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1.(2023·湖南郴州一中模拟)野生型水稻叶片的绿色由B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在培育过程中,发现了叶片为黄色的突变体,由基因B突变为B1导致,将突变体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黄色=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的绿色与黄色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水稻叶片为黄色突变体的基因型有两种C.将F1自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BB、1/3BB1D.F1表型及比例出现的原因是B1B1纯合致死2.(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玉米籽粒饱满和凹陷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饱满对凹陷为显性。让纯合籽粒饱满和籽粒凹陷植株杂交得F1,F1植株自交得F2,又让F2植株继续自交产生F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B.F2籽粒饱满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F3籽粒饱满植株中3/5能稳定遗传D.F3植株中的籽粒饱满与凹陷的比值为7∶33.(2023·重庆模拟)进行有性生殖的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R基因决定雄株,r+基因决定两性植株,r基因决定雌株,R对r+、r是显性,r+对r是显性(如:Rr+是雄株,r+r是两性植株,rr是雌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R_的植株不能通过自交判断其基因型B.通过自交或与雌株杂交可判断两性植株的基因型C.在Rr和rr各占一半的群体内随机传粉,子代中雄株比例小于雌株D.在r+r+和r+r各占一半的群体内随机传粉,子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4.(2023·湖南三模)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将纯合的白花品系甲和纯合的红花品系乙杂交得F1,F1开红花,让F1与甲杂交得F2,F2中红花∶白花=1∶7。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7B.该花色的遗传只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C.若让F1自交得子代,子代中红花基因型的种类数比白花的多D.F2出现1∶7的条件之一是F1产生8种基因型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5.(2023·河南平顶山二模)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让橙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F1自交,F2的花色为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27∶9∶3∶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F1的基因型应为AaBb,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F1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B.F1黄花植株和浅橙花植株杂交,后代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1∶1∶1∶1C.F2的结果可能是含a的花粉萌发率为1/4导致的D.F2的结果可能是1/3aa植株幼苗期死亡导致的6.(2023·河北沧州一模)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且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含b基因的雄配子仅1/3可育,多对基因型为Bb的雌、雄果蝇杂交。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F1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中B∶b=5∶1B.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灰身果蝇中纯合子占5/9C.亲代产生的可育配子中B∶b=2∶1D.让基因型为Bb的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做正交和反交,F1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相同7.(2023·北京西城一模)现有四个转Bt基因的抗虫棉纯合品系(基因型为BtBt),为研究Bt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杂交组合F1F2(F1自交后代)甲×乙全部为抗虫植株抗虫301株,不抗虫20株乙×丙全部为抗虫植株抗虫551株,不抗虫15株乙×丁全部为抗虫植株抗虫407株,不抗虫0株A.甲与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乙与丁的Bt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C.乙、丙和丁的Bt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2中约1/4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考点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8.(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先天性夜盲症是X染色体上的一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可知致病基因为隐性B.患病孩子的性别为男孩,该致病基因来源于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C.表现正常的女儿与表现正常的男人结婚,后代可能出现夜盲症患者D.先天性夜盲症女性患者的儿子和父亲一定是患者,女儿也可能是患者9.(2023·湖南永州三模)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d1、d2两种,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部分个体含有的致病基因如图所示,已知Ⅱ1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其他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Ⅱ4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儿不患该遗传病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2C.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遗传病的概率不能确定D.若Ⅱ1含有致病基因d1d2,出现的原因可能是Ⅰ2减数分裂发生了异常10.