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在脱去逻辑的硬壳之后,需要的是新鲜的语言和它所呈现的极富内涵的心灵。每一首传世的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这样一个不会被穷竭的灵魂。“境界”就是心灵的状态。后工业时代的中、西方普遍患有境界被污染病,或者作者干脆不知境界为何物。一次当我翻阅了一本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青年诗集后,合上书,我痛苦地感到这厚厚的一本选集里只有很少的几首除外,其余都没有里尔克或华兹华斯所追求的高度。心灵的沙漠化使得很多年轻诗人的诗充满了灼热而干燥的热风,没有意境可言。爱情与欲望成一体,肉体的探险成为刺激的源头,或是塞满平庸的细节,如同杂货店的货架,诗不再给你飞越,而是沉重、平庸,读完这种诗后我开始怀疑诗存在的必要,因为后工业社会日常的生活早已充满庸俗的刺激和平庸的琐碎。也许是东方人的关系,我的文化使我理解:诗人的痛苦和欢乐能化成他诗歌中不可穷尽的艺术的美和力。杜甫、李白从来不会让他们生活中的痛苦成为平庸的琐碎的流水账。然而打开今天的一本美国当代诗选,有不少诗像不在意地输入计算机的记录,没有光彩,没有生命。是不是计算机文化已经使得诗魂如此麻木?我暗暗为我们今天有些年轻诗人担忧。“境界”是沙漠里的绿洲,它出现在沙漠的侵略与压抑中,但却代表沙漠的灵魂中暗存的力量与追求。如果只在诗中报道沙漠的沙粒如何如何,那真是只见沙子不见绿洲,这样的诗,有的诗人辩解说它更真实,是后现代的真实。我仍然认为诗的功能不在于统计沙子的数量,而在于点出绿洲的力量。无尽的沙子这一存在是数也数不清的可见者,它正在遮蔽我们渴望看见的绿洲,而诗人的职责正是穿过可见的痛苦的存在,触到那被隐蔽的无形的不可见的力量。追求表面的真实与准确的诗人,在看到“枯藤”时只追问这是哪一个钟点的枯藤?什么时间的“昏鸦”?在追求琐碎平庸之物的“精确”描写时,却看不见那存在于这些平常之物后面的不平常,得到了琐碎与平庸,却失去了潜在的生命的、艺术的魅力。诗能不能揭示这种暗含于可见物之后的潜在力量,是一个价值标准,至少是我在判断一首好诗时的标准之一。诗的境界代表诗人超常的悟性,穿透了可见、可数的事物的表面存在,悟到那潜在的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深邃不可测与人的相对渺小。在现代西方世界,物质财富的力量占据了舞台中心,中国也许会滚向那个中心,被吸向那个物质崇拜的圣坛。我作为个人的选择与对诗歌的选择,却更感到诗歌的悟性的深意能让我穿透黄金的耀眼的光亮,看见那被遮蔽了的潜在的生命与艺术的意义。审美总是哲学的折射,人的价值观起着很大的作用。我欣赏“二战”后美国当代的诗,因为那时的诗人是在痛苦中追寻崇高,而今天的年轻的美国诗人的作品,就我所接触到的,似乎更陶醉于可见的富足的存在与物质的创造,更屈服于物质的刺激与科技的力量,他们的心灵在紧张的物质追求中,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去考虑精神的需要。当然也还有一些诗人在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将思维引向无边的宇宙,走出了紧张平庸而丰富的第一世界——日常生活。也许正是这人与自然的矛盾所造成的危机能解救富足的第一世界的诗,使它能走出丰富的物质的封闭。极端崇拜物质与极端推崇寡欲同样造成对人的损伤,然而历史常常摇摆于二者之间,进入感性丰富而不迷失于其中,穿透感性丰富的表层而找见隐于其下的精神潜文本,这是诗和哲学的探险。以所有的笔墨永无满足地沉湎于感性外表的描述,或与之相反,对感性世界麻木和畏惧,空谈精神的崇高,同样都是自我欺骗,是诗和哲学的悲剧。(选自郑敏《探索当代诗风——我心目中的好诗》,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一个不会被穷竭的灵魂,这说明中国古代诗人境界没有被污染,心灵没有被沙漠化。B.“在看到‘枯藤’时只追问这是哪一个钟点的枯藤?”这样的鉴赏不可能触到诗中被隐蔽的无形的不可见的力量。C.无论西方世界还是中国,陷入物质崇拜都可能影响诗人价值观,从而使其作品遮蔽了潜在的生命与艺术的意义。D.作者认同诗人“在痛苦中追寻崇高”,但同时又认为“空谈精神崇高”是自我欺骗,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之于诗歌创作至关重要,失却这一灵魂的诗作,其内容往往呈现的是充满庸俗的刺激和平庸的琐碎生活。B.作者认为不少诗人借助计算机写作使得诗歌缺少诗魂而失去光彩和生命,这引起了作者对当下诗歌创作现状的担忧。C.“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此处杜甫升华了痛苦,不是生活的流水账,隐含深沉的家国情怀。D.“我是黄昏的儿子/爱上了东方黎明的女儿/但只有凝望,不能倾诉。”顾城的这首诗是诗和哲学的探险,符合文中好诗的标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成了阳春白雪,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沦落到曲高和寡。(葛兆光)B.诗人昌耀善于将古汉语熔铸进自己的诗歌当中,因而读他的诗歌,会获得一种新鲜的古老感。(张伟)C.生活中有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着,好的诗人应该帮助他们找到耳朵和眼睛。