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平县第五中学202L-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刘双泓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有关“嘻哈”问题,社会的争议突然多了,这有其深层的原因,如“嘻哈”这种独

特的亚文化,其实是模仿借鉴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具有某种反叛特质亚文化

的一种文化形式,主要是在青少年之间流行,形成了一种相当小众的文化形态。

这种青少年的小众文化,有着某种反叛的、对成人社会规范批评嘲讽的意味。这往往是

青春期的一种宣泄,也是自成一格的。它们在文化的边缘存在了很长时间,和主流社会是一

种平行的关系,相互没有交集和交流。他们可能相当不喜欢成人社会的价值观里面那种温和、

稳妥的方面,看起来有其与社会主流不完全一致的一面,但其实对社会的冲击有限。其内容

也相当芜杂,有具备积极意义和想象力的一面,当然也有消极和存在问题的一面。

喜欢这种文化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群体,这与他们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和在现实中按照社会

规范的成长并不矛盾。按正常的方式成长,但也有用这些亚文化寄托自己青春的某种情绪,

这种文化常常是被主流社会忽略的。就在如城市的一些偏于前卫的小酒吧或网络一隅生存,

只是和社会相安无事。

如今,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主流社会用一种相对主流的选秀方式,把这些原来在边缘

的文化整合进主流文化。这种对亚文化的挪用其实是相当稳妥的,力图将其积极和正面化。

这也是大众文化不断寻求新增长点的努力,受到了青少年群体更广泛的欢迎。这种亚文化也

就在某种程度上变身为一种主流的文化形态,从原来和主流大众文化平行不相干,变成相互

有交集,甚至被吸纳。

试卷第1页,共12页

对任何艺术表现中的社会价值观的积极要求,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而对青少年在

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和社会主流并不完全一样的想法,还需要更多认知和引导,因为这也

是成长中现实存在的。一些青年在成长的某个阶段,确实容易接受这些东西,但其实并不影

响他们对于主流社会的认同,对于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喜欢“嘻哈”就会拒绝主流的文化。

同时,往往过了这一年龄段,他们大多会进入主流社会,留在边缘的很少了。这就像“出

水痘”,其实是经过这一段就有免疫力了。社会和这些歌手或他们的拥运并非对抗关系,社

会一方面要对存在的问题有其要求,让正面价值观有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对于这些

亚文化的存在有清楚的认知,同时保持相对柔性的引导。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年轻人能够

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健康成长。

(摘自《环球时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嘻哈”是流行于青少年之间的,具有某种反叛特质的,有对成人社会规范批评嘲讽意味

的,相当小众的文化形态。

B.“嘻哈”群体可能相当不喜欢成人社会的价值观里面那种温和、稳妥的方面,有与社会主

流完全不一致的一面。

C.不同群体的年轻人都喜欢这种“嘻哈”文化,这与他们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和在现实中按照

社会规范的成长并不矛盾。

D.“嘻哈”这种亚文化有和主流文化相悖的一面,后来经过主流文化的整合,变得和主流文

化相互有交集,甚至被吸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社会上对“嘻哈”现象的争议谈起,阐述了有关“嘻哈”的文化特征。

B.文章在谈到“嘻哈”这种文化与主流社会的关系时,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C.文章集中笔墨具体阐述了一些青年容易接受“嘻哈”文化,并不拒绝主流文化的原因。

D.文章先阐述了“嘻哈”文化的特征,接着逐层分析,最后表明社会对它的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说“嘻哈”文化有其消极和存在问题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其有存在价值的一

面。

B.如果主流社会能把“嘻哈”文化整合进主流文化,那么,“嘻哈”文化就可能积极和正面化。

C.青少年虽易接受“嘻哈”文化,但并不拒绝主流文化,因为“嘻哈”文化并不影响他们对于

主流社会的认同。

试卷第2页,共12页

D.社会对于“嘻哈”这些亚文化的存在应有清楚的认知,不能刚性地抵制,要保持相对柔性

的引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琴,因缚弦七条,又名“七弦琴”。在有关古琴的所有记载中,其只称为“琴”,

