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七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卷语文温馨提示: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镶嵌xiāng着落zháo咄咄逼人duōB.澄清chéng棱镜léng吝啬sè人声鼎沸fèiC.侍弄shì诀别jué一霎chà疲倦不堪kānD.菡萏dàn倜傥dǎng感慨kǎi拈轻怕重niān【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能力。A.着落(zháo)——zhuó;C.一霎(chà)——shà;D.倜傥(dǎng)——tǎng;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抖擞烘托贮蓄翻来复去 B.静谧分岐荫蔽人迹罕至C.搓捻殉职狭隘莫不关心 D.坍塌抽噎参差刨根问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

翻来复去——翻来覆去;B.分岐——分歧;C.

莫不关心——漠不关心;故选D。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__________,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__________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有__________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A.大小纯粹高尚道德 B.高低纯粹高尚道德C.大小高尚纯粹道德 D.高低纯粹道德高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一空,大小:大小的程度。高低:高低的程度,水平的程度等。句中与“能力”搭配,用“大小”恰当。纯粹:表示判断,结论很肯定,不容置疑。高尚:指道德、品质崇高。道德:一个人的修养、素质。二空,紧承前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只要有这点精神”,可知,此处是从精神方面阐述,用“高尚”恰当;三空,与前文表示递进关系,意在说明“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毋庸置疑甘于奉献、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用“纯粹”恰当;四空,该空形容具有“这点精神”就是拥有道德素质的人,用“道德”恰当;故选C。4.下列句子使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分别是()(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2)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3)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4)那时狼烟四起,张全只身走南闯北,吃尽了人生的苦头。A.比喻比喻夸张借代 B.比拟排比排比比喻C.夸张比喻反复比喻 D.拟物比喻反复借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1)“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将侄儿宏儿比作物体,运用拟物的修辞;(2)将叶子比作黄蝴蝶,运用了比喻;(3)“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为反复,强调“我”内心的愤怒;(4)“狼烟”借代战争;故选D。5.下列句子表达不恰当的一句是()A.李明给编辑部的老师回复了一条信息:感恩李老师垂爱,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B.张军对李兵说:“这是我电话号码,请惠存。”C.王俊对赵爽说:“这只是我个人高见,还请您不吝赐教。”D.赵斌在“同学群”发了一条信息:各位老同学,元月8日是家父60岁生日,欢迎光临寒舍一聚,不胜感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对话。C.“高见”意为:敬辞,称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自己的见解,使用有误;故选C。名著阅读。(4分)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A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本段文字选自《五猖会》,选段中的“A”是指__________;选文中“去拿你的书来”中的“书”名是《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父亲(或者鲁迅的父亲)②.鉴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结合“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A就站在我背后”可知,本段文字选自《五猖会》,选段中的“A”是指鲁迅的父亲,选段讲述“我”打算去看五猖会,被父亲拦下背书的情形。选文中“去拿你的书来”中的“书”名为《鉴略》。7.古诗文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3)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4)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中与“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处,暗含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枯藤老树昏鸦③.夜发清溪向三峡④.秋风吹散马蹄声⑤.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学而不思则罔⑧.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藤、溪、蹄、罔、殆。综合性学习。(6分)8.材料一: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静行致远。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当权者,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1)“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善于弹琴的是__________,善于听琴的是__________。(2)关于交友,简述材料带给自己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伯牙②.