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核心知识梳理核心知识梳理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基因频率=eq\f(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4)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种群全部个体的比值。基因型频率=×100%。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1.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基因频率=eq\f(该基因总数,该种群个体数×2)×100%。2.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eq\f(该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3.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针对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eq\f(1,2)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eq\f(1,2)Aa的基因型频率。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前提:在理想种群中。(1)种群足够大。(2)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3)没有迁入和迁出。(4)没有自然选择。(5)没有基因突变。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设为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p+q)2=p2+2pq+q2=1。若已知某种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即可直接开方求出相应基因的频率。5.运用男性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X染色体上基因频率:(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中色盲占x%,则此地区Xb(男性中的=女性中的=人群中的)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中色盲率则为(x%)2。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eq\b\lc\{\rc\(\a\vs4\al\co1(突变\b\lc\{\rc\(\a\vs4\al\co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①形成: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②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③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①外因:自然选择。②内因:基因突变和部分染色体变异如缺失和重复等能直接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重组只改变了基因型频率,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淘汰部分个体后可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3)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四、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2)设计思路:分区→接种→加样→培养→观察记录→初筛→重复筛选。(3)实验结果和结论结果:与区域①相比,区域②③④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区域②③④抑菌圈的平均直径逐代减小。结论:①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是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的结果;②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耐药菌的比例逐渐升高。(4)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培养皿、涂布器、纸片、镊子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杂菌的污染,如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皿倒置,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而造成杂菌污染;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纸片、培养基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防止耐药菌扩散。2.涂布菌液时,要尽量使接种的细菌均匀分布,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3.由于突变的低频性,一次筛选不一定能得到耐药菌,故要连续培养。五、隔离与物种的概念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两种类型。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2)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3)“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之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一类物种。(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一个物种二者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课后培优练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57.1%D.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大熊猫的基因型2.控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雌雄比例约为1∶1,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等;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占2.5%B.若以上条件不变,在眼色这一性状上该种群不会发生进化C.该种群Xa的基因频率是10%D.该种群下一代,关于眼色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3.现代生物技术能利用可遗传的变异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只有基因突变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4.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的重要推论是∶等位基因频率一代代保持不变,在随机交配且配子频率为p和q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Aa和aa的合子的频率分别是p2、2pq、q2,相关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豌豆子代基因型概率的遗传也遵循哈代一温伯格定律B.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由ⅠA、ⅠB、i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BO血型中,任何一种杂合子的频率=2×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之积C.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可以推论出∶对于稀有等位基因而言,杂合子频率接近于稀有基因纯合子的频率D.在一个种群中,等位基因A-a(A对a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性状个体占36%,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该种群中Aa的出现的概率为48%5.奠基者效应指某种群最初只有少数个体由甲地迁至乙地处建立,经一段时间的繁衍,虽然个体数增加,但乙地区该种群却未发生进化,下列有关解释最合理的是(