(2023·湖南模拟)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研究团队采用基因工程将一个能使受精卵卵壳呈现黑色且蚕丝柔软的基因导入一批雌蚕中,若考虑变异只发生在细胞核且子代只有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的前提下,让这些雌蚕与群体中的雄蚕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基因仅导入常染色体上,子代的基因型才与亲本一致B.若F2的表型比例为1∶1∶1∶1,则导入的基因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C.若F3中产黑色卵个体占3/4,则导入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D.当导入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时,F3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1/411.(2023·河南模拟)猕猴桃是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雄株上雌蕊不发育的原因是Y染色体上存在SyG1基因,该基因可抑制雌蕊发育,研究发现可通过外施细胞分裂素让雄花中部分雌蕊发育。现将一雌株和一经细胞分裂素处理的雄株一起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植株均产生卵细胞,仅雄株产生含SyG1基因的卵细胞B.两株杂交所得F1雌雄比为1∶1,自然条件下雄株中雌蕊不发育C.雄株上可同时存在雄花和两性花,均能进行自花传粉D.若F1个体均存活,则雄株自交所得F1中XX∶XY∶YY=1∶2∶112.(2023·江苏南京二模)某动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该种群中出现一种显性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位置,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下列杂交组合及结论正确的是()A.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全为突变体,则基因只能位于Z染色体上B.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全为突变体,则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中雄性全为突变体,雌性全为正常个体,则基因只能位于Z染色体上D.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中突变体∶正常体=1∶1,则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13.(2023·河北联考模拟)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XXY为雌性可育;XYY为雄性可育;XO为雄性不育;XXX、YO、YY均在胚胎期死亡。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及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合及亲本表型F1表型及比例组合一:残翅红眼♀×长翅白眼♂长翅红眼♀920、长翅红眼♂927组合二:残翅红眼♂×长翅白眼♀长翅红眼♀920、长翅白眼♂927、长翅白眼♀1A.仅根据组合一即可判断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B.组合一中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比例为3/4C.组合二F1长翅白眼雌蝇的产生可能与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有关D.组合二中F1长翅白眼雌蝇与正常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果蝇∶雄果蝇=1∶114.(2023·湖南联考模拟)果蝇的红眼与紫眼为一对相对性状,选取一只红眼雌蝇与一只紫眼雄蝇杂交,子代中红眼雌蝇∶紫眼雌蝇∶红眼雄蝇∶紫眼雄蝇=1∶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此结果可以排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据此结果可以确定子代中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4或3/4C.若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红眼雄蝇占1/8D.根据子代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结果,可以确定基因是否仅位于X染色体15.(2023·湖南模拟)某家系中甲(A/a)、乙(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图1所示,图2表示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根据图1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2)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对1、2、3、4号个体中关于甲病的致病基因用某种限制酶进行剪切,剪切后的片段进行电泳。根据电泳结果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理由是
。
若3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3号的基因型为。若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6000个碱基对)发生了1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则替换的碱基的位置在距离基因的一端第个碱基对处,该突变对其表达的肽链影响的结果可能是。(3)若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则9号个体正常的概率是。
B组能力提升练1.(不定项)(2023·湖南长沙一模)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1/3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随机交配得到F1,F1中野生型∶匍匐型=2∶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代中匍匐型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B.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C.F1中匍匐型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F1自由交配所得F2中a基因频率比F1中a基因频率低2.(2023·湖南师大附中三模)研究发现单基因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死亡是女性无法生育的原因之一。下图甲为某不孕女性家族系谱图,对家族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基因的一条链进行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注:箭头处GA表示一个基因模板链该位点为G,另一个为A;G表示此位点两条链都为G。