钟子期(锺子期)(2)示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们在生活中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与势利小人交往,这样才能避免遭受小人算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根据材料一中的“唯以心相交,静行致远”可得启示:交友重在心意相通,君子之交淡如水;根据材料二中的“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可得:不与势利小人交友;根据材料二中的“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可得: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根据材料二中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与王质的不同表现可得启示:患难之际才见真情,才能看清谁是真正的朋友。二、阅读理解(42分)(一)古文阅读(16分)【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陈谏议①教子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②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④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⑥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能蓄⑦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⑧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释】①谏议:官职名称。②啮:咬。③厩(jiù):马圈,马棚。④诘:责问,迫问。⑤遽(jù):迅速,急忙。⑥贵臣:朝中重臣。⑦蓄:蓄养。⑧戒:告诫。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见是马: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停顿正确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B.非宁静/无以致远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1.翻译下列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彼马何以不见?12.结合【甲】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如何理解的?【答案】9.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代词,这10.B11.(1)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那匹马怎么不见了?12.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句意:发现这匹马不见了。是:代词,这。【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A.句意:有道德修养的人。“夫”是发语词,此处应停顿。“君子”是主语,主语后断开。故断句为:夫/君子/之行;C.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淫慢”是“不能励精”的原因,故断句为:淫慢/则不能/励精;D.句意: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静”是“修身”方式,“俭”是“养德”的途径,因此断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2)彼:那;何以:什么,为什么。【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志与学的关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即有志向去学习,多学习才能养成好的才干。反之,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无所成。所以“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宋朝陈谏议,家中有一恶马,性情暴躁,不能够驾驭,踢咬伤了很多人了。一天早上,陈谏议进入马厩,发现这匹马不见了,于是马上质问下人:“我的马怎么不见了?”下人说,公子陈尧咨把它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急忙找来儿子对他说:“你是朝中重臣,家中手下尚且不能制止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驯服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立刻命令把马取回来,把钱退给商人。告诫下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再出卖)。当时,人们称赞陈谏议拥有长者仁义风度的作风。(二)(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眼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保障,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为25%,德国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而这一比例在澳大利亚只有1.3%。欧美国家近视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重视眼健康管理之外,还更重视预防和近视以后的及时干预措施。而中国学生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比如,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9%的学生不足1个小时。材料二:材料三:针对严峻的近视防控形势,国家卫健委将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目前对各地防控近视的评议考核目标已经确立,将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实现目标。同时,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监督检查,加大近视相关教学环境监督抽检力度,并继续实施学生近视和健康影响因素专项监测。