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藥理學
第一章緒論一、基本概念1、藥物: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及具有某些特殊用途(避孕、墮胎)的化學物質。3、藥理學:研究藥物與機體(包括病原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其原理的科學。古代藥物:植物、動物、礦物質現代藥物:人工合成品、天然藥物的有效成分、生物製品及基因工程藥物2、食物、藥物、毒物關係食物藥物毒物
第一節藥理學的基本概念【學習要求】1.掌握藥物、藥理學、藥動學、藥效學的概念。2.熟悉藥理學的任務和學科性質。二、藥理學的內容1、藥物效應動力學(藥效學):研究藥物對機體作用的內容,包括藥物的作用、作用機制(原理、機理)、臨床應用、不良反應。2、藥物代謝動力學(藥動學):研究機體對藥物作用的內容,包括藥物在機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及排泄的過程,特別是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1、闡明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和原理,包括生理、生化、病理過程。2、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3、開發新藥。4、為中醫藥現代化提供研究方法。三、藥理學的主要任務1、本草學和藥物學階段:《神農本草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藥物書《新修本草》是我國第一部藥典《本草綱目》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經典著作2、現代藥理學階段(1)有效成分的提取(2)作用機理的研究(3)發展分支學科第二節藥物與藥理學的發展簡史
現代藥理學的發展和理論體系的建立需要藥理學實驗方法的建立和發展。1、實驗藥理學方法:以健康正常動物為實驗對象,分整體和離體兩種,進行藥效學和藥動學的研究。2、實驗治療學方法:將正常動物造成類似於人體疾病的病理模型,進行藥效學或藥動學研究。3、臨床藥理學方法:以健康志願者或病人為對象,研究藥物的藥效學、藥動學和藥物的不良反應,並對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評價。
藥理學研究必須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進行科學的實驗設計(隨機、對照、重複、均衡的原則)和嚴格的實驗操作。
第三節藥理學的研究方法
藥物要產生特有的效應,必須在作用部位達到適當濃度。要達到適當濃度。既取決給藥劑量的大小,又取決於藥物的體內過程,它對藥物的起效時間、效應強度、持續時間有很大影響。
第二章藥物的體內變化——藥動學【學習要求】1.熟悉藥物的跨膜轉運(脂溶擴散及影響因素、膜孔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2.掌握藥物的吸收及影響因素;分佈及影響因素;轉化的方式、步驟及意義;排泄及影響因素。3.熟悉藥代動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時間-藥物濃度曲線、藥物消除類型、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藥峰時間和藥峰濃度)及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時量曲線下麵積、生物利用度、表觀分佈容積、半衰期、清除率、多次給藥的時-濃曲線和穩態濃度)。第一節藥物分子的跨膜轉運一、定義:1、跨膜轉運:藥物吸收、分佈、轉化及排泄的過程,必須先跨過多層生物膜進行多次轉運。2、生物膜: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的總稱。二、藥物的轉運方式(一)被動轉運(下山轉運)特點:(1)藥物順濃度差轉運(2)不耗能(3)不需要載體參與(4)無飽和現象及競爭性抑制
被動轉運分為簡單擴散和濾過擴散兩種。1、簡單擴散(脂溶擴散):大多數藥物是通過該方式轉運影響因素:a、藥物的理化性質:脂溶性、分子量、解離度b、膜面積和膜兩側的濃度差c、藥物的pKa與體液的pH值對弱酸性藥物:[解離型藥物]/[非解離型藥物]=10pH-pKa①對弱鹼性藥物:[解離型藥物]/[非解離型藥物]=10pKa-pH
②
歸納:凡是能與體液發生中和反應的藥物解離多,吸收少,排泄多;反之則解離少,吸收多,排泄少。2、濾過擴散(膜孔或水溶擴散):指水溶性小分子藥物受流體靜壓或滲透壓的影響,通過生物膜膜孔的被動轉運方式。如尿素、水、乙醇等。問題:阿司匹林的pKa=3.5,請估計其在胃中的吸收難易情況(胃的pH=1.5)。(二)載體轉運
1、主動轉運(上山轉運)特點:(1)藥物逆濃度差轉運(2)耗能(3)需要載體參與(4)有飽和現象及競爭性抑制2、易化轉運特點:(1)藥物順濃度差轉運(2)不耗能(3)需要載體參與第二節藥物的體內吸收一、吸收定義:藥物自給藥部位進入血液迴圈的過程。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直接進入血液,沒有吸收過程。吸收速率:吸入>i.m.>s.c.>舌下>p.o.>直腸>經皮常用的給藥途徑:一、口服給藥影響因素:1、藥物的理化性質:脂溶性、分子量、解離度等
2、藥物的劑型3、藥物的製劑工藝4、首過消除(首關效應):口服給藥後,有些藥物在胃腸道、腸黏膜和肝臟就被代謝滅活大部分,使進入體循環的藥量減少的此現象稱為之。具有飽和性。5、吸收環境:胃排空的速度、腸蠕動的快慢、胃腸道的血容量、胃內容物的多少和性質等。二、直腸給藥
大部分直腸給藥避免不了首過消除,唯一優點是防止藥物對上消化道的刺激性。三、舌下給藥
由舌下靜脈,不經肝臟而直接進入體循環,無首過消除,適合經胃腸道吸收時易被破壞或有明顯首過消除的藥物。如硝酸甘油、異丙腎上腺素四、注射給藥(sc、im)
與口服給藥比較優點:吸收迅速、完全;適用於在胃腸道易被破壞或不易吸收的藥物(青黴素G、慶大黴素);適用於肝中首過消除明顯的藥物(利多卡因);藥物產生效應更快。但有些藥物注射後因為注射部位發生理化性質改變,導致吸收障礙和注射部位的不適或疼痛,吸收反而比口服的差(地西泮、地高辛、苯妥英鈉)。五、吸入給藥氣體和揮發性藥物經呼吸道直接由肺泡表面吸收,產生全身作用的給藥方式,以局部治療為主要目的六、經皮給藥僅脂溶性極強的有機溶劑和有機磷酸酯類。皮膚單薄部位(耳後、胸前區、陰囊)或有炎症病理改變的皮膚,經皮吸收增加。藥物加入促皮吸收劑第三節分布一、定義:指吸入血液的藥物被轉運至組織器官的過程。藥物作用快慢和強弱取決藥物分佈進入靶器官的速度和濃度,消除的快慢取決藥物分佈進入代謝和排泄器官(肝臟、腎臟)的速度。(一)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
藥物+蛋白質複合物無活性、貯存型、難進入組織二、影響藥物分佈的因素:藥物與血紅蛋白結合後的特點:
