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_第1页
《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_第2页
《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_第3页
《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门党娟【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八单元“让生命沉思”。《懒惰哲学趣话》这篇文章,作者是用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可读性强,能让学生得到一些人生感悟。作品名为《懒惰哲学趣话》,它实际上是两种人生观、两种价值取向的对话和碰撞,但又丝毫没有僵硬的哲学概念和空泛的议论。作者只是平实而充满趣味地描写了这么一个场景:两个陌生的人邂逅、闲聊,谈话的主题涉及渔夫的生存状态。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应该将重点放在对文本思想的研读方面,让学生深刻理解寓言故事背后隐藏的哲理。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及时鼓励学生富有创见性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诗歌散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思维活跃,对文本的阅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在学习中积极性比较明显,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望更为迫切,并且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教师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新观点新看法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兴趣。不要求有统一答案,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教学目标】

1、能在文章鲜明的对比手法中分析出旅游者和渔夫各自的形象特点,掌握游客和渔夫代表的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2、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游客和渔夫的不同选择,理解“懒惰哲学”的内涵,同时能感知和品味出“趣话”之“趣”。

3、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游客和渔夫的不同选择,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理解“懒惰哲学”内涵以及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探讨思辨法。导入设计:“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勒“懒惰是意志薄弱者的隐藏所”——英国“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在我们的一般人的认知里,懒惰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伯尔为什么会认为它是一种哲学呢?二、走进文本,分析“懒惰哲学”含义。1、预习检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故事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游客,一个是渔夫,两个人物就“渔夫要不要出海捕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游客认为渔夫应该趁着好天气多出海捕几次鱼,为以后的富足生活打下基础;而渔夫则不以为然,他觉得应趁着好天气晒晒太阳,看看风景,打打盹儿。2、再读文本,请划出文中描写游客和渔夫的句子(外貌、语言、动作等),思考:游客和渔夫是怎样的人?明确:不同追求:游客:“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可以逍遥自在的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从中看游客对工作的态度:把工作当作一种压力,一种手段)渔夫:捕够一两天生活的鱼,然后在明媚的日子里,晒晒太阳,打打盹儿,享受生活。旅行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雄心勃勃的,显然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没有遗忘他在社会生活中孜孜以求的东西,认为成功和优越的物质生活会给人带来幸福感;与其相对的是渔夫,他的生活是缓慢的、悠闲的、自给自足的,他的人生态度是闲适的,乐天知命的。不愿意为了一种无法把握的幸福感而放弃眼前的幸福。不同形象:渔夫形象:生活简朴、随和、淡定从容、贫穷劳苦、乐观知足、安于享受生活、精神富足,自得其乐,乐天知命、以“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追求精神自得”为价值观的普通劳动者。游客:富有优越、积极进取、目标明确、急功近利、好为人师、善于自省、精神空虚,焦灼,贪婪、雄心勃勃,以“追求物质极大化,以获得精神享受”为价值观的资产阶级代表。3、那么谁是懒惰者?“懒惰哲学”指什么?渔夫是懒惰者游客是懒惰者两人都是懒惰者判断标准:不劳动。“懒惰”意思是“不勤快,不爱劳动和工作”,是个贬义,在本文却无贬义,渔夫的“懒惰”或者游客的“懒惰”体现了什么?(表现了两个人的生活态度)。教师点拨“懒惰”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抛弃对物质的刻意追求,享受人生的生活态度。渔夫的懒惰哲学: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追求精神自得,享受当下。游客的懒惰哲学:追求物质极大化,以获得精神享受,一劳永逸。三、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用心。1、作者倾向于或者说认同哪一种人生追求?如何表现?(1)通过游客角色的不断变化完成作者对人生追求的理解与表达(注意游客的情绪变化)欣赏者--同情者--说教者--认同者(2)对比

