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

预习任务,

YUXlRENWU

3作者简介

生平

陶渊明(352或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潺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市西南)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

隐。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

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

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读〈山海经〉》

作品13首等。

辞赋、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并序》等。

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

评价

祖”“隐逸诗人之宗”。

B背景解读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

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

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

居生活的恬适,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卜常识梳理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

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

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

种清新、静谧、悠闲、纯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

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

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

人物。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EL文意疏通

归园田居(其一)

少①无适②俗®韵④,性⑤本⑥爱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就热爱

丘山久误落尘网⑥中,一去

山林(间的生活)。误入尘世的罗网中,一离开(转眼就是)

三十年久羁鸟领恋旧林,池

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

鱼思故渊⑪。-①少(Sha0):指少年时代。②适:适

鱼思念过去的深潭。[应。③俗:世俗。④韵:气质,情致。

⑤性:天性、本性。⑥本:原来。⑦丘山:指山林。⑧尘网:尘世的罗网。

意指世俗的种种束缚。⑨三十年:陶渊明大约二十五岁离开少时居所,直到五十

五岁辞去彭泽令方归,所以说“三十年”。或疑当作“十三年”。自开始做官至

辞去彭泽令,前后为十三年。⑩羁值)鸟:-

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⑪渊:深潭。一

层解:第一层写归园之因。

eq∖f(开荒南野际⑫,守拙⑬归园,(到)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

固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

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田园生活。住宅周围(有地)十多亩,(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

榆柳荫⑮后檐,桃李罗⑯堂前。暧暧⑥远人

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远处的村庄

村⑱,依依⑲墟里⑳烟。狗吠深巷中,鸡鸣

隐隐可见,村落里的炊烟依稀可辨。狗(在)深巷中叫,鸡(在)

桑树颠「⑫际:中间,里边。⑬守拙:持守愚拙

桑树的顶端鸣叫。[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⑭方:四

周围绕。⑮荫:遮蔽。⑯罗:排列,罗列。⑰暧⑨)暧:迷蒙

隐约的样子。⑱远人村:远处的村庄。⑲依依:隐约的样

子。一说“轻柔的样子”。⑳墟(XU)里:村落。@颠:顶端。

层解:第二层写田园之美,围绕归后田园生活的乐趣来写。

户庭无尘杂©,虚室公有余闲。久在樊笼a

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陋室里自有余暇清闲。长久待在樊

里,复得返自然幻。「口尘杂:世俗的繁

笼里(的我啊),(而今仅能返回自然了。[杂琐事。O虚室:

静室。⑦樊(fan)笼:关鸟兽的笼子,喻指束一

缚本性的俗世。⑥自然:这里指田园生活。一

层解:第三层是对全诗的总结,写出田园之乐。

点评:本诗主要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

诗人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五:语言积累

1.古今异义

⑴依依墟里烟

古义: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⑵复得返自然

古义:这里指田园生活。

今义: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副词,表示理所当然;连词,连

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语义转折或追加说明。

2.一词多义

,守拙归园田(动词,回,返回)

天下归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秦伯归女五人[动词,(女子)出嫁]

、微斯人,吾谁与归(动词,归依)

[一去三十年(动词,离开)

⑵务,

I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距离)

〃草屋八九间(量词,用于房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立有间(形容词,一会儿)

⑶间<又何间焉(动词,参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名词,中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期间)

、又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副词,暗暗地)

必学任务

BIXUERENWU

Q文本构建8

结构图不

主旨归纳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

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

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Qi可题探究α>

1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

明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

及对人性的束缚。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

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这两个比喻,意

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

田园的心志。

2“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机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

本性。

3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选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

些农村最常见的景物。

(2)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诗人

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

4诗中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

得那么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经历了官场生活的不如意之

后,更加向往田园生活。正所谓以有情之眼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田园景物经

作者之眼,被作者描绘入诗,与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便构成一个美好、恬静的

意境,读者通过读诗,感知到这一寄托了作者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之情的意

境,自然就会觉得这些景象美了。

5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请从写景顺序和艺术手法上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

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

恬静幽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

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2)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

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在深巷中吠叫,

鸡在树颠鸣叫,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

(3)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

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Q读写能力3

白描手法

作者在诗中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

吠等农村中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

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

的意境,令人神往。

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

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

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

征。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

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针对练笔』

请试着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片段,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正是荷花飘香的季节,整片荷田闪烁着金光。一朵朵的荷花有

的带着水珠盛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似开非开,挤满荷田,等待着俏丽的采莲

女来采摘。

选学任务.

