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素养培优练(五)_第1页
高中地理素养培优练(五)_第2页
高中地理素养培优练(五)_第3页
高中地理素养培优练(五)_第4页
高中地理素养培优练(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养培优练(五)知识点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师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据此完成1、2题。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2.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气温 C.降水 D.光照【解析】1选D,2选B。第1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新叶是阔叶。第2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碱蓬是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当盐分含量达到1%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盐分越高,颜色越红);当盐分含量达到或超过1.6%时,碱蓬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读“辽宁盘锦辽河口附近土壤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3、4题。3.碱蓬在 ()A.a处容易死亡 B.b处呈红色C.c处呈绿色 D.d处比c处红4.下列可能属于碱蓬的优势产区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亚马孙河流域C.尼罗河三角洲 D.莱茵河流域【解析】3选A,4选C。第3题,a盐度大于1.6%,碱蓬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b处盐度在0.8%~1.0%,碱蓬为绿色;c处盐度在1.4%~1.6%,碱蓬为红色;d处盐度在0.6%~0.8%,碱蓬为绿色。第4题,碱蓬的优势产区是盐碱地面积大的区域,盐碱地的形成需要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气候条件。珠江三角洲、亚马孙河流域、莱茵河流域的气候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树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3米的高度。据此完成5、5.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止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6.树木涂白后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解析】5选B,6选C。第5题,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杀菌、杀虫和防冻害。第6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避免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树木的作用。知识点2土壤的形成(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南海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大部分土壤含盐量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面图1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图2示意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图1图27.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8.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C.鸟类死亡分解 D.珊瑚、贝壳碎屑9.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特点是 ()A.自表层向下逐渐升高B.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C.表层以下50~80cm磷含量下降最快D.表层以下20~50cm磷含量最大【解析】7选B,8选C,9选D。第7题,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南海诸岛面积小,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较低;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盐度的影响作用较小;南海诸岛面积小,所以岛上各地距海比较近。第8题,根据材料南海诸岛鸟类较多,鸟类食用富含磷的海产品,磷在鸟类体内富集,死亡后分解进入土壤中;鱼类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分解后对岛屿土壤含磷量的影响较小;植物体内含磷量较低,所以植物死亡分解后对土壤中含磷量的影响较小;珊瑚、贝壳碎屑不易被分解,所以对土壤中含磷量的影响较小。第9题,读图可知,磷的分布自表层向下先升高后降低;表层以下40~50cm磷含量下降最快;表层以下20~50cm磷含量最大。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土壤凋萎湿度的测量结果。读图,完成10、11题。10.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 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 D.降水11.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C.久保桃 D.山桃【解析】10选C,11选D。第10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指标,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影响土壤湿度;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基岩性质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第11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知识点3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2.下面图1为“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图2为“未来(205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例A、B两类植被分别为:A;B。

(2)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的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3)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A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可判断为亚热带气候内的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B植被主要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可判断为温带草原带。第(2)题,对比两幅图分析可知,随着全球变暖,我国植被类型在位置和范围上发生变化。全球变暖导致自然带整体向高纬度变迁;范围分布上也发生了变化,据图可知,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第(3)题,据材料和图并结合已有知识可知,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将会部分被海水淹没,面积变小,而台湾海峡将会变宽。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草原(2)①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②寒温带针叶林几乎在中国境内消失;③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明显缩小;④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任答三点即可)(3)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知识点4土壤的形成(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1)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2)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草本植物不能制造水源,只能从消耗量减少分析。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