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_第1页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_第2页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_第3页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_第4页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结合我国的科学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首先回顾历史上科学中心的转移过程,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规律。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世界科学中心的分布状况,以及新兴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揭示科学中心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考察我国的科学发展状况,包括科研投入、科研产出、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将对比我国与其他科学中心的差距,分析我国在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和挑战。我们还将探讨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策略选择。本文将提出促进我国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二、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回顾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大致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向亚洲扩散的趋势。在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凭借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了世界的科学中心。这一时期的欧洲,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北美逐渐崛起为新的科学中心。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全球优秀的科研人才,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20世纪,美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欧洲和北美仍然保持着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但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和韩国等,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全球科研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科研合作的加强,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以期能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我国来说,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科技强国和民族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三、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趋势与特点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这种转移不仅表现为地理位置的变化,更体现在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过去,欧洲和北美长期占据全球科研的主导地位,但近年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科研实力逐渐崛起,形成了多极化的科研格局。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使得全球科研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还表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科研创新往往需要跨越多个领域。因此,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学科或领域,而是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科研创新更加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等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为科研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支持;政策支持则能够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推动科研创新的发展;而人才培养则是科研创新的关键,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我国来说,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以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压力。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全球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这种转移的趋势与特点,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四、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大背景下,我国科学发展的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我国科研投入持续增加,科研实力显著提升。政府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科研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科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也在稳步提高。这些为我国在世界科学中心的竞争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在若干重要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这些突破不仅提升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再次,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这种体系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科学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国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和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和支持,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五、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随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我国科学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转移不仅改变了全球科研力量的分布,更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科学研究的走向和发展策略。一方面,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为我国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西方国家科研重心的东移,我国科学家有机会参与到更多前沿性、基础性的研究项目中,与国际同行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科研的国际影响力,还为我国科学家培养、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也给我国科学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科研竞争的加剧,我国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还需要加强科研体制改革,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以应对全球科研环境的新变化。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为我国科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体制改革,以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全球科研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六、应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策略与建议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转移,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策略与建议,确保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科学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同时,要优化科研环境,为科研人员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我国应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协同创新的新局面。通过多学科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科技进步。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我国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通过优化人才政策,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人才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我国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国际科技界共同应对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科技水平。