--------------------------------------------------------------------------------XUANXUERENWU--------

群文任务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第一首: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本诗写于曹操53岁。

第二首:

咏怀(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咒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③。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处在魏晋之交,天下纷纭,权奸与亲贵之间互相交让,政情异

常混乱。②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

不能寐,摄衣起抚琴。”③北林:《诗经・秦风・晨风》:“歇(")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

伤。

第三首:

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

精卫①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②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诅③可待。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

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溺亡,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②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黄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

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再战黄帝。(《山海经•海

外西经》)③诅@):岂,怎。

探究任务:

1.有人评价阮籍的《咏怀(其一)》“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

思独伤心”的思想情感,你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

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上。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

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

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

2.三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曹诗塑造了一个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

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诗人形象。②阮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

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③陶诗塑造了精卫和刑天胸怀壮志、

虽死无悔、猛志常在的英雄形象。

3.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有助于体会作品中寄托的情感。三

首诗蕴含着不同的人生态度,请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诗中的人生态度及其背后的

原因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态度:曹诗反映了诗人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体现出一种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阮诗表现了诗人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无路可走的忧愤、苦闷之情;陶诗表现了诗人慷慨不平之情

和勇于反抗的精神。

(2)原因:曹操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即使已到暮年,却依旧雄心不改,故而

壮志在胸;阮籍处在司马氏掌权的时代,政治黑暗,诗人与司马氏多有抵悟,只

能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陶渊明对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

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

平和反抗情绪。

直击曷考

ZHIJlGAOKAO

诗歌阅读——比兴的运用

课内链接考点解读

表现手法是高考诗歌阅读中考查的重点,而比

比兴是诗歌中常常连用的两种手兴又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对比兴的考查常

法的合称。“比”就是比喻,“比体现在比兴手法的辨别及作用上,考生需要对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比兴的类别及作用准确把握。

集传》),即通过类比联想引进比1.比兴的分类

喻客体,打比方。“兴”就是起兴,比兴主要有比+兴、比兴叠用、兴寄(整体比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三种形式。

也”(朱熹《诗集传》),即借助其(1)“比+兴”格式,即想说某事物,而先说

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其他事物以起兴,且前后两者之间在某一点上

的内容。比与兴是古代诗歌创作的具有可比性,又构成比喻。如“雨中黄叶树,

两种基本方法,它们是类比联想思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0

维的产物。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说“雨中黄叶树”的目的是为引出下句“灯

作用,就合指比兴手法。《短歌行》下白头人”,这就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

中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明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起兴手法;

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喻而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又和人的风烛残年相类

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似,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

虑不绝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的,这又是朱熹《诗集传》中所说的“以彼物

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比此物也”的比喻修辞。

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2)比兴叠用,即比与兴重叠在一起。如“羁

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其一)》]。表面写“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

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故渊”,目的为引出深层意思“自己身处污浊

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官场而渴望归隐田园”,这是起兴手法;而这

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两句诗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又具有类似点,

举。相似点是受束缚渴望回到原来生活环境中去,

因此,又构成了类似于借喻的比喻。通过比兴

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3)除了单句的比兴手法外,还有整体比兴,

即兴寄手法,兴寄就是用比兴手法来托物言

志。字面上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但隐含的意义

也是完整的,有的甚至可以一一对应。如陈子

昂的《感遇(其二)》,全诗赞美兰若风姿卓然,

香色超群,感叹其风霜相逼芳华易逝。诗人巧

妙地运用兴寄手法,构成了字面意义和寓意这

两个完整的意义层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品格

高洁,却怀才不遇,以至华年流逝、壮志未酬,

最终理想破灭的感慨。

2.比兴的作用

比兴手法比一般意义上的比喻、比拟显得更加

隐曲幽深。比兴手法的运用,既大大加强了古

诗的形象性,也丰富了其意蕴,为古诗增添了

一种含蓄委婉之美,使其韵味悠长,让人回味

沉思。兴寄的言外之意才是表达的真正目的,

诗人可以把不便明说的意思(怀才不遇、感时

伤世,愤世嫉俗、高洁自守等情感)通过比兴

手法委婉含蓄表达出来。

LJ[解题指津]

第一步,先指出诗歌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比兴手法的效果。

HJir针对训练j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威蕤②,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②蔚蕤:枝

叶茂盛而纷披。

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赞誉高

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以此自喻,从而抒

发自己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求人知、恬淡从容的襟怀,表达坚持政治理想、

不求富贵利达的高尚节操。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诗歌运用比兴手法,

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

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

不论蕨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

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

而显示它们或蕨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

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

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

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

同调的隐逸之士。“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因而生发了爱慕之情。最后,

“何求”又做一转折。兰逢春而蕨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

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

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学习评价作业

XUEXlPINGJIAZUOYE

10分钟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故:原因

B.池鱼思故渊故:从前的

C.一去三十年去:至h往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去:逝去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去:离开(田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守拙归园田(对酒当歌

