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寿光市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消偿,或经债权入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消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此规定主要是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2.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深圳创造的部分“全国第一”情况。材料反映了深圳A.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点 B.是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方向标C.开发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D.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C.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4.下图所列票证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左图票证的退出流通和右图票证的出现反映了A.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B.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C.改革开放加快了社会民主政治进程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5.中国古代监察机构主要负责监督法律的实施,维护国家法令的统一,参与监督中央和地方政治,历来统治集团都重视监察体制的建设,通过监察机构的设置以达到专制统治目的。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在郡、县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B.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最主要的监察机构C.宋朝的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D.元朝的人命重案移送御史台并由监察御史复按6.20世纪2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这表明A.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物美价廉 B.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C.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抵制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7.查士丁尼说“为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公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下列各项对于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理解正确的有①《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②公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退出历史舞台③万民法诞生后打破了罗马公民法体系④万民法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由此美国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C.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D.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9.表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B.贯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贯彻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10.甘孩白利寺的格达活佛(1902—1950)曾写下这样的诗歌:“云雨出现在天空,红旗布满了大地。未见如此细雨,最后降临大地……今朝离去,何日再回。"这首诗描述了A.藏区人民祥和幸福的生活状态B.共产党领导藏区人民进行民主改革的效应C.长征中的红军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的结果D.汉族和藏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1.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A.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B.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C.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D.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12.1956年以前,英国已基本撤出远东,但不打算放弃非洲。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中,美国在联合国谴责侵略,并要求以色列停火,英法失去干涉借口,不得不撤军,这成为英国殖民史的转折点。这一变化A.造成了英美盟友关系终结 B.加剧了东西方的冷战对峙C.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加快了英殖民帝国的瓦解13.“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化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14.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如图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部分代表官印。这表明战国时期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印)战国·齐·大车之鈢(玺)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15.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生前事迹感动了社会。沈浩生前工作的小岗村,因为当年18位村民印下红手印的契约(见图)而被称作“中国第一村”。这份契约见证了他们在1978年就开始尝试A.农村合作社B.公私合营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出现许多影响时代的伟人,与中国孔子同一时代的人物是A.屋大维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17.19世纪以来,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强国,这主要得益于:①独立后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②自由的传统③丰富的自然资源④源源不断的外来移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中山装由孙中山创制,是由日本的学生装改进而成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据此,以下各项表述中正确的应该是()A.服饰属于意识形态 B.服饰体现国家意志C.服饰变化受政治影响 D.服饰是西化的产物1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20.1953年,毕加索根据斯大林年轻时的照片创作了《斯大林画像》。苏联和法国的共产党人指出,虽然毫不怀疑毕加索对劳工阶级的认同,但“作为斯大林同志特点的至高无上的善良和高贵通通不见了。”以上材料可用于说明A.现代派绘画反传统的特点 B.意识形态对抗呈白热化C.斯大林个人权威开始动摇 D.现实主义艺术仍占主流21.下图是20世纪著名革命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关于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该漫画应该创作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后B.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C.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D.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列强贪欲行径2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凯末尔改革的共同点是:A.都进行了世俗化改革 B.都扩大了军事力量C.都制定了宪法 D.都发展了教育23.“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24.革命党人陈天华曾经说过:“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其实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民贵君轻25.画面中的英国正在意图脱离的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欧盟 C.北约 D.WTO26.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D.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27.李白有诗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领袖)俱尘埃。”这反映了唐代A.浪漫主义文学颇受推崇 B.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C.儒道释三教已逐渐融合 D.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28.1929年1月至9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据如表信息可知,当时美国A.民众消费能力有所提升 B.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C.存在银行信贷安全风险 D.民众普遍存在投机心理29.据统计,截至1929年10月1日,苏联共收到2670份承租申请。1921-1927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A.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B.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D.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30.某思想家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据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A.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 B.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C.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D.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应该强调的原则是“理解——转化”:理解人类在古今中外所曾经有过的各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从那些与“我们的”和“今天的”东西不同的多样性中吸取智慧,并将之转化为创造的源泉。古今中外文明的碰撞很可能就是孕育生机的时候。以西方人对近代科学的理解,中医学几乎不能算是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但是在数千年中,中医学家们不断地把经验事实融汇其中,并加以精巧的安排,从而使之最终变成了一个精致的架构。来自传统社会的、非狭义科学的东西在现代并未被科学的东西完全取代,而且它目前的进步也开始借助于科学的手段,这一点似乎能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转化)提供某些启示。——摘编自阎步克《士大夫政治衍生史稿》评析材料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摘抄材料原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32.新式学堂材料一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仅仅存在于少数口岸城市。189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原有的语言、工艺、军事学堂的基础上,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渐趋一致,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中国乡村也出现另一现象,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堂,乡民不悦而起”;而一些“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浙江景宁县沙溪学堂的创办“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凡此种种……。不少人鄙视新学堂,“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且新式学堂“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人们喋喋不休:“自学堂设立以来,不但老师宿儒坐困家乡,仰屋而叹,即聪慧弟子,亦多弃儒就商。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当时,中国乡村毁坏新式学堂屡见不鲜。——两则材料均摘自《<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我国自汉代就奠定了古代教育的传统,直至清朝末期才逐渐改变。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说“逐渐改变”的表现是什么?(2)读材料二,分类提取有关乡村毁学原因的信息(3)基于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新式学堂的看法。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孔子)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和顾炎武的治学目的。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2)结合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分析对当代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确在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以应给付的物消偿债务后,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之债务即行终止,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并非强调债务人或担保人的职责问题,排除A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有关保障债权人权利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2、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并结合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的经济成就可得出,深圳在新时期起到了经济改革的方向标的作用。B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之前并未开设试验点,A排除;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出现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而20世纪80年代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C排除;深圳创造的第一不能体现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排除。故选B。3、B【解析】

