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练习13(流程推断30题)-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选择练习13(流程推断30题)-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选择练习13(流程推断30题)-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选择练习13(流程推断30题)-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选择练习13(流程推断30题)-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

选择专练13(流程推断)

1.如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石蕊

A.X、Y、Z分别属于碱、盐、酸

B.X和Z可以是AbCh和CaCl2

C.Y和Z可以是NazCCh和Ca(OH)2

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答案】C

【解析】Z既可以与石蕊溶液反应,又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则可以推测Z为碱,Y既可以与酸反

应又可以与碱反应,则Y可能是某种盐,X可以与盐酸反应,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则X可

能是某种氧化物。A、根据题意,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图中已经有盐酸,则Z不能是酸,

根据分析,Z应当是碱,则X不能是碱,故A错误;B、CaCI2不能与CCh发生反应,则Z不可以

是CaCI2,故B错误;C、如果Y是Na2CO3,Z是Ca(OH)2,Na2CO3可以与HCl发生反应,也

可以与Ca(OH)2发生反应,而Ca(OH)2可以与CCh发生反应,且符合Y是盐、Z是碱的要求,

故C正确;D、NaCl不能与HCl发生反应,则X不能是NaCl,故D错误。故选C。

2.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

物已略去,“T”表示直接转化关系)。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

B--------------►C

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

B.若C为H2θ,B为CCh,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

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

D.若A为FeSO4,B为CUSo4,BT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若A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以在高温煨烧条件下生成氧化钙,B可为氧化钙,氧化钙可

以与酸反应生成水,碳酸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但是C不一定为水,可以是盐,如氯化钙,硝酸

钙等,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若C为H2θ,Co2与碱反应可以生成Ph。,则A可以为酸,

如碳酸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盐,如碳酸盐可以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氧化

物,如氧化铁可以与碳单质或酸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推断正确,故符合题意;C、若A为氧

化铁,氧化铁可以被碳、一氧化碳、疑气等置换得到铁单质,B可为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亚铁,C可以为FeSO4,氧化铁不能直接与酸或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推断错误,故不符合

题意;D、若A为FeSo4,B为CUSo4,FeSCh无法直接转化为CUSO4;BTC可能发生的是置换反

应生成盐,如加入锌置换生成硫酸锌。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

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一一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无碰的是()

甲----------乙

丙---------►T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领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答案】C

【解析】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

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

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C.若甲是

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钢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

化钢,选项C错误;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

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

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iE确。故选C。

4.A、B,C三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是石

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C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和物质C均可作建筑材料

B.物质B有吸水性,易跟水起化合反应

C.物质A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

D.C溶液较长时间放在空气中表面会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C

【解析】A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钙,A高温生成B,B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

燥剂,B是氧化钙,C是碱,B生成C,C是氢氧化钙。A、A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是

碳酸钙,C是碱,B生成C,C是氢氧化钙,则大理石和物质C均可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B、A

是碳酸钙,A高温生成B,B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B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

化钙,则物质B有吸水性,易跟水起化合反应,故B正确;C、A是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

是碳酸钙,熟石灰和硫酸铜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熟石灰显弱碱性,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改良

酸性土壤,则物质A不能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故C不正确;D、C溶液是氧化

钙和水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C溶液较长时间放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

水,则表面会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溶质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C。

5.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

用作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一”表

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解析】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

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

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

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

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

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

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

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

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钢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A、根据题意A~G七

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

筑材料,D是碳酸钙。选项A正确: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

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

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

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

项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故选B。

6.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

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己略去."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

反应,“一”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丁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

c.乙一定属于碱

D.乙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丙

【答案】C

【解析】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是水。丙能转化为甲,甲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故甲是氢氧化钙。A、

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正确;B、水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丁可以是

非金属氧化物,正确;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乙可以是碱,也可以

是盐,碳酸钠或氢氧化钠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错误;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

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C。

7.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思现的是

[+X③回」

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A、B、E、F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D

