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互联网金融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下,焕发出蓬勃生机,持续创新发展模式,从第三方支付到网贷、众筹,再到近几年非常热门的数字货币,这些使商业银行在存贷款、支付结算及理财等领域面临挑战,传统的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根据技术溢出理论,互联网金融能够推动商业银行进行技术革新,这是正向影响;但在资产、负债和利润这三个方面却存在负向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出现较早的是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已然席卷全国,被人们认为是生活支付的首要选择。在实证过程中以第三方支付为分析对象,选择2006-2017年30家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规模和增速数据,计算出第三方支付增量的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用资本收益率衡量商业银行绩效,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除了利用全样本银行进行分析外,还将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讨论第三方支付对其绩效的影响。经过检验选择相应的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可以证明: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具有明显负向影响。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绩效AbstractInternetfinancialundertheinnovationofnewtechnology,coruscategivesvitality,continuousinnovationanddevelopmentmode,fromthethirdpartypaymenttonetlending,theraise,totheverypopulardigitalcurrencyinrecentyears,thecommercialBanksindeposit,paymentsettlementandfinancialchallenges,thetraditionalfinancialmarkethasbeenacertainimpact.Accordingtothetechnologyspillovertheory,InternetfinancecanpromotecommercialBankstocarryouttechnologicalinnovation,whichisapositiveimpact;Buttherearenegativeeffectsinassets,liabilitiesandprofits.Third-partypaymentemergedearlierintheInternetfinancialmodel,whichhasbeensweptacrossthecountryandregardedastheprimarychoiceoflifepayment.Intheempiricalprocess,thispapertakesthethird-partypaymentastheanalysisobject,selectsthesizeandgrowthdataof30commercialBanksandthird-partypaymentfrom2006to2017,calculatesthenaturallogarithmoftheincrementofthird-partypaymentastheexplanatoryvariable,measurestheperformanceofcommercialBankswiththerateofreturnoncapital,andtakesitastheexplainedvariable.InadditiontousingfullsampleBanksforanalysis,commercialBanksarealsodividedinto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joint-stockcommercialBanksandurbancommercialBankstodiscusstheimpactofthird-partypaymentonthem.Afterthetest,thecorrespondingpanelmodelisselectedforregression,andtheregressionresultscanprovethatthethird-partypaymenthasasignificantnegativeimpactoncommercialBanks.Keywords:Internetfinance;CommercialBanks;Theperformance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21.2.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31.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31.3.1研究方法 31.3.2技术路线 42.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理论分析 52.1互联网金融 52.1.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52.1.2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 82.2商业银行绩效 92.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102.3.1资产方面 102.3.2负债方面 112.3.3利润方面 112.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122.5本章小结 13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143.1第三方支付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143.1.1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竞争 143.1.2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合作 143.2研究假设 153.3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 163.3.1变量的选择 163.3.2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173.3.3模型的设计 173.3.4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173.5.5实证结果及分析 204.结论与建议 224.1结论 224.2对策建议 224.2.1拓展网上业务 224.2.2提升客户体验 234.2.3发展中间业务 23致谢 25参考文献 26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目前,中国已然迈入了“互联网+”的时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热点词汇。“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冲击,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客户的需求和银行的服务方式也随着产生了变化。其创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技术支撑,但网络购物应用——淘宝却打破了这一局限,它与支付宝相结合,优势互补,自此,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拓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诞生后,“拍拍贷”的成立标志着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P2P网贷的出现。2011年5月18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第三方支付开始得到国家的认可,它的牌照由央行开始办发,这代表着“互联网+金融”正式成为一体。第三方支付、众筹和网络贷款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模式,近几年数字货币和大数据金融也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引起狂热的浪潮。由图1.1所示,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规模在急剧增加,第三方支付的正在飞速发展。2018年移动支付金额达190.5万亿,相比于2016年增加了二分之一左右;互联网支付29.1万亿,同比增长了3.6%;在第三方支付的努力下,由线上支付慢慢向线下支付渗透,条形码支付稳步增长,占移动支付整体市场的比例逐渐提高。