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写人叙事篇专练及应对策略-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课外文言文写人叙事篇专练及应对策略-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课外文言文写人叙事篇专练及应对策略-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课外文言文写人叙事篇专练及应对策略-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课外文言文写人叙事篇专练及应对策略-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写人叙事篇专练五篇及应对策略提示:此类文言文的考查,除词意句意的考查外,关于内容方面,其实跟现代文一样,重点题型有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事件,文章主旨(作者情感),写作方法(描写的运用;对比手法等),所以沿用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加上不断的阅读实践基本就可以应对。【第一篇:曾巩】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试题】1.解释文中红色的词语。(1)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安石轻富贵,何吝也?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答案】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知识资料链接】整体把握 选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赞扬曾巩。一是曾巩的文学才华:“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二是孝顺继母,抚育弟妹:“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三是直言不讳:“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杨雄,以吝故不及。”归纳梳理 1.一词多义(1)性巩性孝友(名词,品性)动心忍性(名词,性情)(2)亡父亡(动词,死)亡羊补牢(动词,逃)国恒亡(动词,灭亡)一一出其力(副词,全、都)一时工作文词者(数词,一个,一段)之 遂与之异(代词,指王安石)帝然之(代词,指曾巩的话) (5)及及安石得志(动词,等到)以吝故不及(动词,比得上)2.古今异义(1)鲜能过也(古义:少;今义:新鲜)(2)神宗尝问(古义:曾经;今义:辨别滋味)(3)吝于改过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4)一时工作文词者(古义:擅长;今义: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3.词类活用(1)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2)轻富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轻)4.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何吝也(相当于“吝何也”)5.朗读节奏(1)主谓语之间要停顿。“巩/性孝友”.(2)谓宾之间要停顿。“试作/《六论》”(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的,而现代汉语中是两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安石文/学/行/义”写法鉴赏 选段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曾巩的形象。1.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曾巩的直言不讳。“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杨雄,以吝故不及”,“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寥寥数语抓住了王安石的优缺点,评价中肯,而曾巩的个性也跃然纸上。2.为了刻画曾巩文学成就之高,作者既从正面直接赞誉“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为文章,上下驰骋”;又通过其他人物的表现“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侧面进行烘托;还通过与其他人物的对比“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来表现曾巩的文学才华。3.为了表现曾巩的孝顺和友爱(弟、妹),作者先议“巩性孝友”后叙“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叙议结合,而且在平淡的叙述之中,包含了自己的情感评价。“益”“一”二字,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褒扬之意。【第二篇:无蔽幼令】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试题】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待尔成人()(2)使待成人()(3)恐蔽儿之幼令也()(4)今而用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3.王羲之的父亲不让他看《笔说》的原因是什么?文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现王羲之的父亲最终不但被他说服了,而且还非常支持他看《笔说》?4.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写神童的文章《伤仲永》,文中的神童方仲永天资非凡,因为其父“不使学”,使仲永才能衰竭,最后“泯然众人矣”;《无蔽幼令》中的王羲之“七岁善书”也是一个神童,而且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书法家。请你从《无蔽幼令》中找出他最终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1.(1)你(2)假使(3)阻碍(4)指《笔说)2.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不到一个月,(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3.父亲认为儿子年少,没有能力读《笔说》,因而把它藏于枕中,等待他成年后再读。“喜”4.示例:天资聪颖;父母的鼓励与支持;王羲之本人的刻苦努力等。【参考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知识资料链接】【整体把握】选文讲的是晋朝的王羲之12岁时看到前朝的《笔说》,并请求父亲给他看,之后书法大大提升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书法家,绝不是偶然的。我们要想练好字,也应学习他这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既要懂得有关的书法理论,又要认真临摹名家的字帖,并有所创新。【归纳梳理】1.一词多义(1)而窃而读之(顺承连词,不译)笑而不答(修饰连词,可译作“着”)今而用之(修饰连词,可译作“就”)(2)秘尔何来窃吾所秘(名词,藏的书)秘之(动词,藏)(3)之秘之(代词,指《笔说》)恐蔽儿之幼令也(助词,的)遂与之(代词,指王羲之)(4)书七岁善书(动词,书写)书便大进(名词,字,书法)2.古今异义(1)七岁善书(古义:书写;今义:成本的著作)(2)恐蔽儿之幼令也(古义:美好,善,文中指聪明才智;今义:上级对下级的指示)3.词类活用语羲之日(名词用作动词,对……说)4.特殊句式判断句旷子也(“……也”是“……者……也”的变式)【第三篇: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试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的词语。①而深奇爱之②即以其言应诏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3.黄琬所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时什么样子?4.黄琬的“巧对”到底“巧”在哪里?【参考答案】1.(1)以……为奇;认为……奇特(2)根据2.