(张二棍)D.诗人要活在时代里面,要能够把时代的痛苦、欢乐、希望、动荡……最深最广地体现于一身。(郭沫若)4.本文是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简要分析。5.2023年12月6日,《诗刊》杂志发起首届“李白诗歌奖”大赛,假如你是评委,请根据上文为组委会制定入选好诗的评分标准。【答案】1.A2.B3.D4.①论证思路严谨:文章先提出诗歌需要新鲜的语言和极富内涵的心灵的观点,然后分析后工业时代中外诗人心灵沙漠化的现状及原因,最后从审美和哲学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②论证手法多样:综合运用例证法、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③论述语言准确:文中“普遍”“不少”“有些”等修饰限制语,体现了语言的严密。5.①语言鲜活,具有高雅境界;②提炼生活,展现艺术张力;③穿透表象,揭示潜力量;④主旨深刻,追求崇高精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一个不会被穷竭的灵魂”错误。原文“每一首传世的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这样一个不会被穷竭的灵魂”中“中国古典诗词”前有限制语“传世的”,选项说法扩大了范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借助计算机写作”错误。原文是“有不少诗像不在意地输入计算机的记录”,选项说法曲解原文。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观点:诗人的痛苦和欢乐能化成他诗歌中不可穷尽的艺术的美和力。A.强调的是当下诗人的现状。B.说的是诗歌语言的鲜活。C.侧重于诗歌对人的灵魂救赎的作用。D.强调诗人要把个人融入时代,诗歌要体现时代。符合第二段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思路的角度分析,第一段“诗在脱去逻辑的硬壳之后,需要的是新鲜的语言和它所呈现的极富内涵的心灵”,提出诗歌需要新鲜的语言和极富内涵的心灵的观点;第二段“后工业时代的中、西方普遍患有境界被污染病,或者作者干脆不知境界为何物……心灵的沙漠化使得很多年轻诗人的诗充满了灼热而干燥的热风,没有意境可言”,阐述了后工业时代中外诗人的诗充满了灼热而干燥的热风,没有意境可言,心灵沙漠化的现状。第三段“我仍然认为诗的功能不在于统计沙子的数量,而在于点出绿洲的力量”阐述了中外诗人心灵沙漠化的原因。最后两段“审美总是哲学的折射,人的价值观起着很大的作用”从审美和哲学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从论证手法的角度分析,“一次当我翻阅了一本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青年诗集后,合上书,我痛苦地感到这厚厚的一本选集里只有很少的几首除外,其余都没有里尔克或华兹华斯所追求的高度”“然而打开今天的一本美国当代诗选,有不少诗像不在意地输入计算机的记录,没有光彩,没有生命”,运用例证论证了阐述了后工业时代中外诗人心灵沙漠化的现状。“爱情与欲望成一体,肉体的探险成为刺激的源头,或是塞满平庸的细节,如同杂货店的货架,诗不再给你飞越,而是沉重、平庸”运用喻证阐述了心灵的沙漠化的表现。“杜甫、李白从来不会让他们生活中的痛苦成为平庸的琐碎的流水账。然而打开今天的一本美国当代诗选,有不少诗像不在意地输入计算机的记录,没有光彩,没有生命”运用对比论证,将杜甫、李白的是和美国当代诗选中的诗进行对比,论证了“诗人的痛苦和欢乐能化成他诗歌中不可穷尽的艺术的美和力”的观点,表达了对年轻诗人的担忧。论证手法多样,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从论证语言的角度分析,通过修饰语“普遍”“不少”“有些”等,使表述内容更符合事实。如“后工业时代的中、西方普遍患有境界被污染病”“有不少诗像不在意地输入计算机的记录,没有光彩,没有生命”“我暗暗为我们今天有些年轻诗人担忧”,这些词句使表达客观严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诗在脱去逻辑的硬壳之后,需要的是新鲜的语言和它所呈现的极富内涵的心灵。每一首传世的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这样一个不会被穷竭的灵魂”,可知每一首传世的诗词需要的是新鲜的语言和它所呈现的极富内涵的心灵。据此可制定“语言鲜活,具有高雅境界”的评分标准。根据原文“诗人的痛苦和欢乐能化成他诗歌中不可穷尽的艺术的美和力。杜甫、李白从来不会让他们生活中的痛苦成为平庸的琐碎的流水账。然而打开今天的一本美国当代诗选,有不少诗像不在意地输入计算机的记录,没有光彩,没有生命”,可知诗歌要体现生活的痛苦和欢乐,要有潜在的生命的、艺术的魅力。据此可制定“提炼生活,展现艺术张力”的评分标准。根据原文“诗人的职责正是穿过可见的痛苦的存在,触到那被隐蔽的无形的不可见的力量”“在追求琐碎平庸之物的“精确”描写时,却看不见那存在于这些平常之物后面的不平常,得到了琐碎与平庸,却失去了潜在的生命的、艺术的魅力。诗能不能揭示这种暗含于可见物之后的潜在力量,是一个价值标准,至少是我在判断一首好诗时的标准之一”,可知诗人的职责在于通过现象,揭示潜在的力量。据此可制定“穿透表象,揭示潜在力量”的评分标准。