仅2017年,条码支付就已经高达九千多亿元,2018年达到21.4万亿,而这仅仅是非银行机构处理的金额。第三方支付发展态势良好,可一旦和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在交易金额上仍旧存在短板。近年来,互联网支付交易额有所下降,但移动支付交易额仍在持续增加,两者呈现出相互替代的效果。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将继续线下场景的争夺,并且开始发展海外业务,跨境支付和海外布局是拓展市场的趋向,也将致力于收款的工具的智能化。总之,全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在科技的推动下,中国支付呈现出小微、快捷、便民特点。1.1.2研究意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弥补了传统银行服务盲区,现如今已发展至核心领域,渗透入到存贷汇、资产定价及风险管理等业务。网上服务的便捷,使得银行线下网点的客户逐年减少且网点办理存汇款业务的客户群逐渐变为以中老年为主。大数据、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智能手机的普及,商业银行所处的生态圈已经改变。携带着技术优势竞争者的加入,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如果固守不变,将无法在这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保证其龙头地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高速发展,在对传统银行造成冲击的同时,也让其不得不开展业务创新,陆陆续续出现更具特色的业务服务。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并讨论应对措施也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为:从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选取出现较早,使用者广泛,并标志着互联网和金融正式结合的第三方支付为研究对象。以数据分析的结果依据,得出这种模式——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负向作用下,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的措施和意见。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评价商业银行绩效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层次分析法。杨淑萍和赵秀娟[1](2009)采用财务和非财务两类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方长丰[2](2011)从风险、收益和效率三方面建立三个层级的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种是因子分析法。上官飞和舒长江[3](2011)从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效率性和规模性五个方面入手,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第三种是序数分析法,用序数的方式表示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程度的高低。第四种是结构方程分析法,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著名运筹学家Chames[4](1978)等人研究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将其运用于银行部门间相对有效的评价。而Sherman[5](1985)首次将DEA模型进行银行绩效的分析。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将典型相关性分析和DEA方法结合,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1.2.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在国外研究中,M.Nissen[6](2000)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持有乐观态度,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产生正向的金融脱媒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DeYoung[7](2001)认为在在初期阶段商业银行的部分盈利空间会被互联网金融所占据,但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存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Eisenmann[8](2006)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在未来会对商业银行的造成极大的威胁,其传统地位或将改变,盈利空间将逐渐减少。在国内研究中,刘忠璐和林章悦[9](2016)利用文本挖掘发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指标,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冲击最大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但积极调整盈利模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冲击下盈利能力反而增加。由此可见,商业银行若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变革,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便可顺势而上。黄锐和黄剑[10](2016)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倒逼效应大于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从创新、风险防控和服务这三个方面加以提高。1.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1.3.1研究方法本文依次采用了文献梳理、数据检索和计量分析这三个方法进行。首先,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由浅入深,了解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的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理论。此外,总结出研究现状,并着重分析出它们分别对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以此为依据提出四点假设,进行实证研究。1.3.2技术路线
2.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无法单一而论,不同的模式对绩效的影响也不同。以互联网金融模式切入点,介绍其发展现状,并对两者的关系加以分析。2.1互联网金融2.1.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中国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后,行业监管体系在逐渐完善,技术在不断升级,发展态势良好。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从交易规模的整体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是远远高于互联网金融的。我们可以从互联网金融模式入手,描述互联网金融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本文从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和众筹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三方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撮合买家和卖家。它是独立机构连接到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以此建立的一个网络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由于其便捷、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席卷全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中的佼佼者为支付宝,随着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安全问题就变为了全国焦点问题。