【解析】由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能转化成

B,B能转化成C,C能转化成A,且A、B、C都能与X反应,若A为氧化钙,则B为氢氧化钙,

C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

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B和X反应的产物相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和稀酸(如稀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导正确。

故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D为氯化钙;E为水;F为二氧化碳;X为稀盐酸。A、

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正确;B、反应②是械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中和反

应,正确;C、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氮氧化钙和

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D、经推断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E为水;F为二氧化碳,错误。故

选D。

8.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种物质,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丙是人体中含量

最多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

成物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U

---------©

A.乙一甲不一定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B.甲、丙、丁的物质类别相同

C.乙一定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组成的单质D.甲、乙、丙、丁中可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答案】D

【解析】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为二氧化碳;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丙为水;水和乙

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和乙能相互转化,乙可以为氧气,氧气和含碳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

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丁可以生成氧气、水,丁可以为过氧化氢。A.乙T甲不一定通过化合

反应来实现,例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确;B.甲二氧化碳、丙水、丁过氧化氢,都是由

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物质类别相同,正确;C.乙一定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

正确;D.甲、乙、丙、丁中一定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氧元素,错误。故选D。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A.CuCh→Cu

B.CuO→Cu(OH)2

C.CuO→CuCl2

D.Na2CO3→NaOH

【答案】B

【解析】A、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物质间的转化可以一步实现,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能和水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物质间的转化不可以一步实现,选项B符合题意;C、盐

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氯化铜和水,物质间的转化可以一步实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氢

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物质间的转化可以一步实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

Bo

1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

省略),下面选项中不能按图示转化关系实现的是

选项甲乙丙

ACCOCO2

BH2SO4H2H2O

CKOHKClKNO3

DCa(OH)2CaCl2CaCO3

【答案】C

【解析】A、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正确;B、硫酸和活泼金属生成氢气、和金属氧化

物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正确;C、氢氧化钾可以和盐酸或者某些可溶性金

属氯化物如氯化铁、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硝酸或者某些可溶性金属硝酸盐如硝酸铁、

硝酸铜等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钾: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银,但是硝酸钾不能转化为

氯化钾,错误;D、氢氧化钙可以和盐酸或者可溶性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铁、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生成

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或者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或者碳酸钾溶液等生成碳酸钙;氯化钙和可溶性碳

酸盐如碳酸钠或者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正确。故选C。

ɪɪ.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一''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

另一种物质。下列物质不能全部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答案】D

【解析】A、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卜一反应生成水,水在通电

条件下反应氢气和氧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图中转化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B、

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铁和

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铁,图中转化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

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

钠,图中转化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与活泼金

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盐,铁无法直接生成氧化铁,氧化铁可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氧化铁无法直接生成氯化亚铁,图中转化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2.物质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一”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

去),则不符合要求的一组是

A.Cu、CuOʌCu(NO3)2B.Fe、Cu、Ag

C.CaCO3、Ca0、Ca(OH)2D.H2O2>O2、H2O

【答案】C

【解析】A、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铜

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

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C、碳

酸钙高温煨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是碳酸钙不能一步转化为

氢氧化钙,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

件下反应生成水,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下列物质的转变,只有通过加酸才能实现的是()

A.Zn→ZnSO4B.MgO→MgChC.CaCO3→CO2D.BaC∣2→BaSO4

【答案】B

【解析】A、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锌和硫酸铜溶液等反应也可以生成

铜和硫酸锌:不一定加入酸就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B、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镁和

只有与稀盐酸反应才能生成MgCl2,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

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高温下分解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加入酸就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钢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盐酸,但氯化钿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领沉淀和

氯化钠,不一定加入酸就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故选B。

14.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CO3→CO2B.Zn→ZnSO4C.CuO→CuCl2D.KOH→KCI

【答案】C

【解析】A中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高温煨烧或与酸反应均可得到:B中锌转化为硫酸锌,可将