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是指儒学伦理,“不应干涉或强求”符合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体现出魏晋玄学将儒道两者结合在一起,故B项正确;理学是宋朝时期的新儒学,强调“格物致知”(人为)与玄学强调自然,两者理念是一样的,再者两个思想相距时间隔着隋唐,跨度较远,故A项排除;三教合一是在唐朝时期,故C项排除;D项中的“正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详解】4、B【解析】

图1票证属于计划经济时代产物,图一票证的退出和图2票证的出现反映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故B正确;社会主义所有制仍是公有制,排除A;材料未涉及社会民主政治的信息,排除C;材料说明的是经济体制的转变,不是说明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D。故选B。5、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地方郡县监察由郡监御史负责,县级并未设置专门的监察官,故A项表述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御史大夫负责管辖中央监察事务,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宋朝提点刑狱司负责监察刑狱,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元朝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且受由监察御史制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6、C【解析】

20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能够生产其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货品越来越多的被拒之门外,说明中国开始有选择的进口外来商品,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选C;中国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内容不涉及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排除D。故选C。7、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①正确;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人,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时期仍然使用公民法,②错误,排除BD;万民法诞生后,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并非打破了罗马公民法体系,③错误,排除A。8、A【解析】据材料“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并不明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主张,美国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党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公民自由权利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9、D【解析】

由表中数据看出,1949-1950年中国建交国家有19个,1951-1953年建交国家只有一个,这种情况是受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建交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正确;1949-1953年中国建交国家有20个,谈不上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排除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1953年没有与中国建交国家,无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排除B;建国初期,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C错误。10、C【解析】

据材料“甘孩白利寺的格达活佛(1902—1950)……红旗布满了大地……今朝离去,何日再回。"并结合所学可知,格达活佛看到的红旗布满了大地、又离去,反映的是1936年红军长征停留在甘孜,红军的举动感动了格达活佛,为了让藏民更了解红军,格达活佛写下了可以传唱的诗歌,C正确;当时藏区存在农奴制,人民生活并不幸福,A错误;据材料格达活佛(1902—1950)可知,此时的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3月开始)还没有进行,B错误;据材料“红旗”、“今朝离去,何日再回”等信息可知,此时的西藏还没有获得解放,材料没有涉及“汉族和藏族”的关系,D错误。11、A【解析】

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长佃到永佃的发展,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去协调用地与养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故A项正确。但是土地租佃制的发展不能消除土地用养矛盾,故B项错误;农民长期甚至永久租种土地,并且可以转让租佃权,会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使用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利于缓解地主和农民矛盾,故C、D两项错误。12、D【解析】

