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表所示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部分)。据表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具有()文化遗址所在地区(今)文化遗址所在地区(今)元谋人云南金牛山人辽宁北京人北京丁村人山西马坝人广东和县人安徽山顶洞人北京巫山人重庆蓝田人陕西长阳人湖北A.多元性 B.同步性 C.竞争性 D.领先性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3.《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武王“皆举亲也”的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4.如图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造型多样,工艺先进C.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功能各异 D.青铜器象征身份,使用严格5.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6.“(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材料反应的社会特征是()A.国家统一 B.王室衰微 C.民族融合 D.变法图强7.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8.在都江堰的建造中,李冰充分考虑地形和水势特征,使它巧妙起到自然分水、分沙、排沙、沉沙作用,这体现都江堰的建造()A.因地制宜 B.造福千秋 C.不误农时 D.利于水运9.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能直接佐证这一史实的是()A.影视作品《大秦赋》 B.司马迁的《史记》C.许慎的《说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简10.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A.社会政治清明 B.经济恢复发展 C.中央集权加强 D.农民负担沉重11.《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十,八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材料中汉初社会残破的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了()A.休养生息政策 B.免除农民赋税 C.免除徭役 D.增兵开荒12.《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13.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A.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14.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15.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6.对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准确的是()A.诸侯强大威胁到中央 B.帝后之间的矛盾激化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母后主政皇帝无实权17.公元前60年,朝廷设置都护府,对今天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它在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时的朝廷属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元朝18.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B.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C.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 D.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19.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20.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年”还可以表述为()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二、辨析改错(每题2分,共8分)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的城市也曾亲历人间百态。(1)洛邑,在今天河南登封一带,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诞生。(2)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毫,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3)古都西安,留下了东周、西汉的很多遗迹。(4)乌垒城,在今天轮台,西域都护府最早设在那里。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其中22题14分,23题14分,共28分)22.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源远流长。(14分)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渐演变为大型复杂的社会,这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6分)材料二……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钳)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4分)材料三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23.政治制度是国家管理、机构设置、措施实施的集合,在所有制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4分)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礼记·礼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的变化?(2分)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4分)材料三(3)据材料三,将该图中C、D两处补充完整,并指出D处官员产生的方式。(4分)材料四主父偃说上(皇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摘自《资治通鉴·汉纪》(4)材料四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上从之”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4分)四、活动与探究(共16分)24.文字的出现、思想学术的繁荣都是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14分)材料一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摘编自李宗焜《甲骨文字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4分)材料二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3)七年级(2)班同学正在制作“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请你参与!请从如图图片中选出一张能反映当时文化发展水平的图片作为“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的首页,请写出图片编号,并给这一图片写一段介绍。(要求:紧绕主题,符合史实,语句通顺,80字左右。)(6分)

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BDBCA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CABCBBCD二、辨析改错(每题2分,共8分)21.(1)×。“洛邑”改成“阳城” (2)×。“毫”改成“殷” (3)×。“东周”改成“西周” (4)√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其中22题14分,23题14分,共28分)22.(1)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②商鞅变法③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6分)(2)(2)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分)汉武帝: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营。(2分)(3)作用: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或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23.(1)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2分)(2)制度:分封制;(2分)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任答1点即可)(2分)(3)C丞相、D郡(2分) 由朝廷(皇帝)直接任免(2分)(4)核心:“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或实行推恩令)(2分)效果:加强了(或巩固了)中央集权。(2分)四、活动与探究(共14分)24.(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2)意义: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3)图①是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图②是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描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