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大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归纳与练习02 光学综合(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大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归纳与练习02 光学综合(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大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归纳与练习02 光学综合(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大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归纳与练习02 光学综合(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大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归纳与练习02 光学综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光学综合(解析版)

目录

一、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一】光现象辨识......................................................................

【题型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题型三】光反射现象......................................................................

【题型四】光折射现象......................................................................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濯■拉直曳型帕地

【题型一】光现象辨识

【典例分析】如图所示,为促进“沂源红”苹果着色,果园中铺设了反光膜。这是利用

了()

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A»

【分析】反光膜的表明很光滑,能发生镜面反射。

【解答】解:果园中铺设了反光膜,反光膜能反射光,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故选:Ao

【提分秘籍】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种介质出面时,一部分光被反肘网原来介质的现象叫

光的反射。

应用:①平面镜成像。②水中倒影: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折射。

应用:①看水中的鱼变浅。②放在杯子里面的筷子“折断了”:

【变式演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井中月,水中花B.路灯下形成人影

C.河岸边看到水中的鱼D.阳光下可以看到彩色的花

【答案】B。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

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

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A、井中月,水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路灯下形成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偏折,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如水中的鱼,这是光的

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阳光下看到彩色的花,是由于物体反射的色光不同而产生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2.(2021•江油)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B.水中山的倒影C.月食D.日暑

【答案】Bo

【分析】(1)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

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

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C、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不符合题

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

B符合题意。

D、日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3.(2021•聊城)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墙上的手影B.k铅笔的弯折

LFi水中的月亮

C.日食的形成D.

【答案】Bo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

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改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

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墙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错误;

B、杯中“折断”的铅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D错误;

故选:Bo

【题型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典例分析】(2021∙遵义)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其成

像原理是;

(2)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完成实验后的记录纸,根据记录,他分析得出了“物体通过平

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请你指出该同

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1)光的反射;(2)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

性。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进行几次实验。

【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2)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

遍性。

【提分秘籍】

1、平面镜成像特点:

(I)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超笠;

(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假(实像、虚像)。

总结: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用: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2)平面镜成像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平面镜成像应用到的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变式演练】

1.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

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镜里的像与“自己”关于镜面对称

B.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

C.人远离铜镜,铜镜中的像变小

D.人距离铜镜0.8m,像与人的距离为0.8m

【答案】Ao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

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A、磨光的铜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所成

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铜镜里的像与“自己”关于镜面对

称,故A正确;

B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与铜镜的大小和距离铜镜的远近无关,

故B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距离铜镜0.8m,像距离铜

镜也是0.8m,像与人的距离为0.8m+0.8m=L6m,故D错误。

故选:A,

2.(2021•南阳)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

上镜子里的像,此时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若被测者看到“E”

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选填“南”或“北”)。

【答案】5;北。

【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

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

(2)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

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7m+2.7m-0.4m=5m;平

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

开口向北。

故选:5;北。

3.(2021•滨州)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

明的特点,便于确定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

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

烛A的像。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

的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答案】(I)像;(2)未点燃;完全重合;(3)不能;(4)不变;(5)不变。

【分析】(1)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实验中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研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5)玻璃板左右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和蜡烛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

像的位置没有变化。

【解答】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

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2)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

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现蜡

烛的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5)玻璃板向左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还关于玻璃板

对称,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1)像:(2)未点燃;完全重合;(3)不能;(4)不变;(5)不变。

【题型三】光反射现象及规律

【典例分析】(2021•青岛)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

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当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时,发现反射光线逐渐法线0N。

(2)当光线沿NO方向射入时,发现光的径迹更亮,说明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3)当光线沿FO方向射入时,发现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

【答案】(1)靠近;(2)重合;(3)光路可逆;(4)漫反射。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

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人们能从四面八方看见物体,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解答】解:(1)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时,发现

反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

(2)当光线沿NO方向射入时,反射光线也沿着法线ON射出,所以光的径迹更亮,说

明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3)当光线沿FO方向射入时,发现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

路可逆;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1)靠近;(2)重合;(3)光路可逆:(4)漫反射。

【提分秘籍】

1、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

们的眼睛,所以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2、光的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②漫反射:射到物体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变式演练】

1.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聪和小明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

C.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答案】C。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解答】解: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

八方的,所以小聪和小明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o

2.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50°角入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若入射

光线不变,平面镜转过20°,反射光线转过40。。

【答案】80°;40°。

【分析】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是反射角;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

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

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0";

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40°+40°=80°。

入射光线不变,平面镜转过20°,入射角改变20°,

由光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改变20°,

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20°+20°=40°O

故答案为:80°;40°。

3.(2021•滨海县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

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光经液

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填"向

上”“向下”或“不会”)移动,如果使用中发现出现标尺上端不动,下端位置偏右的倾

斜情况,液面高度示数比真实值偏(选填“偏高”、“偏低”或“没有偏”)

