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1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2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3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4页
《声声慢》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声慢》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的“笔落惊风雨”单元的“词别是一家”板块,是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全词通过秋季的典型意象写了词人历经国破家亡、亡夫孀居劫难后的悲戚愁苦。本词不仅是李清照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对词的基本知识以及鉴赏词的方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也接触过李清照南渡前的一些作品以及写愁绪的诗词,本课可以让学生紧扣文本,展开联想,进行比较,体会李清照词的情感。三、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分析典型意象,能说出这些典型意象是如何传达词人的复杂愁情;2.通过比较阅读,能归纳李清照词前后期词作的不同。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品味,分析典型意象,能说出这些典型意象是如何传达词人的复杂愁情;2.通过比较阅读,能归纳李清照词前后期词作的不同。五、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比较阅读法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彩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着一带文学之盛。在我国词坛上,有这样一位女词人,她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词作自成一家,称“易安体”,这位女词人是?(生:李清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名作——《声声慢》,通过这首词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去了解她在这首词中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二)初读感知定基调1.齐读正音说情感齐声朗读全词,并思考这首词在情感上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正音:凄凄惨惨戚戚(qĪ),联系成语:休戚(qĪ)相关乍暖还(huán)寒,联系词语:返还(huán)情感:愁全词的氛围问题:词中的这种愁给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词中最能体现这种氛围的是哪一句明确:凄清、悲戚、伤感的氛围。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赏析词句:分析女主形象,寻找愁苦原因过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仅给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也刻画了一个鲜活的女主形象。提问:1.这三句从那些角度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主形象?原文角度鉴赏女主寻寻觅觅动作寻往昔美好、幸福的生活若有所失孤独冷清心境悲凄冷冷清清环境点明环境,暗指心境,由外而内凄凄惨惨戚戚心情寻觅无果,冷清的环境,更显心境凄凉、惨淡、悲戚。2.这三句能否调换语序?不能。这三句在情感上是逐层递进,层层深入。3.这三句叠字运用的好处?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具有一种音乐美;使情感更加浓厚。例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以中国现代一位学者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一段评论小结词中的前三句: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以“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过渡:前三句未见一个愁字,却字字皆现“愁”,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悲戚愁苦的感情基调。到底是什么让词人如此悲怆愁苦呢?词人接下来是如何陈述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1.如何理解“乍暖还寒”?“乍暖还寒”: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寒冷起来。这样的忽冷忽热的天气,确实会让词人难以休息调养,是的词人的心情也变得凄苦惆怅;联系词人的经历:18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但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逃亡到南方江浙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金兵入侵,国家破碎,李清照经历了人生的三大磨难:一是丈夫早逝,遭遇感情生活磨难;二是国家破碎,身世飘零,居无定所;三是晚年孤独,身边无亲无友。天气“乍暖还寒”与词人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词人期的美好幸福的生活随着国破家亡、丈夫早逝而烟消云散,所有的温暖变成眼前的寒冷一片,这如何让词人不悲怆愁苦,如何让词人调养休息。(四)品鉴典型意象,探究愁情内涵过渡: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情,这些愁情表现在什么方面?明确典型意象:酒,风,雁,黄花,窗,梧桐,细雨“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酒和风变现词人心中怎样的愁情?词人为什么要喝酒?借酒浇愁。古诗词中“酒”和“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词人喝的是什么样的酒?淡酒词人喝的酒为什么是“淡”酒?酒的“淡”是指品尝之后的食之无味的感受,淡与浓相对,酒“淡”是因为愁太浓、太重。词人本以为可以借酒浇愁,消除内心的愁绪;但无奈酒力压不住浓愁,因此酒味也显得更淡了。同样是借酒浇愁,李清照前期在《如梦令》中是“浓睡不消残酒”,而此时是“三杯两盏淡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李清照前期是一个生活幸福的贵族女子,词中的愁绪多半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如今,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留给李清照的不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前淡淡的相思之愁转为痛彻心扉的哀愁,所以酒并没有变,只是愁变得更加浓重。