)A.该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变化B.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C.该种群的基因未发生变异D.该种群经过自然选择只存活纯合子个体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5/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7/97.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B.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c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渐变式的物种形成方式,不一定都经过d8.现有一植物种群,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种群数量足够多,不考虑致死和突变,下列假设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A.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连续自交,则从F1开始,每一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B.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从F1开始,每一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C.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连续自交,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F3中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是1/10D.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自由交配,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淘汰后F3中纯合子的比例是5/8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9.某昆虫的绿翅(A)对黄翅(a)为显性,若翅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调查某地该昆虫种群绿翅的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A的基因频率。若春季绿翅的表现型频率为X1、A的基因频率为Y1,秋季绿翅的表现型频率为X2、A的基因频率为Y2,则下列预测中不合理的事(

)A.绿翅的表现型频率X1>X2B.a的基因频率(1-Y1)<(1-Y2)C.春季Aa的基因型频率为2Y1(1-Y1)D.秋季AA的基因型频率为2Y2-X210.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斑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杀虫剂的选择作用提高了种群抗药基因的频率D.使用杀虫剂的第一年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11.几维鸟身材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却没有翅膀,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南部新西兰岛的灌木丛和密林中(新西兰岛远离澳洲、亚洲和非洲大陆)。研究发现,几维鸟的原始祖先迁移到新西兰后,由于缺乏地面天敌(主要是蛇和哺乳类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翅膀逐渐退化消失,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定向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几维鸟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翅膀逐渐变短B.在缺乏地面天敌的环境中,短翅个体可节约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C.几维鸟的进化历程可证明长期地理隔离必将导致生殖隔离和新物种的形成D.当生存环境未发生明显改变时,几维鸟种群中的各类基因频率都将保持不变1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不能为所有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理论上,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重组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同时抗生素的选择作用能增强其抗药性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13.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桦尺蠖变异的不定向性导致该种群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B.工业污染导致桦尺蠖种群发生了黑色的变异C.桦尺蠖黑化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与原来灰尺蠖一定属于不同物种D.桦尺蠖黑化现象对该种群来说不一定一直属于有利的变异14.两种亚麻L.peremne(♀)×L.austrianum(♂)杂交可得成熟的杂种胚,但胚不能穿破种皮,因此种子不能萌发。若人为剥掉种皮则可长成健壮可育植株,反交所得杂种胚不能充分成熟,但若把胚从胚乳中取出,在培养液中培养,就能完成胚胎发育并长成健壮可育植株,上述现象称为杂种不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交结果表明两亲本属于同一个物种 B.反交结果表明胚乳可能不能为胚提供营养C.两种亚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实现基因交流 D.杂种不活属于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15.近来,媒体常报道一种耐药性强的“超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感染该细菌而引起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甚至死亡。这种细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体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非常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B.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人类肠道中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C.超级细菌和普通细菌是两个物种,染色体是超级细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超级细菌可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快速增殖16.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因为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在使用杀虫剂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使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D.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17.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18.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1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20.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21.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2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生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核心知识梳理核心知识梳理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基因频率=eq\f(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4)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种群全部个体的比值。基因型频率=×100%。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1.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基因频率=eq\f(该基因总数,该种群个体数×2)×100%。2.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eq\f(该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3.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针对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eq\f(1,2)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eq\f(1,2)Aa的基因型频率。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前提:在理想种群中。(1)种群足够大。(2)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3)没有迁入和迁出。(4)没有自然选择。(5)没有基因突变。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设为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p+q)2=p2+2pq+q2=1。若已知某种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即可直接开方求出相应基因的频率。5.