2014年两会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人民银行在2017年发布了通知,以规范客户备用金的问题。2018年6月,网联的介入打破了一直以来备受诟病的直连线。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减小第三方支付机构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的风险。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整个行业在日益完善的监管中不断发展壮大。从图2.1可以看出中国第三方支付金额在逐年增加,从2017年开始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中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渡过了规模成倍增加的阶段,正处于平稳有序的时代。P2P网贷可以理解为网络平台为借贷双方搭建了一个联通渠道,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出现于2007年拍拍贷是我国首家网络贷款平台,随后陆续出现了多家网络借贷平台,经历了三年的缓慢发展时期,直到2010年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P2P网贷准入门槛低,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普通个人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存在极大的信用风险。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从无监管、无标准变为日趋严格,同时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还款能力下降,问题平台数量明显增加。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4407家P2P公司退出市场,正常的仅有1363家,在平台总数中占比不到五分之一。尽管2018年在P2P平台上借款金额达到了一万九千多亿元,但与2017年相比,降低了大约50.28%。在2018年3季度的网贷行业低潮时期,总体成交量下滑严重,但陆金服、微贷网和小赢网金却实现了成交额超过10%的环比上升,微贷网的增长幅度更是高达95.42%。由此可见,网贷正在经历一个在行业愈加规范的阵痛过程,各个平台将愈加重视对现有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网络贷款的违约风险将大大降低。众筹,顾名思义就是大众筹资,这是一种创业之初或者个人为自己的项目获得资金的一个途径。资金短缺方在网络上发起融资项目,向群众筹集资金。标志着众筹的首次出现的事件是Kickstarter网的创建,随后众筹在欧美地区逐渐成熟并推广至亚洲。我国众筹行业出现较晚,2011年出现的“点名时间”是中国第一家众筹平台。据2018年年中人创咨询最新的众筹数据显示,在全国的854家平台中,有603家无法持续经营,剩下的251家平台中股权型最多,占比31.87%,公益型最少,只有14家。2018年上半年,共有48935个项目,项目成功率高达82.3%,成功项目融资额达到137.11亿元。而2017年同一时期成功项目融资总额为110.16亿元,2018年比2017年增长了24.46%。众筹行业成功项目数及筹资金额都在稳步增加,行业整体发展良好。互联网理财产品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理财模式,弥补了传统理财产品的不足,具备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低和门槛低的优点。互联网理财产品种类丰富,设计了不同期限、不同最低买入金额,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尤其是小额生活费用,可以灵活存取,实现了沉淀资金的充分运用,深受百姓喜爱。以余额宝为例,流动性强、收益稳定、投资成本和起点低,从2013年创建开始,便受到市场强烈的欢迎,一个月就已经超过百万人购买了该理财产品,交易金额也在迅速提升,但从2017年开始,该基金的规模持续下降。虽然由于利率降低和限购造成交易量下滑,但就总量而言依旧非常庞大。2018年末,余额宝交易用户超过6亿人,基金规模为1.13万亿元,依旧是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2.1.2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本文主要介绍四个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分别为:长尾理论、大数据理论、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1)长尾市场理论安德森提出了长尾市场理论,他认为量多的冷门产品市场份额可能和量少的热销产品所占份额相等甚至更大。不同于传统的规模经济效应,长期理论更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理论为我们提出了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途径,除了选择销量大、利润多的热门产品,一些冷门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究其原因正是银行只注重高信用和高净值客户或者说是大客户,忽略了中小企业和普通个人(非优质客户)的需求。较高的融资成本高让他们选择其他方式筹集资金,这些客户就是该理论中的长尾部分。实际上这些客户在金融市场中占由较大的比例,而互联网金融瞄准这部分客户,创新地做出了低成本的个性化服务,抓住传统模式中一直存在的空隙,不断繁荣,慢慢渗透到商业银行的核心。(2)大数据理论大数据理论也是帮助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具备大数据基本特点,即大、快、准。互联网技术能够收集到客户的海量数据,解析客户的行为,此外,还能概括出它们的特点。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地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这是互联网金融留住客户并获取其他客户的一大优势。比如分析互联网理财可以通过相关的题目问答测试客户风险偏好,并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当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功能创新,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快捷也成为不断吸引客户的靓点。(3)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金融中介的作用就已经被发现,包括促成交易和降低交易成本。交易中的一方为了获得借款,可能会隐瞒自己的不良信息,以高贷款利率积极去寻找不知情的贷款方,但却存在极大的违约风险。如果没有中介存在,这种行为将会对资金供求方造成极大的贷款风险,不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借贷环境。商业银行充当着金融中介的作用,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此外,商业银行特有的信息渠道和规模经济也可以有效降低交易双方的成本。商业银行从资金多余方获取资金,并将其贷给资金短缺方,以获取利息收入,充当信用中介,完成资金的融通。互联网金融同样可以作为金融中介,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平台将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联系起来,在网上完成信息交流,撮合双方交易的达成。与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双方信贷交易过程中更为简单、便捷,大大削弱了其资金的融通以及信息处理的中介作用。(4)金融创新理论格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就认为金融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才是其不断发展的基础,这一观点为金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问题做出了一个解答。随后,金融发展理论形成于金融深化理论,该理论由罗纳德等人提出的。创新是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当然也包括金融行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为了应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金融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传统商业银行在面对新生力量的不断成长和不断逼近时,金融创新将会是突破困境的关键。如今,互联网技术走入了金融行业,无论是技术、业务范围、服务方式还是经营理念,商业银行都亟待着进行一场盛大的改革风潮。