专家指出,近视是不能治愈的,只能用科学方法矫正,应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也十分重要,已经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工作方案》,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科学防控近视的知识,提高公众近视防控意识,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13.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相符的一项是()A.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接近美国、德国、澳大利亚。B.重视眼健康管理,更重视预防和近视以后的及时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C.专家指出,只要用科学方法和到正规的医院,在眼科专家的指导下治疗,近视是能够治愈的。D.《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工作方案》的出台对于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前景堪忧。14.根据【材料二】的调查表,可以得出哪些关键信息?15.阅读【材料三】概括我国采取的近视防控措施有哪些?【答案】13.B14.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总体较高;②中小学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③高中生的近视率远高于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言之有理即可)15.①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②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监督检查;③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或: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④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结合材料一“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为25%,德国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而这一比例在澳大利亚只有1.3%。欧美国家近视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重视眼健康管理之外,还更重视预防和近视以后的及时干预措施。而中国学生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可知,选项“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接近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表述有误;C.结合材料三“专家指出,近视是不能治愈的,只能用科学方法矫正”可知,“近视是能够治愈的”表述有误;D.结合材料三“已经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工作方案》,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科学防控近视的知识,提高公众近视防控意识,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可知,选项“堪忧”的表述有误;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一年级近视率将近百分之二十,六年级上升到将近百分之六十,过了半数,七年级上升到百分之六十多,九年级上升到将近百分之八十,高中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由此可得出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总体较高;中小学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高中生的近视率远高于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15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三中的“国家卫健委将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可得: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根据“加大近视相关教学环境监督抽检力度,并继续实施学生近视和健康影响因素专项监测”可得: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监督检查。根据“应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可得: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或: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也十分重要”可得: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宣传。(三)(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旧衣里的暖时光①母亲有一个爱好,凡是孩子穿过的旧衣,她总会挑选几样细心地保存下来。在她的衣柜里,有我几个月大时用过的小围裙、棉披风,还有那些大大小小被时光熏染的发黄的棉布花衣。②有时候,母亲会打开她的柜子,拿出一件我小时穿过的旧衣,翻来覆去地看看,念叨着说:“这是你小时候穿过的,穿上可好看了。那时你才一岁多,大眼睛又黑又亮,圆圆的小脸,粉嘟嘟的,我把你抱到外面,邻居们都争着抱你……”③在母亲絮絮叨叨的话语里,再看那些软软的旧衣,我分明感觉到过往的时光从远方呼啸而来,思绪也回到了久远的岁月。那时,时光正好,如三月的杨柳,泛着生动的青翠的色泽,而母亲正年轻,她怀抱着我,日日夜夜盼我长大。如今我长大了,而母亲却是满头霜发,行动迟缓。④在母亲的那些旧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我上幼儿园时穿的红毛衣。说起这件红毛衣,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⑤那年我大概五岁多一点,正读幼儿园。元旦快来临的时候,老师挑我和几个小朋友排练了一支舞蹈,准备参加市里的少儿文艺汇演。可就在演出的前一天,老师突然要求我们上台演出时都要穿红毛衣。可那时我没有红毛衣。母亲赶快去商场买,一连跑了几家也没有找到。母亲又急匆匆地四处去借,可借来的毛衣要么不合身,要么色彩不纯正。眼看已快到中午,红毛衣还没有找到。情急之下,母亲去商店买来红毛线,决定用粗棒针为我赶织一件新毛衣。为了赶时间,她连晚饭都没有吃,坐在灯下,一夜未眠,双手不停地翻飞劳作。⑥清晨五点多的时候,母亲终于为我织出了一件崭新的红毛衣。