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3.如初升的弯月。4.黄琬的回答巧在没有拘泥于固定的思维,而是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换了个全新的角度。将日食剩下的比作刚出来的月亮,那么开始时的日食情况就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去想象补充。【参考译文】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知识资料链接】重点词意:【对】答话。【慧】聪明。【为】担任。【京师】帝王的都城。【以】介词,把。【状】情形。【闻】报告上级。【诏】古代帝王、太后、皇后所发公文的总称,这里译为“下诏”。【况】情形。【年】当年。【以】介词,按照。【应】回答。【奇】以….为奇。【爱】喜爱。别,十分喜爱他。整体把握选文叙写了黄琬在七岁的时候,替祖父智对太后诏令的故事。黄琼从“日食多少”的角度回答“诏令”,因而就无法描述;而七岁的黄琬不从“日食多少”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日食之余”的角度出发,将日食剩下的比作刚出来的月亮。黄琬没有拘泥于固定的格式,而是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换了个全新的角度,问题从而得以解决。这就启示我们: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写法鉴赏选文在表现黄琬的聪慧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黄琬的祖父魏郡太守黄琼面对太后的诏令,“思其对而未知所况”;“年七岁”的黄琬却能想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一老一少,一官一童,对比鲜明,而黄琬的形象也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四篇:王罴性俭率】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周书•王罴传》【注释】①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试题】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1)有客与罴食瓜()(2)及瓜皮落地()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3.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吃(2)等到2.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3.示例一:赞赏。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示例二:不赞赏。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参考译文】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知识材料链接】重点词意:【王罴]北周大将。【性]本性。【俭率]俭朴直率。【事]做,这里指整理。【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乃]竟。【春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当】应该。【大】非常。【肤】果皮。【意】内心,心里。【嫌】厌恶。引伸出。整体把握文章选取了两件很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现王罴的俭朴直率。一件是他看到上级使者不知节俭,王罴毫不客气地指出:老百姓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再把它做成饭肴,花费了不少精力,你竟然不知珍惜,还挑挑拣拣,想必是不饿。于是果断地命令把饭肴撤去,让上级使者非常惭愧。一件是他看到客人吃瓜时把瓜皮削得太厚,他竟当着客人的面从地上拣起瓜皮来吃。王罴的直率可谓天性,王罴的俭朴值得学习。写法鉴赏选文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在塑造王罴的俭率时,尤其注重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王罴指责台使的语言,四字一句,结构整齐,观点鲜明,气势连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王罴拣拾朋友削掉的瓜皮的动作,“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一句,“引”“就”“取”“食”四个动作一气呵成,毫无做作之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罴的俭朴直率。另外作者在行文时,也非常注意用词的丰富多样性,如同样表达惭愧的意思,就分别用“大惭”“有愧色”,这样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也避免了行文的单调。【第五篇:列子问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⑥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⑦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试题】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子列子常射中矣守而勿失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列子/常射中矣B.知/子/之所以中乎C.非/独射也D.守/而勿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子知子之所以中乎?这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1)通“尝”,曾经(2)不2.C3.你知道你射中靶子的原因了吗?4.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得更好。【参考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存亡,而关心问什么会这样。”【知识材料链接】重点词意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②请:请教。③子:您。④所以:……的原因。⑤对:回答。⑥退:回去。⑦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⑧顷岁:近年来。⑨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⑩工:精,妙。⑪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整体把握因为列子不知道射中的道理,所以关尹子认为他不能算是学会了射箭。只有懂得了为什么能射中,也就是掌握了射箭的规律,这才算学会了,学對箭如此,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应如此,应该知道它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再做,就能得心应手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一件事情成功了,要问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自觉地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写法鉴赏详略得当是选文最大的特点。选文题目是《列子问射》,所以作者在行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问”字,详写“问”的过程。而在写“问”时,又详写关尹子对列子的“问”,至于列子如何向关尹子请教的,回去之后如何“习之三年”的,却一笔带过。通过关尹子的“问”,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只有这样,才算把事情做得得心应手。附:初中文言文阅读备考方略初中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同学们在学习中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兴趣也不大,甚至感到头疼。往往以死记硬背课内文言文来应付考试的需要,可是一旦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