精神交流的。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A.否定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B.强化了人们的思想禁镧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D.有助于增强君主的权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个人是无须借助教会作为中介而直接与上帝进行精神交流的”,宗教改革直接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这有利于世俗君主权力增强,D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反对的是天主教会,排除A项;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进行精神交流,实际上提高了个人的地位,有利于思想解放,排除B项;催生近代自然科学的是文艺复兴,排除C项。故选D项。16.近代以来人们思想变化剧烈。有人认为,古代希腊罗马是黄金时代,从未被超越;但也有更多的人称,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每一代人都比先辈过得好,就长远而言,全人类都会走上共同进步。这种进步的观念形成于下列哪一时期()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每一代人都比先辈过得好,就长远而言,全人类都会走上共同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可推断出这是典型的信仰进步的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形成于启蒙运动时期,C项正确;文艺复兴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地场反封建斗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系列生产与科技革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材料一材料二2023年2月土耳其城市安塔基亚发生强烈地震。安塔基亚在古代是赫赫有名的辉煌城市安条克,于公元前4世纪末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之一的塞琉古一世所建立。安条克是当时地中海东岸的交通框组和商业重镇,连接地中海的欧洲港口和广大中东地区腹地。在公元前64年被罗马吞并后,作为罗马叙利亚行省的首府后,变得更加繁荣,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之前,它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661年,迅速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也更重视南方的贸易,这对安条克造成很大冲击。1268年,十字军东征期间成立的安条克公国灭亡,从此荣光不再。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在南下埃及的过程中攻占了安条克城。此后,被称作安塔基亚的安条克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越发无足轻重,最终变为一座籍籍无名的城市。——整理自《安条克城:希腊化时代的杰作与十字军兴亡见证者》(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条克所在的西亚地区在早期人类文明发展和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名城安条克衰落的原因。【答案】(1)农业方面,早期人类历史上西亚地区农业发达,农业技术传播到中亚、欧洲和北非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并驯化了山羊、绵羊、牛、猪等大型动物)手工业方面,西亚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并扩散到埃及、希腊等地。在文化方面,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数学、神话、雕塑艺术等传播广泛、影响深远。(2)原因:政治上,激烈政治、宗教冲突;频繁的战争破坏,人口流失;经济上,国际商业路线改道,商业地位下降(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更重视南方贸易;近代新航路的开辟,贸易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自然环境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其他城市的兴起(如大马士革成为阿拉伯首都,地位优于安条克;亚历山大海洋商业路线取代陆路商业路线)。【解析】【小问1详解】作用:据材料图片可知,安条克位于西亚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在农业、金属冶炼业和文字上对早起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西亚地区在农业方面,早期人类历史上农业发达,农业技术传播到中亚、欧洲和北非地区,同时西亚地区在手工业方面,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并扩散到埃及、希腊等地,在文化方面,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数学、神话、雕塑艺术等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小问2详解】原因:据材料“在公元前64年被罗马吞并后”和“十字军东征期间成立的安条克公国灭亡,从此荣光不再。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在南下埃及的过程中攻占了安条克城”可知,政治上,激烈的政治、宗教冲突,频繁的战争破坏,造成人口流失;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也更重视南方的贸易,这对安条克造成很大冲击”可知经济上,国际商业路线改道,商业地位下降;据材料“土耳其城市安塔基亚发生强烈地震”可知自然环境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据材料“定都大马士革,也更重视南方的贸易”可知其他城市的兴起。18.【宗教思想与文化】材料一古罗马帝国中后期,频繁爆发的瘟疫使业已危机丛生的社会局面更加动荡,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信仰危机。根据早期教会史家的记载,基督教徒在这个危机的时期,大力宣扬超越利己的教义,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救助行动。因此,基督教的影响迅速扩大,皈依者迅速增多。——姬庆红《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兴起》材料二基督教给罗马帝国以及其后中世纪的欧洲贫苦大众,带来了尊严、生活的目标、公平感、永恒幸福。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现世所能得到的,他们只能在天国中才能获得。在现世中,人们则应该禁欲、忍耐、爱别人,勿抗恶,最好能做到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再送上去,所以耶稣从一开始就不主张反抗压迫者,他并不提倡改变现实,消除苦难,他认为受苦反而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在现世中受苦就可以到天堂上享福。——张晓群《基督教为何能赢得古代欧洲人民的心》材料三当初罗马教廷和托钵僧团扶持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相信推广教育是对抗异端的有力手段。然而到了13世纪以后,欧洲几乎所有的异端思想都是在大学中茁壮成长起来的。无论是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文主义者,威克里夫、胡斯、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还是哥白尼,布鲁诺、塞尔维特等具有新思想的科学家,都是从欧洲的大学中吸取最初的精神养料的。有些人甚至把大学当作反对教会的坚固堡垒。——赵林《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文化教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迅速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上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政治环境上:罗马帝国晚期走向衰落,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处境悲惨的人们渴求精神寄托。基督教教义上:贬低现世幸福,强调死后灵魂不灭、基督救赎等教义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宗教地位上:基督教强调顺从、道德、虔诚等信条,有利于罗马统治者维护统治,后成为罗马国教。组织活动上:基督教有完善的组织(教会)和经典(《圣经》),信徒持续地、有组织的传教活动。社会职能上:基督教从事医疗、救济等活动,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2)影响:保存了古典文化,推动西欧的文化复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督教文化(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等);奠定了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基础;大学的设立,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新思想传播。