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青海省玉树市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青海省玉树市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青海省玉树市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青海省玉树市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青海省玉树市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青海省玉树市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所说的和所发生的一切情况都会像拼板游戏中的一块块图板那样各得其所。B.光怪陆离的人群,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C.小思在做事不认真,总是虚与委蛇,班主任因此多次找他谈话。D.“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所以散步是健康生活的不二法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流浪地球》展现的各种大场面、塑造的各种特技场景,让看惯了欧美特技的观众们也叹为观止。B.2019年3月31日,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在南滨路开跑,世界各地的跑迷们纷至沓来,尽享奔跑的盛宴。C.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交警支队组织部分退休老人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D.我们要挺直不屈的腰杆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骤雨,以不倒的姿势昂首走进每一个阴晦潮湿的日子。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卑劣(liè)驰骋(chěng)沼泽(zhǎo)强词夺理(qiáng)B.瞭望(liào)迂回(yú)龟裂(jūn)目眩神迷(xuàn)C.蛮横(hèng)虔诚(qián)晦暗(huì)不修边幅(fú)D.堕落(zhuì)妩媚(wú)抉择(jué)瞬息万变(shùn)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缄默(jiān)翩然(piān)羁绊(jī)挑拨离间(jiān)B.追溯(sù)旷野(kuànɡ)皑皑(ái)衰草连天(shuāi)C.恐吓(hè)砂砾(lì)寒噤(jìn)勤能补拙(zhuó)D.怅惘(wǎnɡ)狩猎(shòu)闭塞(sāi)叱咤风云(chì)5、下列关于作品表述有误的两项是()()A.琦君《桂花雨》是一篇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B.《伤仲永》中的仲永,原本是一个极有天赋的神童,但是因自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喜好卖弄才学,最终泯为众人,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在《北冥有鱼》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所刻画的振翼击水扶摇而上的“鹏”,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D.李清照《无题》中颈联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前句是写相思之苦,后句是写相知之深,“无”“有”相对,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对来宾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B.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C.她看过配料单后,自行换了一些配料如法炮制出这道菜。D.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7、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如果”“皎洁”“简直”词性分别是名词、连词、形容词、副词。B.“疏疏朗朗”“延安精神”“大彻大悟”“大呼小叫”四个短语结构相同。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清香吹来。D.“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这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了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21世纪教育刚版权所有B.《名人传》叙述三化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C.在《钢铁屉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渊。D.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9、古诗词默写填空(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10、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读书,越来越多的人读经典,读好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做的国民阅读率调查表明,中国的国民阅读率不断上升。而书店的书架和出版社的数据则表明,经典好书越来越有市场,内容含量不足的七拼八凑之作,越来越受冷落。城市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阅读带来了很大变化。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所A(昭示展示)的是集体阅读越来越成为时尚。阅读不只是融入群体的社交手段,还是人们个体的生存方式。互联网时代让迅速B(招揽招募)会员成为可能。科技的发展也让阅读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这些方面说,这确实是个阅读的好时代。(1)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词语。(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7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2018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渐成消费新时尚,供给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绿色共享、移动支付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增长新空间,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有力增强了城乡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新闻网报道:2018年十一长假期间,共有7.05亿人次选择出游度长假。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庆节让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口踏上旅程;10月1日,约10万民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八达岭长城景区清洁工每日背十余吨垃圾下山;10月3日当天,浙江省旅游收入逾80亿。