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2019.盘锦)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地立在平面镜上,纸
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
图中Nr是(填“入射”或“反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次数123456
Zz20°30°40°50°60°70°
Zr20°30°40°50°60°7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入射角。
(6)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答案】(I)量角器:(2)竖直;(3)反射;(4)靠近;(5)等于:(6)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1)因为实验时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所以需要量角器;
(2)法线在纸板上,当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
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
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3)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离开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由图甲知OE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r是反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靠近平面镜;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纸板厂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F上不能看
到反射光线,由此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
2.(2019•吉林)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而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竖直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
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尸射出。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
发生了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尸。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的。
【答案】(1)漫(2)等于(3)可逆
【解析】(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
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R9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3.(2019・广东)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
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
射角等于(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若将右侧纸板
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答案】30°;增大;不能
2
【解析】解:(I)图甲中。N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入射角,为30。;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镜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若将右侧
纸板向后转动,在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故答案为:30。;增大;不能。
4.(2019•苏州)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
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3CQ,能绕垂直于CQ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
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平半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沿
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
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
【答案】垂直顺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C
【解析】
(1)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
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
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
3
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
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
故应选C。
5.(2019・怀化)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
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1234
入射角20°30°40°50°
反射角20°30°40°50°
甲乙
(1)实验时,将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光屏上看不
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人射光线与法线在。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_________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时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个结论即可)。
【答案】竖直;同一平面内;法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析】(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
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
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后在法线的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2019•常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
纸板(分E、/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mm
甲乙
(1)图甲中,E、尸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厂
上得到沿03的反射光线,测得AO、。8与法线的夹角均为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
4
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
是。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
贴着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答案】(1)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2)在不能
【解析】(1)只做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故不合理。
(2)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虽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镜面的
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
光线。
7.(2019・西宁)小兰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她想光在反射
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她利用平面镜、可向后折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甲和
乙的实验。
(1)由图甲可得出给论/FON/EON(选填“V"、"=”或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在图甲中当光沿尸。的方向射入O点时,光线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反射
现象中光路是o
【答案】(I)=;(2)不能;同一平面内;(3)可逆的
【解析】(1)由图甲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40度,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即NFON=NEON;
(2)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NOF向后折,两块纸板
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NO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由让光线逆着O尸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
5
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8.(2019•潍坊)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
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
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o
【答案】(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量角器
【解析】(1)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并通过向后折另一半,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解答。
解:(1)根据题意可知,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能够间接的在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
途径,即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的目的有: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共面;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实验中采用可折转的纸板,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共面,可以探究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是否位于法线两侧;要想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则需要使用量角器量
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所以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量角器。
考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019・呼和浩特)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使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
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
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4和8到玻璃板的
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1234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505.008.0010.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m3.525.008.1010.00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相等相等相等相等
进一步实验与分断,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
6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m处移动至3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m,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答案】(1)对称(2)4
【解析】(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关于镜面对称;
(2)小明从与镜相距1m处移动至3m处时他与平面镜距离改变了2m,像与平面镜距
离也改变2m,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4m:平面镜成像大小只与成像物体大小有关,小明
远离镜子移动时,小明的大小不变,则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2.(2019・呼伦贝尔)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选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进行
实验;
(2)按实验要求摆放器材,点燃蜡烛A,观察蜡烛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选
填“未点燃”或“点燃”)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蜡烛5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
物是等大的;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在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
成的是,.像;
(4)若蜡烛A从距平面镜10cm处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5cm,则蜡烛A的像与蜡烛
A相距cm。
7
【答案】薄玻璃板未点燃虚30
【解析】(1)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故应选用薄玻璃板;
(2)拿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好
像被点燃,就可以确定是像的位置。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蜡烛A从距平面镜10cm处向远离镜面的
方向移动5cm,则蜡烛A到镜面距离变为15cm,则像与物的距离为30cm。
3.(2019•江西)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绕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
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
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
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21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
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8,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
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
与棋子4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
B与
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o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o利用数
8
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
【答案】(1)不垂直(2)大小(3)刻度尺;距离;相等;相等;对称
【解析】(1)无论怎么移动棋子B都不能重合,可能是因为镜子未与桌面垂直放置,
导致成像与桌面相比偏高或偏低。
(2)能否重合是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刻度尺,用来测量物像到镜子是否等距离。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利用数学中的知
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4.(2019.盐城)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W和NN。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cm。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
亮的像是光线经一▲(MM7NM)面反射形成的。
(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的位置,▲(直
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4)将棋了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了A的右端到
的距离/A和棋子B的左端到的距离1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一
白纸M■
I1II|||||||||||次数1234
cm1
A/A/CIB5.407.159.8012.50
BCITI5.206.969.6112.32
IN,右:Z/
左M,1
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小于/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
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答案】(1)0.30(2)MMr(3)像直接(4)大于(5)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
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
【解析】(1)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应估读到mm值的下一位,则玻璃板的
厚度为0.30cm。
(2)被棋子反射出来的光,一部分在玻璃板的第一个面发生反射,这部分光进入眼睛
9
所以看到第一个像:另一部分发生折射透过玻璃,在玻璃板的第二个面又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的光再次经第一个面折射后进入眼睛,所以看到第二个像,但由于第二个像进入眼睛的
光没有第一个多,所以看到的第二个像比较暗,即较亮的像是在玻璃板的第一个面反射形成
的。
(3)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为验
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应将白卡片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的像。
(4)将棋子B与较亮的像重合,则棋子B的位置就为棋子A的像的位置。由于较亮的
像的反射面是则物体到反射面的距离为人,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为/B+0.30cm。由表中
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虽然眼睛看到棋子B与像是重合的,但由于玻璃板太厚,光从棋子B通过玻璃板
两个面时,在两个面要发生两次折射,所以棋子8到反射面的距离实际上是比棋子4的像
到反射面的距离要大,所以导致了“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的结果。所以
要研究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为何存在差值,则须探究该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
5.(2019.扬州)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
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来代替平面镜;为了探究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
【答案】大小:玻璃板;光屏
【解析】相同的棋子为了探究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平面镜不透明,玻璃板透明更容易
观察像的位置,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的像为实像,不能承接的像为虚像,则可
以用光屏来判断实像与虚像。
6.(2019・朝阳)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填“较亮”或“较
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