鲜红的颜色,大小正合适,我穿在身上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母亲却累得双手连筷子也拿不起来了。⑦这件毛衣一直在母亲的衣柜里放着,虽然它的色彩染上了时光的灰尘,不再鲜亮,但我却视作珍宝,因为每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母爱。⑧我家衣柜里也有不少旧衣。我也学着母亲,把儿子小时候的衣服,专门挑了几件收藏起来。其中有件是我给儿子做的第一件衣服,一个红色的棉布小肚兜。那年儿子不到一岁,正值夏天,怕他穿着背心裤衩受凉,就给他缝了这件肚兜。从没有做过针线活的我,紧锁眉头,凭着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了一个肚兜图案,然后照着样子,用一块红色的旧棉被面,絮上一层薄棉,缝成小正方形。然后缀上带子,这件肚兜就大功告成了。望着成品,我兴奋不已。照一周岁照片时,儿子就穿着这件肚兜,肚兜上蓝色的带子从领口处露出,被镜头记录了下来。⑨时光匆匆,一眨眼,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再看这件肚兜,歪歪扭扭的针脚,软软的棉布,比成人的巴掌大不了多少,想着儿子当年戴着他的模样,忆起当年初为人母的我,在灯下赶制小肚兜的情景,我不禁感慨万千,多少往事涌上心头。⑩藏在旧衣里的光阴总是这样让人分外想念。⑪我家衣柜里有件旧羽绒服,是多年前丈夫买给我的。有年冬天,我要去东北出差,在邻市工作的他听说了,去商场给我买了件厚厚的羽绒服。那时还没有快递,他请了假,坐火车给我送来。当我在大雪纷飞、寒气逼人的东北,穿上这件羽绒服,心里暖暖的。出差的那些天,我的工作并不顺利,但这件羽绒服给我增加了许多力量和勇气。如今这件羽绒服款式老旧,但仍被我小心珍藏。⑫那些人生路上的旧衣,不仅有旧时光晕染的印迹,也有一段段泛黄的老故事。每当想起蕴藏在旧衣里的暖时光,我的心就沉浸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中。旧衣里的暖,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16.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1)上幼儿时,母亲一夜未眠替“我”编织毛衣,“我”异常高兴。(2)儿子不到一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兴奋不已。(3)有年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里暖暖的,增加了许多力量和勇气。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旧衣”作为线索,运用一线穿串珠的表现手法,回忆了有关“旧衣”的三个片段,揭示了时光的飞逝。B.文章第③段,母亲的年轻与母亲的满头霜发形成对比,揭示了母亲的辛苦,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C.第③段“呼啸”本指由于迅速运动而产生的声音,这里可以体会回忆的岁月一涌而至。D.第⑥段“母亲终于为我织出了一件崭新的红毛衣”一句中“终于”一词能看出母亲因为编织毛衣技术生疏而花费了长时间、大力气。18.请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为了赶时间,她连晚饭都没有吃,坐在灯下,一夜未眠,双手不停地翻飞劳作。19.文章最后一段“旧衣里的暖,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作者收获了哪些“财富”?(至少写出两点)20.回忆走过的人生历程,简单介绍一件触动自己情思的“旧物”,以及这件“旧物”带给自己的精神财富。【答案】16.①.“我”技术不熟练却给儿子做棉布小肚兜②.丈夫请假为“我”送来厚厚的羽绒服。17.D18.从内容上看,句子中“没有吃”“一夜未眠”“不停”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争分夺秒地为“我”赶制新毛衣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从结构上看,这一段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我”异常高兴和母亲累得连筷子都拿不动作铺垫。(言之有理即可)19.(1)为人女儿时收获的细心的母爱;(2)初为人母收获的付出后的温暖;(3)为人要收获的丈夫爱和面对困境的力量和勇气。(回答涉及到感知爱、勇气均可,应该至少有两个维度的回答)20.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细读文章内容,弄清母亲一夜未眠替“我”编织红毛衣位于文章第④—⑦段,由此可知第(1)空的答案在第⑧段之后,阅读⑧—⑩段,由“那年儿子不到一岁,正值夏天,怕他穿着背心裤衩受凉,就给他缝了这件肚兜。从没有做过针线活的我,紧锁眉头,凭着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了一个肚兜图案,然后照着样子,用一块红色的旧棉被面,絮上一层薄棉,缝成小正方形。然后缀上带子,这件肚兜就大功告成了”可知,这几段讲的事件是“我”第一次不熟练地给儿子做棉布小肚兜;第(2)空的答案位于第⑪段,由“有年冬天,我要去东北出差,在邻市工作的他听说了,去商场给我买了件厚厚的羽绒服。那时还没有快递,他请了假,坐火车给我送来。当我在大雪纷飞、寒气逼人的东北,穿上这件羽绒服,心里暖暖的”可知,讲的事件是“我”出差时丈夫请假坐火车为“我”送来厚厚的羽绒服。【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D.有误,根据第⑤段“双手不停地翻飞劳作”可知,母亲织毛衣技术并不生疏。“终于”一词能看出虽然编织毛衣费时、费力,但大功告成时母亲却是欣慰的;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此句抓住关键词“连晚饭都没有吃”“一夜未眠”“双手不停地翻飞劳作”可知,母亲为了给“我”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赶制毛衣的情景,凸显了母亲对“我”真挚的爱。正是因为母亲赶制毛衣一夜未眠,才有了第⑥段“母亲却累得双手连筷子也拿不起来了”的内容,因此此句起到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结合第⑤段“那年我大概五岁多一点,正读幼儿园。元旦快来临的时候,老师挑我和几个小朋友排练了一支舞蹈,准备参加市里的少儿文艺汇演。可就在演出的前一天,老师突然要求我们上台演出时都要穿红毛衣……眼看已快到中午,红毛衣还没有找到。情急之下,母亲去商店买来红毛线,决定用粗棒针为我赶织一件新毛衣。为了赶时间,她连晚饭都没有吃,坐在灯下,一夜未眠,双手不停地翻飞劳作”,第⑥段“清晨五点多的时候,母亲终于为我织出了一件崭新的红毛衣。鲜红的颜色,大小正合适,我穿在身上别提有多高兴了”,第⑦段“虽然它的色彩染上了时光的灰尘,不再鲜亮,但我却视作珍宝,因为每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母爱”可知,上幼儿时,母亲一夜未眠替“我”编织毛衣,收获的“财富”是:为人女儿时收获的细心的母爱;结合第⑧段“那年儿子不到一岁,正值夏天,怕他穿着背心裤衩受凉,就给他缝了这件肚兜”,第⑨段“想着儿子当年戴着他的模样,忆起当年初为人母的我,在灯下赶制小肚兜的情景,我不禁感慨万千,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可知,写儿子不到一岁时,“我”第一次不熟练地给儿子做棉布小肚兜,收获的“财富”是:初为人母收获的付出后的温暖;结合第⑪段“有年冬天,我要去东北出差,在邻市工作的他听说了,去商场给我买了件厚厚的羽绒服。