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法概述_第1页
古埃及法概述_第2页
古埃及法概述_第3页
古埃及法概述_第4页
古埃及法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埃及法律

陈志简述古埃及法系是人类最早的法系之一。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法律体系。在古埃及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古埃及的法律也是经历了从不成文的习惯法到成文法、法典化的过程。古埃及法系不仅具有古代法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神权法和法老一人专制主义的色彩。由于古埃及法律多以纸草为载体,而纸草最容易湮灭,因此,没有一部古埃及法典幸存下来。尽管如此,经由考古资料、古埃及文献和古典著作中的有关记述,古埃及法系的内容仍可窥见一斑。

简述根据确切的史料,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就出现了习惯法。至公元前3200年,埃及第一王朝的创始人美尼斯就开始制定成文法。公元前8世纪时,这种立法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并形成了系统的法典。在法典之外,还出现了由宰相等行政官吏所发布的法规、命令等。与此同时,全国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院体系,即在中央法院之下,分设了6个大的地区法院,由国王的大法官领导。在里面工作的法官,既兼任地方的行政官员,同时还是高级僧侣。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法庭原始记录(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来看,当时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不过,由于波斯、马其顿和罗马的征服与统治,古埃及法的独立发展自公元前6世纪起就中断了。古埃及法的渊源最古老的渊源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初期不成文的习惯法,它由氏族习惯演变而来。随着埃及统一国家的形成,习惯法逐渐转变成为成文法。埃及的第一位立法者美尼斯,以后还有诸多的法老颁布法令或法典,如萨吉西斯曾颁布法令:借债时可以将自己亡父的木乃伊作为抵押,或以自身未来的木乃伊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债务清偿以前本人的木乃伊不得埋葬,公元前8世纪,《博克贺利斯法典》公布,全书共8部(40册),依据该法典,债务奴役制被废除,限制借贷利息,准许农民典卖自己的份地,订立契约不必通过宗教仪式,而且司法权也不再为祭司所垄断。除了法老颁布的法律之外,宰相和其他高级行政官员发布的政令起着补充法律之不足的作用,因而也具有法律的效力。史料表明,古埃及法的发展同样经历了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化,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成文法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习惯法完全消失,习惯法在不断被成文化的同时,仍在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专制制度:神化王权

古埃及是典型的东方专制国家。法老是神不是人,这是埃及王权的基本内涵。法老作为中央集权制下的专制君主,不仅被看成是神或神之子,而且又是权威、智慧和真理的化身,是集胡神(命令和权威)、西阿神(知识和智慧)、玛特神(秩序、真理和正义)于一身。相对于王权神授,法老的神化和神的属性更有助于确立统治者的权威和巩固其统治秩序。国王对全国的臣民有无限权威,要求臣民在朝见国王都必须匍匐在御座之前,以胸贴地,吻国王脚前的尘土。(第四王朝末和第五王朝初的贵族官员普塔舍普塞斯在其铭文中炫耀尼菲利尔卡王因为一件事而赞扬他时说:“陛下容许他吻他的脚”)专制制度:神化王权法老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财政、公共工程、军事、宗教方面的一切权力,雄伟庄严的金字塔表现了臣民对专制君主的绝对崇拜和法老的无限权威与力量。最高行政长官宰相是整个官僚机构的全权首长,辅佐法老每天处理全国政务,并且主管王室农庄、司法、国家档案、税收、监督公共工程的兴建,是法老敕令的解释人,职权广泛。祭司在国家机构系统中占有显要地位,是法老的宗教事务的代理人,主持祭祀活动犹如政府的其他官员履行其职责一样,神庙的祭祀活动为法老的专制统治以及国家的安宁与繁荣提供了思想意识上的保证。祭司也是由法老任免的,与官吏之间并无严格差别,往往祭司可以做国家的官吏,而官吏也可以获得祭司的名位。由法老任命,兼有司法和行政大权。军队是专制王权的重要支柱,因此军权由法老直接掌管,即使宰相也不兼理军务。从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早在0王朝和第一王朝(约公元前3000)前2890年)时期,埃及已经有了服务于王权的神崇拜,已经建立了王权保护神荷鲁斯(Ho-rus)的神庙。