运用男性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X染色体上基因频率:(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中色盲占x%,则此地区Xb(男性中的=女性中的=人群中的)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中色盲率则为(x%)2。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eq\b\lc\{\rc\(\a\vs4\al\co1(突变\b\lc\{\rc\(\a\vs4\al\co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①形成: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②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③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①外因:自然选择。②内因:基因突变和部分染色体变异如缺失和重复等能直接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重组只改变了基因型频率,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淘汰部分个体后可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3)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四、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2)设计思路:分区→接种→加样→培养→观察记录→初筛→重复筛选。(3)实验结果和结论结果:与区域①相比,区域②③④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区域②③④抑菌圈的平均直径逐代减小。结论:①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是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的结果;②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耐药菌的比例逐渐升高。(4)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培养皿、涂布器、纸片、镊子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杂菌的污染,如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皿倒置,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而造成杂菌污染;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纸片、培养基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防止耐药菌扩散。2.涂布菌液时,要尽量使接种的细菌均匀分布,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3.由于突变的低频性,一次筛选不一定能得到耐药菌,故要连续培养。五、隔离与物种的概念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两种类型。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2)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3)“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之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一类物种。(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一个物种二者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课后培优练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57.1%D.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大熊猫的基因型【答案】B【详解】A、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和b只是其中的一对等位基因,A错误;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变为以竹子为食,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各基因型频率:BB=(60%)2=36%,Bb=2×60%×40%=48%,bb=(40%)2=16%,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子熊猫概率=48%/(48%+36%)≈57.1%,杂合雌熊猫概率≈57.1%×1/2=28.55%,C错误;D、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大熊猫的表型,D错误。2.控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雌雄比例约为1∶1,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等;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占2.5%B.若以上条件不变,在眼色这一性状上该种群不会发生进化C.该种群Xa的基因频率是10%D.该种群下一代,关于眼色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详解】A、种群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该白眼在雄性个体中占10%,所以Xa的基因频率为10%,则可以估算该雌果蝇中白眼XaXa约占10%×10%=1%,因此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占1%÷2=0.5%,A错误;B、若以上条件不变,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B正确;C、从题中信息可知,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白眼雄果蝇占5%,说明该白眼在雄性个体中占10%,所以Xa的基因频率为10%,C正确;D、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下一代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也可能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3.现代生物技术能利用可遗传的变异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只有基因突变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C【详解】A、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错误;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都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突变和自然选择等都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4.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的重要推论是∶等位基因频率一代代保持不变,在随机交配且配子频率为p和q的情况下,基因型为AA、Aa和aa的合子的频率分别是p2、2pq、q2,相关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豌豆子代基因型概率的遗传也遵循哈代一温伯格定律B.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由ⅠA、ⅠB、i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BO血型中,任何一种杂合子的频率=2×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之积C.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可以推论出∶对于稀有等位基因而言,杂合子频率接近于稀有基因纯合子的频率D.在一个种群中,等位基因A-a(A对a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性状个体占36%,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该种群中Aa的出现的概率为48%【答案】B【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是自交,哈代一温伯格定律的条件之一是随机交配,因此自然状态下,豌豆子代基因型概率的遗传不遵循哈代一温伯格定律,A错误;B、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基因型为Aa的合子的频率分别是2pq,因此由ⅠA、ⅠB、i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BO血型中,任何一种杂合子的频率=2×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之积,B正确;C、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可以推论,基因型为AA、Aa和aa的合子的频率分别是p2、2pq、q2,p和q都是大于0小于1的数值,只要p≠q,p2+q2>2pq,即纯合子的基因频率大于杂合子,据此推论对于稀有等位基因而言,杂合子频率小于稀有基因纯合子的频率,C错误;D、在一个种群中,等位基因A-a(A对a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性状个体(AA+Aa)占36%,aa=1-36%=64%,依据哈代一温伯格定律该种群中a=8/10,A=2/10,Aa的出现的概率为2×8/10×2/10=32%,D错误。5.奠基者效应指某种群最初只有少数个体由甲地迁至乙地处建立,经一段时间的繁衍,虽然个体数增加,但乙地区该种群却未发生进化,下列有关解释最合理的是(

