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下)开学收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下)开学收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下)开学收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下)开学收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下)开学收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语文(下)开学收心考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2月18日试卷满分:1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是最早自由飞翔的人。他为了逃离克里特岛,用蜡和羽毛制作出翅膀。在吉勒·利波维茨基看来,数字技术让人们超越此时此地的局限。尽情滑翔于信息之海,每人都成了伊卡洛斯。他将我们的时代描述为“轻文明”,自由轻快的流动,已是互联网的日常风景。

上网打开《三国演义》视频,刘备慷慨陈词,关羽表白明主,豪情几欲破屏而出。当此关头,张飞冒出句“俺也一样”,弹幕随之炸出无数“俺也一样”,观众瞬间跳出庄严的氛围捧腹大笑。但对文化取向更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庸俗无趣,毫无理性。对弹幕的两种反应。昭示出两种文化状态:厌恶者代表印刷文明的读写习惯,讲究逻辑、秩序:喜爱者代表互联网文化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参与感。《红楼梦》中林妹妹问宝玉从哪来,弹幕却说“从东土大唐来”————正确、完整、规范都无足轻重,不同的信息被一锅乱炖,如重回蒙昧时代,成为人们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选择。

弹幕游戏在轻松趣味的形式之下,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首先,弹幕文字游戏创造、理解的成本都极低。伊卡洛斯的高飞容易坠落;由于速度快、受众广,弹幕必须令人“秒懂”,否则也将坠于语言之海。秒懂便要臣服于庸常。弹幕将四大名著融化降解,转变成轻型的语言游戏,暴露着人们的下意识、小聪明、幽默感。

在热衷者看来。弹幕具备野蛮生长的创发力。但弹幕已创造出许多“套话”,如“awsl”(啊我死了)————一句直白的赞美,它放弃了对不同情感的描绘,关公之神、诸葛之智,都能用“awsl”回应。套话提高了交谈效率,召唤出集体固定的反应,也让语言“失焦”,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平台迎合用户需求生产弹幕内容,形成用户被困于其中而不自知的“快乐”闭环。

弹幕游戏体现了本时代的哲学。用趣味、快感“影响”人,隐蔽而顺畅。其中廉价的交流感、创造力的释放及至僵化、人的舒展与束缚无不并存。弹幕的终极秘密是:游戏之人,尚不自由。就像伊卡洛斯,享受极致的飞升,最终被烈日熔化翅膀,重又坠入地球的怀抱。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材料二:

“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遍天下”。信息时代谣言带来的挑战与日俱增,对此,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管。

谣言是指没有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近年来,从抢盐风波到地震谣言,谣言所及,不断侵犯他人权利、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因此,对谣言的否定态度,体现着一个公民的基本理性。其间的逻辑是,自由和秩序是辩证的关系,任何个人的自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不能突破底线,妨碍他人自由。言论应当自由,谣言不能自由。

有人认为,言论自由包含说错话的自由,宽容谣言就是保护说话权利,惩治谣言就是遏制言论自由。这种观点似是而非。言论自由是人们在意见表达方面的自由,其法理基础是宽容主观好恶、承认观点多元。任何自由都有边界,言论自由也不例外。保护“说错话”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放纵故意造谣。说错话与造谣言,在性质上有根本区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句名言:绝不保护任何人在戏院中诳呼起火引起恐慌的自由。

还有观点认为,在言论的自由市场上,谣言终会不攻自破,因此要粉碎谣言,最好奉行不干涉主义,让谣言自生自灭。且不说“三人成虎”,即便谣言真的消除了,是非对错就不要了吗?现实损害就不存在了吗?2011年2月,江苏响水县谣言称,陈家港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慌忙离家外出,引发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以“言论自由”为名,行践踏他人权利、破坏社会秩序之实,这才是对自由真正的破坏。

可见,治理网络谣言并非压制言论自由,也绝非要扼杀批评的声音。个人的权利行使有边界,网络世界的言行依然受道德、法律等规则约束。如果一个人行使自由不受约束,那么他人的权利就无法保障。简单把“言论自由”理解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后果必然是谁都难有自由。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是权利,也是责任。公民不仅要懂得自己有自由,还要明确别人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自由。惟其如此,我们的自由才能“交相利”而非“交相害”,言论自由才能真正增进公民福祉、推动社会进步。