根据原文“我欣赏“二战”后美国当代的诗,因为那时的诗人是在痛苦中追寻崇高,而今天的年轻的美国诗人的作品,就我所接触到的,似乎更陶醉于可见的富足的存在与物质的创造,更屈服于物质的刺激与科技的力量,他们的心灵在紧张的物质追求中,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去考虑精神的需要”,可知诗人要考虑精神的需要,要追寻崇高。据此可制定“主旨深刻,追求崇高精神”的评分标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死之间原智一前方一阵剧烈爆破,掀起烟尘滚滚。突然有人高喊:“冲啊”,整个队伍奋身跃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现场……这是向阳大队开山取石的作业工地,奋身跃起的是参加大会战的全体知青。①耳泉冲进爆炸现场,像被烧着了一样发出惊叫,脸色惨白如雪。未等说话,就听不远处一声闷雷,是一个哑炮。此刻,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忘查炮数了,而这项攸关性命的任务,正是耳泉负责的。偏赶巧,那几天公社电影院正上演战斗故事片《地雷战》,其中一场景是民兵在路上埋好地雷,等地雷把鬼子炸得人仰马翻,民兵队长一声高呼“冲啊”,所有人持刀提棒怒喊着冲向敌人。此时,忘了核对炮数的耳泉,也跟着冲上前去。如果那不是哑炮,而是延迟爆炸,那耳泉还有最近处几位勇士,怕是早被炸上天了。奇怪的是,耳泉并没有被知青们责怪,队长也没有粗着脖子吼他。大家都觉得好玩,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嘻嘻哈哈,你推我搡,仿佛全然不知距死神仅一步之遥。因为年轻,耳泉觉得英雄主义就是敢于面对各种恐惧,多少年后,才终于明白,温柔,也是一种勇敢。二山坡陡峭,下方被炸出一个半穹顶状,裸露的山体有几丈高。这是红旗公社向阳大队的农田基建队采石场。开春,耳泉被队长派到公社基建队,在河滩上筑坝,以免夏季洪水来袭造成农田水土流失。采石场里,耳泉抡大锤,苹果姑娘掌钎。掌钎有被锤头砸手的危险,事实上也常有姑娘的手被大锤砸得血肉模糊。轮到耳泉抡大锤时,没人敢给他掌钎,偏偏苹果姑娘不怕。说“我来给你掌钎”时,那张苹果脸好像更红了。锤手和掌钎是默契搭档,要心有灵犀。当两人配合到炉火纯青时,无论大锤怎样抡下,也不会砸到掌钎人手上。这天下午休息时,队员们都躲进树丛间避日。②出了一上午苦力,困倦涌来,众人昏昏欲睡,四周安静得只听见虫鸣草长的声音。耳泉没去树丛,原地把大锤横在石板间,坐在上面打盹。苹果姑娘坐在树丛最外沿的一棵树下,这样,她可以看见耳泉。苹果姑娘盯着耳泉,他看样子真是累了,坐那儿就睡着了呢。山根下阴凉,刚出一身汗,可别感冒了。正寻思着,就见耳泉头顶上方有细土滑落,随即,被炸过的穹顶开始松动,要塌方!啊!耳泉快跑!一声刺破青天的厉喊惊醒了耳泉。③到底是二十岁的年轻人,身手矫捷,只见耳泉一只手撑地,一个飞身跃了出来。几乎是同时,穹顶上的山石排山倒海地滚落,全部砸在耳泉刚刚坐着打盹的地方。事后大家纷纷问苹果姑娘,你咋看见要塌方了?你神机妙算呀!苹果姑娘啥也没说,脸红得要发紫了。三冬季无农活,生产队外出搞副业。耳泉和一群庄稼汉子到火车站装车。四人一副杠。今天装的是大径柞木,材长四米。八个汉子用卡钩同时吊起原木,前杠有人领号,八人同步,整齐划一,步点绝不可乱,一乱便寸步难行。跳板呈四十五度角,加之落有清雪,为防滑,每人鞋上套了草绳,一步一号,步步为营,八条汉子齐心合力,不可有一人懈怠。宋队长和耳泉说,你是知青,文词多,号子你来喊。耳泉心气正盛,喊就喊,便抬了头杠。同志们齐哈腰哎嗨嗨吆喂同志们抬起头哎嗨嗨吆喂同志们向前走哎嗨嗨吆喂同志们脚迈稳哎嗨嗨吆喂……号子简单,一领一和,大家才能步调一致。登上跳板,脚步稍微一乱,就可能从四十五度的跳板上栽落下来,非死即残。最重的一根柞木直径六十厘米,足有两千斤。宋队长又加了副杠。踏上跳板,抬杠开始白热化,耳泉的号子也高亢起来。同志们向上走哎嗨嗨吆喂同志们加把劲哎嗨嗨吆喂同志们要站稳哎嗨嗨吆喂同志们要挺住哎嗨嗨吆喂……④原木把杠压得吱呀响,汉子们已使出吃奶力气,每根神经都绷得如弓弦,不敢有半点闪失——这可是关乎十条性命呀。就在耳泉登上最高点的当口,倏觉杠子一抖,脚底一颤,来不及反应就一个跟头栽下跳板。幸好耳泉身子轻盈,向外一扑,胳膊肘先落地,又打了两个滚,除擦破点皮肉外,无伤筋骨。但耳泉的栽落,让十个人的力量失去平衡,杠子掉肩,原木重重砸下,二杠上的许疤瘌躲闪不及,只听“嗷”的一声惨叫,左小腿被砸得变了形。众人惊魂未定,只听宋队长大骂许疤瘌。原来是许疤瘌看好的本队姑娘姚大辫,自打耳泉来到生产队后,再也不理睬许疤瘌了。许疤瘌故意抖肩,让杠子摇晃,其他人都能稳住,唯有耳泉吃了亏。很多年后谈起这件事,耳泉想,这也许就是所谓渡尽劫波,从此安好吧,又或者像罗素所说的那样:你经历生活的沧桑后,依然是一个幸福的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耳泉忘记核对炮数,大家并不责怪他,一方面是受《地雷战》影响敢于面对危险,另一方面也是对同志错误的包容。B.休息期间苹果姑娘坐在树丛最外沿的树下,盯着耳泉看,一方面因为她心里爱耳泉,另一方面也因为要提防姚大辫。C.塌方事件发生后,大家都觉得神奇,问苹果姑娘怎么知道要塌方的,苹果姑娘因为害羞不好意思明说,脸越发红了。D.许疤瘌因爱生恨,抬杠的时候故意抖肩,想算计耳泉,不想耳泉躲过一劫,自己却被原木砸伤了腿,还被宋队长骂。