据材料“英法失去干涉借口,不得不撤军,这成为英国殖民史的转折点”可知,体现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即加快了英殖民帝国的瓦解,D项正确;二战后英美盟友关系没有终结,A项错误;英国对殖民地控制力的下降与东西方的冷战对峙,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英国殖民地帝国的瓦解,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C项错误。13、B【解析】材料“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可以联系所学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故B项正确。A项挽救国民革命说法错误。C项是1934年的长征,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故ACD排除。14、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玺印作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的凭证,有利于适应战国时期打破传统世袭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及提高政令执行效率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战国时期集权体制的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封建体制即分封制,开始崩溃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题干不能直接反映诸侯争霸的形势,排除C项;题干中部分代表官印不能说明战国时期玺印的统一风格,排除D项。故选B。15、D【解析】

1978年小岗村村民率先实行包干到户政策,开始尝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正确;A是1953年开始实行;B是1953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是1958年。16、B【解析】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人物,同时期的有悉达多,选项B正确;屋大维是公元前63年至公元14年,耶稣是公元前4年至公元33年,穆罕默德约570至632年,选项A、C、D排除。17、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以来,美国得益于独立后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和自由传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外来移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强国。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可知服饰变化受政治影响,故选C。19、B【解析】

由材料信息“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构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可知,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拒绝平等贸易的结果,这忽视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真实目的,故B正确,D错误;这一观点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的根源,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故C错误。20、A【解析】

现代主义美术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来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依据材料“作为斯大林同志特点的至高无上的善良和高贵通通不见了”来看,毕加索的斯大林画像符合这一特点。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意识形态的对抗,,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毕加索画像的特点,与斯大林权威动摇无关,C错误;材料未反映现实主义艺术的地位,D错误。故选A。21、D【解析】

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一个清政府官员将写有“民”的芝麻倒入写有“政府”的磨盘中,磨出的“香油”淌进了写有“外国”的容器中,说明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大肆掠夺人民以满足列强的要求,进而使清政府苟延残喘。D正确;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工具,材料未体现,A错误;漫画无法体现出教育意义,B错误;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已经采用了机器生产,C错误。故选D。2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凯末尔改革都发展了教育,故D正确;ABC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23、A【解析】

材料中的“变事”为学习西方器物,变法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材料表明,“它”“专事练兵购械”、“只变事不变法”,这与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而不学习西方制度和思想的做法相符合,故“它”指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符合题意;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不变法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与器物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24、B【解析】

材料信息“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以船比喻国家,以东家比喻百姓,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故B正确;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故A错误;民主共和指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故C错误;民贵君轻是古代的民本思想,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25、B【解析】

画面中的旗帜是欧盟的会旗,故英国正在意图脱离的国际组织是欧盟,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26、C【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对粮食危机的原因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员布哈林之间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分歧,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27年,这一时期并未确立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认为农业发展落后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布哈林并不认同,且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7、B【解析】

由材料“儒生不及游侠人”“儒术于我何有哉”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故B符合题意;杜甫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而李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儒道释三教融合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28、C【解析】

根据材料,信贷支付成为主要方式,1929—1933经济大危机,美国虚假繁荣,信贷危机出现,C项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只是汽车销售,不能看出民众的消费水平,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是汽车销售,没有涉及经济生产部门,B项不符合题意;股票属于投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9、A【解析】

结合题干时间判断,当时苏联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经济建设的新模式,故选A;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敌视苏联,所以苏联不可能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排除B;大萧条指1929年到1933年,排除C;D与材料不符,排除D。30、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观点属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故选A;“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属于重商主义的表现,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属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排除C;“新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观点:“理解﹣转化”原则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医的地位,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论证: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实践和经验总结的产物,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吸取前代医学成就基础之上,通过李时珍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而编著的医学药物著作,促进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近代以来大量西方医学理论和方法的传入,与中医在观念和方法上不断碰撞、融合,中国医学界出现了中西医结合派,主张既用传统中医思维考虑问题,又利用现代的西方医术解决问题,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中医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吸收先进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解析】