总之,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进行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其打破桎梏进行创新的武器。2.2商业银行绩效商业银行绩效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能够反映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狭义上的银行业绩主要指的是财务业绩,即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广义上的银行业绩包括管理水平、增长、社会声誉等。绩效评估使用某些操作方法来处理业务数据,以获得反映绩效的指标。企业包括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需要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者之间做出权衡决策,而绩效评价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通过一组财务比率描述企业在这三方面的情况。在绩效评估过程中,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分别为:坚持科学的定位;坚持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相协调;坚持业务稳健经营与积极拓展相统一;坚持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绩效评估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判断是否达到管理层或者股东选定的目标;二是判断能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发现和防范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公平的金融市场环境,提供监管依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单一指标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通过计算银行某一财务比率,如资本收益率,纵向对比以往的情况,或者横向对比其他类似机构,对银行经营情况作出评价和判断[11]。本文同样是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来衡量银行绩效,该指标为资本收益率。(2)多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是对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方面设定多个分项指标,并运用多元统计或者其他方法将这些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挖掘,如因子分析法等,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得分,通过该值来判断银行的绩效和某些方面的差异。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五种: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法、经济资本方法。比率分析法的核心是指标体系,从盈利性、流动性、风险性、清偿力和安全性这些方面进行评估,考察绩效状况。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是权益报酬率(ROE),从银行系统的盈利能力和风险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入手,进行绩效的全面评估。经济增加值(EVA)也叫剩余利润,能够衡量除去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后的企业经营利润,该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经营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率。平衡计分卡(BSC)囊括了内部业务、财务、学习、客户和成长等方面的财务和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进行考核,综合分析完成绩效管理。置信水平一定,当风险发生时,银行可以抵抗未预料到的损失的资金叫做经济资本。基于此,可以将ROA进行风险调整,进行绩效评估。2.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是其获得利润的途径,和绩效息息相关。但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对银行的影响已经开始全面侵入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本文探究其对商业银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时,主要从银行的资产、负债和利润这三个方面进行。2.3.1资产方面贷款这种业务模式是资本运行获得利息收入的重要方式。但融资类业务不再由传统金融公司所独揽,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进入这一领域并在不断发展壮大、扩大规模。这一局面的出现将分流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减少利息收入,而分流的多少由贷款价格决定。由于网络贷款的网上申请和交易的独特性,其风险控制能力与商业银行相比更弱,更加针对客户的小额贷款。因此,互联网金融的融资类业务主要面向于商业银行的长尾客户或者无法在银行进行贷款的客户,即针对个人消费贷和小企业的贷款。一般而言,在网络上进行贷款的个人客户,需要支付约20%的平均利率;在银行贷款的个人客户,需要支付约8%的平均利率。由此可见,互联网贷款价格的差距导致其对个人贷款的吸引力不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小。究其原因,网络贷款的资金供给方大部分来源于个人,它要求的回报自然较高。因此,网络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存在一种互补关系,满足了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客户需求,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面影响不大。2.3.2负债方面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存款业务获得资本,并用其进行放贷以获得利息收入。互联网金融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进行了分流。决定存款分流多少的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越高,融资成本就越高,发放贷款所获得的净息差就越小。在2015年以前,没有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最高为75%的限制,这一规定极大的制约了商业银行资金的使用规模和信贷空间,不利于提高利润。但如今已经取消了这一条规定,这将给银行更大的资金使用的自由,存贷比限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复存在。对商业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存款利率更高,将极大减少银行存款对客户的吸引力。尤其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活期存款堪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并且更加多样和灵活,定期可分为一个月、半年、一年等不同的期限,能够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它是操作也更加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低,具有商业银行没有的客户风险偏好测试,能够帮助客户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当与自身偏好不符时能够自动提醒,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深受大众喜爱。此外,有的理财产品没有最低金额限制,如余额宝,客户的生活支出通过第三方支付能直接从余额宝里扣除,这种模式极大地吸收了客户日常生活的资金,同时,也为银行无法处理的沉淀资金利息问题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使人们的生活支出也能获得利息回报。虽然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准备金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额增加,这种冲击更加剧烈。比如,工商银行管理支付宝的支付准备金,一部分准备金是活期存款用于应对客户的支付需求,另一部分是定期存款,较为稳定。众所周知,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较低,这样一来,银行的存款利息收入将减少。