①差異性;②暫時失活,暫時貯存;③可逆性;④具飽和性及競爭性。由於血漿蛋白總量和結合能力有限,加上結合的非特異性,出現兩個問題:當藥物結合達到飽和後,繼續增加藥量,游離型藥物濃度增加,出現藥物作用或不良反應增強;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時,相互競爭與血漿蛋白結合,使其中某些藥物游離型增加,出現藥物作用或不良反應增強。當血液血漿蛋白過少(慢性腎炎、肝硬化)或變質(尿毒癥),使可與藥物結合的血漿蛋白下降,也容易發生藥物作用增強和中毒。研究此規律,預測藥物作用、毒性及藥物間相互作用,對調整劑量、合理用藥意義重大。(二)細胞膜屏障(1)血腦屏障:血管壁與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血漿與腦細胞外液間的屏障和由脈絡膜叢形成的血漿與腦脊液間的屏障。(2)胎盤屏障:胎盤絨毛與子宮血竇間的屏障。大多數藥物都能穿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另外還有血-眼屏障、血-關節囊屏障(四)其他因素1、藥物與組織的親和力
2、組織器官的血流量
吸收的藥物通過迴圈迅速向全身組織輸送,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佈,然後向血流量小的組織轉移的現象,稱為再分佈。(三)體液的pH體液的pH決定藥物分佈重要因素,細胞內液pH略低於細胞外液,一般弱鹼性藥物在細胞內濃度較高,弱酸性藥物在細胞外液濃度較高。利用這一原理對藥物中毒進行解毒。一、定義:藥物作為外源性活性物質在體內發生化學結構的改變第四節轉化(代謝)二、轉化的場所:肝臟、腸、腎、肺。三、轉化的步驟、方式、意義:(一)轉化的步驟第一時相:藥物氧化、還原、水解代謝產物第二時相:(葡萄糖醛酸)結合藥物或代謝物結合產物(活性消失或降低、水溶性增加易於排出)(三)代謝的意義:
1、大多數藥物滅活成為無活性的代謝產物;(滅活:藥物經轉化後活性降低或消失的現象。)
2、少數藥物仍有藥理活性;(活化:藥物經轉化後,由無活性轉變為有活性的現象。)3、藥物經代謝後生成水溶性和極性增加的代謝產物。(二)轉化的方式
氧化、還原、水解、結合
三、藥物轉化的酶系統:1、非專一性酶: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統,稱為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簡稱肝藥酶,主要功能是促進多種脂溶性藥物的轉化2、專一性酶(非微粒體酶):專一性強,主要催化水溶性較大的藥物。如膽鹼脂酶(AchE)、單胺氧化酶(MAO)。
四、藥酶的誘導劑和抑制劑藥酶的特點:選擇性低、變異性大、易受藥物的影響而出現增強或減弱現象。藥酶誘導劑:凡能夠增強藥酶活性的藥物(巴比妥類、苯妥英鈉、利福平等)。合用時,使其他藥效力下降,並可產生耐受性,應增加其他藥的劑量。藥酶抑制劑:凡能夠減弱藥酶活性的藥物(異煙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合用時,使其他藥效力增強,並可產生中毒,應減少其他藥的劑量。第五節排泄一、定義: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二、途徑:腎臟、膽汁、乳腺、汗腺、唾液腺、淚腺(一)腎臟排泄:(1)腎小球濾過:(2)腎小管被動重吸收:(3)腎小管主動分泌:腎臟排泄藥物的多少,與藥物和血漿蛋白結合率、尿液的pH和腎血流量有關弱酸性藥物在尿中非解離型多,重吸收多,排泄慢;弱鹼性藥物在尿中非解離型少,重吸收少,排泄快。(二)膽汁排泄肝腸迴圈:有些藥物在肝臟與葡萄糖醛酸等結合後排入膽中,隨膽汁到達小腸後被水解,游離藥物被重吸收進入體循環的過程稱為肝腸迴圈。洋地黃毒苷、地高辛、地西泮等有明顯肝腸迴圈,其半衰期會延長(三)其他途徑:通過唾液、乳汁、汗液、淚液等排泄。乳汁pH略低於血漿,鹼性藥物(嗎啡、阿托品)可較多自乳汁排泄,應注意。第六節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基本概念一、時間-藥物濃度曲線定義:以藥物濃度(C)為縱坐標,以時間(t)為橫坐標繪出曲線圖,稱為時間-藥物濃度曲線,簡稱時濃曲線或時量曲線。二、藥物消除類型1.一級消除動力學又稱恒比消除,即單位時間內,藥物總是按血藥濃度的恒定比例進行消除,其消除速率總是與血藥濃度成正比。大多數藥物的消除都屬於一級動力學消除。而且藥物吸收、分佈中的被動轉運,也是按照一級動力學方式進行的。2.零級消除動力學又稱恒量消除,即單位時間內,藥物始終以一個恒定的數量進行消除,其消除與血藥濃度無關。藥物吸收、分佈中的主動轉運及易化擴散則多是按零級動力學方式進行的。3.米氏消除動力學:是指包括零級和一級動力學消除在內的混合型消除方式。三、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為預測藥物在體內的動力學過程,我們可以從數學的角度把機體概念化為一個系統,並按動力學的特點將系統分為若干房室來進行研究,稱為房室模型。1.一室開放模型是假定機體是由一個房室組成,且藥物在其中的消除速率也始終一致的模型。2.二室開放模型是假定機體是由二個房室組(即中央室與周邊室),並有二種速率消除的模型。四、藥物代謝動力學的主要參數(一)藥峰時間和藥峰濃度1、藥峰時間是指用藥以後,血藥濃度達到峰值所需的時間。2、藥峰濃度又稱峰值,是指用藥後所能達到的最高血藥濃度。(二)時量曲線下麵積(AUC)又稱曲線下麵積,是指由座標橫軸與時間-藥物濃度曲線圍成的面積。它代表一段時間內,血液中的藥物的相對累積量,也是研究藥物製劑的一個重要指標。(三)生物利用度(F)生物利用度是指血管外給藥時,藥物吸收進入血液迴圈的相對數量。生物利用度也是評價藥物製劑品質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相對F是評價廠家產品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一般藥典上都規定藥廠生產的製劑,生物利用度的差距不應超過±10%。生物利用度的意義:①從機體方面而言,劑量、劑型甚至製劑都完全相同的藥物,因為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條件下應用,也可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變如空腹和飽食後給藥,或肝、腎功能不全時給藥,均可因生物利用度的改變,而使時間-藥物濃度曲線發生改變。②從製劑方面而言,劑量和劑型相同的藥物,如果廠家的製劑工藝不同,甚至同一藥廠生產的同一製劑的藥物,僅因批號不同,都可以使藥物的晶型、顆粒大小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藥物的生產品質控制等發生改變,從而影響藥物的崩解和溶解度,使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發生明顯的改變。(四)表觀分佈容積(Vd)Vd是指藥物在理論上應佔有的體液容積量(以L或L/kg為單位)。是一個計算所得的理論數值,而並非指藥物在體內所實際佔有的體液真正容積,也不代表某個特定的生理空間,故稱為表觀分佈容積。Vd值的大小可反映藥物在體內分佈的廣泛程度,它常用體內藥物總量與血藥濃度的比值來表示:(A為體內藥物的總量,C為血藥濃度)(五)半衰期(t1/2)1、半衰期就是指消除半衰期。即指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t1/2是反映藥物在體內消除的一個重要的藥代動力學參數。2、臨床指導意義:(1)確定給藥的間隔時間;(2)預測按t1/2的間隔連續給藥,血藥濃度達到穩定狀態所需時間為5~7個t1/2;(3)預測病人治癒停藥後血中藥物基本消除的時間為5~7個t1/2(六)清除率(CL)CL