后来因为“琴”的概念被广泛化,以琴为名的乐器很多,如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

琴、口风琴等。因此,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了特指意义。人们有感于“琴”的

历史悠久,所以于20世纪初才把“琴”称为“古琴”。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考证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之久。同时,

古琴也是最具人文内涵,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体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神髓的乐器。

作为修身正行之器,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被列为礼乐文明中“琴棋书画”之首。

嵇康《琴赋》中有“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可见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

极为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琴在最初,并不是一件演奏乐器,而是为巫术服务的法器。当代琴家葛翰聪先

生提出“琴与巫的一体化”观点。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也提出了一个证

据:“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所藏的七弦琴、湖南

长沙马王堆西汉的七弦琴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琴器实物,而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例如没有琴徽,所以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因此音乐表现力比较弱。又例如琴腹

的共鸣腔较大,琴板较薄,所以声音洪亮,比较适合室外渲染声势所用。而琴的形制比较小,

尾部有一木条,刘承华先生认为这是为了适合抱弹,而不仅是放在案上卧弹,尾部的木条是

方便琴手的握持。这些特点都不利于发挥乐器的音乐功能,却恰恰是巫师琴的优点。”所以

刘先生得出结论:“古琴最初是,,寄生,于巫术,它的第一个传统,只能是巫师琴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乐文明的形成,琴逐渐从神秘的巫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

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琴的美丽诗句:“参差苻菜,左右采之。窈

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关雎》)“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小雅•鼓

钟》)“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常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郑风•女

目鸡鸣》)从这些句子里能看到,琴已经从巫师或者贵族的手中渐渐深入到民间了。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试卷第3页,共12页

材料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华民族的宽容、

谦逊、崇尚自然等精神品质和古琴清和淡雅、超然物外的特质相通,于是古琴被赋予了更多

的精神内涵,而不仅是一种悦人舒心的乐器。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不能满足人们对

音乐的娱乐性需求,甚至与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有所脱节,导致喜琴者少之又少,并多

为自娱自赏。古琴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

出旋律、音高等因素。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断了,古

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潮流巨变,中国兴起了许多新式的学堂,开授以西方音乐为

主的课程,西方音乐文明成为主流,严重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审美,本来就曲高和寡

的古琴艺术更是备受冷落。

而后中国经历了数番战乱,琴人们颠沛流离,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要说静

下心来弹奏古琴,发展古琴艺术。“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噩梦,人们以为破旧便

可立新,于是“破四旧”的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古琴被视作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乐器而遭受到

激烈的批判和损坏,许多传世的名琴被摔毁,大量珍贵的琴谱付之一炬。当代川派古琴大师

顾梅羹先生冒着危险极力保住了明代名琴“飞瀑连珠”。后来,顾先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

继续偷偷地发掘古谱并进行琴学研究写作,完成了琴学巨著《琴学备要》,此书后来被称为

“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下列对材料中“古琴”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又名“七弦琴”,以琴为名的乐器有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

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特指意义。

B.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而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

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C.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说明了古琴作为乐器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乐器功

能,恰恰是“寄生”于巫术,于是提出了“琴与巫的一体化”的观点。

D.19世纪末20世纪,西方音乐文明在中国成为主流,它冲击着古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也使中国传统音乐审美受到了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的音乐表现力较弱,因其没有琴徽,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这在湖北省

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上能找到证据。

试卷第4页,共12页

B.我国诗经中有众多描写古琴的优美句子,这恰好证明了古琴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入民间,

它不再只是巫师或贵族手中的专利了。

C.学习古琴,只能依靠老师的口传心授,它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记录下的是比较繁

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

D.《琴学备要》由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所著,是一本对于古琴研究极具价值的理

论著作,它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琴在传承中逐渐衰微的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福州的西湖