¹经过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约公元前2890/公元前2686年)诸位国王的征战与建设,到第二王朝末期,埃及的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国王之下设立了维西尔一职,他是首席大臣,一般由国王的儿子担任,为国王服务,向国王负责;有了一些财政部门,例如上下埃及的国库/白屋和/红屋;地方划分为若干诺姆,诺姆中设有专门的官员,这些官员一般是原来城市国家的王的后裔。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在0王朝时期,随着城市国家的形成,公共权力出现了,并且表现为国王的权力,埃及的王权已经出现;到第二王朝时,埃及的统一国家已经初步形成,国王的权力有所增加,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增强,王权进一步发展,但国王的权力仍然受到来自地方势力或联盟成员的限制,国家机器和官僚体系尚不成熟,王权处于逐步发展的状态。经过早王朝的第一和第二王朝几百年的发展,第三王朝时期,真正的统一王国形成。在整个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包括第三至第六王朝),统治者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埃及人,他们沿着早王朝(包括第一和第二王朝)埃及的历史轨迹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取得了成功,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等都获得了快速发展,王朝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在这种和平而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古王国的国王在吸收早王朝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最终,国王被逐步神化,逐步成为凌驾于上、下埃及万物之上的神王,全国人们对国王尊崇备至,把国王视为正义与真理的源泉;国王的权力逐渐加强,掌握了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宗教等权力;国王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帮助其管理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也已出现,中央除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维西尔,还设立了/财政部、/农业部、/王室档案馆和/司法部四个部门,另有其他一些部门;地方设立了诺姆、区和村三级单位,分别设有相应的官员,并设有从事秘书工作的书吏。这些部门和官僚都对国王负责,受国王节制。可见,古王国时期的国王摆脱了地方贵族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了统一国家的国王,其地位和权力比早王朝国王的权力稳固得多,并具备了专制君主的特征。可以说,在古王国时期,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和地位的巩固,随着王权对全国人们的监督与制约程度的提高,随着国王对公共权力的控制的增强,王权转变成了专制主义。这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专制主义。古王国之后,埃及进入了一个混乱时期,即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前204年)(包括第七至第十王朝)。这一时期的混乱局面使专制统治发展的步伐放慢了一些,埃及出现了几个同时并存的王国,但这几个王国都是埃及人建立的,他们仍采取古王国时期形成的专制统治,只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被分裂割据的地方专制统治所取代,国王失去了对整个埃及人民的监督与制约能力。中王国(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包括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结束了混乱局面,重新统一了埃及,在吸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国王加强专制统治,第十二王朝建立了有利于王权强化的共治制度,法老重新控制了整个埃及的公共权力。中王国后期,王室统治衰弱,埃及又进入了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包括第十三至第十七王朝),再次出现了同时并存的几个王国,外来民族希克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王朝,但无论是本土埃及人建立的王国,还是外来侵略者建立的王国,都沿袭了中王国埃及的旧制,仍实行专制统治,只是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只是法老不再拥有全埃及的公共权力了,专制主义经历着考验和磨炼,法老的王权更是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包括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出身底比斯的埃及王朝赶走了希克索斯人,再度统一了埃及,埃及进入了鼎盛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新王国的国王们发动了一系列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非两大洲的帝国。