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2.3.3利润方面由于便利快捷、成低本的优势,互联网金融逐渐取代传统银行的支付、转账和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地位,商业银行从中获得的佣金和手续费等降低,收入来源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蚕食,利润也随之减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它的存在虽然方便了大众,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手续费收入却在降低。通过POS机刷卡支付,商业银行可以获得1%-2%的手续费,以往通过这一方式,所获取的收入非常多。但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手续费非常低廉,比前者少0.6%-1.6%,并且网络支付更加便捷,动动手指可以迅速完成,在这些优势对比下,明显人们更加青睐第三方支付。因此,第三方支付得以迅速发展,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侵蚀银行的支付地位,加剧了商业银行转账业务规模的减少,这种营业性收入减少了一半以上,动摇了仅由银行作资金支付中介的局面。互联网理财产品由于低门槛、低成本、高收益和便捷的特点,备受大众喜爱,商业银行推销理财产品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选择在商业银行进行购买的客户减少。同时,商业银行直接销售理财产品的管理费大约为1%,但银行从第三方理财平台所获得的管理费不到前者的一半。客户减少所造成的损失与这种结算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完全无法比较。尤其是在2013年,正值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时期,商业银行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平均降低了一半左右。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利润造成了不利影响。2.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拼的技术优势,并且在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蒸蒸日上。根据技术溢出理论,这种同一行业中技术走在前沿的公司将会带动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互联网金融同样也会将其领先技术传播到商业银行,推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下面四种方式进行:一是示范效应。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不错的反响,是商业银行的一种示范。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都对商业银行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作用,不断优化原有业务的服务,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发展新的业务,冲出固有的思想牢笼,提升技术,寻求新发展,提高绩效。二是竞争效应。互联网金融的加入,使得金融行业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的竞争意识增加。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需要集思广益,寻找应对策略,不断提高经营绩效。其对银行垄断地位的威胁逐渐加大,逼迫商业银行开始转型,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不断提升技术改善服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三是人才流动效应。互联网公司是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行业,不断壮大,使得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的技术人才缺口是非常巨大的,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自然会从互联网公司引入这类人才。四是联系效应。互联网公司如果要开展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合作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提供资金划拨和清算的服务,而互联网公司可以提供海量的客户数据和资料。这种业务联系,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种先进技术的接触途径,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帮助提升技术。2.5本章小结本章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也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此外,还讨论了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对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从资产、负债和利润这三方面入手来分析,而负面影响主要是根据技术溢出效应的四个作用途径分析。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考虑到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较大的议题,本文选择从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与其他模式相比,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占比较大,并且具有出现较早、使用者广泛、监管较为严格的特点,代表了互联网和金融的正式结合,它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此外,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数据统计比较全面,比较容易获取。正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中的独特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3.1第三方支付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3.1.1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竞争第三方支付一种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它的操作非常简单便捷,只需要动手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迅速完成支付;交易成本也非常低,手续费仅为仅为0.4%左右,比商业银行POS机支付少0.6%-1.6%左右;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生活中的零散资金,解决了资本沉淀的问题。第三方支付凭借自身特有这三大优势,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存款业务,第三方支付分流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和定期存款。互联网货币基金与第三方支付对接,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率,抢占了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加大了银行吸收储蓄的成本。对于贷款业务,第三方支付分流了减少了信用卡业务的办理人数;对于中间业务,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支付结算、担保服务、转账等服务以低价、高效和便利挤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由上述分析可知,以第三方支付为例的互联网金融正在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如何增强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思考的问题。3.1.2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为了保证能够交易的正常进行,与银行开展合作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必要选择。