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播理论及移动通信基础知识_第1页
无线传播理论及移动通信基础知识_第2页
无线传播理论及移动通信基础知识_第3页
无线传播理论及移动通信基础知识_第4页
无线传播理论及移动通信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传播理论及移动通信基础知识06年新员工培训系列之四2006年9月14日3/3/2024无线传播的基本原理无线传播环境及传播模型

移动通信中涉及的一些基础知识提纲2无线传播的基本原理电磁场基本理论电波的极化无线信号的传播途径提纲3麦克斯威尔方程式:式中:E为电场强度矢量;

H为磁场强度矢量;

o为自由空间的导磁率=410-7(H/m),

o为自由空间介电常数

10-9/36(F/m),

电磁场基本理论4麦克斯威尔方程式在自由空间的平面波前上E和H是互相垂直的。如果我们把坐标设置的使x轴和E方向相吻合,而y轴和H方向相吻合,那么,电波的前进方向就和z轴相吻合。从而麦克斯威尔方程式就可以简化为:5麦克斯威尔方程式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正弦交变电场,那么电场和磁场的表示式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式中:

=2f(f为电波的工作频率)

为任意相位角,为简单起见,常设为0。

,在自由空间它等于2

/l。6麦克斯威尔方程式这样对时间的微分就相当于在前面乘一个

-j

,而对距离的微分就相当于在前面乘一个jk。因此可以得到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非常简单的关系:这时,电场强度的单位为V/m,磁场强度的单位为A/m。而且将

o和

o的数值代入,得称之为自由空间电阻。7波印廷矢量P=EH称之为波印廷矢量。从其单位看

(V/m)

(A/m)=(W/m2)

即电压(伏特)乘电流(安培)等于功率(瓦特),分母自然是平方米。但由于它们的乘法是用表示的,即矢量乘积。所以他们的乘积的幅度应该是

而其矢量的方向应该是垂直与x-y平面。即沿z轴方向。因此P的绝对值P就代表电波前进方向上的功率密度。由于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相互垂直,所以

=90,即sin

=1。或者

P=Ex

Hy/2=Ex2/2(W/m2)。8波印廷矢量和功率密度P=Ex

Hy/2=Ex2/2(W/m2)分母中的2表示Ex和Hy都是正弦波的幅度,其有效值

所以波印廷矢量代表的功率密度就可以表示为

P=E2/

9点辐射源的波前与功率密度10点辐射源的波前与功率密度对于点辐射源来说,如果辐射源的总功率为Pt,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在均匀的介质中它的等相位面就是一个圆球体的表面。这个表面通常就称之为该辐射电波的“波前”。其表面积应该为:

如果其辐射功率均匀分布在球面上,则球面上的功率密度应该是:

P

11点辐射源的波前与功率密度所谓点辐射源,是指从一定距离以外看这个点时,自观测点看辐射源的各点距离几乎相等。而且点辐射源没有方向性(即所有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均相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如果距离辐射源(譬如说是发射天线)很远,则由于自观测点至辐射源各点距离差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把自辐射源辐射出来的电波波前看成球面。12自由空间损耗(扩散损耗)如果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很远,或者说自发射天线发射出来的电波波前可以近似看成平面,那么在有限的天线等效面积上的功率密度乘以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Aeff),就应该是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功率。

P

13自由空间损耗(扩散损耗)发射源为点源(普通天线)之自由空间损耗:点源辐射源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距离辐射源很远之后,可以把辐射源看成点源,而采取的近似计算。14电波的极化电波的极化是指电场强度的极向,而且这种极化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即以大地表面为水平面,做为参考面。电波极化与之垂直的称之为“垂直极化”

,与之平行的称之为“水平极化”

。如果电波的极化和地表面不成90度或0度的关系,称之为斜极化。如果电波是由两个极化不同的电波合成的,根据其相位角的差,各自的幅度等,称之为椭圆极化,圆极化或旋转极化。当两个极化波沿前进方向相差λ/4距离,并且两个极化波幅度相等时,称之为圆极化。幅度不等是称之为椭圆极化。如果水平极化在前(以前进方向为参考),则从原点顺着前进的方向看,极化是左旋,反之为右旋。15电波的极化EEvEhEEHHxzyxz垂直极化v水平极化h天线天线16电波的极化经反射或绕射后会发生偏转。一般地面,墙面或金属板面,对平行于其表面的极化波会反转180