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采用比喻的手法,从声音和外貌两个角度,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耳泉发现自己忘查炮数时内心的极度惊恐。B.句子②“四周安静得只听见虫鸣草长的声音”,采用烘托手法,以声写静,展现了采石场队员卖力工作后的疲乏。C.句子③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耳泉听到苹果姑娘厉喊之后反应的迅速灵敏;用夸张的手法强化了耳泉敏捷的形象。D.句子④通过写杠子的吱呀响,汉子们用力抬杠的细节以及心理活动,突出柞木的沉重,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8.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请结合选文的两处劳动号子,揣摩劳动号子的特点和作用。9.悦读小组举行原智作品研讨会,计划针对本文出一辑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革命英雄主义;乙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沧桑・幸福。请你任选一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理解。【答案】6.B7.C8.特点:(1)即兴创作,歌词简单;(2)节奏感强,一领一和;(3)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作用:(1)统一步伐,调整节奏;(2)鼓舞士气,振奋精神;(3)展现劳动者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9.甲组(革命英雄主义)答案示例:(1)耳泉等知青为了祖国建设,投身乡村,不辞辛苦,不怕牺牲,在他们身上体现出革命的英雄主义;(2)在革命的英雄主义下,耳泉的失误被同志们温柔以待,苹果姑娘对耳泉的情感纯洁美好,许疤瘌的小心眼被宋队长严辞责骂,展现出一代人内心纯朴善良和强烈的事业心。(3)革命的英雄主义不同于个人的英雄主义,不是为个人利益而是为集体利益、人民利益,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乙组(沧桑・幸福)答案示例:(1)作品选取了知青下乡建设祖国的几个片段,再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不易,展现了生死之间一代人的舍生忘死、乐观顽强的精神世界;(2)作品也给出了关于“幸福”的思考,不知哑炮跑进现场的大难不死,青年男女纯洁美好的爱情故事,屡屡从死亡边缘脱身的庆幸,都给人劫后余生的幸福;(3)作品启发读者思考:工作也许艰辛,生死本来难料,但经历过种种沧桑之后,回头再看这段经历,幸福来自青春与奋斗,团结与合作,来自于每一个充实的战斗岁月。【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要提防姚大辫”错误,强加因果。此时的“姚大辫”还未出场,而且小说也没有表现两个姑娘的爱情争斗。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C.“用夸张的手法”错误,“飞身”是“纵深”的意思,没有使用夸张手法。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特点及作用的能力。从劳动号子的创作背景来看劳动号子的特点,“宋队长和耳泉说,你是知青,文词多,号子你来喊”,耳泉回答“喊就喊”,可见,耳泉是即兴创作劳动号子,从号子内容来看,文词通俗易懂,简单容易记住;多用“同志们……哎”“嗨嗨吆喂”,节奏感强,一领一和;“嗨”的语音便于大声喊,表现劳动者的力量美、粗犷美。从劳动号子的歌唱效果来看劳动号子的作用,“号子简单,一领一和,大家才能步调一致。登上跳板,脚步稍微一乱,就可能从四十五度的跳板上栽落下来,非死即残”“最重的一根柞木直径六十厘米,足有两千斤。宋队长又加了副杠。踏上跳板,抬杠开始白热化,耳泉的号子也高亢起来”,不同的劳动情况,采取不同的唱词,“嗨嗨吆喂”的发音开口变化,利于调节呼吸,稳住步伐,领唱歌词富于变化,可以调节劳动节奏,在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中,有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每节都有“同志们……哎”,从“齐哈腰”“抬起头”“向前走”到“加把劲”“要挺住”,既协调步伐,使大家动作一致,也给劳动者打气,在唱词的鼓励下,劳动者充满干劲。每节内部都是先一个人领唱“同志们……哎”,再由众人齐唱“嗨嗨吆喂”,缓解了劳动的疲乏,一唱一和,如排山倒海,体现了劳动者的大无畏精神,展现劳动者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拟写文学短评首先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比如“革命英雄主义”,要界定其内涵及与类似概念的区别:不辞辛苦,不怕牺牲,为集体利益、人民利益。比如“沧桑・幸福”是二元话题,既要表现每个话题,也要表现二者间的关系:沧桑之后见幸福,幸福在沧桑的奋斗中。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比如“革命英雄主义”,先分析具体表现,再进行总结评价,采用分总的结构。