蚂蜂窝旅行网联合“今日头条”发布了《2018国庆出游趋势报告》统计显示:(材料二)知名旅游专家刘思敏:黄金周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满足的是民众对家庭团聚的传统精神需求,黄金周满足的是以旅游消费为载体的现代精神需求。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应当设置三个固定七天长假:春节家庭团聚,五[0-9]{1,}.(9分)[0-9]{1,}.(9分)[0-9]{1,}.(9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并非只有7天。假期临近,人心浮动,经过七天长途奔波,还要恢复体力,前后算起来大概是十天,劳动生产率会受影响。现在,黄金周出行人群中,有近2亿从事一线劳动的年轻人,按1人每天创造100元计算,10天损失2000亿……北京大学世界遗产问题研究中心谢凝高教授:人满为患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破坏景观生态的严重现象,一些名胜古迹或坍塌或损坏,与其说是岁月的侵蚀,不如说是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他们不堪重负。(材料三)范戈成都:10月1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日在床上看各地景区排队,3日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日在家看景区公路变停车场,5日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6日在家看买不到火车票,7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8日在家看北上广进不了城。杂谈五味: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十一黄金周给了我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去名胜古迹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自然风景区直面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见闻;去繁华大都市目睹城市的时尚、繁荣和人间百态。靓靚亮亮:有个十一真正好,七天的时间我做主,去和家人团个圆,去和朋友喝个茶,去到郊外采个风,再去图书馆看个书,生活因此变美好。1.材料一中列举了“十一黄金周”哪些现状?请简要概括。2.材料一中的《2018国庆出游趋势报告》统计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3.最近,关于“是否取消‘十一黄金周’”的讨论异常激烈。你认为是否应该取消“十一黄金周”?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坚持不放弃程刚①初中时,我对化学特别感兴趣,而且成绩非常好,学校组织的各种化学竞赛我都拿一等奖。②初一下学期,教委组织化学竞赛,我代表学校顺利杀入决赛。教委将在决赛的20名选手中,推荐一名参加省里的竞赛。③学校希望我能拿下这个指标,下大力给我辅导。吴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也是化学课老师,他甚至连续几个周末不休息,专门给我一对一辅导。辅导效果很明显,每次模拟测试我都满分,难度也在逐渐提高。可我一点都不敢放松,因为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各个中学的尖子。④竞赛那天终于到了。吴老师带着我提前一天住进宾馆。可没想到的是,我却突然间感冒发烧40度,再加上考前有点紧张,晕倒在宾馆里……⑤我躺在医院里输液,校长和我的父母都赶了过来。我一直在哭,恨自己关键时候掉链子,害怕明天早上参加不了竞赛。⑥竞赛组知道了我的情况,让校长确定我明天能不能参加。校长便征求我的意见。母亲早就吓坏了,当校长征求我的意见的时候,她直接责问校长说:“校长,孩子都这样了,你还让他参加考试吗?他要是出了问题,你能负责吗……”校长有些脸红,急忙和母亲解释没有恶意。⑨虽然母亲不愿让我参加,我依然晕的天旋地转,但我感觉身体没那么糟,还想试一试。其实,我并不关心身体,而是害怕如果考不好,我在同学心中建立的化学尖子的形象就要毁掉,大家都会议论。⑧吴老师坚持让我参加,并对母亲说:“程刚今天晚上挂水,明天可能会好一些,这是10年来省市组织的第一次竞赛,不管怎样都要参加,如果坚持不下来中途离场也行,否则,他会遗憾的。”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并和吴老师吵了起来,她甚至提出带我回家,幸亏医生没同意。⑨第二天一大早,我感觉比昨天好多了,决定参加竞赛。吴老师将我送进了考场。⑩可能是考场环境太紧张,另外,高烧又上来了,我只答了一大半,便天旋地转再也答不下去了。吴老师急忙协调医生将我送出了考场,继续到医院输液……⑪在医院住了三天,我重新回到了学校。虽然病好了,但心情一直不好,总在为这次竞赛耿耿于怀。⑫这天下午,我们正在自习,吴老师走了进来,笑容满面的对大家说:“同学们,现在公布一个好消息,程刚同学被市里推荐参加省里化学竞赛……”我以为听错了,直到吴老师把通知书交到我手上。我很诧异,我都没答完,难道其他人比我成绩还差吗?吴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程刚,你虽然卷子没答完,但在这种情况下,你答完的题没有一个错误,正确率百分百。教委综合衡量后,还是觉得让你去参加省里的竞赛最有把握……”⑬那一天,我沉浸在幸福里,也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人这一生面对的机会没有几个,只要有条件,有一丝希望,千万要抓住,成功很可能就在前方等着我们。1.选文以“坚持不放弃”为题,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⑪段中加点词语“一直”“总”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⑫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结合选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⑬段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2)日光下澈(3)俶尔远逝(4)悄怆幽邃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下见小谭”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描写,说明了小石潭起名的缘由。C.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悲凉之情。D.“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4.下面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选文是否相同?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累:束缚,牵累。③南夷:这里指永州。④农圃(pǔ):农田。⑤偶似:有时好像。⑥山林客:指隐士。⑦榜(péng):行船。⑧响溪石:触着溪石而发出响声。⑨长歌:放歌。⑩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14、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欧阳铭传欧阳铭,字日新,泰和人。以荐除①江都县丞。兵燹②后,民死徙者十七八。铭招徕③拊循④,渐次复业。有继母告子不孝者,呼至案前,委由开譬,母子泣谢去,卒以慈孝称。尝治廨⑤后隙地,得白全百两,会部符征漆⑥,即市之以输。迁知临淄。遇春⑦师过其境,卒入民家取酒,相殴击,一市尽哗。铭笞而遣之。卒诉令骂将军,遇春诘之。曰:“卒,王师,民亦王民也。民殴且死,卒不当笞耶?铭虽愚,何至詈⑧将军?将军大贤,奈何私一卒,挠⑨国法?”遇春意解,为责军士以谢。后大将军徐达至,军士相戒日:“是健吏,曾抗常将军者,毋犯也。”铭为治廉静平恕,暇辄进诸生讲文艺,或单骑行田间,课耕获。邑大治。秩满⑩入觐,卒。(选自《明史》)(注释)①除:任命。②燹(xiǎn):战火。③招徕:招集。④拊循:安抚。⑤廨(xì):官署。⑥部符征漆:上级下令征收涂漆。⑦遇春:即常遇春,将军名。