郁达夫

天气热了之后,真是热得不可耐,而又不至于热死的时候,我们老会有那一种失神状态

出现,茫茫然,浑浑然,知觉是有的,感觉却迟钝一点;看周围的事物风景,只融成一个很

模糊的轮廓,对极熟悉的环境,也会发生奇异的生疏感,仿佛似置身在外国,又仿佛是回到

了幼小的时期,总之,是一种半麻木的入梦的状态。

与此相反,于烈日行天的中午,你若突然走进一处阴凉的树林:或如烧似煮地热了一天,

忽儿向晚起微风,吹尽了空中的热气,使你得在月明星淡的天盖下静躺着细看天河;当这些

样的时候,我们也会起一种如梦似的失神状态,仿佛是从恶梦里刚苏醒转来的样子,既不愿

意动弹,也不能够把注意力集中,陶然泰然,本不知道有我,更不知道有我以外的一切纠纷。

这两种情怀,前一种分明有不快的下意识潜伏在心头,而后一种当然是涅槃的境地。在福州,

一交首夏,直到白露为止,差不多每日都可以使你体味到这两种至味。

因为福州地处东海之滨,所以夏天的太阳出来得特别的早;可是阳光一普照,空气,地

壳,山川草木,就得蒸吐热气。故而自上午八九点钟起,到下午五时前后止,热度,大约总

在八十六七至九十二度的中间。依这一度数看来,福州原也并不比别处特别的热,但是一年

到头h二个月中间,差不多有四五个月,天天都是如此,因而新自外地来的人,总觉得

福州这地方比别处却热得不同。在福州热的时间虽则长一点,白天在太阳底下走路的苦楚,

虽则觉得难熬一点,但福州的夏夜,实在是富有着异趣,实在真够使人留恋。假使要写起福

州夏夜记事来,那开始就得这么的说:

——太阳平西了,海上起了微风。天上的群星放了光,地上的亚当夏娃的子女,成群结

试卷第5页,共12页

队,都走向西去,就因为在福州的城西,也有一个西湖,是浮瓜沉李,夏夜乘凉的唯一的好

地方。

没有到福州之先,我并不知道福州也有一个西湖。虽则说“天下西湖三十六”,但我们所

习知的,总只是与苏东坡有关的几个,河南颍上,广东惠州,与浙江杭州。到了福州之后,

住上了年余,闲来无事,到各处去走走,觉得西湖在福州的重要,却也不减似杭州,尤其是

在夏天。

杭州的西湖,若是一个理想中的粉本,那么可以说颐和园得了她的紧凑,而福州的西湖,

独得了她的疏散。各有点相像,各有各的好处,而各在当地的环境里,却又很位置的得当。

总之,是一湖湖水,处在城西。水中间有一堆小山,山旁边有几条堤,几条桥,与许多楼阁

与亭台。远一点,是附廓的乡村;再远一点,是四周的山,连续不断的山。并且福州的西湖

之与闽江,也却有杭州的西湖与钱塘江那么的关系,所以要说像,正是再像也没有。

但是杭州湖上的山,高低远近,相差不多;由俗眼看来,虽很悦目,一经久视,终觉变

化太少,奇趣毫无。而福州的西湖近侧,要说低岗浅阜,有城内的屏山(北)与乌石山(南),

城外的大梦山祭酒山(西九似断若连,似连实断。远处东望鼓山连峰,自莲花山一路东驰,

直到海云生处。有时候夕阳西照,有时候明月东升,这一排东头的青嶂,真若在掌股之间;

山上的树木危岩,以及树林里的禅房僧舍,都看得清清楚楚;与西湖的距离,并不迫近眉睫,

可也不远在千里,正同古人之所说,如硬纸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样子。

福州的西湖,因为面积小,所以十景八景的名目,没有杭州那么的有名。但是开化寺前

的茶店,开化寺后从前大约是宛在堂的旧址的那一块小阜,却仍是看晚霞与旭日的好地方。

西面一堤,过环桥,就可以走上澄澜堂去,绕一个圈子,可以直绕到北岸的窑角诸娘的家里,

这些地方,总仍旧是千余年前的西湖的旧景。并且立在环桥上面,北望诸山腰里的人家,南

瞻乌石山头的大石,俯听听桥洞下男男女女的行舟,清风不断,水波也时常散作鳞文,以地

点来讲,这桥上当是西湖最好的立脚地。桥头东西,是许世英氏于“五四”那一年立"击楫”