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4)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填“能”
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或“虚”)像。
10
【答案】(1)较暗;(2)像的位置:(3)大小相等;(4)不能;虚
【解析】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
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
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
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3)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
璃板的A侧现察;当B和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4)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8,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蜡烛8,
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不能看到蜡烛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
像是虚像。
7.(2019.绥化)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
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o应选择(选填“薄”或“厚”)
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
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选填
“偏高”或“偏低”)。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30;(3)不能;(4)偏高
11
【解析】解:(I)玻璃板透明,用其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
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
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应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由,
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v=v/=5cm/sx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5cm+10cm
=15cm,
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cm+l5cm=30cm,这样
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
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的像偏高。
8.(2019•宜昌)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
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甲乙丙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
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
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选填:
远离、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
平面镜。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
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12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答案】(1)玻璃板:大小相等,外形相同;远离;⑵对称;(3)Ao
【解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都是为了便于观察,蜡烛成像确定位置;
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2)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
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
(1)平面M应选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即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过光线,
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根据实验要求,蜡烛A,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就是蜡烛
A,的位置,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远离M,A的像液远离平面镜,故后面的蜡烛要远
离平面镜才能与像完全重合;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相等,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
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故选A。
9.(2019・泸州)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中器材M应选择来完成实验。(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
(2)小明竖直放好点燃的蜡烛A,移动蜡烛8,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
录A和B的位置;移去蜡烛8,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
(3)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8应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
13
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答案】玻璃板不能靠近
【解析】
(1)①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虚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
(3)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玻璃板M,蜡烛A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M,为了使蜡
烛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应靠近器材M。
10.(2019.枣庄)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
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
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8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4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
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
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
是图中的(选填“4”、“4”或“小”)。
【答案】(I)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的像;反射;(3)不能;(4)4
【解析】(1)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
的代替物体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人的眼睛应通过玻璃板观察像;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
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筒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
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14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4)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
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4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
的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
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
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匕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
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II.(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I)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o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答案】(1)光的反射;(2)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完全相同;(4)玻璃板与桌
面不垂直;(5)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
虚像;(6)相等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
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15
(4)若实验中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请你解释最
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错烛
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棋子反射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
才能看到像,故为了判断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应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
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2.(2019•重庆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放在铺
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A的像;
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若与像重合,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
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选填“虚”或“实”)像。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2甲的实验中温度计使用有一处明
显的错误是—;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此时水温为℃:实验
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选填“升高”或"降低
°C
100
901
801
【答案】(1)竖直;相等:虚;(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98;升高
【解析】(1)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
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物像大小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2)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16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
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所以应将玻璃板竖直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
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A的像;
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因为蜡烛A和B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物像大小相
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
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
(2)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
器底了。
从图中能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根据液面到达的刻度可知,温度计的示数是98℃。
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
13.(2019•长春)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
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
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
线.
【答案】(1)大小;(2)c不变
【解析】(1)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且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如图:
17
而
故答案为:(1)大小:(2)c:不变
14.(2019・岳阳)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应选择(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3)移去蜡烛8,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答案】(1)薄;(2)像与物的大小;(3)不能
【解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
成的像大小相等;(3)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
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
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8,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4的像重合,
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
故移去蜡烛8,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15.(2019・荆州)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
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8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
看上去跟蜡烛4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
烛,多做几次实验。
18
B
图1图2
(1)实验过程中蜡烛8(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
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像”或“实像”)
(4)如图2,玻璃板原来沿直线8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
定角度9(0<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4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
形,则9=o
【答案】(1)不需要;(2)大小;(3)虚像;(4)45。。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
镜成虚像;
(4)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连接A、Ai,做出连线的垂直
平分线,即移动后平面镜位置,如下图,可知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
16.(2019•德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
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
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9
玻璃板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
成的像是一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
像的大小将o(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
填“①”或"②")处。
【答案】(I)虚:(2)3.50;不变;(3)②
【解析】(1)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
(2)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
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
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
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I)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放
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cm对齐,估读为3.50cm。
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不变;
(3)如下图,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
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
17.(2019•通辽)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
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
20
(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边
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
验窒,在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
原因是: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
物距u/cm3.395.116.39
像距v/cm5.22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答案】(1)有膜;(2)②;(3)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4)①3.50;②B
【解析】(1)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
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三十九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变电检修工复习题(含答案)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考核试卷
- 洗浴行业商业模式创新趋势分析与应用考核试卷
- 环境监测仪器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的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试卷
- 眼镜行业跨界合作案例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的表面质量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纺织品的智能生产执行系统实施策略考核试卷
- 《copd疾病知识》课件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 动车乘务实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政府绩效评估 课件 蔡立辉 第1-5章 导论 -政府绩效评估程序
- 化粪池、隔油池清掏承揽合同2025年
- 食堂负责人岗位职责
- 不锈钢管接件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煤矿电机行业供需状况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管理心理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