是指單位時間內有多少表觀分佈容積(Vd)的藥物被清除,其單位為ml/min。CL僅表示藥物從血中清除的速率,並不是被清除藥物的具體量。其計算公式為:CL=Vd·k
式中k為消除速率常數,Vd為表觀分佈容積。大多數藥物在體內主要是通過肝代謝和腎排泄而清除,因此,藥物的總清除率(CLtotal)相當於肝清除率(CLh)和腎清除率(CLr)的總和。(七)穩態濃度和多次給藥的時間-藥物濃度曲線1、定義:給藥量與消除量達到相對的動態平衡,稱穩態濃度Css)或稱坪值。若能將穩態濃度的波動控制在有效治療血藥濃度範圍內是最理想的狀況。2、多次給藥的時間-藥物濃度曲線第一節藥物作用的基本作用第三章藥物效應動力學藥物作用:也稱藥物效應、生物活性、藥物反應,指藥物引起機體生理生化機能或形態的變化。藥物作用與藥物效應區別:藥物作用是藥物與機體組織間的原發作用;藥物效應是藥物原發作用所起的機體機能或形態的改變
一、藥物作用方式和類型(一)藥物的作用方式1、局部作用:未被吸收的藥物在用藥部位所呈現的作用。如:碘酊的皮膚消毒作用、碳酸氫鈉中和胃酸等。2、吸收作用:藥物被吸收後隨血液分佈到組織器官所發生的作用。如:硝酸甘油抗心絞痛、阿司匹林解熱鎮痛等。(二)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1、對因治療(治本):用藥目的在於消除原發致病因數,徹底治癒疾病。如抗生素消除體內致病菌。2、對症治療(治標):用藥目的在於改善症狀。如利尿藥利水消腫。(三)原發作用和繼發作用1、原發作用(直接作用):藥物通過直接接觸組織細胞所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強心作用。2、繼發作用(間接作用):藥物通過體液、神經調節(回饋)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利尿作用。(四)藥物的作用性質1、調節作用:興奮(亢進):凡能使機體原有功能水準提高的,過度興奮轉入衰竭。抑制:凡能使機體原有功能活動減弱的,深度抑制稱麻痹。2、抗病原體及抗腫瘤:殺滅或抑制病原體,使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抑制腫瘤細胞繁殖或破壞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癌症目的3、補充不足(補充治療):
2、特點:選擇性與劑量密切相關,一般藥物在較小劑量或常用量時選擇性較高,隨著劑量增加,選擇性降低,中毒量時可產生更廣泛作用。如苯巴比妥隨著劑量增加,可依次產生鎮靜、催眠、抗驚厥、抗癲癇、麻醉,最後麻痹中樞,可引起死亡。二、藥物作用的特異性、選擇性:(一)藥物作用的特異性(二)藥物作用的選擇性1、藥物作用的選擇性:多數藥物在適當劑量時,只對少數器官或組織發生明顯作用,而對其他器官或組織的作用較小或不發生作用。3、產生原因:藥物的化學結構、機體(包括病原體)的組織結構及生化功能、藥物在體內的分佈、藥物與受體結合及組織器官對藥物的敏感性
選擇性高的藥物大多藥理活性較強,使用針對性強;選擇性低的藥物,應用時針對性不強,不良反應較多,但作用範圍廣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包括:副反應、毒性反應、後遺效應、停藥反應、變態反應、特異質反應、繼發反應藥源性疾病:是由於藥物所引起的、較嚴重、較難恢複的不良反應。如GM引起的N性耳聾。不良反應:凡不符合用藥目或產生對患者不利的作用。
1、副反應(副作用):藥物在常用量(治療量)下發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反應。隨著用藥目的的不同,副作用與防治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是藥物固有的作用。特點:可以預料,難以避免。產生的原因:藥物的選擇性低,作用範圍廣。
2、毒性反應:指用藥時間過長、用藥劑量過大而引起的機體損害性反應。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3、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指少數有過敏體質的病人對某些藥物產生的病理性免疫反應,無法預知,與藥物使用劑量、給藥途徑及療程無關。用藥理拮抗劑解救無效。4、後遺效應:是指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5、繼發反應:由於藥物的治療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又稱治療矛盾。6、特異質反應:指少數特特異質病人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產生作用性質可能與常人不同的損害性反應。反應程度與劑量成正比。7、“三致作用”: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變作用。第二節藥物劑量與效應關係(一)量效關係:量效關係:藥理效應與劑量在一定範圍內成比例關係。量反應:藥理效應強弱連續增減的量變。用具體數量或最大反應的百分率表示。(二)量效曲線:以藥物濃度為橫坐標,以藥效為縱座標作圖所得的曲線。質反應:藥理效應只能用全或無,陰性或陽性表示。必需用多個動物或多個實驗標本以陽性率表示。1.量反應量效曲線:劑量的概念無效量:不出現效應的劑量。
最小有效量(閾劑量):剛引起效應的劑量。最大有效量(效能):引起最大效應而不引起中毒的劑量。
常用量(治療量):比閾劑量大,比極量小的劑量。強度(效價強度):藥物產生一定效應所需要的劑量。劑量與效價成反比。安全範圍: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間的距離。
強度高的藥物,用量小,而效能大的藥物療效較好,各有特點。一般來講藥物的效能更為重要。半數致死量(LD50):使全部實驗動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劑量。半數有效量(ED50):使全部實驗動物半數產生有效的作用所需的劑量。治療指數(TI):LD50/ED50的比值。2.質反應量效曲線:第三節藥物作用機制藥物的作用機制是研究藥物如何與機體細胞結合而發揮作用的。