,而垂直于前进方向的极化波在出射时仍旧垂直于前进方向。如果极化对反射面而言,成一个不等于0或180度的角度,则可以分解成一个垂直于前进方向和一个平行与反射面的方向的两个分量。经反射后,水平方向的分量旋转180度,则在出射方向上,两个分量的合成波将不同于入射波的极化。电波的极化17电波的极化如果电波的极化方向和绕射障碍物的边缘不成90

角,经绕射后,其极化也会发生偏转。这就是在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以阴影区为主的情况下,多反射或绕射波,在到达接收点时,其极化不一定总是天线的极化方向的原因。所以天线进行极化分集也会发生分集效果。而且其效果不亚于空间分集。18频谱划分不同的频段内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19直射波及地面反射波(最一般的传播形式)对流层反射波(传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山体绕射波(阴影区域信号来源)电离层反射波(超视距通讯途径)电波的主要传播途径20①建筑物反射波②绕射波③直达波④地面反射波电波的主要传播途径21无线传播环境及传播模型信号衰落传播损耗常见传播模型举例模型校正提纲22无线传播环境电波传播受地形结构和人为环境的影响,无线传播环境直接决定传播模型的选取。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人工建筑的数量、分布、材料特性该区域植被特征天气状况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23人为环境乡村地区准郊区郊区市区地形结构开阔区平滑地形丘陵地形山区

无线传播环境24信号衰落距离(m)接收功率(dBm)102030-20-40-60慢衰落快衰落25慢衰落

由障碍物阻挡造成阴影效应,接收信号强度下降,但该场强中值随地理改变变化缓慢,故称慢衰落。又称为阴影衰落。慢衰落的场强中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与位置/地点相关,衰落的速度取决于移动台的速度。快衰落

合成波的振幅和相位随移动台的运动起伏变化很大,称为快衰落。深衰落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近似的相隔半个波长。因其场强服从瑞利分布,又称为瑞利衰落,衰落的振幅、相位、角度随机。信号衰落26抗快衰落措施-分集时间分集

符号交织、检错、纠错编码空间分集采用主、分集天线接收。主、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不具有同时衰减的特性。基站接收机对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时延信号的均衡能力也是一种空间分集的形式。频率分集

GSM通信采用跳频信号衰落27起源于反射,主要指到达接收机的主信号和其他多径信号在空间传输时间差异而带来的同频干扰问题发射信号来自远离接收天线的物体时间色散解决自适应均衡技术、站址调整28Ploss=32.44+20lgfMHz+20lgdkm设f=900MHz,该传播损耗可描述为:Ploss=91.52+20lgd=L0+10lgdL0=91.52=2 路径损耗斜率 在实际通信环境中,

一般在3至5之间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传播损耗29传播损耗平坦地形传播损耗Ploss=10lgd-20lghb-20lghm=4 路径损耗斜率hb:基站天线高度hm:移动台高度基站天线高度增加一倍,可补偿6dB的路径损耗30传播损耗准平滑地形及不规则地形传播损耗准平滑地形表面起伏平缓,起伏高度小于等于20米的地形不规则地形除了准平滑地形之外的其余地形,可按状态分为:丘陵地形、孤立山岳、倾斜地形、水陆混合地形等RTTR31其它传播损耗TRTR传播损耗绕射损耗穿透损耗地物损耗32绕射损耗特点:电磁波在绕射点四处扩散绕射波覆盖除障碍物外的所有方向扩散损耗最为严重计算公式复杂,随不同绕射常数变化33XdBmWdBm穿透损耗=X-W=BdB电磁波穿透墙体的反射和折射

室内信号取决于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室内窗口处与室内中部信号差别较大建筑物材质对穿透损耗影响较大电磁波的入射角对穿透损耗影响较大建筑物穿透损耗34物体阻挡/穿透损耗为:隔墙阻挡:5~20dB楼层阻挡:>20dB室内损耗值是楼层高度的函数:-1.9dB/层家具和其它障碍物的阻挡:2~15dB