比如“沧桑・幸福”,也可以采用分总的结构,先写第一个分论点“沧桑”,再谈第二个分论点“幸福”,最后总论二者的关系。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指根据评论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叙、议、评有机融合,夹叙夹议,评析结合。比如“革命英雄主义”,结合具体事例,“攸关性命的任务,正是耳泉负责的”“耳泉觉得英雄主义就是敢于面对各种恐惧,多少年后,才终于明白,温柔,也是一种勇敢”“掌钎有被锤头砸手的危险,事实上也常有姑娘的手被大锤砸得血肉模糊”,可知,耳泉等知青为了祖国建设,投身乡村,不辞辛苦,不怕牺牲。英雄主义下是人的内心的纯洁与美好,如“苹果姑娘盯着耳泉”“看见要塌方”“宋队长大骂许疤瘌”,这里有纯洁的爱情,也有对无私的友情的渴望,这都展现出一代人内心纯朴善良和强烈的事业心。他们为集体努力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些都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再如“沧桑・幸福”是文章卒章显志表现的主题“像罗素所说的那样:你经历生活的沧桑后,依然是一个幸福的人”,这个观点放在最后展现出来。论述的时候,要概括小说三部分的内容:耳泉冲进爆炸现场,耳泉逃出塌方现场,耳泉在运木材时领唱劳动号子。小说没有对生活进行面面俱到的展示,而是截取生活片段,展现了以耳泉为代表的知青下乡后建设祖国,走过的沧桑历程。在沧桑中,有美好的爱情,有知青间的纯洁友情,令人感到幸福:“苹果姑娘盯着耳泉,他看样子真是累了,坐那儿就睡着了呢。山根下阴凉,刚出一身汗,可别感冒了”“事后大家纷纷问苹果姑娘,你咋看见要塌方了?你神机妙算呀!苹果姑娘啥也没说,脸红得要发紫了”“奇怪的是,耳泉并没有被知青们责怪,队长也没有粗着脖子吼他。大家都觉得好玩,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嘻嘻哈哈,你推我搡,仿佛全然不知距死神仅一步之遥”。结合罗素的话“你经历生活的沧桑后,依然是一个幸福的人”和文中人物的经历可知,幸福来自青春与奋斗,团结与合作,来自于每一个充实的战斗岁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谏营建中都表韩覃老氏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曩者韦氏称制,万邦忧惶,实赖陛下神武,克复社稷。其初也,贱珍宝,禁奢华,垂拱无为,凝心虚静,追踪尧舜,比德羲轩:天下禺禺注,倾耳注目,喜遇非常之主,复在于今日矣;奈何简易未几,而又兴建中都乎?管仲曰:“古之隳国家、失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陆凯曰:“有道之君,以乐乐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惟陛下居安虑危,在得图失,防患于无形之始,慎祸于纤微之初。念管仲之至言,弃少乐而存社稷,览陆凯之笃论,思乐人而弥长也。《礼记》曰:“孟夏之月,无有坏隳,无起土功,无发大众,无伐大树。”昔鲁夏城中邱,《春秋》书之,垂为后戒。今建国都,乃长久之大业也,犯天下之大禁,袭《春秋》之所讳。《诗》曰:“畏天之怒,不敢戏豫。”今不恤庶人之扰而建都国,不畏上天之怒而长戏豫,弃安就危,弃约就奢,而欲永有天下,恐不可得也。但恐顷年已来,水旱不节,天下虚竭,兆庶困穷;加以东北有不宾之寇,西凉有丧失之军,干戈岁增,疆埸骚动;近又胡羯逆命,征发不宁:料事度宜,岂应更建中都乎?夫河东者,国之股肱郡也,劲锐强兵,尽出于是;其地隘狭,今又置都,十万之户,将安投乎?夫惟所造城阙爰及苑囿毁拆闾阎令其别创损坏冢墓令其改卜殷富者破其产业,贫窭者莫知所从。外迫威诏,内怀汤火,怨嗟之声,惊惶之扰,盈于途路,逮于鬼神。老小孤茕,茫然无计,忧悲苦恼,不可胜说,此甚不可也。臣愚诚愿陛下发德音,垂明诏,深恤黎庶,罢事中都,则福履无疆,天下幸甚。(选自《全唐文》,有删改)【注】禺禺,向慕拥戴的样子。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惟所造A城阙爰及B苑囿C毁拆闾阎D令其别创E损坏冢墓F令其改卜G殷富者破H其产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因此社稷常常成为国家代称。B.道,指道德操守和准则,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道”含义不同。C.垂,此处意为传留后世,与成语“名垂青史”“功败垂成”中的“垂”含义相同。D.盈,与“虚”相对,指充满,与《赤壁赋》“盈虚者如彼”中的“盈”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老子的话,叙述登基之初的作为和百姓的反响,高屋建瓴,为下文谏阻张本。B.引用管仲和陆凯的话是从万民安定、政权永固的角度引导皇帝在享乐方面考虑得更长远。C.引用《春秋》中记载鲁国夏天筑城的反面事例,是为了提醒皇帝以史为鉴,不重蹈旧辙。D.这篇表章反复引经据典,请古人代言。作者收敛锋芒,不作正面谏阻,显示了高度智慧。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陛下居安虑危,在得图失,防患于无形之始,慎祸于纤微之初。(2)回视日观峰以西,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14.