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方案及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及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与管理制度详解_第1页
软件开发方案及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及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与管理制度详解_第2页
软件开发方案及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及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与管理制度详解_第3页
软件开发方案及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及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与管理制度详解_第4页
软件开发方案及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及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与管理制度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3页,共73页软件开发的完整步骤目录1问题定义 41.1用户调查 41.2编写《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42可行性研究 42.1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 42.2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42.3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52.4重新定义问题 52.5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 52.6推荐可行方案 52.7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52.8提交审查 53需求分析 63.1制定需求分析计划 63.2需求获取 63.3分析和综合 63.4协商与沟通 63.5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63.6需求验证 73.7修改完善开发计划 73.8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 74概要设计 74.1制定规范 74.2设想供选择的方案 74.3推荐最佳方案 84.4功能分解 84.5软件结构设计 84.6数据设计 84.7制定测试计划 84.8编写《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 84.9其他文档编写 84.10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 95详细设计 95.1数据结构设计 95.2物理设计 95.3算法设计 95.4界面设计 95.5其他设计 105.6编写《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105.7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 106编码 106.1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 106.2制定编码规范 106.3建立数据库系统 106.4程序编码 117测试 117.1测试用例设计 117.2单元测试 117.3集成测试 117.4系统测试 117.5编写《测试分析报告》 12

1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指在项目初期,从客户或用户处获取需求,弄清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根本所在,以及项目所需的经费和资源的文档,最终使开发人员与客户就所构建的系统的范围达成一致意见1.1用户调查对用户进行访谈,调查,初步了解项目范围,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项目经费的重要信息。1.2编写《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将本阶段的结果写成相应的文档,即《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2可行性研究软件可行性分析最根本的任务是用最少的代价,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释,分析员应该建议停止这项开发工程,以避免时间、资源、人力和金钱的浪费;如果问题值得解,分析员应该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且为工程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2.1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分析员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关的材料,对项目的规模和目标进行定和确认,清晰地描述项目的一切限制和约束,确保分析员正在解决的问题确实是要解决的问题。2.2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收集,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和使用手册,实地考察现有系统,在考察的基础上,访问有关人员,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功能。2.3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根据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研究,逐步明确了新系统的功能,处理流程以及所受约束,然后使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概括的描述高层的数据处理和流动。2.4重新定义问题将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与项目的问题及目标进行比较,重新复查问题定义,工程规模和目标。2.5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分析员建立了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并进行复查后,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高层逻辑模型的不同方案,即导出若干较高层次的物理解法。根据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去掉行不通的解法,得到可行的解法。2.6推荐可行方案根据之前可行性研究的结构,应该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去开发。若值得开发,那么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并且说明该方案可行的原因和理由。草拟开发计划初步确定工程进度表,开发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对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2.7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将该阶段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结果写成相应的文档,即《可行性研究报告》2.8提交审查用户和使用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仔细审查,从而决定该项目是否进行开发,是否接受可行的实现方案。