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速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我们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应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策略与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七、结论经过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回顾和我国科学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技政策等。历史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科学中心地位都经历了兴起、繁荣和衰退的过程,这表明科学中心的转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国科学发展的状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教育、研究投入、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科研投入国,并且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然而,与世界科学中心相比,我国在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们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的研究。我们需要加强与国际科学界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科研经验和方法。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我国在科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科学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资料:意识心理世界一直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神秘性,人们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仍然有限。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意识心理世界的神秘面纱。本文将探讨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和发展前景,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我们的祖先不断探索着周围的世界,逐渐形成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这些认知不仅包括对事物的外观、性质和关系的认识,还包括对自身意识和心理世界的理解。然而,尽管人类在意识心理世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其本质和运作方式的科学理解仍有许多未知之处。随着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对意识心理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入。神经科学从神经机制的角度研究意识,揭示了大脑如何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加工信息,产生意识和认知。认知科学则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研究意识,大脑如何对外部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心理学则从心理体验的角度研究意识,探究个体如何感知、理解和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在科学重建意识心理世界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波(EEG)等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大脑的运作机制,为理解意识心理世界提供更多的线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望构建更加精确的脑模型和认知模型,以进一步揭示意识的本质。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也将影响意识心理世界的发展。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我们对意识心理世界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深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和群体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意识体验,这将为研究意识提供更多的比较和参考。同时,随着哲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我们对意识心理世界的理解也将更加全面和深入。意识心理世界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领域。通过科学重建和发展前景的探讨,我们可以逐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科和技术能够加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来在理解意识心理世界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我们也应该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对意识心理世界的影响,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和群体。最终,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世界中,而我们的意识和心理体验则是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尽管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为我们理解意识心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但这一领域仍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推动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用科学的手段去解构和阐明意识的本质与运作机理使得人类对自身心理世界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另外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心理疾病、意识障碍等。因此无论是从哲学、科学还是实用角度来看对意识心理世界的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共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科学中心也在不断演变。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尤其是对于正在崛起的科学大国——中国。本文将深入研究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历程,并分析我国科学发展的现状、挑战及未来趋势。近年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有些研究表明,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美国的转移,再到现在以东亚为主要增长点的变化。另外,一些研究还了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新兴国家的科学发展不足等。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脉络和影响因素。结合数据收集,对各国的科研产出、科研质量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国科学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美国的转移,以及近年来向以东亚为主要增长点的转变。在科研产出和科研质量方面,美国和欧洲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亚洲国家的科研实力正在逐步提升。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国在科研投入、科研设施和科研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研创新、科研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本文通过对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和我国科学发展状况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与启示: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以促进国内科研水平的提高。我国在科研投入、科研设施和科研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加强科研创新和科研质量。具体来说,应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以及加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提高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的关键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高在国际科技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针对我国科学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还应注重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世界科学是研究科学的发展历程,重大突破,以及对现代生活影响等的一门科学。二十世纪的发端不单是一个百年期间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纪的开始,它还标志着更多的东西。在我们还没有完成政治的过渡之前,亦即从在整体上是被和平统治着的上一个世纪过渡到我们刚刚经历过的充满战争的这半个世纪之前,人们的观点早就有了真正的变化。这个变化也许首先是在科学中表露出来,但这个影响过科学之物,完全可能是独自导致了我们今天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文学和艺术之间所看到的那种显著的裂痕。牛顿物理学曾经从十七世纪末统治到十九世纪末而几乎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它所描述的宇宙是一个其中所有事物都是精确地依据规律而发生着的宇宙,是一个细致而严密地组织起来的、其中全部未来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事件的宇宙。