乙A.由图乙可知,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B.卵母细胞死亡导致的不育为隐性性状C.Ⅱ1不育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碱基对发生了增添D.Ⅱ5和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83.(不定项)(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二倍体白麦瓶草花色有红花(A)和黄花(a)、果实有大瓶(B)和小瓶(b)。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和Y染色体上与育性相关的基因位置如图所示,其中雌性抑制基因可抑制雌性育性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雌性抑制基因和雌性育性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三体XXX白麦瓶草性别为雌性,XXY白麦瓶草性别为雄性C.红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即可证明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图示染色体上D.正常纯合小瓶雌株与正常纯合大瓶雄株杂交后代中雌性均为大瓶、雄性均为小瓶,可证明B/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4.(2023·浙江卷)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判断依据是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个体(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
5.(2023·河北模拟预测)某繁殖力极强的昆虫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红眼直翅(野生型),经诱变获得了紫眼突变个体和卷翅突变个体。眼色和翅形分别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利用上述材料进行四对亲本的杂交实验,如表所示。杂交组合PF1F2①紫眼×紫眼紫眼紫眼②红眼×紫眼红眼红眼∶紫眼=3∶1③卷翅×卷翅卷翅∶直翅=2∶1卷翅∶直翅=1∶1④卷翅×直翅卷翅∶直翅=1∶1卷翅∶直翅=
注:表中F2为F1自由交配的后代。回答下列问题。(1)对杂交组合②的F2进行性别鉴定,若发现紫眼个体都是雌性,则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填“常”“X”或“Z”)染色体上(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亲本红眼和紫眼个体的性别分别是、。
(2)卷翅基因为(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④的F2中卷翅∶直翅=。
(3)科研人员又利用野生型该昆虫(直刚毛)进行诱变育种,获得了卷刚毛突变体。已知直刚毛对卷刚毛为完全显性,且该种昆虫的直刚毛和卷刚毛、红眼和紫眼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这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卷刚毛突变体、紫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C组专项命题培优练1.[电泳图谱与遗传系谱图分析](不定项)(2023·湖南长沙明德中学模拟)下图表示某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且这种遗传病只有在成年后才发病,因此不确定小孩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由于采样时将样本弄混,无法对应甲、乙、丙、丁4份检测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1号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为样本甲所示结果B.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3号和4号个体成年后都会患病C.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3号和4号的基因型不同D.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2.[电泳图谱与遗传定律综合判定](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模)引发小麦白粉病的白粉菌种类繁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现有的抗病基因反复利用导致白粉菌抗性提高,研究人员尝试发掘和利用新的抗病基因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害。(1)研究者发现一小麦抗白粉病新品系C2,利用C2和台长29(感病)两品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杂交组合杂交后代的表型抗病/株感病/株1♂C2×♀台长292802♀C2×♂台长293603F1自交289961、2组杂交实验称为实验。结果说明为显性性状。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为探究C2抗病基因的位置,研究者提取F2中30株抗病和感病植株的DNA,检测2号、7号等染色体上特异的SSR(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染色体的SSR长短不同,可利用电泳技术将其分开),部分检测结果如图。结果显示,F2感病植株2号染色体上的SSR绝大多数仅有一种条带,而F2感病植株7号染色体上的SSR有三种情况,理论上比例为。由此可确定,C2的抗病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F230株感病植株中有一株在2号染色体上的SSR检测出两种条带,这最可能是由于F1减数分裂时的结果。(3)抗白粉病品系C5的抗病基因与C2的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为探究两品系的抗病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用6种不同的白粉菌株对C2和C5分别进行染病检测,结果见下表。品种/品系白粉菌菌株123456C2感病感病感病感病抗病抗病C5抗病抗病感病抗病抗病感病由结果推知,C2和C5的抗病基因为(填“同一”或“不同”)抗病基因。
(4)自然界中白粉菌的种类繁多,请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培育新型抗白粉病小麦的育种思路:
。