【答案】IIOo;向下;偏高。

【分析】(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

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S'的移动方向。

(3)根据(2)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

-35°=55°.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5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

夹角为110°。

(2)如图所示。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

线平行,故光点S'将向下移到A的位置;

本面

(3)由上图可知,标尺上端不动,下端位置偏右时,光点S'将移到B的位置,故液面

高度示数比真实值偏高。

故答案为:110°;向下;偏ift。

【题型四】光折射现象及规律

【典例分析】(2021•玉林)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某实验小组将一束光

斜射到一块平行板玻璃砖的上表面,并让其出射光线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他们得到以

下结论:

(1)当入射角θ减小时,折射角也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这一束光进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的关系是的;

(4)若透过平行板玻璃砖上表面观看置于玻璃砖下表面的一枚硬币,看到硬币的位置比

实际的(选填“深”或“浅”

【答案】(1)减小;(2)可逆;(3)平行;(4)浅。

【分析】(1)(2)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当光线垂直射向

介质表面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重合,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现象中,光是

可逆的。

(3)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不会产生光的全反射现象,由干上表面与下表面两个表面平

行,光线在上表面上的折射角等于在下表面上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分析;

(4)硬币反射的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从而看到了硬币,

所看到的硬币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解答】解:(1)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会减小;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原理可知,光线在下表面上的折射角等于在上表面上的入射角,

由几何知识可知当光从下表面射出后,一定与射入上表面前的光线平行,即这一束光进

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是平行的;

(4)硬币反射的光线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玻

璃面偏折,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故答案为:(1)减小;(2)可逆;(3)平行;(4)浅。

【提分秘籍】

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不相等(空气大),光路可逆;

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V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

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

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

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变式演练】

1.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

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能正确反映其中奥秘的光路图的是()

看不见

又看见了

【答案】Do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人眼睛和被看的物体之间如果有障碍物挡

住,人就看不到物体了;如果由于反射或折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人就可能再看到

物体。

【解答】解: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

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

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两种介质的界面是

(选项“MM,”或“NN,”),光的入射角度是,反射角度是,折射角度是

【答案】MM,;70°;70°;40。。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解:如图所示,

ZAON=90o-20°=70°=NBON,

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BO为入射光线,

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则NBoN为入射角,为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70°;ZN,OC为

折射角,ZN'OC=90o-50°=40",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则MM'的右边是玻璃。

故答案为:MM,;70°;70°;40°。

3.(2021•益阳)利用激光笔和水槽等器材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的折射现象,如图是

光束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径迹。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2)为了提高光在水中传播径迹的可见度,可采取的措施有①

②.

【答案】(1)如图;(2)①使用彩色的激光笔;②在水中加一些牛奶。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平面上;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

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为了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可以在水中和空气中加一些悬浮的杂质。

【解答】解:(1)由图可知,绿色的线为水面,水面上方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水面下方的光线为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与法线是重合的;在光的

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所以水面上方左侧的光线为入射光线,水面上方右侧的光线为反射

光线,水面下方的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

之间的夹角为折射角,如图所示:

(2)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水是无色透明的,为了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可以

使用彩色的激光笔,也可以在水中加一些杂质,例如牛奶。

故答案为:(1)如图;(2)①使用彩色的激光笔;②在水中加一些牛奶。

W量新模考敢殂称

一、选择题。

I.(2021•陕西)下列光现象与水中筷子“弯折”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A.日食的升

I*-:;lb

C.1'■小孔成像

【答案】D。

【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种介质斜射入另•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

射形成的;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

播形成的。

【解答】解:水中的筷子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II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莘县二模)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答案】Co

【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影子是

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

同原理所成的像分析各选项。

【解答】解:

A、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线被竿遮挡光线形成的影子,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

现象,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进行拍照的,而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照相机拍出

的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而湖光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形成的像,故属于光

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故属于

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D错误。

故选:Co

3.如图是阳光透过树林的情形,它能直接反映以下光现象或事实中的()

A.光的折射B.光路可逆

C.光沿直线传播D.阳光中有紫外线

【答案】Co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选:Co

4.以下光现象中,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放大镜成像

C.海市蜃楼

D.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

【答案】Ao

【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放大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C、海市蜃楼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

D、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所以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Ao

故选:A«

5.(2021•威海)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

成,呈半圆形,如图是其结构示意图。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

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答案】Co

【分析】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的季节,日出时的方位不同,在观测点

观测11出时的土柱狭缝位置不同。

【解答】解:在不同的季节,日出时的方位不同,在观测点观测日出时的土柱狭缝位置

不同。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ABD错误,C正

确。

故选:Co

6.(2021•柳州)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

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答案】Ao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

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

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大小相

同。

故选:Ao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柳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线在电影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o

【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知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

是看到了由物体反射的光。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②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

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都是光的折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

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

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故C正确;