这样一幅图景决不是实验所能作出充分证明或是充分驳斥的图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概念,是人们以之补充实验但在某些方面要比任何能用实验验证的都要更加普遍的东西。我们决计没有办法用我们的一些不完备的实验来考查这组或那组物理定律是否可以验证到最后一位小数。但是,牛顿的观点就迫使人们把物理学陈述得并且用公式表示成好像它真的是受着这类定律支配的样子。现在,这种观点在物理学中已经不居统治地位了,而对推翻这种观点出力最多的人就是德国的玻耳兹曼(Bolzmann)和美国的吉布斯(Gibbe)。这两位物理学家都是彻底地应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新观念的。他们在物理学中所大量引进的统计学,也许不算什么新事物,因为麦克斯韦(Mexwell)和别的一些人早已认为极大量粒子的世界必然地要用统计方法来处理了。但是,玻耳兹曼和吉布斯所做的是以更加彻底的方式把统计学引入物理学中来,使得统计方法不仅对于具有高度复杂的系统有效,而且对于象力场中的单个粒子这样简单的系统同样有效。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分布的科学,而这些现代科学家心目中所考虑的分布,不是和相同粒子的巨大数量有关,而是和一个物理系统由之出发的各种各样的位置和速度有关。换言之,在牛顿体系中,同样一些物理定律可以应用到从不同位置出发并具有不同动量的不同物理系统;新的统计学家则以新的眼光来对待这个问题。他们的确保留了这样一条原理:某些系统可以依其总能量而和其他系统区别开来,但他们放弃了一条假设,按照这条假设,凡总能量相同的系统都可以作出大体明确的区分,而且永远可用既定的因果定律来描述。实际上,在牛顿的工作里就已经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统计方面的保留了,虽然在牛顿活着的十八世纪里人们完全忽视了它。物理测量从来都不是精确的;我们对于一部机器或者其他动力学系统所要说明的,其实都跟初始位置和动量完全精确给定时(那是从来没有的事)我们必定预期到的事情无关,而真正涉及的都是它们大体准确给定时我们所要预期到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所知道的,不是全部的初始条件,而是关于它们的某种分布。换言之,物理学的实用部分都不能不考虑到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吉布斯的功绩就在于他首次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科学方法来考察这种偶然性。要寻求历史发展的单一线索,那是徒劳的。吉布斯的工作,虽然裁得很好,但缝得很坏,由他开头的这项活计是留给别人去完工的。他用作工作基础的直观,一般讲,是在一类继续保持其类的同一性的物理系统中,任一物理系统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最终会再现该类全部系统在任一给定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分布。换言之,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系统如果保持足够长时间的运转,那它就会遍历一切与其能量相容的位置和动量的分布的。但是,后面这个命题除了适用于简单系统外,既不真实,也不可能。但虽然如此,我们还有另外一条取得吉布斯所需的、用以支持其假说的种种成果的道路。历史上有过这样一桩巧事:正当吉布斯在纽哈文进行工作的时候,有人在巴黎也正对这条道路进行着非常彻底的勘查;然而巴黎的工作和纽哈文的工作在1920年以前未曾有成效地结合起来。我以为,对于这种结合所得到的头胎婴儿,我有助产的光荣。吉布斯不得不使用量度论和几率论作为研究工具,这两者至少已有二十五年的历史并且显然不合乎他的需要。可是,在同一时候,巴黎的玻雷耳(sorel)和勒贝格(Lebesgue)正在设计一种已被证明为切合于吉布斯思想的积分理论。玻雷耳是位数学家,已经在几率论方面成名,有极好的物理学见识。为了通向这种量度论,他做过工作,但他没有达到足以形成完整理论的阶段。这事是由他的学生勒贝格来完成的。勒贝格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的人,他既没有物理学的见识,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但虽然如此,勒贝格解决了玻雷耳留下的问题,只不过他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仅仅看作研究傅立叶(Fourier)级数和纯粹数学的其他分支的一种工具。后来当他们同时都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时,他们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争论,只在经过多次的相互非难之后,他们才一起得到了院士的荣誉。但是,玻雷耳继续坚持勒贝格和他自己的工作之作为物理工具的重要性;然而,我以为,我自己才是把勒贝格积分在1920年应用于一个特殊的物理问题即布朗运动问题上的第一个人。这桩事情出现在吉布斯逝世很久之后,而吉布斯的工作在这二十年中一直是科学上的神秘问题之一,这类问题有人研究,尽管看来是不应该去研究的。许多人都具有远远跑在他们时代前面的直观能力;在数学物理学中,这种情况尤其真实。早在吉布斯所需的几率论产生之前,他就把几率引进物理学了。但尽管有这些不足之处,我相信,我们必须把二十世纪物理学的第一次大革命归功于吉布斯,而不是归功于爱因斯坦、海森堡或是普朗克。这个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今天的物理学不再要求去探讨那种总是会发生的事情,而是去探讨将以绝对优势的几率而发生的事情了。起初,在吉布斯自己的工作中,这种偶然性的观点是叠加于牛顿的基础上的,其中,我们要来讨论其几率问题的基元都是遵从全部牛顿定律的系统。吉布斯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理论,但是,与它相容的种种置换却和牛顿所考虑的那些置换相同。从那时起,物理学中所发生的情况就是把牛顿僵硬的基础加以抛弃或改变;到现在,吉布斯的偶然性已经完全明朗地成为物理学的全部基础了。的确,这方面的讨论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而且,爱因斯坦以及从某些方面看来的德布罗意(deBroolie)还是认为严格决定论的世界要比偶然性的世界更为合意些;但是,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以防御的姿态来和年轻一代的绝对优势力量作战的。已经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这就是,在几率性的世界里,我们不再讨论和这个特定的、作为整体的真实宇宙有关的量和陈述,代之而提出的是在大量的类似的宇宙中可只找到答案的种种问题。于是,机遇,就不仅是作为物理学的数学工具,而且是作为物理学的部分经纬,被人们接受下来了。承认世界中有着一个非完全决定论的几乎是非理性的要素;这在某一方面讲来,和弗洛依德(Freud)之承认人类行为和思想中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非理性的成分,是并行不悖的。在现在这个政治混乱一如理智混乱的世界里,有一种天然趋势要把吉布斯、弗洛依德以及现代几率理论的创始者们归为一类,把他们作为一单个思潮的代表人物;然而,我不想强人接受这个观点。在吉布斯-勒贝格的思想方法和弗洛依德的直观的但略带推论的方法之间,距离太大了。然而,就他们都承认宇宙自身的结构中存在着机遇这一基本要素而言,他们是彼此相近的,也和圣·奥古斯汀的传统相近。因为,这个随机要素,这个有机的不完备性,无需过分夸张,我们就可见把它看作恶,看作圣·奥古斯汀表征作不完备性的那种消极的恶,而不是摩尼教徒的积极的、敌意的恶。吉布斯的革新就在于他不是考虑一个世界,而是考虑能够回答有关我们周围环境的为数有限的一组问题的全部世界。他的中心思想在于我们对一组世界所能给出的问题答案在范围更大的一组世界中的可见程度如何。除此以外,吉布斯还有一个学说,他认为,这个几率是随着宇宙的愈来愈者而自然地增大的。这个几率的量度叫做熵,而熵的特征趋势就是一定要增大的。吉布斯的观点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通过吉布斯的观点在发展着的科学中所引起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变化和它间接地在我们一般生活态度上所引起的变化。随着熵的增大,宇宙和宇宙中的一切闭合系统将自然地趋于变质并且丧失掉它们的特殊性,从最小的可见状态运动到最大的可见状态,从其中存在着种种特点和形式的有组织和有差异的状态运动到混沌的和单调的状态。在吉布斯的宇宙中,秩序是最小可见的,混沌是最大可见的。但当整个宇宙(如果真的有整个宇宙的话)趋于衰退时,其中就有一些局部区域,其发展方向看来是和整个宇宙的发展方向相反,同时它们内部的组织程度有着暂时的和有限的增加趋势。生命就在这些局部区域的几个地方找到了它的寄居地。控制论这门新兴科学就是从这个观点为核心而开始其发展的。内容全为译文,主要译自《科学》、《自然》、《科学美国人》、《新科学家》等。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科学发展具备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等;要有促使本国人才迅速成长的教育制度和吸引他国人才最优的科研环境;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第四,要制定独创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鼓励原始创新的科技政策,大力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按照世界科学中心的确定标准与一般规律,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世界科学中心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转移。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高潮,终结了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不仅产生了像但丁、达·芬奇这样的伟大诗人和艺术家,还出现了一批以伽利略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星空信使》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著和科学发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近代科学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17世纪初,在弗兰西斯·培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成立皇家学会,研究自然科学。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诞生了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进化论等一批科学理论。特别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宣告了牛顿力学的诞生,这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第一件震撼世界的事件,也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科学上的成就成为了技术革命的先导,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蒸汽机技术和纺织机械技术的完美结合,引起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