(摘编自钟新文(言论可以自由,谣言不能自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进步,塑造出一种轻快、自由、流动的文化风格,时下流行的“弹幕”正是这种文化风格的体现。

B.伴随着弹幕来观看四大名著影视剧,经典作品原本的信息可能被弹幕打乱,不利于观众体会原作中一些庄严的氛围。

C.弹幕爱好者们纷纷用文字“awsl”表达对不同事物的赞美,这种集体一致的反应虽然重视秩序,但创造力却显不足。

D.公民了解到现实中谣言相关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之后,如果保有基本的理性,就应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对待谣言。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弹幕作为一种趣味的文化形式,具有解压的功能,但其现实发展的结果,部分背离了热衷者对弹幕的初衷或预设。

B.弹幕看似是用户群体对网络视频自发、自由的点评、互动行为,实际上其背后还有网络平台的隐性介入、引导。

C.美国“戏院起火”的名言意在说明,虽然人们可能会无意讲错话,但只要危及公众的利益或安全,仍要受到法律制裁。

D.文章关于治理网络谣言的论证可以启示我们,公民的自由不是个别人特殊的自由,而是集体、平等条件下的自由。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一群小学生试图制造一则关于“市中心商区发生重大连环车祸”的假新闻,但是因为自己考虑不周,被群众识破。

B.某公司文职人员出于善意,欺骗同事小吴说“今晚办公楼将全部停电”,以提醒她不要加班,早点下班回家休息。

C.舆情监管人员陈某发现C市有地产商称市内即将开设新的地铁线路,陈某电话联系市政部门查证,认定此消息属实。

D.市民李明在网上发微博称“我竟然因造谣被警方逮捕”,微博被转发1万多次,李明最终被公安机关批准逮捕。

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下面这幅弹幕词汇分散图的解读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0200040006000800010000【注】图中纵坐标表示不同的关键词,横坐标表示累加的关键词字数,即关键词字数增长的方向与视频中时问轴正方向一致,竖线的密度表示该词在视频弹幕文本中被提及的频次和时间点。

A.图表中,“现在”一词贯穿始终,表明网友在观看过程中联系到了现实生活。

B.视频前半段和后半段的高频词不同,反映了弹幕讨论主题的变化。

C.弹幕中出现的词汇大多通俗易懂,体现了弹幕语言理解成本低的特点。

D.“不是”“确实”等词语高频出现,印证了材料中弹幕模式“固化”的特点。

5、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自由”的理解是否一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再次上路时,父亲决定去一趟野马雪山,听说雪山那边还有至少五十户牧人,他们执意不搬,依然生活在日见退化的草场上。同时他也想看看野马滩的草原和野马雪山的冰雪,在他心里,那里永远是个标尺,衡量着生态也衡量着人。路上,父亲接到丹玛久尼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萨木丹的电话,丹玛久尼几年前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工作多起来,需要一个副局长,老才让极力推荐了萨木丹,最近老才让感觉心脏有点不舒服,去沁多城住进了医院,这里暂时就由萨木丹负责了。萨木丹说保护区的湿地今年水量很大,沼泽都溢出来啦,他想修一座水库,把水聚起来,再养一些鱼,也许能吸引更多的水鸟来这里。父亲否决了:“沼泽的水是有流向的,关系到下游的水量,聚水会形成断流,对整个草原没有好处。更何况我们已经形成规定:任何关系到环境变化的建设,都要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萨木丹失望地说:“这么说水库不能修啦?那还有一件事,我想把丹玛久尼的旅游搞起来,需要增加一些设施,你要是同意我立马打报告。”父亲干脆利落地说:“我不同意,那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人的干扰越少越好。”“搞旅游成本低,赚头大,可以增加州上的财政收入。”“我也知道它是个来钱的路子,但这里是平均海拔接近雪线的高原,生态的内部结构相当脆弱,一旦对环境造成损害,弥补起来就得花超过旅游收入几十倍几百倍的钱,甚至花了钱都无法挽回。”①萨木丹沮丧地叹口气说:“我好不容易管点事,现在看来什么作为也不能有。”“你保护好丹玛久尼的原始生态,再把科研抓起来,就是最大的作为。”