3需求分析需求分析要求开发人员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化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阶段中的最后一步,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3.1制定需求分析计划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这个阶段可能会耗费相当的时间,人力以及物力。若有明确的计划进行指导,将使得需求分析工作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3.2需求获取需求获取是一个对准备建立的系统和正在使用的系统进行信息收集并从这些信息中提取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的过程。可以通过用户面谈,实地考察,用例,需求专题讨论会等方式发现,获取需求。3.3分析和综合分析人员根据导出的需求,进行移植的分析检查,在分析,综合中逐步细化软件功能,划分成各个子功能,找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根据分析与综合的结果,细化可行性研究阶段形成的高层逻辑模型,包括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E-R图,状态转换图等,以图文的形式建立起性系统的逻辑模型。3.4协商与沟通在有多个项目相关人员(信息持有者)参与的地方,需求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在这个阶段需要对需求的优先权进行排序并通过协商发现并解决这些冲突。3.5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把双发共同的理解与分析的结果用规范的方式描述出来,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并向下一阶段提交,作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基础。3.6需求验证为保障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开发成,一旦对系统提出一组要求之后,必须严格验证这些需求的正确性,一般从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有效性四个方面进行验证。在这个阶段,系统客户和系统开发人员必须详细地阅读需求文档并检查其中的错误,一旦检查出任何问题必须记录下来,接着客户就需要和开发人员协商如何解决问题。3.7修改完善开发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对待开发的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能更准确的估计开发成本,进度以及资源要求,因此,对原计划要进行适当修正。3.8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用户和使用部门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仔细的审查,通过后该文档将作文今后工作的基础。4概要设计概要设计也成为总体设计,在这个极端需要确定软件的总体结构,也就是软件应该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软件系统主要的数据结构,同时还要制定测试计划,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4.1制定规范尽管每个开发组织都有概要设计规范,但是不同的应有有些特殊性,所以应该针对具体的软件特点,制定出合适的规范。包括设计文档的编制标准,编码的信息形式,与硬件、操作系统的接口规约,命名规则等。4.2设想供选择的方案在概要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各种可能的实现方案,并且力求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此时设计人员有充分的自由比较不同的实现方案,一旦选出了最佳方案,将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性价比。4.3推荐最佳方案综合分析对比各种合理方案的利弊,推荐一个最佳方案,并为最佳方案制定详细的实现计划。用户和有关技术专家应该认真审查,若符合需求并且完全能够实现,则提请负责人审批。方案被接受后者进入下一阶段。4.4功能分解为确定软件结构,首先需要从现实角度把复杂的功能进一步分解。分析员结合算法描述仔细分析数据流图中的每个处理,将复杂的功能分解成一系列比较简单的功能。经过分解细化之后,通常一个模块只完成一个适当的功能,每个模块对于大多数程序员都是易于理解的。4.5软件结构设计设计软件模块的结构就是要把软件模块组成良好的层次系统,描述各模块之间的关系。顶层模块调用它下层模块,每个下层模块再调用更下层的模块,最下层的模块完成最具体的功能,这样自顶向下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4.6数据设计数据设计包括数据结构设计,文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阶段获得的数据要求,确定实现系统所必须的数据,数据之前的关系,存储数据的实体。4.7制定测试计划为了保证软件的可测试性,软件在一开始就要考虑软件的测试问题,但是这个阶段的测试计划应该是针对软件结构的测试和系统测试。4.8编写《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将本阶段的成果编制为相应的文档,即《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4.9其他文档编写需要提交审查的文档还包括用户手册,测试计划,实现计划等,还需要对这些文档进行编写。4.10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最后应该对总体设计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在技术审查通过之后再由客户从管理角度进行复审。5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的根本目的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吧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5.1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指的是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阶段确定的概念性的数据进行确切的定义。5.2物理设计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即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物理结构主要是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储方法,这些都依赖于具体使用的数据库系统。5.3算法设计在总体设计的结构完成之后,结构各个环节的实现是多解的。这就需要用系统设计与分析的技术来描述。可以使用某些图形、表格、语言等工具将每个模块处理过程的详细算法表示出来。5.4界面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现在显得比较重要,可以采用字符用户界面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和多媒体人机界面设计。这就要结合具体的系统来处理。5.5其他设计根据软件系统的类型,可能还要进行其他设计,例如:代码设计,输入/输出格式设计,人机对话设计,网络设计等。5.6编写《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将本阶段的成果编制为相应的文档,即《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5.7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最后应该对详细设计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所有处理过程的算法和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等都要进行评审。6编码编码即把软件设计的结果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作为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阶段,编码是对设计的进一步具体化,因此,程序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软件设计的质量。