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所以,“淡酒”只能“愁重”。一浓一淡表明词人晚年时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淡酒无法压住浓愁,更何况是在这样风急的夜晚。词中的意象“风”对词人愁情的表达有什么作用?明确:加重和渲染的作用。词中的“风”是秋季的风,意象“秋风”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直与萧瑟、凄清、悲凉相关。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衰,渚清沙白鸟飞回。曹丕《燕歌行》中: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词人在酒力无法压住浓愁的情况下,晚来风急更是加重了词人的万千愁绪。“怎敌他”能否换成“怎堪他”?不能。“堪”更偏重忍受之意,而“敌”字强调一种抗拒之意。在词中,词人本想借酒抗拒晚来风急,只是,所谓三杯两盏淡酒如何又能够抵住那晚来风急呢!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意象“雁”牵动了词人心中什么愁情?丧夫之痛: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亲人和情人之间感情传递的载体,古来便有“鸿雁传书”,所以“雁”是作为信使的形象出现。李清照前期《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然而此时的大雁却是“旧时相识”,在旧相识中有种种美好的回忆,只不过现在给她送信的良人(丈夫赵明诚)已经早已不在,这让李清照心中的亡夫之痛溢于言表。物是人非的沧桑感:“雁”还是旧时相识,只不过大雁依旧是那只大雁,而良人(赵明诚)和故国(北宋)已不复,词人心中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愈发难以抑制。亡国之悲:雁是一种候鸟,秋季大雁南飞,与词人亡国后南渡的经历有相似之处;只不过,随着季节的变换,大雁依然可以北迁,但词人家国早已不复存在,她再也无法回去,所以意象大雁也牵动着词人心中的亡国之悲的愁情。“满地黄花”触动了词人什么愁绪?孤独之愁:黄花即菊花。词中的菊花是“满地”、“堆积”,根据菊花盛开的季节可知,此处满地黄花堆积可理解为菊花开的非常繁密茂盛。望着这繁盛的菊花,词人却是憔悴损,容颜凋谢,孤身一人,客居他乡,可知胸中的孤独之苦再也难以掩饰。孀居之苦:“如今有谁堪摘”,也即是“如今有谁堪与共摘”,曾经与词人一起共同采摘黄花的良人早已不在,这种了无生趣的孀居生活、苦痛淋漓尽致的显现在读者眼前。再也无人共摘黄花后,词人该如何度过这漫漫白昼呢?明确:“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得黑”也即“如何能熬到天黑”,一个“熬”字可见词人度日如年的愁苦。在空“守”中慢慢捱过这毫无生气的光景,词人内心的孤独之苦痛跃然纸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意象“梧桐”“细雨”对抒发词人的愁情有何作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梧桐”“细雨”常常放一起叙写,是典型的代表愁绪的意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又如温庭筠《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本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如愁丝般绵长的秋雨,到黄昏时节,点点滴滴敲打在梧桐叶上,也敲打在词人支离破碎的心间,所以,梧桐细雨写尽了词人愁绪的无穷无尽,对词人的愁情起到渲染和加重的作用,为全词更增添了凄楚悲凉的氛围。小结次第,点出愁情过渡:至此,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么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迸发出简单直白、直击人心的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人写心中的愁绪,都能细致地描绘出来,如贺铸在《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出“愁”数量之多;李煜在《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愁的程度之丰盈;又如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愁长度之“长”;再如李清照前期词作《武陵春》中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愁之重。而本次李清照写的“愁”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一种道不尽、说不出也遣不了的一种愁,是愁中之极愁。这次第也即这光景,回顾全词,这次第包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黄花满地、梧桐细雨等,而这愁情具体内涵包括李清照的丧夫之痛、亡国之悲、流离之苦和孤独之愁。一个愁字如何能概括词人的满腔心事、满腹怨嗟呢。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注意语速:缓慢;语调:低沉;重读强调的词:敌,谁,愁等。比较阅读,归纳词风过渡:一个作家的词作风格与他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李清照的词风随她南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较阅读李清照南渡前的代表作《一剪梅》及南渡后的代表作《声声慢》,运用上课所学的鉴赏诗词的方法解读《一剪梅》并归纳李词南渡前后的不同风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声声慢》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是凉秋。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是冷秋。雁雁是“回”,与“去”相对,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失落。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绝望了。花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没有生活意趣。愁闲愁,相思的幽怨凄苦哀愁通过对比,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通过比较词中的典型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风比较清丽柔媚。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词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