D、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形成的

D.黑板反光看不清字--镜面反射

【答案】C»

【分析】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宜线传播的。

③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太光滑,光照到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答】解:A、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

A正确;

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B正确;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宜线传播的,由于光的宜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

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错误;

D、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是因为黑板比较光滑发生镜面反射;故D正确。

故选:Co

9.(2021•鞍山)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中屏幕上出现的是倒立的虚像

B.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4)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解答】解:A、小孔成像依据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虽然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0.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经过镜前都习惯照一照。若某

同学以0.5n√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m∕s,镜子中像

的大小(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1;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根据这个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某同学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

则他的像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也是0.5m∕s,故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lm/s;因为平面

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当同学们走近该平面镜时,在平面

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1;不变。

IL“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个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

深2m。则蜻蜓的像距蜻蜓m,且蜻蜓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1;虚像。

【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

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则“倒影”距蜻蜓0.5m+0.5m=lm.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

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是虚像。

故答案为:1;虚像。

12.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答案】斜射入;不变;可逆的。

【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

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斜射入;不变;可逆的。

13.(2021•鄂尔多斯)小康到湖边游玩,他看到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光的(选

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他听到悠扬的马头琴曲,根据(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一会儿,湖上进行划船比赛,如图,该船桨属

于(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答案】镜面;音色;费力。

【分析】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色是每个发声体所特有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

不同;

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杠杆的类型,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杠杆是费力

杠杆;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杠杆是省力杠杆;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杠杆是等臂

杠杆。

【解答】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是平面镜,看到波光粼粼,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他听到悠扬的马头琴曲,根据音色分辨出乐器

的种类;

由题意和图示可知,运动员用桨划船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此时船桨是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镜面;音色;费力。

14.(2021•鞍山)如图所示,一只天鹅在水深为1.5m的水面上方水平飞行,它在水中的倒

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若此时的天鹅距水面2m,它在水中的倒影离天鹅mo

若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水面上方飞行的天鹅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反射;4;静止。

【分析】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禺相等;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

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已知天鹅离水面2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倒影距离水面也是2m,则它在水中的

倒影离天鹅的距离为2m+2m=4πi;

一只天鹅正平行于水面飞行,因天鹅与像(倒影)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若以水中

的倒影为参照物,则水面上方飞行的天鹅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反射;4;静止。

15.(2021•哈尔滨)如图所示,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选填“虚”或“实”)

像,这个像是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答案】虚;反射。

【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是物体的虚

像。

【解答】解: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反射。

16.(2021•梧州)小明试穿新校服时,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m,

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4;虚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

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所以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4m;

小明在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4;虚像。

17.(2021•盐城)以镜正衣冠。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她在镜中所成的像是(选

填“虚”或“实”)像。当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到镜面的距离变,

像的大小。

【答案】虚;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

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她在镜中所成的

像是虚像;

当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距始终等于物距,物距变小了,则像到镜面的距

离也会变小:

像的大小始终与她的大小相同,即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虚;小;不变。

18.(2021∙千山区一模)如图所示是一名清洁工人在高楼外清洁竖直的玻璃幕墙。如果工人

距幕墙0.4m,则他在墙中的像距他m,工人看到玻璃幕墙中自己的像是(填

“实”或“虚”)像。

【答案】0.8;虚。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据此解答。

【解答】解:如果工人距幕墙0.4m,即工人到镜面的距离为0.4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0.4m,则像到工人的距离为:0.4m+0.4m=0.8m;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工人看到玻璃幕墙中自己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0.8;虚。

19.(2021•漳州三模)“鲤鱼跃龙门”寄托着人们祈盼飞跃的美好愿望。当鲤鱼离开水面向

上跃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像的大小(均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不变。

【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

离相等。

【解答】解: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鲤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变大,由于像

到水面的距离等于鲤鱼到水面的距离,所以鲤鱼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像

的大小始终和鲤鱼的大小相同,故像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20.(2020•宜兴市校级模拟)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的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请分析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能从多个角度看见纸板,因为光照射到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A:B

Noy

【答案】(1)40°;(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漫。

【分析】(I)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0°。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即可得出结论;

(3)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

眼里。

【解答】解:(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40°;

(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她将纸板B向后折不

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3)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

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1)40°;(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漫。

21.(2021•凉山州)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

路图,其中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N^ZθS

∕IA4

bM1

【答案】BO;35oO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

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解答】解:由图可知,ZBOM*=30°,所以∕BON=90°-30°=60°,同理/AON

=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

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ZCON,=90°-55°=35°。

故答案为:BO:35oo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1•朝阳)某同学利用可折叠纸板ENF、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薄玻璃板、平面镜、

刻度尺等器材,进行部分光学实验探究:

次数ZiZr

130°30°

245°45°

360°60°

(1)用图甲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得到表中的多组数据。

①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2)他继续用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

②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像的大小将。(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