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9练习·素能拓展桃花源记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9练习·素能拓展桃花源记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9练习·素能拓展桃花源记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9练习·素能拓展桃花源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名词用作动词,惊异。)B.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C.未果,寻病终(果:名词,果实。)D.处处志之(志:名词,标记。)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交代。B.“初极狭,才通人”说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发觉,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下文写找寻桃花源却均未果作铺垫。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桃花源内人民的富足和淳朴,与桃花源外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对比。D.最后,渔人带着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为渔人不讲信用,将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自己再去找寻,是能够找到的。3.根据要求填写《桃花源记》中的句子。(1)写老少皆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桃花源人与世隔绝时间之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仙游记顾况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②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选自《全唐文》卷五二九,有删改)注:①〔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有象为之耕;禹葬会稽,有雁为之耘。后用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到这位老者问话时已过去8年。(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入山斫树(斫:砍。)B.具以实告(具:详细。)C.人舍中唯祭得杀(舍:舍弃。)D.不可寻省(寻:探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②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3)钱锺书说顾况的《仙游记》是“刻意拟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钱钟书作此评价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项,异: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C项,果:动词,实现。D项,志:动词,做记号。2.【答案】D【解析】D项,渔人再也找不到那个桃花源的情节,是为了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不是真实存在的。3.(1)【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答案】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答案】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1)【答案】C【解析】舍:房屋,句中指“家中”。句意为: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2)①【答案】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外地人,也非常惊讶诧异。问他们从什么地方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当时的政局怎么样。②【答案】李庭把实情详细告诉了他。李庭于是问:“我们愿意来这里居住,行吗?”(3)【答案】①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②两篇文章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③两篇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④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解析】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写“发现桃花源→辞别(处处志之)→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本文以温州李庭等人的行踪为线索,写“发现隐秘美好的地方→辞别(斫树记道)→再也找寻不到这个地方”。《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是为躲避战乱才来到这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的,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本文中,根据“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可知,李庭等人所到的地方资源丰富,环境美好,民风古朴,百姓守礼节,是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地方;根据“问所从来,袁晃贼平未,时政何若”,写老人询问战乱是否平定,询问国家的情况,从侧面说明这里的人们是为了拥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而避世于此,暗示外面社会的黑暗和动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参考译文:温州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到山里砍树,迷了路,遇见了漈水。漈水,在东越的方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当中有人和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跟着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地方,大约在瓯闽两地之间,草木茂盛的地方,有肥沃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有三百多户人家。四面环绕着高山,道路曲折,掩映在茂林之中。这里民俗古朴,人们非常懂得礼节,有种野鸟叫作鸲,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生,(如果无故)杀生就会发生地震。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从而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外地人,也非常惊讶诧异。问他们从什么地方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当时的政局怎么样。李庭把实情详细告诉了他。李庭于是问:“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