但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以及编码风格也对程序的可靠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产生深远的影响。6.1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编程语言在软件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选择一门适合的编程语言十分重要。通常从应用领域,算法与计算复杂性,数据结构的复杂性,效率等几个方面考虑某一语言是否可选作编码语言。6.2制定编码规范良好的代码风格和编码规范可以降低程序出错的几率,提高程序的易读性和质量,利于构造大软件所必须的团队开发,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程序的维护成本。6.3建立数据库系统根据之前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以及数据库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结构。6.4程序编码使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将详细设计中的过程性描述翻译成用该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源代码)。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最后应该对编码的生成的源程序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确保程序运行结果正确有效,满足要求。7测试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即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7.1测试用例设计是以发现错误为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输入数据+期望结构}。测试用例将用于之后的测试。7.2单元测试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其目的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验证它们是否符合模块功能说明的需求。单元测试需要从程序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平行地独立进行单元测试。7.3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组装软件的系统技术,即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系统,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测试,其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确认测试确定所开发的软件是否符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7.4系统测试把新开发的软件安装到系统中,检查它能否与系统的其余部分协调运行。7.5编写《测试分析报告》将本阶段的成果编制为相应的文档,即《测试分析报告》。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总则为规范自有软件研发以及外包软件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公司软件研发与管理,分公司参照执行。本制度中软件开发指新系统开发和现有系统重大改造。本制度中自行开发是指主要依赖公司自身的管理、业务和技术力量进行系统设计、软件开发、集成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一般仅向外购置有关的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平台;合作开发是公司与专业IT公司(合作商)共同协作完成IT应用的项目实施和技术支持工作,一般形式是公司负责提供业务框架,合作商提供技术框架,双方组成开发团队进行项目实施,IT系统的日常支持由研发部和合作商共同承担,研发负责内部支持,合作商负责外部支持;外包开发是指将IT应用项目的设计、开发、集成、培训等任务承包给某家专业公司(可以是专业的IT公司或咨询公司等),由该公司(承包商)负责应用项目的实施。软件开发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项目管理涉及立项管理、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合作开发管理和结项管理。软件工程涉及需求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接受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除特别指定,本制度中项目组包括业务组(营销部、运维部)、IT组(研发部和合作开发商)。第二节立项管理提出开发需求的营销部、运维部等业务部门参与公司层面立项,研发部进行立项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共同编写《立项分析报告》(附件一),开展前期筹备工作。《立项分析报告》应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应用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将《立项分析报告》上交公司进行立项审批,以保证系统项目与公司整体策略相一致。《立项分析报告》得到批准后,成立项目组(如果是外包开发,则成立外包商项目组;如果是合作开发,则与外包商共同成立合作开发项目组,以下统称“项目组”),项目组应包括业务组(由公司相关业务部门组成)和IT组(自行开发为研发部;外包开发为外包商成员;合作开发为研发部和外包商成员)。公司委派一名员工负责监督项目的进度,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开发能及时完成并能满足业务需要。项目组人员的选择应满足项目对业务及技术要求,项目组人员应有足够的业务和IT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胜任项目各方面的工作。第三节需求分析立项后业务组对用户需求进行汇总整理,出具《业务需求说明书》(附件二),并确保《业务需求说明书》中包含了所有的业务需求。《业务需求说明书》经系统使用单位(用户)确认,作为业务需求基线。IT组在获得《业务需求说明书》后,提出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并对系统进行定义,出具《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附件三)。《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需详细列出业务对系统的要求(界面、输入、输出、管理功能、安全需求、运作模式、关键指标等)。《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需要由业务组提交给用户相关业务流程负责人确认。当业务需求发生变更时,业务组应提交《需求变更申请》(附件四),IT组组长审批后交给业务组与用户确认方可实施。项目组应对需求变更影响到的文档及时更新。第四节项目计划和监控软件开发采用项目形式进行管理。项目经理(监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需求分析过程中,项目经理(监理)组织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附件五),包括具体任务描述和项目进度表等。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业务组组长和IT组组长需配合项目经理(监理)制定阶段性项目计划。业务组组长和IT组组长需配合项目经理(监理)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项目计划需要变更时,项目经理(监理)填写《项目计划变更说明》(附件六),并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审批后,交给业务组组长和IT组组长执行。