目前,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直连”已经被切断,监管力度逐渐加强,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得客户信息,包括交易信息、风险偏好信息等,这些信息和商业银行共享,有助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商业银行已经重视并建立了网上银行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使用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繁荣,打击了银行的同时,也刺激了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发展,以求与时俱进,增加竞争力。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电子银行资产被攻击、盗号的风险,客户信息和资产的安全还需要进一步得到保障。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共存,弥补了传统金融行业下的空白。两者互补利好但又业务重叠冲突,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两者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将会使得经济更加繁荣。3.2研究假设本文将第三方支付详细划分为支付结算功能和支付理财产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获得两条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绩效作用的路径。从图3.1可看出第三方支付结算功能和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都存在负向影响,但第三方支付也在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创新,在客户粘性、客户行为分析、电子银行使用和理财产品创新方面存在正向影响。根据双边市场理论,第三方支付不可能消失,商业银行至少在未来几年都无法越过这一交易平台与商家直接交易。商业银行的绩效与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直接相关,但第三方支付的中介作用将一直存在并从中获利,这将持续对商业银行产生的负向作用[12]。根据商业银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本文想探究第三方支付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绩效是否存在差异。此外,本文认为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整体来看呈现负向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本文提出两点假设:H1:第三方支付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具有相同的影响,且都是负向的。H2:第三方支付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的影响,但整体来看是负向的。3.3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3.3.1变量的选择被解释变量是资本收益率,它是盈利性指标,与绩效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ROA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大小代表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其值越大,单位资本运用的效率越高,带来的收益越多,那么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越强,绩效也越好。许多学者也对互联网金融指标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大体可以归结为数据挖掘。除此之外,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规模和增速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这也是本文用来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标的方法。本文采用第三方支付规模的增量,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进行研究,这样就对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和增速进行了充分考虑。银行绩效与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本文从这两个部分选择了控制变量。宏观变量为LnGDP,微观变量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存贷比,与所选择的解释变量(第三方支付规模与增速的乘积)、被解释变量(ROA)共同构建模型。施攀峰[17](2016)认为资本充足率能够体现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与商业银行绩效成正相关关系,而成本收入比与银行的盈利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52贾丽平、李旭超[18](2014)认为存贷比能够表示银行资金配置的状况,并且体现银行的流动性,计算也十分简单方便。合适的存贷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银行的绩效也会提高。GDP越大,投资就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整体业务量也将上升,从而对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所有变量的解释见下表3.1所示。3.3.2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主要从上市银行中进行选择所需的样本,这是因为上市银行的数据更易获取,总共选出30家商业银行分别为5家国有商业银行,1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本文选择了2006年到2017年上述银行的数据对银行进行分析,相关的数据来源于万德数据库和Bankscope数据库,选出所需指标。此外,本文从易观国际网站查询了2006-2017年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和增速,两者相乘得到本文实证部分的原始数据。3.3.3模型的设计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既包括12年时间序列,又包括30家商业银行的截面维度,因此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出一种最适合于分析本文研究主题的面板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1)式中,为被解释变量,即第i个个体在第t时期的观测值;为截距项;为第h个解释变量的待估参数;为第h个解释变量对个体i在第t时期的观测值;为随机误差项。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建立的实证模型为下式所示:(2)式中,控制变量为分别为DPR,CAR,CBR和LnGDP,为第个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C是常数项,为随机误差项。3.3.4模型的相关性分析对所有商业银行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ROA越大,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绩效就越高。通过表3.2可以发现,样本中的ROA最大值为1.7566,最小为0.1148,相差大约15倍左右。表3.3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各项指标存在不同,但第三方支付对其的影响还需要继续进行分析才能发现。