厚玻璃:6~10dB火车车厢的穿透损耗为:15~30dB电梯的穿透损耗:30dB左右茂密树叶损耗:10dB

建筑物穿透损耗35电波传播模型是一种根据实际测量电波传播路径损耗得出种种结果,总结或归纳出来的可以用数学模式计算或曲线查找的工具;在实际环境中,电波在阴影区传播主要是由地表波,各种地物(包括山岳,建筑物,车辆,树木以及活动着的人群等)的反射和绕射等综合组成的传播效果。几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没有固定或者相同的条件。因此任何传播模型都只能在没有条件进行实际测量的情况下用来预测一下可能的传播效果。其误差在个别方向上或某些方面可能与实际条件下的传播情况相差很多。无线传播模型36无线传播模型

Okumura(奥村)/Hata模型

适用于150~1500MHz宏蜂窝预测

COST231-Hata模型适用于1500~2000MHz宏蜂窝预测

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

适用于900M和1800M的微蜂窝标准宏小区(StandardMacroCellModel)模型广泛应用于网络规划工具常见传播模型37奥村模型这个模式是在1962~1965年间由日本人奥村先生领导编制的,发表于1968年。他的原形使用与距离在1~100公里,频率适用与100~3000MHz。他的计算方法全部是查曲线,最基本的计算是准平地的路径损耗。然后在具体地形条件下,再加上各种修正系数。最主要的一条曲线是在准平坦地面的市区,以基站天线高度为200米,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米为参考,在自由空间损耗上需要增加的损耗Am。38奥村模型39Okumura-Hata模式奥村(即Okumura)的计算方法全是查曲线,而且曲线之多显得过于烦琐。所以经Hata整理成近似公式计算,以代替众多的曲线查找。但修正系数仍旧很多。他把奥村的众多曲线整理之后,给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基本公式:40Okumura-Hata模式式中的参数如下:Lp为路径损耗,用dB表示;fc为工作频率,用兆赫为单位(MHz);hb为基站天线距地面高度,用米为单位;hm为移动台天线高度,用米为单位;a(hm)为移动台天线高度校正系数;D为自观测点至基站天线的距离,以米为单位。41Okumura-Hata模式其中: 适用于中小城市 适用于大城市然后加上各种修正系数。如基站天线高度修正系数,地面起伏不平修正系数,斜坡修正系数以及水面修正系数等等。42COST231-Hata模型COST231-Hata是对Okumura较高频段的传播曲线进行拟合,公式为:

参数适用范围为:频率距离基站天线有效高度移动台天线高度F(MHz)d(km)hb(m)hm(m)1500~2000MHz1~20km30~200m1~10m43模型校正目的:通过连续波(CW)测试,校正传播模型参数,增加无线覆盖预测的准确性。即将连续波测试结果与预测结果相比较,调整模型中的K参数,使模型符合实际地理环境。采样符合李氏定律:40波长,采样50个样点校正方法:最小方差法44标准宏小区(StandardMacroCellModel)传播模型在网络规划中得到较普遍的应用,该模型以Hata模型为基础,并在添加了一些额外的功能,从而增强了模型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该模型为宏小区设计,利用到基站的距离采用双斜率算法。为衰减常数;为距离衰减系数;与为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系数;与为基站天线高度修正系数;为绕射修正系数;是衍射损耗;

是地物损耗因子。标准宏小区传播模型45模式公式为K1为衰减常数;K2为距离衰减系数;K3与K4为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系数;K5与K6为基站天线高度修正系数;K7为绕射修正系数;diffn是衍射损耗;Clutter-loss是地物损耗因子。频率距离基站天线有效高度移动台天线高度F(MHz)d(km)hb(m)hm(m)150~2000MHz>500m15~200m1~10m标准宏小区传播模型46站点选取服务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传播环境,如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等,分别选取测试点;站址的选择原则是要使它能覆盖足够多的地物类型(电子地图提供);对每一种人为环境,最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测试站点,以尽可能消除位置因素。47测试设备基站系统