第五节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应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要遵循完备性、一致性、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原则。在系统设计阶段中,用户应充分参与,确保系统设计能满足系统需求。项目组进行详细设计,出具《设计说明书》(附件七)和《单元测试用例》(附件八)。《设计说明书》中需要定义系统输入输出说明和接口设计说明。公司主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概要设计进行评审,出具《设计评审报告》(附件九)。业务组组长和IT组组长应参加此评审并对评审意见签字确认。设计评审均以《业务需求说明书》和《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确保系统设计满足全部需求。对已确认通过的系统设计进行修改需获得管理部门、业务组组长和IT组组长的审批后方可进行。对系统设计的修改的文档须由文档管理人员进行归档管理。第六节系统实现项目组根据《设计说明书》制定系统实现计划,并提交项目经理(监理)对计划可行性进行审批。系统实现包括程序编码、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项目组保证开发、测试和访问环境独立,为各环境建立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并明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分工。对开发环境、测试环境与访问环境在物理或逻辑方面应该做到隔离;如果环境的分隔是通过逻辑形式实现的,应定期检查网络设置。项目组对已授权访问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并对该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项目组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测试人员签字确认测试结果。第七节系统测试和用户测试项目组制定《系统/用户测试计划》(附件十),并提交项目经理(监理)对计划可行性进行审批。《系统/用户测试计划》必须定义测试标准,并明确各种测试的测试步骤和需要的系统设置要求。项目组向数据拥有部门申请获取测试用业务数据的使用权,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相关项目人员才能访问及使用。项目组负责测试数据准备,测试用数据要足够模拟使用环境中的实际数据。对已评定为敏感信息的数据进行敏感性处理和保护。IT组或合作开发商建立测试环境进行系统测试。在系统测试中对新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进行充分测试。出具《系统测试报告》(附件十一),测试人员签字确认测试结果。系统测试通过后,IT组配合业务组建立用户测试环境,业务组根据用户测试用例进行用户测试,出具《用户测试报告》(附件十一),业务组组长和IT组组长应在用户测试报告中签字确认。项目组完成系统帮助文档(其中包括《用户操作手册》和《安装维护手册》)。凡涉及应用系统的变更,应对系统帮助文档及时更新。第八节试运行系统主要使用部门根据项目规模及影响决定试运行策略。项目组制定《试运行计划》(附件十二),并制定试运行验收指标,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试运行计划》中应包含问题应对机制,明确问题沟通渠道和职责分工。项目组联合试运行单位进行相关系统部署工作,准备培训资料,对相关用户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用户培训的完成度应为实施后评估的指标之一。项目组根据《试运行计划》进行系统转换和数据迁移。系统转换前,检查系统环境,确保运行环境能满足新应用系统的需要。系统转换时必须详细记录原系统中的重要参数、设置等系统信息,并填写试运行报告相关内容。系统参数、设置的转换工作作为系统上线的验收的评估指标之一。数据迁移前,应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附件十三),《数据迁移计划》中应包含迁移方案、测试方案、数据定义,新旧数据对照表、迁移时间、回退计划等信息。数据迁移计划需经项目经理(监理)和主管领导签字审批。数据迁移后,项目组对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作出检查,出具《数据迁移报告》(附件十四),其中包括数据来源、转换前状态、转换后状态,数据迁移负责人、对完整性检查情况、对准确性检查情况等内容。各相关部门验收转换结果后在该报告上签字确认。系统转换和数据迁移由试运行单位业务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共同监督并进行验收。系统转换和数据迁移验收通过后,正式启动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试运行单位办公室把系统运行情况(系统资源使用,反应速度等)记录到试运行报告中。必要时,项目组应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对应用系统进行优化。试运行达到试运行计划规定的终止条件时,项目组编写《试运行报告》(附件十五)。此报告应由项目组和试运行单位签字确认,并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审阅。公司主管领导审阅试运行结果,决定试运行结束或延期。第九节系统验收系统主要用户单位及公司项目组联合组成独立系统验收小组,也可授权原项目组作为验收小组。验收小组从功能需求及技术需求层面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估。验收小组应根据验收情况整理形成《系统验收报告》(附件十六)提交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和公司审阅。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和研发部负责人根据系统测试、试运行情况签署验收意见。第十节系统上线系统上线应遵循稳妥、可控、安全的原则。通常情况下,系统上线包含数据迁移工作。项目组制定《系统上线计划》(附件十七),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在上线计划得到批准后才能开始部署上线工作。《系统上线计划》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1、部署方式和资源分配(包括人力资源及服务器资源);2、上线工作时间表;3、上线操作步骤以及问题处理步骤;4、项目阶段性里程碑和成果汇报(项目执行状态的审阅、进度安排等);5、数据迁移的需求和实施计划;6、完整可行的应急预案和“回退”计划;7、用户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手册、培训考核等);8、总公司下发的系统标准参数配置。上线单位在上线初期需加强日常运行状态监控,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对重大问题应启动紧急预案。在完成上线后要填写《系统验收评估报告》(附件十八),上报总公司项目组汇总整理。《系统验收评估报告》内容包括:数据准确性、系统性能及稳定性、接口问题、权限问题、业务操作影响度、问题处理情况、备份、批处理等。上线单位管理层要对《系统验收评估报告》进行审批签字。公司主管领导批准结项后,业务组和IT组将整理的文档提交各自部门统一管理。第十一节合作开发管理合作开发商的选择应遵循公司相关规定,合作商资质认定参见第三方管理制度。合作开发商必须遵循公司《软件开发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同合作开发商明确规定项目变更的范围和处理方式,重点关注需求和设计变更。项目经理负责监控合作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及软件开发活动。合作开发商应按计划定期向项目经理报告进展状态,并提交阶段性成果文档。发生重大问题时,合作开发商需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IT组组长派专人监控合作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过程。项目组同合作开发商商定验收的标准和方法。以上各要求需要在开发合同中明确。第十二节外包开发管理立项申请得到公司主管领导的审批后,选定开发商,签订外包开发合同。项目经理负责监控外包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及软件开发活动。外包开发商应按计划定期向项目经理报告进展状态,并提交阶段性成果文档。