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_第1页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_第2页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_第3页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_第4页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夯实法治基础》教案

年级:初三主备教师:李芳霞授

课老师:李芳霞

课题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计划课时1课时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授课时间

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

调。

1.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求并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

导学

识。法治要求实行___________之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40年,一些中国的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变法改革,成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选择。

(4)法治是现代政文明的_____________,是发

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

会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

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描绘法治蓝图

(1)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______________。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党的_______________全会对新时期中

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_________________,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

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学情法治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内容,但行去治的要求,法治的意义等内容,需要站在一定高度

分析

才可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1殍点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宏观的角度认识法治。

教学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法治的

目标(知识目标)

进程;理解掌握良法治与善治;怎样建设法治中

国。

过程与方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能力目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目标)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治的权

威。

教学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及难

教学探究法、讲授法、小组活动……

方法

设计本课从苏格拉底之死导入,提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再以法治以明线,民主与法

思治的关系为暗线,在明确什么是法治即良法善治,以及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路:道路的过程中,探讨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明确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紧扣第

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教学过程教师个

性化修

教学教学内容

环节

导入

新课师: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

画。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

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相左,

因此他被雅典的公民大会判处了死刑。苏格拉

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

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

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

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是“我是被

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

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

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

设问:你认为苏格拉底这样做值不值?为什

么?

生:略

师:法律失去它应有的权威和效力,那么这个

国家将不再有法治。苏格拉底认为那样正义就

会荡然无存。人治和法治哪个更好呢?

苏格拉底被民主的雅典判处有罪,人们不禁思

考:民主与法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二者怎样

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成全?第四课建设法治中

国,我们将通过法治的要求和法治的作用去解

开法治与民主相互促进的密码。

【设计意图】用苏格拉底之死引出民主与法治

的关系,同时用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作为主线,

贯穿本课时内容。

讲解

新课一、选择法治道路

师:本节课一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选

择法治道路,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

重要标志。与人治相比,法治有何优势?我国

为什么选择了法治道路?

【活动一】人治VS法治

设问:与人治相比,法治有何优势?

生:略

师:从稳定性看,法治的稳定性显然更好。人

治依靠某个人的智慧和权威,法治崇尚的是法

律至上,依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好皇帝可遇不

可求,何况人还会变。

人治将某个人的权威至于一切人之上,是对平

等的一种践踏,而法治则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让人们可以作为国家的主人有尊严的生

存与发展。

【活动二】观看视频:民法典简介

设问:

1.结合你所了解的民法典内容,说说民法典的

颁布和实施将对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产生怎样

的影响?

2.除了民法典,你还知道哪些有重要影响的法

律?

生:略

师:有关婚姻家庭内容的修订,将更好的保护

我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也将更加有利

于社会稳定;有关高空抛物的责任划分,将保

护我们头顶上的安全,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保护个人隐私,将使人们生活的更加有尊严,

也能有效调节一些社会矛盾;有关物权和合同

的规定,可以保障我们的经济利益,也能促进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强国富民提供法律保

障。

除了民法典,还有刑罚、治安管理处罚法、交

通安全法等。都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过渡:通过人治与法治的对比,以及民法典的

影响分析,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我国选择法

治道路。

小结: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①对个人:法治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建

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广

泛的权利和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对国家:法治是现代政治文因此,明的

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家富强的基

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过渡:法治如此美好,那么今天当我们谈法治

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呢?

【活动三】看新闻,明“法治”

设问:

L从标题看,下列哪些新闻与法治有关?请说

明理由。

生:略

师:法律体系的完善等于立法相关的工作属于

法治,而用法律来治理的过程,也属于法治。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思: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

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法治要求良法和善治。

那么什么是良法呢?我们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法

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是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

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从此,应用程序过度

收集个人信息、一揽子授权、强制同意、大数

据“杀熟”……这些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

行为将受到制约。

设问:请你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什么是良法?

生:略

师:良法反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应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这就是法治和民主相互促进的第一步。

材料二:青岛中院发布悬赏通告:10%奖励!最

高1000万元!

被执行人陈建铭,因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

定的给付义务,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发布执

行悬赏公告征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未履行金

额:1亿元人民币及利息、违约金。凡向法院

举报上述被执行人藏匿、转移的财产线索,帮

助法院执行到位的,按实际到位执行款的10%

支付悬赏金。

设问:青岛法院的做法有哪些积极意义?

生:略

师:通过公民参与,既惩罚了违法行为,维护

了公平正义,还对公民进行了法治教育,实现

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法治和民主相互

促进的第二步,实行法治的过程要提倡公民的

参与。

善治的含义: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

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法治的要求/内涵

①良法:反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

益,反应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

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共

同发展。

②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

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法治不仅要求好的法律,良法加善治才

能真正实现法治。

过渡:我国为实现法治做了哪些努力呢?

二、描绘法治蓝图

【活动四】法治数轴

请根据P48“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完成

图表

生:略

师: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我

国的法治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全面依法治国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

的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成立,加强了党对依

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过渡:什么是全面依法治国呢?让我们通过视

频来了解一下。

【活动五】观看视频《全面依法治国》

设问:根据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2.全面依法治国总方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师:如何理解这一总方针呢?我们通过连线来

明确一下吧。

连连连:看看同学对刚才的视频内容把握了多

师:这16字就是我们现在我们常说的依法治国

新16字方针,是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提出的16字方针相对而言的。从这个十六字

方针可以看出,法治中国的建设,没有人是局

外人,你我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早日建

成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促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早日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活动六】材料分析

材料一:1840年后,很多仁人志士如梁启超、

孙中山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

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

的必然选择。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

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的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迎来未来。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问: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生:略

师:在我国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可以相互

促进,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

知识建设法治中国需要良法加善治。党的十八大

小结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做到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

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只有这样的法治才能利国利民。

板书

设计

目标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因

达成为0

①只有法治才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只要走法治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只有法治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法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法治就等于法律制度

B.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C.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D.法治意味着依法治国

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

了12个字,概况这极不平凡的5年,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

就。我国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会议是党的0

A.H—届三中全会B.十五大

C.十八大D.十九大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