碑的地方,此时此景,恰也正配。福州西湖的游船,有一种像大明湖的方舟,有一种像平常

的粘板,设备倒也相当的富丽,但终因为湖面太小了一点,使人鼓不起击楫的勇气;又因为

湖水不清,码头太少,四岸没有可以上去游玩的别墅与丛林,所以船家与坐船的人,并没有

杭州那么的多。可是年年端午,西湖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总是人多如鲫,挤得来寸步难

移;八月半的晚上,当然也是一样。

对于福州的西湖,我初来时觉得她太渺小,现在习熟了,却又觉她的楚楚可怜。在《西

湖志》的附录里,曾载有一位湖上的少女,被人买去作妾:后来随那位武弁到了北京,因不

试卷第6页,共12页

容于大妇,发配厮养卒以终。少女多才,赋诗若干绝以自哀,所谓“为问生身亲父母,卖儿

还剩几多钱?”以及“嫁得伦父双脚健,报人夫婿早登科”等名句,就是她所作。这一位可怜

的少女,我觉得就是福州西湖的化身;反过来说,或者把西湖当作她的象征,也未始不可。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记游的笔墨并不多,更多是采用对比来凸显福州西湖的韵味,景

物描写也多采用白描手法。

B.与《故都的秋》一样,本文在表达上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行文更活泼,

且丰富了文章的情感内涵。

C.“击楫”碑让人联想到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然因湖面太小,使人难有击楫的勇气,暗

藏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伤。

D.文章引用《西湖志》的记载,既以人喻湖,强化了湖的特征,又以湖喻人,在风景的品

味中增添了幽远的人文情怀。

8.作者觉得福州西湖“楚楚可怜",其“楚楚可怜”体现在哪些地方?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

9.文章题目叫“福州的西湖”,但前四段所写似乎与福州西湖无关,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意

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

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般古,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

常遭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

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教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

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好,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

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英敢难,独窦

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

试卷第7页,共12页

日:“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目: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字四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而死,日:“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

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日: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日:“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

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口:“何哉?"邓公曰:“夫晁

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

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目:“公言善,吾亦恨之。”太

史公日: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赘目: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

指括注.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节选自《平书•袁盎晁错传》)

【注】括:此处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他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B.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C.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D.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以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九个官职的名称历代多所变更。

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或用作王室、国家的代称。

D.《汉书》东汉班固撰,记载东汉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国首部断代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富有才华,足智多谋。晁错凭借文学才能担任太长掌故,孝文帝对他的才华很认可;

辅佐太子时出谋划策,因而被太子称赞为“智囊”。

试卷第8页,共12页

B.晁错心怀国家,忠贞不二。晁错以国家的安危为重,主张削藩;其父预见晁错这样做会

招来杀身之祸而进行劝阻,可晁错不为所动。

C.晁错敢于直谏,招惹嫌隙。晁错提出削藩和修改法令制度的建议,尽管孝文帝不予采纳,

他依然屡次进谏;他的计策引发袁盎、窦婴等人的反感。

D.晁错颇受推重,仕途通达。无论是做门大夫,还是担任内史,晁错受到太子、孝文帝和

景帝的器重,景帝时他一度凌驾九卿之上。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2)其父睹之,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震至,零落同草莽。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

俗束缚后的轻松愉悦。

B.“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

生活很艰辛

C.诗歌写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田园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

的淳朴之情。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的幽静

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15.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试卷第9页,共12页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月”烘托意境的句子是“,'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十分渺小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

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

康生活习惯,但常常这与缺少健康知识不无^比如说吃,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

畸轻畸重、过热过冷都可能出现问题,“口味重”会摄入过多的盐导致高血压,“饭量大”

则可能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趁热吃”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癌症的发生。掌握这些健康

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来支恭成健康

习贯,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

同时增强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率。过度陷入“宅”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

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身体缺少相应锻炼,从而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因此,(),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健康中国,应该由每一个健