大多數藥物的作用來自於藥物與機體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引起了機體生理、生化功能的改變。已知的藥物作用機制涉及受體、酶、離子通道、核酸、載體、免疫系統、基因等。藥物作用機制分為藥物作用的受體機制和非受體機制。一、藥物作用的受體機制:(一)受體的概念1、受體:是存在於細胞膜或細胞內的一種能選擇性地與相應的遞質、激素、自體活性物質或藥物等結合,並能產生特定生理效應的一種大分子物質(主要是糖蛋白或脂蛋白,也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分)。2、受點:受體某個部位的構象具有高度選擇性,能正確識別並特異地結合某些立體特異性配體,這種特異的結合部位稱為受點。3、配體:是指內源性遞質、激素、自身活性物質或結構特異的藥物。(三)受體特性特異性;敏感性;飽和性;可逆性;變異性。藥物能準確識別並與其相應的受體結合,產生特定的生理效應。受體數目有限,藥物與受體結合可達到飽和。藥物與受體的結合與解離處於動態平衡狀態,藥物解離後仍是其原形。受體分子只占細胞的極微小部分,而D-R複合物能夠啟動一系列生物放大系統,應用微量的藥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性。(二)受體的分佈1、細胞膜受體如DA-R、AD-R、H-R、胰島素受體2、胞漿受體如性激素受體、糖皮質激素受體3、細胞核受體如甲狀腺素受體同一受體可分佈在不同的組織器官,興奮時可產生不同的效應。(四)受體與藥物的結合受體與藥物結合引起生理效應,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親和力和內在活性1、親和力:指藥物與受體結合的能力。親和力是作用強度的決定因素2、內在活性(效應力):是藥物本身內在固有的藥理活性,指藥物與受體結合引起受體啟動產生效應的能力。內在活性是藥物最大效應或作用性質的決定因素
與受體結合的藥物,根據其結合後產生的反應,可分為三種類型:(1)激動劑(興奮藥):既有較強的親和力,又有較強的內在活性藥物(2)拮抗劑(阻滯藥):有較強的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藥物。按其作用性質可分為
①競爭性拮抗藥:可與激動藥競爭相同受體,其結合是可逆的。②非競爭性拮抗藥:能不可逆地作用於某些部位而妨礙激動藥與受體結合,並拮抗激動藥的作用。
(3)部分激動藥:既有較強的親和力,內在活性弱的藥物。具有激動藥和拮抗藥雙重特性。(五)受體貯備
活性強的激動藥只需與一部分受體結合就能產生最大效應,剩餘未被結合的受體稱為貯備受體。
(六)受體調節
受體的調節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其調節方式有脫敏和增敏兩種類型。1、受體脫敏指長期使用激動藥,或受體周圍的某種生物活性物質濃度高,組織或細胞對激動藥的敏感性和反應性下降的現象。
2、受體增敏指長期使用拮抗藥,或受體周圍的生物活性物質濃度低,組織或細胞對激動藥的敏感性和反應性升高的現象。
(七)受體類型
1、G蛋白耦聯受體:是一類由GTP結合調節蛋白(簡稱為G蛋白)組成的受體超家族,可將配體帶來的信號傳送至效應器蛋白,產生生物效應。G蛋白有許多類型,常見的有興奮型G蛋白,啟動AC使cAMP增加;抑制型G蛋白,抑制AC使cAMP減少;磷脂酶C型G蛋白,啟動磷脂醯肌醇特異的PLC。2、配體門控離子通道受體:由配體結合部位及離子通道兩部分構成,當配體與其結合後,受體變構使通道開放或關閉,改變細胞膜離子流動狀態,從而傳遞資訊。3、酪氨酸激酶受體胰島素及一些生長因數的受體本身具有酪氨蛋白激酶的活性,稱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4、細胞內受體甾體激素受體存在於細胞漿內,甲狀腺素受體存在於細胞核內。5、其他酶類受體鳥苷酸環化酶(八)細胞內信號轉導
第一信使是指多肽類激素、神經遞質及細胞因數等細胞外信使物質。大多數第一信使不能進入細胞內,而是與靶細胞膜表面的特異受體結合,啟動受體而引起細胞某些生物學特性的改變,如膜對某些離子的通透性及膜上某些酶活性的改變,從而調節細胞功能。第二信使為第一信使作用於靶細胞後在胞漿內產生的資訊分子。第二信使將獲得資訊增強、分化、整合並傳遞給效應器才能發揮其特定的生理能或藥理效應。1.環磷腺苷(cAMP)cAMP是ATP經AC作用的產物。2.環磷鳥苷(cGMP)cGMP是GTP經GC作用的產物。cGMP作用與cAMP相反。3.肌醇磷脂二醯甘油(DAG)及1,4,5-三磷酸肌醇(IP3)。4.鈣離子很多藥物通過影響細胞內的Ca2+而發揮其藥理效應,故細胞內Ca2+的調控及其作用機制近年來受到極大重視。第三信使是指負責細胞核內外資訊傳遞的物質,包括生長因數、轉化因數等。他們傳導蛋白以及某些癌基因產物,參與基因調控、細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腫瘤的形成等過程二、藥物作用的非受體機制藥物除了與受體結合產生作用外,不少藥物並不與受體作用也能引起細胞功能的變化。非受體結合的藥物作用機制主要有如下幾種:1.影響酶酶的種類很多,分佈極廣,幾乎參與所有的生命活動,且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影響酶的方式有:(1)抑制:多數藥物通過抑制酶活性而產生作用,如新斯的明競爭性抑制膽鹼酯酶而提高肌張力;奧美拉唑不可逆性地抑制胃黏膜H+-K+-ATP酶,使胃酸分泌減少。(2)啟動:尿激酶啟動纖溶酶原產生抗血栓作用。(3)復活:碘解磷定通過復活膽鹼酯酶而解救有機磷中毒。(4)誘導:苯巴比妥誘導肝微粒體酶,使其自身及其他藥物的代謝加快。(5)生成或補充:煙酸是輔酶Ⅰ及Ⅱ的組成部分,有些藥物本身就是酶,如胃蛋白酶。2.影響離子通道
細胞膜上存在著藥物直接作用的離子通道(除受體操控者外),控制Na+、Ca2+、K+、Cl-等離子跨膜轉運,影響細胞功能。如局麻藥通過抑制鈉通道而產生局部麻醉作用;硝苯地平通過抑制鈣通道而產生擴張血管作用。
3.影響轉運許多生理物質如神經遞質、激素、代謝物、內在活性物質及無機離子等經常在體內轉運,干擾這一環節可以引發明顯的藥理效應。如利尿藥抑制腎小管Na+-K+、Na+-H+交換而發揮排鈉利尿作用。4.影響代謝核酸(DNA、RNA)是控制蛋白質合成及細胞分裂的生命物質,許多抗癌藥是通過干擾細胞DNA或RNA代謝過程而發揮療效的;如磺胺類、喹諾酮類都是作用於細菌核酸代謝而發揮抑菌或殺菌作用。有些藥物化學結構與正常代謝物質非常相似,摻入細胞代謝過程卻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謝的生理效應,而導致抑制或阻斷代謝的後果,稱為偽品摻入,也稱抗代謝藥。例如5-氟尿嘧啶結構與尿嘧啶相似,取代尿嘧啶摻入癌細胞mRNA中干擾蛋白質合成而發揮抗癌作用。5.影響免疫
如免疫增強藥或本身就是抗體的藥物(如丙種球蛋白)和免疫抑制藥(如環孢素)可影響免疫功能發揮作用。6.理化反應
有些藥物通過簡單的理化作用,如消毒防腐藥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抗酸藥中和胃酸、脫水藥改變滲透壓、四乙酸鈉鈣絡合重金屬、局麻藥和抗心律失常藥穩定細胞膜,阻止動作電位的產生及傳導等,從而產生藥理作用。7.補充機體缺乏的物質補充營養以治療相應缺乏症的藥物很多,如鐵鹽、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等。還有些藥物通過補充機體缺乏的物質而達到治療目的,如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甲狀腺素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第四章影響藥效的因素及合理用藥原則第一節藥物方面的因素一、劑量、劑型、製劑與給藥途徑藥物的劑量是臨床用藥的一個最基本問題,臨床上藥物一般採用常用量或治療量,但也要因人而異,適當調整同一藥物可有不同劑型適用於不同給藥途徑不同給藥途徑的藥物的起效速度不同,一般規律:i.v.>吸入>i.m.>i.h.>舌下>p.o.>直腸>貼皮。二、給藥時間與次數應根據t½決定給藥間隔時間,療程根據疾病及病程決定聯合用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除達到多種治療目的外都是利用藥物間的協同作用增效或利用拮抗作用減少不良反應。(一)影響藥動學的相互作用