3.[“剂量补偿效应”与伴性遗传](2023·广东一模)雌猫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细胞中的1条X染色体会随机失活,形成巴氏小体,只有1条X染色体保留活性。巴氏小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重新激活。某种猫的毛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XO(黄色)和XB(黑色)控制,由于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基因型为XBXO的个体表型为黑黄相间(玳瑁猫)。(1)基因型为XBXO的雌猫在发育早期,如果某胚胎细胞中携带XB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则由该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而形成的皮肤上会长出色体毛;同理,如果某细胞中携带XO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则相应的皮肤上会长出色体毛,因此呈现黑黄相间。
(2)黄色雌猫和黑色雄猫交配,正常情况下后代的表型有。
(3)若上述黄色雌猫和黑色雄猫交配所生的后代中出现一只玳瑁雄猫,其形成原因是:在减数分裂Ⅰ的期,,然后该精子与正常的含XO基因的卵细胞结合。
(4)研究发现,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如图。当某条X染色体失活中心上的Xist基因转录出XistRNA后,该分子能起到的作用,使该X染色体失活。Tsix基因是Xist基因的反义基因(其模板链位于Xist基因的非模板链上),该基因转录得到的TsixRNA通过,就会阻止XistRNA发挥作用,使表达该基因的X染色体保持活性。
(5)人类同样具有上述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科学家希望能将该机制应用于21三体综合征的治疗研究,简述其研究设想:。
答案:【A组基础对点练】1.D解析黄色突变体的基因型为BB1,将突变体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黄色=1∶2(B1B1致死),是等位基因B和B1分离的结果,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错误;水稻叶片为黄色突变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为BB1,B项错误;将F1自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5BB、2/5B1B,C项错误;理论上BB1自交,结果为1/4BB、1/2BB1、1/4B1B1,绿色(BB)∶黄色(B1_)=1∶3,F1表型及比例出现的原因是B1B1纯合致死,D项正确。2.D解析设相关基因是A/a,结合题意可知,亲代是AA×aa,F1是Aa,F1植株自交得F2,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F2自交时,AA和aa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能够稳定遗传,占1/2,A项正确;F2植株中籽粒饱满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AA、2/3Aa,其中Aa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占2/3,B项正确;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令其自交,F3中有3/8AA、2/8Aa、3/8aa,籽粒饱满植株(A_)中3/5能稳定遗传(AA),且籽粒饱满与凹陷的比值为5∶3,C项正确,D项错误。3.C解析基因型为R_的植株全为雄株,不能进行自交,所以不能通过自交判断其基因型,A项正确;r+r+自交子代全为两性植株,r+r自交子代两性植株(r+_)∶雌株(rr)=3∶1,r+r+与rr杂交子代全为两性植株,r+r与rr杂交子代两性植株(r+r)∶雌株(rr)=1∶1,所以通过自交或与雌株杂交可判断两性植株的基因型,B项正确;在Rr(雄株)和rr(雌株)各占一半的群体内随机传粉,其实就是Rr×rr,子代中雄株(Rr)∶雌株(rr)=1∶1,C项错误;在r+r+和r+r(均为两性植株)各占一半的群体内随机传粉,其配子为3/4r+、1/4r,子代中杂合子比例为2×3/4×1/4=3/8,纯合子为5/8,D项正确。4.A解析由题意可知,只要表现为白色,则必定至少含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F1红花与甲的杂交实验可能为测交,若F1为杂合程度最高的杂合子,则F1测交后代红花(A_B_C_……)所占的比例为(1/2)n,题干中F2红花所占的比例为1/8,即(1/2)3,所以该花色的遗传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F1是含3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测交后代F2中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所占比例为1/8,所以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7,A项正确,B项错误;F1自交得子代,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共有27种,红花基因型的种类数为8种,白花基因型的种类数为278=19(种),所以红花基因型的种类数比白花的少,C项错误;F1是含3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所以会产生8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的数量通常不相等,D项错误。5.C解析F1均为黄花,黄花自交后产生四种类型的个体,说明F1应为双杂合子AaBb,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项错误;分析题意,让橙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F1自交,F2的花色为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27∶9∶3∶1,则黄花个体基因型是A_B_,橙花和白花分别是aaB_和A_bb,子代出现27∶9∶3∶1=9∶3∶1∶1/3,说明含有a基因的花粉不易萌发或某些幼苗生存能力差,故F1黄花植株(AaBb)和浅橙花植株(aabb)杂交,子代比例一定不是1∶1∶1∶1,B项错误;若含a的花粉萌发率为1/4,则AaBb的个体自交,逐对考虑,则雄配子A∶a=4∶1,雌配子A∶a=1∶1,子代中A_∶aa=9∶1,B和b不受影响,则子代中B_∶bb=3∶1,综合考虑,则子代中A_B_∶A_bb∶aaB_∶aabb=27∶9∶3∶1,C项正确;F2的花色为黄花∶白花∶橙花∶浅橙花=27∶9∶3∶1,F2的结果可能是2/3aa植株幼苗期死亡导致的,D项错误。6.B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Bb的雄果蝇产生的可育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B∶b=3∶1,基因型为Bb的雌果蝇产生的可育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B∶b=1∶1,由于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大于雌配子数量,因此亲代产生的可育配子中B∶b≠2∶1,F1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3∶4∶1,F1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中B∶b=(3×2+4)∶(1×2+4)=5∶3,A、C两项错误;F1个体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B∶b=(3×2+4)∶[(1×2+4)/3]=5∶1,因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25∶20∶3,F2灰身果蝇中纯合子占5/9,B项正确;由于含b基因的雄配子仅1/3可育,因此基因型为Bb的灰身果蝇产生的含B或b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不同,F1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不同,D项错误。