随着国力的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国王被称为法老,被视作太阳神阿蒙的儿子,掌握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财政和文化上的最高权力;在中央设立两个维西尔,以期互相牵制;中央和地方官僚体系更加完善了一些,中央部门也具体了一些,在古王国行政部门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国家机器进一步强化,有了常备军和警察。与古王国时期相比,新王国时期国王的身份更加至高无上,地位更加巩固,不仅是地域王国之王,还是帝国之王,拥有了更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也就拥有了更强大的统治权力;两位维西尔的设立进一步削弱了官僚贵族的权力,加强了国王在行政、宗教、司法等方面的权力。可以说,新王国时期,国王对公共权力的控制比之前的任何时期都强烈,专制主义达到了法老埃及的鼎盛阶段。新王国后期,随着阿蒙祭司集团势力的强大,因长年战争而导致国力衰弱,王权逐渐弱势,最后王权受制于地方贵族和祭司集团,新王国走向灭亡,进入了第三个混乱时期。第三中间期(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王朝)和后埃及时期(约公元前1085)前323年,第二十六至第三十一王朝),虽然埃及再也没有恢复新王国那样的辉煌与鼎盛,但法老统治一直延续下来,法老一直控制着公共权力,只是没有新王国时期那样强有力而已。土地制度

古埃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美国著名埃及学家布雷斯特德曾简明的描述到:“埃及文明的经济基础在所有历史时期里都是农业。”因此土地是极其重要的财产。有专家宣称有关财产的争端可以追溯到第3王朝(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613年)时期。为了更好的理解土地的重要性,我们只需要记住埃及的地形特征——埃及仅有极少量的适合耕种的土地。仅有尼罗河岸的一个几英里的狭长地带可以耕种。除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干燥的沙漠。并且,每年尼罗河泛滥过后都要重新划定地界。有资料证明:在古代埃及每一小块土地都会被测量,记录它的所有者、产量和税收,并且如此庞大的档案确实曾经存在过……在古代埃及存在着土地私有制形式,很多埃及学学者对此都持支持态度。例如,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史》作者认为:“土地所有者自由支配土地,早在第3王朝与第4王朝之交,连普通人都可以卖掉自己的土地。土地所有者还可以把土地送给或遗赠亲人。”“除了王室地产以外,还有土地所有者可以自由支配的领地”。刘文鹏教授在其《〈梅腾墓铭文〉所见的古王国时代埃及的土地私有者》一文中也认为,“至少古王国时代梅腾的铭文可以证明,在第3、第4王朝之交,埃及已经有了土地买卖、继承、转让的现象,这是埃及土地私有制的重要表现之一”。“梅腾购买土地和继承土地,涉及到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所以,除了人的买卖和继承外,必须获得法律上的承认。”从上引的一段铭文内容来看,不仅梅腾继承的土地根据国王证书和各地机关的同意、批准取得了合法的土地所有权,而且梅腾购买来的土地和这一规定的审批手续相联系。也就是说,梅腾购买来的土地和继承下来的土地都通过合法的手续与证明,取得了土地的正式私有权。‘国王证书’一方面批准了地产的转移,同时也固定了新的占有者的土地所有权,从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国王表现为土地的最高支配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上述土地的私有性质。相反,只有国王的批准,国家机关的承认,土地占有才具有合法的性质,才能成为真正的私有财产”。据17王朝(约公元前1650年-公元前1567年)的卡尔纳克石板上的记载显示,土地买卖双方用一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交易。但是,如果有需要,双方还可以要求延长交易日期。同时,土地买卖文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部分:土地的交易价格和关于土地的描述。通常卖方要给买方一份文书以此买方才可证明自己的权利。在托勒密时期,卖方要用两份文书来转移土地的所有权:一份是对土地价格的规定;另一份则是对买者权利的确认。这两份文件起着买卖通知书的作用,来加强口头达成的买卖协议。这些文件的重要性在于在存在争议的时候,它们是最有力的法律证据。在古代埃及土地买卖要在证人面前进行并且还要记录在案。