之后他在车上打了个盹,又打电话给副州长才让,谈到在生别离山搞一个生态示范区的事。才让想了想说:“这个想法好,选的地点也好,但目的是什么,我还有点不明白。”父亲说:“目前阿尼玛卿州已经有了一些经过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典范草原,比如夏瓦尼措、丹玛久尼、生别离山和一些过去严重退化现在已经恢复起来的草原,但它们都不够完美,完美的生态标准现在还没有,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确立。它不是阿尼玛卿州最好的,也不是全省全国最好的,而是同等条件下整个地球最好的。考虑到生别离山曾经是疫区,现在是游牧区,如果建成既有完美的自然生态,又有和谐的人类生活的示范区,就发生的沧桑巨变来说,它应该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才让说:“太好啦,这个想法,那就干呗。”“我给你打电话的意思是,这项工作得由你来抓。”“这不是城建局和安置办应该做的事。”“我已经跟省上沟通过啦,将来能接我的班的,也就是你啦。我的年龄你又不是不知道,②要不是特殊时期阿尼玛卿草原的需要,早该退休啦。”才让沉默了一会儿说:“阿爸啦,我是个研究物理的你忘啦?”“我没忘,你考虑一下,不是我把你看上啦,是草原把你看上啦,能留就留下未吧,实在不想留,我也不能强迫你。”

三菱越野走到下午,在一个可以看到头顶着冰盖的野马雪山和弯弯曲曲的野马河的地方,他让司机朗噶把车停了下来,说要走走。朗噶说:“强巴书记啦,前面的路车还能走,你为什么要步行?”父亲说:“这个地方必须一步一步走过去,坐车的话我心里会不安的。”“书记啦,你今天是不是要朝拜雪山?”“我在心里敬畏雪山大地,跟朝拜是一个样子的,所以不光是今天,我时时刻刻都在朝拜,说到底,工作就是朝拜,需要虔诚,还需要一丝不苟。再说了,雪山这么安静,汽车的响动很容易引发雪崩,还有空气,这么干净,怎么好意思污染?”他望着雪山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突然停下来,喘了口气说:“歇一会儿吧。”然后重重地坐到了草地上。坐下来的父亲再也没有起来,直到几分钟后离世而去,③都还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望着圣洁的野马雪山。

在高海拔的阿尼玛卿草原,人的心脏是多么脆弱啊,即便他是雪山之子。才让在电话里声音低沉地告诉了我这个消息:“强巴阿爸走了,雪山收走了他,阿妈需要他。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我准备留在阿尼玛卿草原。他就走啦。”我忍不住哭了,问道:“我们怎么办?”才让说:“只能听强巴阿爸的,不等他回来,也不去给他送行,就对着消息说一声扎西德勒吧。”消息自然是朗噶带来的,他说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再送我回去,也不要让人来看我,就让我安安静静躺在雪山大地的怀抱里吧,你看,身边的野马滩草原这么绿,面前的野马雪山那么白,再没有比这里更干净更吉祥的地方啦,扎西德勒。”我们把消息告诉了所有的亲友,亲友们都说了一声扎西德勒。④湿漉漉的扎西德勒啊,我们这辈子永远说不够的扎西德勒,伴随着父亲的身影,远远地去了。但远去的不一定是必然会消失的,我们能看得见,无论有多远,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能看得见。尤其是我,只要走进教室,就能看到父亲正在带领沁多小学的学生齐声朗读:我生地球,仰观宇宙,大地为母,苍天为父,悠悠远古,漫漫前路,人人相亲,物物和睦,山河俊秀,处处温柔,四海五洲,爱爱相守,家国必忧,做人为首……

(节选自杨志军《雪山大地》)

【注】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杨志军深情回望父亲母亲与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辛探索足迹,书写着高海拔地区的时代巨变与草原牧人的精神天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巴把野马滩的草原和野马雪山的冰雪看做永远的标尺,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状态能够反映生态的优劣,更能检验人类的行为。

B.在强巴看来,保护原始生态是最重要的事情,通过科研进行生态保护就是最大的作为。这是他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萨木丹的期待。