7.D解析根据甲和乙杂交结果分析,F2中抗虫∶不抗虫=15∶1,该比值是9∶3∶3∶1的变形,可知甲与乙的Bt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项正确;乙和丁杂交,F1全部为抗虫植株,F2全部为抗虫植株,可推测乙与丁的Bt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B项正确;乙和丙杂交,F1全部为抗虫植株,F2既有抗虫植株又有不抗虫植株,但是抗虫植株远多于不抗虫植株,可推测乙、丙的Bt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结合B选项,乙、丙和丁的Bt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C项正确;不含Bt基因表现为不抗虫,含Bt基因表现为抗虫,因此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2中约1/2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项错误。8.B解析因表现正常的夫妇有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可确定致病基因为隐性,A项正确;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父母表现正常可知,患病孩子的母亲为携带者,患病孩子的性别为男孩,该致病基因来源于孩子的外祖母或外祖父,B项错误;表现正常的女儿可能是携带者,与表现正常的男人结婚,后代可能出现夜盲症患者,C项正确;女性先天性夜盲症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传给儿子,且其致病基因之一一定来自父亲,可确定女性患者的儿子和父亲一定是患者,如果该女性和患先天性夜盲症的男性结婚,女儿就是患者,和正常人结婚,女儿则表现正常,D项正确。9.D解析Ⅱ4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DXd1,与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女儿均会从父亲那里获得基因型为XD的精子,因而不患该遗传病,A项正确;Ⅱ3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d2Xd1,与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的儿子均患病,所生的女儿均正常,可见他们的子女患有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2,B项正确;Ⅱ2的基因型为Xd2Y,其与正常女性XDX婚配,由于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无法确定,因而二者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遗传病的概率不能确定,C项正确;已知Ⅱ1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Ⅱ1含有致病基因d1d2,即其基因型可表示为Xd2Xd1Y,则该个体的出现一定是异常的精子(10.B解析该基因导入细胞核中,①若导入常染色体上,则变异雌蚕的基因型是AO,②若导入Z染色体上,则变异雌蚕的基因型是ZAW,③若导入W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型是ZWA,雄蚕基因型则为①OO、②ZZ、③ZZ。当雌蚕的基因型是AO时,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O∶OO=1∶1,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不管哪一代的基因型均与亲本一致,当雌蚕的基因型是ZWA,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WA=1∶1,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不管哪一代的基因型也与亲本一致,A项错误;若导入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蚕的基因型是ZAW,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是ZAZ和ZW,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AZ∶ZZ∶ZAW∶ZW=1∶1∶1∶1,表型比例也是1∶1∶1∶1,B项正确;若导入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则雌蚕的基因型是ZWA,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WA=1∶1,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F2、F3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ZZ∶ZWA=1∶1,其中F3中产黑色卵的个体占1/2,C项错误;当导入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雌蚕的基因型是ZAW,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AZ∶ZW=1∶1,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AZ∶ZW∶ZAW=1∶1∶1∶1,F2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的情况有两种:①ZZ×ZAW和②ZAZ×ZW,前者子代(F3)基因型及比例为ZAZ∶ZW=1∶1,其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0,后者子代(F3)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AZ∶ZW∶ZAW=1∶1∶1∶1,其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1/4,D项错误。11.C解析因为外施细胞分裂素能让雄花中部分雌蕊发育,因此两植株均产生卵细胞,但是只有雄株含有Y染色体,且SyG1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仅雄株产生含SyG1基因的卵细胞,A项正确;该雌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该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因此两株杂交所得F1雌雄比为1∶1,且自然条件下雄株中存在SyG1基因,可抑制雌蕊发育,B项正确;雄株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下,只有部分雌蕊发育从而形成两性花,但仍有只开雄花的,这些雄花是无法进行自花传粉的,C项错误;雄株自交,即XY×XY,所得F1中XX∶XY∶YY=1∶2∶1,D项正确。