⑧詈(lì):骂。⑨挠:阻绕,违反。⑩秩满:任期满。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荐/除江都县示B.民死徙者/十七八C.会/部符征漆D.后大将军徐达/至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会(______)(2)私(______)(3)谢(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母子泣谢去,卒以慈孝称。(2)卒诉令骂将军,遇春诘之。4.选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欧阳铭关注民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四、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粒麦种,因为不想忍受风吹日晒之苦,趁农夫不注意时,从盆里逃出来,躲到凉爽的树下。等到七月金黄的麦浪翻滚时,大树下的这株麦子却还绿得能掐出水来。前来收割的农夫对它视而不见。它惆怅地问:“为什么冷落我呢?”农夫回答:“当你逃避日光照晒、风吹雨淋的时候,也同时失去了成熟的机会!”根据上面的材料,请你以“_______的经历”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补充完整题目;②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记述身边的故事,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不得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A【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A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B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不能形容人。C项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不能形容对事的态度。D项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与句意不符。2、C【解题分析】

C项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戛:象声词。不能形容“拥堵现象”。【题目点拨】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3、C【解题分析】

A.强词夺理(qiǎng)。B.迂回(yū)。D.堕落(duò),妩媚(wǔ)。4、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jiān—jiàn。C:zhuó—zhuō。D:sāi—sè。5、BD【解题分析】

B.《伤仲永》中的仲永,并不是因自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喜好卖弄才学,最终泯为众人,这而是他父亲带他到处炫耀,“不使学”导致的;D.《无题》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故选BD。6、C【解题分析】

C.有误。“如法炮制”本指按照现成的方法制造中药,引申为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含贬义)。不合语境。7、B【解题分析】

B.“延安精神”是偏正短语,其余是并列短语。8、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平时要认真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要多积累,多识记。C.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部小说的作者。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9、(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2)俄顷风定云墨色(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题分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兮、顷、宦、涵、炭、愿”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10、(1)昭示,招募。(2)阅读不只是个体的生存方式,还是人们融入群体的社交手段。【解题分析】

(1)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展示:摆出来让人看。“昭示”符合A的语境。招揽:收罗,召集(人才);兜揽;招惹。招募:征召募集。“招募”符合B的语境。(2)划线句子“融入群体的社交手段”与“人们个体的生存方式”前后颠倒。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1)2018年国庆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相比2017年大幅度增长。(2)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质升级,形成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时尚。(3)旅游垃圾加重景点负担。2.(1)中国游客对境内游的关注度与去年相比大幅上涨,对出境游的关注度虽然有增长,但相对理性。(意近即可)(2)国庆期间错峰出游趋势不明显。出游人数从9月30日开始猛增,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达到最高峰。(意近即可)3.【示例一】我认为不应该取消黄金周。因为材料中的数据显示黄金周确实带来了经济增长,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和损失例如交通拥挤、景区混乱、垃圾如山、资源浪费、假期前后工作松懈等与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不无关联,不能单单归因为黄金周的存在。而且国家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国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我认为有序有益的黄金周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出现,黄金周不应该被取消。【示例二】我认为应该取消黄金周。因为黄金周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它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收益。材料中提到一些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因为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它们不堪重负,这个损失已经十分巨大了,而且黄金周中人们集中出游,处处人满为患,浪费了很多的能源和资源。可见,黄金周的存在并没有像它产生时的初衷那样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所以,我认为应该取消。【解题分析】1.题干要求回答概括出“数说”的现状,“数说现状”共四个分点,除了第四点的表格是综合表现现状外,其余三点各侧重表现一种现状。第一点,根据数据分析,表现今年国庆我国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相比去年大幅度增长;第二点,则重点表现“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渐成消费新时尚,供给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绿色共享、移动支付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增长新空间”;第三点,侧重表现旅游赘生的垃圾问题,旅游人数增长的同时,景点的垃圾量也在大幅增高。