三、聯合用藥及藥物的相互作用1.吸收維生素C有助於食物和鐵製劑中Fe2+的吸收;四環素與Fe2+、Ca2+等重金屬離子同時服用,則可因絡合反應而影響各自的吸收,應避免合用。2.分佈解熱鎮痛藥保泰松(結合率為98%)與口服抗凝藥雙香豆素(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為99%)合用時,可因競爭血漿蛋白的結合,使游離型抗凝藥雙香豆素增加,導致抗凝過度,發生出血傾向。3.轉化藥酶誘導劑和藥酶抑制劑不僅可增強或減弱藥物自身的轉化;當合併使用其他藥物時,還可使同時使用的其他藥物的轉化速度發生變化,而導致藥效或毒性的增強或減弱。4.排泄弱酸性藥物苯巴比妥過量中毒時,鹼化尿液可減少藥物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從而加快藥物的排出以解毒。(二)影響藥效學的相互作用
藥效學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為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根據作用機制的不同,又可分為:1.生理性協同與拮抗飲酒可加重鎮靜催眠藥的中樞抑制作用;濃茶或咖啡與鎮靜催眠藥合用,則可減輕鎮靜催眠藥的中樞抑制作用等。α受體阻滯藥與腎上腺素合用,可能導致升壓作用的反轉現象;組胺與抗組胺藥合用,能降低組胺的反應等。三環類抗抑鬱藥可因抑制外周NA的再攝取,增強擬腎上腺素類藥的藥理作用,引起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還可因抑制中樞NA的再攝取,減弱可樂定和甲基多巴等藥物的中樞性降壓作用。2.受體水準的協同與拮抗指當作用於相同受體的兩種藥物同時應用時,可發生對受體作用的協同或拮抗。3.干擾神經遞質的轉運(三)配伍禁忌:藥物在體外配伍直接發生物理性的或化學性的相互作用而影響藥物療效或毒性反應.第二節機體方面的因素(一)年齡、性別因素:1、年齡因素(1)成人:常用量(2)老人:(3)小兒:根據體重、體表面積給藥2、性別因素:原則上無明顯差別,但應注意婦女的月經期、孕妊娠期、哺乳期、產程及產時的用藥問題。二、個體差異相同劑量的藥物在不同個體,其血藥濃度、作用及作用維持時間等並不相同。
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特異體質對藥物處置的藥動學差異造成的。所以,臨床上必須劑量個體化。
三、遺傳因素
1、遺傳多態性
2、藥物反應種族差異四、病理情況
疾病也會影響藥物的療效。某些藥物可誘發潛在性疾病。五、心理因素
患者的精神狀態與藥物療效關係密切。
安慰劑是指不具備藥理活性的製劑。安慰劑的治療效應,在某些症狀和疾病的治療中,大約可占總療效的35%~40%。
在新藥臨床研究中,常採用雙盲法安慰劑對照試驗設計。雙盲試驗設計指在受試者和具體經管醫生均不知用何藥的情況下進行的試驗,這樣可以排除精神因素對藥物效應的干擾,即完全排除假陽性的結果。
七、長期用藥引起機體反應性變化:1、快速耐受性:藥物在短時間內反復應用數後,療效遞減直至消失。如麻黃堿。
2、耐受性:連續用藥後機體對藥物的反應強度遞減,增加劑量可保持藥效不減。3、耐藥性(抗藥性):病原體或腫瘤細胞對反復使用的化療藥敏感性降低。4、依賴性:主觀需要連續用藥,又分習慣性、成癮性。(1)習慣性:由於停藥引起的主觀上不適的感覺,精神上渴望再次連續用藥,又稱精神依賴性。
(2)成癮性:指某些藥品如嗎啡,用藥時產生欣快感,停藥後出現嚴重戒繼症狀,又稱軀體依賴性。一、傳出神經的分類(一)傳出神經按解剖學分類:
自主神經運動神經
交感神經
神經節換元節後纖維節前纖維副交感神經心肌平滑肌腺體
骨骼肌第五章傳出神經系統藥理概論【學習要求】1.瞭解傳出神經系統解剖學分類。2.熟悉傳出神經遞質、受體的種類及生物合成和傳出神經系統受體的分類。3.掌握傳出神經系統受體的生理功能。4.掌握傳出神經系統藥物主要作用方式及分類。第一節概述(1)遞質:神經衝動到達神經末梢時可釋放的一種化學物質。甲蛙心乙蛙心不予電刺激迷走神經心率減慢心率減慢電刺激迷走神經(2)傳出神經遞質有:
乙醯膽鹼(Ach)和去甲腎上腺素(NA)(二)傳出神經按遞質分類:1、遞質學說的發展副交感神經神經中樞運動神經交感神經—NA—Ach2、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絕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後纖維。(1)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節後纖維(2)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和少數節後纖維(3)運動神經1、膽鹼能神經:(3)傳出神經按遞質分類第二節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和受體一、傳出神經的突觸結構
傳出神經突觸(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以及神經元與效應器官之間的銜接處)的超微結構: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囊泡、受體及其它結構。二、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一)遞質的體內過程1、Ach的體內過程(1)合成:在膽鹼能神經末梢的胞質內膽鹼+乙醯輔酶A乙醯膽鹼(2)貯存:在囊泡內貯存(3)釋放:胞裂外排(需Ca2+參與)(4)消失:Ach膽鹼酯酶(AchE)膽鹼+乙酸囊泡(內有遞質)膽鹼酯酶受體2、NA的體內過程:(1)合成:在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的膨體內酪氨酸
酪氨酸羥化酶多巴
多巴脫羧酶多巴胺
多巴胺β-
羥化酶NA
[NA]↑,回饋性抑制TH(2)貯存:NA、ATP、嗜鉻顆粒蛋白貯存在囊泡內(3)釋放:胞裂外排(需Ca2+參與)(4)消失:
攝取1:大部分被神經末梢重吸收,貯存在囊泡中攝取2:小部分被非神經組織的MAO和COMT滅活少量NA從突觸間隙擴散到血液中,最後主要被肝腎組織中的COMT和MAO所滅活
腺體(M3)——增加
(M1)胃酸分泌增加、中樞興奮心臟(M2)——抑制平滑肌(M3)——收縮血管內皮(M3)——血管舒張瞳孔括約肌
(M3)——縮小毒蕈堿型膽鹼受體
(M-R)三、傳出神經系統的受體(一)受體的分類1、膽鹼受體:能與乙醯膽鹼結合的受體。(1)分型:分為毒蕈堿型膽鹼受體(M受體)和煙鹼型膽鹼受體(N受體)。(2)分佈及主要功能:M樣作用NN-R——NM-R——神經節、中樞——興奮骨骼肌——收縮煙鹼型膽鹼受體
(N-R)2、去甲腎上腺素受體:能與腎上腺素(AD)或NA結合的受體。(1)分型:分為α型腎上腺素受體(α
受體)和β型腎上腺素受體(β
受體)。(2)分佈及主要功能:α1-R——皮膚、黏膜及腹腔血管平滑肌