康的中国人组成。每个人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水位,才

能支撑起的健康中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亏一簧关系保持生龙活虎

B.功亏一簧干系维持朝气蓬勃

C.半途而废干系保持生龙活虎

D.半途而废关系维持朝气蓬勃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同时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

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

试卷第10页,共12页

B.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患病、感染

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

C.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强了人体感染、患病

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

D.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

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样才能享受现代生活便利。

B.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更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C.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我们也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D.现代生活给予我们便利,我们更要不忘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

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

着。

那么,②?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

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

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③,应尽快采

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

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个字。

从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南大洋普里

兹湾开始,一路向西直至宇航员海西部,展开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宇航员海综合调查,

探秘南大洋中这片少为人知海域的生态系统。调查显示,尽管环境恶劣,这里依然生机勃发。

试卷第11页,共12页

当地时间1月20日16时30分(北京时间20日22时30分),“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在南极中山站完成破冰试验和在宇航员海结束综合调查后,穿越“咆哮西风带”,顺利停靠

南非开普敦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

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

到一个老妇人的赘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

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

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

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

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A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

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

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

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有与社会主流完全不一致的一面“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他们可能相当不喜欢成人

社会的价值观里面那种温和、稳妥的方面,看起来有其与社会主流不完全一致的一面“,选

项曲解文意。

C项,“不同群体的年轻人都喜欢这种,嘻哈,文化”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喜欢这种文化的年

轻人有着不同群体”,选项扩大了范围。

D项,,“嘻哈,这种亚文化有和主流文化相悖的一面”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这种青少年的小

众文化.....它们在文化的边缘存在了很长时间,和主流社会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相互没有

交集和交流

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文章集中笔墨具体阐述了……的原因”说法有误。原文对于“一些青年容易接受,嘻哈,

文化,并不拒绝主流文化的原因''只是简要概述。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

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

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

答案第1页,共12页

C项,“青少年虽易接受,嘻哈,文化”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一些青年在成长的某个阶段,确

实容易接受这些东西”,所以选项中“青少年”范围扩大,应该为“一些青年”。

故选Co

4.D

5.C

6.答案示例:①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无法满足大众的娱乐性需求。②古琴的传承

使用的是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

且依靠老师口传心授也限制了它的发展。③潮流巨变,西方音乐文明冲击传统音乐,古琴艺

术备受冷落。④社会动荡,传世民琴和曲谱被毁坏,琴人颠沛流离无法静心发展古琴艺术。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

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没有特指意义“错误。原文中“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了特指意义”。

B项,强加因果,材料一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被列为礼乐文明中'琴棋书画'

之首。”并不是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的原因。

C项,“刘承华先生……提出了,琴与巫的一体化'的观点”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提出“琴与

巫的一体化''观点的是当代琴家葛翰聪先生,而不是刘承华先生。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

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

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项,根据

材料三第一段文字最后一句话“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

断了,古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可知,老师的口传心授是学习古琴的主要方法,并不是唯

一方式,“只能”二字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6.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此题要

求归纳古琴在传承中逐渐衰微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可知,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材料三

的第一段文字可知,古琴因丰富的精神内涵而不被大众理解和喜爱,也因它自身的高起点高

答案第2页,共12页

要求限制了它的大众化发展。其次,它的传承谱法要求较高,又需要老师口传心授,也为它

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材料三的后两部分包含两个信息:一是西方音乐文明冲击,一是国

家社会动荡。两者在外因上冲击着古琴的传承。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

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

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

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

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7.C

8.①夏夜乘凉消暑的好地方;②独得杭州西湖的疏散,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③面积小,

景点不出名,但景致清新宜人。

9.①先抑后扬,突出西湖对福州的意义:福州一年中有四至五个月都很炎热,而西湖是福

州夏夜乘凉唯一好地方:②让行文更加自然:作者是在福州住上了年余才去看西湖的,从写

福州到写西湖,符合对福州西湖的认识过程;③蓄势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呈现西湖

存在的地域背景以做铺垫,让读者产生对西湖的美好期待。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暗藏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伤”是错误的。情感分析属于无中生有,胡乱拔高。