发生重大问题时,外包开发商需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监控外包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过程。项目组同外包开发商商定验收的标准和方法。以上各要求需要在开发合同中明确。第十三节角色与职责表主要角色及其职责如下表所示。企业在应用时,可以将各个角色映射到企业原有的岗位上,也可以依据角色建立新的岗位。一个人可以被赋予多个角色,视具体情况而定。常设角色职责简述机构过程改进角色软件工程过程组(SEPG)(1)制定适合于本机构的过程规范。(2)在机构范围内推广该规范(如培训、考核),评估机构过程能力等。质量保证小组(QAG)(1)监督规范的实施,确保所有项目以及相关部门准照规范开展工作。(2)分析并解决机构内存在的共性质量问题,协组SEPG完善规范。项目管理过程角色机构领导(1)是机构内所有项目的主管,对立项管理和结项管理有最终决策权。(2)监督项目经理的工作,审批项目经理的各种申请。项目经理(1)向机构领导汇报工作。(2)是项目规划、项目监控、风险管理和需求管理过程域的负责人。(3)监督项目成员的工作,审批项目成员的各种申请。项目研发过程角色需求分析员调查、分析并定义需求,撰写相应的需求文档,尽最大努力使需求文档能够正确无误地反映用户的真实意愿。系统设计师根据需求文档设计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用户界面、数据库、模块等,并撰写相应的设计文档。程序员(1)根据系统设计文档,编写软件系统的代码。(2)随时测试和检查自己的代码,及时消除代码中的缺陷。测试员从事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主要工作包括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和撰写测试报告。机构支撑过程角色配置管理员(1)为项目制定《配置管理计划》。(2)创建并维护配置库,如分配权限、清除垃圾文件、备份配置库等。质量保证员(即QAG成员)(1)为项目制定《质量保证计划》。(2)周期性的开展“过程与产品质量检查”。(3)跟踪质量问题,给出质量改进措施。外包管理员(1)挑选最合适的承包商,签订外包开发合同。(2)监控外包开发过程,验收外包开发成果。采购管理员(1)挑选最合适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2)验收采购物品。培训管理员制定机构(或项目)的《培训计划》,监督该计划的实施,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客户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与产品相关的服务(如技术咨询),快速响应客户的要求,给客户一个满意的解答。产品维护人员(1)纠错性维护: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技术故障和消除产品中的缺陷。(2)完善性维护: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改善产品功能与质量。临时角色职责说明立项建议小组(1)开展立项调查、产品构思和可行性分析,撰写相应文档。(2)申请立项,并在立项评审会议上答辩。立项评审委员会由机构领导、各级经理、市场人员、技术专家、财务人员等组成,委员会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投票决定是否同意立项。结项评审委员会对项目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清算,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等。结项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与立项评审委员会的类似。技术评审委员会对工作成果进行正式技术评审,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该委员会由项目内外的技术专家组成。配置控制委员会对配置管理各项活动拥有决策权(例如审批计划,审批变更请求等)。第十四节附则本制度由公司研发部负责解释和修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立项分析报告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当前版本:作者:完成日期: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项目介绍项目目的提示: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本项目“是什么”,“实现什么目的”。描述简练且清晰。项目背景提示:阐述项目背景,重点说明“为什么”会产生本项目。(1)公司的短期、长期发展战略;(2)业务需求及发展趋势;(3)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4)特殊的业务需求等。项目范围提示:根据对现有需求的了解来确定项目基本范围,说明本系统“应当包含的内容”和“不包含的内容”。项目计划项目团队提示:说明项目团队的角色、知识技能要求、建议人选、人数、工作时间,如下表所示。角色知识技能要求建议人选、人数工作时间项目经理需求开发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编程人员测试人员质量保证人员配置管理人员服务与维护人员……成本估计内容成本(人民币)备注人力资源软硬件资源差旅费会议费接待费…项目时限:根据用户要求和公司研发能力设定计划研发完成时间总结提示:给出清晰的建议结论,便于上级领导决策。

业务需求说明书(业务组编制)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当前版本:作者:完成日期: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1概述1.1业务调研人员名单【可选】序号职能部门姓名主管联系电话备注1.2业务范围此处描写总体业务的概要分类。1.3业务目标从高层或商务利益的角度提出本业务系统的期望目标,以及评价标准。1.4相关文档说明:列出本文档的所有参考文献(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包括现有规范、标准、批文、引用到的文件、资料等。1.5业务词汇表说明:列出本文档的所引用的专属领域词汇、术语等,以便于业务需求的提供者和接收者是建立在一致的业务理解基础之上的。2组织结构及业务2.1业务相关组织结构、人员组织结构说明:如果客户岗位设置复杂可分别设置,业务组织结构和人员组织结构2.2组织机构描述2.3角色职责说明:将业务涉及的具体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和抽象,描述该抽象角色的操作职责。2.4管理综述【可选】说明:主要描述该业务的管理特点和管理模式。例如:2.5现有业务流程清单【可选】说明:现有业务流程需要考虑,很多新的业务是在已有业务流程基础上进行重组的。流程编号流程名称责任部门辅助部门3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描述说明:针对每一项具体的目标业务,描述具体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业务的具体描述。3.1具体业务流程(系统名称+编号)对于具体业务流程的命名有规范,对具体流程进行编号,便于形成需求矩阵,同时形成需求的管理和跟踪。3.1.1业务流程3.1.2业务描述说明:描述具体的业务流程。3.1.3相关业务对象说明:业务对象: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单据、报表等。业务对象使用部门对应电子档案编号3.1.4业务规则及关键算法说明:描述业务环节关键算法体系。4假定和约束说明:列出进行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例如开发期限等。4.1运行环境约束4.2设计约束【可选】说明:开发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软件语言、软件进程需求、主要开发工具、核心技术、第三方产品等。4.3产品应当遵循的标准或规范【可选】说明:阐述本产品应当遵循什么标准、规范或业务规则,违反标准、规范或业务规则的产品通常不太可能被接受。5其他5.1目前核心问题和困难5.2业务对项目实施的需求和期望【可选】5.3其他未尽事宜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IT组编制)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当前版本:作者:完成日期: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1引言1.1目的例如:规定系统的边界和目标,描述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1.2读者对象及阅读建议说明:指明本文档面向的读者群,及相应的阅读意见。