早在第4王朝时期政府要求所有的土地买卖都必须登记。土地的买卖合同要呈交给维西尔确认和登记以使合同具有合法性。一旦被登记在册,维西尔就会确保买者的所有权。然后,双方要把买卖合同归档于政府的档案室,作为交易的证据存留。这些文件可以使政府明确谁是土地税的交纳者。如果买方不能支付全部的钱款,在三年之内,卖方可以返还支付的钱款然后取消买卖合同土地的出租租契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存在的。典型的耕地的租契包括如下内容: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关于土地的描述(比如地界、土地所在的具体的位置)、详细的关于租金的规定(很多材料表明,承租者可以以出产物来支付租金)。通常土地的所有者要向承租者提供一定数量的种子。所以,承租者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一定数量的出产物。如果出现违约,按不同的责任人承担不同的责任。如果是出租方违约,他要向对方赔偿出产量的四分之一;若是承租者毁约,他不但要返还给土地所有者种子,还要赔偿全部的租金;如果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那承租者不需要支付租金,但要返还种子。在后埃及时代,土地兼并十分活跃,租佃土地十分流行,从现有翻译的舍易斯时代的租约公文书可以看到租税额度之高令人惊讶,(如佃主可得收获的5/6)这造成了严重后果,从第24王朝统治者就开始制定限制高利贷和债务奴役的法律:博克霍里斯法老改革中有:凡借钱而未曾立约且发誓证明其不曾欠款者,可以不付债款。而贷款与人,取得契约者,收回母金时,所加利息,立法者不许它超过一倍。立法者认为财产应属于买得财产或得自赠礼之人,而只许从债务人的财产中收取债款,不许剥夺债务人的自由,而公民本身只能属于国家,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为了私债而将兵士召回使公共安全受到危害那是荒谬的。古代埃及税收在古代埃及尽管存在着很多其他的税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财产税。简单地说,“私人土地的所有者必须向法老交纳一定的税款”。在历史的早期,政府就以普查的形式进行财政的管理,开始是两年一次后来变成了一年一次。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丈量土地和统计其他形式的财产(如:牲畜、贵重金属等)以此来衡量税收的标准。这些登记的土地和其他私有财产的清单是纳税的基础。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甚至贯穿整个古代时期,古埃及并不是交纳的“货币”而是以谷物、劳役或者其他农产品的形式纳税的。政府官员会对不纳税者进行鞭打。在收获的季节,当书吏去登记税收的时候,某些官员会带着随从人员对那些不能完成纳税任务的居民进行鞭打。因为每年是丰年还是歉收都和尼罗河水的泛滥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政府会仔细测量并记录水位。然后通过这些信息来调整税收的数量。在中王国(公元前2133年-公元前1786年)末期直到新王国(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085年)时期,税收清单都经过汇编然后由被称为“白房子”的国库登记。表明土地的买方在购买土地时要交纳一个单独税种的资料也是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埃及的法律似乎认可合理的关于税务的拖欠。例如,如果第三方抢劫了一个纳税者以致使他无法正常纳税,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就会被宽恕。实际的税收工作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尽管有其他部门的协助,但是税收的工作主要是由维西尔负责的。这就像在古王国时期,各州把各自的税收交给中央。到中王国时期,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进行收税、清查记录和一些日常工作。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古埃及人交纳的是牲畜、谷物、酒,油和其他形式的农产品。所以,除了书吏的管理工作外,税收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存储设施。第20王朝(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085年)的威尔伯纸草提供了许多关于土地和税收的详细资料。它记录的都是私人所有者归于自己的土地上的税。书吏用黑色墨水记录土地的尺寸并用红色的墨水记录其价值和应交纳的税的数量。似乎税收的制定者在决定土地的价值时要考虑许多的因素。比如,土地的位置、土地所有者的期望、土地的灌溉情况以及期望的产量标准等。一般的税率是全部产量的30%,这和现在的税率相比是很低的。尽管大部分的居民和集体都要纳税,但是有一些是被赦免的,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免除税收。州长、法官和祭司是有豁免权的,至少是被减少了税收。州长和法官都是因为其俸禄被免税的。