故选Co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文章开篇写到福州这个地方热不可耐,但接着写到在福州的城西,则有一个西湖,是夏夜乘

凉的好去处,所以福州西湖“楚楚可怜”首先指它是夏夜乘凉消暑的好地方。

文章写到杭州的西湖,若是一个理想中的粉本,那么可以说颐和园得了她的紧凑,而福州的

西湖,独得了她的疏散,在当地的环境里,却又很位置的得当,所以福州西湖“楚楚可怜”

又指独得杭州西湖的疏散,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

文章又写到福州的西湖,因为面积小,所以十景八景的名目,没有杭州那么的有名。但是开

答案第3页,共12页

化寺前的茶店,开化寺后从前大约是宛在堂的旧址的那一块小阜,却仍是看晚霞与旭日的好

地方。西面一堤,过环桥,就可以走上澄澜堂去,绕一个圈子,可以直绕到北岸的窑角诸娘

的家里,这些地方,总仍旧是千余年前的西湖的旧景。并且立在环桥上面,北望诸山腰里的

人家,南瞻乌石山头的大石,俯听听桥洞下男男女女的行舟,清风不断,水波也时常散作鳞

文,以地点来讲,这桥上当是西湖最好的立脚地。桥头东西,是许世英氏于“五四”那一年立

“击楫”碑的地方,此时此景,恰也正配。所以福州西湖“楚楚可怜”又指福州西湖虽然面积小,

景点不出名,但景致清新宜人。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内容的把握能力。

文章的开篇写到福州,特别是福州热不可耐的天气,正是因为白天天气的炎热,并且福州一

年中有四至五个月都很炎热,才有了后文人们夜晚去福州西湖乘凉,西湖是福州夏夜乘凉唯

一好地方,从而突出西湖对于福州的意义,从手法上来看,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福州的西湖在福州的城西,先写到福州地方的炎热,并且一年当中差不多四五个月天天如此,

因而新自外地来的人,总觉得福州这地方比别处却热得不同,而作者没到福州之前并不知道

福州还有个西湖,作者是在福州住上了半年才去看西湖的,所以从福州写到福州的西湖,符

合人们的认识过程,让行文更加自然。

文章的题目是福州的西湖,但文章却先交代福州西湖所在的福州的地域特征,然后再引出西

湖,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产生对西湖的美好期待。

10.C

11.D

12.A

13.(1)太常派晁错到伏生的住所去受学《尚书》。学成归来,就援引《尚书》上书陈说对

国家有利的治国方略。

(2)他的父亲看到了,只是他擅长治理沟渠,对挽回败局没有好处,比不上赵括的母亲能

指出赵括的弱点,来保全他的宗族。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

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

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答案第4页,共12页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诸侯强大不可制”是“患”

的宾语,“晁错”是主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D;“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尊京师''是"削地”的目的,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

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

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汉书》东汉班固撰,记载东汉的历史”说法错误,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

故选D。

12.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

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

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辅佐太子时出谋划策,因而被太子称赞为,智囊'”说法错误。强加因果,因他善于论

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

故选A。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

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遣,,,派;“所,,,住所:“便宜,,,有利;

第二句得分点:“沟渎”,名词用作动词,治理沟渠;“指”,指出,指点;“全”,保全。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

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

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

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

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答案第5页,共12页

晁错,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天

下没有人编撰《尚书》,只是听说济南伏生是先秦的博士,能编撰《尚书》,但年龄将近九十,

年老不能征召,于是下诏太常派人前去受学。太常派晁错到伏生的住所去受学《尚书》。学

成归来,就援引《尚书》上书陈说对国家有利的治国方略。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

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在孝文帝上书,论述要

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上了几十次,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

议,但觉得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

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私底下听他谈论国事,皇帝总是听从,宠

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

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妆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

宗室集合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

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

上刚即位,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为什么呢?”

晁错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

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

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造反,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

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皇帝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拜见皇上。皇上问他:

“你从军中归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

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她,(只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

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

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

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

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

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太史公说:晁错在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

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

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难道说的是晁错这种人吗!