1.3文档范围【可选】说明:对本文的范围做阐述,本文档改动时,受到影响的范围,例如,本文引用到的用例模型,系统原型,系统测试用例等文档。1.4参考文档说明:列出本文档的所有参考文献(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包括计划任务书、合同、批文、引用到的文件、资料及软件开发标准等。1.5术语与缩写解释说明: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并给予解释,以便于所有读者达成共识。2综合描述2.1系统背景【可选】说明:介绍系统的预期效果、历史原因。2.2问题说明【可选】提供一段说明,总结此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格式:问题是[对问题进行说明]影响[问题影响的干系人]问题的后果[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成功的解决方案[应列出成功解决方案的一些主要优点]2.3系统范围说明:阐述本项目“适用的业务领域”和“不适用的业务领域”,本产品“应当包含的内容”和“不包含的内容”。说清楚系统范围的好处是:(1)有助于判断什么是需求,什么不是需求;(2)可以将开发精力集中在产品范围之内;(3)有助于控制需求的变更。完整而准确的定义本产品的干系人;明确本产品所影响到的部门和业务;用图表或者文字描述产品的范围,概要的定义产品的功能。2.4干系人与用户说明【可选】2.4.1用户环境【可选】详细说明目标用户的工作环境。以下是几项建议:该任务由多少人来完成?是否总在变化?一个任务周期需要多长时间?执行每项活动要用多长时间?是否总在变化?是否有特殊的环境约束:移动、户外、乘机旅行等?目前使用的是哪些系统平台?以后会使用哪些平台?还在使用哪些应用程序?您的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和这些应用程序集成?在此处可以从业务模型中摘录一些内容来概述所涉及的任务和角色等等。2.4.2干系人简档【可选】通过在下表中填写各干系人的相关信息来说明系统中的各个干系人,详尽的简档应包括各种干系人在以下方面的信息:代表[谁是此产品的干系人代表?(如在他处已作记录,则此处为可选。)此处只需填写姓名。]说明[对干系人类型的简要说明。]类型[介绍干系人的技能特长、技术背景和熟练程度(即权威用户、业务用户、专家用户、初级用户等)]职责[列出干系人对所开发的系统负有的关键职责,即他们作为干系人的利益。]使用频率[该干系人使用系统的频率]意见/问题[在此处列出会阻碍成功的问题以及任何其他相关信息。]2.4.3关键的干系人/用户需要列出干系人认为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于列出的每个问题,需澄清以下要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 目前如何解决该问题?• 干系人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务必要了解干系人或用户对解决各个问题的相对重视程度。分级和累积投票方法表明,必须解决的问题与干系人或用户希望解决的问题大有不同。2.5目标业务模型【可选】说明:新系统业务模型描述,如有相应业务模型材料了,可作为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输入参考资料。2.6功能摘要总结该产品将提供的主要优点和特性,而不必涉及每个功能的细节。对功能加以组织,使客户或初次阅读该文档的其他人能够理解此功能列表。2.7功能清单及重要程度说明说明:功能名称、功能描述、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以ABC三类来表示:A:核心功能;B:辅助功能;C:外围功能;级别,按照继承关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编号级别重要程度功能名称功能描述备注2.8功能与业务对照关系表说明:业务组为主编写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提交至信息技术组后,由信息技术组建立目标系统业务模型并与业务组进行确认(本操作可选,也可由信息技术组与开发商合作建立),目标业务模型作为系统需求的输入,由信息技术组与开发商合作撰写和评审《系统需求规格书明书》。业务需求目标系统业务活动(可选)功能名称2.9假定和约束说明:列出进行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例如:开发语言、开发期限等。格式限制说明:本项将指定由现有的标准或规则派生的要求。例如:报表格式;数据命名;财务处理;审计追踪,等等。硬件限制说明:本项包括在各种硬件约束下运行的软件要求,例如,应该包括:硬件配置的特点(接口数,指令系统等);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容量。2.9.1运行环境约束说明:硬件设备、支持软件、接口、控制等方面的约束名称详细要求2.9.2设计约束【可选】说明:开发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软件语言、软件进程需求、主要开发工具、核心技术、第三方产品等。2.9.3产品应当遵循的标准或规范说明:阐述本产品应当遵循什么标准、规范或业务规则,违反标准、规范或业务规则的产品通常不太可能被接受。3具体需求3.1功能需求3.1.1具体功能3.1.1.1内容说明:对于每一类功能或者有时对于每一个功能,需要具体描述其输入、加工和输出的需求。3.2非功能需求3.2.1外部接口3.2.1.1用户接口说明:提供用户使用软件产品时的接口需求。例如,如果系统的用户通过显示终端进行操作,就必须指定如下要求:a 对屏幕格式的要求说明:对界面上的各对象、类型、宽度、取值范围、数据来源、能否为空等属性进行描述。b 报表或菜单的页面打印格式和内容c 输入输出的需求说明: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度等。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及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d 程序功能键的可用性说明:快捷键定义等。3.2.1.2硬件接口【可选】说明:要指出软件产品和系统硬部件之间每一个接口的逻辑特点。还可能包括如下事宜:支撑什么样的设备,如何支撑这些设备,有何约定。3.2.1.3软件接口【可选】说明:在此要指定需使用的其他软件产品(例如,数据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数学软件包),以及同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对每一个所需的软件产品,要提供如下内容:名字、助记符、规格说明号、版本号、来源。对于每一个接口,这部分应说明与软件产品相关的接口软件的目的,并根据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定义接口,但不必详细描述任何已有完整文件的接口,只要引用定义该接口的文件即可。【接口定义】下表是对一些接口的具体描述:接口名称接口描述填写接口完成的任务接口类型填写是输入接口(inbound)还是输出接口(outbound)源系统填写接口输入方系统或部件目标系统填写接口输出方系统或部件厂商提供/客户化开发文件类型填写文件类型;若通过数据库表来交互,请指明数据库及表名文件数量峰值数据量频度填写数据处理的频度复杂度批处理/人工填写接口数据的驱动模式是人工(manual)还是自动(automatic),还是都支持接口类型填写是实时接口还是批量接口等【其他系统详细信息】说明:列出所有与接口交互的外围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输入、输出系统等系统填写与接口交互的系统名称系统类型填写是接口的数据源系统(source)还是目标系统(object)数据库填写交互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及版本软件填写交互系统的软件名称架构类型交互系统的架构类型是B/S还是C/S。位置填写该软件在交互软件体系中所出的位置技术支持填写交互系统的开发商和支持商功能支持填写具体的支持商或技术团队数据归属【接口隶属系统的详细信息[可选]】系统填写接口隶属系统的名称模块隶属于具体的模块名称数据库隶属系统的数据库及版本负责人控制报告【接口配置】(1)接口基础信息配置说明:接口基础信息的配置项目,描述配置的方式。(2)接口运行参数配置说明:接口运行参数的配置方式和步骤。