那时还没有快递,他请了假,坐火车给我送来。当我在大雪纷飞、寒气逼人的东北,穿上这件羽绒服,心里暖暖的……但这件羽绒服给我增加了许多力量和勇气”,可知,写的是“我”出差时丈夫请假坐火车为“我”送来厚厚的羽绒服,增加了许多力量和勇气。收获的“财富”是:为人要收获的丈夫爱和面对困境的力量和勇气。【20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拓展。作答时要写出一件触动自己情思“旧物”,以及这件“旧物”带给自己的精神财富,语句通顺流畅即可。示例:老式暖水袋,在没有集体供暖的年代,冬天母亲往冰冷的被窝塞一个装满热水的暖水袋,可以让“我”睡的又快又香。当时虽然家里贫穷,但是母亲总会想出办法,给孩子带来温暖。母亲总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自己不放弃,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当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请记住: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温暖着“我”,足以应对遇到的各种困难。三、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21.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答案】例文:十年后的我在一个寂静的夜里,我独自一人站在窗户边看着天上的繁星,看着街上奔驰的车辆,看着附近学校里仍在闪烁的灯光,不知不觉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手拿书本,鼻梁上架着眼镜的年轻女子正带领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从一层薄薄的雾中向我走来。我定睛一看,哦!那人是十年后的我呀!我已经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了。我在干什么呢?原来我带着我的学生在公园秋游呢!公园风景如画,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阵阵微风,到处洋溢着欢乐。“老师!”我突然听见身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叫我,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只见他用手指着身旁的那朵菊花对我说:“老师,我能摘下这朵漂亮的鲜花吗?”“不可以哟。你想想看,如果你摘了这朵花,许多小朋友也会跟着摘,如果这些花儿都被你们摘完了,后来的人就再也欣赏不到这美丽的花儿了,你说花儿心里会好受吗?”“对!老师花儿也是有生命的,以后我再也不在公园里乱摘花儿了。我应该去爱护它们。”听到这些话,我欣慰地笑了。“哈哈哈……”这发自内心的笑声是从教室里传出来的,我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呢!“呜呜呜……”“你怎么能这样?你可是班长呀!”我正在教育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嘀嗒,嘀嗒”,已经是深夜12点了,一直坐在桌旁帮学生修改作文我听着时钟的指针“嘀嘀嗒嗒”地走着,好像在说:“主人,你该休息了。”我仍然睁大布满血丝的眼睛,“沙沙”地改着。随着“啪啪啪”的鼓掌声,我红光满面地走上了主席台,校长正在为我颁奖呢!我获得了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我开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文文,时候不早了,赶快上床睡觉吧!”突然,我听到好像有人在叫我,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我刚才是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名老师啊!老师的事业是伟大而神圣的,我真希望十年以后自己的梦想能成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也是一篇想象类的作文。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发挥想象,以十年后的自己来写作内容,表现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与愿望。体现十年之后的一些变化,特别是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所以这样的作文给学生写作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对于将来,每个人都会有着美好的期许。比如职业的选择,情感的追求,事业的执着、科技的发展等。这些都可以写入文中,内容积极健康,蕴含真情即可。但是注意主题不能走马观花,想到哪写哪,最好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故事。可以大胆想象,但要符合“我”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不仅要想象“我”自己的生活,还要想象十年后社会的发展,要在具体情节中展开故事,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结合语言、动作等描写,具体地展现“我”的性格、心态,以增加真实感。注意做到详略得当。第二,思路点拔。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而且是故事性较强的作文。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可以进行具体的写人记事,围绕十年之后的自己成为了什么,发生了一些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来展开描写,注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主题,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写作的内容可以搭配一件或几件小事的组合,加入语言、动作、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地更为真实立体,这样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易得高分。注意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2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