12.C解析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纯合突变体(♂)与纯合正常个体(♀)杂交,即ZAZA×ZaW或AA×aa,F1全为突变体,无法确定基因位置,A项错误;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杂交,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即ZAW×ZaZa,F1中雄性(ZAZa)全为突变体,雌性(ZaW)全为正常体,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突变体,C项正确,D项错误。13.B解析假设控制翅型的等位基因用A、a表示,则根据组合一子代表型可确定长翅对残翅为显性。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则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aY,应为残翅,与实际实验结果不符,故该对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A项正确;根据组合二可确定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假设该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则组合一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相互交配下F2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比例为3/4×1/2=3/8,B项错误;组合二F1长翅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C项正确;组合二中F1长翅白眼雌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XX∶XY∶Y=2∶1∶2∶1,与正常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果蝇∶雄果蝇=1∶1,D项正确。14.C解析子代中雌雄比例为1∶1,表型之比为1∶1,因此这对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红眼雌蝇XAXa与紫眼雄蝇XaYa杂交,F1中XAXa∶XaXa∶XAYa∶XaYa=1∶1∶1∶1,红眼雌蝇∶紫眼雌蝇∶红眼雄蝇∶紫眼雄蝇=1∶1∶1∶1,符合题意,A项错误;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红眼可能是显性Aa,也可能是隐性aa,子代雌雄蝇均为Aa∶aa=1∶1,据此可以计算红眼的基因频率可能是1/4或3/4,但是当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亲代红眼雌蝇为XAXa,紫眼雄蝇为XaY,子代为XAXa∶XaXa∶XAY∶XaY=1∶1∶1∶1,据此可以计算红眼的基因频率为XA÷(XA+Xa)=1/3,若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XAXa∶XaXa∶XAYa∶XaYa=1∶1∶1∶1,可计算A的基因频率为1/4,B项错误;若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XAXa∶XaXa∶XAY∶XaY=1∶1∶1∶1,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雌配子为XA∶Xa=1∶3,雄配子为XA∶Xa∶Y=1∶1∶2,F2中红眼雄蝇的比例为1/4×1/2=1/8,C项正确;子代每个性状均有雌雄果蝇,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发生性状分离的杂交组合的子代中表型之比为3∶1,同时各性状的雌雄比例均为1∶1,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子代表型与亲代相同,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发生性状分离的杂交组合的子代中表型之比为3∶1,但是紫眼只有雄蝇,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Y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则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的结果与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相同,因此不能根据子代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结果确定基因是否仅位于X染色体,D项错误。15.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甲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应该相同,电泳结果也相同,而图2中3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电泳结果不同BBXAY2200(或3800)决定的氨基酸发生改变(或肽链在此处结束,使肽链变短)(3)77/104解析(1)由于已知致病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根据图1可知,甲病可能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伴X染色体隐性和伴Y染色体遗传,由于父亲为患者,而儿子和女儿均正常,则可以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根据父母双方无病,而子代患病,且患者为女儿,可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由于甲病的遗传方式有三种可能性,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3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应该相同,但是图2的电泳结果显示3号个体与4号个体的电泳结果不同,可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3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若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6000个碱基对)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结合电泳结果分析,a基因有两个片段3800和2200,而A片段的长度为6000,因此替换的碱基的位置在距离基因的一端2200(或3800)个碱基对处,由于此处的突变导致a基因可以被切成两个片段,同时含有基因A、a的个体的电泳结果有3个长度的片段。单个碱基的突变可能导致决定的氨基酸发生改变或者肽链在此处结束,使肽链变短。(3)要计算9号个体正常的概率,需要先分析4号个体和7号个体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型,4号个体为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但是在乙病方面其为表型正常的普通人,根据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即bb基因型的频率为1/625,可推导b的基因频率为1/25,B的基因频率为1(1/25)=24/25,则BB基因型的频率为(24/25)×(24/25),Bb基因型的频率为2×(24/25)×(1/25),据此可计算4号个体为Bb的比例为Bb÷(BB+Bb),即[2×(24/25)×(1/25)]÷[(24/25)×(24/25)+2×(24/25)×(1/25)]=1/13,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1/13Bb),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Y(1/3BB、2/3Bb),则9号个体正常(B_XA_)的概率是3/4×(11/13×2/3×1/4)=77/104。