第18王朝(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320年)免除了法官的纳税义务。想以此来达到制止法官受贿的目的。在理论上,如果法官允许保有他们的全部收入,那么他们收受贿赂的可能性就小很多。我们知道,在某些时期,法老也免除了某些神庙的纳税义务。如:第5王朝的《尼斐利尔卡拉王的阿拜多斯敕令》,把阿拜多斯的奥西里斯神职人员从国家的强制劳动中解放出来。凡违反法令的任何官员和王家挚友,均将被革职法办,没收财务,以致被发配劳动。第6王朝(约公元前2345年-公元前2181年)的《珀辟二世王的科普托斯敕令》则免除了与敏神经济有联系的人。这种对神庙税收的免除,反映了寺庙势力的强大和不可侵犯性。据第23王朝时期的《阿蒙关于转让土地占有的命令》记载,阿蒙神庙的最高祭司犹列契,把16次用白银购买的516斯塔特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奴隶、牲畜和其他不动产转让给其子亥木阿赛。而出卖土地者多数是农民、士兵和市民。这也反映了中等自由民阶层和中小土地者的严重分化与破产。到公元前8世纪的第24王朝时,法老博克霍里斯(Bocohoris,约公元前720—前715年)不得不公布法律,限制债务奴隶制的发展。博克霍里斯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持纳税和服兵役的自由民数量,保证国家的兵源。但是,社会的分化,债务奴隶制的流行并非改革所能解决的。所以,到了第26王朝阿摩西斯时代,为了缓和由于财产不断分化而引起的社会危机,并保证国家的税收来源,不得不另行颁布法律:“??每一埃及人每年要到他的诺姆的首长那里去报告他的生活情况,而如果他不这样做或不来证明他在过着忠诚老实的生活时,他便要被处以死刑。”契约制度

(1)出现多种形式契约,广泛适用于土地买卖、借贷、租赁、合伙等。最流行的是借贷契约,借贷契约的标的物主要是金钱和谷物。债务人可以以本人或亲属的人身,以及木乃伊作为抵押和担保,博克贺利斯王时废除债务奴役制,但法老和寺庙不在其列。(2)债务契约的签订必须采取一种庄严宣誓的形式,在祭司和官吏的面前签订契约,这一形式要求直到博克贺利斯王时代才被免除。订立土地买卖的契约则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应依次经过三道手续:钱款付清协议,卖方保证不得有第三者对该土地主张任何权利,买主开始占有土地。这三道手续须在法院办理,并在土地登记簿上完成过户手续,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自买方实际占有土地时开始。

早期绝大部分的交易(国内和国外的)主要是以简单的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甚至在新王国时期,记载的戴尔美迪那的工人仍然是进行的物物交换。尽管如此,古埃及人还是形成了关于真正契约的基本原则,和同时期的物物交换相比,双方的交换要依赖双方对未来的一些承诺。埃尔曼曾说古代埃及的契约法就像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许多其他方面的法律一样,在订立契约方面也是男女平等,妇女有和男人订立契约的法律资格。古王国时期,交易中有关买卖销售的文契,一般是有购买人的印章,签署了数个证人名字,记录在纸草上的文契,即意味着是“已封缄的”合同,古埃及人称之为“htm”尽管古王国时期,这类销售活动文契极为罕见,但后世的一些学者相信,古王国时期,埃及买卖活动已经十分活跃,其有关这方面的文契制作在实践中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了。当时,实物流转中还有一种主要的交易记载方式称之为“imyt-pr”,照字面的意思是“关于屋里有些什么东西的文据”,但一开始这一文契并非买卖合同。当代美国学者JH.Johnson认为,“imyt-pr”仅适用于个别人之间,特别是某人死后未留下遗嘱时,它是其遗产继承人就财产的继承与转让的一种书面形式。因此在古王国时期,它可能是源自对遗产流转的记录,一直流传到中王国时期,扩展到各种类型财产的转让关系,甚至适用于一般等价物(即钱)的交易。有的文献记载表明,大约在中王国晚期,一笔贸易的合法性,或者一项贸易行为是否完成,古埃及出现了以下四个独特的确认方法:第一,由地方法官决定;第二,在底比斯等南部城市,一般借助于誓言和供货者的实物来加以确定;第三,在同一位地方长官的监督下,写下一个载有上述内容的书面字据,并保留在他的办公室;第四,在这一书面字据上加盖正式的印章。这一字据因此被称为“已封缄的文契”,视为一分合同。古埃及的商业交易中见证交易出现了一种更为正式的形式,即公证。从上述订立契约的步骤来看,这一公证形式已颇为规范,由独立的地方法官负责主持这类见证活动,并予以保存合同副本。古王国时期至中王国时期的“imyt-pr”或“交换文据”,在新王国时期铭文中的记载甚是模糊,但内容却更为简明。一份买卖合同的条款一般包含有交易标的、价格收据以及对交易履行义务的保证。买卖交易所涉及的标的似乎也有所增加。在古代埃及,已出现了合伙契约。它是两人以上旨在共同经营某种行业而签订的契约,在赢利时共享红利,在亏本时共同承担风险,根据协议在分清股本后可中止合伙行为。合伙契约大体包括以下一些条目,即具体日期、合伙人、特定表述(如“对你我们负共同责任”之类)、誓言以及证人名字。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在古代埃及,还保留了母系氏族的遗风。