C.才让是强巴的儿子,他最终决定留在阿尼玛卿草原,这是因为他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但是因为没有及时告知父亲,他觉得很遗憾。

D.强巴临死前说,不要再送他回去,也不要让人来看他。说明强巴内心对这里的人们有所不满,人们眼里只有经济利益,忽视生态保护。

7、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的“沮丧”,让我们看到萨木丹的不甘心,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显得急功近利。

B.句子②中强巴说自己早就该退休了,说明迫不得已,这里为后文强巴的突然逝去埋下伏笔。

C.句子③中“端端正正”一词具有双关含义,既指父亲去世时的姿势,更指父亲为人的端正。

D.句子④中的“湿漉漉”表明大家是哭着诉说“扎西德勒”,表现了大家对强巴逝去的悲伤。

8、

“父亲”这一形象在选文中刻画得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5分)

9、

学校校刊将刊登这一段选文,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为选文拟了两个标题,分别是“父亲与雪山”和“草原人的精神天路”,你会选择哪一个?请阐述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来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鄙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风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节选自《史记·封禅书》)

材料二:

(天监八年)春,上命诸儒草封禅仪,欲行之。许懋建议,以为:“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太山,考绩柴燎:禅乎渠甫,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义也。舜五载一巡狩,春夏秋冬周遍四岳,若为封禅,何其数也!又如管夷吾所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夷吾又云:‘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禅。’周成王非受命之君,云何得封太山、禅社首!若圣主,不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盖齐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秦始皇尝封太山,孙皓尝遣兼司空董朝至阳羡封禅国山,皆非盛德之事,不足为法。然则封禅之礼,皆道听所说,失其本文,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也。古者祀天祭地,礼有常数,诚敬之道,尽此而备。至于封禅,非所敢闻。”上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止。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三》)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兵车之会A三B国而乘车之会C六D九E合F诸侯G一H匡天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寡德之人,王侯的谦称,与《齐桓晋文之事》“若寡人者”中的“寡人”词义相同。

B.所以,用来……的,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C.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与现代汉语中“然后”的用法相同。

D.敢,谦辞,自言冒昧之意,与《孔雀东南飞》“进止敢自专”中的“敢”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认为自己向北征伐山戎,向西伐大夏,向南征伐到召陵,匡正天下,诸侯无一人敢违背,与以往三代受天命为帝王,并无差别,应有封禅的资格。

B.管仲例举了古代封禅的帝王所遇之祥瑞,诸如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对比于如今并无祥瑞,反而蓬蒿杂草茂盛,鸱枭等恶鸟数次出现于朝堂。

C.许懋认为舜在泰山砍柴,是为了巡狩。而郑玄说:“在泰山大祭,烧柴祭天把政绩报告;在梁甫山祭地,刻石记载年号。”这是纬书的曲说,不是经书的本意。

D.梁武帝表扬和采纳了许懋的意见,于是进一步推广了许懋的建议,作为圣旨回答请求封禅的人,因此便中止了这一计划,这些都说明许懋的劝谏是成功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

(2)盖齐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

14、管仲和许懋都反对君王封禅,其理据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读五代史

曾巩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①上,曾宁废歌钟。

【注】①积薪:比喻隐伏的危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歌题目《读五代史》来看,本诗内容是围绕作者的阅读体会展开的。

B.诗人认为,国家即使根基牢固,但是面对强大武力,依然容易被攻破。

C.“嗟哉”表达诗人的感慨之意,他在惋惜五代时期国家不能善始善终。

D.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刻画了没有世德累积的国家的快速灭亡。

16、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提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与本诗的内容有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景物描写应当抓住景物的特点。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就既写出了雪后群山的颜色,又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其形状。

(2)酒能增愁,亦能浇愁,如鲍照《拟行路难》中“

”就是借酒浇愁。

(3)小刚在阅读《故都的秋》时,发现郁达夫提到,“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他不禁想到了“

”和“

”这些直接言“秋”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以高寒为气候特质的哈尔滨,成为当下社交媒体上最热的文化符号。这座地处北疆的东北城市,正在把制约发展的“冷”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热”,在聚光灯下焕发无限生机。

