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微专题4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1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微专题4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2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微专题4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微专题4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4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专题阐释一、丝绸之路1.概念:是古代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事件——张骞通西域(1)时间:前138年(汉武帝时期)。(2)目的: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3)作用: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状况,此次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路线: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或小亚细亚。(2)事例: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2.西南丝绸之路(1)路线: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等地。(2)作用: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1)西汉:中国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2)宋元时期①能制造出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②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③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3)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方面(1)传出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③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北、北非、东非等地。(2)传入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③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3)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精神文化方面(1)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2)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3)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欧洲的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4)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5)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对应训练1.法国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张骞上表指出了西域和位于阿姆河南北地区的居民对中国的丝绸的强烈兴趣,正是这种原因才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获得的情报()A.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B.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区域C.推动了汉朝开拓西部疆土D.促进了汉朝丝织业发展2.从西域传入的粉食方法,在东汉时已普及,文献中的汤饼,即今日的面条。大麦、小麦与黍稷稻逐渐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食品。引发这一饮食文化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是()A.北方气候变化B.丝绸之路开通C.人口经常流动D.食品种类繁多3.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4.唐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也由此输入中国。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B.高度繁荣多元一体C.官府主导朝贡贸易 D.对外开放互通有无5.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市舶法》,它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员登舶验货,按比例抽取实物,以“贡品”交政府;“禁榷”物资由市舶司统购包销;“博易”物资由中外商人市价买卖,运销内地。这反映出当时()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中外朝贡贸易体制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路的正式开辟始于汉朝官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到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丝绸之路开始进入兴盛时期,直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丝路畅通,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中西文化交流达到高潮。到唐安史之乱后,贸易交往受到了阻碍。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诸政权分裂割据之时,陆上丝绸之路从鼎盛走向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直到元朝,有所复兴。——摘编自周伟洲、丁景泰《丝绸之路大辞典》材料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微专题4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C解析由材料“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可知推动汉朝对西部疆土的开拓,故选C项;材料强调做出开拓疆土的决定而非对西域的管理和控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报促使汉朝做出开拓疆土的决定而非扩大版图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朝开拓疆土的决定而非丝织业发展,排除D项。2.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西域地区的饮食文化传入我国北方,故选B项;材料中提及的粉食方法是由西域传入,没有提及北方气候的变化,排除A项;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之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人口较少流动,排除C项;材料中提及的食品种类单一,排除D项。3.B解析由材料“湖南道”“印尼海域”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尼,同时“道”这一地方高级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唐朝,故选B项;宋元时期并没有“道”这一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项;题记实际上说明政府对商业管理的强化,排除C项;湖南道并不一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项。4.D解析唐朝“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与此同时,“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也由此输入中国”,这些现象充分证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互通有无,故选D项;题干仅是述及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但没有提及中国商品在世界的地位如何,排除A项;“高度繁荣”一般用来形容某一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用于形容“对外交往”不合适,排除B项;“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说明中国商品经过丝绸之路运送到西方,但没有提及这种贸易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排除C项。5.A解析宋代政府制定《市舶法》,从法律上规范调整对外贸易的现象,本质上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外贸易频繁的反映,故选A项;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与材料涉及市舶贸易中“外商人市价买卖”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所述时间“宋元丰年间”不符,排除C项;明末清初提出工商皆本思想,与材料所述时间“宋元丰年间”不符,排除D项。6.参考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道;具有延续性,持续发展;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原因: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古代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封建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