【其他配置[可选]】说明:外围系统或相关模块的配置。3.2.1.4通信接口【可选】说明:指定各种通信接口。例如,局部网络的协议等等。3.2.2其他非功能性需求说明:下表中的各种需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进行描述,在表的后面是各种需求的详细解释。名称详细要求静态数值需求动态数值需求精度时间特性要求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兼容性…3.2.2.1静态数值需求说明:支持的终端数;支持并行操作的用户数。3.2.2.2动态数值需求说明:欲处理的事务和任务的数量,以及在正常情况下和峰值工作条件下一定时间周期中处理的数据总量。3.2.2.3精度说明:对该软件的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3.2.2.4时间特性要求说明:对于该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对:a.响应时间;b.更新处理时间;c.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d.解题时间等要求。3.2.2.5数据管理要求【可选】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做出估算。3.2.2.6可用性指出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要高效地执行特定操作所需的培训时间,指出典型任务的可评测任务次数或根据用户已知或喜欢的其他系统确定新系统的可用性需求性能3.2.2.7可靠性指出可用时间百分比(xx.xx%)、使用小时数、维护访问权、降级模式操作等。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可以暂停运行的时间。指出系统输出要求具备的精密度(分辨率)和精确度(按照某一已知的标准)。3.2.3文档需求说明:主要是在线用户手册与帮助系统,也包括其他的文档3.2.4第三方产品【可选】说明:使用到的第三方产品相关的使用许可、使用限制、接口标准。3.3数据字典说明:把相关的数据抽取出来统一维护,在其他章节如有类似信息描述,则关联到数据字典的相关部分并加辅助说明,如:引用到的字段等。4补充资料【可选】4.1待确定的问题列表【可选】需求标题1调查方式调查人调查对象时间、地点需求信息记录

需求变更申请记录号:项目:类型: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变更申请人:申请部门:申请日期:变更内容变更的内容及其理由说明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理由,如果变更为业务组提出,则业务组填写;如果变更为为信息技术组提出,则信息技术组填写;变更的系统及版本说明变更所涉及的工作产品及其当前版本,如果变更为业务组提出,则业务组填写;如果变更为为信息技术组提出,则信息技术组填写;对业务及其接口的影响分析需求变更引起的业务变更、业务接口的变更,业务组填写业务负责人意见:同意不同意签字:日期:

变更结果变更分析对相关的资源影响分析需求变更对人员、开发设备和目标设备的影响,仅信息技术组填写风险分析分析需求变更的风险,仅信息技术组填写对其他系统或接口的影响分析需求变更引起的系统变更、其他系统或接口的变更,仅信息技术组填写对开发工作量、进度和成本影响估计需求变更对开发工作量和进度的影响,需说明本次变更工作量/成本是否超过本项目总开发工作量/总成本的1%?仅信息技术组填写研发部审批意见研发部负责人意见:同意不同意指定验证人员:签字:日期:处经理意见:同意不同意汇报上级签字:日期:上级经理意见:同意不同意签字:日期:变更结果变更的系统及版本说明变更后的工作产品签字:日期:变更验证验证变更结果完整性是否正确性是否附加变更是否版本和名称是否验证人意见: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签字:日期:

项目计划书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当前版本:作者:完成日期: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1文档介绍1.1文档目的1.2文档范围1.3参考文献提示:列出本文档的所有参考文献(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格式如下:[标识符]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或归属单位),日期例如:[AAA]作者,《立项建议书》,机构名称,日期1.5术语与缩写解释缩写、术语解释2项目介绍2.1项目范围提示:(1)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本项目“是什么”,“说明用途”。(2)说明本项目“应当包含的内容”和“不包含的内容”。2.2项目目标提示:给出“清晰的”、“可实现”、“可验证”的目标。2.3客户与最终用户介绍提示:请说明本项目的客户、用户及其相关责任人是谁,描述最终用户的特征。2.4约束提示:(1)请说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标准或规范(2)请说明相关项目可能对本项目造成的影响。(3)说明一些假设和依赖。3项目过程定义3.1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提示:简要描述、绘制本项目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3.2项目规范提示:描述项目需遵循的规范,例如:编码规范。此处可以表现为编码规范的链接。3.3方法与工具提示:说明在过程中将采用的方法与工具。例如采用RationalRose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采用VisualSourceSafe进行配置管理,采用MicrosoftOffice制作文档。方法与工具用途VisualSourceSafe配置管理…4里程碑计划序号里程碑名称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工作成果备注5资源计划5.1人力资源计划提示:制定本项目的角色职责表,并为已知的项目成员分配角色(一个人可以兼多个角色)。角色职责人员姓名工作说明高层领导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测试员…5.2软硬件资源计划提示:分析项目开发、测试、运行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和关键计算机资源(会影响软件产品的性能的CPU、内存、带宽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级别(分为“关键”、“普通”两种)详细配置获取方式(如“已经存在”、“可以借用”或“需要购买”等)与获取时间使用说明(如“谁”在“什么”时候使用)软硬件资源名称级别详细配置获取方式与时间使用说明关键关键普通…6文档交付列表序号交付文档名称交付日期备注7风险管理计划提示:以下是各个列标题的解释。约定在项目中的风险管理方案,例如:风险识别频度、风险跟踪频度等。风险级别: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风险系数风险描述:缓解方案或者应急计划。风险编号风险级别风险描述缓解方案应急计划严重性(1-5)可能性(%)风险系数(严重性*可能性)8沟通计划甲方代表乙方代表沟通方式沟通频率/时间期望结果9附件项目进度计划进度表提示:制定项目开发的进度表(建议给出项目里程碑计划)。例如:编号里程碑名称预计结束时间备注需求调研完成项目计划完成需求分析完成概要设计完成详细设计完成实现完成集成测试完成系统测试完成用户验收测试完成试运行结束项目验收

项目计划变更说明项目名称申请日期项目计划变更申请申请变更的《项目计划》输入名称,版本,完成日期等信息变更的内容及其理由评估计划变更将对项目造成的影响项目负责人签字变更申请的审批意见处经理审批审批意见:签字,日期研发部负责人审批审批意见:签字,日期业务部门意见审批意见:签字,日期更改项目计划变更后的《项目计划》输入名称,版本,完成日期等信息项目负责人签字