锌加入到硫酸铜溶液等盐溶液中或与稀硫酸反应均可得到;C中氧化铜转化为氯化铜,只能是氧化

铜与稀盐酸反应才能得到:D中氢氧化钾转化为氯化钾,氢氧化钾与稀盐酸或氢氧化钾与氯化铜或

氯化镁反应均可得到。故选C。

1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I3、CaCo3、NaOH.Ba(OH)2、BaCl2、NaaSCU中的几种.为

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I3,一定含有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至少有3种固体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可有5种情况

【答案】D

【解析】由于含Fe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根据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

淀B,可确定白色固体中不含FeCb;白色固体若只含两种物质,则根据(2)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得

到白色固沉淀,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气体CCh反应形成沉淀的只有Ba(OH)2,也可以是

NaOH,BaCl2或者NaOH、Ba(OH)2、BaCl2.根据(3)中白色沉淀B全部溶于稀硝酸,可判断

白色沉淀为碳酸钢;确定不能存在硫酸钠。白色固体若只含两种物质,则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固体

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所以,若白色固体中只含二种物质,它们是CaeO3、Ba(OH)2;

白色固体是山三种物质组成的,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或是氢氧化钠和氯化例!,

一定不含FeCb、Na2SO4,则白色固体含有三种物质,则可能的组成为:①CaCO3、Ba(OH)2,NaOH;

②CaCo3、Ba(OH)2、BaCl2i③CaCO3、NaOH.BaCl2;白色固体是由四种物质组成的,则白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NaOH.BaCl2o故选D。

16.从HC1、CUSO八NaOH,Na2CO3,Na2SO4ʌCa(NO3)2六种溶液中,任意取出两种溶液(分别编

号为a和b)混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他明显现象,测得混合后溶液PH=I.仅根据上述实验现

象和数据,对a、b作出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肯定有一种是HCl,另一种可能是NaoH溶液

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a、b组合可能不止一种

C.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

D.b都不可能是CUSe)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没有颜色不可能含有CUSO4,测得混合后溶液pH=l,说明显强酸

性。即一定含有盐酸,并且盐酸有剩余,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他明显现象,说明不能出现沉淀

或产生气体,所以一定不能存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只能得出如

下结论:一定含有盐酸,一定不含有CUSo4和NaaCCh。A、肯定有一种是HCl,另一种只要不是

CUSo&和Na2CO3就行,可能是NaoH溶液是正确的,故A选项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a、b组合

可以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盐酸和硫酸钠、稀盐酸和硝酸钙,所以实验现象的a、b组合有很多利I

故B选项正确;C、一定不含有CUSo4和Na2CO3,所以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是

正确的,故C选项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可能是NaoH

溶液,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D。

17.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室温下,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

行);①通过灼热的碳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

③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时无明显现象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一定含有C02和C0,一定没有H2

B.原混合气体一定没有CCh和H2,一定没有Co

C.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

D.原混合气体一定含有C02,可能含有CO,一定没有H2

【答案】D

【解析】通过灼热的碳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说明发生「气体与木炭的反应,二氧

化碳与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说

明存在还原性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或氢气。这一氧化碳可能是原气体中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

木炭反应生成的。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水蒸气生成,即原气体中不含氢

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二氧化碳。综上所述:原混合气体一定含有CO2,

可能含有CO,一定没有H2。选择D。

18.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

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

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2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D.可能含有CCh

【答案】B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

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将某

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

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

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

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

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

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

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

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故选B。

19.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0、水蒸气(比0)、山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连续处理(假

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成红色:

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

原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H2、Co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0、CO,至少含有CO2、H2中的一种

C.一定含有CO、CO2,至少含有H20、H2中的一种

D.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Co2中的一种

【答案】D

【解析】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碱石灰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体积减小证明至少有其中一

种,而且通过碱石灰后全部吸收;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可能有CO还原氧化铜,

也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两者都有;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证明有

水生成,而这部分水来源于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生成,所以必须有氢气;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

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来源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所以必须有一氧化碳。综上分析: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Co2中的一种,故选D。