——收縮
瞳孔開大肌
——擴大α2-R——突觸前膜——負回饋調節NA釋放——中樞——興奮抑制性N元→抑制外周交感神經的活性→Bp↓
α腎上腺素受體
(α-R)N樣作用β1-R——心臟——興奮
腎臟——腎素釋放β腎上腺素受體
(β-R)β2-R——骨骼肌血管、冠脈血管支氣管平滑肌
突觸前膜——正回饋調節NA釋放——中樞——(+)興奮性N元→(+)外周交感神經的活性→Bp↑
——擴張——鬆弛3、多巴胺受體(DA-R):能與多巴胺結合的受體。
分佈及主要功能:D1-R——腎、腸系膜、心、腦血管——擴張D2
-R——中樞,主要表現為延腦催吐化學感受區興奮引起嘔吐;中腦邊緣系統D2
受體興奮引起精神失常;黑質紋狀體D2
受體興奮引起震顫麻痹;下丘腦垂體D2
受體興奮引起內分泌紊亂
第四節傳出神經系統藥物的作用方式和分類
一、傳出神經系統藥物的作用方式(一)直接作用於受體1.激動藥:與受體結合後產生與遞質相似作用的藥物。膽鹼受體激動藥、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2.阻斷藥(拮抗藥):與受體結合後產生與遞質相反作用的藥物。膽鹼受體阻斷藥、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2、影響遞質:(1)影晌遞質的生物合成;(2)影響遞質的轉化;
(3)影響遞質的再攝取和貯存;
(4)影響遞質的釋放。抑制ACh生物合成的有宓膽鹼,能抑制NA生物合成的有α甲基酪氨酸膽鹼酯酶抑制藥能抑制膽鹼酯酶的活性,阻礙ACh的水解,使ACh堆積,產生擬膽鹼作用麻黃堿、間羥胺可促進NA在神經末梢的釋放而發揮擬腎上腺素作用利血平主要是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中囊泡對NA的再攝取,使囊泡內貯存的NA逐漸減少以至耗竭1、擬膽鹼藥M、N-R激動藥(卡巴膽鹼)M-R激動藥(毛果芸香堿)N-R激動藥(煙鹼)受體激動藥抗膽鹼酯酶藥(新斯的明)2、膽鹼受體阻斷藥非選擇性M-R阻斷藥(阿托品)M1—R阻斷藥(呱侖西平)M2—R阻斷藥(戈拉碘銨)NN-R阻斷藥(六甲雙銨)NM-R阻斷藥(琥珀醯膽鹼)膽鹼酯酶復活藥(氯解磷定)二、傳出神經系統藥物的分類
主要按其作用性質和對不同類型受體的選擇性來分類。β1、β2-R激動藥(Iso)β1-R激動藥(多巴酚丁胺)β2-R激動藥(沙丁胺醇)α-R
激動藥α1、α2-R
激動藥(NA)α1-R
激動藥(新福林)α2-R
激動藥(可樂定)β-R激動藥α、β–R
激動藥(AD)α、β、DA–R
激動藥(DA)(1)直接擬似藥3、擬腎上腺素藥(2)間接擬似藥(麻黃堿、間羥胺)4、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α-R阻斷藥α1α2-R阻斷藥(酚妥拉明)α1-R阻斷藥(呱唑嗪)α2-R阻斷藥(育亨賓)β1、β2-R
阻斷藥(普萘洛爾)β-R阻斷藥β1-R阻斷藥(阿替洛爾)α、β-R阻斷藥(拉貝洛爾)β2-R阻斷藥(布他沙明)第六章膽鹼受體激動藥1、定義:是一類作用與Ach相似或與膽鹼能神經奮效應相似的藥物。2、分類: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可分為(1)直接作用於膽鹼受體藥
①M、N膽鹼受體激動藥如:Ach②M膽鹼受體激動藥如:毛果芸香堿
③N膽鹼受體激動藥如:煙鹼(2)抗膽鹼酯酶藥如:新斯的明【學習要求】1.掌握毛果芸香堿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降低眼內壓的機制。2.熟悉擬膽鹼藥的分類。3.掌握易逆性抗膽鹼酯酶藥新斯的明對骨胳肌、胃腸道及心血管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4.熟悉有機磷酸酯類中毒機制,阿托品以及氯解磷定解毒機制。第一節直接擬膽鹼藥一、膽鹼受體激動藥(一)膽鹼酯類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M樣作用血管舒張心臟抑制:心力↓、心率↓、傳導↓瞳孔括約肌收縮——縮瞳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胃腸壁平滑肌及膀胱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加
N樣作用NM樣作用:神經節興奮NN樣作用:骨骼肌收縮毛果芸香堿(匹魯卡品)pilocarpine[藥理作用]選擇性激動M膽鹼受體,產生M樣作用。對眼和腺體的作用最明顯。(二)生物鹼類1.對眼的影響(1)縮瞳:環狀肌(膽鹼能神經支配)輻射肌(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支配)(3)調節痙攣:興奮M-R→睫狀肌向眼中心方向收縮→懸韌帶鬆弛→晶狀體變凸→屈光度加大→調節於近視2、促進腺體分泌:
汗腺和唾液腺大量分泌。3、興奮平滑肌:收縮腸道、支氣管、子宮、膀胱平滑肌。(2)降低眼內壓:縮瞳→虹膜向眼中心拉緊→虹膜根部變薄→前房角間隙擴大→房水易於入血迴圈→眼內壓降低擬膽鹼藥對眼的作用眼內壓降低房水流出通暢前房角變寬虹膜括約肌收縮瞳孔縮小睫狀肌收縮懸韌帶鬆弛1、青光眼閉角型青光眼(充血性青光眼)開角型青光眼(單純性青光眼)[臨床應用]2、治療虹膜睫狀體炎:與擴瞳藥阿托品交替使用。3、口腔乾燥4、對抗阿托品中毒的M樣症狀膽鹼酯酶可分為乙醯膽鹼酯酶(AChE,真性膽鹼酯酶)和假性膽鹼酯酶兩類。前者是一種選擇性水解乙醯膽鹼的必需酶,酶的活性高。後者對乙醯膽鹼特異性低。第七章抗膽鹼酯酶藥和膽鹼酯酶復活藥分類:
易逆性抗膽鹼酯酶藥——新斯的明難逆性抗膽鹼酯酶藥——有機磷酸酯類抗膽鹼酯酶藥的化學結構與ACh相似,能與AChE牢固結合,水解較慢,使膽鹼能神經末梢釋放的ACh水解減少而大量堆積,產生擬膽鹼作用。新斯的明(Neostigmine)[作用機制](-)Ach膽鹼+乙酸AchE新斯的明[體內過程]
脂溶性低,口服吸收少,不易過血腦屏障,無明顯的中樞作用;不易過角膜,對眼的作用弱。抑制AchE活性,使Ach↑,間接發揮作用。[藥理作用]新斯的明競爭性地與AChE結合,抑制AChE活性,使ACh在體內堆積,表現出M樣和N樣作用。
機制:(1)抑制AchE活性,增強Ach作用;(2)直接興奮骨骼肌運動終板上的N2-R;(3)促進運動神經末梢釋放Ach。1、興奮骨骼肌作用強大。2、興奮胃腸及膀胱平滑肌作用較強。
[臨床應用]
1、治療重症肌無力(自身免疫性疾病)2、治療術後腹氣脹和尿瀦留3、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4、肌松藥過量的解救
[不良反應]
較少,過量會加重肌無力症狀,應注意。
M樣症狀可用阿托品對抗。
毒扁豆堿(依色林,Eserine)作用特點:
1、對眼的作用比毛果芸香堿強而持久,但刺激性大,用於治療青光眼。2、易透過血腦屏障,對CNS,小劑量興奮,大劑量抑制。用於中藥麻醉的催醒劑。有機磷酸酯類包括:農藥:敵百蟲、樂果、馬拉硫磷、敵敵畏、對硫磷、內吸磷戰爭毒氣:塔朋、沙林、棱曼二、難逆性抗膽鹼酯酶藥(二)有機磷酸酯類的毒理胃腸道吸收呼吸道吸收皮膚粘膜吸收[中毒途徑][中毒機制]
有機磷酸酯類—P與AchE上酯解部位絲氨酸上的—OH呈共價鍵結合,形成磷醯化膽鹼酯酶(中毒酶),使AchE失去活性,體內Ach蓄積過多而引起中毒。一、M樣症狀:1、瞳孔縮小;2、腺體分泌增加;3、呼吸困難甚至肺水腫;4、胃腸道有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5、泌尿系有小便失禁;6、心率減慢、Bp下降。