设计说明书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当前版本:作者:完成日期: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1.2背景说明: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1.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1.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本文件中各处引用到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2程序系统的结构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可。3.1程序描述给出对该程序的简要描述,主要说明安排设计本程序的目的意义,并且,还要说明本程序的特点(如是常驻内存还是非常驻?是否子程序?是可重人的还是不可重人的?有无覆盖要求?是顺序处理还是并发处理等)。3.2功能说明该程序应具有的功能,可采用IPO图(即输入一处理一输出图)的形式。3.3性能说明对该程序的全部性能要求,包括对精度、灵活性和时间特性的要求。3.4输人项给出对每一个输入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入的方式。数量和频度、输入媒体、输入数据的来源和安全保密条件等等。3.5输出项给出对每一个输出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出的形式、数量和频度,输出媒体、对输出图形及符号的说明、安全保密条件等等。3.6算法详细说明本程序所选用的算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3.7流程逻辑用图表(例如流程图、判定表等)辅以必要的说明来表示本程序的逻辑流程。3.8接口用图的形式说明本程序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及隶属于本程序的下一层模块、子程序,说明参数赋值和调用方式,说明与本程序相直接关联的数据结构(数据库、数据文卷)。3.9存储分配根据需要,说明本程序的存储分配。3.10注释设计说明准备在本程序中安排的注释,如:加在模块首部的注释;加在各分枝点处的注释;对各变量的功能、范围、缺省条件等所加的注释;对使用的逻辑所加的注释等等。3.11限制条件说明本程序运行中所受到的限制条件。3.12测试计划说明对本程序进行单体测试的计划,包括对测试的技术要求、输入数据、预期结果、进度安排、人员职责、设备条件驱动程序及桩模块等的规定。3.13尚未解决的问题说明在本程序的设计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软件完成之前应解决的问题。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用类似F.3的方式,说明第2个程序乃至第N个程序的设计考虑。

单元测试用例1测试范围说明:本用例测试的功能点。2测试环境环境1:硬件环境:服务器端:客户端:软件环境:服务器端:客户端:网络环境:环境2:3数据准备说明:可以引用适当的附件,如EXCEL文件、文本文件等扁平文件等,这些文件内存放着测试准备的数据。测试用例功能1测试编号功能模块-子模块-编号测试项目模块功能-子模块功能用例描述描述测试上述功能的测试点依赖描述无环境及初始数据环境1,填写用到的各种测试数据的名称依赖样例测试本用例依赖的相关用例名称序号前置条件测试子项执行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备注测试序号填写本用例运行的前置条件。如登陆、权限、设备就绪等;说明测试的基本流还是备选流;要求测试遍历所有的备选流;详细列出各个用例角色的操作的动作。对应每一步的预测结果;对应每一个执行步骤的实际结果;填写与测试相关联的核对点、检查点。

设计评审报告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ProjectName-当前版本:X.Y作者:完成日期:Year-Month-Day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基本信息提示:由评审主持人或评审员填写此表格。待评审的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名称,标识符,版本,作者,时间…技术评审方式(正式评审)或者(走查)评审时间评审地点参加技术评审的人员类别名字工作单位职称、职务:主持人评审小组成员记录员缺陷识别和跟踪评审问题跟踪表编号问题描述问题类型严重性提交者提交日期问题处理负责人解决措施/原因说明问题解决状态实际关闭日期问题关闭验证人备注123评审结论与意见提示:由主持人或评审员填写此表格。评审结论[]工作成果合格,“无需修改”或者“需要轻微修改但不必再审核”。[√]工作成果基本合格,需要作少量的修改,之后通过审核即可。[]工作成果不合格,需要作比较大的修改,之后必须重新对其评审。意见负责人签字签字:日期:系统/用户测试计划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当前版本:作者:完成日期: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1.测试范围与主要内容提示:系统测试小组应当根据项目的特征确定测试范围与内容。一般地,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security)测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等。2.测试方法提示:例如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环境设备配置名称/类型备注服务器软件硬件客户端软件硬件网络工具类型工具开发商版本测试管理缺陷跟踪用于功能性测试的工具用于性能测试的工具测试覆盖监测器或评测器4.测试进度计划任务人员任务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实施测试执行测试对测试进行评估5.测试完成准则提示:对于非严格系统可以采用“基于测试用例”的准则:(1)功能性测试用例通过率达到100%;(2)非功能性测试用例通过率达到95%时。对于严格系统,应当补充“基于BUG密度”的规则:相邻n个CPU小时内“测试期BUG密度”全部低于某个值m。例如n大于10,m小于等于1。最后一次回归测试二类缺陷数量为零,用例外非常规缺陷数量小于等于2个/万行程序;测试用例功能点覆盖率100%;6.BUG管理与改错计划提示:根据所采用的BUG管理工具确定:(1)BUG管理流程,(2)BUG修改流程。定义BUG修改约定,例如:不同级别的BUG必须在几日内处理完成。7.附录.本计划审批意见项目经理审批意见:签字日期

系统/用户测试报告1.基本信息测试依据例如:参照标准、客户需求、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用例等测试范围测试验收标准测试环境描述测试驱动程序描述提示:可以把测试驱动程序当作附件测试人员测试时间须注明每次回归测试的时间测试工具2.实况记录模块测试用例编号期望结果测试结果缺陷密度是否执行了回归测试3.测试总评价根据对测试结果提出一个关于软件能力的全面分析,需标明遗留的主要缺陷、局限性和软件的约束限制等,并提出软件测试过程中程序中的不足。根据测试标准及测试结果,综合评价软件的开发是否已达到预定目标。4.缺陷修改记录提示:如果采用了缺陷管理工具,能自动产生缺陷报表的话,则无需本表。缺陷名称缺陷类型严重程度模块原因驻留时间解决方案…测试人员签字/日期:试运行计划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文件标识:ProjectName-TestRun-PLAN当前版本:X.Y作者:完成日期:Year-Month-Day版本历史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1.试运行目标提示:说明本次试运行的主要内容与目标(必须是可以验证的)。2.工作条件提示:说明试运行地点、参加人员、软硬件设施、经费等要求。3.应递交的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名称预计完成时间试运行报告报错趋势分析报告……4.进度表提示:(1)用MicrosoftProject制作进度表(GanttChart)插入此处或者参照此表制作一份进度表。任务名称及其描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参加人员任务1任务2…5.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风险提示:指出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制定应急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附录:本计划审批意见提示:项目经理或者技术负责人根据项目计划以及现实情况(如可以支配的人力资源),审批该《试运行计划》。项目经理或试运行负责人审批意见:签字日期

数据迁移计划1.数据迁移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日期2.数据迁移前的备份要求3.数据迁移测试结果清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