)A.该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变化B.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C.该种群的基因未发生变异D.该种群经过自然选择只存活纯合子个体【答案】B【详解】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若少数个体由甲地迁至乙地处建立,经一段时间的繁衍,虽然个体数增加,但乙地区该种群却未发生进化,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故选B。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5/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7/9【答案】C【详解】A、种群足够大,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无突变、无自然选择、无迁入和迁出),每个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种群的亲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子代H基因频率为p(0<p<1)时,由于亲子代之间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p;当亲代种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p2,hh基因型频率为(1-p)2时,则亲代H基因频率为p,此时,亲代都为纯合子,A正确;B、如果亲代只含有杂合子Hh,随机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HH:2Hh:1hh,且H、h的基因频率相等,P=b时符合该关系,因此,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B正确;C、由题图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a(1-a)=(1-a)2,解得a=1/3,则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3×1/3=1/9,C错误;D、由题图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c(1-c)=c2,解得c=2/3,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2/3×2/3=4/9,hh=1/3×1/3=1/9,Hh=2×2/3×1/3=4/9,子一代自交,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1/2×4/9=7/9,D正确。7.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B.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c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渐变式的物种形成方式,不一定都经过d【答案】D【详解】A、a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A对B、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C、c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导致基因库产生差别,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正确;D、d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渐变式和爆发式的物种8.现有一植物种群,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种群数量足够多,不考虑致死和突变,下列假设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A.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连续自交,则从F1开始,每一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B.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从F1开始,每一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C.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连续自交,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F3中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是1/10D.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自由交配,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淘汰后F3中纯合子的比例是5/8【答案】C【详解】A、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连续自交,A和a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在自交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第n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Fn=1/2n,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基因型频率改变,A错误;B、满足以下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④没有选择;⑤没有迁移;⑥没有遗传漂变,种群中个体进行自由交配,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都不变,B错误;C、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连续自交,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淘汰后的F1中AA∶Aa=l:2;F2中AA:Aa:aa=(1/3+2/3×1/4):(2/3×1/2):(2/3×1/4)=3:2:1,淘汰后F2中的AA:Aa=3:2;F3中隐性纯合子(基因型aa)的比例是2/5×1/4=1/10,C正确;D、若种群中个体进行自由交配,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淘汰后的F1中AA∶Aa=l:2,配子A:a=2:1,F2中AA:Aa=(2/3×2/3):(2×1/3×2/3)=l:1,配子A:a=3:1,再进行自由交配,F3中AA:Aa:aa=(3/4)2:(2×3/4×1/4):(1/4)2=9:6:1,淘汰隐性个体后F3中纯合子的比例是9/15即3/5,D错误。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9.某昆虫的绿翅(A)对黄翅(a)为显性,若翅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调查某地该昆虫种群绿翅的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A的基因频率。若春季绿翅的表现型频率为X1、A的基因频率为Y1,秋季绿翅的表现型频率为X2、A的基因频率为Y2,则下列预测中不合理的事(

)A.绿翅的表现型频率X1>X2B.a的基因频率(1-Y1)<(1-Y2)C.春季Aa的基因型频率为2Y1(1-Y1)D.秋季AA的基因型频率为2Y2-X2【答案】C【详解】A、由分析可知,绿翅在春季为有利性状,在秋季为不利性状,故X1>X2,A正确;B、在春季,a黄翅的基因频率为1-Y1,到秋季,a黄翅的基因频率为1-Y2,由于在秋季,黄翅为有利性状,故(1-Y1)<(1-Y2),B正确;C、由题意可知,在春季,绿翅(AA、Aa)频率为X1,A的基因频率为Y1,则(AA%、Aa%分别为AA、Aa的基因型频率),展开计算得Aa=2X1-2Y1,C错误;D、由题意可知,在秋季,绿翅(AA、Aa)频率为X2,A的基因频率为Y2,则=(AA%、Aa%分别为AA、Aa的基因型频率),展开计算得AA=2Y2-X2,D正确。10.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斑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杀虫剂的选择作用提高了种群抗药基因的频率D.使用杀虫剂的第一年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答案】C【详解】A、抗药性基因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存在,A错误;B、斑蚊抗药性的增强是由于杀虫剂对其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B错误;C、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就有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杀虫剂只是对斑蚊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使斑蚊的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C正确;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中已经有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说明第一年的斑蚊种群已有基因突变,D错误。