表3.2全样本描述性统计变量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ROA3601.0568740.27319670.11481.7566I360373.1981545.57620.62128841562.297DPR36068.42359.29778438.97105.16CAR36012.382.677803-0.3930.67CBR36032.925925.42321721.5950.44LnGDP36013.05828.406398312.2988313.61798表3.3分组描述性统计类型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ROA国有商业银行601.1178870.22713750.11481.4748股份制商业银行1200.9280580.25855210.14851.4597城市商业银行1801.0033680.29942720.10961.7566DPR国有商业银行6060.251177.818083449.590.4股份制商业银行12074.587117.122489360.46105.16城市商业银行18062.930368.33783838.9784.9CAR国有商业银行6013.227541.24789539.4115.43股份制商业银行12011.040832.0892898-0.3915.57城市商业银行18013.335363.2915966.0330.67CBR国有商业银行6032.745535.000010624.4650.44股份制商业银行12034.294696.07554121.5947.74城市商业银行18031.49064.51597923.444.53本文采用了2006年到2017年30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时间年度为12年,截面数为30,在进行模型估计之前,需要进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验证5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若变量间的相关非常大,就必须剔除相应的变量,防止发生共线性导致回归结果不准确。对I、CIR、CAR、LnGDP和DPR这5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变量的相关性在合理范围内,不需要进一步剔除其中的变量。表3.4全样本的相关性分析IDPRCARCBRLnGDPI1DPR0.2801***1CAR0.1294**-0.1532**1CBR-0.3990***-0.10760.4174***1LnGDP0.6733***0.2413***0.2456***-0.6125***1*p<0.05,**p<0.01,***p<0.001表3.5国有商业银行相关性分析IDPRCARCBRLnGDPI1DPR0.3159**1CAR0.4374***0.5250***1CBR-0.3929***-0.4505***-0.7084***1LnGDP0.6733***0.4882***0.5443***-0.6872***1*p<0.05,**p<0.01,***p<0.001表3.6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性分析IDPRCARCBRLnGDPI1DPR0.6053***1CAR0.3277**0.2168**1CBR-0.4964***-0.2791***-0.4927***1LnGDP0.6733***0.42292***0.6081***-0.6022***1*p<0.05,**p<0.01,***p<0.001表3.7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性分析IDPRCARCBRLnGDPI1DPR-0.00421CAR-0.0590-0.07051CBR-0.3006***0.1529-0.2228**1LnGDP0.6733***0.0325-0.0237-0.4874***1*p<0.05,**p<0.01,***p<0.0013.5.5实证结果及分析在模型选择上,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判断,选择出最佳的面板模型。它的原假设为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判断方法。检验结果见下表3.8所示。本文采用表3.8中选择的面板模型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回归,结果如下表3.9所示。由于本文是研究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因此我们主要关注I的结果。在回归结果,解释变量I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系数都是负数,并且都非常显著。这也说明本文假设1是正确的,假设2不正确。第三方支付对国有、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绩效都是负向的,即第三方支付的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整体呈现负向效应。造成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第三方支付抢占了中间业务,更低的交易手续费、操作的便捷,大规模吸引客户的使用它的支付结算、担保服务、转账等服务,使得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锐减。其门槛低、流动性强、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也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生活中的沉淀资金。此外,依托于这一平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畅销也减少了商业银行代销的佣金收入。但资产负债业务上的冲击没有这么大,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上的地位并没有改变,被分流的大多是不满足银行要求的客户,在整体中所占比例不大。无可否认,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第三方支付让我们在网上交易,能够体验到非常良好的客户服务,方便快捷。虽然在技术溢出效应下,会刺激商业银行进行技术和业务改革,使得电子银行的使用更加广泛,对客户进行精准分析便于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理财产品等,这些都是正向作用。但整体来看,第三方支付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绩效依旧是负向作用大于正向作用。表3.9实证结果变量全样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I-0.000292***-0.000276***-0.000270***-0.000314***(-10.65)(-8.24)(-5.04)(-5.53)DPR0.001750.002870.002880.000274(1.01)(0.76)(0.79)(0.07)CAR0.0303***0.00335*0.0215*0.0265**(5.95)(2.21)(2.00)(3.30)CBR-0.0151***-0.00149-0.00545-0.0373***(-3.87)(-0.18)(-1.03)(-3.54)LnGDP0.236***0.462***0.374***0.0938**(4.88)(3.97)(4.56)(2.96)Cons-1.669*-4.602**-3.646**0.799(-2.36)(-2.91)(-3.18)(0.54)N36060120180R20.50330.60910.56570.4989Prob0.0000.0000.0000.000tstatisticsinparentheses*p<0.05,**p<0.01,***p<0.0014.结论与建议4.1结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本文选择了其中出现较早且发展快速的第三方支付为例子,从其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这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三方支付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具体作用机制。随后,本文构建了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绩效的测度指标,将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划面试题及答案
- 农民秋收面试题及答案
- 敏捷教练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耕地流转合同范本
- 面试题目创意及答案
- 面试美工面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顶级名校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网约车(经营权)合同交易
- 湖南省两校联考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关于餐厅装修合同范本
- 保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附答案)
- 学校考核物业表格
-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 2024年广东省政工师理论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蜜雪冰城是如何实现成本领先的
- 电子商务公司薪资体系
- 幼儿教资(综合素质)及答案
- 列车电子防滑器-电子防滑器原理
- 电子元器件标示及实物对照
- 耕地合法永久转让协议书
- 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汽车零部件及通讯设备压轴件生产线项目(承诺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