,〔天下归心,〔木兰当户织

性本爱丘山山不厌高

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不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A项,返回,回来/

使……归属、归附。B项,面对,对着。C项,本性。D项,满足。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意意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B项,古今义相同,指青色。A项,

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一门学科。C项,古义,光明,明亮;今义,表示

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D项,古义,有远大抱负的人;今义,为

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4.下列句子不含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何枝可依B.何时可掇

C.开荒南野际D.狗吠深巷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项为宾语前置,“可依何枝”。

C、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于)南野际开荒”“狗(于)深巷中吠”。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若多

B.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苦。B项,名词作动词,弹奏。C项,名词作状语,向南。

30分钟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

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

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

说:“①。”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

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

心?“②”,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

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气焰较多回肠抽阖,效力大些。最尽

兴的,是狂吟起伏跌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

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嚼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

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

(),气力是否()。一个人独(),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

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饱满充沛诵B.满足充沛诵

C.饱满充分念D.满足充分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满足:对已得到的感到足

够了。饱满:丰满;充足。文中修饰“情绪”,选“饱满”。充沛:指充足,侧

重于丰富、旺盛,可用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常与“雨水”“精力”“感情”

等搭配。充分: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尽力。文中修饰“气力”,用“充沛”。

“念”和“诵”都有“读出声音来”的意思,前者较口语化。由上文“纵情朗诵”

和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可知,应选“诵”。综上所述,选A。

2.请从句式、逻辑等角度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短句,语言简洁,表意明确。

(2)逻辑严密,先谈读诗是解忧的好方法,接着指出读诗的方法、读诗的内容。

步步推进,有理有据。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式上,显然句子简短有力,

表意明确;逻辑上,三句话之间逻辑严密,步步推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②举杯消愁愁更愁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①处,根据“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

了”可知,酒不能带来喜悦之情;根据“范仲淹说”可知,应该填范仲淹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②处,根据前文“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

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及后文“李白讲

得对”可知,应该填李白的诗句“举杯消愁愁更愁”。

4.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曹操慨叹时光短暂积极用世。你赞成

哪种处世的态度?请展开与陶渊明或曹操的时空对话,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①叙述、议论相结合,观点鲜明,有理有据;②用第二人称,运用引

用的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你真的没有必要辞官。且不说“五斗米”

的俸禄是多还是少,为了你曾经“猛志逸四海”的理想和照顾妻儿的责任,你也

不应该辞官。你曾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归隐丘山能助你到达理想

中的“桃花源”吗?你本儒生,却无孔子的担当精神;你说官场黑暗,所以你躲

进深山,独善其身。虽然你看不惯官场的污秽,但你也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

方”。因此,归隐实质上就是退缩,如果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像你一样,社会还能

发展吗?向着那鸿鹄之志奋发,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人活一世,本就应该拼出自

己的一片天空,无论那天有多黑,多暗。只有这样,到老才能真正乐夫天命,即

使以后不能流芳百世,也不会遗憾。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按题目要求,然后再结合所选人物的相关

事迹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注意选择自己最熟悉、有话可说的人物,注意不得遗

漏题干要求。

二、阅读素养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土,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蛆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入肠。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嵩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

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嵩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

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自相残杀,最后点

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D.全诗使用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琢粉饰,而用明快有力

的语言来表达,风格质朴,豪放飘逸,引人慨叹。

答案D

解析D项,“豪放飘逸”理解错误,所谓“豪放”即豪迈奔放,就抒情主

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

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等特点;所谓“飘逸”,即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而本诗

中有对战乱的憎愤,有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故整首诗读来应是“沉郁悲壮”的。

6.钟噪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

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

将的厌恶,揭露了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的事实,并对由此

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

(2)失望。“力不齐”“自相戕”等句说明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

量涣散,诗人对此感到失望。

(3)同情。“白骨露於野”“生民百遗一”“断人肠”等句表现诗人对因战乱

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百姓深感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所谓“悲凉

之句”应是说诗歌中包含悲凉之情,而这“悲凉”可以具体表现为伤感、失望、

同情、憎恨等。通读全诗,可将诗歌分为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中间六句为第

二层,最后六句为第三层。这三层分别抒发了作者的憎愤之情、失望之情和对百

姓的同情。如前四句“关东有义土,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这是说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董

卓,但人心不齐,造成混乱,诗人对此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

感到悲愤;中间六句“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

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这是说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

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互相残杀起来,诗人对此表

达了失望之情;最后六句“铠甲生蛆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写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作者对此表示了同

情。

白话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