二、N樣症狀:神經節N1受體興奮,使心動過速,血壓先升高後下降;N2受體興奮產生骨骼肌震顫,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興奮N1受體,興奮骨骼肌N2受體,出現全身肌束顫動,嚴重者可導致肌無力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三、中樞症狀:興奮不安、譫妄及全身肌肉抽搐,進而由過度興奮轉入抑制,出現昏迷、呼吸中樞麻痹。慢性中毒: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頭暈、失眠等)以及多汗、腹脹,偶有肌束顫動及瞳孔縮小。急性中毒症狀:廣泛性、多樣性。[中毒類型]
輕度中毒:只有M樣症狀。中度中毒:M、N樣症狀並存。重度中毒:M、N樣症狀,並有中樞症狀。[解救原則]1、清除毒物(1)清洗皮膚;(2)洗胃;(3)導瀉。2、儘快使用解毒藥(1)必須及早、足量、反復使用阿托品,達阿托品化阿托品化的主要表現:病人出現口幹、皮膚乾燥、顏面潮紅、瞳孔中度擴大、心跳增加等。(2)必須與膽鹼酯酶復活藥合用
碘解磷定(派姆PAM)
氯磷定(PAM-Cl)
肟類化合物膽鹼酯酶復活藥氯解磷定(PAM—Cl)[作用機制]
1、氯磷定與磷醯化膽鹼酯酶(中毒酶)的磷醯基結合,形成磷醯化氯磷定(無毒),使AchE遊離(復活)。2、直接與有機磷酸酯結合,形成磷醯化氯磷定,由尿排出。
水溶性高,溶液穩定,副作用小,可iv或im給藥,給藥方便,價廉,為該類藥物的首選藥。[使用原則
及早、足量、反復用藥[解毒效果]
1、對內吸磷、馬拉硫磷、對硫磷中毒療效好;對敵百蟲、敵敵畏中毒療效稍差;對樂果中毒無效;2、迅速制止肌顫,對CNS中毒症狀療效不佳,不能直接對抗已積聚的Ach,對M、N1樣症狀療效較差;3、必須與阿托品合用於中度以上有機磷酸酯中毒;[不良反應]
副作用小,偶見輕度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問題:中度以上有機磷中毒為什麼要阿托品+氯磷定?有機磷酸酯阿托品AchAchE膽鹼十乙酸M-R氯磷定抑制阻斷結合複活急性中毒及解救之機理↑↑興奮第八章M膽鹼受體阻斷藥【定義】能競爭性阻斷M受體,從而對抗Ach及擬膽堿藥的M樣作用藥物。【分類】
1、天然來源的阿托品類生物鹼:阿托品、東莨菪堿、山莨菪堿等。2、人工合成的阿托品類代用品:後馬托品、普魯本辛【來源】阿托品類生物鹼存在於茄科植物的顛茄、蔓陀羅、洋金花、莨菪、東莨菪、山莨菪等植物一、阿托品類生物鹼(654)【構效關係】【藥理作用】能競爭性阻斷各種M膽鹼受體亞型,大劑量也可阻斷神經節N1受體。不同器官對阿托品敏感性有差異,隨劑量的遞增,依次出現對腺體、眼、平滑肌、心臟等的作用,大劑量則出現中樞興奮阿托品(Atropine)掌握(1)對唾液腺、汗腺抑制作用最強;(2)對淚腺、呼吸道次之;(3)對胃酸分泌影響較小。1.抑制腺體分泌:(1)擴瞳:3.對眼的作用:環狀肌(膽鹼能神經支配)輻射肌(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支配)阿托品阻斷虹膜環狀肌上的M受體,使環狀肌鬆弛退向四周邊緣所致。
鬆弛內臟平滑肌,對過度活動或痙攣的內臟平滑肌鬆弛作用更明顯。作用強度比較:胃腸道>膀胱>膽管、輸尿管、支氣管>子宮2.解除平滑肌痙攣:(2)升高眼內壓:擴瞳可使前房角間隙變窄,房水回流受阻。(3)調節麻痹:阻斷睫狀肌上的M受體,睫狀肌鬆弛,懸韌帶拉緊,晶狀體變固定扁平狀,屈光度降低,視近物模糊不清,只能視遠物。青光眼患者禁用!4.對心血管系統作用:較大劑量(1~2mg),阻斷竇房結的M2膽鹼受體,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作用,表現為心率加快,傳導加速。心率加快程度取決於迷走神經的張力,迷走神經張力高的青壯年心率加速較明顯。(2)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這與阻斷M受體作用無關。較大劑量阿托品:
a、直接擴張皮膚血管;
b、解除小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較大劑量可出現煩躁不安、多言、譫妄、驚厥等反應。5.興奮中樞:1.減少腺體分泌:(1)全身麻醉前給藥:目的是減少呼吸道腺體的分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發生。(2)嚴重盜汗和流涎症。【臨床應用】2.緩解內臟絞痛:對胃腸絞痛療效最好對膀胱剌激症狀療效次之對腎、膽絞痛常與度冷丁合用3.眼科應用:
(1)虹膜睫狀體炎:使環狀肌、睫狀肌鬆弛,充分休息有利於炎症消退。常與縮瞳藥合用。(2)檢查眼底(3)驗光配鏡4.緩慢型心律失常:用於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所致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5.感染性休克:6.解救有機磷酸酯類中毒:用於暴發型流腦、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所致的休克。對休克伴有心動過速或高熱者禁用!可以迅速消除中毒時的M樣症狀。用藥原則:及早、足量、反復給藥,以達“阿托品化”。阿托品化的主要表現:病人出現口幹、皮膚乾燥、顏面潮紅、瞳孔中度擴大、心跳增加等。【不良反應】1、治療量(0.5mg)常見的副作用:口幹、視力模糊、心悸、皮膚乾燥、體溫升高、尿瀦留等。2、大劑量興奮中樞:出現煩躁不安、多言、譫妄、驚厥等反應。3、嚴重中毒可由興奮轉入抑制,出現昏迷,最終可因呼吸麻痹而致死。【中毒解救】
外周症狀用M膽鹼受體興奮藥毛果芸香堿對抗;可用地西泮或小量苯巴比妥對抗中樞興奮症狀;呼吸抑制需給予吸氧及人工呼吸。【禁忌症】
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高熱、心率加快患者禁用。
阿托品抑腺解痙治絞痛,興心擴管抗休克。散瞳調麻眼壓升,農藥中毒早足量。
1、鬆弛胃腸平滑肌作用較阿托品弱,但選擇性較高,毒副作用較小。2、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作用與阿托品相當。3、抑制腺體分泌、擴瞳:為阿托品的1/20~1/10。4、中樞作用弱。
常用於胃腸絞痛、中毒性休克。【作用特點】山莨菪堿(Anisodamine654—2)熟悉1、抑制CNS作用:(1)小劑量有明顯鎮靜;(2)較大劑量,催眠、麻醉。2、抑制腺體分泌作用強於阿托品。3、防暈止吐作用。4、中樞抗膽鹼作用。
主要用於中藥麻醉,震顫麻痹症,麻醉前給藥、暈動症、妊娠及放射病所致的嘔吐。【作用特點】東莨菪堿(Scopolamine)熟悉1、散瞳和調節麻痹作用較阿托品弱、短暫、維持1-2天。2、臨床應用眼科檢查、驗光。後馬托品(Homatropine)[作用特點]:二、人工合成阿托品類代用品1、對胃腸道M受體選擇性高,解痙作用強而持久;2、主要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胰腺炎等。普魯本辛(Probanthine)[作用特點]:瞭解三、人工合成阿托品類代用品呱侖西平(Pirenzepine)1、為選擇性M1受體阻斷藥;2、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3、臨床用於消化性潰瘍。【作用特點】瞭解第九章N膽鹼受體阻斷藥