20.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e)3、NaOH、CuCI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沉淀I是氢氧化铜沉淀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肯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eO3、NaOH.Mg(NO3)2>CuCl2WCa(NO3)2

【答案】B

【解析】根据J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0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6中的一

种或几种“,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I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

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

铜、硝酸钙;A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A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钙,所以原

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kNaOH,CuChfDCa(NO3)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I、Mg(NO3)2oA、由分

析可知,沉淀I中有氢氧化铜沉淀和CaCO3沉淀,故错误;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正确;

C、原固体粉末是否有NaCI,无法确定,故选项错误;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

和Ca(No3)2,故选项错误。故选B。

21.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械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

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

色,无气泡产生,步骤H、In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一定是原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碳酸氢钠

C.步骤H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4种

D.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

【答案】C

【解析】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硝酸铜,铜离子显蓝色,

碳酸气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碳酸气钠,步骤II、

m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钢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说明固体中含硫酸钠,

由于步骤I中加入过量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氢氧

化钠、氯化钠。A、由分析可知,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固体中可

能含械氧化钠,一定不含碳酸氢钠,不符合题意;C、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得到蓝色溶液,蓝色

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加过量硝酸银,硝酸钏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钢和硝酸钠,蓝色滤液

中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钠,由于稀盐酸和硝酸钢过量,故步骤∏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4

利I,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硫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1、NaOH,Na2CO3^Na2SO4,MgeI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

成,取2g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下图实验。

W酚猷溶液的色溶液IOg,3.65的

稀盐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沉淀a是BaSO4,白色沉淀b是AgCl

B.可以利用无色滤液检验长期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

C.无色滤液②中的阳离子至少有3种

D.该固体中一定有NaoH、Na2SO4,可能有NaC1,一定没有NazCCh、MgCl2

【答案】C

【解析】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M和无色酚酸变成红色溶液,则固体中有氢氧化钠,

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没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不含氯化镁,

无色溶液加硝酸钢溶液,生成生成硫酸锁沉淀,过滤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A、无色

溶液是硫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硝酸钢溶液,牛成生成硫酸钢沉淀,则a是BaSO4,无

色滤液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是氯化银沉淀,故A正确;B、无色滤液①成分是氯化

钠和硝酸钢溶液,长期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会生成碳酸钠和硝酸顿反应生成碳酸领沉淀,则可以检

验,故B正确;C、无色滤液②中含有硝酸钠、硝酸馔,阳离子至少有2种,故C不正确;D、该

固体中一定有NaoH、Na2SO4,可能有NaC1,一定没有NazCCh、MgCl2,故D正确。故选C。

23.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银、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

其成分,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白加入足蚩稀硝酸,

况证

色步骤∏

加入足量水

未步骤I

*无色滤液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两种物质

②若步骤II中沉淀部分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③若步骤∏中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钢可能含有氢氧

化镁

④若步骤∏中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4种金属元素以上说法中正确

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①若步骤∏中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是硫酸钢,则原白色粉末中至少含有氯化钢和硫酸钠

两种物质;故说法错误;②若步骤II中沉淀部分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钢和

域氧化镁,原粉末一定有氯化钢、硫酸钠、氢氧化镁,一定没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钾2种情况;

故说法错误;③若步骤H中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馍,可能含有氢

氧化镁,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馍可能含有氢氧化镁;故说法正确:④若步骤H中

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氯化钢、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镁、氯化

钾五种物质,含有钠、钢、镁、钾4种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说法中正确的是:③④;有2个;

故选:Bo

24.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物质NH4NO3、NaNo3、

BaCI2、MgCl2、Na2SO4,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处理后得到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

了如图所示实验。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一+■B

过里

r→氨气r→溶-C硝酸银溶液+白色沉淀

嘉嘴口一溶液A斑田匚沉淀D足量稀硝味沉淀全部溶解

l-→沉淀B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A.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O3

B.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全是复分解反应

C.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D.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3和BaCl2

【答案】D

【解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生成氨气,则试样中含有锈根离子;加入过量Ba(OH)2溶液