发射天线馈线高功放高频信号源测试系统

GPS

测试软件便携机测试接收机48天馈数据确定采用全向天线记录天线高度、增益、基站发射功率49测试路线确定考虑点不同距离不同方向的测试数据某个距离至少4~5个测试数据以消除位置影响尽可能经过各种地物尽量避免高速公路车速上限:Vmax=0.8λ/Tsample螺旋测试路径50数字地图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物覆盖模型DOM

线状地物模型LDM

建筑物矢量模型BDM数字化地图的数据数字化地图的精度

城区宏蜂窝20M精度

微蜂窝预测选5M精度

郊区农村50M/100M精度51模型校正实例

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k1154.6142.7129.2k23834.330.4k3-2.55-2.55-2.55k4000k5-13.82-13.82-13.82k6-6.55-6.55-6.55k70.70.70.7上海某地传播模型校正前后的误差图上海地区基本校正值52移动通信中涉及的一些基础知识移动通信发展简史移动通信系统结构移动通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提纲53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模拟系统代表系统: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主要缺点: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数据业务保密性差设备成本高、体积、重量大移动通信发展简史54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时分多址(TDMA)或窄带码分多址(CDMA),数字系统代表系统:美国的IS-95A(CDMA)、欧洲的GSM(TDMA)对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缺点的改进:频谱利用率提高-提高了2倍(GSM)或10倍(CDMA)业务种类增加-提供了较丰富的电信业务窄带数据业务-提供了低速数据业务(最大64kbps)保密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减小了设备成本-设备(特别是终端)成本大大降低,重量也大大减少移动通信发展简史5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采用宽带码分多址(CDMA),实现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3G对数据通信速率要求室内环境至少2Mbps室内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ps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144KbpsIMT2000推荐的3种制式:WCDMACDMA2000TD-SCDMA移动通信发展简史56移动通信发展简史三种主要技术制式比较开环,闭环(最高200Hz),外环开环,闭环(最高800Hz),外环开环,闭环(最高1500Hz),外环功率控制自适应多速率可变速率(basedonvoiceactivity)自适应多速率(basedonRFcondition)语音编码硬切换或接力切换软切换,频间切换,与IS-95间的切换软切换,频间切换,与GSM间的切换切换QPSKQPSK(前向),BPSK(后向)QPSK(前向),BPSK(后向)调制方式5ms子幀20ms等10ms幀长同步同步(需GPS)异步(不需GPS)or同步基站同步方式1.28Mcps1.2288Mcps3.84Mcps码片速率TDDFDDFDD双工方式TDMA+CDMA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cdma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cdma接入方式1.6MHz1.25MHz5MHz信道间隔TD-SCDMAcdma20001XWCDMA技术特征比较57移动通信系统结构58可靠性信道环境恶劣推动移动通信技术进步的主要矛盾多径慢衰落(几秒以下——几小时)快衰落(几Hz左右)接收信号波形信道编码、交织及其它众多技术措施59a)减小蜂窝尺寸大蜂窝(nkm)小蜂窝(n百米)微小蜂窝(n十米)b)降低语音数据率64kb/s固定电话(PCM)13kb/sGSM(规则脉冲激励型线性预测编码)(~4.8kb/s)c)选择好的多址体制(GSM、CDMA)大容量频率资源有限推动移动通信技术进步的主要矛盾60移动通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当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众多通信最新技术的集成,目的就是克服恶劣的信道环境,实现高可靠和大容量。61PCM编码数据率:64kb/s——未经压缩(采样频率8KHz,8比特量化)压缩语音数据率的目的是使一个标准PCM信道中能容纳多个用户,达到扩大系统容量。语音编码与压缩62波形编码话音质量达到电话网要求(信/噪比=26db)理论极限速率=16kb/s(由信息论信源函数理论推导)参量编码理论极限:以英语为例,其音素参量有128—256个,按照通常的讲话速率,每秒发出10个音素。因此话音数据率的最低极限:log2(128)10=70bit/s至log2(256)10=80bit/s混合编码以参量编码为基础+有限波形编码算法,以达到相对低数据率和良好可懂度。压缩方法——采用新的语音编码方法,实现语音数据率的压缩语音编码与压缩63几种语音编码方法比较表注:MIPS——百万条指令/秒