论证: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理解“理解﹣转化”原则的内涵,即强调的中西方文明的碰撞、融合,对中西方文明的影响,结合中医学相关知识提取观点,即“理解﹣转化”原则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医的地位,推动中医学的发展。然后结合中国古代中医学成就、近代中西方结合及其影响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即可,在作答时,要做到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不能摘抄材料原文。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西方文明的碰撞、融合,对中西方文明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理解﹣转化”原则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医的地位,推动中医学的发展提取观点。结合中国古代中医学成就、近代中西方结合及其影响进行论证,最后回归材料和观点,进行升华得出中医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吸收先进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医学的发展的结论。32、(1)传统: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主要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2)信息:晚晴政治腐败导致乡村毁学: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等等。(3)本小题采用以下四个方面来评分,分别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最后合成总分。①观点:ⅰ是否基于材料;ⅱ提炼材料;ⅲ是否新颖深刻(鼓励多元观点)②史实:ⅰ是否基于材料;ⅱ使用核心史实还是使用边缘史实;ⅲ是否完整使用核心史料③论述:ⅰ逻辑性(清晰、完整);ⅱ是否史论一致④组织:ⅰ连贯性(非列举);ⅱ科学性(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基本思路:晚清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趋势的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又意味“学器”的失败,民族危机使国人对中西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对比,逐步明确西方国家强盛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先进。为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交代背景)。新式学堂在地域分布上日渐广泛,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在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分析材料)。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而,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觉醒,如:康梁的变法图强、严复的物竞天择、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等,并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各方各面逐步现代化(依据材料联系所学)。中国社会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为何出现乡民毁学的现象?(承转)晚清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传统信仰与新学新知的矛盾;传统儒学伦理与新式学堂的趋新言行的冲突;新式学堂也有沦为有权有势人的场所,与旧式科举的普及性相对,民众更加排斥新学堂。(新式学堂学习近代声光化电、近代制造技术、近代法理规则、近代商业法则,这些都属于城市,与当时中国农村相聚甚远,读书人从农村出发大半不再回到农村,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与士人的关系渐渐疏离,如能写到以上这点更好)(分析材料)这其中,乡民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对佛堂的侵占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从侧面推动了反清政革命势力的发展。抽象提升:新式学堂产生新群体以新及群体意识的同时,部分民众传统文化归属感却破灭。这反映清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新学并峙、保守与开拓并存、农耕传统与工业文明较量、乡村与城市差距显著。但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前进。范文:新式学堂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社会发生变革的具体表现。中国自古代以来选官制度不断变革,世袭制到察举制,再诞生了科举制,中国传统教育也相应发展,科举制也着实促进了学习风潮。但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在近代社会看来依然落后不堪,不论制度怎么变革,学习的目的却只有一个,便是做官,从而以前的学生只研读儒家经典著作,参加科举,然后高中;传统学堂也只进行经学教育,培养经学人才。至清朝,这种风气恶化,出现八股文,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束缚学士思想。学校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附庸。尤其在近代中国遭遇危急之际,封建旧的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培养不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致使中国被动挨打。晚清的教育制度衰败不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便已经意识到此。尤其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展开使得清政府需要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采取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便是第一所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使近代教育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开始普遍教育。从材料一来看,学堂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看出中国对兴办近代教育的决心。新式学堂大大有别于传统学堂,不再只教授儒家经典,更看重人才的多方面培养。学堂种类由语言、工艺、军事到师范、法政,再到农、工、商下又分出专科,种类越来越多。新式学堂的科目种类的增多对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极大影响,新式教育“学以致用”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同时学堂形成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并致力于普及大众,推动社会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意识与观念的一致,例如新式学堂的勃兴,为日后革命的进行了人才的储备,从而推动中国变革,社会的进步。但中国封建体制尚存,封建思想未消失,人们对于改寺庙为学堂及学堂里教授的与以往不同的技艺专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鄙夷或不解的情绪。更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浑然不知甚至于不赞同,固守封建旧思想,三纲五常,这便是中国依旧无法彻底变革的原因之一。而新式学堂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乡绅利用其作为谋财的工具,知识新式学堂的信用丧失。并且依照贫富等级来收取学生,使得人才流失,人才培养的不健全。材料二的种种事件,都说明了新式学堂的作用与期望存在明显偏差。也无奈国人反对新式学堂的风气渐长,只是这样并不利于新式学堂其真正存在意义与中国来之不易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中国当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现代人才,新式学堂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体,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帮助中国走出近代危机。但封建体制的限制,人为因素又阻碍,新式学堂不可避免的也有着种种弊病。但中国近现代化道路上却不能不看到新式学堂建立的巨大贡献【解析】

(1)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教育在内容方面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目的上,主要是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根据材料“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可知,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材料“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可知,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