文章最后一段从哪几个不同的侧面论述建中都之不可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C12.D13.(1)希望陛下居安思危,享有时想想失去,在灾难未露形迹的开端就加以防范,在祸害还在苗头时就谨慎对待。(2)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了日光,有的没照到,红色和白色交错在一起,都像弯腰驼背的样子。14.国内连年闹灾,国力民力大损;外患未息,边疆不宁,多年征战消耗过大;建都河东,有损兵源,坑害百姓。【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建造城墙宫阙以及苑囿,拆毁民房让他们易地再建,损坏坟墓让他们另行选址重葬,殷实的人家损坏家业。“毁拆闾阎令其别创”与“损坏冢墓令其改卜”结构一致,应分别成句,其后CE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C.错误。“功败垂成”中的“垂”是“接近”的意思。句意:传为后世的镜鉴。/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收敛锋芒,不作正面谏阻”错。由原文“奈何简易未几,而又兴建中都乎”“臣愚诚愿陛下发德音,垂明诏,深恤黎庶,罢事中都,则福履无疆,天下幸甚”可知,这些都是作者的正面谏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图”,想,考虑;“无形”,未露形迹;“慎祸”,谨慎对待祸害。(2)“或”,有的;“驳”,杂,交错;“偻”,弯腰驼背的样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顷年已来,水旱不节,天下虚竭,兆庶困穷”可知,国内连年闹灾,国力民力大损;由原文“加以东北有不宾之寇,西凉有丧失之军,干戈岁增,疆埸骚动;近又胡羯逆命,征发不宁”可知,外患未息,边疆不宁,多年征战消耗过大;由原文“河东者,国之股肱郡也,劲锐强兵,尽出于是;其地隘狭,今又置都,十万之户,将安投乎”可知,建都河东,有损兵源,坑害百姓。参考译文:谏营建中都表韩覃老子说:“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昔日韦氏篡位,天下忧恐惶惧,实在是仰仗陛下神明英武,才能够恢复江山。开始时,(我朝)蔑视珍宝,禁止奢华,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专心于清心寡欲,效仿尧舜,品德上看齐伏羲和黄帝:天下百姓向心仰慕,倾听朝廷的号令,关注朝廷的作为,为遇上英主,恢复就在今世而高兴;为什么简朴没多久,却又要兴建中都呢?管仲说:“古代败坏天下丢失江山的事情,都不是暂且一时的作为。享乐之时,却不知自己陷入罪过之中了。”陆凯说过:“政治清明的君王,用乐事使百姓快乐,没有德政的君王,以乐事让自己快活。使百姓快乐者,他的快乐更加长久,只让自己快乐的人不久就要灭亡。”希望陛下居安思危,希望陛下居安思危,享有时想想失去,在灾难未露形迹的开端就加以防范,在祸害还在苗头时就谨慎对待。想想管仲的至理之言,放弃短暂的享乐而保全江山,看看陆凯的无可置疑的论断,谋划让百姓快乐而自己享受更长久的快乐。《礼记》说:“初夏之月中,不能毁坏万物,不要兴办工程,不要大规模调集民伕,不要砍伐大树。”当年鲁国夏天在中邱筑城,《春秋》记录下这件事,传为后世的镜鉴。如今建设国都,乃是长久的大业,却触犯了天下大忌,重演《春秋》中禁忌的旧事。《诗经》中说:“敬畏上苍的愤怒,不敢嬉戏安逸。”如果不体恤百姓的扰害而建造都城,不敬畏上天的愤怒而滋长嬉戏安逸,放弃安宁而走向危险,放弃俭约走向奢华,却想永保天下,恐怕不可得了。只怕近年来,水灾旱灾无度,天下财力耗空,百姓困窘;加上东北有不臣服的敌寇,西凉有战争之损,战事年年增加,边疆不得安宁;近来又有北方异族不听诏命,国家调兵征战没有宁日:估算事态,谋划适宜的对策,难道应该再建中都吗?河东,是国家重要的州郡,精锐兵丁都来自这里;那里地域狭隘,如果再建都城,十万百姓,将往哪里安置?建造城墙宫阙以及苑囿,拆毁民房让他们易地再建,损坏坟墓让他们另行选址重葬,殷实的人家损坏家业,贫寒之家就不知怎么办。外受异族威胁警告,国内如汤煎火燎,埋怨叹息之声,惊慌恐惧的扰动,充满道路,直及鬼神。老人小孩孤儿及孤独者,都茫茫然无计可施,忧愁悲伤痛苦恼恨,无法尽说,这是很不行的。臣下愚拙,诚恳地希望陛下发出仁德之音,下达英明的诏令,深深地体恤百姓,停建中都,那就福禄无边,天下十分有幸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冯著①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②无停泊,且顾一西东③。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注】①冯著,中唐诗人,一生沉沦下僚,仕途落寞。②参辰,即参星和辰星,这两颗星在天空的东西两端,出没各不相见。③西东,指酒杯;一说指参辰两星的永远分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歌行》本是一首乐曲的名称,后来成为汉乐府旧题,这类诗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和音律都比较自由。B.诗的开头勾画了两个鲜明的意象,埋没在杂草中的芳香的兰花,孤立于山顶的坚贞的松树,耐人寻味。C.