ms——豪秒

mos——CCITT建议的五级评价评分标准语音编码与压缩64在同一信道中,准许多个用户同时通信的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称为多址技术。多址方式有三种:频分(FDMA),时分(TDMA),码分(CDMA)。多址技术FDMA——模拟移动通信中采用(第一代)TDMA——GSM体制CDMA——IS-95CDMA——IMT2000(第三代)TD-SCDMA——码分多址与时分多址的组合方案,“S”—表示同步(第二代)TFCT1T2…...Tn多址三维正交示意FnF2F1C1C2Cn65多址技术66时分多址在GSM中,无线路径上是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每一频点(频道或叫载频TRX)上可分成8个时隙,每一时隙为一个信道,因此,一个TRX最多可有8个移动客户同时使用。多址技术67a)特点不同用户可以使用同一频率(F)、同一时间(T),仅使用不同的码型来替换不同的用户数据:“1”和“0”,来区分不同用户。例如:“1”用户11001010C1(t)“1”用户20110101

C2(t)条件:C1(t)与C2(t)互不相关(正交),即用户1用户2片码(扩频码)T“1”“0”码分多址多址技术68信号的频谱大大展宽,系统的抗干扰性大大增强,可使信噪比提高n倍。IS—95——片码:1.2288Mb/SIMT2000——片码:3.84Mb/S理论基础:信息论中山农信道容量定理

C=Flog2(1+S/N)式中:C——单位bit/s,信道每秒传送信号的数据率

F——单位HZ,信号所占带宽

S/N——信号/噪声功率比推理:当C一定,传送的信号所占带宽越宽,则容许的S/N信噪比可以越低。多址技术69

IS-95信道多址与基站多址信道多址——采用64位walsh码,分别分配给64个信道

1个导频信道——W01个同步信道——0,1相间的W327个寻呼信道——W1—W755个业务信道——W8—W31;

W33—W63;基站多址码——采用m=215-1的15位简单伪随机序列,前加15个0偏置。多址技术70多址技术GSM:200KHz为一个频点,双工方式:FDD71多址技术CDMA:1.23MHz为一个载频,双工方式:FDD在我国,目前联通占用10M带宽,共7个载频41个AMPS频点为1个CDMA载频(30K*41)72信道编码的定位CDMA系统信号流程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扩频调制信道编码交织编码射频调制射频解调去交织信道解码解扩数据码数据码信令信令73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在系统中的作用信道编码的作用:抗由一切信道传输原因所引起的误码,完成对分散独立误码的纠错。交织编码的作用:抗信道产生的实发错误(成片的误码),使移动通信的信道变成随机独立差错信道(噪声信道)。即:将信道引起的成片误码改造为分散独立误码。74a)思路——增加监督(校验)码元,发现或纠正信息码元的错误。b)研究目标——以最少监督码元为代价获取对信息码元最高的检错和纠错能力。c)信道编码的种类——按照加入监督码元的规律或监督码元实现检错、纠错的算法,可分为:线性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等);非线性编码(如卷积码等)。信息码监督码信息码监督码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75a)所有信道编码要服从严格的数学关系。b)例BCH码、RS码、Fire码c)线性分组码(7,3)码(可纠正一个错误):运算简单,易实现,但效率不高码长7位信息位3位监督位4位C=(C0C1C2C3C4C5C6)BCH码(二元循环码):BCH(15,5)—可纠正3个随机独立差错RS码(非二进制):RS(15,9)—可纠正3个错误(非二进制)Fire码:F(276,265)—能纠正长度≤5个码元的独立错误线性分组码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76a)特点不对输入分组,只是对输入进行一种特定卷积运算。有记忆,如(n,k,m)卷积编码器即在任一时刻编码输入的k个码元,其输出n不仅与当时的k个输入码元有关,而且与卷积编码器中记忆的k个码元之前的m个码元有关。卷积编码(最大延时m)并/串转换编码输出C信息码k并/串转换U1U2UkC1C2Cnn卷积码