NN膽鹼受體阻斷藥
(神經節阻滯藥)N膽鹼受體阻斷藥
NM膽鹼受體阻斷藥
(骨骼肌鬆弛藥)
神經節阻滯藥
(ganglionicblockingdrugs)美卡拉明(美加明,mecamylamine)樟磺咪芬(trimetaphancamsilate)本類藥物能選擇性陰斷神經的NN受體,阻滯Ach與NN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滯了神經節的衝動傳遞作用。藥物對神經節的阻滯作用無選擇性,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節均阻斷。[藥理作用與用途]1.阻斷交感神經節,產生藥理效應。小動脈擴張,外周阻力降低;靜脈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血壓明顯降低。臨床曾用於高血壓危象的治療。降壓作用強大而可靠,維持時間短。目前臨床主要用於麻醉時控制血壓,以減少手術區的出血。也用於主動脈瘤手術。2.阻斷副交感神經節,產生不良反應。如口幹、便秘、擴瞳及尿瀦留等。
骨骼肌鬆弛藥
(skeletalmuscularrelaxants)除極化型肌松藥骨骼肌鬆弛藥非除極化型肌松藥
除極化型肌松藥
(depolarizingmuscularrelaxants)[作用機制]藥物與神經肌接頭後膜N2受體結合,產生與Ach相似的,較持久的除極作用,使N2受體對Ach不起反應而使骨骼肌鬆弛。[作用特點]1.藥物作用的開始,常出現短暫的肌束顫動。2.快速耐受性。3.抗AchE藥新斯的明不能解除其肌松藥的中毒作用,反能加強中毒作用。因新斯的明抑制AchE,減少琥珀膽鹼的代謝。4.治療量無神經節阻滯作用。琥珀膽鹼(suxamethonium,succinylcholine,司可林,scoline)[藥理作用]1.肌松作用作用快、短,易於控制。靜脈注射10~30mg琥珀膽鹼後,1min出現作用,2min達高峰,5min作用消失。琥珀膽鹼在體內被血漿AchE水解。2.肌松作用順序及恢復順序頸部肩胛腹部四肢面部舌咽喉咀嚼肌呼吸肌3.肌松作用強度以頸部及四肢鬆弛最明顯,其次為面部、舌、咽喉、咀嚼肌。[臨床應用]1.支氣管鏡、食管鏡檢查:鬆弛咽喉肌,以利於插管。2.淺麻醉輔助用藥,以利於肌肉鬆弛,有利於手術的進行。[不良反應]1.窒息過量呼吸麻痹2.肌束顫動3.高血鉀[藥物相互作用]1.本品不能與AchE抑制劑合用,合用時會增本藥的毒性,如新斯的明,環磷醯胺,氮芥,普魯卡因,可卡因等。2.本品不能與骨骼肌鬆弛藥合用,合用時會增本藥的呼吸麻痹,如氨基甙類抗生素,多粘菌素B,呋塞米利尿藥。非除極化型肌松藥
(競爭型肌松藥,
competitivemuscularrelaxants)
[作用機制]本類藥物與Ach競爭神經肌接頭的N2受體,阻斷Ach對N2受體的激動作用而使骨骼肌鬆弛。特點:抗AchE藥新斯的明能解除其肌松作用。因本類藥物代謝不受AchE的影響。
筒箭毒堿(d-tubocurarine)肌松順序及恢復順序眼部肌肉四肢肌軀幹肌肋間肌膈肌特點:1.本藥靜注後3~6min起效,持續20~40min。2.安全性比較小,因作用時間較長,其作用不易逆轉(呼吸肌鬆弛),目前臨床少用。第十章擬腎上腺素藥【概念】是一類化學結構和藥理作用與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相似的胺類藥物,也稱擬交感胺。該類藥可以興奮腎上腺素受體或促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釋放遞質,從而發揮與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相似的作用。兒茶酚胺類結構一、按結構分類:1.兒茶酚胺類:AD、Iso、NA、DA2.非兒茶酚胺類:間羥胺、麻黃堿(Eph)
二、按作用方式分類:1.α受體激動藥:NA、間羥胺2.β受體激動藥:Iso3.α、β受體激動藥:AD、Eph4.α、β、DA受體激動藥:DA【分類】第一節α受體激動藥α受體激動藥根據與不同的亞型受體結合,又可將其分為:1.α1、α2受體激動藥
NA2.α1受體激動藥去氧腎上腺素3.α2受體激動藥可樂寧。去甲腎上腺素(NA)【體內過程】
1、不能p·o、i·m、i·h,只能i.v.ggt;2、不能透過血腦屏障;3、作用時間短。【藥理作用】
非選擇性激動α1、α2-R,對β1-R作用較弱,對β2-R幾無作用。1、收縮血管:興奮α1–R,明顯收縮皮膚、粘膜、內臟血管,但冠狀動脈擴張。
2、興奮心臟:興奮β1-R較弱。在整體情況下,因
BP↑,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心率↓,心輸出量增加不明顯。
3、升高血壓:
小劑量,收縮壓↑
∕舒張壓↑不明顯,脈壓↑
大劑量,收縮壓↑
∕舒張壓↑
,脈壓↓【臨床應用】
1、休克:主要用於各種休克(出血性休克禁用)早期血壓驟降時,用小劑量NA短時間靜脈滴注。
2、藥物中毒性低血壓:特別是氯丙嗪中毒時應選用NA,不宜選用AD。
3、上消化道出血:稀釋後口服。【不良反應】1、局部組織缺血壞死
原因:藥濃↑、久用、藥液外漏。處理:①熱敷;②i.h酚妥拉明;③更換注射部位。2、急性腎功能衰竭
3、停藥後血壓下降:
:應逐漸減量。【禁忌症】
高血壓、動脈硬化症、器質性心臟病、嚴重微循環障礙及少尿、無尿的患者及孕婦禁用間羥胺(阿拉明,Aramine)【特點】
1、對α受體興奮作用較強,對β1受體作用較弱;
2、通過置換作用,促進囊泡釋放NA間接發揮作用;
3、升壓作用比NA緩慢、溫和、持久;
4、性質穩定,可i·m、i·v·gtt;5、可產生快速耐受性;
6、不良反應少;
7、主要用於各種休克早期,是NA良好代用品。腎上腺素(AD、Adr)【體內過程】1、p·o無效,可i·m、i·h、i·v·gtt;2、作用時間短。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分包商的培训与发展3篇
- 工程承包商评估3篇
- 供用热力合同纠纷司法解释3篇
- 公章委托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3篇
- 月初工作计划
- 劳务分包合同价款确定的质量保障2篇
- 销售客服年终总结范文(21篇)
- 户口迁移委托专业办理3篇
- 地下交通地形测绘协议3篇
- 保释人员责任声明3篇
- GB/T 14054-1993辐射防护用固定式X、γ辐射剂量率仪、报警装置和监测仪
- GB/T 11865-2008船用离心通风机
- GA/T 652-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素材《长津湖》 课件(53张PPT)
-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
- 公积金提取单身声明
- 高处作业吊篮进场验收表
- 八年级英语15篇完形填空(附答案)
- 护理管理学练习题题库
- 8.生发项目ppt课件(66页PPT)
- 手榴弹使用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