2.材料二的统计图表包括两方面内容,左边为2017国庆中国游客对境内外出游关注度的变化,从其中的数据可见,对境内游的关注度增幅远高于对境外游的关注度。右边的是2017国庆出游出发时间分布图,主要集中在9月29日到10月1日这几天,在国庆当天的为最多。3.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观点明确,阐述的理由充分皆可。如果认为不该取消,可抓住材料中有关旅游的积极作用的内容,并分析消极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给出理由。如果认为应该取消,则重点围绕着上题分析的消极影响来阐述理由。12、1.点明了文章关于“坚持不放弃”的主旨;奠定了文章“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一直”“总”强调程度,准确写出了我对未能完成这次竞赛的遗憾之情。3.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喜悦和诧异,引出后文吴老师对录取原因的说明。4.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有机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使自己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生活中,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成功地抓住了机会,就等于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攥在了手里。(意近即可)【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对含义的理解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章写“我”在发烧40度时仍然坚持不放弃进考场比赛,尽管试题没有答完,又一次晕倒在考场,最后,因为“我”的坚持不放弃,得以被推荐去参加省里的竞赛。所以标题“坚持不放弃”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文章主旨;奠定了文章“坚持不放弃、努力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吸引读者、新颖。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总”强调程度,结合第⑩段语境“在考场上,我的高烧又上来了,只答了一大半,便天旋地转再也答不下去了。后来虽然病好了,但心情一直不好,总在为这次竞赛耿耿于怀。”理解,这两个词表达出因为高烧我没有坚持比赛完,晕倒在考场,这让我十分遗憾。3.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我很诧异,我都没答完,难道其他人比我成绩还差吗?”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诧异的是我没有答完题,喜悦的是被市里推荐参加省里化学竞赛。引出后文吴老师给“我”解惑。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最后一段写作者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人这一生面对的机会没有几个,只要有条件,有一丝希望,千万要抓住,成功很可能就在前方等着我们。结合文中主人公的经历(高烧40度仍坚持进考场,最终获取优异成绩)来理解,人生中有很多次挑战,也有很多次机遇,只有抓住机遇,坚持永不放弃,才能成功。上天始终是公正的,它会公平的分给每个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机遇,只不过有的人看见了,而有的人看不见。机遇只偏爱那些为其做了最充分准备的人,一个人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一旦抓住机遇,就可以干出一番大的事业。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1)格外(2)穿透(3)忽然(4)凄凉2.(1)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D4.相同。这首诗写诗人被贬官到永州后,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派遣,自得其乐。但从“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孤寂凄凉,曲折地表达了被贬谪的忧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与选文中表现的孤凄悲凉的情感是相同的。【解题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澈”:穿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俶尔”“悄怆”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蒙络”:蒙盖缠绕。“披拂”:随风飘拂。“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时隐时现。3.D项对课文理解有误。“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是对“皆若空游无所依”的过度解读。“皆若空游无所依”主要是从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4.比较阅读。具体考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选文的异同。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理解好诗歌大意,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诗歌的中心。《溪居》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几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所以这首诗与《小石潭记》所表达的情感相同。【题目点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14、1.D2.(1)适逢(2)偏爱(3)道歉,谢罪3.(1)母子流着泪辞别,最终以母慈子孝而闻名。(2)士兵向常遇春称欧阳铭辱骂将军,常遇春诘问欧阳铭。4.①遭战火后及时招集安抚百姓,并恢复生产,注重休养生息;②不畏强权,维护百姓利益;③注重教化民众;④一个人走进田间地头考查督促耕作情况。【解题分析】1.D.后/大将军徐达/至。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注意古今异义词,会:适逢。谢:道歉,谢罪。私:偏爱。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谢:告辞。卒:最终。诘:诘问。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章大意,再结合相关句子来理解。结合“兵燹后,民死徙者十七八。铭招徕拊循,渐次复业。”战争发生以后,欧阳铭招揽抚慰流离的百姓),逐渐恢复常业;“铭为治廉静平恕,暇辄进诸生讲文艺,或单骑行田间,课耕获。”注重教化民众,走进田间地头考查督促耕作情况。文中欧阳铭就军士殴打百姓一事与常遇春讲理,说的常遇春心服口服,之后徐达再路过此地的时候周围人都说这就是曾经与常遇春对抗的官吏,别惹他,这些描写都说了欧阳铭不畏强权。【题目点拨】参考译文欧阳铭,字日新,泰和人。因为受到举荐提拔为江都县丞。战争发生以后,民众死伤迁徙的十分之七八。欧阳铭招揽抚慰(流离的百姓),逐渐恢复常业。有继母讼告他儿子不孝,就把涉案人员喊到公堂前,是非原委都讲清楚并开导他们,母子二人哭泣感恩离去,最终因为母慈子孝著称乡里。曾经治理官署后面空隙的土地,得到近百两白银,适逢部们公文征收油漆,就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