11.几维鸟身材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却没有翅膀,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南部新西兰岛的灌木丛和密林中(新西兰岛远离澳洲、亚洲和非洲大陆)。研究发现,几维鸟的原始祖先迁移到新西兰后,由于缺乏地面天敌(主要是蛇和哺乳类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翅膀逐渐退化消失,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定向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几维鸟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翅膀逐渐变短B.在缺乏地面天敌的环境中,短翅个体可节约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C.几维鸟的进化历程可证明长期地理隔离必将导致生殖隔离和新物种的形成D.当生存环境未发生明显改变时,几维鸟种群中的各类基因频率都将保持不变【答案】B【详解】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B、在缺乏地面天敌的环境中,翅膀较长的个体会耗损较多的能量,短翅个体可节约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C、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中若生存环境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自然选择的方向没有改变,则被地理隔离的种群间也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D、当生存环境未发生改变时,种群也可能因为发生基因突变,个体的迁入或迁出等原因,造成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1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不能为所有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理论上,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重组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同时抗生素的选择作用能增强其抗药性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答案】B【详解】A、染色体变异能为真核生物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异,A错误;B、从理论上分析,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重组仅仅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C、细菌本身就能产生抗药性突变,生物变异在先,自然选择在后,抗生素没有诱导变异的作用,只有选择作用,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也可通过人工或低温诱导染色体组的加倍在短时间内完成,不需要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D错误。13.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桦尺蠖变异的不定向性导致该种群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B.工业污染导致桦尺蠖种群发生了黑色的变异C.桦尺蠖黑化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与原来灰尺蠖一定属于不同物种D.桦尺蠖黑化现象对该种群来说不一定一直属于有利的变异【答案】D【详解】A、桦尺蠖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错误;B、工业污染对桦尺蠖种群的黑色变异进行了选择,B错误;C、桦尺蠖黑化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但是与原来桦尺蠖可能属于相同的物种,C错误;D、桦尺蠖黑化现象对该种群来说不一定一直属于有利的变异,若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则原来有利的变异可能变成了不利的变异,D正确。14.两种亚麻L.peremne(♀)×L.austrianum(♂)杂交可得成熟的杂种胚,但胚不能穿破种皮,因此种子不能萌发。若人为剥掉种皮则可长成健壮可育植株,反交所得杂种胚不能充分成熟,但若把胚从胚乳中取出,在培养液中培养,就能完成胚胎发育并长成健壮可育植株,上述现象称为杂种不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交结果表明两亲本属于同一个物种 B.反交结果表明胚乳可能不能为胚提供营养C.两种亚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实现基因交流 D.杂种不活属于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答案】A【详解】A、正交所得的胚不能穿破种皮萌发,在自然状态下属于不能产生子代的个体,属于生殖隔离,所以两亲本属于不同的物种,A错误;B、反交所得杂种胚不能充分成熟,但从胚乳中取出的胚在培养液中培养能完成胚胎发育并长成健壮植株,可知胚乳可能不能为胚提供营养,B正确;C、根据题意,在人为条件下两种亚麻植株杂交子代能发育为可育植株,因此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实现基因交流,C正确;D、自然条件下,两种亚麻植株杂交子代不能成活,表明杂种不活属于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D正确。15.近来,媒体常报道一种耐药性强的“超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感染该细菌而引起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甚至死亡。这种细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体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非常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B.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人类肠道中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C.超级细菌和普通细菌是两个物种,染色体是超级细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超级细菌可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快速增殖【答案】B【详解】A、细菌的变异不是由于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的变异个体本身就存在,而是抗生素将耐药性个体逐渐选择出来,A错误;B、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将肠道内耐药性的个体保留下来,因此肠道内的细菌逐渐会进化为耐药性菌种,抗药性会逐渐增强,B正确;C、细菌体内的遗传物质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因此,染色体不是细菌细胞内的基因载体,C错误;D、无丝分裂是某些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D错误。16.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因为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在使用杀虫剂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使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D.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答案】D【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的进化方向,A错;B:图中三年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并没有说明种群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并不代表形成了新物种,B错误;C: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其抗药基因频率的增加是由于抗药个体被选择留存下来不断繁殖,抗药个体增加,而非杀虫剂诱发抗药基因的产生,C错误;D:环境中无杀虫剂作用时,对于抗药个体与非抗药个体的选择是一样的;只有在环境中施加抗虫剂后,抗药个体明显比非抗药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这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D正确。17.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详解】A、由题干中信息“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人类的喜好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来实现,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因此,人工选择可以决定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18.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