评赞说:晁错精于替国家长远谋划,却不能看到自身的危害。他的父亲看到了,知道他长于

答案第6页,共12页

治理,对挽回败局束手无策,不如赵括的母亲指出赵括的弱点,来保全他的宗族。可悲啊,

晁错虽然不能终其天年,但世人同情他的忠诚。所以写出他的所作所为的文字附于书中。

14.B

15.①喜悦之情。所种的庄稼一天天生长,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令人感受高兴。②担忧之情。

庄稼长势很好,反而更担心风霜雨雪到来,使庄稼受到摧残,如野草般零落,心怀恐惧③对

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一喜一惧,反映了诗人经过乡居劳作的洗涤,心灵更加明澈,这是以

“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到处都是废墟”表述错误。“墟曲”是乡野,

"曲''是隐辟的地方,不能理解成废墟;“生活艰辛’’表述错误,于文无据。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两句是

说,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两句是说,经

常担心霜雪降临,庄稼凋零如同草莽。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

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

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

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

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表现了作者对

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16.湖月照我影送我至炎]溪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刻、谀、蜉蟠、渺。

17.D

18.D

19.B

【分析】

17.

答案第7页,共12页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第一空,功亏一簧: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半途而

废:指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这里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但因缺少健康知识而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不是说只差一点儿就成功了,故选“半途而

废”。

第二空,关系: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

的联系,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成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泛指原因、

条件等;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关联,牵涉。干系:指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

系。这里说的是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缺少健康知识之间有联系,但并没有牵涉到责任或

引起纠纷,故选“关系

第三空,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维持:指使继续存在下去。前者着重指

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后者指有一

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这里

以吃为例,其对象是营养均衡的生活,故选“维持”。

第四空,生龙活虎:指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一般形容个体活泼矫健,富有生气。朝气蓬勃:

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这里说的是健康中国充满生气和活力,故选“朝气蓬勃”。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能力。

划线句子语病主要有: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

免疫力的损伤”与后文”增强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是因果关系,可将“同时”

改为“从而“:二是搭配不当,"增强'’和"概率”搭配不当,把“增强”改为“增加”;三是语序不

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语序不当,不符合逻辑,应该改为“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

瘤”。再来看选项:

A.关联词是用不到,“同时”表示并列,而这里前后句是因果关系;

B.“患病、感染”语序不当,应该是“感染、患病”;

C.“增强”和“概率”搭配不当,可改为“增加……概率”。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答案第8页,共12页

A.括号后说的是“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并不是如何享受现代生活

的便利,故该项不连贯。

C.“也”表示并列关系,“更”表示递进关系,“更”比“也”更合乎文意,也更为连贯。故该项

不连贯。

D.注意括号前的“因此”,故括号内应是结论,即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以“我们”为主语才

最连贯。故该项不连贯。

故选B。

20.①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或: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②伤口是如何变黑的③如果有外伤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首先依据上一段内容可知,本空应该是回答有外伤能不能吃酱油的问题,再根据

空前一句"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和空后"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

敏感的功能“可知,本空含义应该是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因为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由此

可推测本空答案为“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或: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

第二个空:根据句后的“?”可知这是个问句,根据下文“于是伤口就变黑了”可知此句前是对

问题的解释说明,从而得出“伤口是如何变黑的“:

第三个空:根据空后“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可知此空是对有外伤的假设,

从而可得出答案“如果有外伤

21.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雪龙2”号在宇航员海开展南极考察。北京时间

20日22时30分,“雪龙2”号结束任务后停靠开普敦港。

【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首先抓住

材料的时间,再找材料的叙述对象以及事件等。要注意分析出材料的层次,这样才能回答得

准确全面。叙述对象是:“雪龙2号”。本题基本信息是:“雪龙2号”在宇航员海开展南极考

察和“雪龙2号”顺利停靠开普敦港。时间分别是: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和

北京时间20日22时30分。整合起来可以是: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雪

龙2”号在宇航员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