尽管兰花和松树的处境不尽如人意,诗人认为他们都有了安身之地,且得到雨露的滋养,值得庆幸。D.诗歌末尾“君但开怀抱”中的“君”与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中的“君”在表情达意上完全相同。16.评论者认为,冯著的诗“气象远大”。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1)诗人并不拘于个人的穷通名利,能于困境中感受到“幸沾雨露功”,这是旷达和超然,是大格局。(2)诗人用自己的大格局影响着同样处于落魄中的友人,给以温暖、体贴和抚慰,这也是一种洒脱和大气。(3)诗歌取景选材高远宏大,高山平地,树木花草乃至星移斗转、人生际遇都能集于笔下,可谓诗境宏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在表情达意上完全相同”错,两者表情达意不相同。本诗的“君”指朋友,希望朋友襟怀豁达;曹诗的“君”指贤才,表达对贤才的渴望。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意境的能力。(1)“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尽管兰花和松树的处境不尽如人意,诗人认为他们都有了安身之地,且得到雨露的滋养,值得庆幸。结合注释可知,诗人一生沉沦下僚,仕途落寞,能于困境中感受到“幸沾雨露功”,表明诗人并不拘于个人的穷通名利,有旷达和超然的大格局。(2)“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诗人用打开怀抱,心胸豁达来开解处于落魄中的友人,给朋友以温暖、体贴和抚慰。表明诗人面对仕途不顺时的洒脱和大气。(3)“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诗的开头勾画了两个鲜明的意象,埋没在杂草中的芳香的兰花,孤立于山顶的坚贞的松树;“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参星和辰星在天空的东西两端,出没各不相见。这些意象的取景选材高远宏大,高山平地,树木花草乃至星移斗转、人生际遇都能集于笔下,可谓诗境宏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善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以两种动物的叫声来写天姥山泉声轰鸣,给人强烈的震撼。(2)荀子认为,人生来相似,能力的差异由后天的学习决定。《劝学》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阐述了这个道理。(3)暑假里,老张来到景区游玩,面对浩荡奔流的江水,不禁感慨生命短暂,自然永恒,吟诵出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熊咆龙吟殷岩泉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君子生非异也④.善假于物也⑤.哀吾生之须臾⑥.羡长江之无穷(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殷、栗、深、深、生、臾、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①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②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③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所说的不流动,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本来,从农业本身来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微不足道稳定多种多样B.微乎其微固定各式各样C.微不足道固定多种多样D.微乎其微稳定各式各样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看来,是不流动,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是孤立和隔膜。B.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是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的。C.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所说的不流动,孤立和隔膜是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的。D.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D20.画线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喻体是“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本体指因人口增加而从乡土上宣泄出外的过剩人口,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迁移人口与乡土的联系,也巧妙表达了人口迁移的变态与世代定居的常态之间的关联。