【B组能力提升练】1.AC解析若亲代中匍匐型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即亲代中aa占20%,AA占40%,Aa占40%,a配子占40%,A配子占60%,若不考虑致死,随机交配得到的F1中aa占16%,AA占36%,Aa占48%,因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1/3胚胎死亡,AA比例变为24%,重新分配比例后,F1中aa占2/11,AA占3/11,Aa占6/11,则F1中野生型∶匍匐型=2∶9,A、C两项正确,B项错误;AA个体有1/3死亡,故自由交配后A的基因频率降低,a的基因频率升高,D项错误。2.D解析由图乙可知,Ⅱ1的测序结果和Ⅰ1的结果相同,和Ⅰ2的结果不同,则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A项错误;Ⅰ2的此位点两条链都是G,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Ⅱ1的该位点一个基因模板链是G,另一个为A(发生了基因突变),Ⅱ1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显性性状,则卵母细胞死亡导致的不育为显性性状,B项错误;Ⅱ1不育的根本原因是基因模板链该位点的G变为了A,碱基对发生了替换,C项错误;假设该性状是由A/a控制的,则Ⅰ1的基因型是Aa,Ⅰ2的基因型是aa,则Ⅱ5的基因型是1/2Aa、1/2aa,与正常女性(aa)婚配,子代患病(女性才患病)的概率是1/2×1/2×1/2=1/8,D项正确。3.BC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雌性抑制基因和雌性育性基因分别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和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故不是等位基因,A项错误;根据题意分析,由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育性基因会促进雌性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因此三体XXX白麦瓶草性别为雌性,由于Y染色体上的雌性抑制基因会抑制雌性育性基因的表达,因此只要存在Y染色体,植株性别就表现为雄性,B项正确;红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正反交结果不一致,说明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即可证明控制花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即图示染色体上,C项正确;正常纯合小瓶雌株与正常纯合大瓶雄株杂交后代中雌性均为大瓶、雄性均为小瓶,可证明B/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D项正确。4.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和Ⅱ2均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其父亲Ⅱ1正常,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应患甲病,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2Ⅱ4(3)42/459(4)可以转运Cl患(乙)病解析(1)Ⅱ1和Ⅱ2均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其父亲Ⅱ1正常,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应患甲病,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由系谱图可知,Ⅱ4和Ⅱ5都是乙病患者,二者儿子Ⅲ4正常,则可推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的基因型为bb,其父亲Ⅱ4(乙病患者)的基因型为Bb(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的基因型为XbY,其父亲Ⅱ4(乙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只含有B基因)。若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则只需对Ⅱ4进行核酸杂交。若出现两条杂交带,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只有一条杂交带,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若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仅考虑乙病时,Ⅲ4的基因型为bb,Ⅱ4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Bb,二者所生患乙病女儿Ⅲ3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两种,且BB∶Bb=1∶2;若仅考虑甲病,由(1)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Ⅲ5为甲病患者,其基因型为aa,Ⅱ4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Aa,二者所生女儿Ⅲ3不患甲病,其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两种,且AA∶Aa=1∶2。综合考虑这两对基因,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2=4(种)。仅考虑甲病时,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即aa=1/2500,则可计算出a=1/50,A=49/50,人群中表型正常的男子(A_)所占的概率为11/2500=2499/2500,人群中杂合子Aa=2×(1/50)×(49/50)=98/2500,那么该正常男子为杂合子Aa的概率=(98/2500)÷(2499/2500)=2/51;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的基因型为2/3Aa,因此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出患甲病孩子aa的概率为(2/51)×(2/3)×(1/4)=1/153。仅考虑乙病时,人群中表型正常的男子的基因型均为bb,且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的基因型可能为1/3BB和2/3Bb,则二者生出患乙病孩子B_的概率为1/3+(2/3)×(1/2)=2/3。综合考虑这两种病,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53)×(2/3)=2/459。