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公司条例和商人条例,明确了公司的法人性质、法律地位及组成形式、开办条件、权利义务、应负责任等。这些规定(D)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思想B.强化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地位C.阻碍了民间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D.有利于改善近代中国的营商环境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公司条例和商人条例,明确了公司的法人性质、法律地位及组成形式、开办条件、权利义务、应负责任等”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措施有利于改善近代中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实业救国思想占据着社会的主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阻碍了民间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与材料的大意相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有人将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描述为: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一个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一个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国民思想实现了彻底解放B.中国的科学思想成果领先世界C.民国初年社会出现新气象D.文化革新助推新文化运动兴起解析根据“中国近代”“思想大解放”“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出现的新气象,C项正确;“彻底解放”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领先世界,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为了革新文化,而非文化革命助推新文化运动兴起,排除D项。3.(2021·浙江衢州高一期末)民国政府统治时期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这说明民国政府(B)A.注重完善各种法规条例B.鼓励民族工业发展C.致力于破除陈规陋习D.抵御外来经济侵略解析材料旨在说明民国政府是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未涉及各种法律,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破除陈规陋习,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与外来经济的关系,排除D项。4.(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末)《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并不是很多,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数量有了较大地增长,涉及的行业也更多,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自然经济的瓦解B.清政府放松了控制C.辛亥革命的推动D.西方列强忙于欧战解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D项;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排除A项;1914年,清政府已经不复存在,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非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5.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这些规定(B)A.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B.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C.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表明三民主义最终实现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以及跪拜礼等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先生”或“君”、鞠躬、握手礼等反映了平等观念。由此可知,这些规定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的趋势,这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B项正确;A项错在“根本好转”,说法绝对,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此时三民主义目标没有实现,排除D项。6.(2021·海南学业水平考试)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为改变此局面,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运动,史称(D)A.保路运动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保路运动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前,A项错误;护国运动并非陈独秀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的,B项错误;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目的在于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不包括改造中国人的道德,C项错误。7.(2021·浙江衢州高一期末)陈独秀指出,非谓孔教一无可取,惟以其根本的伦理道德,适与欧化背道而驰,势难并行不悖……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影响陈独秀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因素是(C)A.儒家学说毫无建树 B.白话文普及的需要C.民众思想急需解放 D.北洋军阀混战割据解析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欧化背道而驰,新旧之间不可调和,不利于民众思想解放,故选C项;材料主要涉及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并未抨击儒家学说,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白话文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与北洋军阀混战割据无关,排除D项。8.(2021·浙江高一期中)近代有学者认为,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符合“现在”这一时期思潮的是(C)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共和C.民主和科学 D.新三民主义解析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政治到思想文化,“文化的觉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旗帜为民主和科学,故选C项;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是“国力的觉悟”,排除A项;民主共和、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派的目标与纲领,是“政治的觉悟”,排除B、D两项。9.(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新文化运动期间,一位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紧张的毕业季,得知《新青年》征稿,便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位学生是(B)A.陈独秀 B.胡适C.鲁迅 D.刘半农解析新文化运动期间,在美国留学的胡适撰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倡导文学革命,故选B项。10.(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D)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C.民主革命逐步转型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反映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进步,故选D项;材料未反映列强对中国侵略加深,不能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的腐朽,排除B项;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信息,排除C项。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便分裂成为数个派系,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断增大,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这一状况根源于(A)A.传统自然经济的分散性B.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C.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D.近代教育的半殖民地性解析封建军阀混战反映封建社会传统自然经济分散性,故选A项;军阀混战与清政府的统治瓦解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教育的半殖民地性,排除D项。12.1914年,民国政府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些举措(D)A.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B.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C.迫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D.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材料中的举措体现了对国货的提倡和保护,因此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1914年已是中华民国时期,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列强的态度和做法,无法判断其是否减少对华商品输出,排除C项。13.(2021·浙江湖州高一期末)1919年的《大公报》曾载李欣淑之事迹,其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寡,但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据此可知(A)①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③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坚持④婚姻自由成为妇女的普遍追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父母思想的保守落后,女儿思想的解放开放,体现了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故①正确;1919年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社会进步成为女性解放的前提,故②正确;材料反映了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多数人坚持”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故③错误;“普遍追求”表述过于绝对,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14.(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下图展示的是在上海出版的《青年杂志》的部分文章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该刊物(B)①宣传西方文化②寄希望于青年③倡导文学革命④针砭中国旧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体现了陈独秀宣传西方政治文明,故①正确;“敬告青年”体现了寄希望于青年改变国家命运的理想,故②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故③错误;“新旧问题”“妇人观”说明《青年杂志》批判中国传统的旧习俗,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15.(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下面列出的是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将笔记内容进行归纳,可以得出的认识是(B)1.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府院之争”、护法运动2.纺织厂、面粉厂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3.创办《青年杂志》、拥护“德先生”“赛先生”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先进与落后并存C.革命潮流浩浩荡荡D.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解析政治上有袁世凯复辟,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开展,可知当时先进与落后同时并存,故选B项;袁世凯复辟等体现的是国内矛盾而不是民族矛盾,排除A项;革命潮流属于政治运动,与经济上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C项;袁世凯称帝与护法运动属于政治运动,D项概括不全面,排除。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自己开办并拥有的棉纺厂的纱锭数从1913年到1919年增长了五十多万支。除此之外,日本人也在中国新建了若干工厂。中国工人阶级增长的速度,比中资工厂的增长速度以及中资和外资工厂加起来所拥有的生产设备的增长速度都要快。期间,前往国外的华工也有千百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在俄国做工的,不久后就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随着人数的增长,视野的开拓,工人阶级必然要向过去自己完全被埋没的处境发出挑战。材料二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1920年,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约为百分之十,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约为百分之二十,卷烟业约为百分之三十六,棉纺织业约为百分之十七。——摘编自《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