后产生沉淀B,且沉淀B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溶解,推断试样中含有MgCl2和Na2SO4,其中MgCl2

和Ba(OH)2反应生成溶于酸的Mg(OH)2,Na2SO4⅛Ba(OH)2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BaSO4,由于Na2SO4

与BaCb不能共存,故BaCb一定不存在;向溶液A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溶液C、沉淀D,溶液C

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沉淀D即为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钢溶液反

应生成的碳酸钢沉淀:由上述分析可知,该试样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一定不含有

BaCl2,可能含有NaNo3;A、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o3,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物溶液

反应生成的碳酸钢沉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试样溶液中•定含有NH4NO3、

MgCl2、Na2SO4,故CIE确,不符合题意;D、由上述分析可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卜一定

不含有BaCI2,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5.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钺、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

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Mg(OH)2、BaCO3

B.滤液中的离子一定有Na+、Ba2∖Cl∖OH∖一定没有Mg?+

C.滤渣a中一定有CaCO3,可能有Mg(C)H"、一定没有BaSO4

D.样品中一定含有Na2S(‰NaOH,CaCo3、BaCI2,可能含有MgCl2

【答案】B

【解析】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滤渣a中加稀盐酸生成气体,故滤渣中一定有

碳酸钙,生成无色气体0∙44g,故二氧化碳0.44g,需要碳酸钙质量

CaCO3+2HCI=CaCI2+H2。+CO2↑

10044,现在滤渣a=1.5g>lg,故还有其它沉淀,氮氧化钠和氯化镁生

ɪg0.44g

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钏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钠,但是因为硫酸钢沉淀不溶于

酸,故另外的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钢生成碳

酸钢沉淀和氯化钠,滤液通二氧化碳生成沉淀,故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钢和氢氧化钠。A、由分析可

知,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A错误。B、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钢和氢氧化钠,故

滤液中的离子一定有Na+、Ba2+.Cl∖0H,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共存,一定没有镁离子,B正确。

C,滤渣a中一定有Caeo3,Mg(OH)2、一定没有BaSO4,C错误。D、样品中一定含有NaoH、CaCO3、

BaCI2.MgCl2,D错误。故选:B0

26.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的主要流程如下:(反应

条件己略去)

Δ

己知:2Cu+2H2SO4+0,=2CUSO4+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中分离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漏斗

B.溶液A中溶质是H2SO4、CuSO4

C.上述流程中物质B是锌,物质D是盐酸

D.A~E中都含有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

【答案】D

【解析】A、依据框图可知:操作H后得到固体和液态,所以操作II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烧

杯、漏斗、玻璃棒,说法错误;B、铜与氧气、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

所以溶液A含有溶质硫酸铜、硫酸锌,和过量的硫酸,说法错误:C、上述流程中加入的物质B为

锌,物质D为盐酸,则溶液E中含有杂质氯化锌,所以D不能用盐酸,应该用硫酸,说法错误;

D、依据分析可知:A为硫酸铜、硫酸锌、稀硫酸,B为锌,C为铜和锌,D为硫酸,E为硫酸锌,

所以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说法正确;故选:D。

27.海水中镁元素的总储量约为2.1xl0∣5t,可用于生产金属镁,目前世界生产的镁60%来自海水。

利川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槽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O=Mg(OH)2l+CaCI2

B.在上述流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

D.由贝壳制取生石灰的反应条件是高温

【答案】B

【解析】A、根据流程图,沉淀槽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O=Mg(OH)2J+CaCI2,故

正确;B、在上述流程中,氯化镁转化成镁单质,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错误;C、反应器中发

生的化学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则为中和反应,故正确;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故正确。

故选B

28.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三种溶质,为减少水污染并节约成本,回

收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中四步操作都是过滤

B.实验方案中X是Zn,Y是CUSe)4溶液

C.滤液b中加适量X有气体产生

D.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等于原废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C

【解析】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硫酸锌,加入过量的X,X应是锌,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

硫酸锌和铜,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固体a为锌、铜、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

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