(4)甲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甲病杂合子的正常基因可以表达正常的转运Cl的载体蛋白,虽然异常基因表达的异常载体蛋白无法转运Cl,但是正常蛋白仍然可以转运Cl,从而使机体表现正常。乙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乙病杂合子的异常基因表达的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虽然正常基因表达的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但是也无法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因此杂合子表型为患(乙)病。5.答案(1)Z雄性雌性(2)显性7∶9(3)实验思路:选择卷刚毛突变体和紫眼突变体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交配得F2,统计F2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直刚毛红眼∶直刚毛紫眼∶卷刚毛红眼∶卷刚毛紫眼=9∶3∶3∶1,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直刚毛红眼∶直刚毛紫眼∶卷刚毛红眼=2∶1∶1,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1)由杂交组合②的F1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若F2紫眼个体都是雌性,即F2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则眼色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若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F2紫眼个体应全部是雄性,与题意不符;若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F2紫眼个体全部是雌性,所以眼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红眼亲本(ZAZA)为雄性,紫眼亲本(ZaW)为雌性。(2)由杂交组合③可知,亲本全为卷翅,后代出现直翅,且卷翅∶直翅=2∶1,可以推知卷翅为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子致死,若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④亲本基因型组合为Bb×bb,F1中卷翅(Bb)∶直翅(bb)=1∶1,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b=1∶3,自由交配后产生的F2中直翅(bb)占3/4×3/4=9/16,卷翅(BB、Bb)占19/16=7/16,所以卷翅∶直翅=7∶9。(3)由题干可知,直刚毛为显性性状,卷刚毛为隐性性状,假设D控制直刚毛,d控制卷刚毛,则纯合卷刚毛突变体(眼色为野生型红眼)基因型为AAdd,纯合紫眼突变体(刚毛性状为野生型直刚毛)基因型为aaDD,野生型基因型为AADD,若要验证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需利用双杂合子AaDd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型比例是否符合9∶3∶3∶1,若符合,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不符合,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该实验思路为:选择卷刚毛突变体AAdd和紫眼突变体aaDD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交配得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直刚毛红眼∶直刚毛紫眼∶卷刚毛红眼∶卷刚毛紫眼=9∶3∶3∶1,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直刚毛红眼∶直刚毛紫眼∶卷刚毛红眼=2∶1∶1,则可说明亲本纯合卷刚毛突变体的A与d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只产生一种配子Ad,纯合紫眼突变体的a和D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也只产生一种配子aD,即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组专项命题培优练】1.ACD解析假定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1号为杂合子(相关基因用T、t表示),2号的基因型为tt,子代基因型Tt∶tt=1∶1,1、2、3、4个体的基因型只有2种,不会出现三种电泳结果,故1号只能为纯合子(TT),同理假定该致病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1号基因型为XTYT,均不可能对应甲(出现两条带,为杂合子),A项错误。该病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2号表现正常,故不携带致病基因,结合A选项的分析,1号只能为纯合子,其基因型是TT,2号的基因型为tt,子代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算分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体育产业经理《体育产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员工招聘与离职管理》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审计师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输血科技师输血操作规范考核答案及解析
- 微软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仪器仪表装调工常识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输液港的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金属器皿制作工岗后水平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公安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南通市人民医院妇科超声监测排卵考核
- 2025江苏海氧深冷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9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柞蚕蚕丝被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国家电网电工类能力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接近开关原理课件
- 人工智能+提升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分析报告
- 美甲美睫培训实习课件
- 安全监管图文口袋书(试行版)课件
- 舞蹈解剖学上肢骨课件
- 生物冶金绿色工艺-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