子女一般从母名,在亲属中外祖父和舅父的地位最为尊贵,妇女为“家庭的统治者”,同男子一样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可以自主签署转移财产的契约、订立遗嘱、充当证人和提起诉讼。例如:萨卡拉(Saqqara)发现的一篇第3王朝末期撰写的自传体铭文中提到贵族梅腾的母亲拥有50斯塔特的土地,并以“家庭协议”的方式转让给她的子女,而且这份不动产转让协议还被呈送到某个公共权利机关。在记录新王国土地问题的最重要文献——威尔伯纸草中提到许多女子小土地所有者,她们在所有的小土地占有者中的比例为10.8﹪。此外,纸草中还提到两位女性为两位书吏耕种土地。在古代埃及,原则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事实上存在着纳妾和蓄婢的现象。第6王朝的国王特悌和珀辟一世都至少拥有两个妻子。特悌作为新王朝的创建者,与第5王朝并未断绝关系。他与乌那斯王的女儿伊普特结婚,继而又与著名的维西尔美列卢卡联婚,娶了他的长女塞什塞斯赫特为妃。为保证王室血统的纯洁,允许王室内部成员之间通婚,但此传统在第18王朝时开始改变。第18王朝的一些法老娶了异国的妻子,生下的孩子后来也继承了王位。父女之间、兄妹之间的婚姻除了在王室存在,在民间基本上是没有的。但是,叔叔和侄女、同父异母兄妹之间的婚姻似乎是合法的。依照传统,在婚姻开始之前,新郎和新娘要互相交换一些财产。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财产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礼物”,但是,学者们通常都认为二者一样。新郎要交给新娘的父亲一些财产,目的是为了补偿新娘的家庭。后来,似乎发展为新郎把这些财物直接交给新娘。这些财物包括我们通常称为货币的东西,还有一些数量的谷物。新娘的父亲会给新婚夫妇礼物还有嫁妆。嫁妆的价值一般都高于新郎给予的财物。此外,结婚时,新娘还会带来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主要包括:饰品、床、镜子、衣服和其他一些东西。奇怪的是,尽管名义上这些物品归新娘所有,但是新郎可以自由处置新娘的物品。即使离婚,也不需要返还同样的物品,只要相似或价值相等就可以。新娘还会给新郎维持生活的钱。如果丈夫先行去世,这些钱可以不按遗嘱直接由妻子继承。妻子死后由子女继承。不管有没有收到妻子的财物,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有赡养妻子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财产方面,至少在新王国时期,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赚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三分之二属于丈夫,三分之一属于妻子。尽管丈夫可以出卖或转让夫妻的共同财产,但他要补偿给妻子等量的财物。在婚姻期间,妻子不会真正控制自己的三分之一的财产。只有当婚姻结束时——离婚或者丈夫死亡——这种状况才会结束。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处理结婚时女子带来的财产。婚姻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送给新娘的礼物,这种礼物是虚假的,因为只有在离婚的时候,妻子才能得到。2.妻子的物品,即嫁妆,这是由女方为其女儿准备的。一般包括家具、家用物品、妇女的衣服和首饰、音乐器具以及少量的钱。在古代埃及,嫁妆是归妇女所有的。3.供养金,这在许多文件中都可以看到。这是由丈夫或丈夫的父亲付给妻子的一笔“虚拟”的资金。只有离婚时,妇女才有权索要这笔钱。4.共同的财产。5.男方父母的财产,属于丈夫由他带入家庭的财产。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说的所有权利,都是在妻子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的。这样,婚姻协议保证了那些被遗弃的妇女不但收回了她的嫁妆,而且还得到了生活费用。因此,对丈夫来说,离婚要付出巨大代价,婚姻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离婚的一种制约因素。离婚古代埃及也有离婚现象的出现。不能生育可能是离婚的一个最普遍的理由。在古代埃及,离婚完全自由,双方均有同等主张的权利。已知最早的关于丈夫有权提出离婚的案件发生在第12王朝(公元前1991年-公元前1786年),但是第一个妻子对丈夫提起离婚诉讼的案件却发生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关于养老金支付合同的条款可能对男子提出离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为其赔偿是巨额的。如系出于男方主张时,妻通常都能得到一笔巨款。大量的资料显示:如果丈夫在30天内不能还清前妻的嫁妆,那他要继续赡养妻子和孩子直到还清为止。因为赡养费用远远高于嫁妆的价值,所以一般提出离婚的丈夫都有能力返还妻子的嫁妆。很明显,如果是因为妻子有罪或通奸,丈夫就不必返还妻子任何形式的财物。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妻子通奸而离婚,丈夫就要要支付妻子大量的财物,包括:结婚前丈夫给妻子的财物、妻子的嫁妆、属于妻子自己的东西、在结婚前妻子给丈夫的维持家庭生活的基金还有夫妻共同财产的三分之一。如果是妻子提出离婚,那她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财物给丈夫,尽管她会丧失一些财物。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通常妻子也可以保有属于她的其他的财产。如果被起诉的一方发现是有过错的,那他/她就要放弃夫妻的共同财产。古埃及的任何时期,结婚和离婚都是很普遍的。在丈夫依然健在的时候妻子就离开是很普遍的现象。当男子离婚后而再婚,那他就要和新娘签订新的养老金支付合同。这就意味着第一次婚姻中的子女将会丧失一大笔可以继承的财产。2.继承法