【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前文语境可知,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自然灾害和战争对其影响很小。所以此处选“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不足道:①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②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第二处,根据后文“这是不可能的”,可知“这”代指横线处所填词语,内容与“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相反,所以此处选“固定”。固定:不变动或不移动的。稳定:局势、市场、物价、立场、情绪等的安定。第三处,根据后文“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可知宣泄出外的人的命运不同,或是被淘汰,或是“发迹”,所以此处选“各式各样”。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所说的不流动”是偏正短语,可以做句子的主语,而“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转移话题,造成句子结构混乱,“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所说的不流动”可改为“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二是“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成分残缺,“就是”作谓语,“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应作状语,所以缺少介词“从”,可改为“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B.本句陈述的对象是“不流动”,选项第二句变成“孤立和隔膜”,错误。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中只出现了喻体“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所以是借喻。句中“这类”代指上文中“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可知本体是“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即离开家乡随处漂泊的农民。把离开家乡随处漂泊的农民比作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形象地表现了迁移人口与乡土的联系,也巧妙表达了人口迁移的变态与世代定居的常态之间的关联。(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京剧舞台上的人物出行,并非真坐车、骑马、驾舟、乘轿,而是将车、马、舟、轿高度提炼,借以虚拟、借代,()。京剧舞台上的车,以两面有车轮图案的方旗代表。通常由龙套演员手持穿有木杆的车旗,坐车人站立其间,手扶车旗,①,表演配合密切。京剧舞台上的马,以马鞭代表。马鞭由藤条制成,加有五色丝线,代指马的毛色。舞台上的舟多以桨代表。舞台上的轿,②,有的以演员的“无实物表演”呈现。用轿帐,通常由轿夫手持轿杆。其实,以上所说车、马、舟、轿,③,比如《探亲家》中胡妈妈是骑驴的。21.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达到约定俗成的假定性,并辅以演员的程式表演,创造出独特的舞台空间。B.辅以演员的程式表演,并达到约定俗成的假定性,创造出独特的舞台空间。C.创造出独特的舞台空间,并辅以演员的程式表演,达到约定俗成的假定性。D.辅以演员的程式表演,创造出独特的舞台空间,并达到约定俗成的假定性。22.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A22.①推车人和坐车人行进步法一致②有的以轿帐代表③并不能概括全部交通工具【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对车、马、舟、轿的虚拟、借代是京剧舞台上约定俗成的,故“借以虚拟、借代”后面应紧跟“达到约定俗成的假定性”;“创造出独特的舞台空间”为“借以虚拟、借代,达到约定俗成的假定性”和“演员的程式表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创造出独特的舞台空间”应在“并辅以演员的程式表演”的后面。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此处语境说的是龙套演员手持穿有木杆的车旗,坐车人站立其间,手扶车旗,表演配合密切,故此处可填“推车人和坐车人行进步法一致”。第②处,结合前文“舞台上的舟多以桨代表”和后文“有的以演员的‘无实物表演’呈现”可知,此处应填“有的……代表”;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