控制人们的生活、束缚人性,打压异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一“古罗马帝国中后期,频繁爆发的瘟疫使业已危机丛生的社会局面更加动荡,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信仰危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从政治环境上看,罗马帝国晚期走向衰落,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处境悲惨的人们渴求精神寄托;根据材料一“……基督教徒在这个危机的时期,大力宣扬超越利己的教义,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救助行动。因此,基督教的影响迅速扩大,皈依者迅速增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从基督教教义上看,贬低现世幸福,强调死后灵魂不灭、基督救赎等教义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根据材料二“……在现世中,人们则应该禁欲、忍耐。爱别人,勿抗恶,最好能做到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再送上去,所以耶稣从一开始就不主张反抗压迫者,他并不提倡改变现实,消除苦难,他认为受苦反而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在现世中受苦就可以到天堂上享福”,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从宗教地位上看,基督教强调顺从、道德、虔诚等信条,有利于罗马统治者维护统治,后成为罗马国教;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还可以从组织活动和社会职能上分析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迅速的历史原因,如:从组织活动上看,基督教有完善的组织(教会)和经典(《圣经》),信徒持续地、有组织的传教活动;从社会职能上看,基督教从事医疗、救济等活动,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三“当初罗马教廷和托钵僧团扶持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相信推广教育是对抗异端的有力手段……”,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控制人们的生活、束缚人性,打压异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根据材料三“……然而到了13世纪以后,欧洲几乎所有的异端思想都是在大学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大学的设立,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新思想传播;根据材料三“……无论是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文主义者,威克里夫、胡斯、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还是哥白尼,布鲁诺、塞尔维特等具有新思想的科学家,都是从欧洲的大学中吸取最初的精神养料的……”,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保存了古典文化,推动西欧的文化复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上所产生的影响还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督教文化(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等)。19.【西欧封建社会】材料一领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和土地挂上了钩。法国北部的许多骑士和贵族为领主服务(通常是军事方面的),以此换来土地。这种以某些“条件”换来的土地被称作“封地”。当骑士和贵族不再为领主服务时,领主就可以把封地收回。一般来说,封地的拥有者就成为领主的封臣,在肃穆的誓言中效忠于领主,为他服务。对领主来说,授封土地是拥有武装保卫的快捷途径。因为在那个年代里,金钱很少。土地很多。——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材料二900年左右的法国。封建主又还处在其最初的形式,只是种野蛮,原始的政府形式。但在当时,封建主义是一个用来应对时局的很有创意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它成功了。维京侵略者退了回去,偷盗行为得到惩治,贸易所需的钱币也铸造出来。——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封君与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封君与封臣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交织,具有一定契约性质;通过特定的仪式来明确和维持。(2)影响:政治上,稳定了中世纪西欧的统治秩序;一定时期内,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王权弱小,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宪政发展(如英国《大宪章》的签订和议会的起源)。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想上,促进了西欧社会契约观念的兴起;孕育了民主自治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领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和土地挂上了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根据材料一“封地的拥有者就成为领主的封臣,在肃穆的誓言中效忠于领主”、“对领主来说,授封土地是拥有武装保卫的快捷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与封臣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交织,具有一定契约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通过特定的仪式来明确和维持。【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二“但在当时,封建主义是一个用来应对时局的很有创意的策略”可知,封君封臣制度稳定了中世纪西欧的统治秩序;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一定时期内,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王权弱小,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宪政发展(如英国《大宪章》的签订和议会的起源);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契约观念的兴起;孕育了民主自治精神。20.【走向整体的世界】材料直到1500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美洲,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而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则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最后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导致那里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价值的观点,受到历史学家们的广泛挑战,他们从土著美洲人或非裔美洲人的角度来探讨欧洲扩张经历。依据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流程
- 智能家电配套塑料件生产基地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绿化园林道路施工方案
- 仓储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小学体育课创新教学方法分享
- 桩基施工技术方案及风险控制
- 汽车举升机保养与安全检查记录表
-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测试及解析
-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制培训
- 2025年肺功能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6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秋季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羊奶粉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学校物业委托管理服务合同7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三套)
- 《守望成长法治护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 桡骨骨折课件教学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冶金煤气作业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4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样本(5篇)
- GB/T 5668-2017旋耕机
-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