在古代埃及,存在着无遗嘱的继承和有遗嘱的继承两种方式。如果没有遗嘱,全体子女可平均继承遗产,因此,财产首先传给死者的子女。如果没有子女的,由死者的兄弟姐妹平均继承。如果死者既没有子女也没有兄弟姐妹,就由死者的父母继承。一般来说,妻子和丈夫都不能继承对方的遗产。似乎由子女继承母亲的嫁妆。所以,在丈夫去世后,妻子仍可以靠自己的嫁妆和夫妻共同财产的三分之一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长子在继承方面享有一定的特权和优势。通常,也是由长子继承父亲的职位。长子也要负责父母的祭祀,这样看来,他所继承的多余的部分就是对他承担更多义务的一种补偿。如果长子不能或不愿意负责父母的丧葬和祭祀,也可以由其他的子女接管。在这种情况下,顺位的“长子”就会被赋予长子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然后,代长子就会管理他父亲的财产,并变成他母亲和其兄弟姐妹的监护人。一般地产是不可分割继承的。在实际的文献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允许房屋和耕地保持其完整性。所以,子女都是共同继承父母的地产的。共同所有的地产由长子或代长子管理,但是,其他的继承者可以要求进行财产分割。如果其他的兄弟姐妹比他先去世,那他就可以继承兄弟姐妹从父亲那继承的那部分遗产。子女甚至连父亲的债务都要继承,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谓的“父债子偿”吧。在古代埃及,遗嘱被赋予法律效力。据说阿蒙尼姆赫特三世(公元前1842年-公元前1797年)时期留下来的一份遗嘱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份遗嘱。遗嘱必须有官方记录才能保证它的合法性。男人和妇女都有权利执行合法的遗嘱。立遗嘱者不需要通过发誓来确保他的遗嘱的合法性。为了使遗嘱具有合法性,是否像其他文件那样需要有证人的存在,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确切的说明。立遗嘱者也可以变更所立的遗嘱。因为直到立遗嘱者死后遗嘱才开始生效,所以,古埃及法律认为遗嘱是可以撤消和废止的。可以通过订立新的遗嘱来撤消以前的,但是否还有其他合法的方式还不太清楚。为了管理继承的共同的地产,立遗嘱者会指派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指派,那就由政府来决定。如前所述,妻子对她的嫁妆和夫妻共同财产的三分之一拥有支配权。所以,不管丈夫的遗嘱里有没有涉及到,丈夫死后。三分之一的共同财产就会归妻子所有。但是在实际中,丈夫都会留给妻子多余三分之一的财产以维持她的生活。作为惯例,女儿可以以嫁妆的形式提前继承父亲的财产,但是儿子就必须等到父亲去世后才可以继承。立遗嘱者有权决定给子女的财产的数量,他可以把财产留给任何一个孩子,同样的,也可以取消任何一个子女的继承权。不过除非子女表示同意,立遗嘱者才可以剥夺所有子女的继承权。在古王国时期,某些政府职位也是世袭的,比如州长和维西尔。在理论上,法老有任命州长的权力,但实际上法老不会关注州长的继承人问题。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子承父位合乎习惯,也符合奥西里斯和荷鲁斯的深化模式即符合子葬父并、为父报仇的典型,而世袭原则有时(如第12王朝)造成继承人过早加冕的情况。但也有副将作为继承人和指定继承人(如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三世和四世)的情况。而在新王国时期,新国王须由阿蒙的神喻指定或承认,才能保证其王位的合法性。可见,直接“神权”的重要性超过王朝的合法性。妇女甚至可以成为法老,如第18王朝的女法老哈特舍普苏特。中王国尤其是后期的几个王后,如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原配王后泰伊和拉美西斯二世的原配王后尼弗太里都被授予特殊的尊号。礼拜“阿蒙神妻”是公主和王后们的职责,这说明妇女和女性在礼拜宇宙神中的主要作用。但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埃及王统观念中存在过母系政权。79犯罪与刑罚制度

具有犯罪与侵权不分,刑罚种类繁多,广泛适用死刑和残害肢体刑的特点。最严重的犯罪行为是国事罪,即背叛、暴动和阴谋反对国家,对这种罪犯,不仅本人处死,而且株连家属,尸体抛入河中,不得埋葬;泄露国家机密、违反宗教祭祀规则等也处以死刑;甚至违背誓言、诬告等行为也难免一死。死刑适用范围相当广泛,手段也很残忍,如杀父罪处以凌迟,最后再烧死。残害肢体刑也广泛适用,割手、耳、鼻、舌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