①哈尔滨冰雪文化底蕴深厚,②冰雪节庆有约60多年历史。③1963年,哈尔滨举办第一届冰灯游园会。③1985年,首届哈尔滨冰雪节启幕,④不仅游客可以在冰灯游园会观赏各种冰雕艺术,⑤还可以坐冰帆、打冰猴,参加冰雪文艺晚会。⑥如今,冰雪旅游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深厚,⑦精雕细琢的青花光雪雕、写意风格的冰雪水墨画、独一无二的冰版画……⑧这些大自然赐予“冰城”的得天独厚的礼物,⑨越来越多优秀传统文化在雪花和冰晶中次第绽放。

今日哈尔滨,A

,热度却“只增不减”。背后是这座城市深挖冰雪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各种“有求必应”举措,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主动作为。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说:“冰天雪地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冷资源’变成文旅融合‘热经济’,靠的不仅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配套服务的提质升级。”文旅部门发布旅游地图和游玩攻略,中央大街为地下通道铺地毯,暖心志愿者免费提供红糖姜茶,景区之间乘坐地铁免费,冻梨切盘,地瓜配勺,豆腐脑撒糖……这个冬天,“尔滨”的种种“操作”让人B

,冰雪旅游市场呈现“井喷”之象。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A处补写恰当的语句,B处补写一个恰当的成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A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19、文中第二段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20、“井喷”一词是石油业的专业用语,指地层流体(油、气和水)无控制连续不断地涌入井筒井喷出地面的现象。文末使用“井喷”一词有什么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不满,则空留遗憾:过满,则招致损失:小满,才是最幸福的状态。

北方的四月,四处都氙盈着麦子的将熟之气。悠长的麦香,金黄的麦浪,古朴而又深沉,积淀了无数祖辈父辈的汗水。

南方的小满时节,雨水渐多,田水渐满。傍晚,河里便会聚集一群顽童戏水打闹,敞着膀子唱咏而归,只剩那黝黑的皮肤与河面的波粼在残存的夕阳余晖里发出闪闪的金光。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

小满苦菜秀,意思是小满节气时,苦菜已经枝繁叶茂了。苦菜三月生,六月开花,如小小的野菊,漫山遍野都是。它的叶子像锯齿,吃在嘴里,苦中带涩,是清火解暑的一味好食材。小满苦菜秀,那是告诉人们要吃点苦了,不然火太旺,便失去了平衡之道。五味之中,唯苦味可以入心。西洋没有以苦为味的,唯中国人以苦作五味之一。最苦是黄连,却能清心火。苦瓜好吃,也取了它这点苦味的清正。若去了它的苦味,苦瓜将变得黯然失色。苦尽甘便来。天地自有它们运行的逻辑,有难以言说的神奇。人顺天时而动,便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黄连最苦,却能清心火”,是不是更恰当请简述理由。(4分)

22、中外友好交流活动中,你有机会用中文向外国友人介绍我们的“小满”节气,请根据上述材料拟写发言提纲。(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下面的表格选自《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估体系》模块量化表,评估对象为“质疑批判”能力,Cl、C2、C3三个层级逐层深入:

模块名称层级Cl层级C2层级C3质疑批判有质疑,但容易被说服,容易接受结论敢于质疑,有思考结论合理与否的思维习惯既包括不轻易接受结论的态度,也包括追根究底的品格请结合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1C

2C

3D

4D

5、不一致。①材料一认为自由是有限度的(或自由是相对的"),如弹幕游戏虽然自由轻快,但容易坠入语言之海,且将四大名著融化消解,成为轻型的语言游戏,创造力容易变得僵化。②材料二认为自由是有边界的(或“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言论自由受到道德、法律等规则约束,个人的权利行使有边界,不能残踏他人权利、破坏社会秩序。③两者都认为自由不是放纵,不是无约束的,但材料一侧重于从不能过度自由(或“要有限度)的角度来说,材料二侧重于从自由有边界(受到约束和限制)的角度来说。

6D

7B

8、①尽职尽责,关爱自然。父亲心系草原,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保护自然。②坚持原则,目光长远。在副手想要搞旅游增加财政收入时,他坚持保护环境,目光长远。③虔诚恭敬,一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