渔夫:衣衫寒伧物质

游客:衣着入时

渔夫:富足,自得其乐,从容精神游客:空虚,为利而忙,焦躁2、作者为什么会赞成渔夫的生活方式呢?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亲身经历过二战,对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在他看来,人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失。少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害的。3、“懒惰哲学”有什么现实针对性?1、批判二战始作俑者企图借助战争“一劳永逸”的错误思维,悲叹其沦为欲望的奴隶的现实。2、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工业文明的“硬技术”以机械的思维方式和统治自然的价值观破坏自然和危害人类。对现代流行的生活理念的反思,也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反思。(他声讨战争,批评国家与社会,)3、引导人们关注“理性克制欲望”的价值,并暗示人们合理处理奋斗与幸福的关系。四、品味文本,学习文本艺术:思考:文章题目是“懒惰哲学趣话”,“趣话”体现在哪里呢?1.“渔夫拍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饱了的孩子”,像一个贪吃的孩子,嘴里嚼着一样,手里抓着一样,眼里望着一样。对物质无穷无尽的追求,“孩子”写出了游客的幼稚。游客贪的是食物吗?(是物质)2.游客是夸张的,渔夫是平静的,并没有动心。游客的神态、游客的语言是急切的,丰富的,语言背后有一颗焦灼的心。游客的殷勤和过分的热情显得很有趣。渔夫的不假思索的,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拍拍他的背,都表现了渔夫的闲适和乐天知命。3.游客富裕,渔夫贫穷,这本身不构成有趣,但是富裕的却没有贫穷的精神生活质量高,这就有趣了。4.游客对渔夫前后态度是有趣的变化(先同情,后羡慕。)5.渔夫最后的回答很有趣。淡淡的一句话就让情绪一直激动的游客思绪万千,浮想联翩,甚至抛弃了自己的奋斗哲学(结局是戏剧性的)这和游客那么多话却没有打动渔。两种生活态度,看似消极的战胜了看似积极的。6.游客说:“我并不想干预您的私事”其实旅游者一直在企图干涉。两次说“请您想一想”(读出恳切的语气)7,度假的乐趣几乎已经无影无踪。他凝视着滚滚而来的排浪,浪里鱼儿在欢快地蹦跳。“然后,”他说,但是由于激动他又语塞了。”(物质主宰着他的情绪)8.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这一夸张的手法,写出游客对渔夫不趁好天气打鱼的极度不理解,不认同。9.游客的动作有趣,如腾出手来强调他的话,五声“咔擦”也有趣(几声咔擦声后旅游者一直坚守的奋斗哲学就结束了。五、跳出文本,探讨“人生追求”。1、请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追求的看法,你想追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明确:(1)倾向于渔夫的人生追求。A、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等到想要享受生活的时候可能已经没那份心情甚至能力了。不过多期待物欲的满足,知足常乐的幸福观——渔夫。B、人一旦成了物欲的奴隶,工作成了谋生的手段,从而忽略了身边日常的幸福,得不偿失。幸福可以很简单,与车子、房子、票子无关,与物质的条条框框无关。C、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生活当作享受,不执著于过分的物欲,是一种更积极更乐观的生活态度。(2)倾向于游客的人生追求。物质的多少与幸福的大小成正比——游客。从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来看,很明显,游客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他的社会价值在一般意义上而言也比渔夫来得大。我们假设游客按照他的人生规划,买车买房,供孩子上好的学校,孩子日后个个学有所成;或者自己创办了公司,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地跑。最后回到这个海边,和渔夫同坐树下,看眼前同样的山和水,那心情和境界自然已有了天壤之别。从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来看,很明显,旅游者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他的社会价值在一般意义上而言也比渔夫来得大。

一个经过拼搏、创造,也经过失败和痛苦的人,与一个从一开始就“坐在港口的太阳下打盹儿”的人,他们对生命的体验,对幸福的理解,其质量是大不一样的。话说回来,也许渔夫正是经历了这样一种生命历程,才具有一种坚定的立场,才真正认识并享受这种生存方式所包含的丰富的自由和快乐。2、请根据你的人生追求,写下能让你幸福的2-3个理由并说明原因。。六、教师小结:我认为,人生本就是一趟旅行,没有终点的好坏,只有过程的不同。颜回能够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屈原高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