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77最简单的(2,1,2)卷积编码器的原理图:(2,1,2)卷积编码2级延时输入输出信息码输入编码输出C寄存器寄存器⊕并/串12⊕12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78信道编码——纠正随机差错衰落信道——产生实发差错(连续一片误码)由交织编码克服交织编码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79矩阵变换设待发送信号为X

,X=(X1,X2,……X25)列写入行读出

X1X6X11X16X21X2X7X12X17X22

A1=X3X8X13X18X23X4X9X14X19X24X5X10X15X20X25输出X

X=(X1,X6,X11,X16,X21,X2,……X25)当X

在信道中传输,在发生一片错码后,经反交织后,成片错码就分散了。优缺点优点:简单缺点:带来时延可能将分散差错成片差错交织编码原理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80卷积交织编码——可减小一半的时延,抗实发差错能力不变。随机交织编码——将数据经伪随机排序后存储,再从存储器中读出。改进型交织编码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81

GSM系统中的交织编码器:交织在语音编码后进行4567012345670123114114114114114114114114二次交织每帧含57bit200ms话音帧456重排(交织)为8个数码子帧GSM交织示意图实际使用的交织编码器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82

IS-95中的交织编码器上行、下行不完全一样基本思想:分组交织、分组长度20ms、交织矩阵为32行18列32X18=576bit576bit576bit20ms20ms32行18列(行读出)28.8kbit/s(列写入)28.8kbit/s(交织后)IS-95交织示意图信道编码与交织编码83功率控制技术-cdma走向实用化的关键为什么CDMA必须有功率控制?由于所有用户同时,且在同一频率上工作。手机→基站(上行)距基站近→达到基站的功率强距基站远→弱在基站接收机中产生远近效应:近距离手机干扰基站对远距离手机信号的接收。基站→手机(下行)距基站近→手机接收的信号强。距基站远→弱,在手机中临近的基站将干扰手机对所处基站信号的接收。结论:如不对基站的发射功率与手机的发射功率实时控制,CDMA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84功率控制准则:功率平衡准则上行(手机→基站):指令各手机(无论远近),发射后到达基站的功率相等(调手机称之为反向功率控制)。下行(基站→手机):使各手机(无论远近)接收到基站送去的信号功率相等(调基站,称之为前向功率控制)。信号干扰比平衡准则(SIR):CDMA系统中,“噪声”主要来自手机之间与基站之间产生的干扰。依据“信号干扰比SIR”进行控制。上行:控制目标是达到在基站中各手机的信号与其它手机对其产生的干扰比相等(调手机,称反向功控)下行:使各手机收到的基站送去的信号与其它基站的干扰信号比相等(调基站前向功控)。IS-95中实际使用的功率控制准则功率平衡准则易实现,但性能不及SIR;SIR在上行链路中,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因此实际系统中多采用混合控制。IS—95中的功控准则:改进型的SIR即:基于SIR算法,但控制的阈值由误帧率(FER)决定。功率控制技术85功率控制方法集中式功率控制在基站中进行。要求在每一时刻(时间间隔内)要计算出一个归一化的链路增益矩阵。矩阵中的各元素,对应着在基站服务区中各手机在那一时刻应有的功率增益。问题:当小区用户多时,如何快速计算出链路的增益矩阵?分布式功率控制在手机中进行:估计SIR并依此控制手机自身的发射功率。同时,通知基站应送来的功率。评价:在IS-95中实际应用,相当有效。问题:当对SIR估计误差大时,系统性能会迅速下降。功率控制技术86基站手机闭环功控开环功控与闭环功控开环功控仅根据接收的信号质量(无论手机或基站)而发出相应控制指令。无反馈。问题:收、发频率相差45MHZ,对快衰落而言,收、发信道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开环功控对快衰落无作用,但对慢衰落(手机移动到汽车内、房屋后面等)作用良好。适应:在CDMA/TDD结合的体制中,开环功控可达到高精度。闭环功控基站对手机进行控制,并从手机送来的信号中获得反馈量。优点:精度高问题:控制时延大当前研究:新的闭环功控方法(自适应、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法)功率控制技术87IS-95中的功率控制参数前向功控(基站执行)误差源:各手机信号的误帧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